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教学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该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理论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大部分为舶来品。每一种理论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实用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学习这些理论需要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共同参与,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由于跨文化知识理论诸多,学生理解困难,内容枯燥,传统的单纯式讲授y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融护理工作的理论知识、素质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方案,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下称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2014级三年制护理专业6个班中随机抽取1个班为试验组,共67人,1个班为对照组共68人。试验组男6人,女61人。对照组男5人,女63人。两班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教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按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
2.方法
观察组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项目化教学内容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章节内容教学。
(1)重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见表1。项目涵盖了原课程所有知识点、护理技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点和就业考核内容,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课内完成项目能力要求。
(2)实施项目化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病例分析法等,将学生置于工作任务之中,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第一次课使学生清楚项目化教学的整体安排;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角色(教师扮演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由学习委员担任,并按学号随机划分为10个小组,组长担任专科护士,学生分别扮演责任护士和患者,由组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以后每次课前布置小组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3.教学效果评价
(1)理论考试。两组学生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考试。考虑学生要进入护理行业工作,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才能合法上岗。试卷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接轨,考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接轨,为学生日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实行教考分离,统一考试时间,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流水作业阅卷。
(2)技能考试。采用随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由同一组评委,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态度、团队精神、填写护理表格、着装仪表、课外练习视频评价等)。满分均为100分。
(3)实验班对教学内容重组后教学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要求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对问卷的10个问题进行回答。发放问卷67份,均有效回收。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a=0.05。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如表2所示。
二、讨论
1.项目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
从表2结果看,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导论》教学后,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2.项目化更新了护理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
《护理学导论》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才能使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效果。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小组讨论法,使课堂成为信息传递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医院见习的形式,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使教学内容紧贴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通过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护理学科的理解,专业思想得以巩固。
【摘要】针对护理学科的特点,总结近几年学校护理教学改革经验,加强对护生进行工作过程情景技能的规范化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实行目标化;基本技能教学实行程序化;工作技能教学实行工作过程情景模拟化等措施的实施,同时实行教材、教学大纲、训练标准的规范化,并将专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工作过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1 明确教学目的
护理专业教育包括普通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价值观、护理核心能力、护理知识和角色发展教育。这就注重了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加大了社会和人文学科教育的比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精神,完善护生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护生的能力为核心,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使护生成为理论、思想和技术均合格的护理人才[1]。
2 突出教学改革要点
2.1 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情景模拟训练交替进行:传统教学历来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分开进行,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2~3年,最后1年再集中实习,两部分跨越时间太长,导致护生在实习中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熟练进行临床操作,这样不仅影响实习效果,而且会使护生在实习中产生自卑心理。而如果将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情景模拟训练交替进行,则可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护生不但能够及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情景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而且通过及时的实践,护生对具体的患者和护理工作有了感性认识,能在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也变得更强,这样更能促进对理论的学习[2]。
2.2 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
2.2.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Kartaoka把护理专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对于有一种解决方法的护理问题的思维和推理性思维,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Alfare-lefevre把护理专业中的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以患者的需要、护理程序的原则和科学的思维为基础有目的地引导结果的思维。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是基于知识、经验、技术和情感倾向的专业能力,是护理人员判断临床病情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立足点,因为护理人员必须将思维转化为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护生在临床操作中不能照搬理论,要密切联系患者的病情,针对不同的患者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2.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临床思维空间的拓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强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和再创造,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方法,这是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改善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3 专业技能实行工作过程情景程序教学,训练流程标准化
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理专业素质的关键,工作过程情景程序教学是进行专业训练的良好途径。
3.1 工作过程情景训练方法程序化:规范化训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系统化的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第一任职需要为目标,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训练方法的程序化,依据规范化原则,分别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专科护理、急救护理等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划分,按工作过程情景设计出训练程序流程图,教师以此为根本,统一备课,分组实施,学生规范操作,统一训练。
3.2 工作过程情景技能训练标准化: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标准护理技术,从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工作过程情景教学的过程,必须以规范化标准为准绳,这个标准不仅规范了程序本身,更是衡量程序效果,检验技能质量的尺度。笔者将流程图逐项分解,并制定出每一环节的评分标准和原则,并以此作为在校技能训练、临床技能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的统一标准。使教师示教有标准,学生练习有标准,实习组织有标准,考核验收有标准。技能训练的标准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3 工作过程情景技能训练的保障:技能训练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工作过程情景训练的和场所时间,给予她们充分的训练机会。保证了理论与技能训练学时比例为1∶1.5。见表1。
我校加大了实训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模拟病房,充实、更新了教学设备,使其与护理工作过程情景相一致,适应护士岗位的要求。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编写实验、实训教材,使实验、实训内容、方法与护理专业的发展相结合。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学校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时间、双休日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保证和提高实验课、实训课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制定了严格的实训课考核制度,特别是对临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单列。对操作考核不合格者经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医院实习。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点,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习基地的建设既是实现护教结合的需要,也是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前提。现在我校的实习基地有近300家,遍布全国各地。总之,通过改革护理教育模式,力求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率,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学生毕业后能尽早、尽快上岗就业。
4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针对学生情况,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病案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学习动力;通过实行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交流;通过采取设问解疑、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将临床课实习的操作步骤分解,逐个用图片装贴在橱窗里,图文并茂的墙体教学,使学生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操作要领、过程步骤一目了燃,从而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通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理论、内容形象化,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内容简单化。学生既得到理性认识,又得到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授课效率。同时对一些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利于学生很快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通过以“应知应会”、“必知必会”考试来引导教学,努力使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一口清”、“操作技能一手精”。
5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对新进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使新进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了解卫生教育的特点。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进修学习,让教师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到医院工作进行双岗位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聘请医院的护理方面专家来校讲课,开展一些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规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标准,明确目标要求,建立运行有效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通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新宇,滕斌,杜娟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3):236~237.
关键词:高血压;程序化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该疾病也成为了威胁社会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1],此外,由于患者普遍不具备相应的病理知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依从性,这对正常治疗计划的开展和患者自身的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我院就将以程序化健康教育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讨将其作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6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81岁,患者平均年龄(60.5±7.5)岁,体重35~75 kg,平均体重(55.0±6.5)kg;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8~81岁,患者平均年龄(59.5±7.5)岁, 体重34~78 kg,平均体重(61.0±6.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告知患者关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行知识讲解,将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制作成健康知识手册发放到患者的手中帮助患者进行学习;观察组,本组患者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书面教育,将我院自制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由护理人员分别发送到每位患者手中,指导患者进行学习,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2];②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条件允许下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知识宣传和护理,内容主要涉及患者的治疗进度、药物服用时间与方式以及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研究中我们发现,一对一的健康知识教育[3],不仅能够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最主要的是能够打开患者的心扉,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拉近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利于后期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③群体教育,选择早餐前或晚饭后的时间段,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研究中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聚集的方式让患者进行学习,间接的也能够为患者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3 疗效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高血压基本知识评估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进行解答,两份表的满分均为100分;测试分数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高血压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 经资料整合,观察组患者基本知识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资料整合,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结合临床来看,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属于发病率最高的一类,而且近几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这也为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血压影响如此之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非医务工作人员对于该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4],老年患者更为明显,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临床意义显著;在研究中我们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通过书面教育、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这种类似于"总-分-总"的系统护理,不仅让老年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长期交流中,也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基本知识知晓率还是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也从侧面证明程序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6]。
参考文献:
[1]李媛媛,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21):396-397.
[2]于慧兰,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1):4092-4093.
[3]陆国园,梁惠兵,等.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09):749-750.
[4]姜乔惠,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08(07):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