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守护者计划范文

守护者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守护者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守护者计划

第1篇

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社会性隔离,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指临床上那种由于疾病引起的丧失意识的病理性休克。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手术患者文化休克的程度增高,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展。为减轻患者的文化休克,提高手术患者的手术质量,对手术患者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手术的3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剖腹产210例,妇科手术110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76例,高中以上105例,高中以下139例.该320例患者均对其进行交流、评估和访视后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沮丧、恐惧、焦虑以及紧张等心理。

2 原因分析

2.1 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指患者自身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反映手术室的物质环境。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创伤的过程,因此手术室在医院内形成了特殊的治疗场所,有独特的治疗仪器和设施,形成了特有的医疗环境。此环境对进入手术室的患者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对的是各种生疏的仪器设备,听到的是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严肃的面孔和忙碌的身影,感到的是诸多的强迫卧位的捆绑感,这些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再者,多数患者对于手术有着恐惧心理,害怕手术疼痛、出血、出现不良后果等,这些又都影响着手术的正常进行。治疗环境的改变,使患者出现明显的文化休克。

2.2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指患者的自身因素。由于每个患者的个性、生活环境、教养、文化修养、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种文化环境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因而会产生不同程度文化休克。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恐惧、焦虑的心理,此时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文化休克程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2.2.1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认识到手术室的各种设备和特殊布局对自身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认识较好,因此比文化程度低的人适应能力强。

2.2.2 手术室的各种情况,可加剧文化休克如有的患者及家属,对科学持有相反的认识态度与信仰。由于态度具有稳定性,患者往往习惯用自己已有的态度体系去看待,只有乞求上帝保佑,便利适应手术室文化环境的时间相对延长。

2.2.3 自尊与习惯:由于治疗方法的特殊需要,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大多需要全身,这种变化使患者感觉失去了自尊,加之进入手术室后,一切活动均要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无自我意识表现,这样极易产生强烈的文化休克现象。

3 护理对策

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护士是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文化休克的最重要成员。手术室护士的作用是通过实施包括文化护理在内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尽快渡过文化休克期,提高护理满意度。

3.1 手术前2天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主要是对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生理、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有无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程度、引起的因素,为实施文化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评估内容包括:(1)评价的一般情况;(2)既往健康状况、疾病治疗情况,患者对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以及对各种仪器设备的认识程度;(3)心理状况

3.2 根据不同层次患者,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以对应手术患者所产生的文化休克

第2篇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患者;老年;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手术机会增多,但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也使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增多,围手术期病死率增高[1]。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科自2008年6月1日~2009年8月30日共有90例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手术,取得较好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2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10例,阑尾切除术15例,嵌顿疝加肠部分切除术1例,疝修补术10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直肠癌骶前吻合术5例,常规胆囊切除术13例,急诊胆囊切除术5例,常规胆总管探查术3例,急诊胆总管探查术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高血压4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

1.2患者合并症1例,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4例,糖尿病1例,心脏病4例,心电图异常变化3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 入院即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参与专科医生的会诊及病历讨论,以便对患者的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

2.1.2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具有"病种多,病程长"的特点,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我们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特殊检查的方法、目的、手术方式、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介绍本科以往成功的同类病例,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2.1.3术前准备 ①除常规检查项目外,对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患的患者,需请各专科医生,麻醉师共同会诊,制订方案,增加24 h心电动态监测,血糖监测,必要时做肺功能检查,常规应用扩张冠脉血管的药物及心肌营养药,控制高血压,禁烟,雾化吸入,呼吸锻炼,咳嗽训练,以保证术后能正确地咳痰,改善肺功能,控制血糖在8.9 mmol/L以下手术为妥[2]。②按腹部手术常规给予肠道准备、皮肤准备、麻醉前用药、留置导尿管。

2.2术后护理

2.2.1及时了解术中的情况 患者回房后,责任护士交接患者,及时向手术医生及麻醉师了解术中的情况,明确手术的范围性质。

2.2.2氧气吸入 由于老年人生理性的退行性变,使肺容量下降,弥散功能减弱,呼吸困难发生率高,本组患者术毕常规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持续8~24 h,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呼吸困难。

2.2.3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是监控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和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术后采取持续心电、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的监测,出现异常需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根据患者综合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和治愈水平。

2.2.4疼痛的护理 由于切口处疼痛,①影响了患者深呼吸的有效咳嗽,容易引起肺部感染;②疼痛可诱发血压高,增加心肌缺氧,诱发原发心脏病发作或加重,合理止痛可减轻痛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后采用镇痛泵的应用。本组中有185人应用了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2.5并发症的护理

2.2.5.1心律失常及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最严重、最常见的危险疾病,对老年人生命危险最大的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及传导系统疾病[3]。高血压是老年手术患者主要危险之一[4]。由于老年人对手术的刺激及疼痛的耐受力减弱而诱发器官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可出现血压、心率及心律的改变。患者表现为频发室性或房性早搏,自诉胸闷、心悸等症状。本组3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立即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持续48 h,控制液体速度,40滴/min,同时口服普罗帕酮50~100 mg,3次/d,48~72 h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本组4例24 h内发生高血压(Bp 145~180/95~125 mmHg),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5~10 mg,使血压控制在150/90 mHg左右。

2.2.5.2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 本组发生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3例,持续的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对老年消化道患者是潜在的危险。术后常规静脉给予祛痰药和雾化吸入,持续低流量给氧,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早期下床活动,行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本组患者术后10~15 d肺部感染治愈。

2.2.5.3切口愈合不良 本组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组织愈合 能力差,血糖水平的异常,白蛋白低下,是造成伤口愈合不良的原 因[5]。根据血糖水平,应用胰岛素营养支持,提高白蛋白水平。密切观察切口 渗血、渗液情况,敷料浸湿及时更换,有引流管者,确保引流管通畅, 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注意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必要 时给予红外线照射伤口15~20 min/次,1~2次/d,通过积极的护理和治疗,术后12~15 d切口愈合。

3讨论

老年人脏器功能退行性改变明显,代偿功能较差,常并存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性疾病,使手术风险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增多。因此,术前控制和纠正老年性疾病,术后积极监测和治疗,将有益于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使老年患者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Jin F,ChungF,Minimizing Pi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in the elderly[J]. Br J Anaesth,2001,87:608-624.

[2]张宏.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59.

[3]唐大年.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6-40.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总结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入站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从中抽选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入站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一般组(36例)与实验组(36例)。一般组中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46岁,平均年龄为(34.56±2.41)岁;小学文化水平患者有3例,初中文化水平患者有9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2例,大专及以上水平患者有12例;其中,有3例患者为中期妊娠引产,18例患者为安放(取出)宫内节育器,15例患者为人工流产术。实验组中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46岁,平均年龄为34.36±2.26岁;小学文化水平患者有4例,初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0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1例,大专及以上水平患者有11例;其中,有3例患者为中期妊娠引产,19例患者为安放(取出)宫内节育器,14例患者为人工流产术。比较分析两组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1.2护理方法。一般组:告知患者减压方法,以释放患者的压抑情绪;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帮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交代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具有抵触心理,常出现情绪失落、悲愤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知识、性健康知识等告知患者,让患者认识到计划生育手术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疑惑,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美化病房以及周边环境,可以在病房内放置鲜花、绿色植物等,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通风,定期对病房消毒,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2)术中护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全程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谈话,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可为患者讲解打趣的故事,或向患者介绍手术操作的仪器、方法、流程等,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手术进行时,护理人员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并安抚患者,给予患者身体上的温暖,如握住患者双手,向患者传递情感上的关怀,并采用温柔的言语安慰患者,给予患者最大的人文关怀。(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意识状态、情绪变化等,并为患者更衣保暖,尤其是腹部,以防着凉;调整患者的卧床,以减轻手术部位的压力,缓解患者得伤口疼痛;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讲解疼痛形成的原因,以防患者由于不明疼痛来源而胡思乱想,若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可给予患者相应的止疼药物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给予患者手术部位的护理指导意见,叮嘱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告知患者手术后的禁忌,给予患者饮食上以及避孕上的指导意见。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状况。焦虑状况评定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项目包括十四个,采用五级评分方法(0至4分)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情绪越焦虑[3]。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状况。实验组护理后的焦虑状况优于一般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计划生育手术是一种非机体疾病,它不是由于女性患者生病引发,因而,对患者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容易给患者带来困扰。据调查研究表明,多数计划生育手术女性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情绪[4]。由于女性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因此,在手术围术期中,应该对其进行适度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手术的有效性,促使患者身体早日恢复[5-7]。本文研究中,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心理评估,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之下,采用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三者相结合,可以全面地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由于大部分女性患者对计划生育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的认知水平不足,容易产生怀疑和排斥,护理人员于术前为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水平。由于传统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对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性健康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生殖健康的重视度,继而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对患者进行情感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医学服务理念,术中安抚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使其配合手术工作。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以从整体上给予患者最好的护理体验,进而将患者的焦虑情绪降到最低[8-10]。

第4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满意度;焦虑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直至返回病房,在手术室的这段期间,因为对手术室环境陌生,无家人陪伴,面临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非常紧张、焦虑以及恐惧,对术后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1]。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手术室采取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5年4月~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 急诊手术除外,男性137例,女性163例,年龄17~68岁,平均(38.44±12.61)岁,全身麻醉89例,局部麻醉55例,硬膜外麻醉156例,将患者随进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上前,接待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简单讲解各种C器的用途,使患者不再对手术室感到神秘、陌生。护士为患者介绍手术医师、手术的方法、手术持续的时间、麻醉方法及麻醉时的注意事项、配合方式等,询问患者对手术室环境的感受,如温度、湿度等。向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对于患者疑问要充分予以解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对患者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时患者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心理疏导。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使用必要的肢体语言,如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患者头部、轻拍肩膀等,借助表情、微笑的眼神来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在进行麻醉前,告知患者即将进行麻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并帮助患者摆好。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全麻为未清醒的患者在复苏期间有可能出现躁动,护士应合理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坠床或管路脱落。在进行所有操作时都要注意为患者保暖并保护患者隐私。将送患者出手术室时,护士应给与鼓励以及肯定的话语,送去真心的祝福,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1.3评价方法 采用SAS焦虑自测量表对患者术前焦虑进行分析,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手术室环境、护患沟通、服务态度、语言问候4项组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护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性化护理成为其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并随着当代护理模式的快速发展而在各个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单纯重视或局限于配合手术已不能满足手术医师与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秉承人性化护理理念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积极参与人性化护理实践[3]。而临床护理属于高风险、高强度的一种医疗工作,要想完美体现人性化护理,必须从手术室各细节护理工作入手,分别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手术室外科系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不管手术部位、手术大小等会引起患者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更加会引起焦虑的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甚至影响患者预后。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焦虑水平,从而降低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4]。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护士学到更多的人文关怀知识,学会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5]。通过开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得到的好评,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工作水平的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2]韩君,汤丰榕,徐丽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分析.护理杂志,2011,28(4B):1395-1396.

[3]罗丽铭,叶玲.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2,10(17):1602.

第5篇

4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3-01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若护理不当易出现感染、出血甚至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舒适护理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站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患者60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34.2岁,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1例,大专以下文化程度19例;手术类型:子宫上环术26例,输卵结扎术15例,取环术11例,引产术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舒适护理主要包括:

1.2.1术前舒适护理

1.2.1.1心理护理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术前多存在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心理,并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且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对术后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担心和疑问,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性质、原理以及安全性等,消除患者对手术的误解,告知患者计划生育手术一般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以减轻患者顾虑,更好的配合治疗。

1.2.1.2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以使患者达到最优舒适度,且良好的环境对稳定患者情绪也具有一定的帮助,而稳定的情绪又可增加心理治疗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手术顺利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1.2.1.3术前准备对于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一般均应于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进行,且嘱患者未同房时手术最佳;对于住院患者手术日前晚术前晚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患者充分休息;手术当天为患者执行手术用药,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同时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工作。

1.2.2术后舒适护理

1.2.2.1基础护理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可轻声询问患者感觉,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顾虑;术后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取合适,并尽可能选取利于减轻手术切口张力的,以减轻患者疼痛;对于疼痛方面的护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一般由切口所致,为正常现象,患者可不必过度担心,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尽量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而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1.2.2.2针对性护理术后尽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嘱患者术后2周内不宜同房、盆浴,3周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1.2.2.3并发症防治术后感染、出血均是计划生育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征象应立即给予患者高敏感抗生素的应用,并进行细菌培养,选取更具针对性的抗生素,以防感染扩散。

1.3观察指标①护理前后分别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②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76.7%,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6篇

关键词 近期再次手术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非计划近期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由于首次手术后,因各种原因出现了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使患者需要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2010-2012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共发生9例腹部再次手术的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8~47岁,平均(28.3±9.6)岁。发生的并发症有切口裂开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腹腔内脓肿2例,腹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

方法:手术方式有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口裂开缝合术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术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2例,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止血术1例。

结果:9例病例经过再次手术,精心护理,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再次手术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里。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向患者及家属阐明再次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他们介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介绍再次手术成功病例。解除患者的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得到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②术前准备: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由于再次手术的患者,大多数都一般状态较差,再加上术前禁食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采用静脉途径补充足够的营养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以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另外,根据病情需要做好皮肤准备,遵医嘱做好留置胃管、尿管、备血等工作。

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经历了两次手术打击,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应给予同情。他们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了,颇感侥幸。渴望了解自己疾病的真是情况和手术效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的效果,告诉病灶以除掉,手术进行得很顺利。鼓励患者善待人生,勇敢的面对现实,适应生活。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经渡过了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康复。②监测生命体征:患者返回病室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仪,护士每隔30分钟记录1次BP、P、R、SPO2数值。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表情,并结合心电,BP、P、R、SPO2监测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术后3天内体温37.5~38.5℃为外科手术热,术后3天后体温仍高38.5℃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通知医生,查找发热原因。③呼吸道的护理:术后采用常规低流量给氧,但如果SPO2数值不正常,可根据SPO2数值调节氧流量。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定时协助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3~5次/日。每次雾化吸入完毕30分钟后,叩击患者胸背部,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叩击方法是五指并拢呈弓形,从下至上震荡式,用力适当,节奏均匀,起到将所用的力传到肺内的作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④各种管道护理:术后连接并固定好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注意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等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脱落。每日定时用生理盐水通胃管,以确保管腔通畅。每日定时开放导尿管,防止拔除尿管后,膀胱充盈缺如。倾倒胃液、尿液、引流液时,应先夹住胃管、尿管、引流管,以防止逆流污染或逆行感染。每天更换1次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器、尿袋、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每日做口腔护理、尿道护理2次。⑤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营养对再手术病人的恢复十分重要,由于再次手术的创伤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受损,大量体液流失,出现代谢紊乱和大量能量消耗。为保证患者营养需要,促进伤口愈合,我们采用静脉高营养,也就是从静脉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丰富的热量、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患者在胃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营养时,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⑥早期离床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十分重要,如病情平稳,术后6小时后可在床上活动,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减轻腹胀;有利于促进清除肺内分泌物,促进肺扩张,以免发生肺部塌陷,肺炎,肺栓塞等并发症;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⑦饮食护理:患者排气后,鼓励患者进食非常重要[1]。先给少量多次的全流食或半流食,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给软食。指导患者饮食上加强营养支持,多食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瘦肉、牛奶、鸡蛋等,宜清淡,避免烟酒,禁食油腻食物或刺激性食物[2]。

讨 论

再次手术一般都与前次手术有密切相关,造成患者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故对其护理也有特殊性。行再次手术患者病情复杂,围手术期护理存在变数,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精心护理,人文关怀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为避免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进行交流,掌握再次手术患者的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重新对患者进行全面、灵活评估,制定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笔者总结临床经验体会到,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往往是护理的焦点所在。因此,酌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动态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问题,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是减少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关键所在。通过对9例再次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改变定势思维,全面、灵活评估,动态掌握病情,及时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9例患者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人性化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情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83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护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进步, 以适应越来越高的服务要求, 现在, 护理模式在“患者为中心”的中心思想下, 开始向人性化护理模式转变[1]。近几年, 本院为了提高本院的护理质量, 提出了人性化整体护理模式, 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把本院的研究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6例, 女44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46.0±6.7)岁;观察组男54例, 女46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4.0±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人性化护理模式重点表现在心理护理上,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向患者自我介绍,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具备的医疗设备及优秀的医疗团队,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让患者尽快进入状态,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必要的锻炼, 使患者能够从容应对手术[2]。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向患者讲解大概的手术流程, 让患者对手术有个基本的了解, 从而积极的配合手术,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访视时间控制在10~15 min , 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提前检查手术的医疗设备, 确保手术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提前调整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如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头部、关节及骨隆突出处的保护。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需要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但需注意自己的言辞, 避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使用温盐水将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及血迹清除干净, 并帮助患者穿好衣物, 做好保暖工作, 避免患者着凉。在将患者送往病房的过程中, 动作轻柔, 避免震动。术后2~3 d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体温、肢体功能等情况, 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感受, 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宣教、术中常规护理、术后交接班。

1. 3 观察指标 采用SAS评分标准, 对患者护理前、进手术室30 min后进行评价。在护理前、进手术室30min后检测患者血压、心率、VAS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 观察组心率、血压、SAS、VAS评分分别为(199.25±5.13)次/min、(158.18±8.25)mm Hg(1 mm Hg=0.133 kPa)、

(68.29±3.12)分、(6.84±1.25)分;对照组分别为(98.47± 5.22)次/min、(156.99±8.21)mm Hg、(68.34±3.10)分、(6.88± 1.19)分, 两组心率、血压、SAS评分、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人性化整体护理模式后, 进手术室30 min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SA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132.57±10.04)mm Hg、(76.45±5.64)次/min、

(42.24±2.51)分、(4.65±1.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9.62± 14.36)mm Hg、(84.50±5.24)次/min、(46.47±2.12)分、(5.10± 1.34)分,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患者感受到的关怀越深, 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效果以及满意度就会越高[2, 3]。研究资料表明[4], 让患者处于良好的人文环境之中, 能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院这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 心率、血压、SAS评分、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人性化整体护理模式后, 在患者进手术室30 min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时,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 降低患者焦虑程度, 减少患者心率波动, 降低患者血压, 使患者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玲. 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0):1642.

[2] 赖伟芬, 杨葵芳. 术中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5):716-717.

[3] 王丽云, 许玲珠.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6):26-27.

第8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室;应激水平;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50-03

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确保麻醉和手术效果。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其在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排除紧张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手术配合度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我院手术室自实施人性化护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3月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择期手术患者150例(观察组),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患者神志清楚,听力完好,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③排除心、肝、肾、循环、呼吸、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④精神病患者。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22~74岁,平均(45.5±7.3)岁;均为普外科患者,联合麻醉及腰麻118例,局麻32例;文化程度:文盲15例,小学15例,初中47例,高中50例,大学及以上23例。另选取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以前的普外科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各种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及疼痛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人性化护理 ①术前访视:主动与患者交谈,介绍科室环境、同病室的病友,给患者提供其所需信息。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感知、意识状态、感觉运动等方面变化。用规范化指导语,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发放自制宣传册,观看手术录像,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医学知识,解释工作时要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可亲。麻醉医生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有关麻醉方面的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麻醉风险、麻醉中的注意事项等。倾听患者的感受,鼓励家属关心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克服其恐惧心理,树立对手术的信心。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支持适当的亲人陪护和探视,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2]。②一般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种检查,适当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也可满足患者的舒适感。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常规术前准备。

1.2.2 术中人性化护理 术日不宜将患者过早接入手术室,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来到手术室首先感到恐惧、陌生、害怕,巡回护士面带微笑的适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使用适当的示范动作来补充语言,可以握紧患者的手,但要注意不要引起患者的反感。患者在手术前夕会更加依赖家属。家属也同样会有心理压力,情绪紧张。在待手术期间,对家属可用安慰性语言将其安抚在手术间外耐心等候,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属可减轻其紧张不安的情绪。控制手术室使温度适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安慰、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手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手术。根据患者的要求垫软枕,麻醉时,协助患者保持麻醉,动作要轻柔,适当使用约束带,约束带内加棉垫以增加舒适感。术中要减少对患者的暴露,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并给予遮掩[3]。

1.2.3 术后人性化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主动关心、安慰、加强巡视,当患者完全清醒后,应以更加亲切和蔼的态度进行安慰和鼓励。妥善安置各种引流管,告知患者顺利完成。把患者安稳地送回病房,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护士应从人文学角度考虑,既要减轻患者痛苦,又让患者乐意接受[4]。术后疼痛发作时,可帮助其做徒手按摩,嘱其放松心情,转移其注意力,教会患者放松训练,充分应用头颈部放松、胸腹放松及四肢放松的方法[3],使患者充分达到精神的放松状态。还可采用音乐放松法,选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为干预材料,让患者听15 min。同时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要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说明,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做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术后尽早采用拍背辅助咳嗽排痰、雾化吸入、正压吸痰等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各项操作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判断患者的舒适程度[5],操作动作要轻柔,积极预防并发症。

1.3 判定标准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对两组患者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30 min时的心理状况、心率和血压(SB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①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两个量表均20个条目,用以评定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主观感受[1]。②NE、E检测: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5 mL,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浆NE及E的浓度。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从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手术结果五个方面来评价,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100分为患者对这个项目最为满意,0分为最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生理、心理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前30 min 的焦虑、抑郁评分、心率、血压、NE、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3 讨论

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的创伤性刺激,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如这些反应过分强烈,将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1],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十分重要。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整体性、有效性的护理模式,其将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患者,将爱心与责任心融入到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既能满足患者对于疾病状态改善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将不适感降低或最低[4]。对于手术患者,陌生的诊疗环境必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患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不同,他们对手术室护理的需要也不同。因此,手术室需要给患者提供体贴、周到、热情、人性化的护理[5]。

本研究就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150例手术室患者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前30 min 的焦虑、抑郁评分、心率、血压、NE、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在各个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通过周到的服务,在生活和感情上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使患者始终在被尊重、被关爱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护理、康复,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完成角色转换,增强治疗的信心,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减少了患者血中的儿茶酚胺含量[6-7],从而稳定血压、心率,加强术中遵医行为,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另一方面, 人性化护理对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各项综合要求,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费小茹,庄薇.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22-23.

[2] 陈玉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55-3156.

[3] 王丽云,许玲珠.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26-27.

[4] 刘洪坤,王书强,刘洪华.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4132.

[5] 李智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6.

[6] 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

2014年9月一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别60例,观察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5 ± 8.0)岁,平均体质量为(56.7 ± 6.5)kg,且有骨科有18例患者,妇科15例,脑外科有14例患者,13例五官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0.3 ± 8.8岁,平均体质量为(57.7 ± 7.5)kg,且有骨科有17例患者,妇科16例,脑外科有16例患者,11例五官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措施,具体过程如下:

(1)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在向患者不断传播疾病知识时,还需增加心理暗示,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2)严格规划好手术时间以及空间,通常手术室的环境会使患者产生孤独、恐惧感。因而,在不影响手术室工作的前提下,可尽可能地减少参与人员,一定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且为了避免突发意外,手术均需安排在上午,手术室内无需放置其他无关器械,以便保证消毒效果和足够的空间。

(3)增强术中的管理,需维持足够的氧气,且需定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设置较大的潮气量,使患者的PCO2维持在25-33mmHg之间,保持其颅内压的稳定,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且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避免出现酸碱平衡的紊乱。

(4)增强术后的护理工作,及时地对患者的各个指标进行监测,保持循环以及呼吸的稳定性,积极采取预防病变先兆的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5)尽量减少手术境的刺激,应用布帘可把监护室分成几个小房间,保护其隐私。将护理有关操作规定在早6点至晚8点进行,使患者有足够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1.3.1 测量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术前、术后分别空腹抽取5mL的外周静脉血,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皮质醇((OL)等相关应激反应的含量进行测定,

1.3.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及护理后两周后都需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的相关调查问卷,然后对其焦虑、抑郁以及自尊作出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资料EX(EL先用建库,进行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用x2检验;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检验(正态分布),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若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次重复测量的指标用重复测量指标的方差分析。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应激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其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E,NE,(O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其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后,其SAS,SDS的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案,而其SES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患者在手术期间会发生某些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对其生理以及心理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称,手术应激其发生机制:应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主要有:缺乏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不是很了解,对治疗结果失落等,产生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治疗时被迫与家人隔离,引发各种焦虑,以至于导致其发生能力和语言能力部分缺失,使护患之间交流发生障碍。而且术后患者的伤口疼痛使患者产生烦躁等负面情绪,监护室内的嘈杂环境、灯光照射以及有刺耳的仪器均可使患者产生紧张情绪,最终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而本研究采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其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可减轻应激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系统化护理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其手术相关的知识水平,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改善了护患关系,其对护理质量、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 消化道手术;护理干预;并发症;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00-01

由于消化道手术对患者的胃肠道、肝脏、胆道以及胰腺的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危害到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1]。另外,消化道手术后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胃功能障碍、发热、出血等不同程度的发生,继而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手术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手术患者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4.92±14.6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外科手术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还采用护理干预措施,①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入院时,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接待,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情况,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②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在术前要使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有简单的了解,以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感。术后更要说明治疗的必要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其紧张和抑郁心理,使其减轻过度的心理负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③术后肠外营养护理:由于消化道手术属于功能性疾病,手术会致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3]。因此,术后要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以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遏制恶性循环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胃功能障碍、溃疡出血和发热等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胃功能障碍、溃疡出血以及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死亡率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的预后死亡率为19.15%(8/41),而研究组预后死亡率仅为4.88%(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道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的迅猛趋势,从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给整个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伤害[4]。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消化道手术认识和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内镜不仅普遍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而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也有了新的进展,给众多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5]。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干扰了手术的正常进行。

近年来,随着医学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被应用于消化道手术的辅助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充分调动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对手术和治愈的过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平和的心状态配合手术和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6]。

由此可见,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解筱娜,孙海霞.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4):315-316.

[2]杨红朵.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J].医学信息,2010,23(1):216-217.

[3]孙连芹,王金,吴桂玲.肠外营养在消化道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7):811.

[4]石益海,张丽丽,钱家鸣,等.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9):720-722.

第11篇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加速计划性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剖宫产;护理;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27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其核心环节是减少患者的创伤与应激损害,它不仅仅要求手术微创,而且更重视围手术期的其他处理对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1]。我院对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应用FT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康复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计划性剖宫产的患者60例,年龄22~42岁。孕周32+1~40+2周。纳入标准: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为患者至少存有以下情况之一:骨盆及软产道异常,胎儿因素,羊水过少,头盆不称,高龄初产妇,慢性胎儿窘迫,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孕妇及家属要求。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依据传统护理理念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即行常规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监测产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术前留置导尿,排空膀胱;对剖宫产手术相关知识予以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术中配合术者及麻醉医师的各项操作要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注意子宫收缩情况,检查恶露量,遵医嘱给以止痛药,待排气后开始渐进性饮食,逐步过渡至普食;术后24~48 h拔除导尿管;产后进行母婴相关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正确照顾新生儿的方法、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心理支持。

1.2.2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FTS理念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1 d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快速康复方式,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疑问及表达内心感受,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寻求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患者术前心理应激。(2)鼓励患者在手术前晚和麻醉前3 h喝糖水,术前2 h静脉输注10%葡萄糖250 ml。(3)采取措施,进行个体化补液,注意控制静脉输液速度、温度及总量,注意病房及手术室的保温。(4)术中留置硬膜外导管,在术后48 h内进行持续给药止痛;在无痛的情况下,护士负责引导和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术后6 h即可开始床上被动活动,12 h后下床活动。(5)不再等到手术后患者恢复肠道通气或排便后才恢复口服进食,而是鼓励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少量进食,只要患者胃肠道耐受良好,没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口服饮食量,力争在手术后3~4 d不再进行静脉输液。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或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1999年Kehlet H发现开腹乙状结肠切除术后有效镇痛能加快患者恢复,并于2001年率先提出FTS理念。FTS核心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创伤与应激损害[1]。目前,FTS已在许多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成功应用,其中在结直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较为成功。我科将FTS理念引入产科护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FTS强调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在围手术期采用许多与以往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方法及新理念进行治疗和护理。

3.1术前准备的差异传统的剖宫产患者手术前护理要求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而FTS理念认为患者无需长时间禁食禁水,鼓励患者手术前晚和麻醉前3 h喝糖水,补充能量,以减少手术前患者的饥饿、口渴、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2-3],减少患者术后的胰岛素抵抗,缓解分解代谢[4]。术前禁食禁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试验组患者术中并未有发生呕吐现象,说明术前适当缩短禁食禁水时间,并不增加术中呕吐的发生率。

3.2术中处理的差异传统的护理方法没有特别注意剖宫产患者术中保温,FTS理念则强调了患者的保温问题,因为低温可以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刺激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加剧机体的分解代谢。试验组采取提高手术室内温度,加温静脉输液,保证体温在正常范围,减少低温导致的不良刺激,给予患者舒适感[5]。

3.3术后处理的差异疼痛是剖宫产患者手术后最大的应激因素,FTS理念特别强调术后镇痛,鼓励患者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以往术后镇痛多采取肌内或静脉注射止痛药的方法,有止痛时间短、效果差的缺点;试验组患者均采用术中留置硬膜外导管,在术后48 h内进行持续给药止痛,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作用持久。在良好的镇痛效果下,通过护士的引导和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而充分有效的止痛是早期下床活动的必要前提[6]。试验组患者术后均未有发生切口裂开和感染,提示早期下床活动无增加切口裂开和感染的风险,是安全的。

早期进食是FTS理念的另一重要内容,传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要求产妇先禁食,待排气之后才开始渐进性饮食。有学者指出,禁食禁水时胃和小肠的蠕动为缓慢、不规律的收缩波,而进食时是有力和有规律的收缩波[7],消化道每天分泌胃肠液体约6000~8000 ml,如果早期给以清流质和水非但不会引起恶心和呕吐相反这将增加患者的舒适性,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及恢复[8]。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提示早期进食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总之,FTS理念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了计划性剖宫产术患者的早期康复,且并未增加患者术中呕吐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说明FTS理念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江志伟,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J].腹部外科,2009(5):305-306.

[2]刘艳华,魏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84-85.

[3]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

[4]黄亚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8):701-702.

[5]朱桂玲,孙丽波,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6]李秀梅,陈继惠,刘辰,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6):542-544.

[7]程黎阳.快速康复外科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4.

[8]庞源芳.快速康复外科对临床康复护理的指导意义[J].护理研究,2008(S2):47-48.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78例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黄疸、寒战高热、腰痛三联征[1], 符合临床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标准。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9例, 其中, 男23例, 女16例;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43.6岁。护理组39例, 其中, 男25例, 女14例;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40.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它临床资料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标, 比如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血压, 保证患者术前生命体征正常。术前患者可能会因为高热、腹痛等出现食欲下降, 要每天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纠正患者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 确保患者每天所需, 增强患者抵抗力。患者因腹痛, 多会表现出不安、烦躁等, 此时, 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 安慰鼓励患者, 分散注意力[2]。对于高热的患者, 定时测量体温, 要保持皮肤、被褥整洁。术前护理时, 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与患者的交流方式, 努力营造轻松的环境和气氛, 避免给患者增加压力, 同时, 要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②术后护理:术后, 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管道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维持病房整洁清新的环境, 保持被褥床单清洁干燥, 协助患者翻身卧床患者每隔2小时要更换, 防止褥疮等发生。每天定时要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并保持通风透气, 减少探视者和陪护, 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管道护理:患者手术伤口常会渗出液体, 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伤口情况。对于患者手术部位的引流管, 比如尿管、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以及T型引流管等, 要表明记号, 并妥善固定, 防止出现滑脱的现象。另外, 要观察引流管液体的性质、颜色和量, 要定期更换引流袋。并发症护理:患者术后常出现胆石残留等并发症, 此时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情况, 并对残留的结石进行胆道取石[3]。

实验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家庭干预护理等, 干预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因疼痛多存在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并与患者积极沟通, 排遣患者不良情绪, 同时, 让已经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 从而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②家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 通过家属对患者的细心照顾, 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并帮助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起到有效的感情支持。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经积极护理,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其中, 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d) 并发症发生率[n (%)]

对照组 39 33±4.2 5(12.8)

护理组 39 19±5.2a 2(5.1)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3 讨论

第13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a)-015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feelling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6, 70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hospital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life quality, SAS and SDS, and self care ability after discharg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emotion, rol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cognitiv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elf care ability after dischar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unhealthy emotions and self-care ability after discharge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Key words] Laryngeal cancer; Nursing intervention; Satisfaction; Medical experience; Quality of life; Anxiety; Depression; Self-care ability

系统化护理模式指护士遵循以人为本护理思想,为患者提供身心关怀,同时关注医疗环境、心理状态、客观及主观因素等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护理目标包括根据患者生理、心理、沟通、社会支持、精神状态等需求,积极采取护理措施[1-2]。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喉癌患者,喉癌病变部位为喉黏膜上皮组织,主要诱发因素可能为状瘤病毒感染,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吸烟等,临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会影响患者正常交流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为提高喉癌患者就医感受,本研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c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诊治的70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37~69岁,平均(43.5±5.1)岁;平均病程为(1.5±0.2)年;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专8例;疾病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42.9±5.2)岁;平均病程为(1.6±0.3)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9例,大专7例;疾病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经颈部查体、纤维喉镜等方式确诊[5],本次研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沟通障碍患者。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后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强调科室规章制度及喉癌病理知识,说明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为患者解释各项护理及治疗操作意义,鼓励患者主诉,及时解答相关疑问,提供术前准备工作,进行护理查房及病情监测服务,完成健康指导,提前为患者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功能丧失表现,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系统化护理干预服务,包括: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性认知干预。由于大部分患者对喉癌疾病知识认知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对手术存在错误理解,影响医疗配合度。护士应为患者加强术前健康指导及认知干预,说明手术过程及方式,为患者列举其他喉癌患者手术成功经历,通过视频、PPT、多媒体等方式为患者上课,帮助理解手术与疾病病理发展过程。强调通过早期治疗可延长生命,护士应与患者保持沟通,采用暗示法帮助患者意识到手术治疗必要性,提高患者信心,进行术前准备[6-7]。②情志护理。帮助患者分析负面情绪可能对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判断患者心理特征,并结合患者性格特点提供不同疏导方式,鼓励患者多与其他患者沟通,树立治疗信心,互相理解,嘱咐患者采用适当方式发泄心理压力,及时满足患者基本身心需求。③同伴教育。对喉癌患者而言,出院后对健康指导需求较大,因此,护士应做好同伴教育,为家属灌输家庭康复护理概念,强调术后功能锻炼是漫长的过程,嘱咐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为其强调术后患者可能经历的不同心境,告知家属应对方式,提高其家庭照顾能力,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此阶段,促进疾病恢复。④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护士综合考虑患者接受能力、文化水平、语言沟通能力等,采用适宜交流方式与通俗易懂的语言,减少使用专业术语,为患者讲解喉癌疾病知识,实施围术期知识讲解,告知喉癌发病诱因、发展过程、不良预后、手术过程及手术切除范围,指导患者戒烟限酒,以最好的机体状态面对手术[8]。⑤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患者家属面对着高昂手术费、患者功能丧失等局面,亦存在不良心理情绪,护士应加强对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告知其情绪调节方式,嘱咐家属树立治疗积极性,感染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同事及亲友积极前往医院进行探望,提供社会支持,主动关爱患者。⑥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咽喉部肌肉锻炼观察患者恢复表现,定时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拔管后及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表现,对于存在进食呛咳者,应坚持进行吞咽锻炼,提供流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订适宜运动计划,运动方式以有氧活动为主,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睡眠,每晚睡前可适量饮用牛奶、播放轻音乐促进睡眠。指导患者坚持发音训练,对于有条件者可安装电子喉等,告知食管发音要点,嘱咐家属监督患者完成练习[9]。⑦二次复查前家庭护理。出院后护士定期通过电话、网络通讯方式与患者保持交流,进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倾诉,告知生活注意事项及饮食原则,发声训练要点,巩固院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责任感,针对知识掌握薄弱处及时进行讲解,护士定时电话通知患者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估 本次研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中文版),表格内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能力,每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0]。分别于入院后第2日、出院前1日进行问卷调查,由护士负责发放问卷,调查前取得患者同意。

1.3.2 心理焦虑评估 研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两种评估方法均为4级评价,每个表格包括20题,评分标准:标准分为50分,< 50分表示无焦虑、抑郁情绪;50~60分表示患者轻度焦虑、抑郁;61~70分为中度,> 70分为重度[11]。

1.3.3 患者满意度评估 在患者出院时提供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内容包括护患沟通、心理安抚、功能锻炼等,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患者及家属均主诉心理需求、基础需要、生活照顾等得到良好满足,护理服务态度较好;一般:主诉服务态度一般;不满意:身心需求未得到满足,发生护患纠纷事件[12]。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3.4 自护能力评估 科室自制自护能力评估表,由护士负责发放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二次复查时进行评估,共发放70例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自我照顾责任感、疾病知识掌握能力、自护能力、家庭护理知识等,单项指标评分为25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较好[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勺榛颊呱?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能力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

对照组患者自护能力相关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喉癌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后需早期进行手术治疗[14],但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且喉部分或全部切除方式均会造成患者发声障碍,破坏患者外部形象,导致患者围术期存在严重心理焦虑及抑郁表现。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可能性较大,以吞咽障碍、呛咳、沟通困难等最为常见,直接影响患者沟通能力,患者表现为不愿主动与人沟通,生活质量较差。且随着现代医学及护理模式不断创新,对于肿瘤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可通过多种方面体现,其中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主要指标。就医感受指患者住院期间针对自身疾病接受临床治疗措施,对于医疗环境、心理情绪、语言交流、认知等方面感受。就医感受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干预,妥善帮助患者解决相关问题,改善患者就医感受[15-16]。

3.1 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系统化护理模式是在做好院内常规治疗准备及一般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身心需求、感受、机体耐受力及心理弹性等因素,提供治疗、生活、心理、认知干预等全方面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融入社会,改善家庭成员相处关系创造较好环境。由于喉癌患者术后需永久戴管,部分患者选择拔管,但拔管可能造成患者外貌形象发生较大改变,影响患者心理正常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护士应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疾病知识讲解,鼓励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护理,针对形象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式,鼓励患者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通过其他方式改善外貌缺陷,如使用丝巾、高领衣物等遮盖手术部位,帮助患者重新树立积极生活信心。护士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习惯,联合家属共同督促患者完成吞咽功能锻炼及发声练习,促进康复。同时护士应积极开导家属、亲友,鼓励家属积极理解患者内心想法,提供情感支持,共同渡过难关,激发患者热情生活信心,以乐观心理面对疾病,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7-18]。

3.2 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第14篇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化脓性;高血压;围手术;护理

【中国分类号】 R7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27-01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常因胆道梗阻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当急性胆管炎时,如胆道梗阻未及时解除,胆管内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极易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及时解除胆管内梗阻,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2]。当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术后感染机会也照其他患者较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成为了目前临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的追求,本文笔者就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6.1~2009.12.1共收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8~63,平均年龄47.4±9.8岁。高血压病史为6个月~12.3年,平均病史为6.7年。术前测量患者血压值平均收缩压为160.3±8.5mmHg,平均舒张压为112.4±4.1mmHg.将1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共6例患者,自愿不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仅口服氢氯噻嗪每日一次,每次25mg,并在手术前停止服用,另一组为B组,共10例患者,自愿接受围手术期的护理,同样口服氢氯噻嗪每日一次,每次25mg,但不停止服用[3]。

1.2围手术期的护理 术前对组患者进行的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测,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及时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用更为有效的降压措施。术中对患者患者采用心电监护,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防低钾的发生[4]。术后对患者的饮食严格控制,减少盐分的摄入,并鼓励患者积极做适当的恢复性活动,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和质量,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值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版进行数据处理,P

2.结果

2.1A、B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情况比较 对A、B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进行及时监测,包括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结果A组平均收缩压140.2±6.7 mmHg,平均舒张压104.1±4.3 mmHg。B组平均收缩压121.3±5.9 mmHg,平均舒张压82.4±5.1 mmHg。B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A组患者,且在正常范围内(P

2.2 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急性肝衰竭,胆管出血,术后创口愈合不良等。观察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死亡患者例数,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死亡率为16.7%。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死亡率为0。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

2.3 A、B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比较 对A、B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评价情况,结果A组患者满意率33.3%,一般率为50%,较差为16.7%。B组患者满意率70%,一般率为20%,较差为16.7%。B组患者的满意评价的比率远远高于A组(P

3.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多为肝内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为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病变抑制的表现,患者病情严重,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以及时缓解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5]。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较一般患者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为其血压的增高易损伤脏器和造成出血过多,术后的感染机会也照其余患者增大,所以如得不到合理治疗术后很难达到理想疗效并且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由结果观察,B组患者的的收缩压的舒张压均小于A组患者,且在正常范围内(P

参考文献

[1] 李雪斐,李莉,刘翠英.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4(20):211

[2] 凌红仙.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6(4):37.

[3] 吴赛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1,20(24):6754-6755.

[4] 张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7(10):893-893.

第15篇

【关键词】

护理;消化道疾病;术后

通过细心的护理,一方面能更好的达到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鸦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1]。而本文主要介绍本院102例进行了消化道疾病手术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护理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8~2012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为35~74岁,平均年龄54岁,患病时间为0.5~7年,平均2.4年。本组病例中由于食管肿瘤外侵或溃疡在术后引起胸背部疼痛者60例,由于患有放射性食管炎在术后产生下咽痛及胸骨痛者42例,在进行手术及放射治疗后造成食管穿孔,胸背部疼痛加剧的有2例。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患者在手术后若产生疼痛,对医生的治疗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怀疑的情绪。医务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需要,耐心的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的术后反应,应该采取一些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来加以干预,会很快恢复健康,这样便能减少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主要采用无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不派专人向病患阐述手术的具体细节。

1.2.2 血肿治疗

因消化道疾病患者有较长的治疗周期,疼痛感部分是由于残留的血肿造成的,因此需对患者的血肿及用药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电解质和体液的变化,对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血肿严重者可给予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另外,做好免疫抑制剂药物应用时的指导,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性隔离免疫力差的患者,教育患得重视个人卫生,同时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以降低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3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的进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在手术后的4~6 h后可以进食冷的流质,禁止进食过热、辛辣、生硬、的食物,以避免伤口出现。而果汁等由于是酸性食品会引起伤口疼痛,阻碍伤口的愈合,因此以少吃为宜。在手术之后的3 d后可以进食如稀饭、面条等半流质,同样要保证食物尽量是温的、冷的,在进食后要用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术后的7~10 d后,为避免引起继发性出血,仍需食用半流质的食物,直到创面的白膜完全脱落为止。

1.2.4 导尿管的观察

手术后要保证尿管的畅通,尽量避免滑脱还未受压,同时要密切关注尿液的颜色和数量,并且进行记录。尿量不应少于25 ml/h,如果尿量过少要及时报告医生,谨防镁中毒。在手术后若血压下降且平稳,无自觉症的患者便可以拔出尿管。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是应该在48 h后再拔出尿管。在尿管拔出后,护士应鼓励患者饮水并帮助其排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107)d,对照组为(6±1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进行了消化道疾病的手术之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疼痛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患者的焦虑感、失望感和恐惧感,因此做好消化道疾病手术之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这样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实行,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2]。医院应该对术后的患者配合以药物止痛、食疗、心理干预等措施,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期间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容易因为患者的饮食不当等情况引起感染,甚至造成疼痛加剧的情况,但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减少病患的疼痛感,使患者能够更快的进行身体的恢复,早日重获健康。 因此,针对性的、全面性的护理应该更多的应用到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中。

参 考 文 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