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主题阅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兴趣更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不能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要善于激发、鼓励、唤醒学生,要善于构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这类教学情境的作用,将学生潜在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敢于去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泼水节是非常陌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征的影响,单纯依靠对课文的阅读是很难让小学生感受到泼水节所呈现的快乐情感。针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再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一节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学生们看到人们在节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还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叫喊声以及泼水带来的哗哗声。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泼水节,而且能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泼水节当中,尽情的笑、尽情的玩耍,那种自由自在、那种幸福感觉很快就在学生们的心底产生出来。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及时抓住这种感觉,让学生们再进行阅读,然偶谈谈如果你在泼水节上,你泼出去的水,应该送出怎么样的祝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将点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将水泼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学习越来越好;有的也说将水泼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们身体健健康康;有的泼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们工作顺利等等,其实思维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感情的真挚与细腻。阅读课的成功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到课堂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激情的、热烈的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为课堂增添情趣,让课堂更加直观形象。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
二、以阅读为途径,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其实教师稍加指点,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师就是不愿意去给这么一个平台,还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教下去,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缺乏,最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学习我们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应该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小船儿走得很快吗?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们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中有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很快。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阅读这句话。“划了这么久大家也应该很累了吧,我们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精神,读一读第二句话,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小学生,也抓住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们非常开心,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我看到了绿树红墙,有的说我看到了白塔,还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丽的风景还吸引了我们,我们都忘记了划船,此时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学生们经过表演,充分将海面上飘荡的那种感觉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对这份舒畅再次进行回味,慢慢进入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阅读作为途径,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进入了这种意境,学生必定能感受到课文带给他们的精彩与震撼。
三、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
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需要对学生本人进行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视。通过生本教育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需要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汇总选取适当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创设成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对于小学生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配合。
例如,阅读《我的影子》一文时,对于影子是该文的难点,也是亮点,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找寻影子,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尝试着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在何时才会出现影子。因此,学生们自觉地开始阅读课文,仔细斟酌文中的字、词、句,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想象介绍了生活当中所遇见的影子,将这篇空洞难懂的语文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发挥了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而是由学生自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使他们在丰富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培养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从而熏陶自己的情感,获得审美的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寻找和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也就表明,落实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广大教师就必须实施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突出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步履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而且,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之以渔的形式,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分析,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图片、摄影、音乐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描写的事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明晰感。
二、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教师应有全新的观念,民主开放的教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放飞思维的灵感。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丑小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丑小鸭后来会怎么样?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和课文中的情节相比较来感悟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艰难历程,从而体会丑小鸭对生活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启迪。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是现今教育家非常重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切合实际地采用一些新进的设备,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创设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教师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水平,此时,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前延教学关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依据某教育杂志社的调查结果,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并拟定预习重点,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够科学,也制约了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通过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并进行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阅读水平较强,语文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经验往往都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他们大多数受益于课外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用“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以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吸引的本体,还可以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器具来刺激学生感观。我们可以以现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课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例。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在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为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会从这种不同于固定教室教学的环境中提取有利于组织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吸收的各种因素来给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冲击。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带色彩的文字来形象化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被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合适宜地将教学素材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拓展广阔的阅读时空,并且还要重视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连。当然,要做好这些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给与他们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注重思考和积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一切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真正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得到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亚里斯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表明,只有有疑问,有问题,才会出现思考,才会出现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还要向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的方式,以此来对他们做科学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只有存在异,才会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讨论及思索,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再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想象,世界上一切创造都少不了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形成驾驭语言的能力。而驾驭语言中的各种要求,就理解而言,则主要表现在语感能力上。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首先激起学生乐读的情感,通过多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领悟课文中丰富的语言蕴涵,以便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述课文内容。其次,语感及语感能力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获得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行为环境在培养语感能力方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开展情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以语言实际使用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必须依赖自身的学养悟性,精神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去点拨、引导、感悟、熏陶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课堂的界限,并跨越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潜能。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善于求异,大胆对课题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和讲解,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0).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文本,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离开了特定的文本,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
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和“教参”那里。同时,作为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不同对象的阅读主体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时是不同的。
首先,教师在对文本的教学设计上要树立整体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感知力。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整体中认识,换一个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传统文本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乃至于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冰冷的课文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部分的拼凑不见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从根本上违背了文本特质及其阅读规律。另外,文本的阅读必须通过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感知能力,才能走近文本,进入文本。从话语的角度看,文本中呈现的每个形象(包括物象),都溶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象,需要读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在二者的互动和碰撞之中,迸发生命的火花,体味生命的律动,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作品的意义。
其次,在文本阅读中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溶注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遣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进社会,成为“书袋子”、“书呆子”,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二、在文本阅读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适当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学会“容错”,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特别重要。
填鸭式阅读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进行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教师要规避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