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验室管理汇报材料

第1篇

1、领导重视是前提

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是观念的创新,是科学方法的运用。只有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才能解决观念问题,才能明确工作方向,才能有一个清新的工作思路,才能大胆实践。

2、市场化运作是核心

开展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必须抓住精髓和实质。市场化运作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的载体。没有市场化运作作支撑,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就等于没发展,只有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化,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作用,使行政命令变成经济链接,少数人管理变成全员经营,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有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的根本转变,才能充分发挥“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积极作用。

3、科学准确定价是关键

内部价格,是考核尺度,是结算标准。价格制定的不科学,考核结果就失去准确性,就不能正确地衡量岗位价值的大小,不能合理的分配薪酬,不能真正调动方位职工经营意识,也就达不到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所以科学、准确的价格,是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我们价格制定部门随时针对新产品的生产、新工艺的运用、新设备的投入、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价格体系内容,以保证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

4、信息化考核是基础。没有信息化做平台,精细化管理就没法搞。

5、及时准确考核是重点

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只有及时准确的考核,做到事事、天天、人人都细致考核到位,才能吧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每一物,实现工作无盲点,管理无盲区,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标准意识、目标意识,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6、员工受益是目标

第2篇

以先进的科学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提高科学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让科学实验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实践等能力,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验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装备使用效能;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

2.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3.科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有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领导经常检查,科学教师的配备相当集中、相对稳定。

4.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5.配合教务处组织科学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实验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认真学习自治区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要求,逐项对照、认真改正,形成共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由教务处组织全体科学老师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科学课。开展对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组织科学老师间相互听课、外出听课,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不足,取得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第3篇

培养。而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承担了为我国药学发展输送专门性人才的重要任务。

实验室学术例会(Lab meeting)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国内各知名高校实验室科研教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模式,药学因其具有发展迅速,要求严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等特点,更加地需要针对研究生开展和实施lab meeting。本文就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组织开展lab meeting的实践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Lab meeting的组织形式

1.文献沙龙(Journal club)

对于迅猛发展的药学来说,Journal club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新观点交流和新领域探索方法。通常为固定的人群就反映某一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学习和讨论。实验室每个人都可以就本文献研究的多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实验对照等。一次journal club应该尽可能地对该主题的所有最新进展进行汇报和交流,特别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结果甚至矛盾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即使所有研究都呈现出相同的结果,也可以对该研究的不同角度和未来可能的方向进行讨论。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学习、积累、质疑和发散,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训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的目的,最终实现研究生自身能力和学科发展的同步推进。

2.课题讨论

研究生通常都参与实验室的在研课题,实验室应当安排适当的时间让研究生对在研课题的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结果的讨论。研究生可能在实验技术和结果分析方面缺乏经验,不能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通过整个实验室或者实验团队集体智慧的分析,可以避免研究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并在实验设计上与实验目的背道而驰。

此外,药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新药研究作为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课题,在实验室教授的带领下由团队完成,其中的有生力量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及时有效地准确把握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培养研究生的严谨科研作风,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必须及时地进行课题讨论。

3.专题讲座

多学科的交叉在药学研究中尤为重要。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都是药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而植物学、材料科学以及信息学等学科与药学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火花。在lab meeting的组织中,我院各实验室多次邀请国内外教授来校交流。同时,新药研究需要对药物申请、药物质控以及临床前研究的政策要求非常熟悉,我院也专门邀请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实验室开展专题讲座。

二、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人数要适当,范围要控制

Lab meeting要发挥最大作用,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参与讨论,并有发言的机会。人数过多,会造成部分研究生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而只是充当“接收器”。人数过少,则影响讨论的氛围,每个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积淀有限,往往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讨论。

2.汇报者应充分准备

在开展Journal club的时候,汇报者对文献充分的准备会引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草草准备又缺乏目的性的发言和回答,会使参会者失去继续提问和讨论的兴趣和动力。其中,对文献的选择要坚持几个原则,即目的性、前沿性、完整性。即文献必须是围绕一个话题选取,是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门话题,且尽可能地收集完整。对于汇报者来说,必须对该研究主题的研究历史和背景深入了解,对研究方法非常熟悉,对实验结果可以进行辩证的分析。

3.调动积极性,不搞一言堂

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研究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仅仅聆听。研究生对文章的阅读也应该是批判性的分析,而不是全盘接受。对于课题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研究生首先应该根据查阅文献或者请教老师而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如果仅仅是由导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指示,不利于发挥lab meeting对研究生

锻炼能力和提升思维的作用。

综上所述,lab meeting在药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质量,必须对实验室学术例会的设置与实施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

参考文献:

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以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

第七条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兽医实验室考核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近两年年度业务工作总结;

(三)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四)保存或者使用的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名录;

(五)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和实验室人员情况表;

(七)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进行现场考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现场考核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从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考核组负责。

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专家考核组应当制订考核方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现场考核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指定。

第十一条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实验室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农业部审查。农业部应当在收到考核建议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考核“不合格”的兽医实验室,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合格的地(市)级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情况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八条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兽医实验室需要继续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任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实验室工作情况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对兽医实验室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对工作出色或有突出贡献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给予表彰。

第5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以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

第七条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兽医实验室考核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近两年年度业务工作总结;

(三)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四)保存或者使用的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名录;

(五)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和实验室人员情况表;

(七)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进行现场考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现场考核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从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考核组负责。

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专家考核组应当制订考核方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现场考核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指定。

第十一条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实验室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农业部审查。农业部应当在收到考核建议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考核“不合格”的兽医实验室,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合格的地(市)级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情况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八条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兽医实验室需要继续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任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实验室工作情况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对兽医实验室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对工作出色或有突出贡献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给予表彰。

第6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

(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

(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

(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

(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以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

第七条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兽医实验室考核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近两年年度业务工作总结;

(三)现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四)保存或者使用的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名录;

(五)实验室平面布局图;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和实验室人员情况表;

(七)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进行现场考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在5日内补齐。

第九条现场考核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从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考核组负责。

专家考核组由3-5人组成。专家考核组应当制订考核方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提前3日将考核时间、内容和日程等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条现场考核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指定。

第十一条现场考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工作汇报;

(二)现场检查有关实验室情况:

(三)查阅相关资料、档案等;

(四)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

(五)随机抽取所检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可采用盲样检测或者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查检测流程、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六)按照实验室考核标准逐项考核。

第十二条在现场考核过程中,考核专家组应当详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并进行评议汇总,全面、公正、客观地撰写考核报告,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应当由专家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评审意见分为“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类。

第十三条专家考核组应当在现场考核结束后10日内将评审意见和考核记录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考核建议,并报农业部审查。农业部应当在收到考核建议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专家考核组评审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考核结论。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兽医实验室,由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需要“整改”的兽医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经再审查或者现场考核合格的,颁发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对考核“不合格”的兽医实验室,应当在6个月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考核申请。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原则上实行材料复评,必要时进行实地复核,提出最终考核意见。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合格的地(市)级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情况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八条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兽医实验室需要继续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任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实验室工作情况报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能力发生改变,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撤销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实验室 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 实验室安全 规则

实验课是使学生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接受实验方法训练的重要环节,能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并获得观察、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构、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的水平,将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尤为重要。

中医包括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在2012年,我院加大了对这两个专业的经费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栋中医楼,将5、6、7层设为实验室,包括针灸实验室4间,推拿实验室3间,中药实验室2间,中医实验室3间,辩证实验室2间,器械练功房1间,实验条件大大改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我就我院多年来的中医系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1.中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中医实验室教学、科研低值耐用品的管理与使用,防止财产流失、积压和浪费,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1.1价值不够固定资产标准有不属于材料范围的低值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文艺、体育和文具用品、医疗器械等均属低值耐用品。

1.2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可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逐级编制年度计划。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系(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资产管理处汇总,经审定后,按《长沙医学院实验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采购、验收、领用、保管。

1.3实验室购回的低值耐用品必须建立有品名型号规格、数量、单价的明细账(卡)。实行单位内部借用登记制度,并确定专人统一管理,任何人均不得将低值耐用品据为己有。

1.4实验室每学期期末必须对实验室低值耐用品进行认真的清理,并与资产管理处的仪器设备分户账进行详细的核对,学校每年由资产管理处负责组织一次全面清查。

1.5保管和记账人员在接收和开始使用账(卡)时,要在启用页上签字注明开始时间;账(卡)交接必须严格,由经手人、鉴交人三方签字并注明交接日期。低值耐用品的损坏、丢失应按《长沙医学院仪器设备、实验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执行。

2.中医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规则

2.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所用仪器电源、导线要经常检查。注意用电安全。加热、加压、烘干过程,需专人看管,禁止对易燃试剂直接加热,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2实验室和楼道中要常备灭火设备。如发现电闸、电线和电器漏电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适宜方法灭火。

2.3防火、防盗,杜绝实验室安全、漏水事故的发生。积极根除事故隐患的发生,常查不懈。

2.4对违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中医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职责

实验室主任在系(部)主任的带领下,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的教学,提升科研实验能力,特制定实验室主任职责。

3.1负责本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安排并检查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3.2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科研任务的要求,组织制订学年实验教学和科研计划,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介绍和采纳新的科学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3.3及时解决实验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虚心听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建议,认真完成学院、系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4.中医实验室实验室秘书职责

4.1实验室工作秘书在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领导下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实验室教学工作,并上报系部备案。

4.2在每学期期初负责制定该学期的实验课安排、开课前准备;中期制订实验室开放计划;期末负责本学期的实验课、实习课统计;实验报告.实验实习运行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的统计;安排实验考核,进行效果评定。

4.3负责下学期实验课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设备的申请领取工作,以及设备的维修申报工作等。了解学生、代课老师实验实习课的情况,定期向主任汇报;落实实验室课程的每个环节。

4.4合理安排学生实验课、实习课,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组织完成好学年或年度实验室及设备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报盘)的搜集、整理、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

5.中医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5.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基本操作要求。

5.2严格遵守纪律,不准无故迟到、缺席。进入实验室,要注意仪表形象,严禁赤膊或穿背心、裤衩、拖鞋进入实验室;听从实验教师的指导,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实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5.3实验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要求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或串台。

5.4实验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实验情况,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实验指导教师批阅。保持实验室整洁,确保实验桌面、地面、水槽、仪器用品的干净。实验完毕,要清洗器皿、整理仪器、清点器材、打扫卫生。

6.中医实验室规则

6.1师生要切实遵守各教研室规定的实验室规则,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6.2上实验课时,不准迟到、早退。要衣着整洁,不准穿背心、拖鞋入室;不准谈笑、会客。关闭通讯设备。上实验课时,一律穿白大褂。

6.3实验课,学生要按照目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操作,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与报告。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将实验器材整理好,主动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关好水、电、门窗。

6.4要爱护公共财物,对各种仪器、药品、标本、教具、图表、书籍、实验器材及动物等,都要注意爱惜,无故损坏者,按教研室规定赔偿;若带出实验室,除追回或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第8篇

她是园林系的一名实验员,在8年的实验室工作中,一直本着对工作特有的细心、耐心、恒心、热心;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实验装备处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所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维护保养,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当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爱护,积极主动的配合实验老师的工作。现将__的工作汇报如下:

1.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对求知学生的热爱,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在工作中富有激情,从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8年来每次实验课她都检查确保显微镜的镜头转成八字形、载物台降到最低、关闭电源开关、罩上防尘罩,使用登记本填写完整,以便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还把爱抽烟的同学封为安全文明队队长,监督大家不要在实验楼抽烟,这样管理基本上杜绝了抽烟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每天下班前,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并把每天下班前的安全自查当成一种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延续下去。

2. 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预备实验

每个星期提前把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玻璃器皿准备好,把各种所需试剂配制分装好,及时种植、采集和购买鲜活材料;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做好预备实验和试讲,并做好详细的纪录,找出每个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每次新实验都认真听课做听课笔记,有助于改进实验方法,节约实验材料,尽量用一般药品代替剧;也使实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和老师探讨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3. 从小事做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病虫害实验第一次上课时,就在黑板上书写了注意事项,其中一条是:每次实验结束后,用洗手液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并在下课前在门口监督学生洗手。让学生把实验工作服写上学号寄存在实验室,丢失了工作服的学生可以借用,基本解决了个别学生不穿工作服的问题,也让学生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给经常旷课和挂科多的同学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主动找他们谈心,以后的每次实验课看见他们中谁没来,就打电话他们或让组长通知他们跟下一个组的同学来上课,不仅提高了实验到课率,也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实验课上发现仪器操作不规范的学生,亲自教他们,有时站在他们旁边不厌其烦的教五六遍,直到他们可以熟练操作为止。

4.及时检修并维护仪器设备

每学期上课前,对所有的显微镜进行检修,把有问题的显微镜及时送修,并做好维修记录。上课时,经常巡查,发现哪台显微镜有问题,自己可以修的,当场修好;自己修不好的,及时送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仪器可以正常使用。

5.与同事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校纪校规

她们员实行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经常互帮互助。每学期她管理的实验室来了新老师,都会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联系,共同商讨实验课的开课项目,让他们做到早备课早准备,提前组织他们做好预备实验,组织他们进行试讲,并请专业技术知识渊博的老师给他们点评,以便让他们顺利的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校纪校规,严格执行实验装备处的各项规章制度。

6.坚持一帮一活动,由一帮一到一帮多

组织分配我帮助10级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张珺琛,她持每月找他谈一次话,虽然自己工资不高,还是坚持每月帮扶100元,要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帮助更多比他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她主动与08本的蔡登峰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蔡登峰在她管理的实验室上三门实验课,她月至少与他联系5次,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7.参加党员联系班级的团会班会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7年度,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协助和本部门同志们的支持下,坚持安全供水为中心,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团队组织体系,建设过硬的技术专业团队

根据实验室认证管理条例的要求,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本着持续改进提高的原则,对实验室内部机构及人员设置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力求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个人及岗位及团队积极良性的传递,进而构建高素质的业务团队。目前,检测中心内设综合室、质控室、检测室,通过几年的运行,特别是今年面临实验室硬件的提升、工作任务的扩展,对岗位职责进行了补充完善,实验室向高效良性运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注重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历练,岗位负责人年轻化,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与支持。

二、精心规划,组织协调,倾力做好水质检测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

围绕实验室改造建设,协调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统筹各施工单位,抓质量,促进度,保证了在7月份省技术监督局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前达到评审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带领实验室改造建设小组,分工负责,在去年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水质检测楼在净水厂综合楼基础上进行改造,其中涉及水、电、气、风、纯水系统、监控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综合考虑各房间的功能布置、试验台及仪器安放位置等,施工过程中需要多家专业施工队伍协调配合,根据现场工程进展情况通知各厂家适时入住现场,并做好工程施工监理,在施工中对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细节,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意外问题,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水质中心检测楼于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2.及时组织完成实验室整体搬迁工作。实验室搬迁头绪多、繁琐,特别是仪器设备搬动后要重新调试,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在水、电、气、通风等方面也都需要对着每台仪器一一调试,特别是气路和通风由于输送线路长,尽管设计施工时给与了足够的考虑,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因为评审要现场做样,所有实验条件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只能与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抢修,总算在专家到来之前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没有因此影响评审工作。

三、不断细化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1.组织完成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根据公司“供水水质稳定达标,成品水水质合格率>98%”的总体目标,综合考虑公司大流量供水,工艺满负荷运行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水质管理控制程序和水质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公司2017年水质管理工作计划,对全年水质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水质管理各部门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各部门工作职责要求,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和工艺运行特点做好具体的落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水质管理工作。

2.多措并举,保障公司大流量供水下的水质安全达标。今年公司持续大流量供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50万立方米/日,净水生产处于满负荷状态,个别时段甚至超负荷运行,如何确保水质安全是全年水质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在原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重、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中心在总结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持续引用直供水合理掺混水库水,防止引水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把好水质检测关口、及时做好应急检测和跟踪检测,配合工艺做好混凝试验、适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好各项应急预防措施,确保了大流量供水的水质安全,公司出厂水质安全稳定达标。

3.组织配合完成新城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为保障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安全保障达标,根据市环保局和市水利与渔业局文件要求,完成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配合水库泵站管理处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档案管理,提供水库水源地的相关水质资料,完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档”档案。针对水库水源地属于中型平原水库,存在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问题,8月份委托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新城水库原水进行了88项全分析,摸清了水库水质情况。

4.配合工艺运行需要做好工艺试验。当原水水质变化、工艺运行出行问题和有突发性水质事件发生时,及时安排人员取样检测,做好混凝试验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工作,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5.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及时对水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做好信息上报工作,配合上级各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和采样、送检工作。全面接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水利与渔业局及市卫生监督局的监督检查。

6.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水质管理分析会议,汇报解决水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部署下阶段水质管理工作。

四、配合完成十二五水专项水厂依托工程课题的结题

2017年是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的结题之年,作为水专项课题依托城市分课题研究单位之一,课题开题四年来,依据省住建厅与我公司签订的专项课题协议书,积极配合参与课题的取样检测和科研工作,并及时参加各阶段的技术协调会、总结会,按时汇报科研进展情况。2016年11月30日,公司承担的“水厂供水水质达标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分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今年4月,再次按照专家组和课题组的意见,对分任务进行了各项补充完善,并按时提报水专项课题组,配合完成了水专项的结题工作。

通过四年的水专项课题研究,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及水处理技术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极大提高和拓宽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幸有机会向供水行业领军专家学者学习,了解国内外水处理前沿技术,特别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应急处理技术及检测,促进了自己水质检测和水质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公司的水质安全保障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五、组织完成公司内部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上岗工作

按照公司统一安排,上半年中心认真开展公司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配合完成其他几个工种培训教材有关水质知识方面的编写。由于水质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精心组织、分工协作,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先进资料的同时,结合公司多年的水质管理工作经验与积累,在化验专业知识之外加进了水质和工艺的知识。同时根据其他工种的岗位需要,以应知应会、适用性为重点,普及大家的水质基础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经过反复的修改、校对、审核,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质检测工培训教材的编写任务。教材编写完成后,组织按照公司要求进行了水质检测工和其他工种的培训,最终全员在上岗考核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提升了职工水质检测能力和水质管理水平。

六、组织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复审

上一期资质认定证书是9月份到期,评审办法规定要提前半年提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实验室法律地位、体系文件、内审、管理评审、质量控制、典型报告、仪器设备、检验能力,人员配置等各项内容,需要按计划逐项落实汇编成册才能提交审查。

七、做好106项配套仪器的选型及技术参数的提报工作。

在实验室工程建设的同时,组织技术负责人对生活饮用水88项和地表水89项检测所需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固相萃取仪、ICP-MS、两虫检测系统等大型仪器进行考察和比对选型。

八、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和B级实验室规范运行

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管理,确保检测质量准确可靠。实验室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认证体系要求规范运行,加强监督,并不断完善提高。对每一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可追溯,确保了检测质量;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密码样检测、实验室比对、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全面提高了公司实验室检测水平和业务能力。

九、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质控考核,参加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和管理能力

认真开展技能培训,按照年初计划做好各项内、外部培训工作,对入职新职工,通过老职工传、帮、带和外出培训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完毕组织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检测。同时利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式进行不定期质控考核,确保检测质量。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技能比武,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十、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中宏观性不足,方向感不强,易沉溺于琐碎事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需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检测机构信息的变化和更新,提高管理水平。

十一、2018年的工作打算

1.组织好新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培训上岗工作。

2.新仪器就位后组织做好88项新项目的开发工作。

3.为公司水质检测机构B级实验室复审做好准备工作。

4.组织完成市水利与渔业局委托的城市供水和农村饮用水两项水质监督抽样检测工作,做好总结工作。

5.继续围绕大流量、饮用水占比加大的供水形势做好专项水质实验,确保供水安全。

6.组织做好检测人员培训。加强新员工上岗培训,为扩项认证做准备。

7.加强全员安全培训。随着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因素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编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把实验室安全各要素落到实处。

以上述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10篇

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中对质量监督员的规定

ISIO/IEcl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4.1.5条款“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5.2.1条款“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5.2.3条款“实验室应使用长期雇用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质量监督员的任职条件

监督员应由检测/校准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和校准方法,并能够在检测/校准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做法进行识别的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检测/校准人员的检测/校准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一个实验室应合理地设置监督员,监督员要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内实施监督。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校准项目为准,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0%。

实验室的监督要有重点,泛泛的监督并不是监督的真正目的。监督的重点主要是:

(1)使用在培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2)使用非固定人员、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

(3)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工作业务、检测项目以及人员要重点实施监督:

(4)新的检测项目、检测设备、检测人员,重要的检测业务、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应受到监督。

质量监督员应由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发现问题时应有权力予以纠正和制止,并责令其改正:监督员发现有问题的报告时,在与授权签字人充分地沟通后可以制止报告发放:在纠正措施和结果不满意时,可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整改建议等:监督员应有渠道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乃至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准确地报告给管理层,确定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监督和实验室校准检测工作一样,需要留有记录,并予以存档。质量监督的结果应纳入管理评审档案中。

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

实验室质量监督的特点是随时随地,但是监督应有计划性,实验室各专业人员在从事质量监督时,首先应明确实验室整体计划,该计划一般根据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在内审中所发现的问题、纠正方法及质量监督员在管理评审会议的汇报和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方针的改进等汇集而成的。

经批准的实验室质量监督计划与能力验证计划应同时下发到各个专业和质量监督人员手中。质量监督员要依据该计划,制定本专业的质量监督计划表,并配备相应的记录表格和专业指导文件,在限定工作日内完成必要的审批手续后,予以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完整的反馈途径和闭环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加以说明。图1为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图:质量监督的方式

(1)动态监督:是指随时随地的、预先不通知的、对人员现场的检测过程进行监督,一般属于日常监督的项目,包括:新进人员(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签约人员)、新标准(含标准变更)、新方法、新项目、新设备(新进设备初期使用阶段)、安全防护等项目。

(2)静态监督:是指有计划地对人员的检测过程实施监督,一般属于特殊监督的项目,包括客户有特殊要求时、首次分包时、客户投诉时、偏离时(客户要求或实验室需要时)等。

有时为了使监督更有效,实验室同时使用两种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的内容

监督活动的范围涉及检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即从抽样或送样到数据和结果出具的全过程,以此确定了质量监督的内容如下:

(1)合同评审:内容是否充分,填写是否规范,资源能力是否适应。

(2)人员的资格及资格保持: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形成记录。另外对新进人员重点监督其操作和原始记录。

(3)检测依据(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方法:检测的依据、方法是否适用,是否现行有效和受控:当检测依据发生变更时,是否组织学习,必要时是否进行试验、设备补充、作业指导书更新:当采用非标方法时,是否经客户同意、技术判断、确认等。

(4)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维修、保养是否有记录:操作人员是否熟练,能否正确处理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购、长期未使用或维修过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仪器的期间核查和维护保养有无按计划实施:仪器的使用状态是否满足检测需要: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

(5)设施环境: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是否调整到规定要求。如温湿度、大气压力、振动、电磁干扰、灰尘等。环境监控是否有记录,关注生物安全等。

(6)检测样品:样品标识、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管理和记录是否规范。

(7)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配置是否符合要求,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试剂和辅助物质是否符合相应要求(如实验室用水、化学试剂、培养基等)以及确保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等。

(8)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采购、领用、使用和配置、存放、验证、标示等和对标准菌株或标本的管理(标签、收集、保存、使用和传代记录等)是否按要求进行。

(9)抽样方法:抽样计划及其操作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10)安全防护:对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的监督。

(11)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填写,数据、结果的真实可靠:报告的内容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数据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计算数据是否正确、必要时检查有关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用语是否规范。

(12)新颁布或作废的体系文件、技术文件的控制和执行情况。

(13)投诉的调查、确认和处理。

(14)偏离体系文件和程序的情况: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

(15)外部评审不符合项/观察项的情况和采取措施情况等。

明确了监督内容,监督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监督记录,使实验室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可以看出:监督工作在各个 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监督到位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将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我们应该规范那些流于形式的监督:有些监督员的监督记录内容少而空,甚至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符合要求”或“未发现异常”。监督的记录,除检查操作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证书/报告的准确性外,还应包括仪器设备维护、环境条件监控、执行规程规范的正确性及样品处置等内容,特别对在培员工,还应重点监督,这样的监督记录就应该是比较具体,真正做到监督到位,也会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还应加强质量监督员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形成监督员的共识,使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监督员对管理要求有统一的理解。可以由质量负责人或质量管理部门召开质量监督员会议,对各自的质量监督记录和经历进行交流,对各方面收集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交流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交流监督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从而使监督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质量监督记录的制定

质量监督记录的编制是质量监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质量监督记录编制的依据是认可准则、认定准则、体系文件、各种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记录要涉及到监测的全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记录的内容应包括监督的时间、地点、项目、观察的情况以及评价和处理建议。对观察情况的描述不应概括和笼统,尤其发现问题时,更应把问题的具体情况描述清楚,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应对观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影响检定/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可接受程度。质量监督工作记录和必要的纠正见证材料,应建档保存,以便年度管理评审时使用。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质量监督记录表,如表1质量监督记录表所示。

第11篇

【关键词】 开放实验 ICP-OES 创新人才

1 ICP-OES开放实验介绍

“开放实验”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又称“自由实验”、“可扩展实验”、“开放式实验”等[1]。针对开放实验最直接的解释是将实验室不分时段全天候对实验者开放,实验者依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仪器、时间安排实验。开放实验是创设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2]。开放式实验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习潜力,为培养新型创新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也创造了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ICP-OES可用于地质、环保、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冶金、农业等方面样品中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3]。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度高、工作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等特点,被用于一系列分析化学等课题中。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开放实验交给学生,学校将ICP-OES开放实验纳入课程体系。开放实验是一门选修实验课,学时为15学时,学分为0.5分。ICP-OES开放实验主旨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早接触科研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实验管理中心依据ICP-OES为硬件基础,建立了一整套“开放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形成了完善的ICP-OES开放实验实践平台。

2 ICP-OES开放实验教学

2.1 准备工作

每次开放实验前,维护调整仪器使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开放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开放通知。由指导教师对实验项目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的操作以及在食品卫生、地质、 环境监测、半导体材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光谱仪进行实地讲解。

2.2 指导教师申报

通过渤海大学实验管理中心的开放实验预约系统,注册教师信息,提交申请表。审核通过后,学生可自行网上报名,学生数量满额后系统关闭,指导教师下载名单后,即可和学生联系,确定实验题目和上课时间。

2.3 研究范围

研究内容广泛,包括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及是否有重金属污染、土壤里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化妆品中的有害金属的测定、饮用水的矿物质含量的测定等等[4]。

2.4 项目实施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包括中午、晚上及周末,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师按学生计划好的时间进行准备,如有变动,提前1天通知老师。

2.5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按照“开放实验预约管理系统”提供的实验报告格式,撰写相关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开放实验题目、目的、意义,开放实验所用材料、方法、过程,最终提供实验数据及得到结果。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审查、指正。

2.6 结题报告会

实验管理中心组织学生结题汇报,每组派一名学生为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成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收获。

2.7 成绩评定

学生实验成绩由相关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交的实验报告综合评定给出。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实验报告格式规范数据准确。

3 ICP-OES开放实验管理

3.1 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安全有序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开题前的动员大会上,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讲解实验室守则、规章及管理制度等。要求学生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实验中心开放实验管理老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

3.2 项目专项经费的科学管理

ICP-OES实验对于标准品的要求比较高,价格方面相对比较昂贵,工作气体氩气要求纯度99.99%,为高纯氩气,价格也很贵。再加上常用试剂、耗材等的需求,因此,在实验经费管理上需要审慎,在项目经费管理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二是 确保不超出经费预算[5]。

3.3 开放实验系统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1)开放实验系统负责人负责对开放实验指导教师的开放实验申请表、经费申请表进行整理,报请上一级实验主审审批,同时负责开放实验的安全监察及开放实验时间审核。(2)开放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审批申报学生,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记录学生实验的实施情况;负责实验经费预算、试剂订购、进度安排、样品预处理等工作,此外还负责ICP-OES的培训使用,包括氩气钢瓶、水泵、通风的开关。ICP-OES的方法的编辑建立、进样测试、谱图的分析、数据分析与计算、打印报告以及保养与维护等。同时负责实验室管理及安全工作,对实验报告进行审查,指正等工作,严把实验项目实施质量关。

4 结语

在学生的反馈里我们知道了,通过开放实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开放实验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不仅学习了仪器原理,还能够动手操作,感受到了开放实验的魅力,做科研搞研究虽然枯燥,却是很有趣的事,只要能坚持,就会取得满意的结果。不仅如此,开放实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考研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建东,王海燕.高校开放实验体系架构[J].高校开放实验体系架构.2007,24(9):106-108.

[2]薛凝,杜燕萍,王晓先等.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5):78-80.

[3]张艳萍,刘连利,王莉丽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水果中Ca、Fe、Zn等元素含量[J].化学试剂,2010,32(2):144-146.

第12篇

一、常规安全操作制度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进入实验室前应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严禁穿便服进入实验室,尽量减少出入实验室的次数。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严禁在工作区进行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等一切与实验无关的行为。

5、用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尽可能少的产生气溶胶。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8、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二、特殊安全操作制度

l、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在实验室内工作。

2、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3、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4、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5、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6、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7、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8、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9、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等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0、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11、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微生物实验室组织的最新培训。

12、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

①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②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做好高压消毒。

③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④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13、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第13篇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 科技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教学实体,同时又与依托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运行中既要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机制,同时也要和依托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得到依托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实验室在管理上下功夫,协调各方通力合作。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促进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作个总结。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管理达到“国家队”水平。目前我国的实验室由于研究领域千差万别,相互间缺乏沟通,管理制度还未能作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实验室是代表国家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体,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专业实验室,因而管理上也应具有“国家队”水平,应建立健全的、适合实验室发展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可借鉴国际上一些优秀实验室、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教书育人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相关认证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管理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同时做到责任到人,职责分明,保证有效执行,不要使规章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规章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总则:“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人员管理:“固定人员管理条例”、“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学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研究生管理条例”、“人才队伍建设办法”等;

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办法”、“研究生机房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等;

科研管理:“专项研究经费管理办法”、“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等;

日常管理:“报告厅、会议室管理办法”、“公车使用办法”等。

(二)建立一支稳定有力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形成核心管理团队。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由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研究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很高,一般都是博士毕业。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主管部门和实验室应提供机会和条件,让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定期进行学习、充电,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更新观念,逐步达到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制定完备的政策和措施保证管理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安心工作,从而促进实验室的管理步上新的台阶。目前一些实验室配有专职行政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及相应的科研秘书、人事秘书,教学秘书及外事秘书,专门处理实验室日常行政事务,使实验室主任能够摆脱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专心从事科研和教学,这对加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办法。

二、实验室研究课题管理

实验室申请课题渠道主要有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主要包括: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委项目等国家各级部门提出的重大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横向课题主要是与国内企事业单位或国外及港、澳、台等地区合作,研究贴近国际前沿或产业化迫切的技术难点。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国家队”的科研优势,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竞争力,课题申请是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实验室申请纵向课题还很困难。中科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曾在纪念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年的文章《大胆的尝试光辉的十年》中说:“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初衷是使这些实验室增强竞争能力,去争取国家项目:如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攀登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践证明:这种机会太少,攻关项目多归部门所有,即使有实力,也轮不到不属于部门的实验室的头上;其它项目经费也因僧多粥少,即使能拿到手也难以维持。因此有的实验室不得不做些脱离原定方向的工作,这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将近20年,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实验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题一个接一个地做出来,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却很有限,甚至很多课题最后的产品就是一堆“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更要加强内部课题管理,如建立实验室科研项目登记统计信息平台,在信息平台上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整合资源,促进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集中优势力量争取大的项目。

三、实验室研究成果管理

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发明专利、成果鉴定、获奖等几种形式。教技司[2004]25号文5关于做好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6明确要求:“以原始性创新、重大应用和基础性工作的实际贡献(署名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评价实验室工作”。原则上,未署实验室名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论文)在评估中将不能被计入实验室工作成绩。

成果署名不仅是评估的要求,也是提高重点实验室人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的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成果未能署名。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强化意识,在审阅成果时注意提醒合作者署上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固定人员(包括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应及时收集汇总,进入管理系统数据库,有关科研成果材料应交实验室存档。

文章署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固定人员为独立作者,可单独署实验室名称,也可同时署依托单位名称。

(二)固定人员与依托单位人员合作,可同时署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名称,在固定人员姓名和实验室名称上加标“*”号,以示强调。

(三)固定人员与非依托单位的人合作,可同时署重点实验室名称和其他单位名称,并在固定人员姓名和重点实验室名称前加标“*”或用序号分别表示。

(四)作者为参加开放课题的非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应在文章中注明课题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四、实验室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重点实验室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实验室评估的要求。目前科技部建立了年度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和信息统计制度,要求重点实验室按年度填写汇报。年报要求的数据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基本信息、人员情况、学科及研究生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经费使用和开放情况。这些数据只有在日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在年终的汇报统计中快速、准确地填报。

五、实验室宣传

实验室的对外宣传非常重要。一方面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同时吸引人才,加强交流。开展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建设中英文网站,主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印制宣传图册,印制年度报告,参加各类展览、展示等。

实验室的网站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网站的维护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网站应该及时更新,传递最新的信息,同时还应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相关网站上发表动态信息。

定期举办和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也是实验室进行宣传的重要途径。如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下半年都会举办一场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每次会议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在会上展开广泛交流、探讨相互合作,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专业大型会议之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管理要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下,打造一支稳定有力的管理队伍,加强日常管理,扩大宣传,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出成果、出人才,使实验室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周年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第14篇

关键词:“双+”体系;农科类;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18-02

随着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高校均建设有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设施较为齐备的各类实验室。在注重内涵式发展的今天,如何使高校的巨大财力和人力上的投入在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条件下,使实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是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1]。因此,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中心在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时,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各类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本论文以“双+”模式为例进行详述,供农学类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借鉴。

一、“双+”体系的由来

“双元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国,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以行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辅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刘心美等提出建立的“岗位学习岗位,课内课外课内”的双闭环教学模式,利用职业能力完成了各门课程之间的阶梯层联接,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实现了专业能力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能力培养阶梯,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无论是“双元制”和“双闭环”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的实践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过于强调技能的培养,而在理论深度的培养上还不能满足本科层次教学的需要。本论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类实验教学的特点、现有的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基础条件,将这种“双元制”和“双闭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双+”体系用于目前的农科类实验教学中。“双+”体系就是对本科生实验与实践教学中相对立的、不能互补的或是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充分分析和补充,提出从“职业规划+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必修+选修”、“项目教学+团队培养”、“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组织教学+自主学习”等方面实现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充分改革。

二、“双+”体系的内容

(一)职业规划+实验项目

如何在实验课中将实验内容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贯穿起来是值得实验教学改革深入探索的。农业类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操作性技能及内容的整体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制定实验与实践教学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在综合性实验课程上,根据今后学生工作和就业的单位可能遇到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为基础,设计实验项目。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就是今后就业中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实验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必修+选修

目前,提倡教学中因人施教、个性化培养,这种教学理念如何体现在实验教学中也是教学改革需要重视的。学校是生产人才的工厂,不能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个模子出来,实验课内容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实验项目设置过程中,像选修课一样,学生可以在指定范围的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爱好进行选择,实行独立的开放式教学。

植保实验中心植物病理学大实验教学改革中,对于本科生的操作实验需要一定的基础,还有一些实验在仪器的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完全变成选修项目由学生自主学习操作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将实验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基础性实验需要学生系统掌握的内容仍以传统的形式上课;另一部分则以项目的形式改成选修,补充了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也满足了因人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三)项目教学+团队培养

实验项目以课题实验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项目的完成。由指导教师给出若干个实验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以后工作去向选择1~2个项目,然后把选择该项目的学生分组操作,项目成员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操作前首先要熟悉该项目的目的、意义,并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设计,完成设计任务书,这些内容的完成需要同学们协同完成,需要团队合作与分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实验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教授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协助解决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并保证实验材料的安全使用。每个项目小组学生人数视课题内容分配,推荐一名组长,汇总实验中的问题,传达教师的要求,组织实施。

(四)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原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中心仪器都是二三十年没有更新过的仪器,原有实验的项目设计仅能对照仪器进行实验项目的制定,更谈不到软件环境建设。经过学校2004年本科教学评估的立项建设,2006年植物保护实验中心被中央财政部规划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2007年被评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几年间投入近千万元的建设,硬件条件已经进入全国农业院校前列。

为配合硬件的改善,在软件环境上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制度及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等。并申请了十余个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课题,重要的操作性实验课申请了校级精品课程,为实验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组织教学+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2]。学生在实验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中进行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然后进行讨论,由学生自主实施,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和材料保障及咨询工作,最后由学生整理结果后进行集中汇报,改变以往实验课上教师示范、学生重复做、课后上交实验报告的上课模式,要求学生完全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及其他同学根据汇报的内容对其进行考核。组织教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六)实验室定时开放+预约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实验室的各种开放活动,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空间和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的使用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活动[4]。

植物保护实验中心实验室在开放时间上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预约开放,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和时间与实验室人员协商具体开放时间。另一种为定时开放,实验室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周一到周五除正常实验课外的时间均正常开放,每学期开学初会排出具体时间表。这样开放既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又能保证学生实验项目的有序进行。同时,也节省了晚上和休息日实验室开所需的必要支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喜群,张德庆.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28-29.

[2]潘焕喜,朱燕空,吴星.基于实验教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6):130-133.

[3]张卫光,刘亚利,杨广领,等.促进实验教学科研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农业教育研究,2010,(4):21-23.

[4]张雅君.建立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23-25.

第15篇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期伊始教师就要制定好科学试验计划,分组实验要提前一周填写《实验通知单》给实验室的管理员。在《实验通知单》中要详细地列出所需实验器材的数量、分组数,以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防止与其他班级“撞车”。对学生需要准备的器材,教师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在自制器材方面要加以指导,提前检查是否准备齐全。教师做好实验的预测是掌握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提前做实验,估计学生在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如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为自觉地、有目的地、很好地进行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二、组员的合理分工

分组实验的人数为4~6人最为合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而且还要确定每位组员的职责。小组中应该有组长、材料保管员、实验记录员和汇报员。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三、适时提供实验器材

分组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出此次实验的目标、注意事项,而且要带领学生学习陌生器材的使用说明书,防止学生没有正确使用器材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如果学生没有明确此次实验的目标,那么学生在分组实验时随意性就特别大,看似热闹的分组实验就流于形式了。如,进行《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分组实验时,有的组的学生急于操作,没有专心听讲,在实际实验时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对比研究,从而没有得出结论。专心听讲的小组的同学知道从摆锤的质量、摆线的长短、夹角等方面去做对比试验,从而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得越快;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只有明确分组实验的目标,这样才会避免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拿实验器材当玩具玩的现象出现。

实验结束后,每组材料保管员要督促组员立即整理好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前的器材领取,试验后的器材归还和整理都是良好的分组实验习惯。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乱丢乱放、丢三落四,实验后一走了之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四、教师要大胆放手

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了解了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怕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去实验,只要实验是成功的,结论是正确的就行了。我在上《简单的机械》一课时,学生每6人一组,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实验,大家相互讨论,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把分组实验的结果呈现出来,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设。

五、分组实验评价要及时

良好的实验评价,能大大地提高分组实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小学生分组实验评价主体,可划分为: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主要是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和实验习惯的评价。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是指在生生评价之后,如果还有没有点到的方面或者评价不当之处,可以进行补充评价。

《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中指出: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学生的自我评价一般可以包括为:陈述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及其得出的实验结论。除此外,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同学互评是指在学生汇报了实验过程和发现的问题后,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他这样设计是否科学,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身参与了实验,再加上年龄段一样,学生间评价的角度要比老师评价的角度更准确,更贴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