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申论汇报材料提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大纲调整与贯彻执行能力类题型
我们不妨对照2009版与2010版申论考试大纲。
(一)申论定义的表述出现了新变化
2009版大纲关于申论的基本定义是这样表述的:“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定义的解释比较具体详细。2010版关于申论的基本定义却是:“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2009年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
(二)测查考生的要素出现了调整
过去历次国家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的试卷是相同的,只是在答题时有选择性。2010年的大纲中,采用了不同级别分卷考试,即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大纲》对不同级别分卷考试也作了清晰界定: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
关于贯彻执行能力,大纲这样解释:“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由此可见,相对于申论考试中的其他题型,贯彻执行类题目成为新兴的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在2011年各省的申论考试中普遍存在这种题型。
二、解答贯彻执行能力类题目的两点准备
(一)多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吃透上情
应考者不仅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应该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也就是说要熟悉“上情”。对上情的熟悉,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了解相关权威人士对这些政策法规的解读,以加深对其的理解,锻炼从所提供的材料中以小见大的能力,能洞察材料主题的意义,只有平时注重这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方针有所了解,应考时才能厚积薄发,从而提高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二)多关注和思考身边的事,熟悉下情
国家的政策方针、上级的决定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了解群众的情绪或意愿,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要熟悉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果平时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了解身边的事,多关注并思考大家关心的问题,熟悉下情,那么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贯彻执行能力类题目的应考能力水平,有重要作用。
三、贯彻执行能力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一)仔细研读给定资料
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申论测试考生能力的要素之一,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答题的质量。由于试卷中所提供的资料往往是命题者经过精心加工的“半成品”,内含许多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需要考生自己去作出判断,发现其价值所在。为此,作为考生,面对试题,首先要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从给定资料出发,仔细研读资料,明确贯彻执行某项工作的目标和组织意图,抓住资料的主干和精髓部分,看到资料背后隐藏的信息并加以摄取,在经过思考、加工和整合后,让其成为符合答题要求的答案。如果撇开提供资料,根据自己主观意图作答,往往与答题要求相差甚远,得分则不高。
(二)明确身份要求
贯彻执行能力类题目中往往有假定公务员身份的要求。在答题前,必须认真审题,明确身份,进入角色,不管是观点还是语言运用,都应从政府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站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中的观点态度客观公正,合乎规范和情境。否则,如果只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得出的观点难免会染上浓厚的个人感彩,与身份假定要求相差甚远,不能代表政府,很容易成为扣分的因素之一。
(三)掌握一定的公文文种知识
作为公务员考试,答案内容的正确性比形式更重要,但由于贯彻执行类题目与公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此类题目涉及一些常见文种如报告、调查报告、意见、汇报(或宣传)提纲、倡议书、讲话稿等的写作。不同的文种在写作格式和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区别的,考生必须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运用。因此,如果掌握一定的公文知识,了解各种常见文种的写作格式和其他要求,答题时能按照题目要求的特定文种作答,能使答案更具条理性和科学性,更容易获得高分。
(四)要有正确的答题策略
申论答题要求中,每道题都有具体要求,在答题前,应该有正确的答题策略,这就是首先要认真审题,其次要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
审题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有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才能确定答案的范围和要求。
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科学合理,是答题策略的第二步。由于贯彻执行类题目所涉及到的意见或建议是对策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既要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又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认真阅读资料,从所提供的资料中,以资料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工作中的不足或先进经验为突破口,有针对性、有条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们以2011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第三题为例: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经过认真审题,很快就会明确资料的阅读范围、角色定位、答题内容、采用文种以及写作形式上的要求。组成答案的内容材料,通过阅读,基本上可以从资料中找到,只是有的可直接运用,有的需要加工整合,有的需要经思考后再作进一步的挖掘。
就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申论考题题型看,涉及这类的应用写作题,大致分为三类:公文文书类、实际应用类、答复回应类。
1.公文文书类。这种类型的题,有的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公文文种,有的属于非法定的事务文书类,包括报告、讲话稿、规划书、总结、汇报等。如2005年山东申论题(3)“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这是典型的公文类的。再如2013年国考题:“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这是事务文书类的。
2.实际应用类。这种题虽然从格式上说自由了些,但也有一定讲究。这类题型较多,近几年出现的有:宣传稿、宣传提纲、宣传要点、编者按、点评、短信介绍等。如国考题2010年申论第3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您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再如:国考2012年申论第2题:“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山东2012年申论第3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如果说宣传稿、宣传纲要还容易把握的话,那“编者按”、“指导意见”则显得比较陌生。
3.答复回应类。这种答复、回应题,有被动性的特点,先设场景,让考生答复、回应,以书面形式写出。如山东2010年申论第3题:“记者在报道中大声疾呼,痛斥败家子行为(见‘给定资料4’画横线处)。有关职能部门准备对记者的这一论断给予回应。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回应稿件的内容要点”。再如国考2011年申论第2题:“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都属于此类。
二、申论考试应用写作题的作题要领
申论考试应用写作题,虽然是前面几个小题之一,但它的得分一般定为20分,作得好容易得,作得不好又容易失。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一些考生,平时很少关注这类题,总感到很陌生,看到题往往手足无措,感到茫然。在“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教材里,其中有一部分是“公文写作与处理”,就是研究这种文体写作的,值得学习参考。只要我们平时关注这类文体,把握它的规律,掌握住基本的要领,还是可以靠它拿分的。
1.注重写作格式。这类题由于它是公文、文书性质的,自然有一定的格式。把握格式便成了关键。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格式,不过,有的严格些,有的宽松些。比如“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一题,“报告”的格式就要严格,题目必是《关于××××的报告》;抬头称谓是呈给谁的“报告”;正文是据题要求写报告的内容,即阐明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意见或建议;文后结语词;报告者署名;报告时间等。再如“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一题,格式要求相对宽松些,但也必须按“指导意见”的文书格式去写。比如:题目《×××(单位)关于×××的指导意见》;不是上报,不用称谓;后写正文:提出意见的背景形势,原因、目的,要求、做法;后署提出“指导意见”的单位;下注时间等。
2.明确身份角度。这种写作题,必须弄清作题的角度,即作题者的身份,否则就缺乏针对性,表述不准确。这种身份在题干中有明确设定,须先确认再写。因为身份不同,角度不同,写出的内容,从要求到用语都是不一样的。要明确:你以什么身份去写,写给什么对象看。在这一点上,考生往往忽视,结果出现错位。比如:“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要站在“教育局”的角度上去写这封信。再如国考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您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一题,就要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去拟这份“宣传纲要”,而且要明确接受对象是A市的市民。
3.把握书写语气。在这类题中,根据受文单位的行文方向的不同,使用语气表述、礼性用语也都有所不同,应准确把握。比如国考申论题:“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此题显然是上行文,呈送上级、领导的,不仅格式严格,语气也要讲究,用语就要严谨、敬重、得体。再如前述山东省申论题:“记者在报道中大声疾呼,痛斥败家子行为(见‘给定资料4’画横线处)。有关职能部门准备对记者的这一论断给予回应。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回应稿”。这种与媒体的交往的情况,既要客观,又要理智,即便是“记者痛斥”,也要有理、有力、有节地去“回应”,在用语上就要克制,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