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分式方程教案范文

分式方程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分式方程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分式方程教案

第1篇

(1)经历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的过程,体验分式方程模型的思想。

(2)会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环保方面的教育。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5、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果。

6、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创设情境

观看节约用水的广告及新闻,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8、实际应用

引题:锦州市从今年3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吨水费上涨9%,小丽家今年1月的水费是11。25元,今年3月的水费是19。6元,已知今年3月的用水量比1月的用水量多3吨,求我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小丽家每月的用水量都在规定的平价用水量范围内)

问题: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如何用方程表示相应的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小丽家今年3月份的用水量—今年1月份的用水量=3吨;3月份的水价=1月的水价x(1+9%);用水量《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9、分析:今年3月份用水的价格为每立方米(1+9%)x元。

今年3月份的用水量是多少呢?今年1月份的用水量呢?

今年3月份的用水量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立方米,今年1月份的用水量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立方米。

10、列出方程。

11、拓展知识

例题: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的租金第一年为96000元,第二年为102000元。问题1 请你比较例题与引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例题的题设提出哪些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把例题补充完整。

问题2 例题中存在哪些等量关系?哪个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

12、学习小结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13、布置作业:

第2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常微分方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69-03

前言

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它的前期课程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等。本课程是数学应用于物理、力学等的桥梁,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基础,也是加深理解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的重要课程。常微分方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为学习本学科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门课程应用广泛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引入案例式教学。

一、案例式教学特点

案例式教学学生分组进行,学生在案例研究中,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搜索与案例有关的信息,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从而“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教师就学生讨论给予引导,就学生的研究内容加以专业点评,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明白这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之处,案例教学中每组学生聚集本组智慧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组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现实提升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教师注意案例的选取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地拿来,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计。我们要注意:首先,案例能够恰当的反映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服务;其次,案例要典型、生动,最好和现实生活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具有吸引力。这样的案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更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后,案例难易要适应学生理解知识的进度。一般案例要由易到难,使得学生逐渐接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虑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

(二)案例式教学适当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掌控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组织学生分组思考、讨论、研究并自我总结,最后教师讲评、总结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提问要适度,要有目的,有层次性。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一般采取由易而难,逐渐深入课题,要考虑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顺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一点一点的逐层思考,最终得出结果,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教师要有掌控课堂,处理学生突况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航”者,不仅要视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情况循循诱导,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案例,得出正确结果,而且要对有不同想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解释,掌控课堂上的正确学术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预想好各种可能的答案,并作好回答,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教师对知识点的总结要求精准,对案例的分析要求详尽、精确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知识点的归纳,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零星的知识点,并对案例中未出现的知识内容加以补充。这需要教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加强对案例的剖析能力。

三、常微分方程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首先教师根据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知识点,由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教学上的制准备。例如制作动画、仿真、课件、操作实验等。第二步,教师课堂上讲授不同方程的求解方法,引入比较适合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并对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方案等。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物理背景所提供的条件、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对解函数做物理解释并提交研究方案。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案进行讲评,总结强调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和理论。第五步,学生根据之前的案例的特点分析知识点的应用适用范围,并寻找新的案例作为小组的讨论和研究内容,提交研究报告,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报告批改并给予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学的知识点。

实施步骤(见图1):

(二)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案例

(1)变量分离方程涉及的案例:嫌疑犯问题、人口问题、电容器充电问题、飞行员跳伞问题、细菌繁殖问题、传染病问题;(2)齐次方程涉及的案例:探照灯反射镜面形状问题;(3)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涉及的案例:RLC电路问题;(4)可降阶二阶微分方程涉及的案例:交通事故的勘察、悬链线张力分析问题、目标跟踪问题;(5)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涉及的案例:弹簧自由振动问题、强迫振动与共振问题。

(三)实施案例式教学举例

本文利用变量分离方程涉及的案例――嫌疑犯问题为例来说明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过程。

案例式教学应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使学生理解案例中问题的物理背景,有时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以及实验教具辅助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案例的不同准备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嫌疑犯问题采取的是动画制作,从声音和视觉上震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变量分离方程概念、特点及求解方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提出案例。

嫌疑犯问题:受害者的尸体于晚上7∶30被发现。法医于晚上8∶20赶到凶案现场,测得尸体温度为32.6℃,1小时后,当尸体即将被抬走时,测得尸体温度为31.4℃,室温在几小时内始终保持在21.1℃,此案最大的嫌疑犯是张某,但张某声称自己是无罪的,并有证人说:“下午张某一直在办公室上班,5∶00时打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后就离开了办公室”。从张某的办公室到受害者的家(凶案现场)步行需3分钟,现在的问题是:张某不在现场的证言能否使他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教师用探讨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关键问题计算出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是否在5∶03分前,如是则张某排除在嫌疑犯之外”。教师这时提出“那么如何计算出死亡时间哪?” 大家分成四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想法是“求解出尸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而确定死亡时间”。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物理背景并建立微分方程。

解:设T(t)表示尸体的温度函数,并记晚8∶20为t=0,则T(0)=32.6,T(1)=31.4,假设受害者死亡时体温是正常的,即T=37℃,要确定受害者死亡的时间,也就是求T(t)=37的时刻t0,如果此时张某在办公室,则他可被排除在嫌疑犯之外,否则张某不能排除在嫌疑犯之外。

人死后体温调节功能消失,尸体的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服从牛顿冷却定律,即尸体温度的变化率正比于尸体温度与室温的差,则得到方程为:

=-k(T-21.1)

这是变量分离方程。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用变量分离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出T(t)=

21.1+11.5

-t,当T=37时,得到t≈-2.95小时≈-2小时57分,故死亡时间为8小时20分-2小时57分,即下午5∶23分,所以张某不能被排除嫌疑犯之外。

案例的整个分析、研究、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均有4个小组讨论而成,教师在课堂上起启示、引导的作用,当学生得到最后的结果,教师给予讲评和总结。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对无法纳入到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教师留两个实践作业:(1)“如果张某的律师找到新证据,证明受害者在死亡当天下午去医院看病,当时测得体温为38.7℃”,回去进一步探讨判断一下张某是否可以排除在嫌疑犯之外?(2)提出新的案例―人口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两项作业,不仅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第3篇

    一、预习导学,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思考:你能正确识别分式方程吗?

    下列关于x的方程,其中是分式方程的有______.(填序号)

    问题1 什么是分式方程?

    问题2 为什么方程(4)不是分式方程?它是什么方程?如何看待其分母中的字母?

    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分式方程的特点是:①含分母;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是区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标志.本例中的(4)是关于x的方程,其他字母皆为字母系数,通过本例辨析分式方程与含有字母已知数方程的区别.

    设计意图 在设疑解惑中引导学生关注分式方程形式上的定义,不是简单让学生重复概念,而是展示一组方程让学生识别,在答疑辨析中调动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加深理解分式方程概念的关键点——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设计的方程(3)(4)(6)用意深刻,是对学生思考提出的发展性目标.

    二、合作探究,问在知识发生处,点拨释疑

    ·你会解分式方程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动手解题,探究体验:

    比较方程(1)(2)的结果有差异吗?为什么?

    ·为什么x=2不是原方程(2)的根?

    ·产生x=2不是原方程(2)的根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说明吗?

    解(2):方程两边同乘以3(x-2),得3(5x-4)=4x+10-3(x-2),x=2.检验:把x=2代入最简公分母3(x-2)中,3(x-2)=0,x=2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讨论交流.

    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验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根为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验根有几种方法?如何检验?

    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数学思想.

    (2)呈现错例,分析错误原因.(组织学生开展纠错讨论)

    ①确定最简公分母失误;②去分母时漏乘整式项;③去分母时忽略符号的变化;④忘记验根.

    设计意图 分解因式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归纳解题步骤,对错例进行剖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纠错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

    (3)增根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舍去?

    (4)下面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谈谈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议一议,深入思考:你对上述解法有什么看法?还有其他解法吗?通过解题表象再深入思考解分式方程的本质.

    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它变形后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在分式方程的左右两边乘以为0的最简公分母造成的,所以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均有可能为增根.着名教学者李镇西说过:“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帮忙.”教师引路设问,创设质疑讨论的空间,深化对解分式方程本质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灵活应用,拓展思维

    思考 “无解”与该分式方程有“增根”的意义一样吗?

    分析 方程两边乘以(x+2)(x-2),可得2(x+2)+ax=3(x-2),(a-1)x=-10.显然a=1时原方程无解.当(x+2)(x-2)=0,即x=2或x=-2时,原方程亦无解,当x=2时,a=-4;当x=-2时,a=6.所以当a=1,-4,6时,原方程无解.

    设计意图 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部分学生解题过程中存有疑惑,还会与无解相混淆.本课例设计直击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如何讨论增根问题,并能利用其解决方程无解的相关问题.教师运用问题串形式组织学生解分式方程不是表面上培养细心,明确算理,而是像几何推理那样步步有据,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方案.

    本课设计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途径是通过转化为整式方程来求解.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增根的由来.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和验根的方法,通过灵活应用实例分析把方程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富有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探究、答疑、辨别中体会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课例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真正在思维的层面上学会数学解题.

第4篇

关键词:城市 综合交通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36-01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于此同时,汽车产业也蓬勃发展,那么,由于私人汽车数量的迅速猛增以及人民出行目的的多样化,这些都给城市综合交通带来了新的问题,近年来也逐渐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并且理清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前瞻性的眼光探索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方向。

1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1.1 近年来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状况

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2000全球拥有汽车共7.54亿辆,也就是说,平均每1000人就拥有汽车125辆,那么,预计到2020年,世界机动车数量将接近11亿辆。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拥有率虽然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拥有量也呈现了迅速增加的态势。

1.2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承认,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却是大大的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但是如果发展不当,它所引起的各种问题也必将严重阻碍着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车辆过多造成道路拥堵,对于我国而言,现在大小城市都受到了交通拥挤的折磨。一般情况下,道路拥挤是因为道路系统提供不够而造成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机动车数量增长水平过快,道路系统扩展却无法解决现有的机动车对道路数量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城市,由于缺乏非常有效的交通规划,过高的机动车拥有量造成了极大的交通拥堵问题。

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耗,车辆越来越多,那么交通就成为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之一。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消耗能源的比例分别占到了23%、24%和31%,而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值也达到了27%,中国交通能源消耗量的比例是6.2%。

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影响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目前增加最快的空气污染源。在发达国家,大多数城区内,汽车尾气排放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臭氧O3等常规大气污染排放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尾气排放还造成了二氧化碳CO2、甲烷CH3、一氧化二氮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给全球变暖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另外,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细微颗粒物质在城市居民区也占很大的比重,那么,这些细微颗粒物很容易通过人们的呼吸道进入到人体当中,对人类健康也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虽然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还是煤烟型污染,但迅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直接加速了很多大城市,甚至是中小城市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其突出表现在道路网过于密集、交通尤其繁忙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又往往人口最为稠密,对环境的影响巨大。由此可见,城市对于机动车的依赖给社会、环境、经济方面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 城市综合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实时的进行各类交通需求预测

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的目的:实时的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内部综合交通规划的关键所在,交通需求预测是否进行的科学合理和符合城市交通实际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内部交通系统运行的效率。

交通需求预测的对象: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市民出行需求,机动车流量交通需求,停车位需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2 尽量采用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模式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道路交通在其目的和职能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朝着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化和人性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为了与这种迅速发展的理念相适应,城市道路交通在规划的实践探索方面也应该不断的取得新的突破,出现新的的设计手法。例如,大型独立步行空间系统的创造;全新的人车混行方式等等。

2.3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那么,从城市规划设计的层面上来分析,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处于半脱节或者脱节状态,没有形成一种便于公共交通服务的土地利用形态,在无形中也降低了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从而也助长了小汽车使用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居住区内私人小汽车数量增长过快。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具有运输量大、节能和环保的优势。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汽车交通发展所带未的问题,不能光从城市内部交通的层面去解决,必须再结合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内容,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解决。

大力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的使用量,在国内的规划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却仅仅只限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各种交通规划改造措施始终只是采取“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被动的适应城市交通的方式,完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急需尽快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引导市民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从而可以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性。

2.4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通量

可以说一个城市的交通量和交通速度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过高的交通量和交通速度会严重影响城区环境质量。成功的城市街道系统规划设计应当是在保证城市综合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一个低交通量的交通环境。

3 结语

在小汽车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这些都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城市综合交通常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可以快速达到目的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有关部门的决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元庆.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及解决对策[J].城市问题,2007(5).

第5篇

[关键词]大温差;小流量;初投资;运行;节能

[DOI]10.13939/ki.zgsc.2017.08.060

据统计,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60%左右,而对于冷水机组而言,效率在不断提高,同时大温差小流量的中央空调方案备受关注,节能效果比较明显。本文以辽宁某城市酒店实际中央空调工程案例分析比较方案的可行性。

1工程概况

第一,该酒店建筑的空调面积为130000m2,冷负荷按128W/m2估算,所需要的总制冷量为16640kW。

第二,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干球温度30℃,空调湿球温度25.5℃,室外风速3.5m/s。冬季:空调干球温度-18℃,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0℃,相对湿度63%,室外风速3.5m/s。

第三,室内设计参数。夏季设计温度为24℃~26℃、冬季20℃~22℃,夏季相对湿度为50%~60%,冬季为≥40%,室内噪声为40dB~50dB。

2两种方案概况

对于以冷水机组为冷源的中央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置和空调系统选择方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一种是小温差大流量;另一种是大温差小流量。其中小温差大流量是温差为5℃,即冷却水侧进出水温度为32℃、37℃,冷冻水侧进出水温度为7℃、12℃。而大温差小流量是提高两侧水的温差到大于5℃,本工程温差提高到8℃,即冷却水侧进出水温度为32℃、40℃,冷冻水侧进出水温度为5℃、13℃。[1]

3运行费用比较

3.1小温差与大温差系统配置

3.1.1小温差大流量系统配置

小温差大流量系统(冷冻水侧7℃~12℃,冷却水侧32℃~37℃)配置见表1。

3.1.2大温差系统配置

大温差小流量(冷冻水侧5℃~13℃,冷却水侧32℃~40℃)系统配置见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为满足16640kW的制冷量两套方案均选择5台3340kW的离心冷水机组,而对于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水塔方案二大温差小流量的流量均小于方案一小温差大流量,并且三者的功率也均小于方案一小温差大流量。

3.2小温差与大温差系统能耗

对于辽宁等北方地区来说,全年中需要提供冷冻水的时间为每年五月至十月,共计六个月的时间。每个月(每天机组工作时间按10h计算)冷却水塔、水泵及两者的总能耗见表3、表4、表5,及图1、图2、图3。

通过表3、表4、表5以及图1、图2、图3可以看出,采用大温差小流量方案后,冷却水塔的年能耗从458113kWh降低到334647kWh,降低27%;水泵的年能耗从759780kWh降低到455873kWh,降低40%;以上两项汇总,年冷水机组冷却水塔和水泵的总能耗从1217893kWh降低到790520kWh,降低能耗427373kWh,降低35%,1kWh电费按1.1元计算,约节约32万元。

4系统初投资比较

4.1水系统管材及保温材料[2]

大温差小流量系统,由于流量的减少,在经济流速不变的前提下,相应系统的管径也相应缩小,为了维持大温差,保温材料需要由35mm增加到40mm。表6列出了不同冷量下5℃小温差与8℃大温差的冷冻水管(在经济流速下)和保温材料费用对比表。

由表6和图4可知;在不同的冷量下大温差系统所节约的管路的费用在22%~46%,平均节约费用为30%。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管径的管道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节省的费用在25%~35%。[3]

4.2水泵

大温差小流量系统可以选用流量、扬程均较小的水泵、冷却水塔,从而使得投资费用减少。

当采用5℃小温差时水系统按每平方米所需材料价格约为50元计算,匹配型号NLG250/355-110/4;NLG250/400-132/4价格17.39万元的水泵,型号CTA-375UFW价格18.75万元的冷却塔,其工况下的初投资造价约为686.14万元;采用8℃大温差变化的系统时按每平方米所需材料价格约为35元计算,匹配型号NL150/400-75/4;NLG200/400-75/4价格为10.57万元的水泵,型号CTA-600UFW价格为13.75万元的冷却塔,其工况下的初投资造价约为479.32万元。按节省初投资费用的30%进行比较,节约初投资206.82万元左右。

4.3冷水机组

为满足整个空调系统总制冷量16640kW需求,选用五台950冷吨3340kW离心机总制冷量16700kW,可以满足要求。然而,5℃小温差机组价格750万元,8℃大温差机组价格768万元,这样机组投资费用增加18万元。这样设备投资一共节省188.82万元。

5结论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大温差年运行费用节省32万元,10年运行费用节省320万元。考虑到该建筑的空调面积较大,选用集中制冷机组在运行时即使个别用户暂不使用中央空调也可以相互调剂。综合该建筑的实际情况,以上的两种空调冷源方案中,选用大温差离心式大机组制冷作为空调冷源是较经济的。节省设备初投资188.82万元、运行费用节省32万元/年,适合该建筑定位的选择。该对比只适合本建筑,实际空调方案确定时还需根据各建筑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比较确定。

参考文献:

[1]Z志雄.空调水系统节能与水力平衡优化设计的简述[J].供热制冷,2016(11):62-64.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CBTC

Abstract: Urban Transit system is an extensive use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its secur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safety of commuters. The signaling system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train, comfortable, run by high-densit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s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perfect, so as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rail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Urban Transit signal system and CBTC is analyzed。

Keywords: Urban Transit; signal system; CBTC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1轨道交通系统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现代化运行,提高高效运输的关键系统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一般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组成。ATC系统由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ATO)三个子系统组成。

由列车自动防护系统来完全保证行车安全。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可以完成列车站间自动运行、定位停车、接收控制中心运行指令从而实现列车运行速度的自动调整,使整套信号系统能够满足列车高速和高密度运行的需求。

2 CBTC信号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是一种连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独立于轨道电路,连续、大容量、双向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及轨旁处理器能够实施安全功能的信号控制系统。ATS子系统包括中央至车站的数据传输子系统,通常分布在运营控制中心OCC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及车站。ATP/ATO子系统包括车-地传输子系统,ATP子系统设备由联锁和列控设备组成。ATP/ATO子系统设备分布在车站、轨旁及列车上。

2.1 CBTC系统的列控原理

基于系统确定的列车移动授权、列车运行的速度、列车运行的线路等数据,CBTC系统实现对列车的控制。CBTC系统对列车的控制是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共同完成,其基本原理如下:

(1)地面设备(轨旁设备)周期性地接收本控制范围内所有列车传来的列车识别号、列车位置、列车运行方向和速度信息,通过计算确定各列车的移动授权,并向本控制范围内的每列列车周期性地发送移动授权(安全防护点)的信息。由前行列车的位置及运行速度来确定移动授权,随着前行列车的移动,移动授权将逐渐前移。

(2)车载设备接收到由地面设备发送的列车移动授权信息以及列车运行的最大限制速度命令、线路技术参数、紧急制动的建立和反应时间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列车的紧急制动触发曲线和紧急制动曲线,从而控制列车在紧急制动曲线下运行,以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

2.2 CBTC系统的闭塞原理

在CBTC系统中,基于对最大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线路上相邻列车的动态位置计算出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因为列车频繁的向地面设备发送其位置,地面设备频繁的向列车传送更新的移动授权信息,系统对列车的定位分辨率可以达到10m以下的精度。随着前行列车的移动,后续列车运行的移动授权的范围总是实时变化。基于相关区段的最大允许速度、在安全制动距离范同内安全地靠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确定的位置,车载设备制定列车的运行曲线,从而尽可能缩短追踪列车的运行间隔。将随前行列车的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而变化追踪运行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距离的闭塞方式称为移动闭塞。

信号系统通过在车载和地面设备之间连续和高速的数据通讯来实现移动闭塞。在CBTC系统中,随前行列车的移动,列车从地面设备获得的移动授权的目标点总是变化,其后续列车运行的安全保护停车点总是在前行列车占用的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入口的前方。从而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可大大缩短运行间隔,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

2.4 CBTC系统的分类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对信号系统设备标准化的要求,通用数据通信系统快速应用于CBTC系统中,CBTC系统的车-地信息主要有交叉感应电缆环线、漏泄电缆、漏泄波导管和无线电台等传输媒介。

采用交叉感应电缆环线作为车-地数据通信媒介,车-地间直接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交换信息。采用漏泄电缆、漏泄波导管、无线电台作为传输媒介的车地数据通信系统,一般采用通用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因此CBTC系统按车-地数据通信媒介可分为:

(1)基于交叉感应电缆环线的CBTC系统,即CBTC-IL(inductive loop);

(2)基于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CBTC系统,即CBTC-RF(radio frequency)。

基于交叉感应电缆环线传输车-地信息的CBTC-IL系统有传输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基于交叉感应电缆环线传输方式的缺点:需要在道床上安装感应电缆环线,受土建安装条件限制;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数据传输需采用专用通信协议。

基于漏泄电缆、漏泄波导管、无线电台传输车地信息的CBTC-RF系统,其车-地间的无线扩频传输采用通用的IEEE 802.11系列标准,无线扩频传输是将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当接收方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其还原为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和无线信号间的转换由无线网卡来实现。

3 CBTC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BTC系统中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信号系统相比,CBTC信号系统有自动化程度高、轨旁设备少、运营能力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其优点还有不与牵引供电争轨道,有利于牵引供电设备的合理布置;不需要在轨道上安装设备,易于形成疏散通道。正是由于CBTC系统的诸多优势,其开发和应用正在朝着互联互通和兼容性的方向发展,代表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型采用CBTC信号系统作为主流制式,在轨道交通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厂商都在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完善CBTC系统,开通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并不多。开通和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制和工程实施中加以解决。

(1)由于CBTC系统中的列车定位和移动授权依赖于无线信息传输。如果某列车或地面某点发生无线通信中断或故障,就会失去对列车的定位,将对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故障处理将比原来的轨道电路系统复杂。因此一旦发生通信故障时,如何保障行车安全和减小对运营的影响是一个技术瓶颈。为此绝大多数采用CBTC系统的工程都配置了后备信号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2)目前CBTC系统采用的IEEE 802.11系列的WLAN标准使用的是一个开放的无线频段。该频段不限制其他用户使用,因此用户较多时容易造成相互干扰。特别是在高架开放区段,抗外部干扰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3)从地面的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时,列车信息传输会有中断,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丢包现象,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也有待继续研究。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环保的交通方式,逐步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CBTC系统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和高效至关重要。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CBTC系统将得到更大的完善和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平.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J].铁道通信信号,2010,46(5).

[2] 周富彬,范永华.探析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J] . 民营科技,2010(10).

第7篇

【关键词】防洪堤;橡胶坝设计方案;应用与分析

1工程概况

塔城市处于塔尔巴哈台山前洪积平原上,从西向东有五条河流穿过市区。即:乌拉斯台河(包括萨孜河支流、发展河支流及乌拉斯台河干流)、加吾尔塔木河(包括哈尔墩河支流和加吾尔塔木河干流)、东门外河、师范河、喀浪古尔河。加吾尔塔木河(包括哈尔墩河支流和加吾尔塔木河干流)是塔城市五条河流之一,该河段防洪对象有地税局家属院、塔南路大桥、闻琴路大桥、塔城市一小、广场街桥、左公路大桥、体育馆路、221省道等市标志性建筑,最后汇入额敏河。

据调查和实际工程观测在河流较顺直段建橡胶坝,过坝水流较平稳,坝袋不易发生振动,坝袋磨损较少,坝袋使用寿命较长。如果在河床、岸坡不稳定的河段建坝,将增加维护费用。因此,在选择坝址时,必须在坝址上、下游均有一定长度的平直段。橡胶坝在常遇洪水(五年一遇)时,溢流水深0.34m,当溢流水深超限时,需按设计洪水(五十年一遇)时进行坍坝泄洪。

第二道壅水建筑物在2+946位置,在乌拉斯台河中桥以下,为在修建壅水建筑物后,不影响乌拉斯台河中桥行洪,回水长度不宜过长,故其坝高不易过高,且由于上游水面的遮挡也不影响景观效果,因此在此处修建翻板闸比较合适。翻板闸自身就有泄洪排沙的作用,故不用再设排沙设施。

2基本资料

2.1气象

塔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草原气候,由于地处盆地地形状态下,形成了气温较温和,在干旱地区相对降水量较大,蒸发量较小的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炎热,山区热量不足,光照较少,平原区热量较丰富,光照充足。平原区受大风影响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平原区多年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2.8℃(2002年)极端最低气温-39.2℃(1969年),无霜期最长为176天,平均为133天,最短为108天。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m/s,瞬时最大风速40m/s,20cm口径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85.7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88.9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56.9mm。最大冻土深为1.46m。

2.2水文

由于拟修建水域景观,水域景观的修建使两河沟水量在左公路和南环路区间汇集,两河沟水量在乌拉斯台河南环路桥处下泄。因此在南环路防洪节点两河沟水量叠加,其余防洪节点洪水洪峰流量不变。其成果见下表。

水域景观修建后两河洪水在加吾尔塔木河南环路桥处叠加成果 单位m3/s

防洪节点 断面位置 不同频率设计值(%)

2.3工程地质条件

区域地貌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与河流冲洪积平原;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拟建工程位处塔城盆地,属河流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拔高程542~538m。

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区、转运区, 山前倾斜平原区则是地下水的径流区、赋存区。山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侧向补给河水,多以下降泉的形式出现;低山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型潜水,受大气降水及河流侧向补给。山区河段河水受降水和融水的补给,水量较丰;河流出山口后进入山前洪积扇地段,河水大量渗漏补给地下水形成潜流;平原区北部地下水位埋深30~50m ,中部地下水位埋深10~30m,南部地下水位埋深2~10m。左、右岸工程地质条件该段地貌单元为河流冲洪积平原。河道宽度6m~8m,水深0.3~0.5m,河岸高低不平,高出河水面0.5m~3.0m,两岸多为居民区。

拟建工程处于倾斜平原南部,是地下水的径流区、赋存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区内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河流垂直入渗补给。

3.工程设计

3.1工程总体布置

为城市防洪兼顾景观工程,在满足河堤布置及有利于行洪和冲砂的前提下,结合河道景观水面要求,在河道左岸桩号2+706.5、右岸桩号3+391处设置1道坝袋跨度为80.8m的橡胶坝,在河道左岸桩号2+946、右岸桩号3+591处设置1道净跨为72m的水力自控翻板闸。这两种类型建筑物均能起到壅水的作用,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景观水面。

3.2橡胶坝工程

3.2.1橡胶坝结构设计

橡胶坝工程为底宽80.80m的堵头式橡胶坝,分别位于河道左岸桩号1+050处。自上游向下看,橡胶坝上游设置8m长、0.4m厚C25F200W6混凝土护坦。橡胶坝底板顺水流方向长6.5m,材料为C25F200W6钢筋混凝土。橡胶坝下游设置消力池,池深0.5m,顺水流方向长10.0m,材料为C25F200W6混凝土。消力池后设置0.4m厚浆砌石护坦,顺水流方向长10m。橡胶坝工程边墩高度为2.50m。

3.3水力自动控翻板闸门工程

3.3.1水力自动控翻板闸门设计

水力自控翻板闸位于河道桩号(左岸2+946、右岸3+591)处,由固定坝和翻板闸门组成,固定坝为现浇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5F200W6;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牛腿、支墩及防护墩采用预制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5F200W6。坝长为72.8m,共设置水力自控翻板闸12孔,闸门尺寸为1.5m×6.0m(高×宽)。底板高程527.01m,支墩长1.3m,宽0.4m,高1.365m。固定坝顺水流方向长5m,底板厚1.0m,其基础上、下游齿墙深度均为1.5m。

水力自控翻板闸上游铺盖齿墙深为2.5m,长度为10m,上游铺盖采用0.3m厚C20F200W4砼现浇衬砌;水力自控翻板闸后接消力池,池深为0.2m,池长10m,采用0.3m厚C25F200W6砼现浇衬砌。消力池后接混凝土海漫,长度为20m,底板厚0.3m,纵坡0.1‰,末端设挡墙,挡土墙深度为2.5m。

水力自控翻板闸与两侧防洪堤采用挡土墙连接,两侧防洪堤堤高2.5m,两侧挡土墙顶高程为529.51,墙高为4.1m。

水力自控翻板闸运行操作时,应控制分时序开启不同的闸门,有左岸向右岸布置有12孔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将其分为五组,在运行期间,最先开启第三组水力自控翻板闸,然后依次开启二、四组,最后开启一、五组。最大泄流量不得超过61m3/s,闸前设计洪水位为528.81m。

3.3.2水力自控翻板闸基础稳定计算

水力自控翻板闸基础为整体式钢筋砼结构,闸基底部为河床圆砾石,呈松散~稍密状态,闸底与地基之间摩擦系数f=0.5~0.55。

水力自控翻板闸为4级水工建筑物,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的规定,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Kc]=1.2;闸室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闸室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规范要求。

4工程方案分析

4.1所选坝型既满足用水,又美化环境

橡胶坝是一种耐久性强抗震性能强美化环境效果好的新坝型,它应用于防洪方面,可在枯水期冲水成坝蓄水,满足用水及美化环境的需求,汛期排空坝内水,坍坝过洪,不影响河道行洪,保证了防洪安全。

4.2充分利用橡胶坝,减少了工程造价

橡胶坝用于河道上作为低水头,可以不用常规闸的启闭机和工作桥等, 这样大大降低了工程的规模和费用,减少了工程造价。

4.3充分利用施工围堰或活动围堰,可节省劳力并缩短工期

用于施工围堰或活动围堰,橡胶活动围堰高度可升可降,并且可从堰顶溢流,不需取土筑堰可保持河道清洁,节省劳力并缩短工期。

4.4充分利用城区防洪工程,可美化城市环境

用于城区防洪工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可为城市建设增添一道优美的风景。

第8篇

摘要:本文就施工人才为工程施工造成的瓶颈状态着手,详细的分析了交通工程施工的现状,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争取最大程度的缓解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企业 人才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

wWw.LWlm.coM

1 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人才紧缺与人才难招的矛盾。近几年国家加大交通基础建设投入,交通施工企业业务量急速扩大、在建项目迅速增多,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跟不上公司业务发展水平,企业急需交通工程方面人才;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交通施工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状态,整个行业薪酬缺乏竞争性,使交通施工企业不能有效吸引交通工程管理、技术人才。

工作环境差、薪酬无竞争力导致人才留失。交通施工企业工作地点大部分是在农村、山区,工作地绝大部分基础设施不齐全,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较差,工作环境脏、苦、累,相对于同行业的交通建设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交通咨询公司等单位,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交通施工企业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在全国各地,也有的工程在国外,职工照顾不到家庭;另一方面如上节所述,施工企业的薪酬、福利待遇缺乏竞争性;上述原因导致施工企业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及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外流。

交通施工企业招不到外来人才,企业内部人才又不断流失,而急速扩展的业务又急需人才,这是交通施工企业的普遍人才矛盾,这个人才矛盾使交通施工企业发展受困。

2 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针对人才流失原因,从外部大量招聘人才的可行性较差,因要短时间内改变交通施工行业的薪酬水平不太现实,行业微利决定了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薪酬来招聘外来人才,大幅提高薪酬势必会增加项目管理成本,可能使本来微利的项目趋向亏损;另外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同等人才薪酬平衡,否则会使人才流失更严重。那么可行的只有通过优化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留住人才。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拉大项目经营管理、高级技术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比例,使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收入在交通行业中具有竞争力。以稳定施工企业的核心力量。

普通员工收入差别化。进行岗位分析,根据岗位对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经验的要求,不同岗位薪酬要有差别化,提高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经验要求高的岗位薪酬,降低要求低的岗位薪酬,使普通员工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经验在薪酬上得以充分体现,以此解决优秀员工留失、平庸员工沉积的现状,稳定重要岗位人员、稳定优秀员工。

解决人才瓶颈,企业还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要有梯度,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培养人才,下面我从三个层次分析人才的培养。 战水平。

技术人员培养。上述形式的师带徒、多种形式培训、网络交流平台同样适用于技术人员的培养。这里另外重点要强调的一点是,企业要给技术人员创造一个好的工作软环境,大部分施工企业重管理岗位轻技术岗位,项目经理、项目科室负责人受到企业的重视,有更多的升职机会,技术人员升职管道狭窄,在施工企业得不到重视,技术岗位的重要性在薪酬和福利待遇上得不到体现,导致企业里人人想做项目经理,人人想做行政管理负责人,在岗的技术人员不安心,甚至有严重的失落感,企业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二是,企业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而技术人员是保障工程质量非常重要的一关,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点。

新参加工作员工的培训。近几年施工企业业务量急速增加,在社会上招聘工程管理、技术人才也难以凑效的情况下,大部分施工企业都采取大量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方法。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参加工作,企业应充分重视做好培训、培养工作。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企业是否做好新员工培训、培养工作,决定了新员工是否能较好较快地适应工作、做好工作的关键。做好新员工培训、培养工作,我认为一方面要做好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让新员工了解企业有企业归属感;另一方面要培养新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就像小学生第一年上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一样,新参加工作的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wWw.LWlm.coM惯也非常重要,对个人来说,奠定一生的工作及事业基础,对企业来说,则是形成一个良好工作氛围的基础。企业人力资源部要引导新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养成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思路的习惯,思考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源,如何和团队合作完成工作。分配工作后,同样要采用师带徒制度,为新员工指定同系列岗位的老员工作为师傅,做好新员工的培养工作。工作一年左右,要引导员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做好职业规划,让新员工和企业共成长。

第9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

对于职业类院校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重要,它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规格、人才的培养模式等。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职业类院校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也是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发展方向。要想更好地制定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来说,它主要面对的是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以服务城市铁路、轨道交通等为己任,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需的各类一线生产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我国的各类职业院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时间都不早,所以在人才的培养方案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在该文中,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以此来更好地完善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1]

1 企业调查

1.1 企业情况分析

在该调查中,主要是针对一些铁路企业、地铁运营企业和厂矿企业等进行。因为这些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不管是地铁还是轻轨等轨道交通运输部门,大都需要两类技术人员:一类是进行工程安装的人员及维护设备的人员;另一类是对产品进行安装调试和生产设计的人员。对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来说,它们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具备较高的W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维护和操作作业。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到能满足企业的这部分需求[2]。

1.3 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

针对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被调查企业的反馈中看出,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一般是:毕业生表现差的方面大都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英文阅读水平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表现一般的方面是团结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都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2 企业调查情况分析

2.1 毕业生受到企业的评价分析

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强,同时还需要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从上面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毕业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职业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重点所在。对于当前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接受和容纳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可以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这种优势。

毕业生没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团队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当前的学生在家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而且普遍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不具备创新精神,没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英文水平不高。我国当前正值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急需具备很强英文读写能力的人才。而当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英文读写能力,需要加强该方面的训练。

2.2 企业所需人才分析

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偏向于:系统维护人员、信号工等,随着近年来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优秀中高级人才。

3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分析

3.1 课程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需要完善

对于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相关的岗位有很多。比如:列车调度员、运营调度员、司机、信号检修员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应结合这些岗位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来进行相关课程的优化以便于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需要紧跟市场和企业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地优化,将课程重点放在实践教学和公共基础等课程上。如果是培养现场信号维修人员,就需要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适当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适当增加学习专业英语的课时,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再增加课时。对于专业选修课程来说,是需要企业参与进来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采用校企共同合编教材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教材内容更加切合企业实际。比如,安装信号机和继电器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3.2 教学条件需要改善,技能训练需要强化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教学和实践分离的情况日趋严重,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学校应首先合并师资队伍,强化一体化教学。对学校的一些设备和实验场地要进行开放,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实训室,可以在科研和教学时使用,同时需要将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健全。

3.3 校企合作要深化,将专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上去

职业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校企合作,这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和校企的合作力度,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同时还应将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立并健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双赢[4]。

3.4 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要想改善这种状况,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将教学基地完善好,建设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可以在校内建立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等,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实训项目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现场。通过和校企合作进行校外实习,定期到国家和地方的铁路、轻轨等部门进行实习,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贯彻下来[5]。

4 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毕业生能得到用人企业的广泛好评。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定期进行动态的优化,这样才能让其更加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多企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如平.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3):22-23.

[2]王宁,郑贞宝.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过程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4-56.

[3]鲍风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14.

第10篇

【关键词】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处理好应用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关系到教学效益的提高.以下就从实践和反思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时,笔者是以问题导入的:在一次有12支球队参加的足球循环赛中(每两队必须赛一场),规定胜一场3分,平一场1分,负一场0分,某队在这次循环赛中所胜场数比所负的场数多两场,结果得18分,那么该队胜了几场?

首先,这个问题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不是太难,拿此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其次,本问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教师在导入时创设教育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挖掘、体会数学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感受数学的社会价值.最后,以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建构.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小觑.

2.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问题已经导入,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探究问题了,在这里笔者选取了课本中的例子(本例贴合实际,不易变动).

男生都喜欢看CBA,激烈的对抗中比分交替上升,最终由积分显示牌上的各队积分进行排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个2000赛季国内篮球甲A联赛常规赛的最终积分榜:

队名场次胜场负场积分上海东方2218440北京首钢2214836辽宁盼盼22121034前卫奥神 22111133江苏南钢22101232浙江万马2271529双星济军2261628沈部雄师2202222

问题一:要解决问题时,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表中得到负一场积几分吗?

问题二:你能不能列一个式子来表示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三: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问题四:想一想,x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五: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会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吗?

本例题,通过五个小问题将整个大问题一步步进行分解.问题一中,是让学生通过看表得出规律的,经分析学生们就能发现其中奥秘:负一场积1分.如果设胜一场积x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便可求出x的值.例如,从第一行得方程:18x+1×4=40.问题二中,是引导学生列出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胜、负关系学生就可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22-m)场,胜场积分为2m,负场积分为22-m,总积分为2m+(22-m)=m+22.问题三中,依然是引导学生列出和此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此处题解就不赘述了.问题四中,就是让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要考虑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符合实际.x(所胜的场数)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22÷3不符合实际,由此可以判定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再一次深化了.问题五中,是为了巩固学生列出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通过上述四个小问题的铺垫,学生便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这一问题.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的教学反思

1.一处亮点

本次教学是笔者曾经执教过的一堂课,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虽然一节课知识讲了一个知识点,但是它是基于学情的,从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第三环节中作出两道数学题,只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所措.

2.两处遗憾

第一处遗憾:本次教学着重是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的问题,但是本课节选的此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稍远,尤其是女生,不如再细化一下更好.第二处遗憾: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但是本次课,笔者主要偏重的是讲授,只有在第三环节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此,教师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发挥作用,最终,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优化方案

引 言:随着其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均客流也在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提高清分中心系统性能,以满足大客流下的实时清分要求。如何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进行系统优化,是城市轨道交通清分中心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处理流程

流程调度模块是票款清分的核心处理模块,相当于票款清分的指挥中心。其根据管理控制台发送的事件通知消息完成相关模块的组合调度,以实现相关的业务流程,如批次清分业务流程、日终业务流程等;同时负责各模块的负载均衡和 异常处理恢复。

一个具有高扩展性的系统总是具有相当数量的参数,为了减少I/O开销,提高效率,应用系统应大量采用参数表内存化设计,并尽量多地将相关常用参数加载进内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库访问的次数,降低慢速磁盘I/O的访问量,提高处理性能。由于各种参数(包括不同的清分规则)可能会频繁地发生变化,因此,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内存中参数与数据表中参数的一致性,流程调度模块需要在履行每次调度任务前,将相关参数数据由数据表同步至共享内存,以供其他模块使用。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每个清分流程执行之前,需要由流程调度模块对相关中间数据表进行数据清理,以保证清分中间结果数据的“纯洁性”。清理的方法原则上采用整表清除的方法。为能实施整表清除,需要在设置中间表时进行相关的异常考虑。此外,该模块还负责修改相关批次的控制状态信息。

具体流程描述如下:

(1) 数据初始化――完成共享内存及部分应用参数(如清分规则、车站信息等)的初始化工作。

(2)接收服务请求――异步方式接收管理控制台批处理命令。

(3)清分预处理――对不同的服务请求执行不同的预处理。包括了对共享内存进行参数装载的动作及相关控制信息的修改。由于相关参数信息可能已经更改,因此对共享内存进行参数装载时需进行相关的控制,以避免由于同时装载而导致的共享内存中参数混乱。此外,在处理过程中还须清理相关异常数据。

(4) 确定控制步骤――根据发送的不同批处理命令,确定对应的执行方案。

(5)读取控制步骤――按照清分优先级进行排序,根据清分日期读取控制步骤。

2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优化建议方案

为处理高峰时段产生的大数据量,在清分批处理过程中引入批次的概念。即由主控程序将待清分数据分割为若干个批次 (分割粒度可通过参数配置),每个批次可包含不同时段的数据。

批处理过程可分成3个步骤:①待清分处理数据批次号分割;②多进程清分批处理;③每天一次的日期切换和日终批处理。优化后的清分处理流程在预处理后、清分处理前加入清分批次号分配步骤。

在前处理成功后,由总控进程完成待清分处理数据的批次号分割工作,后续清分处理按批次号多进程并发完成。

2.1 多批次并发清分

在单机模 式 下,通 过 多 进 程 的 方 式 并 发 运 行多个清分进程(每日实际运 行的清分进程数可以由轨道交通清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人工设置),每个清分进程获取不同批次的待清分数据进行清分处理。批次清分策略实际上可认为是 处理流程上的“流水线化”。即各批次的处理由于由批次号进行控制,因此是可以重叠的。这一并行流水线方案使得清分处理负载基本上均匀分布在整个清分处理期,消除了系统突发处理压力可能造成的运行稳定患。

(1)并发技术。通过一定的分区规则,将清分数据划分成不同的逻辑分区,在清分过程中启动多个清分进程,一个清分进程一次只处理一个逻辑分区,每个清分进程每次处理的记录个数根据逻辑分区来确定。清分进程划分为多个可最大限度地利用CPU 资源,逻辑分区的划分可最大限度提高I/O性能。清分进程的数量、分区块大小的调整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组合。清分流程每个步骤进程的并发个数可进行合理配置。

(2)多机扩展冗余许可。考虑到多机横向扩展的可能,多批次并发清分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各清分批次数据的相对独立,各清分批次无时间上的依赖关系,从而使不同批次清分进程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并发运行。

(3)流程控制技术。由于系统中每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交易数据(经清分预处理分类)进行多个批次的清分,而每种交易数据类型及其清分批次需要进行的动作或流程又基本类似,因此,可通过对流程中各个动作的抽象,将流程通过不同动作组合形成的表描述出来,然后由调度服务根据流程表进行不同动作的调度,进而完成不同清分场次所需的清分功能。

第12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第13篇

1、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

及时收集,理出当代国内外初中数学课中已衽实行的一些典型教学法,用“它山之石攻玉”。在认真学习的期 础上,为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探究性活动教学法“面努力。

2、继续上好2次公开课

1复习三角形全等证明 张国群 (教研组老师,课题组成员)

2复习三角形全等证明 黄强 (教研组老师,课题组成员)

3.相互听课 ,研讨交流

课题组成员之间坚持互相听课,听课后进行认真研讨交流。除了平时的相互听课交流外,课题组内上有关课题研究课两次,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

4.切实做好4次公开课小结工作。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所得益。为进一步探索这一教学法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据。特别研究以下几点:①探究性活动教法的特点是什么?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探究性活动教学法比较适合的课型是哪一类?最佳模式是怎样?③探究性活动学习教学法的教案设计与一般教案有什么不同?

5.认真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问题。这是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着重解决①怎样采取措施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得充分发展。②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包括认知、记忆、思维等)

实验的第二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元月)

1.继续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第一阶段中研究的问题,继续开展公开课实验研究。本期上的公开课2次:

1探究的推论 张国群

2探究的推论 黄强

2.本学期应解决好公开实验课与平时教学的有机结合,注意连续性,克服为实验而实验的做法。尤其是强调平时教学自觉地将“探究性活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尽量做到使实验情境与平时教学情境相同,切忌公开实验课之前对学生动员、演讲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研讨探究性活动实验教案设计,应尽量发挥每一参加实验教师的个人特长,按“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总体原则进行设计,逐步探索出最佳模式”。

4.元月中旬,召开一次“探究性活动教学”学术研究会,主要任务:总结实验第二阶段实验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的实验方案,研究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成人构想,培养途径,研讨“探究性活动学习”的特点模式。

三、总结阶段(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

我们对“探究性活动”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保证每学期进行一次小结,并在每学期开学时提出书面意见,使每一实验组成员正确评价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明确本学期研究实验的具体目标:平时,则保证每月召开一次实验组成员会议,及时研究实验中的问题,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了五学期的研究与实验后,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第六学期的研究实验方案。逐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最终完成研究与实验项目准备条件。

根据“探究性活动研究”课题实施计划,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在某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题实验组全体同志分别深入、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数学哲学等著作。在课题的研究、实验中始终贯彻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工作,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中,树立自主学习观,在形成性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建构型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应用型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四个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2.对“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在认识上得到了深化,实践趋于成熟“探究性活动”论文《探究三解形斜边上的高》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二、初三学生版上发表。

已开始着手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水平上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资料。为在理论上总结《农村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研究》做好积极准备。

本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继续深化“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实验,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提高。对在新授课中探究性活动教学。我们采取了案例分析法,从教学的个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提高。通过听课交流、案例分析等,实践研究,提炼了探究性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合理指导—正确使用评价

2.按下述纲目系统整理资料:

第一:“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意义

1.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原则

2.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意义

3.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第二: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指导理论

①探究性活动教学的认知规律

②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建构学说

③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生理研究

第三: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1. 探究性活动法的课堂教育形式

2.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模式

3. 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内容

第四: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分类

1. 形成性探究性活动

2. 建构型探究性活动

3. 应用型探究性活动

第五:探究性活动的实践效果

1. 探究性活动实践效果对比分析

2. 探究性活动的主要优越性

3. 探究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实例选

1. 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实录选例

2. 探究性活动典型教案选例

3. 做好教案修证工作,突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教案要有科技馆,集中设计好“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合理指导,正确使用评价五个环节,此外,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重要的。教案送实验组审阅,集体讨论,教案通过后实验班试教,达到运用自如,配合默契。

4. 实验班在搞好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做好会考准备,迎接检验,做好各种数据的收集,统计以及有关的实验资料。

2.3.1探究性活动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以前学生“知而不行,依赖心理严重”,不少学习学习上主动追求知识,培养能力的意识和习惯相当薄弱,

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习以后

①态度、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改变

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4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2.3.2探究性活动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重点抓了下列三点: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兴趣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关键,是实行解决课题教学法的关键。为此,应该把教师的设计、设问为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编制。

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了下列一些角度活动

1、从学生实践或实验中切入,使抽象的数学命题变得通俗易懂

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两片(如图)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12都带去?如果只须带一切,那么,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介入,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兴趣的探究欲望。

2、从学生认知冲突介入探究活动

例如:为了探究X4+X2Y2+Y4在实数范围内能否顺式分解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对进行分解,如

结果答案不同。为什么正确的因式分解过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从而激发学生对在实数范围内能否因式分解的探究心向,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因式分解的完成必须使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3、从复习旧课介入探究活动,以旧引新,使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性活动,突破难点,初三复习分式方程一节时,创设了以下情景。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解法

解法1,设则原方程变形为,整理得解得,,当时,解得当时,,,,方程实数解得学生练习完毕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简单的方法解这个题。我发现方程的左边两项互为倒数,右边也正好互为倒数,于是我猜想可以这样解:

第14篇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建设部以建质[2009]87号文,自以来至今已两年有余,各地纷纷按文件的精神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了专项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组织了专家论证,参加论证的专家们也进行了论证并形成了专家论证意见。这对于提升安全技术的认识,确保工程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又增加了一道屏障,取的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但在文件实施过程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①专家论证意见书所提的意见如何落实,出现重大变更又该如何处理,如何保证不出现管理缺位现象的发生?②对出现规避专家论证的项目部如何有效管理,如何加强有效监管?③专家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完善?④专家费用支付来源、支付标准如何明确?等等。

二、原因分析

专家论证意见书落实不到位及出现重大变更难以处理的原因。

①按照建质[2009]87号文件精神,组织专家论证工作工作由施工单位落实,施工单位往往要求项目部加以具体施行,项目部对专家如何邀请并不清楚,选一些自己熟悉的,并对自己工作有利的专家,在小范围内选择,所选专家有些不一定具有专家应有的素质。可能论证报告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在具体落实上可能存在先天缺陷。

②由于专家组是临时机构,会议一结束,各奔东西,所提出的论证意见,经修改后,是否完善再次确认工作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常由安全资料员在落实修改事项,修改结果的科学性安全资料员并不清楚,基于时间、经费考虑,施工单位不愿再次组织专家们进行论证认可。

③经专家论证过的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与总监负责督促落实,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或安全意识不到位,对安全监理停止点,疏于管理,听之任之。

④对出现重大变更,未及时与专家组联系,存在不按程序操作现象。如出现建设方擅改方案,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例如:某一工程项目深基坑论证方案时对某一边坡采用放坡处理,专家们认可其做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边坡上有中型汽车运行,加上又遇到两季施工,只得改喷锚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后,建设方要求分包方不按设计方案要求打入规定深度的锚杆,结果导致边坡道路裂缝,土方坍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责任该由谁负呢?

规避专家论证的现象。

许多项目,如高支模其高度超过8.0m,项目部明知要进行专家论证,说通监理人员,上级主管部门不查,不了了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专家论证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

有些项目部明知要组织专家论证,索性高度造假,如高支模8.0m多一些,做报批资料时,将其高度降至8.0m以下,有些项目部模仿专家签字,自编论证报告,其目的在于减少开支,不支付专家论证相关费用,及规范施工所带来附加费用。

3、专家人员的选择问题

按照建质[2009]87号文件第21条规定,专家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或丰富的专业经验;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由于有上面这些要求,许多市、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不足,加上专业多,再加上相关参建方技术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讨论会,无形中又减少了一批专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建专家库很困难。

由于文件规定可由施工方组织专家论证,而非独立的第三方中介组织,专家组成员的挑选受施工单位喜好的限制,可能欠公正。

4.专家劳务费用来源,支付标准不明确。

由于是市场经济,邀请专家参加论证,总得来付点劳务费,而这一部分如何支付在招投标中并没有单列,项目部总认为是额外的支出,不愿支付该费用,支付标准政府部门也没有加以规范,存在管理上的缺位。

对策探讨:

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加以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

建设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宣传力度,以具体案例说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不组织专家论证的危害性,提高全社会对安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管理部门督促监理单位,特别是对总监的管理力度更加需要强化,专家论证意见的落实,最终要落实到总监的身上,总监必须按论证意见逐条加以督促落实,及时协调好出现重大变更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建立专家库,可以采用相邻市、县相联合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以避免人才不足的现象。

加大图纸审查力度,建议安监管理部门对所报审的图纸进行专人审查,查其是否需要专家论证,以免出现管理盲区。

第15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引言

所谓分层教学,[1]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理论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以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更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何在最近发展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分层教学需要研究的内容。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高中生、中职生、民族生、企业青年和复转军人等。调查显示,不同生源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知之甚少,只停留在网络的初步应用上。

基于以上现状,如果还采用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会认为计算机知识简单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但若盲目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又可能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适应,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2.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过程,最后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客观准确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2.1 分层考试

分层考试必须由学校统一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考试成绩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考试题目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尽可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结束后,再根据成绩进行分层。我校将所有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B两种类型针对普高生、艺术生、单独招生学生以及对口单招学生开设,其中,分层考试成绩在前40%的学生划分到A层,其余划分到B层。C层针对民族生、企业青年、复转军人等复杂生源学生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层次划分的更加细致,比如将成绩在前10%以上的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分为“优秀”层,享受“免修”计算机课程的待遇。

2.2 分层教学目标设置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学中取得同样的成功,必须精心制定适合这三个层次的科学的培养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的发展。

我校对各层次的课程总学时设定都是72学时,但在学时的分配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目标的要求有很大区别。B层学生要求理解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包括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和Access)的基本操作,完成相关实训任务。而A层学生除了以上要求之外,还要加入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如C、VisualBasic、VisualFoxPro、C++语言等),能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问题,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对于C层学生则适当减少理论知识范围,多加练习,要求其学会部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实现简单应用即可。

2.3 分层教学环节

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分层有质,动静结合,全员参与,各得其所[3]。整个教学过程要经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实验及分层考核四个环节。

分层备课。根据以上设定的分层教学目标的要求,备课时需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潜心研究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方法,精心备课。

分层授课。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过程培养方式,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分层进行。如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4]。课后练习也要分层进行,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也可以同一练习内容,分层要求。

分层实验。计算机课程中,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我校为例,实验时A层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再设计一些课外的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层次学生精讲精练,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C层次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教师辅导的时间。

分层考核。可采用“日常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日常考核主要体现在考勤、练习和作业几个方面,加强过程考核也有助于分层教学的过程的顺利实施。期末考核则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分层次分批设置考试,不同层次的考试内容和难度都不相同。

2.4 分层效果评估

分层效果评估是对以上实施过程的科学性评价,其结果将直接反映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评估工作一般只能纵向进行,与未分层之前比较或者与往届分层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从全校角度或各层次角度进行。如果评估以上指标表明教学效果不理想,则要科学反推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3.问题和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分层教学课程建设中仍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层次的划分,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造成等级观念。低层次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差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受挫;高层次的学生,则容易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其二,缺少榜样。学生之间需要互帮互学,没有了榜样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层次较低的学生,找不到引领他们前进的目标,遇到问题也不能得到帮助,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3.2 教学管理上有很大难度

分层教学首先需要组织一场分层考试,然后需要将原有的以专业为单位的班级拆解开,再组织学生选课重新组合成新班级,此外,后续的工作还有排课、分配教室、分配实验室、教学监控、考试安排、成绩管理等,这些环节的处理难度和复杂度,与普通教学相比无疑是巨大的。

3.3 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打破了统一的教学大纲,一致的教学进度,而改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方法。如果每个老师都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工作强度将是原来的若干倍,备课难度可想而知。

从总体上看,尽管分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值得推广。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采用,仍需我们不断总结完善,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昊雅琴,张艳,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显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

[3]周香英.《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的探讨[J].科技广场(管理科学),200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