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已有的成绩
在均衡发展过程中,学校建立了标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录播室、多功能教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安防监控室等。 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齐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安全稳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团结、活泼、开拓、进取”的校风、“崇德 敬业、善导、奉献”的教风;“勤奋、好学、善闻、多思”的学风扎扎实实办学、做教育。积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策略,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感恩教育为主军事化管理为辅”为亮点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成绩斐然,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注重学校育人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加强学生自育心理建设,营造“和暖”的育人氛围,为学生从他律到自律提供了“平和”的成长空间。
二、目前我校存在的问题:
1、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但器材设施相对贫乏,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2、电路老化,学校自建校以来主体线路一直未更换,风吹雨淋下老化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整体需重新规划走线。
3、门窗陈旧松动 ,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更换。
4、门前道路狭窄,流动商贩较多,经常发生拥堵现象,对学生的安全出行带来隐患,需上级有关部门对流动商贩和无序停车现象进行治理。
特此汇报
古田县以重点小学古田县第一小学与薄弱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松台校区为试点,进行远程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把学校每一学期开展的“新教师展示课”“名师1+N示范课”“骨干教师献艺课”“片区教学研讨课”“读书交流汇报课”等常态教研活动,转变为采取远程在线互动的形式进行。参与执教的优秀教师在古田县第一小学总部录播室上课,同时薄弱学校松台校区的学生与总部的学生同时享受执教教师精心准备的示范课,通过远程互动提问、师生互动交流,实现多个教室同上一节课,课后两个校区的教师通过远程在线进行课例点评,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评估课、比武课及互动式的课例点评学习、互动交流,打造教师互助成长的共同体,全面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实现教学信息及教学内容的远程输送与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互动教学常态化,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互动录播系统为学校建立一个互动教学环境,实现授课过程中本地教室与远程听课教室之间的同步授课及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2]。互动过程能够同步录制,真实展现互动教学场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常态化的目标。古田县永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学校,是古田县第一小学手拉手帮扶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为永安小学配置了互动教学设备,两所学校以三年级作为教学实验年级,开学初,召集两所学校三年级的教师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互动教学内容,并针对薄弱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布置学生作业、编写测试内容,把互动教学纳入平时的常态化教学,让两所学校的学生通过互动教与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互动教学常态化,可以完成优质校带薄弱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互动教学和教研,从而实现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解决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缺师少教”“开不起课”“开不齐课”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均衡的常态化教学问题,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三、预约名师在线互动课堂,拓宽教育教学渠道
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某些学科的师资非常紧缺,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互动课堂的新模式,向优质学校的名师预约课堂,通过在线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资源。古田县第一小学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县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16名,学校组建了语文、数学、技能课名师工作室,永安小学和松台小学的教师,根据需求向名师工作室成员预约课堂,共同参与备课,然后利用在线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两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心理健康活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班队会活动课等这些课程,永安小学和松台校区都较少开设,他们在开学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分别向古田县第一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名师预约课堂,确定上课时间。两所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师,因此也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古田县第一小学黄老师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活动教师,开学初,两所薄弱学校的教师就与她预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黄老师为三所学校的学生开设了注意力大比拼、青春期女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为两个薄弱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别样的课堂教学,拓宽了师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渠道,打开了一扇共享兄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窗户。薄弱学校的教师可以借助在线互助课堂选择教材内容向优质教师预约课堂,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适当添加与删减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合理制定符合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闽东地区古田县是一个山区县,城乡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80%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因此要拉近城乡教育距离、实现教育公平,助力薄弱学校的发展已经成了该县目前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1]。而在线互助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古田县以重点小学古田县第一小学与薄弱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松台校区为试点,进行远程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把学校每一学期开展的“新教师展示课”“名师1+N示范课”“骨干教师献艺课”“片区教学研讨课”“读书交流汇报课”等常态教研活动,转变为采取远程在线互动的形式进行。参与执教的优秀教师在古田县第一小学总部录播室上课,同时薄弱学校松台校区的学生与总部的学生同时享受执教教师精心准备的示范课,通过远程互动提问、师生互动交流,实现多个教室同上一节课,课后两个校区的教师通过远程在线进行课例点评,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评估课、比武课及互动式的课例点评学习、互动交流,打造教师互助成长的共同体,全面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实现教学信息及教学内容的远程输送与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互动教学常态化,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互动录播系统为学校建立一个互动教学环境,实现授课过程中本地教室与远程听课教室之间的同步授课及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2]。互动过程能够同步录制,真实展现互动教学场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常态化的目标。古田县永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学校,是古田县第一小学手拉手帮扶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为永安小学配置了互动教学设备,两所学校以三年级作为教学实验年级,开学初,召集两所学校三年级的教师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互动教学内容,并针对薄弱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布置学生作业、编写测试内容,把互动教学纳入平时的常态化教学,让两所学校的学生通过互动教与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互动教学常态化,可以完成优质校带薄弱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互动教学和教研,从而实现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解决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缺师少教”“开不起课”“开不齐课”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均衡的常态化教学问题,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三、预约名师在线互动课堂,拓宽教育教学渠道
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某些学科的师资非常紧缺,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互动课堂的新模式,向优质学校的名师预约课堂,通过在线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资源。古田县第一小学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县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16名,学校组建了语文、数学、技能课名师工作室,永安小学和松台小学的教师,根据需求向名师工作室成员预约课堂,共同参与备课,然后利用在线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两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心理健康活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班队会活动课等这些课程,永安小学和松台校区都较少开设,他们在开学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分别向古田县第一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名师预约课堂,确定上课时间。两所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师,因此也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古田县第一小学黄老师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活动教师,开学初,两所薄弱学校的教师就与她预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黄老师为三所学校的学生开设了注意力大比拼、青春期女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为两个薄弱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别样的课堂教学,拓宽了师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渠道,打开了一扇共享兄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窗户。薄弱学校的教师可以借助在线互助课堂选择教材内容向优质教师预约课堂,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适当添加与删减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合理制定符合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教育局将XX年教育系统工作汇报如下。
XX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我区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科学化招生,严格控制班额数量,促进全区义务教育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通过扩增平行班、扩建现有校舍、充分利用原有教育设施改建、政府投资新建学校、开发商代建配套学校等方式缓解大班额问题,破解2016年学位不足带来的招生难问题。2016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XX所,其中扩建X所学校现有校舍,共扩建校舍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加固装修制锦市街小学置换楼XX平方米,拆除重建原黄航小学闲置校舍,增建建筑面积XX平方米,改造XXXX等X所学校分校区,共新增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积极协调推进宝华中学等政府新建以及开发商配建学校的建设进程,督促开发商完成官扎营片区配建学校建设并交付使用。
继续加大对共同体学校的支持力度。强化干部选任,提升我区农村学校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抓好教师配备,继续向黄河北农村学校派出支教、交流教师,分配新教师,充实农村一线教师队伍。加大捆绑评价的力度,总校和分校权重7:3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学校权重,按照6:4的比例进行评价,激发分校的发展内驱力。引导分校在学校特色发展、学科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模式、师资培训方式等方面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经验。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城乡学校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新途径。
根据《XX区爱生学校评估标准》的要求,本着“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激励性”的考核原则,在前期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师生座谈等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引进教育督导网络测评系统,吸纳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参与到对XX教育的评价中,初步实现操作模式和实操内容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不断细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评估要点”的考核运用,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引领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管理,力争让更多的学校成为“爱生学校规范校”、“爱生学校示范校”。同时在评价中让更多的人了解XX教育,扩大XX教育的影响力。
深化“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激活区域教师资源。加大名优教师、各学科教师交流力度,统筹规划协调全区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适量补充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师资力量,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目标。推动“五名一特”工程培养工作,继第二阶段骨干校长培训后,2016年将考核遴选出XX人,参加第三阶段教育家型校长尖端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做好“国培计划”全员培训、“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活动,组建“1+X+N”发展共同体,开展区域内部“互通互助,协同创新”相关活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立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着力推进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有效课堂、中小衔接研究和教师梯队建设。继续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和实践,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构建1-—9年级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着力开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和实践。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养,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变成常态。深入推进联合国儿基会与陶行知研究会推出的社会情感学习研究项目,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规划教育配套设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教育规划前置,科学规划新建、插建小区的教育配套设施。继续探索推进“入学条件量化赋分、就学安排全区统筹”工作机制,提前谋划招生工作,依法进一步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程序,做好生源摸底预测以及学区动态调整,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招生软件,实施阳光招生,使招生工作更加公正、公平、透明,确保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在XX区享受义务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零事故”为工作目标,以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通
报追究制,强化安全教育,推动联动监管,稳步推进安全工作向纵深发展。以爱生学校理念为引领,继续深化传统文化区域特色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学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新的建树。抓好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利用山东大学的优秀师资,开展为期一年80学时的儒家经典、传统文化教育艺术的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与自学辅导相结合,通过高位引领和专业指导,着力打造一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教材教法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强与台湾、韩国、日本传统文化教学的沟通交流,使更多的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层面有新的突破。
一、基本情况
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建有电子白板教室35间、一体机教室10间、计算机教室4间、录播室1间,配备计算机473台,其中学生用机301台(生机比8∶1),办公用机172台(师机比1∶1),全部计算机上网。2016年5月,我校响应市教育局建设“三通两平台”的任务号召,率先建成了以“优教通”“班班通”“OA办公系统”为依托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现正在试用并逐步深层推进使用。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学校特别注重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评价、考核、奖励的长效机制。仅2015年,组织158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成绩全部合格;同时学校组织135名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与能力应用和交互式电子平板基本操作测试。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方案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经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对我校情况进行摸清底数、清理需求,查找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从2011至2016年,我校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共投入1997184元。其中,白板教室35间,投入773280元;一体机教室10间,投入122570元;录播室1间,投入101133元;配备更新计算机277台,投入1000201元。
(三)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
学校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协议,进行平台建设。经过施工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宽带500M,班级宽带不低于5M的应用条件。完成班班通授课端安装44套,开通教师账号165个,覆盖七年级——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多个版本的教材资源,涉及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各阶段,完全与教材单元章节、课时实时同步。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时安排了“优教资源平台应用技能培训”,中国联通技术员对我校一线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收效良好,老师们都掌握了基本的应用技能。
(四)专人负责,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学校成立信息化中心,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建设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老师办公室、微机室、和教室所用的电脑、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电教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完成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学科专任教师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老师们的培训。使全校科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设,目前,全校专任教师计算机合格率100%,极大的促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现在,一线教师正在通过“优教通”和“班班通”资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授课,大大提升了教师互动备课、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无纸化办公意识的普及,我校逐步尝试和推广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尝试和实践研究。除了学校教学QQ群在教师间沟通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我校开通了OA办公系统,现正在试用阶段,以后必将促进我校办公现代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改的发展
基于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一线教师能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四、存在问题
(一)资源平台的建设与深度应用还存在问题:
1.学生、家长教师空间账号需要注册才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深度互动,但开通应用需要交费,收费问题无法回避又缺乏政策支持。
2.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在观念和技术培训上强化提升。
3.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来自家长的阻力很大,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所需的硬件无法统一提供。
(二)基本设施配备缺乏
学生微机室部分电脑年份较早、配置较低,无法兼容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5年前装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老化,投影机的镜头已到更换时间,需要更新。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发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尽快使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市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二)到2018年底,完成四项建设
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微课制作室、录播室,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求;三我校为每名教师提供电脑,为教师研修和日常备课提供方便;四是到2018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
(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
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省、市、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关键词:云录播;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86-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推动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提高质量是核心,结构调整是前提,教学改革是关键。”高职教育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技术型人才稀缺产生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
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云录播平台,一经出现便满足了知识与思维发展的可视化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希望,也开辟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1]为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云录播平台的发展历程
1.云录播概念的提出
随着云计算理念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国内外主流的多媒体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尝试将云计算与录播系统相融合,在教育科研领域打造“云服务平台”,进而开启了教育录播行业的变革之路。为了解决传统录播系统在多个教室统一录制和管理上存在的服务器性能要求高、压力大、易瘫痪、价格昂贵、安全性能低等问题,2012年9月,在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上,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云录播概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2.云录播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校本资源建设逐渐向区域资源建设转变,校内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向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资源共享课转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录播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多媒体录播资源、传统音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庞大的设备资源以及分散的课程资源的集中管理问题,随时随地分享教学资源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云录播是必然途径,也是必然趋势。
2012年9月,深圳锐取股份有限公司(REACH)了云录播平台“媒体中心”,汇聚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门户,实现了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PAD等多终端设备的随时随地访问。
2012年10月,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Power Creator)在北京举办了新品会,隆重推出一项全新设计――云录播平台,提出“让教师更专职,让教学更智能”,从专业的角度满足了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缩小了数字教学的鸿沟。
2013年3月至5月,广州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VA)相继在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第十二届广州教育装备展览会、第64届全国普教展上,以“录播・云应用”为主题,全面展示了AVA高清录播系统从视频录制到教学视频云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中国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视频的教学新模式。
自此,云录播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海啸”,引起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云录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校扎下了根,谱写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云录播平台及其应用服务模块
1.云录播平台的界定
关于云录播平台,众多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技术架构、功能特性、服务模块和实现目标上却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对云录播平台典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精细梳理,我们初步将云录播平台定义为:在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集中式解码资源服务器、存储池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采用云存储、云传输、集群应用和网格技术,将录播系统采集到的高清摄像信号、教学电脑、实物展台、板书、语音等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传输至资源管理中心,并通过管理中心的应用服务软件,以云架构的方式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微格教学、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跨平台移动学习等各类云端服务,进一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如图1所示)。
2.云录播平台的特色模块
云录播平台是高效智能录播系统与强大的视频应用服务软件的完美结合,不仅具备了高清录播系统的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远程导播、自动跟踪定位、在线编辑等功能,还实现了视频点播软件、教学互动软件、实时教研软件、虚拟切片软件、S-T评课软件、自动转码软件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形成了“以视频应用为核心,集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
云录播平台的主要特色模块主要包含知识点视频点播(微格教学)、跨平台移动学习、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等等。以应用服务模块为依托,汇聚优质资源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资源、享用资源开辟快捷、直观的访问渠道,如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搭建了移动学习的多维空间,教师培训平台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研讨平台实现了教师可视化在线研讨,名师讲堂实现了跨区域远程互动课堂的大规模直播,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督与智能评价。
(1)知识点视频点播
云录播平台采用行业领先的虚拟切片技术,根据学生设定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使切片点与视频进度有效关联,并通过流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的点播服务。知识点视频点播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重现“头脑中缺失的信息”,提取记忆线索,还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粒度相对适中,避免知识含量过度饱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点播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师类型来选择点播该教师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还能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的课程教学中。
(2)跨平台移动学习
为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云录播平台支持各类主流视频格式自动转码,统一形成各终端设备兼容的视频格式,学生可使用台式机、笔记本、iPad以及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学习,轻松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跨平台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空界限,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接近自然状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无需外界压力强加,而是内心主动萌发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从“资源服务平台”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学生也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教室学习,还能够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图书馆、宿舍、自习室、书吧等任何地方学习。移动学习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尽享学习的乐趣。
(3)跨区域互动课堂
云录播平台将高清录播系统与教学视频互动应用软件有机结合,创建了跨区域直播互动课堂,实现了实时课堂远程双向传输、同步互动。互动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满足了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需求,也为学校与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建立了桥梁。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表达各自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展。中西部偏远地区与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展跨区域互动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智能教学评价
云录播平台支持S-T评课、打点评价、量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S-T评课通过录播系统采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数据,以打点计数法将每分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记录下来,比如教师讲解、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等等,自动分析教学行为,构建S-T行为分析图,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将课堂分为对话型、练习型、讲授型和混合型。S-T评课用简单的数据以较客观的方式来描述课堂,而课程评审专家、教学督导员、同领域的专业教师、学生等在线浏览用户则以文字或语音方式对教师某时间段的教学行为进行主观的打点评价。主客观评价的综合运用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主讲教师可选择文字或语音评价切片,快速定位视频知识点,精准搜索课堂讲授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平台用户沟通交流。
(5)可视化网络教研
云录播平台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学习――实践――教研――评比”一体化支撑环境,支持同课同构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微格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情况跨区域实时传送给各位教育专家,在专家引领下,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研讨,共享教研成果,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与研讨同步、教师和专家实时互动。
三、云录播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云录播平台以其激发视觉思维能力、提升顿悟思维水平、强化动作模仿与技能训练、再造“首次教育”等独特优势赢得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好评,也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往,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再到实训基地实习,这一过程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脱节,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检验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云录播平台的出现,拉近了课堂与实训基地、企业工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足不出堂”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不再以单纯的文字描述呈现,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信息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云录播平台彻底颠覆了应试教育本本主义的理念,摆脱了书本的束缚,摒弃了大众化、共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着重发展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特长,强化岗位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作模仿能力和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倡导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通过项目剖析、案例研讨、观点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带来的种种快乐。
2.教学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然而教学目标大部分由教师来拟定,学生未能全方位参与其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有参加顶岗实习之后,才能真正确定自己心中的职业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关联不紧密,未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往往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宽泛、模糊、晦涩难懂,可操作性也较差。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直接影响着职业目标的确立。而云录播平台则以丰富的视频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提前预知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时,教学目标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学生心中目标”所凝聚的共同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衡量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自我与“心中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吻合。
3.教学环境与资源
云录播平台不仅以视频资源为主体,集教材、案例、习题、课件、图片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工具方法,构建了平面与立体、真实与虚拟、主观体验与定向推送相结合的资源体系,还以项目知识点为节点,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需要的各类资源按照相应的分类条目归纳整理,在平台内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云录播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接近“首次教育”的多维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主动参与项目和模块的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登录到云录播平台,点播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仿真学习环境的出现,使学生不必长时间地呆在充满负荷噪音的实训车间,就可以尝试知识的创新和实践。学生的操作失误也能真实地记录在案,便于学生及时查找,避免了学生多次在同一关键环节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4.教学过程
云录播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搭建了跨区域互动课堂,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的共享共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凝聚了专业教师群体与企业高级员工的共同智慧。专业教师从认知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每个项目、每个模块、每个任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企业员工则从岗位技能的角度向学生现场演示具体的操作环节,解释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学生可对教学过程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定向学习,直至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岗位技能。
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教育,实现了“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共享”,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内化上,提高了知识从传授到内化的效率。“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共建方式也为学生打开了课堂与工厂的直通车,让学生将课前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企业专家,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5.教学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激发往往源自于教师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发言权受到了限制,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滞后性也尤为突出。而云录播平台创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实时的评价体系,既包含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实验报告、标准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还涵盖了量表评价、作品展示与分析、技能实演、打点评估、S-T智能教学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了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云录播平台还以网络点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视频展现给评审专家,彻底改变了教学督导、听课、评课的途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跨区域专家在线共同探讨。教学视频的在线观看率和点播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突出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在登录云录播平台后,以打点评估的方式对教师某一时段内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审专家全方位地参与,多渠道地沟通,促进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云录播平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只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角。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警醒着,将技术的利器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满足教学服务与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翔,陈建淼.“镜像教育”:一个教育新主题的开始[J].教育科学,2011(10):25-28.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多校区管理的有效策略
多校区办学作为时代的产物,拓展了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学校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使学校面临着办学投入巨大、教学管理分散、行政效能降低等新问题。面对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服务多校区管理的有效途径,即专注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多年来,我校致力于优先发展信息化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合理应用。
构建适应多校区发展的基础网络平台
中关村二小校园网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学校领导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学校的校园网,由当时一条ISDN线路开始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和2009年,我校承接了两所新建校,为将中关村校区多年积累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各类资源同步共享到这两个校区,我们集中精力在校区间铺设光纤,实现多校区的高水平同步。
创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行政办公网
我校行政办公网是学校内部无纸化办公的载体,方便、快捷、高效。主要栏目分为每周安排、学校办公室、教学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后勤办公室、党政工团、学习园地等,满足日常学校办公需要。为了方便传输文件、资源共享,网站上链接了“文件交换区”、“文件服务器”、“照片网站”、“对外网站”、“VOD点播”等板块,此外,我们还架设了一台 FTP服务器,把学校历年各种活动照片、教师自制课件、学科教案、科研论文到服务器上,不断丰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资源库,以便教师查阅交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集中建立海量资源库,多校区共享数字资源
自校园网建成以来,我校不断充实网络上的媒体资源,目前学校资源库中有自行购买的教学同步资源库200G,各类影片10000部,各种音乐、语音素材20G。这些影片、音乐通过VOD系统供师生随时点播。我们把各学科光盘、磁带资料经过翻录等技术处理,全部链接到网站中,方便各科教师教学,从而大量节省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为有效保存学校历史资料,方便各个科室和教师查阅,我校自2005年开始探索建设照片库,目前学校照片库中已有各类招聘40余万张,翔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历程,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为解决中关村、华清两个校区空间小、硬件资源紧张等问题,我们建设了拥有47万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下一阶段,还将逐步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建设学校的全媒体知识中心。
搭设高效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满足多校区办公及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于2006年开通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成为海淀区第一批远程教室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探索视频会议系统在多校区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目前,我校共建有6个视频会议室及远程教室。无论是每周一次的行政会、全体会,还是日常的讲座培训、教科研、评优课等大型活动,均采用三校区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视频会议系统的启用,真正实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三校区学生共同聆听分享;极大地提高了三校区干部、教师办公、研修的效率;确保了三校区同步、联动、互动发展。
2011年,学校开始启用弹性、灵活、高效的OA智能协同办公平台,提高了教师提交各项申请的办事效率,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多校区管理而言,避免了很多奔波之苦。
此外,网络的全覆盖、各校区之间的NGN数字电话系统,使多校区之间实现了无限漫游及点对点免费通话,让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积极倡导低碳办公,文件集中输出方便快捷
我校积极倡导无纸化办公,鼓励各种形式的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有效控制纸张和激光打印成本,精准统计每位教师的打印数量,我校自2010开始部署功能强大的IC卡网络文件输出系统,教师只需轻刷IC卡,即可在校园任意一台复合机上输出文件,还可以一次进行文件双面打印、草稿输出等节能操作。
打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打造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营造出利于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课堂是我校教学特色之一。自2000年起,我校教室开始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由投影仪、电脑、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组成的多媒体课堂遍布学校所有教室,实现多媒体、智能化的交互式学习,展现了一幅全新的数字化学习图景。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海淀区信息中心组织的多媒体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稳步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在替换原有的投影设备,学校多媒体教学必将步入崭新的阶段。
学校建有海淀区第一批试点单位的互动录播教室,集交互教学、师生互动反馈、中央控制系统及课堂录播于一体。课堂上,教师方便地制作交互式教学课件、讲解知识;学生手持遥控器参与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而电教中心快捷地记录着最生动的课堂。学校还建有各类专业制作中心,为积累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构建保障师生安全的平安校园
2009年百旺校区建校伊始,学校领导便对百旺校区的信息化建设寄予厚望,为更好地方便师生,百旺校区建设了基于CMIS卡的门禁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进出校园与教室,同时对于人员权限的管理也更加灵活准确。
为适应数字北京的发展要求,我校积极推进学生卡应用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海淀区中小学生“平安工程”实验,学生上学、放学使用刷卡系统进、出学校,既方便教师统计考勤,又可以知道学生到校、离校时间,以便让家长放心。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尝试学生卡与电话的有效整合。为了维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财物安全,学校构建了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由专职人员负责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目前我校三校区共安装摄像头400余个,得益于校区光纤带来的充足带宽优势,我们将所有安防系统联网编组,配合强大管理软件可实现任意一网电脑对所有摄像头的有效监管。
创造多种渠道丰富学校形象
学校网站经过不断地调整、改版,已经成为呈现学校活动、展示学生风貌的重要窗口,各板块有专人维护,利用网络优势积极进行学校宣传工作。
为更好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强调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表彰优秀学生事迹,我校在校园内建设了信息系统,共安装电子屏30个,每两个一组,一屏显示全校统一的教育内容,另一屏显示各校区的学生生活。每个校区还在门口显著位置架设了全彩电子屏,制定学校电子屏信息制度,专人维护,及时准确,亮点活动及重要通知做到第一时间传达。
关键词:地学旅游;校企合作;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3-03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景观资源奇特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因其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省内国家地质公园数量迅速增加,地学旅游也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急需一批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又具备良好地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云南省地学人才主要培育基地,我校拥有其他旅游院校所不具备的地学教育资源。本文基于“云南地质景观资源不断开发对高素质技能型地学旅游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长,而旅游院校培养人才缺乏地学知识和旅游职业岗位技能”这一云南省省情,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培养目标为指导,打破传统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校内实训设施及多年来与省内外多家旅游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一平台,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基础上,重视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地学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20世纪中叶盛行于法国、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及体制的差异,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两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1]。综合分析以上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以企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人才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但企业为了获利往往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而忽视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更有保证,但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实践机会少,岗位技能训练不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引自德国的“双元制培训”制度,然而由于缺乏相同的土壤,“双元制培训”这一舶来品在我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时期”的特殊国情,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我国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即学校在专业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征询有关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以决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模式,即企业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工作现场相应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与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岗位能力与要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学参观模式,即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教学实习的有关要求;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以预分配就业的方式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即学校成立教师专家技术工作室或技术服务部,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与生产技术服务[2]。
二、云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地学旅游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依赖于“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符合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旅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高职院校中的旅游专业肩负着培养行业所需的全面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旅游资源丰富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旅游强省,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各旅游企业对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当前省内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直接抑制旅游专业的育人模式与教学水平,“校企合作”模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为云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云南省地学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为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地学旅游人才创造了广阔的企业环境。
三、案例简介
我校地学旅游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旅游文化学院,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在云南省旅游业突飞猛进式发展大背景下,各旅游企业对高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促使我校旅游文化学院从襁褓中迅速成长起来,五年来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输送了200余名高素质、强技能旅游人才,目前共有在校学生420人,涉及旅游管理、泰语导游、酒店管理、高尔夫等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以“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泸西阿庐古洞、九乡、石林等世界及国家地质公园、文山州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世纪金源大酒店、锦江酒店、星耀水乡高尔夫球会、北京尼克劳斯高尔夫球会等多家旅游企业合作。多年来在地学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进行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验,与多家知名旅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高职院校地学旅游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1.探索构建“1+1+1”的阶段提升培养模式。我院探索的“1+1+1”阶段提升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一分为三”:第一学年为“识岗”,即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上,学期末由专业课教师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学生通过在旅游企业的短期参观活动,加强了对各岗位的初步认识,同时聘请企业人员随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基础。该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参观学习对企业环境与岗位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识,并在参观活动结束后以学校为主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书面报告、小组汇报、答辩等几个环节。具体做法为:实习开始前,将学生按8~10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专业课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书面“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等,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向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同学进行汇报,汇报在实习过程中的所为、所思、所获。针对各组汇报情况,专业教师现场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小组综合表现将作为对成员评分的主要依据。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卷面考核(30%)、实习报告(30%)、实习过程中的考勤(10)、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提问和思考(10%)、小组综合表现(20%)。这一考核模式摈弃了传统“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第二学年为“助岗”,即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利用学期中、学期末等不同时段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配备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使其尽快熟悉各工作岗位操作流程,锻炼初级操作与管理能力。以高尔夫专业为例,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控能力,我们与邻近的华侨城高尔夫球会签署了教学合作协议,将球童实务、高尔夫赛事组织、草坪养护与管理实务三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放在球场里进行,每个班的授课教师包括一名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习,能从企业教师身上学到一线的操作技能,还能以“助手”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各环节中;当球会处于旺季或有重大赛事活动时,急需大量工作人员,此时学生将利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助岗”,参与组织赛事、养护草坪、服务客人等岗位工作,从中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运作技能,还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报酬。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受课期间和参与相应岗位工作时的综合表现,以百分制形式进行量化打分(40%),二是学校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考勤、实习报告和小组PPT汇报进行评分(60%),以上两项加权后即为最终成绩。第三学年为“顶岗”,学生全学年在企业实习,以“准员工”身份独立承担具体工作。我们将学生按10~12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及个人意愿安排在1~2家企业实习,实行“双师”指导,每组配备一名学校理论课教师和一名企业实操教师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让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理论课教师通过电话、QQ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不定期进入企业了解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必要指导。学生根据企业教师安排从事不同岗位工作,每个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交一份“实习小结”,包括实习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体会;一年实习期结束后提交一份5000字的“顶岗实习报告”,并结合实习期间的岗位任务进行PPT汇报。对学生的考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其中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一学年的综合表现、顾客评价和业务能力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学校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小结和PPT汇报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将企业和学校评价综合后即为学生一学年的最终评价。
2.携同企业构建“淡进旺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的学年式课堂教学活动“拆分”为若干个淡季和旺季的阶段性目标。具体做法是:旅游淡季时,将企业人员请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和讲座,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我院自2011年开始聘请六位业界中高层管理专家成立了“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不定期进校园给学生开展企业管理与实践操作专题讲座,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我们诸多良策和鼎力支持。此外,我们还聘请了近十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相关课程授课任务,他们在教学中能现身说法,对学生校内实训起到良好的效果。旅游旺季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将课堂搬进旅行社、酒店、景区、高尔夫会所等企业,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承担带团、计调、球童、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工作任务,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以导游专业为例,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前,学院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安排他们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小学生春秋游”、“老年人夕阳红旅游”活动,每两个学生负责带20~30名小学生,或作为助手全程协助旅行社专职导游带团,熟悉全陪和地陪整个操作程序。经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生对景点线路和导游带团业务的印象,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导游业务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因此在现场导游考试环节效果非常好,也为学生后续顶岗实习期间独立带团积累了一定经验。该培养模式让学生不断处于“学―做―学”的循环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综合提升。
3.开展企业进校园项目,建设校内“微企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除了将企业管理和服务人员请入校园“现身教学”,还应积极探索企业进校园策略,即:将企业项目或工作场景引进校园,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场景、设施设备和工作流程,在校园内承担企业的工作项目或体验企业工作情境,锻炼工作能力。
五年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我院十分注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目前已建有两间高尔夫室内实训室、一间模拟导游实训室、一间茶艺实训室、两间酒店前台客房餐饮实训室,在阳宗海校区建有一个高尔夫室外练习场,包含两个果岭、两个沙坑、十个练习打击位,占地5000m2。此外,我们还获得世界银行贷款云南职教基地建设200余万元贷款支持,目前正在建设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并配备复印机、传真机、电脑售票和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等设备。在校园内可开展旅游咨询、旅游接待、线路设计、线路销售、门票车票销售、旅游门市接待、外联销售、计划调度、财务控制等实训项目。在模拟导游实训室设置中央控制系统、高清图形拼接系统、双机投影系统、实时录播系统及三维实景系统等设施设备,满足体形礼仪、导游讲解、导游词创作、才艺表演等项目的实训。
4.推进旅游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省内很多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相关学科通过一定短期培训或自学方式转入本专业,有些教师为跨专业教学,所学知识与所教课程差距较大,加之没有从事过旅游实践工作,很难胜任所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承担大型的科研任务,这必然会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双师”制,定期选派教师到各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技能及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与管理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及业务考核,增加从业资格证书的持有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高度重视教师岗位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每年争取抽调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针对“学生数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而专业教师及实训设备欠缺”的情况,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尝试通过争取学校政策支持,每年派一名专业教师跟随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作为企业“准员工”,该教师可以在酒店相关岗位轮番任职,企业为教师提供一定数额的岗位津贴,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
[1]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2]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3]王淑娟,宋惠敏.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J].企业研究,2010,(14).
一、与时俱进,文化引领, 塑造和美品牌
文化是学校之根,学校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向文化立校迈进。围绕“阳光教育”这一办学思想,厚积薄发地形成了学校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秉持着“阳光、和美、幸福”这一文化理念,即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草与鲜花共同成长;和美是阳光教育呈现出的文化氛围,“和”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格的平等,真诚的合作,“美”是这一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和展现;幸福是生命的终极追求,将这一追求与人类对教育的追求完美结合,为了孩子幸福地成长,为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学校把“和美文化”作为践行“阳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耀目的阳光下,和美的十四小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是塑造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的规范之园,是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二、阳光管理,聚焦课堂,涵养和美教师
1.凝心聚力,激发生命的力量
构建透明规范、勤廉高效、公正向上的阳光管理。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构筑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实施阳光团队打造策略,形成积极向上的群文化。
2.德艺双馨,展示生命的风采
第一,修师品,德为本。为培养“自信豁达、阳光健康、公平真诚、会教多思”的教师,每学年,学校都会进行“师德标兵”、“民族团结标兵”、“十佳教师”、“和美团队”的评选工作,还组织教师进行“让阳光洒满成长之路”主题宣讲活动,不断凝聚“以心教之、以雅启之、以美化之”的核心追求,实现教师内外兼修,让教师焕发生命的光彩。
第二,强师能,提素养。充分挖掘录播教室交流、互动、展示功能,引导教师共享、共进。依托沙区教育研修网络平台,展示个人教育反思、教学随感,实现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分享个性化教育智慧。形成了以课例研修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以高效研修推动高效课堂。学校开展的三种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实战演练课、“内升”杯课堂教学大赛、分层磨课、“高效论坛”、“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等活动夯实了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抓队伍,树品牌。我校精心打造以“窦桂梅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专长教师成长社”为平台,分别构建一支业务精良的名师队伍,一支充满个人魅力的班主任队伍,一支专业优长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给教师一个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充满职业成就感,也为更多教师搭建起专业化成长的坚实阶梯。“窦桂梅工作室”虽然只成立不到两年,但是已开展了童话教学主题研讨、课标解读、实战演练课等活动;班主任工作坊着力探索不同阶段学生“爱的教育”内涵来研究相应的教育模式,使我校班主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长教师成长社”的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及生动案例,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三、以爱育和,多元发展,打造和美学子
我校以普及性的特长教育、丰富的特色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工作思路,开发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素养提升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以书法教育为底色,增学生文化底蕴
(1)依托课程,提升素养。学校把中华优秀传文化艺术―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书法教学方面,聘请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建新等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每两周对教师进行一次培训。教师们的书法作业,由大师们亲自批改,集体点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书法水平和教学能力。语文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的主力军,因此学校还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粉笔字培训。为了激发教师的练字热情,学校把教师分为提高班和特长班,分班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每学期通过考核编班,促使教师快速进步。学校在一到四年级设有硬笔书法课,教师由语文教师任教,五、六年级还开设软笔书法课,由书法上有特长的美术教师任教,在教学中,我们重点从书法课的教学质量、作业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评促教,真正把书法教育落到实处。
(2)营造氛围,陶冶情操。我校着力打造墙裙文化,教学楼外的古色古香的墙裙上有“美’字不同书写形式,彰显我校书法教育特色,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情操得以陶冶。我校专门把崇善楼二楼走廊作为书法作品展示区,展示区都是教师和学生们的作品,每月更新一次。当学生走上二楼,充满了水墨韵味和蕴含哲理的书法作品会让他们潜移默化中爱上传统文化。新改建的书法体验馆雅致大方,备有笔墨纸砚、条桌,展出名家墨宝,置身其中,会忍不住挥毫泼墨。
(3)抓实活动,提升品质。我校隆重召开了以“经典浸润人生,翰墨传承文明”为主题的诗书节活动。高、中、低段学生分别以“明理”、“爱国”、“励志”为主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诗文吟诵及才情展示活动,其间我校师生及家长代表也分别进行了硬笔、软笔、粉笔字的现场书写和展示活动。在浓浓的诗书文化氛围中,学生提高了对诗书艺术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增强了文化底蕴。在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中我校因成绩突出,被评为“集体特等奖”。201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我校有幸成为乌鲁木齐市唯一一所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以体艺特色为抓手,促学生多元发展
以丰富的特色教育、普及性的特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为重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持续发展。普及性的特长教育有一、二年级的“围棋课”,三、四年级的口风琴课,五、六年级开设的男生篮球课、女生形体课,这些特色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孕育、培养打下基础。为了满足特色课程开设的需要,深挖教师资源,体艺教师错位发展,同时外聘有特色的专业教师、教练充实教师队伍。菜单式的阳光社团以丰富的体艺、科技、学科课程为途径,例如航模、七巧板、魔方等阳光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个性、不同志趣的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长自信。
3.依据课程特点,教学方式互补
采用大班和小班两种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交叉进行。例如,英语学科在两年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了“233”教学模式,即“一个班级两种模式”,大班教学小班化,小班教学高效化,互为补充;“一支队伍三类风格”,我校英语教师、留学回来的中教教师和外教老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促教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一个节日三项收获”,通过开展英语节为孩子搭建一个敢说、会说、爱说英语的交流展示平台,使英语节成为一个技能之赛、文化之旅、体验之行。
4.阳光德育,全面育人,奠基和美人生
(1)自主德育强化养成,夯实基础
以“心灵感召、人文默化”的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学会做人的起点,创新形式,以学生礼仪教育、生命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进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式的探索,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管理作用,尊重队员的意愿,听取队员的意见,营造民主气氛,做好孩子们的参谋,让队员自主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培养孩子们自主自立的意识。在国旗护卫队、校园小导游、小小志愿者、校园小记者站、七彩童心广播站中各种角色的锻炼,使学生们懂得了奉献、服务、责任。面向生活营造属于学生自我的体验场,组织孩子走进SOS儿童村,参加电台举行的“爱心小书包”捐献活动,对王家梁希望小学的孩子结对帮扶,参与 “星星点灯 爱在首府”乌鲁木齐市首届公益小精灵之交通精灵志愿者活动,组织“分享我的爱校园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完善自我。
(2)塑造健康阳光心态,放飞心情
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建的心理咨询室优雅温馨,访谈区温暖清新,在沙盘的一沙一世界中,充分打开了孩子的心窗。针对一年级开展的入学教育和针对六年级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又如五年级的学生轮流体验团体沙盘,科学地指引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灵成长方向,学生们受益匪浅。
(3)专题活动搭建平台,体验成功
以体艺节、科技节、英语节、书画节“四节”的开展为平台,组织教师、学生广泛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和文体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向社会、向家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飞扬、亮点得到发掘,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乐观、自信、认同、向上等品质在阳光少年的身上洋溢。
(4)家校合作携手共进,丰富内涵
关键词:视频会议;远程直播;互动交流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多个用户之间通过网络,将声音、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分别传送到系统内各个计算机上,实现即时互动的沟通,使得地理分散的用户之间可以拉近距离、共处一处,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是一种能在多点位、多用户之间提供双向语音画面传输的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企业的会议及大型体育直播等项目上。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参与性、即时性、交互性的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势必有充分的体现。
睢宁县自2010年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一年来,我们进行了几次大型会议的直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初步尝试将该系统应用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视频直播,拉近了城乡课堂的距离,缩小了城乡差距,有效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催生了我县教学、教研活动的新方式。
一、困惑与思变
由于我们睢宁县域较大,地理位置分散,给我县的教学、教研交流及一些常规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经济成本高,时间效率低。为了搞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偏远的乡下教师从学校到县城要辗转换车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八点半在县城搞的活动,乡下教师早上五点就得起身准备。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更是为安全问题时时捏着一把汗,辅导老师、安全人员时时刻刻不能疏忽。再者,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就学压力、师资调配、交通拥堵、恶性竞争等问题,一时难以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这些教育上的现状一直困惑着我们。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改变现状,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呢?有,那就是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争取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尽快落实上级的有关要求,促进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局部署并实施了睢宁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求各科室、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齐心协力,确保此项工程能如期、顺利完成。而且责成电教馆要想办法充分优化,整合我县现有条件下的网络环境和优质资源,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尽快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服务于睢宁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二、启动与尝试
为了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2010年,教育局和县移动公司达成协议,购置高性能服务器设备,100M的光纤专线通达全县各校,初步建成教育城域网。2011年初又实现了在所有学校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客户端——海盟数字视频会议软件终端。
其中,会议终端PC的配置要求:
中心会场:
最低配置:P42.4/512M内存/40G硬盘,128M显卡,显示器
建议配置:P43.0/1G内存180G硬盘,256M显卡,显示器
分会场:
最低配置:C2.4/256M内存/40G硬盘/集成显卡,显示器
建议配置:P42.4/512M内存/80G硬盘,128M显卡/显示器
设备还需配置视频转换器和VGA分配器。
视频转换器的作用是将计算机的VGA信号转换为多种模式信号输出,如VGA、视频、s端子等,便于将信号输出到各种显示设备上。VGA分配器是将一路计算机信号分成多路计算机信号,如,显示设备是液晶电视、投影机等带有VGA输入口的就选择此设备。
在举行全县教研活动时,主会场系统管理员打开点名页面,选择自动点名,然后点击“开始点名”,全县各校管理程序上均自动弹出“报到”界面。各校点击“报到”,主会场即刻显示出“已点名”的图标。主会场可以调整分会场的显示模式,可以采取满屏显示、四分屏、九分屏、十六分屏的显示模式。如果参加教研活动的学校大于16家,可以在主会场留下一个或两个窗口,采用窗口轮巡的方式逐个将分会场的画面显示在主会场屏幕上。各分会场只要将主会场双击即可全屏观看主会场的活动情况。软件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可以在教室内架设两台或三台摄像机,连接到录播服务器上,同时还可以连接一台电脑的VGA信号和视频展台信号。从录播服务器中输出一路视频信号到主会场的视频采集卡中,输出一路声音信号到主会场服务器的声卡输入端,这样主会场的教师画面、学生画面、教室全景、PPT稿件及全县各分会场场景在系统管理员的操作下,可以通过教育城域网传输到各个学校。各学校即可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到此次教研活动中来。
在交流反馈环节,主会场还可以通过选择“主席会议模式”或“自由会议模式”来赋予分会场的权限。在自由会议模式下,登录的分会场自动获得主席身份,可以自由发言;在主席会议模式下登录的分会场,需要向主会场发出请求征得同意方能获得主席身份,允许发言。例如,邱集小学分会场要求发言,要先点击请求发言图标,主会场界面即显示邱集小学举手图标,主会场赋予邱集小学主席权限后,邱集小学分会场的发言声音和汇报画面被同时传送到全县各校的会场。其他各校就可以收听收看到邱集小学分会场的发言情况。通过初步尝试,异地互动的直播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初次的尝试在互动上大家还显得生涩,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强,但不出校门,就可以与名师对话,与专家切磋,靠一套设备就可以把全县的教职工同时聚集在一起,跨时空的交流,这确实让广大教师看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期望不断变为现实,也让我们看到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美好前景。
三、前景与展望
远程直播互动的公开教研活动让许多教师眼睛一亮,让许多摸索者豁然开朗。但我们需要考虑的还有更多的问题:课堂直播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实施?城区更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通过网络更好地达到全县共享?能不能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听到名师的授课?全县学生能否同时参与讨论?如何更好地创设互动交流的环境?
虽然这套系统在使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问题,如,授课老师及学生语音传输不方便,分会场上视频镜头相对固定,不利于丰富的图像传输等,但我们相信,前景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彭明星,张文超,蔡逆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比较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04).
[2]陈雷,数字视频在远程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
——新昌县西郊中学创建绍兴市现代化学校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欢迎大家莅临西郊中学指导工作!我校根据《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对照各项评估指标开展自查自评自纠,结合今年5月份预评估时专家的建议,针对近三年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校情,要求重点完善、落实2019年学校工作和资料整理。据此指导意见,现从学校概况、预评估后整改情况、特色亮点、指标达成、努力方向五个方面来汇报。
一、学校概况
新昌县西郊中学,位于新昌县大道西路333号,隶属七星街道,始建于1990年。2007年,新昌县孟家塘中学因学校布局调整并入本校。2015年,西郊中学扩建工程纳入县、局“十三五”规划,政府投资八千多万,历时三年,到2018年秋基本完成在原址上的重建、扩建。并于当年与新昌县城关中学结成教育集团,一校两区,实现资源共享。现西郊中学校区占地面积31187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6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495名在读学生。在编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96人,市县级教坛新秀9人,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三十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推进教育标准化、均衡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育人氛围和育人质量。先后荣获省农村示范初中、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校园足球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师生们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获得荣誉逐年增多。2017年度,获得60个奖项和荣誉,其中一等奖8项。2018年度,获得奖项和荣誉130多人次,其中一等奖10项,县素质比武中一等奖和教坛新秀人数增多,有3项课题在市级立项。2019年,已获91个奖项和荣誉,其中语文、社会两门学科校本作业设计获县一等奖,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2019年已申报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2019年1月在行政扩大会议和教职工大会上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达成了认识上的一致,确定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崇文·尚贤”为校训,以“引领·追寻”为校风,以“专业·合作”为教风,以“闻道·勤行”为学风。
二、预评估后整改情况
25条B级指标中,在预评估时有7条基本达标,2条不达标,之后我们仔细研究,从学校层面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整改。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内涵发展
1.加强理论顶层设计(B1办学理念)
之前,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顶层设计都不完善,未真正理解理念和目标等之间的关系,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对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了深入研究,完善和清晰了办学理论体系,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国家意志,依据国情、校情,把办学目标、一训三风溶铸于三级课程体系中,升华于实践活动中,实现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B2学校文化)
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塑高品位教师,创高品质学校,育高品格学生”为办学目标,将学校的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把这些理念融于教室、连廊、党建室、功能室、开放式书吧、宣传窗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多方面研讨,确定了校园环境文化设计方案,新建党建活动阵地,增设开放式书吧,重新设计教职工阅览室和家长委员会活动室。校史陈列室规划也于7月启动,按规划方案,郊中校史陈列室由封闭和开放两部分组成,分别设计在综合楼一楼东侧功能室和东侧1至5楼的长廊。拟有立德树人三年行动计划。文化育人有系列持续主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原有足球社、篮球社、书画社、声乐社、健美操队的基础上,本学年新建了青禾文学社。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生活质量。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B5办学行为)
在开齐开足课程方面,我们制定了《“有责任•能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结构与门类,并规划了生活、学科、体艺、社会等四个板块的主题活动。从2019年6月课程规划方案制定以来,已布置系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本学年的劳动技术课上开设美味佳肴、清洁家园等活动课。
在减负方面,首先,我们由纸质的减负问卷调查方式改为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其次,切实加强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2018年,教务处制定的校本分层作业的建设性方案获得县一等奖。2019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比赛中,我校各学科作业分层设计取得好成绩,语文、社会两门学科均获县一等奖。
在招生方面,因本学年开始招智慧班,我们完善了阳光编班的实施方案和智慧班分班方案,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分班的过程中。智慧班招生公开摇号,现场公布,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4.落实三级课程建设(B7课程建设)
今年下半年,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调整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把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把教务线、政教线和校团委的各类活动有机整合,构建了“两有”(有正确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体系和框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今年新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历史的丰碑》、《校园植物学理论与实践》已申报为县第五届精品课程。
5.完善德育工作(B14德育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完善了西郊中学德育工作体系,教务线、政教线、团队线合作商讨,调整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原先政教、团委主题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统筹编写本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计划、教案,让德育工作有效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德育课题研究,本年度已申报市级德育课题2个,并着手汇编年度学校教师德育论文集。此外,我们还推行家务劳动和自然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磨砺心志。
(二)科学配置,提升办学条件
1.改善教学资源(B18教学资源)
重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各类功能教室齐全,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电脑、录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科技创新等专用教室,有专用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卫生站、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站,并置有双向闭路电视、智能广播、安全监控系统及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局域网。自预评估后,学校陆续加大投资,用于改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如校安工程建设、校史陈列室、数字星空创新实验室、文化连廊、开放式书吧、风雨操场亮光工程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聘请专业人士参与设计。
2.提升应用服务(B20应用服务)
在提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校努力接轨大数据信息时代,着力打造智慧校园。这学期我们由学事通改用功能更完善的翼学云和钉钉办公系统,更有效地增进了家校联系,也用于学校各类办公,同时丰富了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栏目和内容。每周在西郊中学党支部微信工作群和钉钉工作群开展党建知识“微推送”。发动教师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校本资源库,资源库资源涵盖各个学科,建有学校自己的微课和视频课资源,建有校本资源1983条,总资源数2947条,年度活跃空间比率达100% 。在县之江汇教育广场教师个人空间评比活动中,我校梁根英老师获得一等奖。本学期,我校七年级开设了两个智慧班,采用平板教学,智慧班任课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教务处的引领下,各年段教师积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紧密整合。
(三)联谊共建,推进国际交流(B24国际交流)
在参加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与美国圣费迪南德学校“千校结对”的基础上,上半年,我们又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省厅发起的与日本静冈县的“千校结好”校际交流项目。这学期,组织了“外教进校园”活动,邀请美籍教师为我校学生上英语外教课,邀请马来西亚教练为师生上体育运动外教课。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师生国际化素养。
(四)发挥优势,辐射引领(B25辐射引领)
虚心学习各地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学习城关中学校区优秀的办学经验,定期开展行政线、教研组研学活动;潜下心来练内功,加快自身发展。同时,与儒岙中学、大市聚中学、道南中学、镜岭中学等农村学校结成联谊学校,与沃西中学、镜岭中学结成城乡互动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发挥我校新建的硬件及学科专业团队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互通、师资共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均衡与整体发展。与城南乡潜溪村开展文明联创联建活动。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在提高。
三、办学特色和亮点
1.校园文化顶层设计,集思广益。“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既是新郊中人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化压力为动力的契机。我校校园文化设计邀请专家团队合作商讨、出谋划策。我校与绍兴文理学院艺术系师生经过多次座谈、研讨和论证,先后出台校园文化设计一、二轮方案,并向社会公开设计方案,力求集思广益。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郊中人以目标、问题、需要、价值、实践为主要导向,从外显层(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和文字书画等物化形态的布局)、核心层(包含核心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一训三风等理念系统、)和实践层(涵盖三级课程体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逐步建构属于西郊中学的文化体系,尽快凝聚郊中“灵魂”。2018年,我校申报了绍兴市规划课题《城郊扩建学校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实践探索》,课题已市级立项。
2.制度管理,规范有序。合理的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办学水平最大优化的保证。随硬件建设的升级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的一些管理制度也随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我们经过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和部门会议认真商议,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后的《新昌县西郊中学教职工德绩勤能量化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原则,也融入了诸多人文关怀的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2018年,我们增设了班主任节、二十佳教师表彰等活动,教师幸福指数和职业认可度在提高,涌现出很多敬业的老中青优秀教师。以制度治校,学校才能获得长久发展。以制度治校,规范管理,我校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3.打造教研团队,科研兴校。我校以“专业·合作”为教风,引领每一位“教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懂方法的教育者、有素养的教学者。学校扩建后,年青教师队伍迅速膨胀,因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工作室以“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精准化和教学常规科研化”为科研兴校思路,以课堂研究、优课评比、命题比赛、课题论文、读书研讨、外出活动等为实践载体,根据教龄长短组建三个培训与研究团队:“自立”团队通过“青蓝携手师徒结对”,尽快站稳讲台;“自信”团队主要通过优质课、论文、课题、命题及学生竞赛,延伸自己“长板”;“自傲”团队主要除指导年轻教师外,还积极参与课程拓展,朝带系、名系和佳系等名优骨干教师方向努力。三年来,各级课题呈井喷式增长。如2018年,社会概念“适度教学”与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有效教学两项课题分获市二、三等奖,“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社会“图示法教学”、“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市立项课题;2019年我校提交绍兴市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4.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学校建有足球社、健美操队和书法社,由我校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定期展足球、健美操班级联谊赛和书法比赛,开展校内外交流。足球社建有校外联谊机制,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指导。2019年,我校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足球体育特色学校。校园运动场上,我校的足球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的健美操队参加绍兴市校园艺术体操比赛,获团体第四名。王芳芳老师的《健美操——活跃青春》被评为县级精品课程。每日大课间活动,学生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跳“活跃青春”健美操。体育组教师对学校健美操课程的开发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下半年,我校已申报新昌县健美操体育特色学校。书法社社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学期,我校赵贝贝同学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赵力伟、陈佳敏分别获绍兴市“兰亭奖”书法赛一、二等奖。
5.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在崭新的校园环境里,在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温馨氛围中,我们的郊中人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全体行政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协作,为学校发展倾尽才情;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我们的学生不甘落后,敢于拼搏和超越。在县组织的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中,我校行政团队获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全体教职工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全校师生体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指标达成情况
我们对照《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如下:25项二级指标中,23项达标,2项基本达标,无不达标指标。其中基本达标2条:B6办学规模九年级班额超出45人;B25辐射引领作用未能明显地体现,25项指标自评得分97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夯实现代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方案虽已拟定,但属初生阶段,完整、立体和鲜活的校园文化体系待形成;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待全面、协调发展;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待加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长期践行,且行且思,让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培养现代化专业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待。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底子薄,需继续潜下心来谋发展,静下心来办实事。我们将继续以教科研为教师成长的支点,发挥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把教科研制度常规化,带领和培养全体教师走向专业化。凝聚校内外力量,合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锻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创设现代化校本课程。我校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起步较迟,不能满足学生的广泛选择,选修课程开发不足,有效的评价机制尚待完善。为此,我们将借力教研室专家团队的帮扶引领,调整结构,优化方法,改进评价,完善已有课程的修订和未有课程的开发,让课程设计体现层次性、合理性和特色化,努力建成一批市级精品课程。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信息化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1疫情让这一学期的工作面对从未有过的挑战,在线学习、在线会议、互联网应用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统整现有的师生互动APP,加大教师线上培训:以及促进部门合作是特殊时期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重点。信息化工作已经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从基本建设到教学应用、再到教育管理,各部门均要提升信息素养,才能形成信息化发展合力。
四月正式开学前,我们制定了特殊时期虹景小学STEAM课程内容安排、5月多次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6月完成了特殊时期__市第六届创客大赛筹划工作。虽然原定的很多计划有所搁浅,但新一学期灿烂的阳光一定会一扫阴霾。再接再厉!以下是对本学期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简要总结。
(一)互+项目在理论研究中夯实根基
本学期,在谢红英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下,学校互+项目一路前行,年轻老师对信息化研究充满热情,工作室组织了各学科老师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以此为契机促发团队研究合力的彰显和内化。因为我校互联网+信息化的相对空白,所以本学期扎实开展了相关理论的积累。还积极组织学科老师走出去,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的形式关注别校相关研究的进展,明晰自身差距,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以此为动力促发研究的深化。
(二)信息化培训O2O培训夯实教师信息素养
(1)分层分批,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们多方位的接受培训、应用与指导。如下:
①各年级部安排一名信息团队成员为组长,承担学校的培训任务,对组内教师进行培训与日常信息技术指导等。
②各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负责对培训活动进行安排与管理。
③教导处做好人员考勤,并收集整理教师培训学习资料等。
(2)“菜单化”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学期__市教科院根据教师知识需求情况,并列出适宜教师学习的培训菜单,这种学习菜单具有针对性。安排培训的讲师就是来自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有着不同方面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相长、互补互促的学习模式是以教师的知识需求为中心,通过转变授课方式,营造开放、自由、平等地教学空间,实现教师信息水平与教学实践相链接。我校有10位年轻老师参训。
(3)“分享式”培训,让教师建立学习的主观能力性。
我校提出的“分享式”培训,主要是利用暑期校本培训、校内外教研活动等机会,鼓励优秀的教师,比如微课、课件、影片制作等方面获得较高奖项的、以及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教师为大家进行经验分享,技术指导等。本学期丁文伟老师制作的“如何制作微视频”的微视频让很多老师受益匪浅。
(三)团队建设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挖掘一批信息素养较强的教师,形成三股团队力量,即STEAM教师团队、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视频课例录制团队,通过团队的智慧与引领,打造一大批信息化教学能手。
1、STEAM教师团队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学科教学,成立STEAM教师团队,大家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该团队成员对学校的新设备资源的推广应用,以及在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
目前该团队以年级组和部门为单位。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共有8人组成,负责新闻稿以及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辑工作,校管领导直接审核。大家分工明确,合作高效。
3、课例录制团队
学校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各项课例报送工作,对每学期的校内外参加的教研课、汇报课、展示课等,都要求进行录制。为此学校成立比较专业的录课及编辑制作团队,负责平时录课以及课堂教学方面的录制工作,同时为学校的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下一步工作计划:
1、提高教师信息应用意识,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科融合应用研究。
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教研教学中,注重教师课堂上媒体的合理应用,利用校内各类教研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同步开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活动,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应用意识,并鼓励和指导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活动。
2、STEAM和创客社团是我校信息团队开展的创新活动的阵地,由于疫情,社团活动这学期一直处于暂停状态,但希望下一学期借助正在筹备中第六届创客大赛,更深入的普及科创活动。
本学期我校参与的省重点课题子课题《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STEAM案例研究》已经顺利结题;信息化工作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实支撑,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方法,进一步创新思想、革新理念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220__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周密,落实到位,进展顺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加大了经费投入,改善了应用环境。
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6万元在阶梯教室建成了标准的校园数字影院;投资40万元在逸夫楼新建了先进的云课堂网络教室;为音乐教室和网络教室添置了触摸式一体机;投资24万元为新建综合楼进行了综合布线,为三年级教室新装了艾博德交互式电子白板,博雅楼安装了高清网络数字监控系统;投资6万元为新综合楼各办公室的老师配备了联想一体机电脑。这些设备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2、注重了设备管理,加强了维护保养。
我们坚持定期对网络、电脑、白板、音响、投影机、扩音机、电话机、电视机、服务器、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了检测、维修和保养,降低了故障率,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我们还定期邀请市防雷中心对学校的总配电、分配电、网络教室和网络中心进行了全面的防雷电装置检测,确保了学校所有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强化了白板应用,促进了深度融合。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和研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和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模式,不断促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4、完善了应用平台,用好了新兴媒体。
一年来,我们将校园新媒体应用平台微信、微博、博客、QQ群、成果上传、校本新资源库、校园监控系统、优秀课例录播系统等有机整合,充实完善,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管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5、加强了网站建设,保证了信息公开。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宣传、交流、学习和反馈作用,开发了新板块,增加了新功能,充实了新内容,传递了正能量。我们通过学校网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最新动态,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成果和师生的时代风采,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公开。
6、搞好了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质量要提高,教研要先行。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继续做好了《基于新媒体下小学数学启思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三大课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其中《基于新媒体下小学数学启思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结题评审中荣获优秀奖。
7、做好了全员培训,提高了应用水平。
学校经常对全校教师进行不同层次和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比如:对新进教师和外校前来交流的老师进行校园网培训,让他们很快熟悉学校的应用环境;对学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专题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学校各类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对各教研组的信息化应用骨干进行深度技术培训,并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本组教师做好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带动全组成员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努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8、录制了学校专题片,制作了课题资源。
为了展示学校师生风采,宣传我校的育人成果,我们和汉中电视合录制了题为《百年跨越精彩绽放—汉师附小巡礼》的电视专题片,该片受到了包括来校交流考察的香港元朗商会小学教师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学校由电教中心负责,还为市课题组制作了__名片之《一江两岸》和《__十景》等重要资源。
9、落实了相关活动,录制了优秀课例。
我校的教育信息
化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亮点。我们重点组织好了每学期的数字电影周、名师教学示范观摩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省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理工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等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活动。精心录制上报了5位老师的省级参评课例,12位老师的国家级参评课例, 13位老师的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优秀课堂实录。我们还做好了每次市上在我校举行的招考活动的监控录像工作。
10、参加了各级赛事,参评了各类成果。
做好了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大赛的组织、推荐、参评和报送工作。重点抓好了20__年全国第七届电子白板暨互动教学课例大赛。我们录制上报的6节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教学课例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其中,数学课《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获一等奖;五年级语文《课鲸》获一等奖;四年级数学课《正负数》获一等奖;一年级数学课《上下》获二等奖;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获二等奖;一年级语文《自选商场》获三等奖。在刚刚揭晓的第六届SMART杯互动课例大赛中,我校又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获奖率再达100%。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成绩取得也要归功于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查找问题和反思不足:一是我们的有些信息化设备陈旧老化,急需加大投入升级换代;二是我们的人员短缺,有的员工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认真总经验,深刻反思不足,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改进工作思路,严格按照《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努力改善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办学水平,为把我校早日办成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名校而努力奋斗!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3本学期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会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信息化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弥补不足。加强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员岗位意识。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纪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防毒软件的安装和部署及时更新。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能,加强网站的建设和教师课件应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应用水准。学校教师的信息资料及时储备和共享。具体工作我们做到了:
一、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专人经常检查电脑,保证每个班级、办公室的网络保持畅通。保证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
二、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把握学科能力的竞赛和参加市级研修活动培训。
三、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语、数、英、物、化老师通过网络媒体收看视频直播,保安人员和安保队伍通过DVD收看安全处理片,丰富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及时的传递信息,进行教师间的沟通,利于储存。
四、注重兴趣培养,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兴趣班要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科教师用机不能实现一人一机,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
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4本学年度,我校积极配合园区教育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并认真做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信息技术服务工作,巩固和推进学校现有信息化工作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努力形成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期初,我校对学校信息工作做了分工和规划,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计划,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遵照其严格执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也完成了苏州教育e卡通、家校路路通、校务管理平台、省资产和装备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维护和更新,为师生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二、配合完成园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校作为信息化工作做的比较扎实的一所学校,在配合园区信息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1、作为代表参加了园区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园区信息化工作会议;
组织了学校各部门参加园区教育信息工作的在校座谈会等。
2、成功接入了园区教育城域网,配合园区信息中心实现了各学校网络的统整管理。
3、开展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
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研究课题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今年上半年,我校依托现有的应用对其进行提炼升华,已经成功申报并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跨平台多终端的初中校务管理系统的实践研究》,并想借此机会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课题。
同时,我校的《学校校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应用》在申报__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获提名奖,在园区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4、争创信息化示范学校
为了有效地巩固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几年来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实践,创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我校今年积极申报了创建__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想以创建为契机,不断强化学校信息化的工作力度,实现依托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建设目标。
三、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校务管理平台的改版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校务管理平台部分模块的功能需要进行调整,另有部分功能需要扩充,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我校积极开展调研,针对校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平台的功能性改造工作,在下半年校务管理平台软件公司入驻学校,进行现场开发。
2、积极改版学校校园网站等各类平台
本年度,先后完成了学校网站和blog平台的改版工作,从而提升了学校对外的宣传面貌。在平时也鼓励引导教师、学科组、社团、专业教室在校园网上开设网页和blog形成教研探讨与学习的氛围,增加师生、家长、社会交流的手段。
为充分发挥如moodle等优秀学习交流平台快捷、高效、易辐射的优势,学校信息组还重新搭建了moodle2.0平台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
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育信息化素养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中,信息技术培训是一个重要内容。针对我校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开展了新进教师和初一信息管理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承办了__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不足之处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肯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
1、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开展的不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还有待于积极探索、研究。
2、在资源网使用上,大多数的老师还局限于使用,对于自创资源的上传还是个空白。
3、学校网站的建设还有待于提高。
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重要、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全、更好,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后勤保障,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5上半年,企业信息化工作以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厂长工作报告为指引,围绕“对接技改、适应新厂”需要,在正常有序开展现有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障下,突出“全力对接技改、全面适应新厂”这条工作主线,把工作精力逐步转移调整到参与配合技改实施、开展全员培训、筹备管理对接方面来。紧扣“人才对接”和“管理对接”两个关键,强化工作作风、协作机制和氛围营造三方面保障,扎实做好加、乘、减、除新四则运算。
现汇报半年来的信息化工作和下步打算。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在人才对接上,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优化与培养。
信息(含自动化控制)组在全厂全员大培训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信息化工作层次和人员对接需要,细化分解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对象、阶段步骤、载体手段、具体措施、时间计划和效果验证办法,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截止到当前,信息组已按信息模块(含自动化控制)人员策划实施培训计划两期,其中,第一期完成阶段性培训计划包括新进员工基础知识强化培训、参与MES系统开发设计、赣烟制丝跟班学习和赣烟卷包高架跟班学习共4项;第二期已在实施MES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潜力培训和参与制丝集控系统开发设计2项。
二是在项目建设配合上,做好工作协作,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及时做好人员的选派支持;另一方面,以打造数字化工厂特色为切入点,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创新改善的原则,抓好信息化与基础管理各项工作融合。截止到当前,信息(含自动化控制)组围绕MES、动力能管、制丝集控和卷包数采系统先后配合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红石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拓扑、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需求调研和意见整合9次。
三是在管理对接上,做好课题创新与管理提升工作。
为促进内部规范创新和管理持续提升,确定“以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潜力的治理防控保障体系构建”为今年的创新课题,以此为抓手,透过治理隐患的排查,从“人机料法环”各因素分析隐患的根源,找出关键控制节点,并一一制定出对应的控制措施,闭环控制,构成固化文件。其中,还创新性的以“安全等级保护”作为研究对象,依此为切入点,贯穿治理防控保障控制全过程,提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隐患发现的及时性,和采取控制的反应速度,为治理防控保障工作夯实基础。截止到当前,针对机房、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完成隐患排查9次,完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价和保护工作3个,完成公安部门备案信息系统1个,完成《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制度转换标准1项,梳理制度和预案6项。
四是确保网络与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工作。
今年在网络与各信息系统安全维护人员缺乏的条件下,全年借实施IT外包维修服务安全类等几个信息化小项目,按计划、文件或合同规定开展了日常、月度、节假日检查和季度巡检,全年开展网络办公设备日常巡检与运维记录18次。开展信息系统账号安全、行业信息系统基本状况、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安全执法、工业控制系统等专项检查4次。根据系统自查结果及时排除了隐患故障,保障了企业网络和信息化系统运行安全。日常强化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巡查防护,确保了在现有的硬件基础条件下网络数据传输快捷安全,为我厂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带给了安全稳定运行保障。
五是抓好项目管理,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系统运行保障。
透过年度申报,批准实施或配合公司要完成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有2个,其中企业自身的1个已经启动并交由物管部门实施采购;申报批准实施的维修与维护服务小项目有8个,目前已经实施完成1个。另外,配合公司信息中心完成《烟草行业数据中心配套服务器及相关软件采购》项目1个。做好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升级1次,在公司的整体办公自动化的框架下,进一步调整理和优化了企业OA用户办公节点流程。
二、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与新厂MES、动力能管、制丝集控和卷包数采系统实施方的交流与合作,以期能够吸收国内先进的实时经验,努力促进工厂管理在架构上体现先进的技术平台。
在功能上实现好用,实用,并具有井烟的特色。借我厂新厂技改数字化工厂各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之机,以信息化支撑我厂生产经营管理,加快管理业务电子化工作进程,不断提高我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推进了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和操作规范。
在企业内设机构部门工作职责中规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维护和管理具体职责权限。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计划制订及实施;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组织实施信息化。按照企业标准化、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梳理了信息化管理标准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了岗位工作标准。继续抓好从事信息化及其它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适时解决帮带的问题。
前期经人力资源科编制了系统性对接技改培训实施方案和即将策划的20__年新进高校毕业生现场实操培训实施方案,提出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并着重解决对新员工的帮带问题。同时,配合做好20__年实施全员体系文件的培训,以期改善企业专业管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结构,提升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一、卓越发展,“翻转课堂”接轨未来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四年多前,当南实集团确立打造“未来学校”的宏大目标时,“翻转课堂”在国外方兴未艾,正逐渐发展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只有重庆市聚奎中学的研究比较成型。所谓翻转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课前由教师录制一个教学视频传入“云”端,学生在家或其他地方进行视频学习。教师根据学情,在课堂上聚焦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把作业设置在课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曾表示,翻转课堂是未来学校课堂的一种形式,也会成为未来社会学习的主流方式。
南实集团的以其前瞻性眼光,将目标紧紧锁定在“翻转课堂”上。在他们看来,“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的一体融合,实现学生学习的跨空间、跨时间,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必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2012年9月,南实集团启动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134名老师自愿参与,项目辐射59个班级,12个学科,成立了21个协作组,通过“捆绑式”的策略推进实验。近几年来,南实集团建立了“私有云”,自主开发了“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平台和视频录制平台,还开创性提炼出南实集团“三步五环节”的“翻转课堂”常态学习模式。几年翻转实践,接待各地考察翻转课堂实验的团队共75次,达4120多人,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今,“翻转课堂”在南实不再是高大上的理论或是一种固化的模式,而是一种理念乃至一种习惯,贯穿、渗透到南实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中。
二、融合统整,“未来课程”激扬生命
2016年11月18日,南实集团总负责人程显栋以《尊重个性,启迪未来》为题,在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介绍集团“未来学校”课程的创新实践经验。他说:“未来课程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灵魂,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点,以学生未来美好人生为目标。未来课程是技术支撑下的融合课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化课程,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南实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翻转课堂”,实现了大班额条件下的“一对一”教学;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提前读写实验”课程,实现了语文、心理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不增加课时和作业负担情况下,儿童识字速度提前三年,阅读量超过新课标规定的5-10倍;写作提前三年。实现了低年级儿童的语言、认知、思维、情感协同发展。
集团打破了传统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知识体系的学科教育模式,走出单一学科课程的小天地,将多学科深度整合,开发出美术综合探究课程、教育戏剧课程、创客教育课程、非遗文化课程、木工创意课程,以及源于社区资源的综合课程,等等。而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则让学校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集团层面,尤其注重个性化课程的“原生态”,鼓励各分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而今,全集团正在开展的个性化课程总计为225门。历经四年多耕耘,南实集团的“未来课程”已蔚然大观,如同丰富、旺盛的原始森林,槊恳桓霾煌的生命提供充足的能量。
三、未来空间和技术,让教学变革成为可能
2016年11月1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的数百名与会者,“移师”南实集团旗下南海中学、南头小学、鼎太小学三个大会分会场,观摩中国未来学校案例示范课程,听公开课。其中,在南实集团南海中学崭新的未来学习空间,南实卜升华老师上初中数学课《二次函数参数与图像的关系》。教室里,超宽的液晶显示屏取代黑板,可以播放视频,可用电子笔直接板书,还可实现与学生、教师手中电脑界面的任意切换。在这个面积大约为普通教室两倍的大空间里,除了现代化的白板系统,还有远程教学+课堂录播系统,打通线上与线下。学生的桌椅可以自由组合,教学设备也是可移动式。在另一个“未来空间”――STEAM创新中心,则设有木工制作区,金属制作区及教学、讨论、汇报交流区。基于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的课堂,更像一个手工作坊――师傅带着徒弟们一起研究、讨论、创造。位于二楼的未来艺术中心,则更加优雅、舒适。一名学生正在白墙上描绘图案,一群学生在角落里弹奏录制歌曲,旁边还有人正做着手工。教室的另一头,十来名学生各自对着电脑,通过软件绘制卡通人物,并制作2D、3D动漫。宽敞的教室里,甚至还有一个典雅安静的小隔间,书架上摆放着书,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阅读、听音乐,或者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艺术、设计。
四、多管齐下,打造面向未来的教师团队
学校现有1—4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生869人,平均班额43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专科学历4人,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功能室齐全,配有音体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录播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20余座,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一、强领导,变观念,健全队伍
1、开展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近年来,学校坚持建设魅力实小、现代实小、生态实小和品牌实小的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音乐、美术教师为成员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都对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安排了具体的教育活动,各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紧紧依靠班主任、艺术课教师,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为了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落实到位,制定了《松滋市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中逐年逐学期加以体现,分步实施。学校每个月的行政会上,分管领导要汇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要对后一段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做好部署。
重视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领导集体的共识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2、转变观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为了帮助艺术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早在2001年率先全市一年进入新课改时就将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发给他们,人手一册(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又为教师们征订人手一册)。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了音乐、美术教师工作职责和要求,组织艺术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反复讨论。同时组织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市以上各级提高培训学习从不掉号。此外,我们通过组织教学达标创优、教师基本功比武、教师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艺术教师队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16个专兼职艺术教师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6人,有市级学科首席教师3人,荆州市及松滋市明星骨干教师9人。数十人次在国家、省市以上教学竞赛、教学辅导、德育工作中获奖。
二、上设施,优环境,确保落实
近几年来,尽管学校经济状况不太好,但学校克服困难,广泛筹措资金,添置设施设备,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
学校现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各一间,其中配备钢琴三台、电子钢琴8台,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电子音乐黑板、教学用具运用到教学之中,每个音乐教师配备了教学示范乐器以及全套的打击乐器,满足了他们的教学。学校现有美术教室一间,书画展览室一间,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笔墨纸砚、画夹画架、写生台、静物模具等一应俱全,为老师们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条件。另外,学校还装备有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录播教室及50个“班班通”教室,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保证。
我们还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艺术教室内张贴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管理制度,教学楼墙上有古诗书法作品、名人名言及画像。此外,还建起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每个教室内办有各种专刊、黑板报,张贴有班级特色的宣传画,楼梯间都有学生作品制成的画框。这些物化的教育设施和精心设计安排的绿树、草坪、花坛等相映成趣,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守课堂,细管理,潜心教研
第一,开足开齐艺术课。艺术课堂教学的监控管理是学校抓好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坚持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术课,确保1――4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两节,5――6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一节。另外,每周一节写字课,每天15分钟午间习字,并且自主开发了形体训练、手工等校本课程,配齐专兼职艺术课教师,力保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为推进京剧、说鼓子等特色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我们在校外聘请了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民间艺术家进校执教指导,巩固了艺术教育主阵地。
第二,抓好集体备课。我校实行的是年级负责制,所有学科教师都随年级办公,但为了艺术学科的集体备课和研究,我们单设了艺术教师办公室,而且,我们的音美学科每周确定了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分工有分管学科的行政领导加强对艺术学科集体备课等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或研究教案,或议课评课,或解决疑难问题。
对教师的备教辅改工作实行教研组周查、分管学科领导督导,教务室每月一查、一学期一总评的管理方式督促其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第三,扎实抓好听课、评课、研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好基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达标创优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供一至二节研究课,并循着“个人备课――组内研课――修改试教――集体研讨――试教观摩――总结反思”的过程,扎实有效地组织所有教师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我们每学期要组织各学科的明星骨干教师引路课1――2次,艺术课教师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听艺术课,掌握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技能技巧,学科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此外,我们还通过跟踪听课、推门听课、参与研讨等形式加强了对艺术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第四,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科研。2002年,我校承担了省书画教育实验项目,现在是全国书画实验基地示范学校。以后又逐步确定了《美术(音乐)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等校本研究课题。艺术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制订方案,夯实过程,注意资料积累。实验已取得突出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由于我校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科研的研究和管理,成绩卓著:我校教师金勇、张亚妮获全省音乐教学比武一等奖,肖林华、金勇获全省艺术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金奖,金勇、张亚妮、杨世信、伍伟、杨桂兰、姚丽、张兆、陈玉玲等获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其他音乐、美术教师均在本市获教学比武一等奖。我校先后为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竞赛提供教学现场,先后为乡镇教师来校学习上示范课及到乡镇送教上门、为全市教学开放周提供观摩课近百节,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艺术教师的论文、案例30余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四、抓活动,美校园,硕果累累
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切实抓好艺术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实小学生,全面贯彻“是小草让她更绿,是乔木让她更高”的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举办科技艺术节
我校自2002年确定举办科技艺术节以来,始终秉承“张扬科技风帆,放飞艺术梦想”的宗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展示艺术才情,如今已举办五届。科技艺术节里,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书法大赛、大型团体操表演、文艺节目汇演、综合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有获奖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这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发展聚集了人气。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给予了倾情关怀,社会给予了极高评价,省内各大媒体也给予了报道和褒扬。
2、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了“习中华字、说普通话、读经典书、做文明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系列活动,并作为常规课程编入课表。我校率先在全市把校园集体舞融入了课间操里,开展“灵动课间”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我校还开设了鼓号队、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兴趣小组,鼓励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项兴趣活动,培养特长爱好,启智培优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