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管理师培训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国:实行“二元制”
德国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二元制”模式,让德国保险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保险业七成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参加过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全德保险教育组织(以下简称BWV)就是“二战”后为保险业建立的一个职业教育组织,德国保险学院(简称DVA)在1995加入BWV,并成为BWV的一部分,这使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在业界的协调合作得以加强。BWV业务范畴主要包括:保险专业技术培训和销售人员培训,并致力于以私人客户为主要目标群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资格考试由BWV考试委员会举办,在全德21个地方设有考点。应试成功者会获取相应的文凭和一张证明卡。BWV采取区域化和网络化教育。BWV的网络由全德各大城市的42个独立会员组成。由于拥有广泛的网络,BWV能够对当地的培训需求迅速反应,并确保保险员工能在本地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另外,BWV非常重视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德国的一些保险组织和保险机构,如全德保险联合会、德国保险学院、德国精算协会、全德保险业雇主协会、德国各地商会、汉堡大学、汉堡联邦军事大学和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等。
美国:学习项目丰富
美国的保险职业教育是世界一流的,高校教育、资格考试或认证体系、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以及各种继续教育计划,种类齐全、互为补充。美国学院为寿险销售人员提供专业教育,是美国国内一所金融服务行业职业教育学校的领先者,它提供的学习项目有:高冲击力的销售培训(LUTCF)、注册雇员福利顾问(REBC)、风险管理助理(ARM)、国际理财规划师(CFP) 证书、注册健康险核保师(RHU)、特许高级生活顾问资格考试课程(CASL)。美国保险协会也是美国提供保险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主要包括美国特许财产与责任险承保师协会(CPCU)、美国寿险管理协会(LOMA)、财险精算师协会(CAS)、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美国健康险协会(HIAA)、国际理赔协会(ICS)以及保险数据管理协会(IDMA)等。以美国寿险管理学会(Life Office Management Associate,简称LOMA)为例,成立于1924 年,是一家民间的非盈利性的学术研究机构,该机构的宗旨是在国际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推广寿险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LOMA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举行考试,每年应考人数超过10万人。LOMA提供的资格考试,包括:寿险管理学会会员(FLMI)资格、初级客户服务师(ACS)资格、高级客户服务师(PCS)资格、保险管理师(AIAA)资格、寿险财会师(AIAF)资格、保险法规督导师(AIRC)资格、年金保险管理师(AAPA)资格、再保险管理师(ARA)资格。众所周知的北美精算师协会(Society of Actuaries,简称SOA),是一个以服务于公众和学会会员为目标建立的教育、研究和专业性组织,它提供的精算师资格认证分为两个层次,准精算师(ASA)资格和精算师(FSA)资格。
英国:无固定模式
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英国的保险职业教育不设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公司投入为主,在公司里进行,保险学会提供保险职业资格认证。CII是英国皇家特许保险学会(the Chartered Insurance Institute)的简称,该学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处于先导地位的专业组织,它所举办的资格考试在国际保险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有一个具备FCII资格的人,否则不能注册。该资格考试被公认为是国际保险业内最高水平的资格考试。CII系列资格考试主要包括四类:一是IFC保险基础证书资格考试;二是CIP保险实务证书资格考试;三是ACII准会员资格考试;四是FCII会员资格证书。为了保持精算师达到较高的职业标准,英国还开展精算师职业持续发展计划(CPD),对从业精算师进行职业再教育。
澳大利亚 :协会学会多方推动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政府的终身计划(CIP)保持一致。澳大利亚保险行业组织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国家保险经纪人组织、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养老金协会、精算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它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4大类。
日本:全方位教育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还停留在人事管理上,这对企业其他资源的利用产生制约,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管理层没有将人力资源放在战略监督上考虑。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将会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进入瓶颈。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跨越式的增长,每个行业内也涌现出快速成长的企业,但是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人口红利却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对企业人力成本和用工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员工绩效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基本方案,建筑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绩效。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绩效的基本方法,研究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问题和方法,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现状问题分析
1.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1)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低。与其他行业相对比,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素质还是比较低,因为施工人员大多数为中专技术人员。大量分包队伍中,农民工占据建筑队伍的整体,农民工是建筑工程中的主力军,而这些农民工缺乏文化教育,虽然一些企业进行培训,但是取得技能证书的农民工却很少。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对管理的战略意义没有明确认识。虽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代替人事部门,但是在功能上没有明显的转变,例如忽视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重视人员培训、激励水平低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于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引起的。
(3)培训力度不够。大多数建筑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投资见效慢、周期长,就会导致企业前期人力资源培训力度不够,中后期也不会进行投资。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各个层次职责不清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培训缺乏系统安排、对培训效果缺少跟踪评价、没有建立稳定的培训队伍、培训经费制度落实不够等等。
2.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要求
(1)建设任务增加,支柱产业显现出来。21世纪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任务多的机遇,又面临着市场规范、产业素质提高和体制改革等挑战。建设任务的增加,也能够突显出交通建筑、城市建筑等产业,这些产业的显现,要求施工企业应当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增加人员培训机会,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2)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将加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使企业内部加快组织结构的调整,这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有着更高需求,要求培训出更多技术型人才来适应企业结构的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应当制定适合企业结构变化的培训方案,既提高员工的素质,又能加快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培训资源的配置
1.培训机构的配置
企业可以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经理的带领下,构建培训主任、招聘人员、绩效人员的团队,在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础上进行培训工作,从而实施管理层制定的人才战略。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以成立专门培训的部门,并配备专职的培训师,没有条件的可以不成立培训部门,但应当配备一名培训师。
2.培训人员的配置
培训师应当具备行业背景和培训能力,但是目前,从外部聘用培训师可能性比较小,在人才市场上也不能招聘合适的人才。因此,企业可以进行内部评比、选拔、培训、回岗工作等来获得培训师,就是从企业的生产部门或者行政部门中,挑出性格外向、口才好的员工,送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养成专业的培训师,回岗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由这种方式获得的培训师,既有培训的资质与能力,又对企业有了解,能准确把握企业培训需求点,能够增加企业培训的效果。
3.培训场所的配置
条件好的施工企业可以配置培训教室、培训设备等,例如多媒体、电脑等,条件较差的施工企业可将会议室和餐厅改成培训的场所,只要能够达到培训即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企业外部租赁相关场地作为培训场所,使企业人员集中在此进行培训。
三、实施培训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1.编写年度培训计划书
培训主任可以在经理的帮助下,开始编写企业年度培训技术书,主要的流程有四个部分。与企业高层面谈,了解企业培训费用的支付能力和高层对经济管理与战略上的培训要求;编写培训需求调查表,与各部门的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对培训的需求,主要是了解员工的近期、中期、长期、经常性、特殊性等需求;编写年度培训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需求报告、费用预算、资源配置详单、年度计划、培训教材、培训方式等。
2.编写实施培训计划书
年度培训计划书得到审批后,就可以编写实施培训的计划书,可以按照表格的形式进行罗列,主要有培训的主题、大纲、方式、师资、时间、地点、预算、审批栏、审核栏等。让企业填写培训计划书,并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评价后,最后进行审核。企业在编写实施培训计划书时,应当形成培训过程的思路,以便进行培训时,有依据可以参考。
3.编写培训教材
一些施工企业首次进行培训是以外聘教师为主,将外聘教师的知识作为重点,教材也是由教师制备。企业若想自行编写教材,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培训教材应当符合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编写教材之前,应当与培训的部门进行沟通,制定符合受训人员需求的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培训时,培训教材应当侧重生产技术型,包括以下内容:岗位操作流程,产品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行政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健康防护,岗位实际演练等。
4.培训实施的过程
培训是一系统的工作,除培训师外,后勤人员也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培训现场的茶水公用、气氛营造、设备道具、卫生环境等都需要有后勤人员。条件较好的企业,可以调动行政和后勤人员对员工给予协调和帮助,条件较差的企业,可以让各个部门轮流值班进行协助。调动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现场纪律。
5.培训效果的跟踪与改进
培训效果的跟踪与改进主要手段是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技术就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及评估体系,对培训的成效进行检查与评价,然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步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之一。
企业调动其他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工作,能够使企业首次培训顺利完成;培训的过程参与人员还要做好几项记录,例如培训记录表、效果调查表、评估报告、签到表等;培训结束后,现场可能会有剩余表单、道具、教材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管理,将会造成浪费,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派专人保管现场的培训记录表单、道具和教材,以便下次培训使用,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总之,人力资源培训是一种服务的、人性的、换位思考的、合作的实践,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由于建筑行业人员比较特殊,进行培训时,要针对这种特殊开展培训的方法和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在设置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场所,制定适合建筑施工工人的培训方式,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 1 ] 秦海. 民营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域对策[ J ] . 民营经济管理,2010,21(13):144-145
[2]王伟强.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J].培训,2010,15(23):177-179
【关键词】品质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一)品质管理类专业基本分析
1. 品质管理专业人才结构。经济高速发展,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层次、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给品质管理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道路。目前,长沙各大企业对品质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课题调研资料显示,如果以产值500万及以上的企业设置一名质量管理人员计算,该类人才我国至少缺口约32万。如果还考虑中小企业,则质量管理人员将缺口100万以上。
2. 品质管理专业基层员工薪资。据今年年初上海信息产业人才招聘会的信息,“从岗位需求量来看,前5位分别是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质量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民营、股份制和国有企业提供的岗位月薪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的占50%,其中高级管理人员、质量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职位的月薪较高。”
3. 未来三年品质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目前,我国质量管理人员仅50万,其中真正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操作技艺、较强的分析能力的从业人员更加稀缺,难以满足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素质及能力方面,与国际质量管理专业水平也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据统计,现阶段我国质量管理市场需要从业人员1000多万,需要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约300万以上,而且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由此来看,质量管理师的就业前景很广阔。
(二)品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和启示
鉴于我国品质管理专业,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必要对当前质量管理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品质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1.我国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现状
(1)质量管理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质量管理培训
以山东省质量管理奖获得者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的质量专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所学专业不一,有学机械设计、冶金工程、工艺铸造的,还有从中文、统计等专业转行来的。这些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有的掌握了专业技术,有的具有行政管理经验,但是普遍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的知识,利用各种数理统计技术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不足。
(2)企业的质量培训形式多样,但系统性较差
由于质量专业人员所学专业背景不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重视质量工作的企业都开展质量培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企业有较正规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大型企业有正规培训计划的占98%,60%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中已有30%以上的人员培训过或具有统计质量控制方面知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海尔是近几年国内发展较快的企业之一,它是以质量创名牌,使企业走上腾飞之路的。据了解,海尔十分重视对质量专业人员的培训,并有一套正规的质量培训计划。企业每周组织质量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IS09000系列等方面的知识共2—3学时,针对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每月还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并聘请专家结合有关质量理论讲课。
2.品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建议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对品质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突破大学专科层次的层次定位,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学生以大学生自居,盲目追求“白领”生涯而鄙视基层工作、基础工作,而企业所需的品质管理方向人才多为基层质量管理人员、质量工程师,最高也有质量总监的高层管理者。因此,要解决培养定位过高的问题,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品质管理方向基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鼓励与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素质(能力)是品质管理专业的重要取向,质量管理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企业一线的质理管理人员,因此,必须立足于质量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从而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
(3)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品质管理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实施“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体现应用性。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辅之以“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证书(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和职业资格证书(“ISO9000内审证”、“质量工程师证”)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