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府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府调研报告

第1篇

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问题所在”。在改革攻坚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已成为各种矛盾汇集点,推进政府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政府转型即为其中之一。

(一)从外部大环境上看,政府转型是适应全球化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改革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迫切。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与非盈利组织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浪潮的推进下,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世界性公共管理改革潮流,推动了行政管理从“以政府为中心”向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转变。应该说,公共管理潮流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政府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对我国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要顺利实现我国的社会转型和升级,政府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重新明确自己在社会转型期的职责,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比如,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断给社会群体、个体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不仅要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加需要程序公正、依法透明等等。

(二)从国内大环境上看,加快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转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勿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退民进”市场化改革,我国在重塑市场主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市场方面,行政性配置的要素仍较多,这在金融和土地市场方面尤为突出。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离开政府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化,不切实解决政府“越位”主导资源配置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政府转型,才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三)从技术发展动力上看,推进政府转型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各国重塑政府的利器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推动政府的组织管理,不断对政府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调整,建立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也就是说,把以集中管理、分层结构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大政府,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型政府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重塑政府的重要方向。比如在新加坡,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医疗、商务、交通、住房、就业等各类信息和服务。又如美国,通过电子政务构建了一张包罗市、县、州、联邦以及各行业在内的超级政府网络系统。因此,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构造一个适应信息时代的政府,必然需要推动政府转型。

总的来说,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既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是消除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需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本质上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是一场大规模的公共治理变革运动,税收治理创新应该是政府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

(一)政府转型要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公共需求方兴未艾,但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弊端,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从以前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供给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的矛盾”,如何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是政府转型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政府部门及广大公务员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政府改革,给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与此相应,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税务部门也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将为纳税人服务和公共服务有机统一起来,优化税收服务机制,改进纳税服务方式,创新纳税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创建“服务型税务”等活动,切实促进税务机关职能的转变。

(二)政府转型要以公共管理(行政)为指导。美国学者M.P.托达罗认为,“公共行政是发展中国家最短缺的资源”。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行使公共权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全社会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管理。推动政府转型,必须按照十六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从优化政府公共治理出发,把握公共行政的发展规律,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设置政府的职能、设计政府的运行机制,将政府职能集中于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通过全面推进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推动地方政府真正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学习研究,并从税务管理体制、职能、方式、机构、人员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转型要以电子政务为依托。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府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得到广泛发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也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将政府部门与企业、公民联为一体,节省政府管理成本,并为政府机构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开放创造条件,同时也促使政府系统对信息反应更为敏捷,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与之相适应,税务系统要顺应电子政务的发展潮流,依托“金税工程”建设,加快电子税务发展步伐,促进税务信息在系统内部、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进行双向传递。要以满足社会对税收公共服务的要求为出发点,通过电子申报、税务网站等途径,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办税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税务管理的透明度,方便纳税人,切实推动税务机关职能的转变。

(四)政府转型要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还要相应提高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治理能力。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尚未破题。从根本上来说,与许多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密切相关。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理论宣传,观念更新,以及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规范政府行为,为推动政府转型、职能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税务系统应该深刻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考核,优化税务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全面提升干部依法治税能力,为促进税收治理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

三、把政府转型与税收治理密切联系,对深化税务公共行政改革既有深刻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是当代国际四大潮流,他们交互作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我们的政府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一转型中,我们还缺乏相应的现代管理的理念,政府管理能力和人才结构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服务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如何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在逐步形成共识。税务系统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不可能置身其外,必须审时度势,在政府改革历史性推进的关键时刻,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出发,进一步理清税务工作思路,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全面强化系统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而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

(一)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人性化税收服务理念。随着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变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转型和创新,已经成为政府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当务之急。公共政策的效果往往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这就需要赋予民众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程序,使相关者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税务管理部门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人性化的税收治理转变,使税收政策的执行以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因为税收政策执行方式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税务部门的形象,关系到广大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关系。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经常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的执行由过去的强制性手段逐步转向人性化管理,以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文明治税、人性化管理。

(二)以科学规范的手段构建与税收治理相配套的完善服务体系。随着政府职能转型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本身成为改革的对象。税务部门要淡化权力意识,充分认识搞好服务才是提高税收治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立明确税收服务的管理部门,以及利用全面的服务考评机制,自上而下科学适用的服务规范和办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等。同时通过建立各类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税收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将税收服务落到实处。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我们的税收服务还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服务硬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服务的软件仍徘徊在礼节性的阶段。由传统的税收监督打击型向税收管理服务型转变,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许多基层国税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不断采取措施、探索路子,深化税收服务。今后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应该继续从制度和机制上入手,将税收服务贯穿于科学化的税收治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2篇

一、粮食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近三年来粮食生产状况

20*年我场粮豆作物播种面积7XXX公顷,平均亩产399.1公斤,总产实现42575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70公顷,单产500公斤,总产19275吨;玉米播种面积2218.7公顷,单产540公斤,总产17971吨;大豆播种面积2292.3公顷,平均亩产153.3公斤,总产5272.29吨;小麦播种面积30公顷,平均亩产126.7公斤,总产57吨。

20*年我场粮豆作物播种面积7xxx公顷,平均亩产380公斤,总产40510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504公斤,总产19429吨;大豆播种面积1xxx公顷,单产132公斤,总产3722吨;玉米播种面积2xx0公顷,单产442公斤,总产17238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xx公顷,总产120.4吨。

20*年我场粮豆播种面积7xxx公顷,单产398公斤,总产42470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520公斤,总产20046吨;玉米播种面积1xxx公顷,单产553公斤,总产16384吨;大豆播种面积2xxx公顷,单产167公斤,总产5977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xx公顷。

根据近三年粮食产量的不均衡性,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条件的制约,香兰地处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年际间变化较大,土质大多为岗地白浆土,品种选择的空间比较小,土壤肥力不高是导致作物年际间变化的主要原因;二是主观因素影响,一部分农户只追求高产,不按自然规律及气候条件选择品种,盲目种植晚熟品种,导致产量低、效益差。还有的农户购买的生产资料无“三证”,又不按农艺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投入高、产出低,再有就是小四轮机车作业,根本达不到农艺要求,使原有的耕作体制遭到破坏,整地质量差,苗势弱,土壤肥力下降,单产不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粮食产量,一是提高农户科学种田的意识,遵循自然规律,不盲目选择品种;二是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三是农艺和农机相结合,走大型机械联合作业的路子,搞区域化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降低作业成本;四是加快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使新技术得以全面推广应用,同时加大服务意识,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

二、粮豆作物规模经营情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场在粮豆作物规模经营方面还处于封闭状态。从近几年规模种植情况看,单户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仅有10户,大多数单户种植面积约在40-50亩左右。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职工承受风险的压力比较大,同时没有足够的积累资金,无力扩大规模种植。

我们认为解决的途径主要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促进土地流转,让有种植能力的且农艺技术掌握比较娴熟的一部分人,扩大种植规模,使流转者有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经营。

三、关于农工家庭收入

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后,农场推行了责任田加机动田的两田制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承包的主体由农工承包向以农工家庭为主体承包转变,所有农业人口都分得了责任田,农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承包责任田兼营机动田。香兰农场现有农业职工1339人,其中承包土地职工1*2人,占79%;承包土地家庭1728户,其中农工家庭758户,无农工家庭970户。据20*年末调查,农工家庭户均收入17232元,人均收入4361元,比上年增长30%,20*年没有大幅度增长。

从收入结构上分析,种植业收入占73%,养殖收入占4.1%,打工收入占22.9%。农户收入全部依靠承包土地收入的占34%,兼营养殖业收入占12%,把打工收入做为重要来源的占34.1%。

从家庭结构看,户均3.1人(其中农工1.4人,家属劳动力0.7人,子女或无劳动能力1人)。全场单职工家庭占60.9%,双职工占39.1%。农工家庭户均承包责任田44.5亩,人均14.5亩,兼营机动田的占61%,户均承包58亩。农户家庭最高收入37000元,人均12300元。最低收入3000元,人均1000元。

xx农场农工家庭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别很大,收入也不够稳定。制约职工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农工本身缺乏勤劳致富意识,生产经营不够规模,不想走出去开拓新的增收源。二是从社会环境上看,农场就业门路狭窄,吸纳劳动力产业缺乏。

据抽样调查85个劳动力中,可提供劳动力22875个(劳动力资源),但实际投入承包土地上的工日6690个,占30%,投入养殖1980个,占8.6%,打工工日5147个,占22.5%,总利用创收工日13817个,占61.1%,剩余工日9058年,占38.9%。部分人员认可打麻将也不愿投工挣钱。要加快农场人均收入较快增长,就香兰农场现状而言,应走以下途径:

1、为农工家庭种植业走上规模经营营造宽松环境。一是以每个农户经营水田60亩或旱田120亩为模式,鼓励农户在承包责任田的同时兼营适量的机动田。二是在机动田发包时尽可能地为农工承包创造条件,可以低于市场竞价价格发包给农户,也可以以培植几个示范户的方式,逐步加以引导。

2、发展畜牧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我场仍是种植业单一经济,养殖业所占比重大小,农场应加大思想、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力度,利用生猪市场短缺机遇,加快种猪、母猪繁、育、引步伐,把闲余劳动力引导到畜牧生产上来,改变农户收入单一局面。

3、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剩余优势,做好打工(劳动力输出)经济,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劳动力市场,有效进行劳务输出。

4、搞好科技指导、科技咨询服务,建立粮食市场营销网络,为农户提供粮食市场信息,促进农户种植从盲目性向市场指导性转变。

四、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是针对土壤现状,缺什么补什么,防止无效投入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场此项工作尚未开展,但借助20*年农业开发的有利契机,预计今年底把此项工作开展起来。现已联系到测土施肥仪厂家,待考察论证后即可购入实施。

从长远看,应在东部三场建立一个测土实验站,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的补贴。

五、农机具购入和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

为加强农机标准化建设,推进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大马力机车作业优势,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种植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场与汤原县农机部门沟通,通过农机补贴形式个人购入大中型农机具4台套。20*年9月,按照省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部署和要求,在我场二大队建立了股份制农机合作社,组建工作由二大队牵头,入社主体为二大队农工、及其子女,每股定价500元,入股资金100.5万元,股东86人。国家扶持、集团公司和农场配套资金共100万元。共计总资本200.5万元,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已按程序要求上缴省指定专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相关政策制约及各职能部门缺乏协调,当地工商部门拒绝给予注册登记,故使合作社成立无合法手续,相应的财务管理亦无章可循。

2、集团、农场对于如何扶持农机合作社问题,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管理措施,尤其是农机作业市场如何管理,土地资源如何配置等,都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我们认为,集团公司应根据农场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农机具和相应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农场也要按着配置农机具规模制定措施,保障农机作业量,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科学耕作制度,为种植业规模经营打好基础。按香兰农场土地资源规模,农机作业合作社不宜各队都建,划好作业区域,按区域配置,确保农机具配置结构合理,拥有量适度。

3、农机作业合作社是在国家资金扶持力度较大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必须按规定提足折旧费后再计算经营成果,所提折旧费基金要专款专用,进行专项管理,只能用于设备有序更新,才能确保资金不流失。

六、畜牧业发展状况

xx农场畜牧业是传统产业,有较丰富的饲养畜禽的经验,曾一度使许多家庭受益。但近年来受市场等各方面的影响,目前全场生猪存栏3656头,能繁母猪582,奶牛存栏594头、羊290只,家禽2416羽,特色养殖梅花鹿75头,狐狸30只,貉435只。从调研情况看,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畜牧兽医科技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二是饲草饲料不足,草场退化;三是品种退化,没有良种繁育基地;四是畜牧业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职工养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较少,大多为分散饲养,抗御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制约着畜牧产业化发展。

根据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农场的畜牧业要根据产业化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区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养殖小区。现已与当地县畜牧部门取得共识,把香兰农场畜牧业纳入汤原县一个乡镇来管理,争取上级投资,准备建一个800-10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

七、如何推进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监企分开后,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旱田作物的选择上,大多是玉米、大豆和极少数经济作物。连年的重迎茬种植,加之小型农机作业,标准低,质量差,种植结构极不合理,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着土地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及合理轮作的原则,制定“两扩、一稳、二压”的调整方针,即:扩大经济作物及麦类作物种植,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压缩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根据方案要求,部署基层大队各作物种植比例,进一步落实种植结构的调整,力求实效。农场加快考察引入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作物,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20%以上。利用示范园区及科技示范户进行试验对比,旨在探索、发现总结各类经济作物的最佳栽培模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和生产部局,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工程,根据我场的地域特征,发挥水稻生产优势,引进高产、优质的品种,打造高产、高效的产业效应。

八、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我场现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即农机合作社一个,其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待组建,主要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扶持政策。

解决途径:培养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使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开拓市场经验的人员脱颖而出,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招商引资等领域创建符合农场特色的专业经济组织。

九、洁净能源发展状况

目前,我场住户所用生活能源仍是以秸秆等薪柴为主。开展清洁能源沼气试点虽已历时3年,但效果不好,只有x户,且只能在夏季利用。利用太阳能势水200户左右,只用做洗澡、洗衣等。

农场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1万吨左右,推进秸秆能源化的主要瓶径是资金和技术,其发展途径必须依靠政府财政扶持上马后,再依靠市场化发展,需要政府扶持主要技术引进和资金投入,农场以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资源进行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在项目成形后,交由社会按股份制管理。

十、农场职工家属外出务工情况

农场外出打工农工160余人,农工家属130余人,人均年收入9000元,总收入253万元。多数是投亲靠友,打工地点比较分散,以力工为主。农场在20*年与汤原县政府有过协议,把我场列入外出打工劳动力来源范围。20*年农场对清河林业局劳动力市场进行考察,初步达成议向用工协议,但由于农工、家属的打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未能实行。但农场已经将开拓职工外出打工就业,促进其尽早从土地中走出去列为今后农场工作重中这重。一是与汤原县政府沟通,把我场职工、家属纳入其农民技能培训范围,以提高我场农工、家属劳动技能,为外出打工准备条件。二是进一步与清河林业局协商,争取更为优惠的就业条件和环境,促进我场富余劳动力前去打工就业。

十一、农场经济融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农垦系统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实施场县合作共建,促进场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路和作法,对于我们有着极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场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发展原有优势农产品(水稻、大豆、玉米)的同时,应按着区域特点,大力发展以奶牛为重点的养殖业,充分利用汤原县境内的大米加工企业、光明乳业品牌、生猪屠宰加工优势,按照市场原则,以龙头企业+基地的利益联结方式,争取与xx县共建水稻、奶牛、生猪生产产业,使我场成为上述产业原料生产基地。争取与汤原县取得共识,汤原县主要投资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农场加大完善农业基础建设、良品培育基地建设和科学种田投入,双方共同开发建设,沟通场县间联系,建立起场县共赢发展的联合体。

十二、落实惠农政策情况

党的惠农政策惠及农场的比重很少,农场享受不到农机购置补贴、测土施肥改良土壤沃土工程补贴、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补贴,同时农场还担负着本来应是政府行为的费用。为此,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精心准备各类涉农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争取国家有关提高耕地综合质量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三是争取国家加强科研、防灾减灾、动物疫病防治、气象服务等政策和资金扶持。

十三、明年农业工作思路

2009年我场农业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创建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加快新技术引进步伐,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努力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力争实现粮豆总产4300吨。

1、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在现有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科技示范户的队伍,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完善各种农业生产试验检测手段,新增水稻育秧大棚150栋,购置测土配方施肥仪一台,推广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水稻“三超”栽培,富晒稻米等试验项目。

2、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基层,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确保培训人员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稳定的销售和流通渠道。通过市场调查、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手段,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三是对职工购置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真伪识别知识讲座,减少风险。四是根据国家对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补贴的政策,多方沟通协调,帮助职工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省将继续加大奶牛发展,未来五年将投资295亿元,实现千万吨奶战略工程,安置富余劳动力5.5万人,以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奶牛品种选育、生产基地建设、饲料供应、奶牛粪便处理等项目上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实现奶牛存栏年均递增12.1%。结合我场实际,把握机遇,积极引导职工向奶牛养殖业发展。同时加强畜牧业的防检疫的服务工作,保证畜牧业安全有续发展。

3、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改造

多年以来,农田基础设施一直是修修补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管理难度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一方面积极争取农发投资,另一方面按照“一事一议”有关规定,发动职工积极参与。特别是我场水库已属严重病险状态,坝体和坝基渗漏加剧,急需投资加以除险,以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正常蓄水,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提升农机作业标准化。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农场区域划分情况,在妥善解决好现有农机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筹建农机合作社1-2个,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诚信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3篇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涵义

(一)绩效的涵义

绩效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组织中有不同的涵义。但总而言之,绩效可以划分为个人绩效、组织绩效两个层面。

从个人层面来讲,绩效可以区分为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认为绩效是个人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个人工作成绩的记录。另一种绩效价值取向则重点关注“行为过程”,认为结果取向的绩效观容易滋长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关注过程有助于测评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以及指挥组织能力。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个人在获取绩效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笔者以为,这两种看法均有失偏颇,应该将两种价值取向综合起来。绩效的获取,是个人在行为过程中努力的结果,但是这个行为过程本身就是为绩效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因此不能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

从组织层面来讲,学者们对组织绩效的探讨主要是基于组织绩效是由个人绩效决定的假设。他们认为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组织目标将被分解为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又继续被分解为下一级部门目标,最终被分解为个人目标。大多数个人目标实现,意味着部门目标实现,最终意味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绩效的涵义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的绩效衡量小组曾定义绩效管理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他们认为,绩效管理是对公众鼓舞和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这种解释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或者说,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

另外,杨红明认为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的含义在内。具体而言,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三者之中,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核心,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是政府绩效的首要指标。社会绩效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绩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绩效,保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政治绩效是整个政府绩效的中枢。实现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需要政治绩效作为法律和制度的保证和保障。

二、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以政府为对象的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绩效预算制度,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从此时开始掀起巨大改革浪潮的各国政府重塑运动,强调顾客取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无一不将绩效评估放在首要位置。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挪威、新西兰、荷兰等国家都引进并实施了政府绩效评估,并将其视为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改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1.美国。

如前所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绩效预算制度。1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依据这一方案,有关部门拟订了三千多个绩效示标,由劳工统计局对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民间对政府绩效评估开始关注,如曾任卡特总统人事改革顾问、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坎贝尔在1990年退休后,创办了名扬欧美的“坎贝尔研究所”,以民间机构的名义对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绩效评估活动;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应对20世纪60~80年代政府管理中遭遇的经济、社会、财政、政府信任等一系列危机,开始主动展开政府绩效评估活动。

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TheGovernmentPerformanceandResultsAct,GPRA),并将其作为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举措之一。根据GPRA的要求,美国所有的联邦机构都要制定一个至少包括未来5年工作目标的战略规划,并将战略计划分解成年度执行计划,同时每年都要对年度计划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形成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战略规划、年度执行计划、年度执行计划情况报告将提交给国会中相应的专门委员会、美国审计总局以及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各机构的规划制定情况及工作绩效的评估情况将与来年的财政预算分配挂钩。可以说,GPRA试图通过运用财政拨款的杠杆去调节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其特点正是在于将财政预算与政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以帮助政府决策者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GPRA颁布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各政府部门的重视,直到1998年,前副总统戈尔多次强调提高政府绩效的问题,才算得到贯彻和广泛的重视。

2.英国。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推行了“雷纳评审”,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雷纳评审针对公共部门中人们相当熟悉并司空见惯的事务提出问题和置疑,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并广泛征询意见。在相关人员对这些方法和措施达成共识后,由被评审单位的负责人组织实施改革的具体措施。1980年,英国环境事务部率先建立了“部长信息系统”,集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于一体,旨在向部长提供全面、规范的信息。随后,撒切尔政府颁布了“财务管理新方案”,要求政府的各个部门树立浓厚的“绩效意识”。1983年,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绩效评估方案,在卫生管理部门与卫生和服务系统内实施运用。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报告(《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各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种职能,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这些举措又都进一步促进了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审计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当时主要是适应建立高效率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1997年,议会通过的《1997审计长法案》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在我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极不成熟。

1.理论研究为主,与政府绩效管理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目前,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研究人员当中以高校教师为主体,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甚少。高校教师多受西方绩效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是,政府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参与甚少。有些政府部门拒绝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数据,造成实证研究方面的停滞,还有的政府人员常常将政府绩效等同于公务员评估。

2.政府绩效管理在评估环节上缺乏科学、明确的评估标准、规范的评估程序。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专项绩效评估。目前,大部分政府部门都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标准,自然谈不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另外,政府部门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评估过程与结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完全表面化而流于形式,使政府绩效评估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在绩效评估的形式上趋于单一,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目前,政府部门的评估主要以上级对下级的评估为主,政府自评为辅。一般而言,政府首脑只需要获得上级的好评就能够得到提拔,这种绩效管理方式促使其将上级的评估指标摆在第一位,而忽视社会公众的利益与需求。因此,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社会公众与专家的参与,媒体的监督甚少,不够开放、透明。

三、改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思考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政治环境,逐步探索、完善、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我以为,改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制度上,为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提供立法保障。政府的公共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性,有国家强制力作为支撑。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不同于工商领域的绩效评估,尤其是对其自身行为的绩效评估,没有法律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而且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2.在思想意识上,树立以公众为本的绩效观。我国过去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往往是通过政府内部的工作检查制度实现的,这种制度往往激励被评价的政府官员更多地去琢磨上级政府的检查评估意图,而不是着眼于为本地公民服务。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由“管理”转向“服务”,评价政府绩效的参照系不应仅仅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而应该是公众。而且政府管理所追求的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都是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政府绩效的。因此,以公众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条件。

3.在评估方法上,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技术、预测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政府绩效评估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存储、分析、快速查询得以实现,评估方法更为科学,增强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信息化使政府绩效评估的各种信息得以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绩效的监督。另外,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广泛、及时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从而既满足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需求,又满足政府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需求。

第4篇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XX-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对于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由乡镇组织培训,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申请培训补贴,培训补贴主要包括培训教师的工资、学员的食宿费用、资料费用。在乡镇参加培训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补助60元(含培训教师工资)直接补贴给乡政府。

(4)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拿出一部分,变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

(三)扶贫搬迁到户政策

(1)、整合各类到户扶持政策,确保扶贫搬迁户搬得了。现阶段农户建房投入,一层砖混结构平顶房或两层砖混结构平顶房分别需投入6-8万元或12-15万元(含维修费用)。现今扶贫搬迁户平补助8000元,生态移民户平补助1万元,危房改造户平补助5000元,都不能较为有效地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困难。只有将各项扶持政策较为有效地捆绑,确保户平补助达到2万元左右,才能调动他们的建房积极性,较为有力的帮扶贫困户建起新房,从而确保能够搬得了。

(2)、捆绑多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搬迁户住得稳。要真正实现搬迁后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需投入建设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饮水解困、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而要真正实施以上建设,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农户、村委会,乃至乡镇自筹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绑投入交通、水务、土地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决搬迁户行路难、饮水难、土地调整难等困难,确保搬迁后农户能够住得稳。

(3)、盘活多方面资源促增收,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如何打破增收瓶颈问题,需要盘活多方面有效资源,将茶叶、中药材等基地优先划拨或者承包给搬迁户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务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增强搬迁户致富本领,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搬迁户收入,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

(4)、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济贫帮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此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

省扶贫办和财政厅要在借款周期和担保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同意各试点县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借款周期;对社员不愿为其提供担保而自愿提供抵押的社员,要充许为其借款。对经营管理有序、互助资金使用有效果、产业发展有规模、贫困农户增收幅度大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资金的扶持额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对社员的借款占用费进行贴息扶持。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支持政策。

关于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我们建议:

1、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以竹溪县为例,现有年贴息资金40多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2、提高贴息利率。参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额到户贴息利率应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贫贴息的农户不再承担利息为宜。

3、尽早下达资金计划。每年资金计划下达太晚,影响当年工作。应在每年5月前下达当年贴息资金计划。

4、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贷款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支持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到户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等资助、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要实行网络共享,要按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人口对号入座,据实增减,动态管理,公开透明。

1、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政策。肩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职能部门,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安排到贫困村、老区村,凡是贫困村其他农户能够受益的,要把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作为重点安排,并免除贫困户自筹配套资金,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

2、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政策。制订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受教育权利,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除学费以外,还应该对其生活给予及时补贴,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行新农合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要提高报销的比例,还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尽量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果。

3、基本社会保障到户政策。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登记在册的持久性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扶贫部门应该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对临时性贫困户实行应急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对于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贫困户应缴部分,卫生、劳动部门应该实行减免或由财政全额补贴。

三、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措施研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把县直单位定点邦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情况纳入扶贫责任制考评内容,按照"定邦扶责任、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的三定原则,将邦扶工作落实到邦扶责任单位,坚持做到邦扶内容不打折、邦扶时间不断档、邦扶力度不减弱。二是进一步加强督导管理。建立邦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半年初查、年终考评"进行量化考核。

四、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我县现有1196元以下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户3。8人估算,共有开发式扶贫对象33656户。如果按每户平均帮扶XX元这一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县总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户资金6730万元。如果分五年时间将这33656贫困户分别扶持一个轮回,则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户资金1346万元。显然,这笔资金仅靠财政扶贫资金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实行全面启动、平均扶持、同时推动,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建议:

1、对全县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到户扶持,采取分期启动、分批扶持;

2、对贫困户直接扶持,建议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养殖5-8头牲猪,户平扶持额度在XX-4000元之间才具有可操作性;

3、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建议实施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偿资金主要是前期发展必须的启动资金,建议在500-XX元之间,在发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轨以后,通过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等有偿方式予以后续帮扶发展,直至基本脱贫,且能够稳步发展增收。

4、结合本县、本乡镇、本村地域、气候等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各类能够直接到户的扶贫政策项目名录,全面调查产业发展投入情况,确定相应项目扶持的资金额度,制作成"扶贫政策项目菜单",由贫困户"看单点菜",因户制宜地选定一至两个优先扶持项目,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明确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五、扶贫到户的运行组织机制研究

1、关于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推进和落实扶贫到户,是各县(市、区)扶贫办的主要工作职责,但由于贫困户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仅靠县扶贫办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需要县(市、区)政府动员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组、基层党员干部力量,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农村基层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和强化扶贫部门的扶贫对象认定审核的职能职责,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把贫困对象确定下来,要坚持贫困户年审制度,脱贫的要剔出来,新增加的贫困户要统计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扶贫部门统计认定的贫困户的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实现贫困户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府规定或扶贫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由扶贫部门监督落实。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对经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都承担有扶持优惠的责任,比如说:政府可以规定,凡是已经录入扶贫系统的贫困户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在患病住院时,费用报销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经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在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时可以少交或不交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在农村用电的电费可以更加便宜和优惠;对于国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在贫困户面前用该更加优惠,比如家电、汽车、建材下乡,我们建议对贫困户实行更加优惠的比例。

2、关于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加强各项扶贫政策服务到户,我们认为现有的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没有经过规定程序审核认定并建档立卡的农户原则上不得安排扶贫资金,对于各级扶贫部门确认的扶贫龙头企业只能安排贴息贷款项目;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直接到户,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各级干部不得经手扶贫资金;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有扶贫帮困的责任,但客观上贫困地区的多数党员干部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对于党员干部可以建立帮扶到户制度,也可以对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帮扶效果可以与党员干部的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为了保证贫困户及时得到发展创业、打工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各级扶贫部门可以利用即将启动的农村信息覆盖工程,创建贫困户信息咨询网络平台,实行网络办公,网络扶贫。可以先扶持每个贫困村的村委会建一个电脑网络服务点,确保贫困户能通过村级网络服务点把自己想咨询或是需要扶持的愿望表达出来,然后由各级扶贫部门(可聘请专家担任扶贫顾问)因人制宜安排"扶贫菜单"给予帮扶。

第5篇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盟“二次创业”也向纵深方向发展,20__年,农村牧区实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右前旗畜牧业经济在“西部大开发”、“##盟二次创业”中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业势在必行。本项目由此而产生,该项目对科右前旗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项目初步拟定以科右前旗##镇形成“基地+农牧户”的肉羊养殖经营格局。根据区域划分,在辖区白音浩特嘎查20户农牧民中实施该工程,通过联户生产、经营的格局,形成一定规模的育肥出栏网络。这将对##镇的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对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减轻草场压力,全面开展生态建设、治沙防沙、建立“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化家庭牧场”等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镇是科右前旗的一个农牧业为主的大镇。20__年全镇牲畜头数达到18万头(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全镇经济及各项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在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全镇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如何使全镇广大农牧民增加收入,是摆在全镇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科右前旗委、政府制定“十五”规划,做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确立了科右前旗经济发展的农业大旗、畜牧业强旗的远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饲养业发展。为适应国家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镇党政班子特围绕肉羊养殖项目进行了调研。

一、项目实施意义

科右前旗##镇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部,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草场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是边远地区。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一是尽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有必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二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不断发展,改造退化草原,推动生态建设,恢复草场植被,给子孙后代留下“山川秀美”壮丽草原,有必要进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退牧还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养殖业正适合于这个形势。项目的提出正是现阶段农村牧区生态建设的必要。三是##是个农牧业大镇,而且以##细毛羊和绵羊为主体经济,经济结构单调,单位产量不高,且品质不优,效益低。因此,以养殖肉羊调整优化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结构优势。现阶段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项目的提出正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各个方面考虑,多方面考查,建设肉羊养殖工程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性

近几年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规划中草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草为主、生态环境建设、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方针都为本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给##镇难得的机遇,镇党委政府已下定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扎扎实实的把以优化畜群畜种结构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程来实施好,把该地区建设成为科右前旗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从拟定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及农牧林水等基础建设来看,项目具有可行性,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饲圈养,有利于减轻严重恶化的草场的负担,恢复植被;二是该地区有足够的饲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适合于进行青贮,养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证,项目实施有现实的可行性。从国家农牧区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于农村牧区经济建设的政策,该地区基础建设大大增强,尤其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工程以来,基础建设发展更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发展优质、高效益养殖业创造了雄厚基础。二是##镇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农村牧区各项经济工作政策,农牧林水电机全面发展,交通、通讯、邮电、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基础建设牢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适应于入世后的新形势,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肉羊养殖体系建设十分可行,只要认真实施项目,采取妥当科学措施,该项目一定会很好的实现。

三、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建设与市场相对接的现代畜牧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牧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科右前旗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科右前旗清真畜产品市场已开始投入运营,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清真市场产品以无污染和高质量而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目前落户我镇的内蒙古草原兴牧肉类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西亚穆斯林国家建立了有长期销售合同。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

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四、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镇位于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55公里处,东邻扎赉特旗、南与太本站办事处相连、西毗乌市、北依察尔森镇。总土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30万亩,主要由两大地貌构成,地形为浅山丘陵。

(二)自然资源 :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2.9℃,最高温度39.9℃,平均积温为2193.7℃至2555.4℃,无霜期是112至131天。成井深20至60米,单井日涌水量40—60吨,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和草甸土,土质肥沃,养份含量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镇下辖14个行政嘎查,35个自然屯,现有人口1.9万人,20__年地方财政收入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完善,各项服务体系健全。

(四)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镇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区,20__年度水浇地面积达5.1万亩,各类灌溉井达1260多眼,牲畜饲养量达到14万头(只),建立模式化养殖大户48户,年出栏牲畜5.5万头(只)。项目区各农牧户饲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100亩耕地,最多有300亩耕地,养殖业基础良好,饲草料充足,资金、劳力、技术等条件已具备,饲养潜力很大。项目区广大农牧民已把草场围封,建立了“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家庭牧场”,户均种植饲草料50亩,家家户户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贮窖,饲草料自给有余,已创造了舍饲圈养养殖的各项条件。省际通道和111国道贯穿于项目区,邮电通讯普及全镇,程控电话遍布项目区。文化娱乐、农贸集市也很发达,西邻乌兰浩特市、东依扎赉特旗,区位条件优越,项目具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条件,对##镇乃至科右前旗的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项目实施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因此,项目将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各界的积极性,通过群众自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快立项,扶持项目顺利实施,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推广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六、市场分析

近年来,科右前旗建设农业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羊、绒山羊养殖和乳产品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全旗经济的发展。 科右前旗是一个畜牧业大旗,20__年度全旗牲畜饲养量达334万头(只),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现代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比重日渐增大,实施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四个千户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实施,优良种畜的占有比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优质的畜种进入广大农牧户中是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 科右前旗##镇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大镇,畜群结构单调,比例失调,是制约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镇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20__至20__年远景奋斗目标,并对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进一步转变饲养管理方法,优化畜群结构,稳定数量、增加优质肉羊和绒山羊圈养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该项目区的肉羊养殖工作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得以大力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发展集约型养殖业介导的产业政策,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转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向,发展优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是集约畜牧业,这对于拥有丰富草牧场和大面积饲草料种植基地的##镇来说,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七、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划及内容 肉羊养殖基地拟建在科右前旗##镇白音浩特嘎查20户农牧民中实施。

1、购买种羊500只;养殖肉羊规模达到3000只。

2、建育肥棚圈20__平方米;

3、建青贮窖600平方米;

4、建饲草料加工车间300平方米;

5、建贮草棚600平方米;

6、开发饲草料基地20__亩;

7、打机电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3000米;

8、购买青贮机具2台;

9、购买饲草料加工相具1套。

二、产品方案

1、养殖区:第一年出售育肥羊1000只,第二年出售育肥羊20__只,从第三年及以后每年出售育肥羊3000只。

2、饲草料基地:建设饲草料基地20__亩,加之项目区一家一户小面积饲草基地,盈余饲草料适当向外销售。

三、技术方案

1、肉羊养殖:采用的品种为优质肉羊,采取杂种、引种相配等方式,进行肉羊养殖和良种扩繁。 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服务体系,为肉羊养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肉羊的科技含量。

2、饲草料基地

(1)项目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以就近的农田草牧场为基地,通过采用整地、施肥、播种、中耕清除田间杂草、灌溉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使饲草饲产保苗率达95%以上。

(2)项目区优质人工草地亩产干草达500公斤,饲料专用玉米亩产鲜秸秆3000公斤,亩产籽实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要品种,玉米以饲用青贮为主要品种。

八、环境影响评价

肉羊养殖是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不但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而且对牲畜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畜肥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

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增收

(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建设将使##镇养殖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当地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当地20户农牧民的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辐射带动450户农牧民进行舍饲圈养肉羊可使当地的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 :根据我们的调研,每只育肥羊的生产成本约150元左右,出售每只育肥羊农牧民可获纯收入150—200元。

(三)、其它影响 :项目的实施还将对农牧民进行短期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十、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结构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基础畜种由工作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个良繁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项目各环节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基地工作人员在这一共同体中承担着繁育以及仔畜到架子牲畜的饲养任务。领导小组作为本项目的建设主体,承担着牲畜的改良、科技服务。在项目建成后,各环节之间,即饲料种植与良繁基地之间,工作人员与良繁基地之间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管理和监控、协调下进行单独核算,相互这间通过合同契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利益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少地方的实践证明,这一运作模式符合规模养殖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6篇

2017宿州市政府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使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得到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2017年宿州市对全市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老龄人口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底,宿州市总人口为649.5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5万人,占总人口的15.9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13万人,占总人口的11.72%;80岁老年人14.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100岁老年人601人,占总人口的0.01%。

依据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7%),我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按照每年1%的增长速度测算,到2017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增至110万。

二、全市养老机构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设施)747个,床位2787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9.32张。其中,农村敬老院170家,床位15263张,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民办养老机构64家,床位7492张;城镇日间照料中心75家,日托床位870张;农村幸福院438所,床位4250张。全市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有9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71家(萧县20家、砀山县18家、灵璧县12家、埇桥区11家、泗县10家)、民办养老机构26家(包括埇桥区15家、砀山县4家、泗县3家、萧县2家、灵璧县1家、宿马园区1家)。全市3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1家(泗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为310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6家(泗县2家、埇桥区2家、萧县2家)。初步搭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三、老龄人口养老情况

从生活来源情况看,全市60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0%的老人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需求,52%的老人依靠子女和亲属供养,约5%的老人依靠保险救助,约3%的老人依靠退休金。

从居住情况看,约40%的老年人口与子女同住,52%的老人单独居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轮流居住。

从老人健康情况看,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统计,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80%左右,无人照料的老人比例高达20%。

从医疗角度看,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约20%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从老人养老意愿看,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人员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望。一是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催动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二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养老压力较大,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三是部分失独家庭,在没有子女照料的情况下,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四、全市养老政策实施情况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XX-2020年)》、《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成立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敬老院管护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XX、2017年养老设施建设任务指导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落实老年福利,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市、县区财政从20XX年1月份起,对城镇户口80岁以上低保老人给予每月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为786名老人发放补贴94.32万元。 2017年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全面铺开。

2.大幅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近几年来我市五保供养标准每年按照不低于10%幅度增长,20XX年发放五保供养经费7307.4万元。2017年,供养标准再次大幅提高,集中供养由20XX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400元。

3.实施高龄津贴制度。凡户籍在宿州市辖区内的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80周岁),均可享受高龄津贴待遇。宿州市从2013年在全市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补助标准为:对80至89、90至99、100周岁以上老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200元、300元、2400元高龄津贴。对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2017年,共计为全市13.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662.6万元。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

1.突出示范带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全市2017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0所,建设床位1870张,计划投入资金2057万元,设计全部带有室内卫生间。目前,所有敬老院已完成勘探、选址、规划设计,即将进入招投标。埇桥区祁县敬老院、永安敬老院已开工。市政府投入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即将采取公办民营方式投入使用,灵璧县、泗县、砀山县各建成了1所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萧县、埇桥区也将于今明两年建成。

2.落实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采取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标准为: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入住率达到50%的养老机构,每个床位每月给予200元运营补贴。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其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2017年,市县区财政拿出302万元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2017年养老机构补贴正在核查,待媒体公示后发放。

3.积极申请各级资金,不断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为各类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市地方投入和申请上级拨款共5.3亿元用于各类养老设施建设,其中争取国家发改委3200万元用于养老项目建设;申请省级财政补贴22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3亿元用于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申请1005万中央福彩公益金建设335个农村幸福院;申请省级财政补贴500万元,并投入300万元用于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各类资金1.3亿元用于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申请世行贷款1800万美金(地方政府按1:1配套,需配套1亿元)全部用于全市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届时,农村敬老院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医养结合工作情况

为了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市政府自2017年开始,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家医养结合机构(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33处医院已经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市残联院内的二级康复医院、灵璧县的三级康复医院正在申请以老年人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一)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情况

总投资2亿元的民营安杰医养结合养生苑一期于2017年投入使用。安杰养生苑总设计6000个床位,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已与宿州市立医院实行医联体深度合作,加快其二级医院资质建设,努力创建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养老与医疗的高度融合。

(二)33处医院医养结合情况

目前,33处医院取得市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设置了养老床位,实现了单一医疗机构向以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的转变。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情况

2017年,我市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60岁以上老人纳入医养结合扶助范围,主要实施4444保障工程,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的养老问题:一是明确四个联系人:分别为亲邻照护联系人、签约医生联系人、党政领导联系人、村级干部联系人;二是签订四个协议书:分别是养老机构与本人协议书、亲邻与本人协议书、签约医生与本人协议书、乡镇与亲邻协议书;三是确立四个政府兜底:养老兜底,医疗兜底,大病兜底,临终关怀兜底;四是落实四个保险:即按最高标准代缴养老保险、代缴医疗保险、办理大病救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六、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第7篇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我国的省会城市(除乌鲁木齐市和港澳台地区外)基本纳入到本次调查的样本城市中。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19005份,其中,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4386个,占23.1%;农村样本比例为26.1%。经过样本加权,可推及全国11.84亿的人口规模。

以下是对18-70周岁人群的调查结果。

我国国民对阅读作用的认知较高

68.8%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图(略):我国国民对阅读作用的认知男性和女性对阅读重要性认知上差别不大;城镇人口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比农业人口略高;高学历群体对阅读作用的重要性认知显着高于低学历群体;

在18-29周岁年轻群体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着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

2009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1%,同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

年龄较轻者、学历较高者(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图书阅读率高达100.0%)的图书阅读率显着高于对应的人群;

“学生”的图书阅读率最高,达86.4%,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也显着高于“离退休人员”和“农民或农民工”等群体。

男性的图书阅读率为52.9%,高于女性约5.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6.9%,高于农村居民11.1个百分点。

我国国民最喜欢的图书类型前十位

文学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历史军事法律心理科普教育/农业

读者最喜爱作家排名

金庸鲁迅琼瑶曹雪芹古龙巴金郭敬明老舍冰心罗贯中

读者最喜爱的十本书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围城》《简爱》《射雕英雄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龙八部》《方与圆》

读者最喜欢的杂志排名

《读者》《知音》《青年文摘》《故事会》《家庭》《家庭医生》《特别关注》《女友》《时尚》《瑞丽》

国民上网率

2009年,我国国民上网率为41.0%(推及人口数为4.8544亿),比2008年的36.8%增长了4.2个百分点,涨幅为11.41%。

数字化阅读方式稳步增长

2009年,我国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占24.6%,同比增长了0.1个百分点。

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同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同比增长了2.2个百分点;

4.2%的国民使用PDA/MP4/电子词典等进行数字化阅读,与上年持平;

2.3%的国民用光盘读取,同比减少了1个百分点;

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同比增30%。由此可见,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

2009年我国国民中,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2.0%,同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

新媒体接触时长在增加

2009年,我国识字国民每天接触的传统纸质媒介以报纸的接触时间最长。

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分钟,人均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长为6.06分钟。

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和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

数字出版消费情况

我国国民每年手机阅读的花费为15.03元。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52.1%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45元。

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

首要原因是“获取便利”,其次是“方便信息检索”。此外35.4%的人因为“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数据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

91.0%的读者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9.0%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我国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

第8篇

一、目前**镇家庭工业的现状

**镇位于**的第五大岛——**岛,是市辖三大岛之一,岛域面积73.6平方公里,下属*个社区,*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渔业队。总人口5.63万人,劳动力富余。主要由农业、工业、渔业、盐业和二、三产业构成**经济板块,而家庭工业又是**工业的组成部分。20**年**工业产值为7.63亿元,预计20**年达到8.78亿元;20**年家庭工业产值为36030.1万元,20**年预计达到44765.6万元,仅占工业总值的50%左右,而全年投入的劳力按月累计全年达*万人次,相对全市人均年度收入显得偏低。

1、产值总量偏低。全镇家庭工业从业户数20**年6472户,从业人员为79664人次,产值总量为36030.1万元;20**年度从业户数为6684户,从业人员为100020人次,产值总量为44765.6万元。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差距较大。

2、产业种类偏少,全镇仅有手工编织半成品加工、钢丝网篮、锯木板加工、水作坊、铜铁作坊、预制材料加工、宠物服装、塑料制品加工、网线加工、修理,温度计半成品加工外,其余产业还未引进发展,品种显得较单一。

3、技术人才偏缺。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靠长期实践,以老带新,探讨摸索所积累或自学成才的,真正经过系统培训,专业技术学校培训的人员少之甚少,制约了产品创新增值。

4、受地域的局限偏大。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捷,条件不具备,对技术的引进,产业的引进,材料的引进,产品的销售等都会带来许多不便,制约了发展。

二、影响家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家庭工业基础薄弱。一是起步晚,如手工来料加工也就仅十多年,其余产业只能说在逐年递增。二是投入少,有些产业投入成本几千元或仅万元左右。三是规模小,有些小作坊少者1人多者几人,缺乏统一布局,而且结构还不合理。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渔民家庭都把家庭工业作为一种副业在做,有时间做一会,没时间放下不管,能挣几个算几个,找点事干,不闲着就好了,根本没有当一项经济支柱。

(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通过调查发现,从业人员家庭妇女占主导地位,伤残人员占相当一部分,主要劳力占少数。在这个群体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

(四)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含量。由于来料加工的半成品占比例大,自主创新开发创新的产品少,在技术的要求上也就相对低,技术人员的聘用费用又昂贵,嫌取的利润又少,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也就显得不足。

(五)交通不便捷,信息不畅通。受海岛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人流量少,物流量小,交通的发展又受到制约,出入岛靠单一的交通工具——航班。来去进运材料输出产品的费用比内地和周边地区高15%左右,遇有风浪天气,延误事件影响生意和信誉常有发生,这无形中加重了发展的成本。且通信工具、通信手段也时而是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破坏等,有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许多良机随之错失。

(六)就业培训的质量不高。许多培训班次,因外地专业老师难请,本地水平不够,靠自身力量替代,以老带新,近亲繁殖,故培训质量大打折扣,收效甚微。

(七)规范化动作力度不够。量小人少在经营管理上显得不够规范,各种管理模式都有,随意性大,激烈竞争意识缺乏。

(八)提供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和社会团体注重年度递增率值比例和费税的增收,而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上,还略显乏力。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消除保守陈旧思想,要不断通过教育引导,解决渔农民家庭把家庭工业当作副业的想法和做法。要把立足自身,借助外力,依靠家庭工业,改变渔农村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网络信息,把家庭工业增收致富的人和事宣传到每个家庭,使人人重视,家家知晓,逐渐使大部分渔农民自觉投入到家庭工业致富的行列中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骨干力量。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出台海岛渔农民发展家庭工业的优惠政策及褒奖办法,如减税、免税、无息借贷,简化办证手续,提供场所,低价出售出借土地和厂房等。表彰和奖励一批行业带头人和快速致富家庭,吸收和提拔一些行业骨干人员充实到党员和干部队伍中来。

3、注重培训质量,务求实用高效。借助驻地大中技术院校和成校的师资力量,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把上岗培训和行业轮训有机结合起来;把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办培训班和开办各种讲座有机结合起来;把日常产品质量技能评比和行业技能大比武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培训和行业自觉督导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技术力量快速发展壮大。

4、引进优质品牌提高技术含量。组织群众和行业带头人到家庭工业发达地区去学习、取经、考察。如周边地区的宁波、绍兴、慈溪、椒江、义务等地区,把适应本地发展的行业、技术、项目,尽快尽早引进开发。并逐步淘汰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增收少的行业和产品,让各行业快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9篇

一、深化分析研讨,探究动物饲料县政府采购新路子

饲料采购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则,结合多年实践和分析研讨,我们以为:

(一)饲料采购出现“三大特点”。动物园的动物起原地区广、品种多,所需饲料状况各别,饲料采购有三大特点:一是种类多,有些种类需终年供给;二是需求量大,有的饲料单日需求不大,但需每日配送;三是采购难度大,少数非凡饲料因市场无售需经过专门渠道采购。

(二)饲料采购阅历“两种方法”。在执行县政府采购前,饲料采购阅历了两种方法:一是自立采购方法,安排专人从事动物饲料采购工作,直接从市场上采购饲料;二是托付采购方法,依照饲料的分类辨别托付供货商供货。这两种方法都具有灵敏性,在必然水平上知足了饲料供给的非凡性。

(三)饲料采购存在“四个欠好办”。原有饲料采购的两种方法“自立采购”和“托付采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价钱欠好确定。价钱随市场动摇较大,不能实时把握;二是质量欠好掌握。饲料的采购、配送等环节多、地址散,不方便有用监管;三是财政治理欠好规范。供货方有时供应不了发票,只能打白条,费用报销等不符合财政规则;四是廉政建设欠好监控。采购通明度不高,职工怀疑谈论较多,也轻易繁殖腐败。

动物园共有动物200多个品种、3000多头(只),每年饲料采购费用200余万元,为高效安全运用这笔资金,动物园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法,列入县政府投标采购范围后,运转5年,动物饲料县政府采购成效分明。一是饲料的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动物的“福利”变好,身体本质加强。二是饲料的治理和运用更加规范。预算、合同、治理有详细标的和方案安排,科学化水平提高。三是动物园饲料治理精神削减。采购和配送的人力、物力等,都改由中标公司承当。四是腐败风险分明降低。因为引入第三方公开投标,中标公司集中采购,需方与供方脱钩,采购进程公开通明,职工怀疑谈论分明削减,廉政建设呈现优越势头。

二、掌握关键环节,抓出动物饲料县政府采购新成效

动物饲料县政府采购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市财务预算治理要要求规范顺序,经过县政府托付第三方——中介公司公开投标,由中标公司集中采购的一种采购方法。普通在每年的10月份上报采购预算,托付中介公司投标,经公示投标后果后,于12月份签署合同执行下一个天然年度饲料采购。如此年年循环施行。动物园结合实践,边施行边探究,注重掌握好价钱、质量和矛盾处置等关键环节,努力完成双赢。

(一)合理确订价格,节制年度总费用。县政府采购执行预算制,在施行投标前,就要预算饲料的价钱,核算年度所需费用。合理订价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市场询价机制。每年县政府采购方案表下达前后,动物园成立由财政人员、纪检监察人员、动物豢养人员、饲料保管验收人员构成的工作专班,在分歧的市场情况下,深化超市、批发市场、菜市场就饲料的产地、质量、价钱进行调研。依据把握的数据信息,结合市场转变规则,比照从前的状况综合评价。在饲料的价钱上,以近几年为根据,一一预算确定所需饲料的最后订价。在饲料的种类、数目上,以实践需求为准,严厉审核,从源头上节制采购的规划。依据种类、数目和价钱,预算出标的,为投标做好预备;二是执行合同治理。动物园托付第三方投标中介公司投标布告,审核招标公司的天资、实力等准入前提,严厉按顺序公开投标。派专业人员全程参加投标进程,调查招投标状况。最后,由投标中介公司综合各方面要素,确定中标公司。在充分协商统一的基本上,正式制订、签署、施行合同。用合同约束能够发生的价钱等方面的风险;三是恰当思索对方好处,完成双赢。招标公司所报价钱过高,赚钱空间大,但采购总费用会添加;所报价钱过低,采购总费用会削减,但招标公司赚钱空间小,实践会影响饲料质量。因而,在确定中标公司时,普通选择总报价接近标的的公司中标,这样既保证了中标价在两边可承受的范围内,又为中标公司供应了必然的赚钱空间,也到达了动物园节制年度费用和饲料质量的要求。

(二)严厉质量治理,保证质优安全。饲料的质量是饲料县政府采购的“硬杠杠”。只要做到安全供给、质量获得保证,动物才干获得应有的“待遇”,动物治理部分也才干安心安心。狠抓质量治理要从三个方面掌握:一是综合检查、做到质优。采取问、听、看、查的方式,对中标公司饲料的进、存、送几个环节进程进行不按期的监督检查,看有无不规范操作行为。安排专人验收,按果蔬、肉、粮食等类别制订质量规范,把好验收关,看质量能否符合规范要求。不按期与中标公司座谈评论,实时反应供货信息,促使中标公司整改和提高。坚持信息记载和审核退出机制,使保质保量成为中标公司的自觉行动;二是及时监督、做到环保。环保即无毒无害。在生产环节,与生产厂家和栽种户进行商定,禁用有迫害生产原料。在供给环节,采取定点供给,严禁有迫害元素或添加剂渗入。在运输环节,运用专用运输车装盛物品,不与非饲料物品混装,多种物品还装车时分类放置。在包装环节,运用无化学污染、符合规范的专用食物包装资料,最大水平运用自然资料制成的容器。在加工环节,加工场家必需有相关天资,每种饲料独自加工。在验收环节,抽样检测,发现迫害异常立刻采取退货等方法处置。在保管环节,做好消毒等日常工作,使饲料处于保鲜形态和有用期内;三是严厉准则、做好保管。坚持严厉的保控制度,设专职人员保管饲料。对验收入库的饲料注销造册,做到手续完全、帐目明晰、什物相符。各类饲料设专门库房独自寄存,库房做防漏、防潮、防虫害、防鼠害、通风处置,库房及周边不得放置有迫害物品。饲料堆放划一、条理清楚。坚持饲料出库准则,依据需求合理调度、清洗、加工饲料,增强收支库准则落实,不擅自动用饲料,削减浪费和损掉,提高饲料应用率。按期对寄存物品进行清点,不按期抽查,发现异常状况实时处置。

(三)有用处理矛盾,努力完成双赢。县政府采购是种非凡的采购,动物园和中标公司不免存在矛盾:一是饲料的种类、数目常常发生转变。按规则合同正式生效后不得随意更改,但实践状况往往存在变化。如饲料种类依据分歧时节、动物发展周期的转变而转变,需求量也随着动物的品种、数目转变而常常发生转变,不成能精准地确定将来一年内所需饲料的一切种类和数目。因而,应在两边充分沟通协商统一的状况下,依照必然比例或许协商的方式对合同进行调整,以知足动物的实践需求;二是有些饲料采购难度大。一些饲料确因非凡,市场无售,需经过专门渠道进行采购,中标公司无法采购、也不积极采购。动物园必需自动出头协助联络采购商家,然后由中标公司代为采购。三是发票供应存在坚苦。饲料采购批次多、品种多、数目多,不方便于事事供应发票。还,为中标公司供货的农民、商贩等确实供应不了发票,存在打白条的景象。这些都不符合县政府采购和财政治理的要求。动物园自动协商、协调停决发票和税费的规范治理问题。两边通力合作,自动化解矛盾,打牢了继续协作的基本,完成了互补双赢、清廉高效。

三、不断改良提高,再上动物饲料县政府采购新台阶

规范的招投标治理与市场有时存在必然差距,作为非凡的动物饲料采购,有些当地当前尚不能与县政府采购要求逐个对应。因而,我们以为,要在总的准则下,非凡状况非凡处置,实时协调治理部分,搞好微调,进一步完善饲料采购工作,不断提高治理程度。

(一)改公开投标为约请投标,处理招标公司过少的问题。动物饲料具有非凡性,其配送具有严厉性,对招标公司的综合才能要求很高,可以供应这种服务的公司比较少,参加招标的公司更少。此外,对招标公司的注册资金、天资信誉等硬性前提有必然要求,这样的高门槛又阻挠了一局部不规范的个别工商户参加招标。为此,将公开投标改为邀标方法,约请有优越诺言和配送才能的大型超市或食物公司进入,使竟标公司在3家以上,到达开标要求,既可处理招标公司过少的问题,又可促使招标公司互相竞争,然后保证投标活动的依规进行和饲料采购的质量效率。

(二)改估价为参考市场实价,处理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问题。中标公司中标、签署合同后价钱一年不变,但农副产物的价钱动摇较大,中标公司若估量不足,就会有亏本的风险,进而呈现纠纷,影响配送时效和动物正常生活。如年和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饲料价钱动摇很大,有的饲料涨价接近1倍。因而,将估价改为按期、不按期市场查询均匀价的方法,既可处理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问题,又可降低中标公司的风险,让其恰当盈利,然后吸引更多公司参加下一轮的招标竞标。还,在保证动物正常养分的状况下,恰当运用价钱低的替代种类,可降低总费用、优化预算编制。

(三)改单一约束为收取风险典当金,处理配送进程不规范的问题。评标采取总价竞标,使得有些招标公司一些饲料的报价分明低于市场价钱,存在“低价出场”能够,形成低价竞标。此外,中标公司为削减亏本风险和赚钱最大化,存在以次充好、发票不规范和供货不实时等行为。这些虽在合同中有条目约束,但实践工作中并不能很好遏制和杜绝。因而,将单一约束改为收取风险典当金的方法,用经济手段有用规范中标公司的行为,促使中标公司按合同要求供货。

第10篇

站在新起点,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镇是**县南下北上对外开放的窗口乡镇,资源丰富,效能便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历史赋予镇党委政府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本届党委政府决心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理清思路,务实创新,加压奋进,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重在三立三破上下功夫。

一、立足实情,在思路上求突破。镇情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镇来讲,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有三点镇情必须好好把握和用好,一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二是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三是产业成型、基础较好,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煤炭之乡,第三产业特别是小商小贩业可考历史已有百年,商情高、商缘好。从镇情出发,在思路上求突破,就是发展思路上必须打破常规,要超前思维,连跑带跳。一要善于无中生有。综观发达地区的经验,几乎都要经过无中生有的过程,广东省佛山的家居装饰、浙江省温州的五金制造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就是合中国银都这个品牌来讲,更是无中生有形成一县主导产业的典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的项目由于环境融资和其它条件变化,遇到了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同志对此大做文章,泼冷水,口水淹死人,我觉得这不得项目建设,当那些有实力的财团来考察时,如果我们不满怀信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势必影响项目建设,因而我提议大家,只要守住底线,对战略投资项目和战略投资者要宁可信其有、宁可信其大,只有这样无中生有才有希望。二要善于以小博大。通过本地项目、产业、企业与一些大投资人合作、合股等方式,吸引大投资人进入。比如最近我们通过一家小造纸厂扩改,已吸引外商意向投资1000万元,另外通过油塘蔬菜基地外商扩大投资领域,也有了初步意向。三要善于以外促内。大家都知道,投资有集聚效应,打个比方说,前几年办煤矿生怕钱花不出去,炒股有钱赚大家又一窝风把钱拿来炒股。据初步估算,我镇群众存款余额在3个亿以上,按正常心理,只要项目好,拿出三分之一的钱投资项目是做得到的,特别通过一些好的外资项目刺激投资欲望,让群众感受到投资的预期,增强创业冲动和投资热情。

二、立足规则,在体制上求突破。

熵是指事物发展中所出现的混乱度、不确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秩序,规则就是秩序的保证。解放思想不是搞乱思想,更不是乱搞思想,而有组织、有秩序的思想大统一大升华,要达到目的,按规则行事相当必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体制突破,一是破政府包办,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还权于民众,特别是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一定要调动社会积极性,记得张春贤书记有句话:经不做群众不原做的好事。今年在龙江墟桥修复中,我们鼓励群众自己牵头筹资,政府给予支持,事做好了,群众满意了,政府省事了。二是破干部消极。在干部分工上,既坚持以职位定岗,又坚持以能力定岗,真正让有能力的人有舞台,在干部待遇上,让做事的人有砖头,用经济的办法激励干部,想方设法让贡献大、做了事的人多拿补助、奖金,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宽严相济,在镇里上班就严格遵守制度,同时鼓励干部脱产外出招商,鼓励干部参与经商办企业。三是破农村合理化。特别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和农村土地流转难题。

第11篇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税收的影响

截至2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60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61万元,增长20.8%;按财政部口径计算,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完成32549万元比上年减收5133万元,下降1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9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4万元,增长3.8%,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0.5和1.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52个县(市)第21位,比上年末下降4位,低于东台3196万元。

1、减收增支因素较多,预算执行难度加大。从收入方面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燃油税改革和结构性减税,取消多项收费项目都直接形成财政减收,收入组织工作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从支出方面看,国家实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需要财政支持,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年内实施。减收和增支因素集中体现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势必更加突出。因而,今年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2、税收政策的影响明显显现。2月份是新的税收政策执行后,税收反映的第一个月,受矿产品税率提高的影响,火力发电行业1-2月的进项税5209万元,同比多抵扣2901万元;受小规模税率调整的影响,本月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82万元、22%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减收26万元,减收24%;受供电企业预征率下调的影响,供电局2月份的正常税收减少165万元。

3、重点行业、企业的税收出现了下降。从分行业情况看,房地产、电力、钢铁行业下降最为明显。其中:国税部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减收4811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减收3056万元、仅这两个的减收就占国税部门总减收的91%。从重点税源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中,华鑫发电减收2545万元、诧城电力减收1201万元、供电公司减收1057万元、龙远钢铁减收887万元、牛头山钢铁减收881万元,美驰车桥减收465万元,仅以上6户企业合计就减收7036万元,占国税部门总减收的82%。

4、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收入增量不足,支出需求旺盛,县乡财政资金供应紧张、调度较为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极为突出。

二、为应对危机蔓延应采取的措施

1、全面落实中央减税政策。积极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政策,新增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加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切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鼓励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扩大规模,活跃市场;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财税措施,采取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率或政府财政补贴的积极政策,鼓励居民购买住房。

2、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向上争取或县财政安排科技投入或贴息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支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创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研发动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沟通渠道,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加大对企业创名牌、争知名的奖励扶持力度。

3、支持重大税源企业发展。保民生、促发展都需要有大量的财力保证,要发展经济就要首先将县内经济的重点企业、税源大户、骨干企业的困难放在首位。政府引导,银企协作要更加具体,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具体金融机构挂钩,提高银企合作成功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通过建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或财政贴息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协助企业渡过困难。同时,县应利用国家鼓励投资的有利时机,全面整合县内的小规模钢铁、小玻璃、小制造,通过建立联合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避免成为新一轮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的牺牲品。

第12篇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步伐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__县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__*万元(中央、省资金____万元,市累加资金__*万元,县资金__*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经过我们严格审核,规范操作,确定了__*户农民享受这批补贴资金,由此带动农户投资__*万元,(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60台,10马力手扶拖拉机150台、旋耕机45台、深耕犁14台、免耕播种机9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5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38台,花生覆膜播种机1台),补贴机具作业收入321万元,4年来,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杜绝弄虚作假现象,__*县农机局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关于“八不准、四严禁”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的领导,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组织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建档、喷号等工作,认真核对购机手续,做到购机户姓名与所购机型相统一,确保了补贴机具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__*县20__年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__*万元,机具补贴价格由去年的20%增加到今年的30%,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是20__年度补贴重点。主要解决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我们印发了5000份宣传资料,在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对购机户进行了摸底,由于宣传到位,方法得当,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出乎意料,在短短的6天就完成了任务,尽管补贴资金比往年都多,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对于后来报名的农民,由于补贴资金已用完,只有等到明年争取。今年,徐家楼村农民宋西华在交了__*万元后,高高兴兴地将总价__*万元的一台天拖8202大型拖拉机、一台国丰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机、一台郓农产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买回了家。他高兴地说:“感谢国家、感谢政府、谢谢农机局,有了农机补贴,我们农民才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农机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是太好了,让我买这套机具省了近4万元。今年秋季,我要参加农机局组织的秋季跨区作业,争取2至3年时间把成本赚回来。”据调查,去年金庄镇三角湾村农民郭中东购买了一台天拖8002型拖拉机配玉米收获机、深耕犁和旋耕机,一个秋季作业获得了1.8万元的纯收入,预计今年最高可达2万多元。当通过购机补贴使大型农业机械增加以后,其他没有买农机、没享受到农机补贴的农户也间接的享受了农机购机补贴的实惠。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欲购机但苦于没钱的农民借助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满足了心愿,充分体现了国家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些机具的购置大大的促进了我县农机具数量的增加,在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泗水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据我们调查,一是农机作业技术性较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安全要求严格,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很难经营;二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打工环境的改善,农民致富的路子宽了,很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不用筹措资金就能有所收入。因此,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降低了农机经营风险,减轻了农民筹措资金的困难,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非常拥护,报名时,农民购机咨询电话一直络绎不绝,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量。对于调动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__*县农机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购置补贴政策,各项操作规范透明,真正做到了支农惠农,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机具售价偏高。一般地,补贴机具销售价和市场上的零售价差不多,市场上零售价中包含了工商管理、质检、仓储、维护管理、场地等费用,而供货

企业把机具从生产厂家直接运到购机者手中,不存在上述费用,且为订单货,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存在货物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但其销售价却比市场零售价还高。

2、机具使用中问题多。一是由于绝大部分机手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二是部分机具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零部件供应不到位,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致使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厂家发货需要等很长时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

3、售后尚缺乏有效跟踪服务。一是补贴机具生产供货企业的产品、经营、服务的品牌意识普遍差,缺乏战略性市场思维。有些企业抢占补贴机具份额踊跃,售后服务意识淡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使供货商和购机户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部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较长,随货同行没有发票,购机户不能及时办理报户手续。三是供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按订单送货,购机户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供货企业一再要求多介绍、订购他们的产品,但对质量保证方面却不那么热情、认真,造成补贴机具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有些机具轮胎质量不过关,胎体布满裂纹;刹车橡胶管老化断裂;个别喇叭按钮锈死失灵;个别厂家的产品出厂前就没有试机(油箱里没油),机油压力表、水温表不显示等等。按订单送货,供货企业不会多拉一台,购机户没有挑选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农民有意见,后来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对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补贴机械缺乏顾大兼小。泗水县经济规模小、地块小,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对于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受种植模式的影响,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不高。缺少一些中小型适用机械,受补贴机具种类和补贴资金的限制,影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补贴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域特色的实际,进一步拓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使小农机也发挥出大作用。

5、农业机械自主创新和技术更新步伐过于缓慢。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给农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部分农机企业产品自主创新和技术更新步伐过于缓慢,致使补贴中大型复式作业机械,尤其是高科技、高效能机械还是缺乏。部分机械关键技术研发进展过缓,其适应性、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不太符合农艺要求。如田园管理机、沼气出渣机、经济作物(花生、地瓜、土豆、大蒜、黄姜等)的机械化收获机至今无定型过关机械,此外,有关部门缺乏对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的有效支持,使农民听不见,看不到。再是,虽然补贴资金力度逐年加大,但现有补贴资金规模仍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6、补贴比例偏低,致使农民购买能力低,又由于山区丘陵地区好多地方没有机耕道,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操作使用,由于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补贴机具价格随之上涨。经销商按规定的补贴价调不到货,影响了购机补贴进程。

7、承担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机管理部门需做大量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由于办公经费不足,没能够拿出充足的力量开展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8、新型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商品的广告词连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而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上难得一见,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更不知这些农业机械的性能是否适应当地农业生产要求,享受补贴购机前,对所购机具心底还没个数,有的送货产品的价格、型号、样式、功能与材料上宣传的不一样,造成有的购机户要求退货。

9、农民对使用农机的成本加大有顾虑,柴油补贴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机户手中。

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播,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应早安排、早落实,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便于筹集配套资金。另外农民迫切希望“三秋”前有一次补贴,以便“三秋”生产。

2、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机械价格高的实际,应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中央、省补贴额度争取提高到40%-50%,若补贴额度低,机械价格上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会下降,另外,由于补贴资金少,有的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享受不了补贴。

3、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要体现贫困山区的个性。要符合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原则性中要有充分的灵活性,不能铁板一块,也就是要反映贫困县山区的个性。贫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要有多样化、小型化、灵活性、经济性的特点。多样化就是补贴机具不能仅局限于补贴拖拉机、收获机等产品,补贴机具要涵盖农用柴油机、汽油机等动力机械,抽水机、滴灌机、微灌机、喷灌机等排灌和节水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园艺等设施农业机械,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小型化、灵活型就是贫困山区补贴的农机具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不仅局限于大中型农业机械。山区山高路陡,溪谷纵横,耕地面积不大,只适合于中小型灵活高效的农机作业。经济性就是补贴农机的价格范围要确定以补贴价格在几千元的农机为主,这符合贫困山区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低价位农机的普及,必将极大提高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补贴金额应当根据泗水县的山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该县经济规模、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因此,适当补贴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复合式小型机械,如经济作物(花生、地瓜、土豆、大蒜、黄姜等)收获机械等。

4、理顺农机用油的补贴程序和范围。农机用油补贴应重点倾斜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型农机具,兼顾中小型机械用油,制定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效能,飞涨的燃油价格造成农机作业利润低,加重了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成本回收周期相对较长,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用油补贴应有农机管理部门按所属机械保有量,按标准核定发放,正在实行的按农民的地亩多少直补柴油的方法不当,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应用,真正的农机手享受不到油补的政策,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受挫。

5、企业按标准生产。进入补贴目录的各生产企业,不要认为是补贴产品,已享受政府补贴了,就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生产,或者将一些原配的零部件改为选配装置,一农民去企业提货,机手问车间生产的技术工人,怎么不装这,不配那,这位工人说:“你已经享受政府农机购置补贴了,还想什么都给你装上。”我们认为农机装备不完整也是重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工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

6、加大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农机行业是个弱势行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宣传自己的先进适用产品。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农机宣传“绿色通道”,使农机产品在各个大众媒体上的广告宣传费用减半或免收。三是农机推广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让农民群众了解、认识和使用农业机械。

7、适当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请新闻媒体宣传和公示,印发补贴合同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机管理部门的开支。在实行

部门预算,经费包干的情况下,要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工作,又没有可靠的工作经费,将会使项目操作单位处于为难境地,从而最终影响工作开展。为保证工作质量,建议在项目经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项目操作管理。

第13篇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相继对政府投资项目试点推行“代建制”,成效显著且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20__年以来,我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和淮安等市也开始对政府投资工程试行集中代建。通过“代建”可以实现专业化建设管理,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一种创新。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政府投资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等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

非政府投资活动一般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除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以外的投资都会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对难以盈利甚至不盈利且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则不会涉足,而这些难以盈利甚至不盈利且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又往往是政府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到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安全的设施,所以政府基本建设资金必须集中投资在这些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上。

(二)政府投资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关注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涉及到社会发展或服务的各个方面,又是使用国家或地方财政的资金,从根本上说是纳税人的钱,因此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要在公众关注的前提下将项目建设好,相关负责单位应当定期向社会直接、间接地报告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意义、施工进展、施工质量及建成后的项目对公众生活将产生的影响。争取舆论的支持,自觉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是保证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严格

为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使纳税人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政府一般采取比其他形式投资更严格的管理程序。主要表现在:要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禁挤占、挪用政府投资;严禁在勘探、设计、施工方面做手脚;财政部门把关项目评审程序,以保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不被浪费。

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资项目风险转移问题尚未解决

代建制度是一种民事委托关系还是行政委托关系, 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代建制普遍存在一个实践矛盾,即委托代建的房屋建起来了,委托人(各相关政府)作为直接的当事人,不得不面对不断出现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缺陷的投诉,这种情形在危房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国家法律 法规赋予了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上的重大责任与义务,不能够因为实行代建制而产生转移。实行代建制的本来目的是希望通过代建方使建设单位从非专业领域工作中摆脱出来,不必承担这些单位无力承担的专业责任与义务。但是当代建行为的法律关系不清时,建设单位在签订协议时,通过委托代建,建设工程的民事责任风险转移了,但更重要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的风险并没有转移,原因在于代建制度并不是一个法定制度。同时行政法规规定的建设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建设单位违法的责任追究,包括对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追究,并没有因民事性质的委托而转移。代建单位因有限的代建费用而不愿承担更多的代建责任,同时建设单位也因风险没有被完全转移而对委托代建持疑虑态度,合作双方这种不同的期望目标便对建设工程项目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扯皮、纠纷、责任推卸等情况时常发生。这些情况,对于代建制度的顺利推行是十分不利的。

(二)代建制度与现有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交迭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加上建设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条条分割情况,便产生了一些具有条条分割特征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形式,如工程咨询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设计咨询制度以及其他各类细分的工程建设中介服务制度等。这些制度和机构组织的业务不仅具有同性质的重叠性,还因与政府的某行业的管理职能关联,通过各自的资质、资格及业务范围的管理而形成相对的封闭的运行机制,导致建设项目的中间管理服务环节过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管理低效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领域的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现在,又要在政府投资领域建设项目上再实行一个代建环节,是否会因增加一个中间环节而影响工程建设效能,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承担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义务和对项目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工作协调责任。而目前的代建制度,代建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也大致如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副作用。

(三)项目前期工作的风险

政府投资领域的项目管理中,前期准备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大量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问题,而过去这些工作往往是依靠政府的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并适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来保证工程进度,表现的是政府行为,而采用代建制后,则改为相关企业完成此项工作,作为企业,往往很困难。并且在企业行为下,花费在房屋动迁的费用相对以前要多出许多,对工程总投资会造成不利的局面。

(四)现行体制阻碍代建企业的发展

代建企业大都隶属于政府部门,虽然根据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代建企业正在改制,但从整体看,政企不分、产权不明、责权不清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代建制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裙带关系,自然形成一种行业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这将极大的阻碍代建企业的市场竞争,对代建制企业的长

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五)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目前的代建行业中,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很高,现场实践经验较多,但知识面偏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较弱,尤其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不足,缺少复合型人才。另外,代建单位的人员组织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且培训经费缺乏,缺少专门培训机构。

三、解决思路

在保证有效利用政府资金、树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促进代建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清代建工作思路:

(一)与建设单位协商,明确各项风险责任承担主体

现阶段,由于代建制度出现而产生的风险转移问题,主要因为委托代建的法律不明确,以及责任无法转移的情形,作为代建单位应通过与委托单位协商,明确项目风险承担主体。

(二)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代建企业发展的体制

在我国具有代建制资质的企业,几乎清一色是隶属于某一个政府机关,有的甚至就是政府机构的原班人马。现阶段,这个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效果,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行业的垄断限制了竞争,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应该借鉴成功的经验,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代建企业属于“智力服务业”,它与其它产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成果是在从业人的知识、经验和智力中产生的,为此从业人员的素质极为重要,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有关法律、社会及相关科学知识,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等,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因此,要使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发展,就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四、我们的做法

20__年,我市开始对投资额超过50万元的政府项目全面推行代建制,在总结代建制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建立业务承包单位和个人信用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代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工程管理,规范工程参建单位和个人的行为,我们对公司范围内从事施工(含园林绿化施工、安全设施施工)、监理等建设活动的承包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对施工和监理业务承包单位和个人的从业规定、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不良行为及罚则、个人不良行为及罚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业务承包单位和个人行为记入信用档案,为再次参与公司工程建设提供信用数据支持,以利于奖优罚劣,从而培养一批讲信用、精业务和强管理的代建工程建设队伍。

(二)制定__市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__市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暂行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后,我们严格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严格执行代建单位管理责任、代建项目实施程序、代建项目资金管理、代建项目奖惩等规定。在代建制推行过程中,我们结合代建制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暂行规定的具体细则,加强对代建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变更签证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代建项目资金管理、廉政监督等重点工作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申报审批程序和明确管理责任,强化代建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将每个代建工程做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

(三)编制代建合同示范文本

我市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推行代建制。在代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结合代建制的特殊要求,重新编制了《代建合同示范文本》,对代建项目概况、代建工作内容(包括全过程代建和建设过程代建的工作内容)、项目投资控制金额、计划工期、质量标准、代建管理费、委托方职责(包括确定工程负责人)、代建单位职责(包括确定工程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预算及财务资金管理、竣工移交、违约责任和部分专用条款进行明确,报市建设局、市财政和市工商局批准印发执行后将有利于规范合同内容,强化合同管理,促进代建工程顺利开展。

(四)实行项目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加强我们承担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高重大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丰富激励机制,我们规定凡是属于公司承担建设的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均实行项目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权限分级管理的原则,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缴纳20__元风险抵押金;现场管理人员承担直接责任,缴纳1000元风险抵押金。在项目责任时限内完成建设任务的,风险抵押金予以退回,并按照同等金额予以奖励;在项目责任时限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风险抵押金予以扣除。

(五)建立工程质量回访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房屋建筑代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建立工程质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在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后,我们将按照规定在保修期内组织参建单位参与检验工程建设质量及使用情况。该回访制度明确规定:我们承担建设的工程在招投标时应明确提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及时参加公司的质量回访活动。各工程项目管理部在组织质量回访时,应认真听取委托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做好回访记录,并将工程参建单位参加回访及落实我们对回访要求的情况都列入该参建单位的信用记录。参建单位未落实质量回访要求的,我们不支付剩余工程款项。此外,工程返修的质量验收标准,以国家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准,返修必须由使用单位签证,纳入技术档案。

第14篇

一、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的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摆在与加强税收征管同等重要的地位,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我省为例,通过出台《××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撤销省直单位收入过渡户、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等相关制度和措施,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初见成效。2005-2006年,在取消16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下,省本级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以下简称汇缴结算户)上缴财政非税收入合计319.03亿元,比规范管理前的2003-2004年增收101.22亿元,增长了46.47%。2005-2006年间,全省非税收入共征收824.86亿元,比2003-2004年间增收182.03亿元,增长了28.32%。非税收入规范管理有效地集中了财政资金,将原来各部门、执收单位的分散型管理转为归口财政部门集中管理,非税收入资金的财政性属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规范津补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也在逐步规范。2005年了《××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分成与结算办法》(湘财综[2005]35号),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的分成及结算进行了清理、调整,重新明确了分成项目、比例及结算办法。同年省财政厅与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联合下发了《关于非税收入分成有关事项的通知》(湘财综[2005]68号),明确规范了分成收入的划解时间、使用票据。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分成划解的通知》(湘财综[2007]4号),进一步明确了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及分成结算的详细流程。目前,我省非税收入分成涉及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及25

个部门,近140个项目,390个明细项目。2006年,省本级应分成的非税收入29.53亿元,占当年非税收入总额174.63亿元的16.91%;2007年省本级应分成的非税收入28.31亿元,预计将占全年非税收入总额的15.30%。省本级非税收入中,尽管分成收入所占比重不足20%,但办理分成结算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分成结算作为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已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矛盾与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成政策不尽合理

非税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非税收入应主要由地方财政统筹使用。然而现行的分成政策实际上仍是原部门分成政策的沿袭,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尽量扩大自己的分配份额,导致收入分成过于集中在上级部门,留归地方的分成收入甚至不足以补偿其执收成本。例如公安部门二代身份证的工本费,中央分成比例占到67.5%,省、市、县级的分成比例合计仅占到32.5%,而据××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的估算,每张二代身份证的20元工本费中,地方需负担的制作成本(包括设备投入、耗材使用、人工费用等)最低也在8元左右,也就是说,按现行的分成比例,每制作一张二代身份证,地方财政必须贴补1.5元左右。

其次,非税收入分成过于复杂。以我省为例,经过多次清理,涉及分成的非税收入目前仍有近140种,参与主体涉及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及多个主管部门,并且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分成、同级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分成以及纵向横向交错分成同时存在,例如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收费的分成比例为专用线产权单位40%、铁路部门40%、站(段)区专线办8%、市级财政8%、省级财政4%。分成标准也多种多样,有比例分成、定额分成,也有比例分成与定额分成同时并存,例如由市(州)公安部门执收的护照工本费,省级财政分成70%,其中又按每本100元上交公安部;市级财政分成30%,其中又拨付给申请办理护照者户口所在县财政20元。

分成政策的不尽合理,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减免、隐瞒收入或者先计提地方政府统筹资金再进行分成等现象,变相挤占上级分成收入。

(二)结算体系不够健全

非税收入的分成结算至今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目前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其中前二者纳入人民银行国库结算体系管理,后者则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进行管理。同时,现有的国库分成结算体系也不能完全满足非税收入征管和分成结算的需要。人民银行的国库分成结算体系主要是针对税收的征管流程而设计的,然而与税收收入相比,非税收入在性质、特点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一是非税收入的分成项目远比税收复杂。以我省为例,非税收入涉及近500个收入项目,其中涉及分成的项目近140个,收入项目、分成内容均远远超过税收收入。二是非税收入涉及的分成主体比税收复杂。税收收入的分成主要涉及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而非税收入的分成结算从纵向看涉及中央、省、市州、县市区四级财政,从横向看还可能涉及多个同级主管部门。三是非税收入的分成标准也比税收复杂。税收收入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比例分成,且分成比例按税种设定。非税收入的分成标准则包括比例分成、定额分成、超额分成等多种方式,即便是同一项目,也有可能同时涉及上下级分成、同级分成等多种分成方式。四是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比税收复杂。税收收入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基金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其中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的收入结算通过人民银行国库办理,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结算由各级财政部门办理。

由于非税收入本身的复杂性,其分成结算目前还无法直接照搬税收分成结算的模式。人民银行国库分成结算体系也仅局限于排污费等少数非税收入分成项目,难以全面完成非税收入的分成结算工作。另外,从现实看,目前税收收入的分成结算体系发展到今日这样较为完善的程度,是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逐步健全的实践过程,而非税收入的分成结算又是一项比税收分成结算更加复杂的工程。因此,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三)制约机制不能到位

《××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后,我省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但目前非税收入分成结算尚未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制度,财政收入的监督主要侧重于对执收单位的检查,分成收入的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真空地带。同时,由于分成收入是由当地财政部门按照执收数和分成比例计算出来的,而目前上下级财政之间实行的是资金和票据的分级管理,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的执收收入和票据使用情况并不清楚,上下级财政间缺乏较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因而上级财政无法掌握分成项目的执收收入是否准确真实、结算是否正确等相关信息。上下级财政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上级财政对分成收入的收取和监管均处于弱势状态。

由于制约机制的缺位,导致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擅自减免、擅自统筹等方式挤占上级分成收入,有的部门和单位通过瞒报收入、随意抵减等方式造成分成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上级分成收入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构建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的对策建议

非税收入分成结算的理想模式和最终目标,应该是将非税收入直缴国库,并全部归口人民银行统一分成结算,真正实现“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目标。然而,由于非税收入本身的复杂性,且目前人民银行尚未建立完整健全的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统一核算管理范围。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与非税收入特征相适应的分成结算体系,以尽快完成非税收入向直达国库的过渡。

自2004年9月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创立了非税收入的财政统一分成结算管理方式——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分成结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所有非税收入统一缴入由财政部门设立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由财政部门在汇缴结算户中统一分成结算后,再分别上解上级、返还下级,本级非税收入依照所规定的不同管理方式分别划缴本级国库和财政专户。在汇缴结算户征管体系中,每一笔收入的相关信息都在资金缴入的同时被财政部门掌握,严格做到了票款的一一对应,能清晰地反映各个执收单位的征收情况,较好地解决了非税收入征管中财政和执收单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实现了非税收入信息的明细化管理和集中化管理,改变了财政部门无法掌握征管信息的局面,也改变了多年来非税收入信息零散分布于各个部门的状况,财政部门从此摸清了非税收入的“家底”。几年来,省本级非税收入以年均16%的速度递增,2005年完成140亿元,2006年完成175亿元,2007年预计完成190亿元,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充分说明,通过全面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过渡户,在财政部门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后,非税收入已逐步足额纳入财政管理。

根据当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来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

(一)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非税收入分成政策体系

应明确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中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非税收入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其分成的原则应明确向地方倾斜,中央财政不应参与分成,省级财政也应尽可能不分成或少参与分成,所取得的收入主要留归当地财政统筹安排使用;即便是中央立项的非税收入,在确定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时,也应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同时,建议进一步清理现有的分成项目和分成比例,明确分成原则,简化结算方式,制定简洁、高效、规范的分成结算办法。

(二)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

在人民银行暂时不能满足非税收入分成结算的前提下,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通过撤销单位收入过渡户和推行

“收缴分离”、

“以票管收”,建立以财政为主体的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体系,逐步实现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全口径预算管理;随着人民银行国库分成结算体系和财政专户结算制度的完善,非税收入逐步过渡到全额纳入国库管理;最终实现收入直达国库,达到“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目标。

(三)建立以统一核算办法为基础的统计报告体系

制定科学、统一的非税收入核算办法,规范非税收入的分成、划解、退付等制度,明确分成收入划缴的程序及参与各方的职责,逐步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实现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国库、专户之间,上下级财政之间收入信息的及时报告和及时沟通。

(四)建立以“金财工程”为依托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平台

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省与市州、县各级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之间、非税收入征管机构与银行、执收单位之间的联网,做到非税收入信息共享。其次,统一征管平台,通过联网,实现“统一项目、统一票据、统一核算、统一编码、统一接口”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建设目标,上级财政可以随时掌握各级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征管机构、银行的非税收入收缴、结算、划解信息,实现交*稽核,从根本上解决各级财政间收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建立以上下联动、重点稽查为核心的分成收入监督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非税收入分成结算中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强有力措施,督促各级政府实施与执行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制度,维护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同时,参照税收稽查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监督、稽查的工作制度,将分成结算列入非税收入稽查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大对非税收入分成结算违规行为的惩治和处罚力度。

第15篇

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后,政府采购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从总体上看,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了政府资金运作的效益,加大了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减少了暗箱操作,促进了廉政建设。但是,政府采购作为财政体制的一项改革,由于刚刚起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县级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进行。

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采购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政府采购法》虽然已颁布施行,但是,实施细则并未出台。《政府采购法》只是一个大的法律框架,对具体的采购行为,未做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县级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缺乏法律指导,又无现成的范例作参考,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在采购过程中难免畏首畏尾,生怕采购行为与法律冲突,造成违法采购。

(二)采购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政府采购的范围仅限于办公用品、定点加油和维修、车辆保险及锅炉购置等项,而占采购资金额度较大的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以及上级拨付专项资金的农业、种子等项目却未列入政府采购。

(三)个别单位存在抵触情绪。个别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逃避政府采购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法》虽然颁布实施,但个别单位明知应通过政府采购进行购买性支出却违反《政府采购法》擅自进行采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部门编制采购预算应付了事。个别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时态度不负责、内容不详细、时间不准确,出现了少报、漏报甚至不报采购项目现象,导致了政府采购总预算的失真。

(四)个别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自行采购,规避政府采购。个别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利用职权,以上级资金支持或统一标准为借口,自行进行采购,然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分配给基层,所用资金全部或部分由基层单位承担,从而规避政府采购。如公安系统的部分警用车辆、教育部门的部分教学仪器设备等。

(五)政府采购优势不明显。政府采购的最终目标是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因为县级财政资金大都比较紧张,在政府采购中一般不能做到预付款或货到付款。所以,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时,考虑到货款给付因素,不可能将价格降得太低。目前,部分机电及电子类产品的厂家都搞区域,有的还规定最低销售价,这就使外地供应商不敢来参与竞争,本地供应商也不敢低于厂家规定的销售价参与政府采购,从而显现不出政府采购的优势。

(六)"三库"建设不完善。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必须建立"技术专家库"用以解决评委的来源问题,才能科学、合理地评标;建立"供应商库"用以解决供应商的问题,才能保证三家以上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商品信息库"用以解决货源的问题。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县级政府采购的"三库"建设还很不完善,有的甚至还是空白,这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七)监督不到位,处罚措施不力。由于受人员、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对采购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比较困难。上级规定的处罚办法苍白无力,缺乏可操作性,使个别单位擅自采购、先采购后申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的严肃性,阻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八)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不高。政府采购品种繁多,专业性、技术强,要求采购人员熟悉相关法律,知识面要广,业务素质要高。而目前县级政府采购人员大都是原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的各种知识掌握不多,未受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很难适应当前政府采购复杂的形势。

二、政府采购的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建议国家或省级立法机关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工作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使基层政府采购工作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采购工作是对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一场革命,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对政府采购有明确的认识。因此,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对政府采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进而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严格按有关规定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的范围应包括货物、工程劳务及服务三大类。在原来政府采购范围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到上述三大类上来。政府采购的资金支出构成既包括预算内、预算外资金,还包括单位自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的单位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自收自支单位)、人民团体。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医疗耗材、建设工程等焦点支出,更应实行政府采购。

(四)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有效的政府采购制监督约机制,不仅对采购的主体进行监督,对采购的客体和环节也要进行监督。如霸州市在财政系统协调联动,紧密协作,牢牢抓住报销这一关键环节,规定凡各单位未通过政府采购的商品,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不予报销,从而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五)增加财政收入,拓宽采购思路。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使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满足政府采购的需要。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机电类产品或电子产品,一方面邀请厂家代表参与招投标,一方面邀请其他同档次、同规格产品的厂方代表参与竞争。

(六)加强"三库"建设。建立"供应商库"、"技术专家库"和"商品信息库"是进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对登记的供应商、技术专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使信誉好、有能力的供应商加入到政府采购中来。可以建立"三库"台账,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查询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