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短文两篇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伴随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加深,针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针对我国从教育大国转化成教育强国而言,也是一条必须途径的路径。所以对于初中教师而言,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谓任重道远,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教师应当全身心的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令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可以得到明确的方向,最终令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确切的提升。
一、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并且伴随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教”学生知识并不是教师职责中的重点,而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知识,并且不能单单的满足于“学会”知识,而是应当使学生发展为“会学”知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受众”的层面上。只有令学生确切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此情况下,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变得高效。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一首贝多芬的著名乐曲,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听,使学生能够更随乐曲去感受贝多芬的一生,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使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依据以人为本设计教案与备课,重视课堂问题的生成
教师在授课之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设计教案与备课,因为这项工作不仅能很好地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与水平展现出来,而且教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与教案设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因为课堂是活的,课堂上往往会发生很多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应对课堂的生成将会影响到课堂的进度、降低效率。课堂上学生可能突然针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而教师如果仅仅为了赶进度而不向学生进行解答,则会令学生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导致学生乐于提问的精神被压制。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与备课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思考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时下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预留出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时间,这样学生在提出疑问与得到解答的过程中,便会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极大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往往课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决定该堂课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也就势必创建出一个高效的课堂。但是以往在引入课堂时,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或者是为学生预留做“模拟题”的时间,毫无过渡的直接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这种课堂形式,最终造成学习上的麻木,只懂得生硬的背诵教师讲解的知识,即使学生能够大量、准确背诵教师教授的东西,也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事实上,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求知欲望、好奇心理进行充分的诱导,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对其展现出的学习心理充分把握。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自己所知道的童话,并和同学充分探讨自己所讲童话的意义,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创建高效课堂。
四、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的教案、管理方式甚至考试的内容都有着统一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这个标准。但是如果能仔细地进行思考,便能够意识到并非每名学生的学习结构都是相同,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掌握的知识水平、拥有的兴趣与智商均呈现出不同的差别。对于语文课堂而言,若仅仅使用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缺少了针对性,会导致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感觉课程乏味、令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同不懂教师讲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开展教学,令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堂的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对课程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此创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依据以人为本设计教案与备课、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相关研究人员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媛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学周刊,2015,05:62.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材;调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外语教材的开发层出不穷,广东、北京、广西统一使用的职业高中英语教材试用了四年,如何使它更好地适应职中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对此有所体会。
英国学者Cunningsworth 在其著作《怎样选用你的教材》(Choosing Your Coursbook,1995)中设计了一系列教材评估表。这是迄今为止覆盖面较广且较为系统的教材评估方法,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其评估方法,对现行的《英语》(基础模块)教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目标和思路
1.教材的目标与学生的需求是否一致
本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更好地完善与发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笔者对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10、11、12级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英语教师座谈。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归纳与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1)你在初中时英语水平如何?
根据表(一)的学生中考的成绩来看,学生的英语水平呈逐年每况愈下的趋势,英语较差,许多初中的英语知识还没掌握,高中的英语知识学习起来则更加困难。
(2)现在你在英语学习方面最大困难是什么?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着各个方面学习英语的障碍。
(3)你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占课后时间的多少?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不感兴趣。
(4)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还未转向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没具备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5)你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是什么?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欠缺,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6)你认为当前英语教材中缺少哪方面的知识?
表(六)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英语教材内容应适当丰富专业性知识。
(7)你认为课本和练习册的难度如何?
表(七)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英语教材难度偏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材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本教材基本适应教学环境。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走向世界,学生掌握英语这世界语言必不可少。本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适当提出与时俱进的话题。
3.教材是否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从表(四)可以看出:本教材只能成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资源。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满足学生英语考证的强烈要求,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采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辅导书作为教材;为了满足学生上大学的强烈要求,高三则采用成人高考的辅导丛书。另外各所中职学校都要应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了各种专业英语。
4.教材是否具有灵活性
本教材具有灵活性,含有相配套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电子教案、DVD,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教材体系视学生实际情况,增减教学内容。尤其为教师提供了电子教案,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电子教案大大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二、设计和组织
1.成套教材是由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单元综合测试题四本分册组成的。
2.教材内容,如语法结构、语言功能、语言技能等的组织如下:各种语法结构在教材中交叉出现。笔者认为这不利于英语成绩一般的中职生系统地掌握各种语法结构。例如,学习间接引语时,如何把祈使句、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改为间接引语,应该集中在几个单元内学完。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各种大的语法结构纵向比较,利于掌握,避免将各种大的语法结构互相混淆。语言功能的组织也是一样,Shopping这个话题在第一册第十一单元和第二册第五单元都出现,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对话放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Shopping的各种用语,灵活掌握on sale, on special等具有相同语言功能的短语。在语言技能方面,教材几大板块“日常交际对话”着重训练听、说的技能;“课文”、“阅读理解”着重训练读的技能;“综合练习”和练习册的“写作”着重写的技能。各个板块又不同程度地训练其它技能。
3.教材主要在课文里体现语言的复杂性;在注释里体现语言的接受性;在练习中体现语言的实用性。
4.本教材能做到循序渐进,有充足的复习内容:第一册先复习国际音际、动词的四种形式、时态、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的同级、最高级、名词的单复数、介词。
在新授语法方面,先浅入深教授新语法: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定语从句―情态动词―不定式―状语从句―非谓语―名词从句―主谓一致―倒装句―省略句。
5.本教材配套有多种练习,教材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性把部分练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教材排版方面,目录清楚标明本册书的各个单元和对话、课文、语法和复习内容。但由于是全英书写,不便于英语基础一般的中职生查询。
三、语言知识
1.教材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水平编入相应的语法知识,第一册编入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定语从名;第二册编入情态动语、不定式;第三册编入状语从句、非谓语、名词从句;第四册编入主谓一致、倒装句、省略句。
2.教材中词汇的数量和种类充足。里面包含2300个左右的英语常用单词和不少于300个的习惯用语,其中熟练掌握1400个单词(含初中学过的词汇),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教材的词汇和词组与高职考接轨,但对于大部分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来说,高三时还要学习其它词汇。
3.教材有国际音标,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水平。
4.教材中有会话,写段落等语言知识运用活动。
5.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材中的语言教学风格还不太一致,学生的学习风格应尽量适应教材中的外语教学风格。
四、语言技能
1.教材包括听、说、读、写单项技能的教学,以及针对这些技能的综合性教学。这种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标准和要求。
2.阅读教材难度较大,一半学生看不懂阅读材料,阅读难以进行下去。练习册每个单元一般都有一至两篇阅读理解课文,每个单元都有两篇课外阅读,阅读材料的数量充分。从表(七)中数据表明,高校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直接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大发展,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这也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务实性,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听力材料的录制效果清晰,材料做到尽量真实,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问题和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4.口语材料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5.写作活动设计得较难,学生的水平适合写50字左右的便条和短信。许多学生对较复杂的写作内容,索性不写,达不到教学效果。
五、题材
1.题材有趣:有有趣的故事,如“The Cleverest Son”;有给学生警惕的文章“Heroin, A Deadly Drug”;有有关习俗的文章“The Use of the Fork”……
2.题材具有多样性,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故事、习俗、时事、科学(如“Psychology”)、应用文(如“A Good Meeting”)……
3.题材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4.教材中涉及的社会文化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
六、教学方法
1.教材是按“日常交际对话――课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的顺序呈现语言教材的。这种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可行性。
2.教材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活动教授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
3.教材主要是通过日常交际对话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
4.教材还没有有关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内容。
七、教师用书
1.教师用书的内容丰富,包含单元重点(语法、词语、基本结构、交际用语)、对话、课文(译文、注)、练习参考答案。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教师学重点、练习答案,为教师提供很大的方便。
2.教师用书没有包括如语法规则、文化背景等教学要点,但课本则包括了这些教学要点。
3.作者对全书的编写原则给予了详细说明。
4.教师用书中附有练习答案。
八、建议
在上述教材调查中已有对教材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再作些补充。
1.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材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又达不到要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太一致。缺乏更适合中职的专业性英语,教学内容又不够丰富,所以教材较难教授。
2.词汇过渡要自然。部分课文词汇过多,例如第二册第六单元课文“Noise”全文183个单词就有40个新单词,新词率就达21.9%。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与升学接轨。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直接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大发展,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职业学校要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升学辅导。教材的内容应适应这要求。
4.听力的题目一方面要贴近全国英语一级考试的要求,增加图片判断的题目,另一方面减少较难的短文理解的题目。
5.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达到初二水平。因此阅读理解的题目,一部分应与全国英语一级考试的水平接轨,一部分应与成人高考,高职考的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Heinemann.
【案例描述】
一、教案设计前的文本分析与准备
《庄子故事两则》内容短小,富有意趣,既浅显易懂,又能清楚展现庄子其人其文的特点,同时,《庄子》篇中有很多类似的文言短文,能形成很好的照应,所以,适合精心设计,研究如何有效开发并使用相关课外古文阅读资源。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3.探究庄子其人其文
教学重点:梳理文意,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的志趣,探究庄子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投影: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偊b 齐物论》)”
(1)请学生大致讲述“庄周梦蝶”的故事
(2)快速提问词义:栩栩然、俄然、觉
(3)教师简介庄子诗意的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梳理文意,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1)初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2)再读:把握文意掌握词句
要求:①梳理文意:小组合作,分角色翻译;
②掌握词句:圈画批注(解释或翻译)重点词句
(3)三读: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思考:①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②庄子、惠子辩论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辩论的结果又是什么?
3.探究庄子其人其文
·其人:在两则短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庄子?
·其文:结合两篇短文说一说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学生发言
(2)教师拓展
①庄子其人:清高自守、机智幽默、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补充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要求:(1)复述大意
(2)翻译语句:A.庄子持竿不顾
B.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C. 吾将曳尾于涂中。
(3)怎样理解庄子所说的“吾将曳尾于涂中”?
②庄子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补充材料二】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要求:(1)复述大意
(2)翻译语句:A.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 尽垩而鼻不伤
C.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3)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庄子为什么要对随从讲“运斤成风”的故事。
4. 教师总结: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不屑利禄,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拍案叫绝。
5.布置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庄子·达生》
(1)解释:仲尼适( )楚 有道邪( )
(2)翻译: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3)结合文章,说说你的启发
【案例评析】
上述案例描述的是笔者在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发和使用课外阅读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具体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文本研究、开发资源、实施教学、教学反馈四个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率高,学生思维过程活跃,课后相关练习反馈效果佳,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作为个人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加以总结,研究结论如下:
(一)有效开发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的两点要求: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
没有意识,就不会有行动,有效开发课外古文阅读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要能时时关注教材以外的古文阅读资源,要能在设计相关教学设计前,具有有目的地开发相关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的准备、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局限在教材中。
2.教师要立足课程目标对课外古文阅读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
开发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即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所以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前必须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特点,选用其中最恰当的资源。《庄子故事两则》的教学设计,最终选用的四则课外古文材料,就是基于对教材两则短文的解读,基于对《庄子》散文的具体认识,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庄子其人其文,这两个角度加以选取的。
(二)有效使用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的两点要求:
1.有效设计与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相关的教学内容
使用就需要设计,对于已经开发选取的课外古文阅读资源,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与课内古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进而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因此,设计的立足点有两个:一发掘课内外阅读内容上的联系,二把握学生的古文阅读现状。前者需要教师关注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设计有价值的阅读要求,后者需要教师“以生为本”,拟设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能切实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问题。
以教学中使用《庄子·秋水》阅读资源为例来分析。
对这则课外阅读资源,设计了三个问题(见上文案例),第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古文阅读“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效率;第二个问题,巩固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释义的积累,指导学生巩固掌握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如直译的原则,反问句、倒装句的翻译要求等;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庄子清高自守的品性,也是课内文本阅读的目标之一。
这样的使用设计既实现了与课内古文阅读教学的关联,又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有实效。
2.优化设计使用课外古文阅读资源的教学结构
教学中教师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然引起古诗文课堂结构的变化,已开发的课外古文阅读资源在什么时间进行链接与使用,是设计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中使用了四则课外古文阅读材料,何时用哪一则材料?如何结合这四篇材料,优化整个教学结构?思考如下:
“庄周梦蝶”的材料,对学生来说,虽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却是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故而适合在教学环节的导入部分使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庄子钓于濮水”的材料,是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的集中体现,充分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加之阅读难度适当,在组织学生探究庄子其人时,如果学生指出庄子“清高自守”的品性时,不妨及时使用,两相呼应。
“庄子送葬”的材料,很多教师把它作为佐证庄子与惠子知己关系的一则材料,其实从学生阅读的角度看,它更适合用以引导学生感受庄子散文善用寓言故事的特点,明白庄子用寓言故事用意,也就能体会庄子对惠子深切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