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全科团队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每年全市26家医疗卫生单位的死因报告,摘录后向全市通报。
1.2 工作流程与方法
1.2.1 全科团队业务培训对本中心及乡镇(街道)卫生院二级团队的业务人员,以封闭式集中办班或利用月例会日形式分层分级进行培训。内容主要有死因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ICD编码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同时,对课前课后测试成绩进行比较,以评价培训效果。
1.2.2 团队指导本中心及乡镇(街道)卫生院由不同科室的业务人员3―5人组成1个名副其实的二级全科团队,中心全科团队覆盖到每个乡镇(街道)卫生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团队覆盖到每个行政及自然村,填补了往年预防保健网络末端空白或功能不到位的现象。
1.2.3 全科团队与分管专线的结合死因工作分管人员对日常死因报告工作按不同阶段进行指导服务,尤其是当发现存在报告质量问题时,可将信息传递给相关团队医生,反过来,由全科团队发现的一些专业问题反馈给专线人员。整个工作过程中全科团队与业务专线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工作互补,彼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4 全科团队业绩考核
每半年1次以全科团队联系乡镇为单位进行业绩考核,其中的死因监测工作,按死因报告的及时性、填报质量、漏报率等指标,来评价团队的工作业绩。
1.2.5 质量评估乡镇(或街道)卫生院每年进行1次死因报告质量评估,要求覆盖面达100.0%,市级医院每年2次,要求覆盖面达100.0%。①根据每个乡镇死因报卡的多少,各随机抽样30―50张,检查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等项目。②每个乡镇(或街道)随机抽样1~2个村(或社区)进行死因诊断核实、死因漏报调查。
2 结果
全科团队督导3年中,全市26个乡镇、街道3年平均死因报告及时率达96.9%,卡片项目填写准确率为97.6%,死因诊断符合率为93.1%,死因漏报率下降至0.2%。专线督导的前3年,平均死因报告及时率是90.1%,卡片项目填写准确率为95.8%,死因诊断符合率为92.3%,死因漏报率为2.0%(表1)。
组建全科服务团队1支,由11名医务人员组成(其中全科医生3名、全科护士3名、公卫医生3名、乡村医生2名)。实行网格化户籍制家庭保健管理,推行团队长责任制、全科医生负责制管理模式。覆盖全辖区1万户籍人口,1.8万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依据地域现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利用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上级医院构建绿色通道。充分利用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建立专家门诊、健康宣讲团,使社区居民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实行院科二级考核机制,推动团队绩效考核。切实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中来,实现团队成绩与奖金切实挂钩,以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服务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积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3实行高血压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加强医生培训、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加强双向转诊等方法,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效率、效果。设立健康管理专员3名,主要职责是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协助团队医生为患者制订和执行个人健康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水平,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主要以饮食、控烟、规律服药、运动、老年高龄、自我效能为主。评估血压控制效果(患者知晓率、服药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血压水平、高血压危象、并发症),服务的满意度,服务成本效益。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国因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居死因的首位[1]。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负担巨大,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为300亿元人民币,脑血管病为263亿元,心脏病为288亿元,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花费的直接和间接费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1]。而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将无锡市滨湖区高血压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健全基层全科服务团队,实行双向转诊
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市级情况组建全科服务团队(由临床医生、护士、防保医生、村医组成)。实行网络化户籍制家庭保健管理,推行全科医生负责制管理模式。依据地域现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利用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电脑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罡正系统、东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与上级医院构建绿色通道 。充分利用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优势,建立专家门诊、健康宣讲团,使社区居民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 实行规范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我区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随访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每季度进行电话随访,每月对本组高危患者进行1次人户随访,每3个月请相关专家进行 1次专题讲座,每3个月办1期健康教育宣传板报,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日常医疗咨询并发放健康处方等。在随访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BMI、腰围等,半年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一年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进行细化,推动团队绩效考核。切实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中来,实现团队成绩与奖金切实挂钩,以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服务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积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治效果
要求各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日、讲座、展板、咨询、折页、电视媒体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鉴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很难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持久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效果[2-3]。
5 防治管理工作体会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高血压患者得到规范管理,依从性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所增强。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利用信息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测压、随访,并对控制不良对象进行个体干预、针对性指导。通过努力,居民测压率和知晓率有明显上升。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及预警方案,对居民定期随访、正常干预、健康教育、使其树立健康意识等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