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火灾防控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防火涂料;使用;问题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 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各种场合的广泛应用,火灾的潜在危险也在增加,随之产生大量涉及消防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关于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近20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许多国家已经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在某些领域必须采用阻燃材料与阻燃技术。过去常采用卤、锑阻燃体系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但由于该体系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及含卤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二次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倍受人们的重视,并有逐渐取代含卤阻燃材料的趋势。本文重点探讨的公共娱乐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其内部环境一般比较嘈杂,内部装修也往往大量地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使火灾荷载加大,一旦发生火灾,会加速火灾蔓延。因此我们只有对建筑物内部的结构、组件和家具等进行阻燃处理,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初起火灾。
2防火涂料的发展历程
防火涂料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开始把木材漫涂醋和粘士浆液来进行难燃处理。发展到近代,则用石膏、灰泥、水泥等与水调和,涂覆于建筑物表面,使之隔热防火。后来,有人曾仔细观察蛇被烧的变化,蛇体膨胀、冒气和起泡,蛇体发生蜷缩,而内部机体则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由此启发而发明了以汽油、二甲苯之类为有机溶剂的膨胀型防火涂料。20世纪30年代已有以水玻璃为黏结剂,加矿粉为填料的无机防火涂料。我国的防火涂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代的防火涂料的研制和应用起始于50年代后期,即以硅酸和开发新型防火涂料的工作,主要是溶剂型的。70年代末,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开始研究防火涂料,首先研究出膨胀型过氯乙烯防火涂料,后来又研究出膨胀型丙烯酸乳胶防火涂料。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率先研制成LG钢结构防火涂料,与北京建筑材料防火公司共同研制成LB钢结构膨胀型防火涂料。1990年开始,防火涂料得以迅速发展,防火涂料的产量和品种数目剧增,全国注册生产厂家不下百家。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防火涂料的需求量会迅速大增加。
3公共娱乐场所的定义
所谓公共娱乐场所一般是指舞厅、酒吧、卡拉OK、夜总会、歌舞酒楼、桑拿娱乐中心等供人们潇洒娱乐的地方。从消防角度来讲,就是人员相对集中、可燃物多、电器设备多、装修豪华、火灾条件下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娱乐场所。
4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
4.1 燃烧猛烈迅速、易形成立体燃烧
公共娱乐场所尤其是歌舞厅、影剧院、礼堂等,建筑跨度大,空间巨大,空气流通快,加之可燃物多,一旦发生火灾,室内温度迅速升高,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快速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形势,并极易造成房屋的倒塌,往往会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2 燃烧产物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
公共娱乐场所内可燃物的燃烧产物烟雾浓、毒性大,如一般的公共娱乐场所内都陈设有大量桌椅、木隔断及吊顶、墙板等木制材料,木材在受热分解后发生热裂解反应,在200℃左右开始,主要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等产物。娱乐场所内还大量使用地毯、窗帘、饰物等麻织物,而纺织品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氮和其他氮的氧化物,会引起肺的强烈刺激,从而引起即刻死亡及滞后性死亡。尤其是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在装修施工中,业主往往为了效果、美观,而大量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仅产生的氰化氢达到350ppm 时,就可迅速致人窒息性死亡。
4.3 人员高度密集,疏散工作难度大
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人员密集性高,特别在节假日期间,超员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出现拥挤,踩踏等情况,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同时,部分公共娱乐场所为防止客人“跑单”等,擅自锁闭安全出口,在门窗上设置铁栅栏等障碍物,也是发生火灾时影响疏散和灭火救援、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如2000 年12月25日洛阳东都商厦火灾,舞厅定员200 人,但失火时严重超员,建筑物共4座敞开式楼梯,其中3座装有铁栅栏并上锁,另1座敞开楼梯被浓烟封堵,导致309人死亡。
4.4 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外窗随意封闭装修
国家对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发生的多起公共娱乐场所亡人火灾。究其原因,建筑物原先本设计了多处窗户,用于自然排烟,而在后期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出于建筑保温、减少噪音、遮蔽光线、装修美观、封闭空间等种种目的,通过装修、装饰将窗户部分遮挡甚至完全封堵,使原合格建筑变为地上密闭场所形同地下建筑,致使发生火灾时大量高温有毒烟气聚集,造成火灾时排烟不畅或无法排烟,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并妨碍了消防官兵的灭火救援工作。
5公共娱乐场所防火涂料使用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5.1 公共娱乐场所防火涂料使用依据
针对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频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较大的情况,我国已对建筑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倍加重视,国家的防火设计规范对相关材料、构件等提出了严格的防火、阻燃要求,主要有:
1.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其柱、梁、楼板、疏散楼梯和屋顶承重构件应采用耐火极限在0.5~3h 非燃烧体,虽然钢材是非燃烧体,但其耐火极限仅为0.25h,在火灾中很容易因丧失机械强度而坍塌。因此,为避免产生二次灾害,使承重钢结构能在火灾事故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必要的强度,须对其采取涂覆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加以保护,以满足规范要求。
一、深度冷冻法制氧工艺简介
空气经空气过滤器除去灰尘和机械杂质,进入空气透平压缩机压缩,然后送入空气冷却塔进行清洗和预冷,再进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筛吸附器,除去空气中的水分、CO2、C2H2等杂质。
净化后的空气大部分进入主换热器,冷却后进入精馏塔。在精馏塔内,根据各种介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分离后所得产品可根据需要进入储罐储存或者经过汽化器汽化后进入气体管网直接使用。
二、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因素分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的特性,空分制氧装置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场所如下:
1.空分装置
空分塔[1]是制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内部构件多为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正常工作状态下,介质为液空、液氧、液氮等,工作温度为-196℃,塔中填满珠光砂起绝热作用。在国内曾发生过多次空分塔爆炸事故,引起爆炸的原因多为空气中所含的固体微粒,在较大的流速冲击下,固体微粒之间以及微粒与器壁之间出现机械撞击,因摩擦产生较大的静电电压,引起静电火花,有引发空分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
液氧中较高的氮氧化物浓度, 使碳氢化合物的爆炸敏感性大大提高[2]。
主冷内, 因液氧沸腾运动, 液体的冲击波可使气泡得到瞬间压缩, 从而使局部温度提高。
2.贮槽、管道
2.1液氧生产中使用到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仪表及安全附件,如果购买的产品不合格或者使用时不定期校验维修,可能导致液氧的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2温度检测仪表故障,或人员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各类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超温使用,将使容器或管道内的液化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3液位检测仪表故障,或人员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液化气体贮槽超装,贮槽受热膨胀时,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电气火灾
空分制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如果不按照《氧气站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要求配备电气设备,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不够、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接触不良等事故,若周围有液氧或可燃物的存在,会导致发生火灾事故,若火灾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引发附近容器及管道的爆炸事故。
4.空分装置区存在大量氧,氧气虽然本身不可燃,但其助燃的特性使可燃物质更容易被点燃,使火灾更加难以施救。
5.与氧接触的阀门﹑仪器、仪表如被油脂污染也易引发火灾、爆炸危险。
三、制氧过程中防火、防爆措施
1.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1.1制氧站所有建、构筑物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建、构筑物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耐火等级,保证厂房和设备基础的安全可靠。
1.2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规范的要求,使建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防爆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1.3液氧储罐周围5m范围不可设置沥青路面和可燃物。
2.工艺、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2.1整个生产过程应采用先进的DCS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效的监控整套空分设备的生产过程。
2.2制氧车间及主控室设置氧气浓度检测及声光报警设施。
2.3气体储罐布置在室外,周围设置安全标志,储罐本体设置色标。
2.4空压机、膨胀机和氧压机入口设置可定期清洗的过滤器。
2.5氧气调节阀组设置在独立阀门室内,且标明输送介质的名称、流向符号等。
2.6透平膨胀机设置密封气压力与油压的差压联锁保护装置。
2.7透平膨胀机设置超速报警和自动停机装置,入口前设紧急切断阀。
2.8主厂房内氧压机周围设置防护墙与周围隔离。
2.9空气预冷系统设置空气冷却塔水位报警联锁系统和出口温度监测装置。
2.10制氧站内所有气体放散管引至室外安全处。氧气放散口附近设严禁烟火标志,并放散至高出操作面4m以上的安全处。
2.11氧气管道的阀门均用专用氧气阀门,且调压阀组前后设阻火铜管段。
2.12定期对供氧系统的易泄露部位进行查漏,严禁氧气泄漏后与各种油污、易燃、易爆物品直接接触。
3.消防设施
3.1制氧站应按照《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和火灾危险等级,设置水消防系统以及配置相应的移动式灭火器具。
3.2制氧车间周围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氧气站设计规范》设环形消防通道,并与厂区主、次干道相连,以保证消防车辆畅通无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深度冷冻法制氧的工艺已经逐渐成熟,但是由于氧气本身的助燃性,使整个制氧过程存在火灾、爆炸的隐患,因此在生产中通过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采取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稳定生产,从而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殷皓驹. 制氧行业安全事故分析与典型设备的检验管理. 冶金/矿山通用机械,2010第7期,P57-58.
[2] 黄小武,刘凌燕,黄盛仁. 试论空分装置的防爆技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0 1年8月,11(4),P30-31.
[3] 汤学忠,顾福民主编. 新编制氧工问答.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
[4] 张军. DCS在大型空分制氧装置的应用. 冶金自动化,2008, 32(4),p23-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12-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0-01.
【关键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网络接口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designed coal consumption sorting to measured coal consumption sorting of thermal power plant, collected each unit the real-time dat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dispatching 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the platform for energy-saving generation dispatching. Introduced the data acquisition interface treatment between 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two kinds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Coal consumptio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ata acquisition;Network interface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无污染的可再生发电资源以及“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机组。对于火电机组,将按照能效高、排放低的机组为优先调度的对象进行调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
1 节能发电调度与供电煤耗的关系
目前,节能调度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有些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节能调度负荷优化分配进行了研究,并测算节能调度的效果。
在电网火电机组节能发电调度模型与优化算法中,火电机组的煤耗特性是电网火电机组节能发电调度各种优化方法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不准确的煤耗特性曲线将降低电网内节能效果。因此,建立和完善煤耗在线监测系统,获得较准确的煤耗特性是节能发电调度的关键。从而实现火电机组发电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检验、计算与监测,并最终达到按火电机组真实能耗由低到高依次排序调用的目的。
整个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分为2个部分――电厂侧和电网侧,电厂侧称为子站,电网侧称为主站。各子站与主站之间通过各发电厂与调度部门之间可靠的通信网络联系起来。各子站通过采集每台机组相关的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调度数据网发送到主站侧的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实时计算、统计和分析等功能,进而为节能发电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与两种分散控制系统(DCS)网络之间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
2 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采集方式
2.1 与Ovation系统的采集方式
Ovation系统具有一套完整、可靠、开放的通讯系统。通讯设备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机,Ovation的网络结构是单层、点对点、对等结构的冗余100Mbps一体化快速以太网,系统中不需要任何网关。Ovation网络与通讯介质无关,既可采用光纤,也可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Ovation系统在Ovation一侧提供了标准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 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服务器作为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OPC服务器在Ovation网络上的专用Windows工作站。
OPC服务器通过一块双口网卡接在Ovation的快速以太网上作为Ovation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从而获得DCS的实时数据;再通过另外一块网卡和一台内置防火墙的路由器将外部系统所需要的Ovation数据以冗余方式传送给外部系统。
Ovation系统通过OPC服务器、路由器的2重隔离,有效地防范了来自外部接口的侵入。
某电厂1~4号机组,DCS均采用Ovation系统,每台机组的DCS网络均有一OPC站、路由器。路由器的0口连接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路由器的1口连接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流向为DCS的OPC站、路由器-->煤耗系统接口机-->正向隔离装置-->采集服务器-->煤耗应用服务器-->反向隔离装置-->数据通讯服务器-->中调。
1)机组DCS通过OPC站向煤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接口机发送实时数据;接口机中部署的接口程序将接收到的实时数据转换成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经交换机进行数据汇总,再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将数据转发到数据采集服务器。在此过程中,利用交换机的PVLAN(专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将接入交换机的四台接口机划分成了四个不同的VLAN(虚拟局域网),使其不能相互访问。借助于交换机的数据转发功能,将UDP数据包通过正向隔离装置传输到数据采集服务器中进行存储。
2)数据采集服务器内的数据接口平台程序,将接口机转发过来的DCS实时数据接收,并将之写入其实时数据库。
3)煤耗应用服务器上的煤耗在线监测系统,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将计算出的指标数据再写入实时数据库中,同时以文件形式存储到本机的特定目录下;然后利用反向隔离装置中的数据传输功能,将文件传送到子站数据通讯服务器中的指定目录下进行存储。
4)主站的通讯服务器通过调度数据网内指定的非实时VPN(虚拟专用网)端口,利用通讯采集服务读取指标数据。
2.2 与HIACS-5000M系统的采集方式
HIACS-5000M系统通讯网络称为μΣNETWORK -100,采用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标准,是一种高性能的冗余光纤令牌双重化环状网,网络传送速度为100Mbps,通讯介质为光纤,采用高实时性的令牌访问方式。
HIACS-5000M系统通过对外通讯接口站CIS-MIP完成DCS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互,CIS-MIP作为控制级网络上的一个站点挂在控制级网络上,是一个具有多接口、多协议的高性能处理站。
某电厂1~4号机组,DCS均采用HIACS-5000M系统,每台机组的DCS网络均有一CIS-MIP接口站与SIS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流向为DCS的CIS-MIP接口站、隔离装置-->交换机-->正向隔离装置-->采集服务器-->煤耗应用服务器-->反向隔离装置-->数据通讯服务器-->中调。
此种方式与Ovation系统接口方式数据流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数据的获取。
此种方式应用了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将DCS向SIS系统传输实时数据的端口各自接入到一、二期交换机中,该交换机通过实时数据复制,将数据分为两路,一路数据传至SIS系统,另一路数据传输至交换机指定的端口,经过正向隔离装置,然后将实时数据传输至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的数据采集服务器。
3 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
在火电厂内,可以将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服务器与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网络建立联系,从而在厂内的信息门户上建立客户端应用系统,实现原始数据计算结果的查询,以及其它相关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审批等功能。
4 结论
随着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快节能发电调度煤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从而加快火力发电机组从设计煤耗排序到实测煤耗排序的调度方式转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介绍两种煤耗在线监测系统子站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提供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消防控制管理 应用程序
论文摘 要:为了认真贯彻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方针,使每个职工懂得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对消防控制管理及应用程序做了简单的阐述。
一、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概念
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消防管理”这个词,如在1963年10月公安部颁发的“公安部关于城市消防管理的规定”中,从文件标题及其内容都提出了“消防管理”这个概念。消防管理应当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具体讲应当属于社会安全管理的范畴,故全称应为“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包括于其中。
狭义的概念就是,消防安全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或所辖区域内各个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个体、合资、独资、合作经营单位),为使本辖区、本单位免遭火灾危害而进行的各项防火和灭火的管理活动。它是政府及各个单位内部行政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消防监督管理是政府或单位下属具体管理消防安全事务的职能部门的职能之一。对国家政府的职能部门来讲,指各级政府所属的公安消防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据有关消防法规、规范、标准,对法律授权监督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的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察督导的管理活动;对具体一个单位来讲,是指各单位所属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单位规章所赋予的职权,对授权范围内的下属单位或个人的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察督导的管理活动。
二、消防控制室管理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控制中心,它通过自动报警系检测着建筑空间内的火灾信息,控制着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设施,对突然出现的意外火灾事故,能及时给出火灾警报信号,让人们及时安全疏散,同时能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防止火灾蔓延,迅速扑灭火灾。
消防控制室控制着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洒系统、消防事故广播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系统、消防水源、消防电源、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事故照明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操作,作用十分重要。我们要加强对消防控制室的检查管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1.消防控制室存在的一般常见问题:
通过长期的消防监督检查实践,我们对消防控制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归纳如下:
一般建筑消防控制室缺少监视消防电源运行情况的功能。火灾情况下难以做到及时反应,采取措施,保证消防设备正常用电。
采用火灾自动报警信号传输总线传输关键消防设备控制信号,对关键消防设备的可靠运行构成严重影响。
安全监视系统和消防控制室同处一室,严重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有的消防控制室还兼有更衣室或休息时的功能。)
消防控制室维修和值班人员无证上岗;不能保证同时两人在岗值班。
消防控制室无直接通室外出口,消防控制室无直通消防队的外线报警电话。
无值班记录或记录不全,消防控制室防火构件耐火时间不够。
消防设施不能定期检修;消防设施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
设备设施超期服役现象普遍,消防设施擅自停止运行。
2.须对消防控制室实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
自动报警系统的定期功能、性能检查
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性能检查
系统的功能、性能检查
3.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管理
(1)一般规定
消防控制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无关人员一得随意触动。系统的操作维护人员是经过专门培训,并经消防监督机构组织考试合格的专门人员。值班人员应熟悉掌握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应对本单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熟悉掌握。
消防控制室必须备有自动消防设施系统竣工图、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调试开通报告、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情况等有关资料,建立系统的一套完整技术档案,以利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应建立健全各自动消防设施系统操作规程,明确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做好系统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工作。
(2)定期检查制度
系统投入正常使用后,为确保运行正常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按定期检查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
每日检查
每周检查进行主、备电源自动转换试验。
每季度试验和检查。
4.年度检查试验
消防控制室每年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做检查试验,并填写年检登记表。
火灾报警系统投入运行2年后,其中点型感温、感烟探测器应每隔3年由专门清洗单位清洗一遍,清洗后应作响应阈值及其他功能试验,不合格的严禁重新安装使用。被拆换检修的探测器应用备用品或新生产的原型号探测器替补。
三、消防控制应用程序
1.要将当时发现的紧急事故立刻报告给相关专业的值班室及相关人员。
2.事故原因的迅速准确的判断是由总经理、主管经理、专业工程师、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的。
3.总经理、主管经理或专业工程师应沉着、冷静、果断地做出事故处理方案并通知事故有关部门给予协作。
4.在总经理、主管经理或专业工程师一人的指挥下进行事故处理。
5.专业人员在统一指挥下应迅速、果敢、准确地处理事故,并尽量减小事故的扩大面。
6.事故得到控制后,组织专业人员检查事故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处理。
7.确认事故及连锁反应全部得到处理后,应马上恢复正常运行。
8.事故引起的遗留问题安排各专业尽快妥善处理。
9.对事故进行全面、仔细地调查,分析原因,查清责任,并制定出杜绝事后再发生同类事故的方案。
10.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以报告的形式整理出来,上交上级主管部门及本部门存档、备案。
11.对事故全过程提出奖、惩及建议性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1.房春梅;米秀颖.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问题
0.前言
在如今的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工作之中,我们必须要针对火灾报警系统所表现出的多方面问题形式引起足够的重视,全面的了解消防联通控制体系下的多种制式,同时强化线路敷设工作,只有这方面的相关工作得以全面完善,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全面性,避免了质量隐患可能性。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多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火灾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分析
就现阶段来看,火灾报警系统本身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形式,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统一化的,那么在实际针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执行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先对于多方面的建筑类型加以了解,进而因地制宜的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行使选择。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火灾报警系统划分成为三个类别:控制中心系统、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
2.线路敷设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消防线路敷设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消防线路应当要针对其所使用的钢管执行绝缘保护工作,并且对于暗敷形式加以利用,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能够在30mm以上,进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意外状况的可能性。但是就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在执行线路辐射设计的过程中,都没有对于消防线路的保护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第二,建筑吊顶位置的安全线路敷设,由于吊顶位置本身是属于火灾现象的多发位置,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那么在执行消防线路敷设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的依照消防线路敷设原则,保证设计的全面性,避免留存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3.消防联动控制制式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样还有联动控制上所呈现出的制式问题。消防联动控制工作本身主要涉及到了两个方面的形式问题,第一是多线制,第二是总线路制度。多线路制度本身实际上是通过多种不同的线路形式所构成,例如四线、五线制度等。多线制本身的特性就在于电源线、信号线是完全分开是的,并且电源、控制、检测等几个部分的功能线路都是以导线形式来执行的。而总线制度则是完全相反的,无论是电源线还是信号线都是直接共用的。从消防电气设计问题上来说,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总线制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总线制布线更小,但是所能够连接的监控设备数量多。但是从实际的设计工作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制式,实际上都必须要严格的依照相关情况来进行选择。
4.消防水泵控制的启停问题
在进行灭火的时候,主要的设施为消防水泵。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特别的注意消防水泵的起停问题。根据相关规 定,消火栓处应该能直接的启动消火栓泵,在消防控制室中也应该能直接的控制消火栓的起停。在进行消防电气设计的时候,这一点设计是需要进行重点考虑的。
在消火栓泵的起停控制上,一般有3处可以进行控制。但是也相应的带来了以下2个问题,一是,消火栓的启动形式问题。二是,消火栓的控制权的问 题。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处理好这2个问题,如果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在日后使用中出现问题,为建筑的安全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消火栓的实际启动形式有2种。一种是,消火栓的启动可以通过联动接口将信号传出,然后消防控制室就会接收到信号,这时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接 收到信号,知道了某处发生了火灾,然后进行动作将信号传出,进而使消火栓进行启动。另外一种是,将消火栓起停按钮的开关直接输出到启动箱上。在进行 消火栓启动形式的选择上,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在价钱方面,第一种方式接线上比较省钱,但是由于要进行相关的编程, 因而技术上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运用中不太容易掌握。而后一种形式,在接线的价钱上虽然高一些,但是,实际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实际的设计中,一般规 模较大的建筑多采用第一种方式,而规模较小的建筑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
在消火栓的启动控制权上,主要有3方面拥有控制权。一是消火栓的按钮。二是消防控制中心,三是泵房控制箱。但是一般来说,消防控制权主要还是 在消防控制中心。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很多建筑的消火栓的控制形式主要是通过在泵房控制柜设置自动的开关以及手动开关。设置手动开关的一个优势在于,当自动 开关出现故障的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手动操作,能够将火灾的伤害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设计 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矛盾。设计时可以将手动开关不经过泵房设置的转换开关,而是直接启动消防泵。通过这样设计,既能够发挥手动开关在消防中的 优势作用,还有利于消防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发现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5.防火阀、排烟阀控制以及返回信号等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消防控制室一定要能够关闭防火阀。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设计的时候,应该将防火阀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很多的建筑一般 是采用选用易熔环熔断形式的防火阀,但是这种防火阀在火灾中容易失灵。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将防火阀设计成电磁阀的形式。另外,有关规定还要求消防控制室能 够启动排烟阀。而给设计人员留下的难题就是采用何种形式的排烟阀。主要有2种形式供设计人员进行选择。一是,在排烟阀上可以装上编码接口,然后由消防控制 室进行控制。二是,我们可以采用感烟探测器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启动,然后由消防控制室接收信号。而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6.消火栓泵、喷淋泵工作与故障状态的问题
消防水泵在启动之后如果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主要有如下2种做法。一是,取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二是,取水流压力传感器。在实际的设计中, 我们主要采用第一种做法。在故障信号的返回设计上,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像,消防水泵过负荷故障信号应反应到消防控制室中,因而,在设计中如何进行各种反 应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文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分析,并且从文章的探讨结果来看,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所表现出的相关问题重要性,如果说无法做好全面性的消防电气设计工作,那么在日后出现火灾事故之后,就有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务必要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火灾隐患都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得各个不同部分的损失都能最大限度降低,确保用户本身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科]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 逐级消防责任制度
第三条、逐级岗位消防责任制,由商场总经理向副总经理贯彻执行。
第四条、副总经理分别向各分管部门的负责人贯彻执行。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向本部门逐级负责人贯彻执行。
第六条、全体干部职工都要自觉遵守岗位消防责任制。
第七条、凡因领导未认真贯彻执行岗位消防责任制而造成事故的,除追究肇事者责任外,据情追究领导责任。
第八条、逐级岗位责任制应纳入广场年终评比的项目之中。
第九条、违反逐级岗位消防责任制者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评奖资格、纪律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者应给予奖励。
第十条、安全防火,人人有责,每名干部职工都要学习消防知识。新职工进场必须进行安全防火教育。
第三章 易燃易爆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第十一条、在商场内施工需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符合《化学危险品安全条例》的规定。易燃易爆品包括:油漆、稀料、汽油、酒精、二甲苯、乙炔、可燃液化气、甲烷、沥青、氧气等。
第十二条、使用前必须到安全保卫部进行申报,施工用料以当日施工用料总量为限,不得过量。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易燃、易爆品使用过程的监督、保管及发放,现场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
第十四条、施工所用稀料、油漆等物品,应随用随配,配料应在室外进行。施工现场严禁大量使用脱漆剂等极易挥发溶剂。
第十五条、施工现场必须设立禁烟标志和消防安全制度牌。
第十六条、严禁在商场内及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当施工剩余易燃易爆品必须撤出商场自行保管,不得在商场区域存放。
第四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第十七条、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全体员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逐级消防宣传的教育工作。
第十八条、广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拟定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应包括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
第十九条、广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严格按照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条、对每名员工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第二十一条、消防安全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及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器性能、使用方法、火灾报警及扑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十二条、利用广场宣传园地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
第二十三条、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由专业机构进行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生产、储存、销售、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作业人员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操作人员,应接受已发批准成立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五章 明火作业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各部门凡进行电、气焊接、切割、烘烤、熬炼及使用喷灯等明火作业项目,动工前必须向安全保卫部办理动火申请,并认真填写《明火作业申请表》,经安全保卫部查看现场后,签发《明火作业动火证》,方可动用明火。
第二十五条、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施工人员需持有市、区劳动部门签发的操作许可证,在动工前必须对焊接,切割的内部结构,性质了解清楚,不得盲目进行,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第二十六条、明火作业前,要仔细清理现场易燃杂物;高空焊接作业将火花溅落处易燃杂物清除干净;进行管道焊接作业要将管道周围的易燃杂物清理干净。
第二十七条、明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并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员在明火作业期间不得私自离开施工现场。
第二十八条、明火作业时要在作业现场准备至少两具灭火器材及水桶;施工完毕后,仔细清理现场不留任何火种。
第二十九条、重大节日停止明火作业,非明火作业不能解决的需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营业期间禁止动火。
第六章 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第三十条、为了使本部门安全防火巡查制度化,要求做到周查、日查,每日巡查要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第三十一条、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
第三十二条、防火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立即报告。
第三十三条、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字。
第三十四条、巡查人员巡查内容如下: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1、违章带入、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营业区违章使用汽油、可燃气体作燃料;
3、违章使用明火照明、取暖、吸烟;
4、营业期间违章进行明火作业、油漆粉刷作业;
5、未及时清除烟头等火种或可燃物;
6、装修施工现场动用明火违反有关规定等情况;
7、开关、插座安装在易燃物上;
8、私接电器线路、增加用电负荷;
9、在营业期间违章进行设备检修和电气焊作业;
10、违章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
11、装修施工现场动用电气设备违反有关规定等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1、生产、营业期间安全出口上锁;
2、疏散通道被占用、封堵;
3、在疏散走道、楼梯间悬挂、摆放可燃物品,物品摆放妨碍人员安全疏散;
4、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栏栅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5、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损坏、遮挡、不能正常运行;
6、应急照明等损坏、遮挡、不能正常运行;
7、公共区域的外窗上安装金属护栏;
8、消防车通道挖沟、堵塞或占用等情况;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1、违章关闭消防设施;
2、消火栓被遮挡、挤占、埋压;
3、消火栓箱内水枪、水带等是否齐全;
4、灭火器被挪作他用,未按指定位置摆放;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被遮挡、改动位置或拆除;
7、防火卷帘控制按钮上锁;
8、消防安全标志缺少、损坏、遮挡;
9、消防设备是否清洁、锈蚀、腐蚀等情况;
(四)、防火分隔设施情况:
1、常闭式防火门未处于关闭状态;
2、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1、脱岗;
2、违反消防值班制度;
3、未填写值班记录等情况;
第七章 消防监控室值班制度
第三十五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消防控制室执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置火灾和故障报警。
第三十七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每班2人,一名负责值班时的报警部位的核实和紧急情况的处置,一名负责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
第三十八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按时上岗,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脱岗、替岗、睡岗。
第三十九条、消防控制室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由专业机构进行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第四十条、报警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严禁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
第四十一条、严禁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
第四十二条、消防控制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物品或杂物,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器线路和管道穿过。
第四十三条、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随意触动设备。
第四十四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要爱护消防控制室的设施,保持控制室内卫生。
第八章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第四十五条、商场内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第四十六条、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安全保卫部应当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四十七条、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第四十八条、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证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业整顿。
第四十九条、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
第五十条、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回复函送达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是酒店消防系统的核心与大脑,一旦消防控制室出现问题,整个酒店的消防系统都将瘫痪。因此,其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应急响应等,都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消防控制室应执行24h值班制度,每班工作时间不超过8h,并至少安排两人同时值班。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必须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获得从业资格。
值班人员在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交接班时,应完整填写《值班记录》;每2h记录一次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完整地记录消防设备的火灾报警或设备故障等。
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立即以最快的方式确认火情。如果确认发生火灾,值班人员须马上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准确告知火灾单位的地址、起火物质、火势情况及报警人的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安排人员前往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并尽快联系单位负责人、启动酒店的应急救援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是指酒店大堂、庭院、酒吧、会议室、内部商场等公共区域和场所。在火灾预防方面,人员密集场所除采用不燃、难燃的装修装饰材料外,还应按要求设置消防器具、安全疏散标识及视频监控系统。
首先,酒店应根据自身的平面布置、建筑结构等因素,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在人员密集场所合理设置消火栓、灭火器、火灾报警、自动喷水、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应设在显眼、便于取用的位置,并设有指示标识,广告牌、家具、装饰等物品,都不得埋压、圈占或遮挡消防设备设施,以免影响其正常使用,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险情时,有助于人员自救、互救,并有效指引人员安全、有序疏散。
其次,酒店应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明显位置张贴疏散路线图,或通过播放广播、视频等方式,向酒店入住人员宣传疏散、逃生、自救、互救的安全知识。
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设置具有灯光效果的“安全出口”指示标识。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灯光标志,应能明确地指示最便捷的疏散路线。疏散标志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超过1m,标志的间距不应超过20m;对于“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出口,走廊尽头没有出路,想出来得原路返回),疏散标志的间距不得超过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得超过1m。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一般须能保证30min以上的供电时间。
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与疏散楼梯是人员逃生获救的“生命通道”,必须进行严格保护。酒店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禁任何单位与人员,未经允许擅自破坏、移动疏散通道上放置的消火栓与灭火器材,或封闭安全出口、阻挡疏散通道与疏散楼梯、遮挡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影响应急疏散。酒店还应安排专人,每日巡查疏散通道与疏散楼梯,确保畅通无阻。
酒店的大堂、主要出入口、客房走廊、电梯、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以及贵重物资集中场所(如收银处、仓库等),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以便对这些重要区域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有利于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监控数据的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
餐厅与厨房
餐厅人员密集,厨房用电、动火、存燃气,向来都是酒店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由于餐厅与厨房的消防隐患不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也不同,因此应分类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酒店餐厅应根据耐火等级、建筑面积、所在楼层、最大容纳人数等因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数量及位置,保证室内任何位置与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
餐厅每天的班前会,都应对服务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要求服务人员高度关注客人的烟头是否熄灭,尤其要避免将未熄灭的烟头卷入餐桌台布而引发的火灾。
酒店的厨房是食品加工的地方,由于厨房排烟道积油过多而引发火灾的案例非常多,因此酒店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排烟道并留有记录,定期清理灶台及油烟机的积油。厨房灶台照明应使用防潮灯,灶台附近还应配备灭火毯和消防器材。
此外,厨房使用的液化气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对它的消防安全管理也是每家酒店的重中之重。2011年11月14日,西安市嘉天国际大厦一层的樊家腊汁肉夹馍店发生液化气爆炸事故,造成包括该店员工与过往行人共11人死亡、31人受伤,12间商铺及53台车辆受损。经调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气钢瓶超过检验期限,阀门未完全关闭,致使液化气泄漏,且泄漏地点位于封闭楼道内,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电灯、加热电炉等电器火源引发爆炸。
这一案例带给我们很多提示,如果酒店厨房使用液化气,则灶具与气瓶之间至少应保持0.5m的安全距离,连接气瓶与灶具的软管不应长于2m,且应当定期检查软管是否老化、泄漏,发现问题立即更换。酒店还应安排专人,在每天收市后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完全关闭,并做好检查记录。液化气储存间内,不得存放易燃、可燃的杂物,并设有通风设施和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气瓶库周围应划定为禁火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按要求配置消防设备设施。
客房与宿舍
客房虽然属于宾客私人区域,但因经常发生火灾、触电事故,同样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客房的消防安全,酒店需从以下3方面着手。
酒店客房的房门背后,应张贴《安全须知》《应急疏散示意图》及相关说明,房间内配备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并在明显处设置标识,以便客房入住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佩戴好防烟面具,按正确的路线疏散逃生。
烟头是引发火灾事故的“常客”。2000年4月6日,山东德州美丽华大酒店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3人死亡。经调查,火灾原因系客人酒后在床上吸烟,睡着后烟头引着易燃物造成的。因此,酒店客房的床头柜上应放置“请勿卧床吸烟”标识,避免因烟头引发的火灾事故。
对于客房内配置的电热水壶、电吹风等电器设备,酒店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安全、可靠;严禁宾客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炉等大功率电器,避免发生漏电、触电及电气火灾事故。
娱乐场所
酒店的娱乐场所主要包括歌舞厅、洗浴场所、游泳池等,由于这些场所一般灯光昏暗、环境嘈杂、多水潮湿,除了重点预防火灾事故外,还应高度重视触电、摔伤、溺水等其他事故。
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及其包间内,应张贴有安全提示,并安装音频或图像报警装置,能够在初起火灾阶段关闭房间内的音频与视频,播放火灾报警信息,指引人员正确、有序地疏散。
关键词:电气火灾 防控策略 安全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31-02
1 我国引发电气火灾的现实特点
电气火灾主要来自于电气生产设备、电气线路的偶发故障及人为违章操作。随着我国各项生产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格局的创新型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实现了稳步的提升,同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建设又加剧了我国电气火灾的发生机率。据公安消防部门统计,在2010年上半年我国电气火灾的事故发生率排在众多直接引发火灾成因的首位,占到火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例如沈阳万达广场销售地的“8.28火灾及广东阳江市的“9.5”电气火灾等。而仅2009年上半年北京-地的电气火灾发生量便有16668起,给城市的发展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不难看出,长期以来高频率的电气火灾发生率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建设与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了数以亿计的巨额财产损失与众多的人员伤亡。纵观我国电气火灾的发生场所,我们不难看出其发生地多以公共娱乐服务设施较多的商业场所、服务行业场所居多,这是由于该类场所之中包含着多重的电气线路短接安全隐患、防火通道未按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标准化建设、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易燃物品较多。而从引发电气火灾的建筑构建层面,我们则发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年代久远的建筑最容易引发大面积的电气火灾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这是由于高层及地下建筑的人员分布较为密集,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量,一旦发生火灾会使人员的快速疏散及建筑的高效排烟受到严重的阻碍及威胁,并使救援工作难于广泛开展。就火灾产生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呈现出农村电气火灾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而一旦在农村区域发生电气火灾便极易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的特点。导致这一分布特点的原因在于农村的建筑多以村寨的密集分布为主,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耐火级别低、没有建设明显的防火通道,消防车量难于进入狭窄的通道、消防救援水源严重缺乏、建筑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没有配备基本的安全消防器材及专业的消防力量,在多风的季节一旦发生火灾便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迅速扩大趋势。
2 电气火灾高频率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直接导致电气火灾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气线路的短接,即短路现象、过载负荷现象、搭接不良及配电故障等,同时还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因素,即电气加热设备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漏电及短路现象等。而从根本的层面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气火灾的频发印证了我国对电气火灾的预防治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缺陷,差距主要体现在电气防火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不全面、缺乏权责分明的严格监督管理机制、没有配套建设的电气火灾技术防范措施、火灾隐患核查落实不详尽、基层员工普遍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存在一定的先天性安全隐患及电气设各的使用及维护不当等动态性问题。从行政法规管理层面看,我国虽然构建了安全用电科学规定,但却始终倾向于对电力生产及持续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电气防火安全策略及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的消防安全技术生产规定缺乏对电气防火的标准要求,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很难进行器具的科学安装、合理设计、规范铺设及标准的线路使用管理,体现了秩序化操作的难度。另外,在电气防火的监管实践中,我国各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清晰明确,从而有效的杜绝各部门的冗余建设及协调配合环节难于开展、管理效果差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相关电力管理单位没能对用电单位内部的安全电气防火进行实时的监控与严格的秩序化管理,甚至不履行检查责任,仅在相关合同中规定了用户的安全用电义务,体现了制度约束力的薄弱性与低效性。随着建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每年新增的改扩建项目及装修工程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建设行政管理单位却没能对所有的建设工程进行完善的质量监督与验收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基础部分的电气工程在缺乏相关专业部门的技术规范强化管理中,更难于配合行政部门完成合理的质量验收工作,并及时的发现电气火灾的安全隐患。同时在低效的秩序化监管环境下,大量的违规设计、脱节的施工建设及低劣质量的电气产品涌入了电气工程建设中,加之工作人员缺乏常识的不当操作、电气火灾安全防范技术实施的滞后性,更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电气火灾的大范围发生。
3 电气火灾防控策略
3.1 完善建立电气防火法规制度体系
完善的电气防火法规体系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法律条款的强化支持,因此依据我国电气火灾的特点及现状将消防、电力系统、建筑工程等行业的电气防火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完善、权责明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公安管理部门还应科学的制定相关电气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监督管理职责,切实规范电气防火工作的施工、设计及维修管理环节。同时我们还应积极主动的借鉴国内外行业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电气防火安全规范的统一建立、增设强制执行标准规定。例如在供电系统管理中不应仅注重对消防电源的安全监督,还应包括对普通电源的安全防范,促进电源服务的可靠性;在用电线路的防控环节应严格控制选材、线路铺设及连接等工作环节;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包括适应控制的设备选型、科学设定的负载容量、细化电气设各线路的连接处理、加强电气设备的自身防控功能等,从而在基础层面强化电气设计、管理、安装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防火控制。
3.2 强化电气防火及电气产品市场的监控管理
强化电气火灾防控并不仅仅是公安消防部门的独立权责,而应是公安消防与电力企业、建筑企业、行政工商等各职能部门完善配合、齐抓共管的共同职责,因此我们应切实针对电气火灾的发生规律,强化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各负其责、高效配台,构建一种稳固的电气火灾防控合力,从而实现依法管理、实时监督、全面防控的综合管理效能。从源头上控制电气火灾的发生是最行之有效的防控方式,因此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支持,并强化有针对性的抽查、监督及检查制度,尤其注重对建筑消防设计阶段的审核及验收、加强对公共场所开业前期的联合检查、大力开展对电力供应企业及电力使用单位的宏观监控与不定期抽查,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电气火灾的安全隐患。在电气产品的市场监控管理中,相关质检部门应首先制定统一的设备防火性能检验标准,并注重对安全生产标准的统一强化,依法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制度实施科学生产、在产品说明书中规范标注设各的使用方式及安全防火注意事项,提高自身的电气产品质量及安全防火性能。
3.3 积极推广创新电气防火技术及产品,广泛普及电气防火安全教育
在加强电气火灾防控管理与监督控制的基础上我们还应积极推广创新技术在电气火灾产品研发中的合理应用,广泛树立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创新设计及生产理念,并促进实用型、创新型电气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例如,推进早期短路的分断控制研究、利用配电装置进行接点过热的报警系统研究,促进非接触性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对电气设备采取必要的漏电保护及短路抑制等技术设计。另外在生产施工中我们应装设必要的接地故障电流保护装置,利用过值报警系统的自动切断防控防止电气火灾的进一步发生。在加强防控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加大对电气防火知识的普及宣传,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应连同各大媒体、广电部门、宣传机构利用广泛的电视、网络、报纸等信息渠道进行消防知识宣传及安全警示教育,让防火培训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完善构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保护电气安全的良好社会风气。
4 结语
总之,对电气火灾的科学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我国电气火灾现状、发展特点、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才能使我国电气火灾的事故发生率实现最大化的降低,切实减少因电气火灾频发导致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最终促进信息化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防部队 消防监督 消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4-01
消防工作一直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因为火灾的发生不仅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国家造成很深的影响,财产损失不说,严重时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国家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预防工作,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隐患排查,提前发现、提前治理。虽然如此,仍存在一些担忧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排查不断,但仍不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责任难以界定清晰,当发生事故时,仍需层层问责。所以,如何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成为消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1 加快两个环节的科技资源整合
1.1 在政策法规制订环节保障消防科技技术的推广
消防科学涉及面广,需要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预防工作。消防工作体现在各个行业,所以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内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消防预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即考虑不同企业、材质、区域的特点,又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电气、保温材料、钢结构、彩钢板等的消防预防工作,就要结合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防火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开展,需要按国家标准来进行实施,这包括施工的方法、施工用材料、不同材料所需准确的消防设施等,并按国这标准规定的要求合理布局与使用,这样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才可能做到有效。我国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具体的施工标准,导致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没有配套的技术文件支持,使得基层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1.2 从源头管控环节加快消防科学技术的应用
任何过程控制都离不开源头控制,消防火灾防控过程也离不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对于消防预防工作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消防器材给予保证,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做好保温材料、防火材料等设计预防;对于消防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监管,生产出合理的消防产品,才能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做火灾防控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在技术上与原料采购上严格把关,杜绝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现象。
2 强化两类场所的技术防范
(1)火灾高危场所的技术防范。火灾高危场所,就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区域、单位等。比如,人员密集的商场、规模较大的储存或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等,这些区域一旦发生火灾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即给国家带来财产损失,也给公民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区域与易易燃易爆的企业单位,这些区域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火灾预防困难,同时,火灾扑灭更困难,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这些区域的监管,指导其按国家最高标准要求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并演练,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多宣传,完善管理体系。
(2)社会一般单位场所的技术防范。这里的一般单位指的是除消防安全单位以外的社会单位、居民区等。这类场所有多、小、散、杂的特点,建筑结构多样,消防管理意识差,预防措施少,消防安全投入低,火灾频发。这于这一类场所的特点,除加强消防 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其自查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小企业,设计消防通道,采购消防设施,做好应急管理,多做演练,提高企业自身防范能力。
(3)实施个性化、人性化防控。在进行火灾预防监督管理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选用,对于火灾造成人员伏伤亡多的场所和火频发的场所,需要针对场所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3 提升两大人群的技术素养
(1)提升消防监督干部的业务技能。监督指导到位了,火灾隐患滋生的环境就减少了,社会单位对人防、技防的措施理解、执行才准确,各类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技术防控措施才能准确地在实践中得以使用,消防工作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迈开大步前行。防火监督干部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及效能。一是要重视岗前培训。凡新进人防火岗位的人员,不仅要取得公安部岗位资格证,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合格,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专人专岗。在日趋严厉的问责制面前,只有将消防监督干部的个人职责与责任相对应,才能更好地钻研业务、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三是要重视技术力量储备。要重视保留并建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技术人才库,既是智囊团又是讲师团,既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又可以提供传帮带的技术指导。
(2)提升社会消防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对于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其技术要求很高,如对于消防设施的选择、维护与保养等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要加强消防工作者的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定,使工作人员具备消防技能,使火灾预防工作做好实处,做到有效。
4 完善两个体系的科技指标
(1)强化消防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的技术力量。要将技术防控始终作为火灾防控的有力支撑,在管理防控的基础上,完善技术防控的标准,对人员技术资格、单位的技术防控设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各类火灾防控措施在管理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如发展培育消防设计审核、消防产品质量评定、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火灾风险评估等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设立包括资格、资金、场所、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准入条件;推行消防职业人、注册消防工程师等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消防协会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加速消防科技产品在火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2)强化消防工作问责体系中的科技跟踪。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在管理防控中无法触及、基层消防机构无力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火灾事故发生后,在认真总结分析火灾原因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对致灾原因的科技跟踪。积极用技术手段破解消防无限责任的瓶颈,提升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工作效能。如针对因安全出口上锁导致群死群伤的火灾,在该类场所应强制性推广应用推闩式门锁,彻底解决“防火”与“防盗”二者不可兼得的矛盾;对火灾中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窒息死亡等问题,应当加快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的改进及智能化、人性控制,提升技术防控的可靠性。
5 结语
火灾布防控制对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预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与火灾事故损失。科学布防,对于企业、事业、居民乃至社会的火灾控制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火灾布防,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使火灾防控工作做到“疏而不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火灾防控;对策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也大量投入使用,一些城市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反映现实的火灾防控状况不容乐观,高层建筑所潜伏的火灾隐患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和人员伤亡,因此强化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防控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必须探究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与传统建筑在建筑高度、体量、功能、材料、结构、空间、配套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给火灾防控带来很多新问题。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管理是世界公认的消防重大难题之一。
一、高层建筑存在的突出火灾隐患特定
高层建筑除具有其他建筑火灾的特点外,更有普通建筑没有的危险特性,更易偶发突然情况,更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代价。
(一)人员密度大,火灾发生偶然性多。高层建筑通常体量较大,具有许多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甚至上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使用面积。存在内部人员密度大、火灾负荷大,大型的空间以及复杂的项目功能等,有些综合性项目犹如如一个小型的城镇,各种活动离不开火、电、燃气等易发生火灾的因素造成的灾难。由于建筑体量,内部垂直管,井,大量的管道,火灾传播的方式很多。由于高度原因烟囱效应强,垂直传播快,沿着楼梯或其他垂直管扩散速度通常很快到达达到高处。到达100m高的建筑物,只有半分钟。风加速空气对流,火会在风中迅速蔓延。
(二)监督力度薄弱,专业化程度差。由于专业水平不强等各种原因,一些消防人员不能严格进行审核设计,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最终验收工作。而且在日常消防监督中有些监督人员未能发现图纸设计问题及时,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即使对于相对简单的疏散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的问题都把握不准;在消防监督检查施工,一些工作人员不熟悉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检查的地方,不能发现和检查出一些明显的问题;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熟悉消防设施和消防产品,。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质量和作用。
(三)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慢,容易被困。高层建筑层,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屋顶外的地面和直升机坪或避难层的时间也相应增加。由于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公共活动场所的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增加了火灾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往往是因为通信的不畅,往往较低层发生火灾,高层人员可能还没有察觉。特别是在高层位置的酒店,员工和住宿人员信息传递更差人数,更容易导致严重事故的安全疏散。而且从火灾的发现,消防队通常是约10分钟才能到现场,10至20分钟进行各种类型的救援行动,登高作业救援和向下疏散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进一步延迟疏散。当火灾发生,烟雾增多,探测器报警即使很快报警,但是可能很快达到致死温度,同时四周充满了有毒气体,烟火封堵让人完全无法通行。所以一旦火灾发生在建筑物内,几分钟后逃离现场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由于火灾烟雾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注意力,人们看不到疏散的方向,易陷入困境。
(四)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问题亟待解决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多,功能繁杂,难以掌握。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物业公司人员流动较大,人员文化水平低,责任心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使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能够完好运行和及时报警、及时处理相当困难。
强化防控高层建筑火灾主要是主动预防,使其不发生火灾,即使发生也能自行消灭在初起阶段。做好日常安全责任管理和防火监督工作是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最为重要的防线。
二、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对策
(一)制定和执行最严格的防火设计制度。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必须执行最严格的消防设计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有最为专业的消防设计要求和专业素养高的人员。结构设计安全稳妥,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一级,支承构件耐火极限要时间长,积极采用先进可靠的防火涂覆技术和材料。严格控制电气、火和油和气体使用,严格控制发生火灾危险条件。严格执行建筑防火间距、分区标准,各类场所必须严格划定。灭火系统要基于早检测,快速启动,有效控制,提高被动式防火设计。配备先进可靠的火灾检测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烟雾控制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力求快速查找、排除,并有效控制火灾初期。应根据方便、安全、可靠,提高安全疏散设计。包括设置消防车通道,设置消防电梯,消防楼梯、避难层、屋顶消防直升机停机坪等。消防梯、消防车、消防车、室外消防栓、水泵适配器的室内消防供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为消防救援开展提供最为有利条件。
(二)强化消防监管管理。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全过程终身落实严格的消防监管。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实行终身责任制,施工期间要监督落实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配备消防器材和临时消防供水设施。投用后要实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建立防火档案,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利用户籍化、城市火灾报警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将其权属人、使用人的自主消防管理情况纳入动态监控,依法督促其落实自主消防管理责任,做到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持续完好、致火因素有效扼制、应急反应快速高效。
(三)落实持续有效的单位主题消防安全管理。高层建筑权的管理人,要对建筑消防安全负主体责任,必须落实持续有效的自主消防管理措施。对居住、租赁等长期使用单位及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临时入住人员进行安全提示人,使其提升消防意识、熟悉逃生设施路径、了解并遵守消防制度规定,配合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火灾时应急反应准确;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器材检查、落实消防控制室专人值守,委托专业资质单位定期检测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将消防检查、巡查、值班、值守、培训、宣传教育、演练、维护保养、消防制度、火灾隐患整改消除等消防管理情况载入档案,逐步形成稳定有效的消防工作机制;建立和当地消防部门的密切沟通与互信。
(四)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根据高层建筑的性质及火灾特点,消防安全工作要以自防自救为主,定期向组织引导群众疏散演练。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基础上,以便在发生火灾时,特别在夜间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处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要成立消防工作机构,积极建设微型消防站,配备消防岗位工作人员,落实逐级消防责任制;消防岗位人员必须经消防培训,物业管理单位所有员工都要经过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掌握建筑有关消防安全情况、会防火、灭火基本技能,熟悉安全设施,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掌握在发生火灾时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的作用,采用积极的应急措施和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防止火势的快速扩大。
参考文献
[1]徐强;浅谈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关键词:消防安全;检查
1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特点
1.1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定义
所谓大型活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小型活动而言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的每场次活动有1 000人以上参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群众性活动。
1.2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主要特点
(1)规模大。在短时间内在有限的空间内聚集大量的人群,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熟悉所在场地环境的安全情况,不了解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临时性。为了满足活动的需求,经常会有一些临时搭建物或新增的设备设施,包括搭建临时主席台、看台。这些新增的搭建物和设备设施,大多没有经过试运行的安全检验,使得活动举办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状态。为了举办大型活动效果的需要,往往需要临时拉接电源线,包括照明线、广播扩音设备电源线等。
(3)协调难。由于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涉及的单位多、部门多,协调和沟通比较困难,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盲点和死角。
2 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大型群众性活动存在的诸多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除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外,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气引起火灾。据火灾统计资料显示,30%左右的火灾是电气原因造成的。电气火灾成因多见为,照明灯具引燃其近旁的织物、纤维、纸张等可燃物扩大成灾;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火灾;电气线路接触不良或超负荷过载发热引燃电线包复材料起火,电线漏电、短路产生电弧火花引燃可燃物,等等。在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内,用电设施比较多,临时拉电更多,引发电气火灾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大。
(2)明火管理不善引起火灾。在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如庙会、展销会、招聘会等场所,往往会设有临时餐厅、小吃摊位等,随之就必然出现厨房用火,甚至出现液化气钢瓶作燃料和卡式炉等等之类的烹调明火。对这些明火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很有可能引发火灾。
(3)吸烟不慎引起火灾。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人员众多、繁杂,吸烟者难以禁绝。有的在活动场所抽烟,有的吸烟者将未熄灭的烟蒂扔在废纸篓里,凡此种种,极易引起火灾。
(4)放烟花引起火灾。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往往会燃放烟花爆竹,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又是活动特别是节庆活动热闹造势的需要。但燃放烟花爆竹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3大型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3.1活动场所的合法性
主要检查建筑物或者场所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的情况。通过审查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检查大型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如果使用公众聚集场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还应检查该场所是否通过了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如果室内活动场所没有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或没有依法通过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该场所就没有具备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合法条件。
3.2临时建筑的安全性
对于为举办活动而临时搭建的建筑,主要检查其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检查临时建筑的防火性能即建筑承重构件、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屋面材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检查临时建筑采用的装修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对有阻燃性能的材料应检查其消防检测报告;检查活动临时舞台、临时看台的消防安全情况。
3.3安全疏散的可靠性
(1)对依法通过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的室内活动场所,主要检查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抽查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及前室的防火门常闭状态及自闭功能情况;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人的疏散门不用任何工具能否从内部开启,是否有明显标识和使用提示;常开防火门的启闭状态在控制室的显示情况;检查带有电子门禁系统的安全疏散门在火灾报警状态和失电状态下自动释放的情况。在不同楼层或防火分区抽查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有效。
(2)对搭建的临时活动场所或室外活动场所,主要检查是否设置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其数量、宽度和距离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是否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3.4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对室内活动场所,主要检查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对室外活动场所,主要检查室外消火栓和灭火器材的配置情况。
(1)检查消防控制室。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及其对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的熟悉情况。测试消防控制柜主备电源切换运行情况;测试火灾自动报替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联动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测试消防电话通话情况;测试应急广播的播音情况;测试报警信号和相关消防设备动作信号的反馈和显示情况。
(2)检查消防水泵房。检查消防泵房消防电源、应急照明和内线电话设置情况;检查消防泵房的管理制度情况;通过放水启动、远程控制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测试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起、停和主备泵切换功能,并检查其供水压力情况。
(3)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选择不同楼层或不同的防火分区,至少抽查三个探测器进行火灾报警、故障报警、火灾优先报警功能试验;抽查手动报警按钮进行报警测试。核查控制设备对火灾报警、故障报警信号的反馈情况,联动控制设备动作的显示情况。
(4)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查湿式报警阀主件情况及其前后阀门的开启状态,在湿式报警阀控制范围的最不利点进行末端放水,检查水压和流量情况,并核查消防控制室的报警信号反馈和消防水泵的联动启动情况。
(5)检查防排烟系统。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人工手动方式启动风机,核查送风口、排烟口开启情况。通过报警联动,查看排烟口和阀门动作是否正确,查看风机是否正常启停。查看风口气流方向,测试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实际效果;核查消防控制室的信号反馈情况。
(6)检查防火卷帘。抽查一个楼层或者一个防火分区的卷帘门,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现场手动方式进行启动、停止测试,查看防火卷帘下降情况,核查消防控制室的信号反馈情况。
(7)检查室内消火栓系统。在最不利点处抽查室内消防栓进行放水试验,检查水压和流量情况,并按下启泵按钮,核查消防控制室启泵信号显示情况和消防水泵的远程控制启动情况。
(8)检查室外消火栓系统。抽查室外消防栓进行放水试验,检查水压和流量情况。同时检查消防栓系统和水喷淋系统水泵接合器的标识情况.
(9)检查灭火器。抽查活动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检查其适用性、有效性和充足性情况。检查灭火器布置的位置、距离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3.5消防救援的保障性
检查建筑物或活动场所周围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消防登高车作业场地是否被占用,检查人员密集场所门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查看活动场所周边是否有消防水源。对于需要派消防车驻防的大型活动场所,应检查消防车停放场地是否有利于消防车快速出动,是否有消防车可以停靠的消防水源,查看天然水源的水质、水量、消防车取水高度、取水设施(码头、消防车道等)是否符合要求。
3.6电气燃气的安全性
(1)对依法通过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的室内活动场所,主要应检查单位定期对电器线路、燃气管路的维修保养和检测记录,或者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检查活动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情况。
(2)对搭建的临时活动场所或室外活动场所,应检查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是否匹配,电气线路的敷设和照明灯具的安装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燃气燃油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条件。
3.7安全管理的严密性
(1)检查消防安全制度制定情况,主要是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是否建立了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电器线路、燃气管路维护保养、检测制度,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等。
(2)检查消防安全管理人确定情况,主要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明确,是否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
(3)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主要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是否建立了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是否明确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
(4)检查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是否结合活动的时间、空间、规模、人员等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消防安全措施,包括加强消防安全值班巡逻措施,加强消防器材配置措施,应急事件的处置措施等。
3.8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1)通过查阅资料,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安全组织机构,是否设定了具有针对性和正确性的火情报告和通讯联络程序、火灾初期扑救和指挥程序、应急疏散组织和指挥程序、物资保护和安全救护程序;是否有各种事件事故的相应对策措施、社会各种资源的组织和调度利用措施、各时间段和各区域人流的分布疏散措施等。
(2)通过询问人员,检查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员及员工或工作人员对预案的熟悉、掌握程度。
(3)通过演练抽查,检查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组织实施情况、针对性情况,及时发现预案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活动场所和活动承办单位修改完善预案。
对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消防机构应在其举办期间进行跟踪监督检查,检查是否落实了相关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落实了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了消防安全岗位人员,特别是重要设备用房或现场重要设备旁边是否有人值守,安全出口、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等。对发现存在消防违法行为和不安全现象的,应及时督促指导改正,并依法处理。
为切实加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根据xx市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委员会《2017年xx市交通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x交安办〔2017〕x号)的要求,现制定我系统的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的重要讲话要求,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推进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大力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消防安保、全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确保系统中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全国“两会”以及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时间
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监督科,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系统内消防工作。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推进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突出人员密集场所、车站、桥梁、隧道等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单位,落实严管严防严控措施,降低火灾风险。以客运站场为重点,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实名制购票乘车,落实货运实名制和查验制工作,严禁携带、托运易燃易爆物品。对消防设施状况及消防安全管理履职情况进行登记,建立花名册和台账。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二)推进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
按照杭交安办〔2017〕59号关于印发《xx市交通运输局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一是严把交通运输电器产品质量关口;二是严查建设工程违法行为;三是强化使用领域隐患治理;四是推广应用“智慧用电”技术;五是强化安全用电宣传教育。加强出租房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电瓶车一律不停放楼道间等区域,电瓶车一律不过夜充电的“两个一律”要求,落实电动车火灾防控工作。在全国“两会”前,开展一次消防设备维护保养、一次电气线路检测。
(三)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夯实客运站消防安全基础,强化演练完善调度。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为重点,开展消防知识宣传。积极开办火灾防控工作专题,剖析典型火灾案例,人员密集场所高频次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和消防公益广告,利用车站显示屏、车载电视、出租车显示屏、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广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知识。
五、工作步骤
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自即日起至2018年全国“两会”结束,分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2017年11月15日前)。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部署工作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前)。各单位要按照确定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分析隐患问题,组织联合督查,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工作落实,定期上报工作情况和详细数据,统筹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教育培训等工作。
(三)总结阶段(全国“两会”结束后3日内)。各单位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完善火灾防控长效工作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紧迫感,树立底线思维,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冬季气候干燥,是火灾高发期,也是重特大火灾多发的季节。单位和家庭用火、用电大量增加,春运人流高峰也将来到,容易引发大的火灾和安全事故。特别是客运场站和车辆要落实安全检查,要保持期间的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确保安全运营。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特别要吸取往年事故的教训,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对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要列出清单和时间表,逐一整治。
特别是公路道工焚烧垃圾、落叶的行为要禁止;野外作业烧火取暖以及冬至、过年祭祀必须做到人走火灭,积极宣传、提倡文明祭祀。
一、着力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格局
(一)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县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政府综合目标管理、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与各乡镇(办事处、管委会,下同)、各部门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对消防工作实施量化管理,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县政府定期召开消防专题会议,研究消防工作面临形势,提出应对措施,推动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重特大火灾及亡人火灾事故问责制。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制度,针对重要节点、重大活动,以及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及时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健全完善“96119”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机制。
(三)深化社会消防宣传培训。认真贯彻《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和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新闻媒体广泛开设消防专题专栏,普及消防常识。深化“五进”宣传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建成一条“消防安全示范街”。
二、深入推进消防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严格实施源头管控。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联合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强化建筑工地、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安全管理,适时开展专项治理。落实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每月公布消防安全不良行为。
(二)加强社会单位标准化管理。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三会三化”建设,督促落实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等11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推动社会单位建立落实员工岗前培训和每天提示、每月考核、每季度演练制度。
(三)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督促社会单位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每月维护保养和年度检测制度,确保消防设施完好率大幅提升。开展消防控制室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推行自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责任卡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资格证“一卡两证”制度。
三、持续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一)完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落实乡镇、街道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规范火灾隐患排查、督办、移交、处理工作流程。完善落实乡镇、街道每月,行政村(社区)每周,巡防保安队员每天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全面检查一遍。
(二)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逐级备案登记制度,按照“三级网格”划分,逐级建立管理人员台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分包联系制度,定期蹲点指导。将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全面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突出灭火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推动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消防部队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年内组织一次联合实战演练。
(二)发展壮大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立完善政府专职队员招收、调派机制,年内招收政府专职队员不少于15人。督促符合《消防法》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整合或建立专职消防队。按照《乡镇消防队标准》,对乡镇政府消防队进行升级改造,年内30%的乡镇达到相应建队标准。
(三)健全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建立消防经费分类保障机制,确保消防部门业务经费达到基本支出保障标准。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消防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2-0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截止2011年底,辽宁省投入使用的各类高层建筑已达12271座。高层建筑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问题开始突显,给城市的防灾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1 我国高层建筑火灾典型案例
(1)中国第一起高层建筑火灾是黑龙江省天鹅饭店火灾。1985年4月18日深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天鹅饭店发生火灾。火灾导致包括6名外国人在内的10人死亡。起火原因是住在1116房间的客人酒后在床上吸烟所致。
(2)2008年1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火灾,大火席卷了德汇国际广场和相邻的德汇酒店,在燃烧27 h后才被扑灭,共造成3名消防队员和2名平民死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3亿元人民币。
(3)2009年2月9日元宵节夜,尚在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文化中心159 m高的屋顶发生火灾,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火灾原因是业主单位违法组织大型礼花焰火燃放活动时火星落在屋顶引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4)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高层住宅发生重大火灾,火灾原因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住宅脚手架起火,火灾造成58人死亡。
(5)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凌晨零时13分,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B座公寓楼发生火灾。火灾是业主燃放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室内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尚在统计中。
从发生高层火灾的情况来看,呈现出数量频率较高、损失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2 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可归纳为7个方面:
(1)设计、施工不规范,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有的高层建筑物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有的高层建筑物虽按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进行了设计,但为了节省投资,擅自更改设计,减少建筑消防设施,从而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如:防火防烟分区不当,分隔不严,无防排烟设施,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问题较多。
(2)消防设施不完善,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由于部分高层建筑是在“高规”颁布之前设计修建的,没有安装相应的消防自动系统;有些大楼虽设置了一些消防系统,但忽视了消防设施的管理,年久失修,致使一些安装在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形同虚设。
(3)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易燃材料。目前高层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存在的火灾隐患较为突出。旧的高层建筑,尤其是宾馆、酒店等高层建筑不断改建装修,新建的多功能高层建筑装修采用大量可燃装饰材料,这样既增加了高层建筑室内火灾荷载,又降低了建筑的耐火等级。
(4)改建过程中存在火灾隐患。改建重装过程中任意修改大楼原设计中的给水支管、自动喷水系统的喷淋头、火灾自动报誓系统的感烟、感温探测器、电气控制线路的情况比较突出,影响了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5)安全管理不到位。高层建筑内部功能复杂,使用单位多,相互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消防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有的大楼消防系统的管理分为几部分,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无章可循。消防控制室人员变动较快,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6)社会群众的安全意识薄弱、逃生自救能力弱。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公共建筑人员密集度大,流动人员多。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普遍薄弱,没有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不具备正确疏散、逃生自救的常识,也是容易造成高层建筑人员伤亡巨大的一个因素。
(7)消防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由于受利益驱使,存在使用价廉、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以次充好的消防产品的现象。因消防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3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有效对策
(1)把好消防设计的源头关。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问题。设计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其他工作难以补救,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设计这道“源头”关。
(2)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当前高层建筑的主要火灾问题集中在建筑外可燃保温材料、室内可燃装修材料、室内存放或使用的可燃物品等。北京央视大楼火灾、上海胶州路高层住宅火灾、沈阳万鑫皇朝火灾都是可燃材料先着火,后蔓延扩大。在高层建筑中,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尽量使用新型的阻燃难燃材料,是控制高层建筑火灾的有效措施。
(3)消防设施和器材要配置齐全。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消防电梯等项目,并由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管理。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消防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持续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火灾防控水平,保持了全国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火灾风险和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与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79.3万起,死亡7202人,受伤4501人,直接财产损失72亿元,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23起,造成353人死亡。
为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 2011年5月以来,公安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起草了《意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意见》,有利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和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完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有利于夯实消防工作基础,提高城乡消防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国消防事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有的地方、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一些单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日常管理混乱,制度不落实,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保养不善,火灾隐患整治不力。
二是公共消防设施“欠账”严重。一些地方消防规划落实不到位,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消防站“欠账”30%,市政消火栓“欠账”26.5%,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奇缺,难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
三是消防专业力量不足。全国目前仍有167个县(市、区、旗)未设公安消防监督机构,292个县(市、区、旗)没有消防专业力量,已有消防监督机构也大多未达到国家最低人员配备标准;乡镇一级没有消防机构,失控漏管的现象十分普遍。
四是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一些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一些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消防控制室人员、电(气)焊工未经培训上岗,消防安全素质较低,有的甚至违法、冒险作业,导致火灾频发。据统计,近几年我国80%的火灾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五是火灾隐患大量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广泛应用,公共娱乐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石油化工企业不断涌现,火灾隐患明显增多,整治后反弹的问题仍很突出,致使火灾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
《意见》的基本精神
《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是指导消防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原则”和“一个目标”。
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完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坚持综合治理,着力夯实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四是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提升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个目标
到2015年,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基本达标,覆盖城乡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逐步完善,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意见》根据《消防法》确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重点对政府、部门、单位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加大消防投入,组织制定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建设,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整治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需要,留足消防安全间距,确保消防车通道等符合标准。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扎实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对热心消防公益事业、主动报告火警和扑救火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将本地区消防工作情况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直辖市、省会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要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社会联动机制,完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强化灭火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强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消防工作水平。
二是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严格依法审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或者批准开办。建设、商务、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文物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烈士纪念设施、旅游景区(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安全监管、工商、质检、交通运输、铁路、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运输、经营、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加强核电厂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火灾防控措施。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每半年对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要完善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积极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要建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规范发展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探索建立行政许可类消防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要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对严重危及公众生命安全的要依法从严查处;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农村)警务室要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是社会单位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切实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要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要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意见》在总结火灾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作为高危单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措施。一是要配备急救和防护用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二是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同时,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界定范围、消防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
建筑工地、建筑材料消防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因建筑工地、建筑材料引发的火灾呈多发趋势。建筑节能外保温材料大部分采用易燃可燃有机材料,燃烧蔓延速度快,并产生剧毒气体,火灾危险性、危害性极大。因此,《意见》对建筑工地、建筑材料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措施,公共建筑在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外保温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设消防安全巡逻人员,严格分离用火用焊作业与保温施工作业,严禁在施工建筑内安排人员住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加快研发和推广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隐患。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消防安全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高建筑材料性能,建立淘汰机制,将部分易燃、有毒及职业危害严重的建筑材料纳入淘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