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可行性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可行性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导”诱“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8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数学知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人类浩瀚的知识之河,决定人类的学习离不开接受,决定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引导。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自主参与学习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使教学活动更精彩。

一、培养迁移能力,“导”在以旧引新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或发展。教学时,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瞄准知识的“生长点”“膨化处”,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因此,教学中重视新知识的铺垫工作,注重孕伏,这既是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一旦能够运用已有认知结构通过迁移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能掌握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这样将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这一概念时,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再列出几组每一个因数与另一个因数互换位置的式题让学生计算并找出规律,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获取“乘法交换律”这一规律。这样通过类比迁移出新概念。

二、浓厚学习氛围,“导”在设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矛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疑难,让学生在争论、辨析中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量得每一个角的度数,写在图上。然后,依次由学生报出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看谁能很快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每次老师都脱口而出。这时学生心想,老师既没有量,甚至连我画的三角形都没有看见,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里边一定有什么奥妙呢?好奇心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培养自主能力,“导”在学法提示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导学提纲”引路,提示自学方法和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导学提纲”提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自学:做到一看(看课本,包括插图),二理(理思路),三找(找难点),四抓(抓重点),五想(想疑点)。例如:教学“倍数问题”,这样拟定以下“导学提纲”:(1)看例题,想谁是1倍数?(2)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3)看解题的过程,想解决问题的步骤关键是什么?(4)你还能根据什么的数量关系列出别的算式?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出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1倍数、倍数、几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式;通过做,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用“导学提纲”引路,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是一个慢长的过程,要经历从教师拟定“导学提纲”、师生共同拟定“导学提纲”,到最后由学生自己独立自学课本这三个阶段。同时在拟导学提纲时必须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2)符合新教材的知识结构。(3)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实践能力,“导”在实践操作

第2篇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215211)

摘要:以“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观察一棵植物》一课进行课堂观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确,评价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成为主体,目标、评价、教学要充分体现一致性。

关键词:课堂观察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一致性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2017年5月27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明确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开设科学课。2017年9月15日,为了准备苏州市吴江区教研室和姑苏区教研室联合举办的一年级科学任课教师培训,苏州市吴江区小学科学核心组、中心组23位教师在吴江经济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进行先期研讨。这次活动中,我校的李菁璐老师执教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一课,参加研讨的教师以“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为主题进行了课堂观察。笔者根据团队观察和交流的情况,结合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最终形成这份课堂观察报告。

(二)观察主题

本次课堂观察的主题是“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其中目标是指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来自学科课程标准;评价是指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评价任务监测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支持过程。按照传统的观念,应该先有目标,再有教学,最后进行评价,由此课堂观察的主题应该是“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学术上通常也称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倡导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逆向设计,即先有目标,再考虑评价,最后设计教学,因此我们拟定的课堂观察主题是“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其实,主题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目标、评价、教学三个因素两两之间存在一致的关系,组成一个一致性的整体。也就是说,“目标与评价一致”“目标与教学一致”“评价与教学一致”构成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的所有含义。

二、观察工具与结果

(一)观察工具

观察团队制订了如表1所示的“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观察量表。该量表的设计主要考虑目标、评价、教学三个因素,假设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正确的,那么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教学过程也应该与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是一致的,学生表现应该是最能具体说明的。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在课上,我们利用上述量表,主要观察了本节课的三项评价任务、相应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表现,而非课堂的激趣导入、拓展小结等环节,也不太关注课堂串联的卡通故事情境。并且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对整课进行反思:其“目标、评价、教学”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做出更为合理的设定或调整?

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教师设计了如下三个学习目标:(1)能利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观察一颗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激发探究植物特征的兴趣。(2)能运用“根、茎、叶”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植物的信息。(3)能根据观察结果,画出一棵植物的简图,培养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1.关于第一个学习目标。

相应的评价任务是: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的1~2个外部特征。主要的教学过程是:(1)教师呈现评价任务,请学生远距离观察一棵植物,说说看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3)教师根据交流引向“茎”的观察,并指出联结叶子的叫“茎”。(4)教师把远观引向近距离观察。

从这个评价任务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观察似乎是从教师的提问“请同学们远距离观察这棵植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开始的。而根据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来看,学生的观察其实始于教师出示“这棵植物”。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先让学生认识植物,再让学生对不认识的植物进行观察,这导致教师出示实物时,学生观察的重点不是这棵植物的特征,而停留在这棵植物到底是什么上。所以,教师导入之后、呈现评价任务之前,学生的观察是盲目的、无效的;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之后,学生逐步明白自己的观察目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这里应将评价任务前置,发挥评价导向、促学的功能。

2.关于第二个学习目标。

相应的评价任务是:对照实物,指出植物根、茎、叶所在的位置。主要的教学过程是:(1)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呢?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进行观察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去观察?(2)教师小结:无论是用手去摸还是用鼻子去闻,都必须在老师允许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3)教师呈现评价任务,请学生近距离进行观察。(4)教师再次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去观察植物,那么你知道要观察什么吗?(5)学生再次进行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6)教师提问:在刚刚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植物的根?并请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观察。

这里,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清晰的,评价任务的设计是可行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着学习目标逐步推进的。但是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环节的教学大约进行了20分钟时,在其他学生交流的时候,第一小组的2名学生离开了座位,在教室的右前方自由走动;第三小组的一半学生忙于整理自己的物品;第六小组的全部学生完全处于自由交流的状态;其他小组的学生基本上都出现了心不在焉的现象,处

于自我放松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评价任务的设计应该以学生喜欢为原则。这里的评价任务可以考虑修改成

“律动形式”(用人体模拟植物,随音乐舞动),从而既能解决一年级学生好动的问题,又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此外,教师组织教学过程(3)时,呈现评价任务后,学生进行了自主观察,但是没达到教师的要求。于是,教师继续组织教学过程(4),强行引出用眼睛看植物的颜色、形状、数量,用手指摸植物的软硬,用鼻子闻植物的气味;接着组织教学过程(5),让学生第二次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对此,笔者觉得,用眼、手、鼻进行观察应该是学生观察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行为,而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的简单告知。

3.关于第三个学习目标。

相应的评价任务是:画出一棵植物的简图。主要的教学过程是:(1)教师呈现评价任务,请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单”。(2)教师指导如何填写姓名、观察日期,然后一边讲解画植物的顺序及方法、一边用贴图进行展示。(3)学生根据评价任务画出植物简图。(4)教师展示学生简图,并请学生相互评价,说说好在哪里。(5)教师用图片演示这课植物开花的过程,揭示这株植物是。

这个环节“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非常统一,围绕评价任务设计的教学过程也达到了要求,学生的简图都包含了根、茎、叶这三个植物的主要特征。其实,上面两个环节中,教师虽然有一些失误和不足,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具有比较强烈的“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意识,努力追求着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总之,这节课体现出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课堂的基本特征。

三、讨论与建议

(一)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确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核心是学习目标,即课程标准要求在一节课上的具体化。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明白了学习目标,才能教得明确;学生明白了学习目标,才能学得明白。学习目标不仅直接决定了评价任务的确立,而且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所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是课堂教学的开始。

(二)评价任务要让学生喜欢

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用于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嵌入教学过程,用于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好的评价任务不但要指向学习目标,还要追求具体、清晰和明白,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要让该年龄段学生喜欢,并且以能实现的方式完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进行自我引导和调控,明确学习的方向。

(三)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习活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源泉,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和思考的总和。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规律,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第3篇

【摘 要】 该研究项目属于体质人类学范畴。所有考察材料均源于本院人体科技馆的陈列标本库,通过普查发现人体形态变异、器官或结构畸形标本200 余件,选择“腰骶椎并骶尾融合”、“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分叶肾变异”、“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 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畸形”、“左位阑尾变异”、“枢椎增生性畸形”、“Y字形跖骨并6 趾足畸形”、“ 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 等先天或后天性异常标本20 余件,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考察法”、“体质测量法”和CT断层影像综合考察,经定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属于变异的标本有“分叶肾变异”等10 项;先天性畸形的标本有“Y字形跖骨并6 趾足畸形”等5 项;退行性变畸形标本3 项;创伤和压迫性畸形标本2 项,分类考察结果先后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13 篇,集中反映“人体科技馆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与文化收藏研究”项目的学术内涵,旨在彰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 器官变异;人体畸形;体质测量;应用解剖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ject belongs to physical anthropology. All study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specimen storehouse of the schoo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human body ,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we have found more than 200 pieces of human body shape variation and organ or structure variation samples, selecting more than 20 pieces of congenital or acquired abnormal specimens, such as, "lumbosacral and sacrococcygeal fusion", " congenital sacral lumbarized deformity "," leaf kidney variation "," sternum hyperostosis with supraspinous ligament ossification deformity "," the left fifth metatarsal supernumerary toe deformity "," left bit appendix variation "," axial proliferative deformity" , " foot deformity of Y-shaped metatarsal with the sixth toe" ,"double fracture and abnormal healing of the left distal radius and ulna". Taking the method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non-measurement study method", "physical measurement "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T tomography, after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treatment, there are 10 items variations of the specimens,just like the ” leaf kidney variation"; And the number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specimens is 5 items , for example, "foot deformity of Y-shaped metatarsal with the sixth toe" ; Degenerative abnormal specimen has 3 items; Trauma and compression deformity specimens account 2 item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study results, we have published a series of research papers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e journals, the total number is 13, which focuses on reflecting the academic content of the projec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variation and abnormal sampl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human body ", it aims to demonstr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study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Keywords] Organ variation; human malformations; physical measurement; applied anatomy

人体异型标本包括人体形态变异与器官结构畸形的解剖学标本。由于人体变异与畸形的表现千奇百态,在群体中发生的机率极低,故异型标本的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加之形成的原因众多,演化机理复杂,并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故开展人体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与收藏,对于丰富学院人体科技馆的文化内涵,探索人类生物进化奥秘与临床医学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有关人体异型标本的研究,主要是靠临床工作者的随机发现与一般分析,尚缺乏系统科学地观察测量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以及综合论证。专业解剖学工作者对人体异型标本的研究曾有过重要的贡献,但近年来,受现代科技的影响,众多解剖工作者的目光已转向鼠科动物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人体形态解剖的研究似乎兴趣冷漠,特别是有关人体异型标本观测考察的文章。鲜见于报端。有关异型标本的科学考察研究,于2010 年、2011 年连续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的立项资助。该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本院人体科技馆为基地,开展以异型标本为题材的科学普查,发现并收藏了各类形态变异与结构畸形的标本200 余件,分批将部分标本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手段实施考察,对所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并对其类定性、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功能影响、临床表现以及科学价值等逐一开展科学论证。一年多来,项目组的成员先后撰写系列研究论文20 余篇,均已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解剖与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国健康月刊》和《科技咨讯》等国家科技核心及核心遴选期刊公开发表13 篇,其系列成果获学院2011 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并参加2011 年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专家盲审、现场考察答辩和综合评定,荣获省一等奖,充分彰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在科学研究中的促进作用。系列研究成果综述报告如下。

1 材料来源

本项目作为首期部分考察研究对象的材料均取源于本院人体科技馆的陈列标本库。主要有 “额中缝颅骨”、“分叶肾”、“肾血管异常”、“腰骶椎并骶尾融合”、“副腓肠肌”、“枕间缝颅骨”、“副脾”、 “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 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左位阑尾”、“先天性左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左侧先天性股骨颈干直角”、“枢椎增生性畸形”、“胸骨巨形滋养动脉孔”、“Y字形跖骨并6 趾足”、“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多胸椎骨性融合”、和“双凹颅顶”等先天或后天性异常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常规清洁和防腐处理后,精心制作而成,标本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较清晰,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均符合解剖科学考察要求。

2 考察方法

项目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考察法”、和“体质测量法”(1906 年于摩纳哥召开的第13 届国际人类学与考古学会议和1912 年日内瓦召开的第14 届国际人类学与考古学会议上通过的测量项目。采用此项方法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实施考察,参照《人体测量手册》[1]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2]相关项目逐一进行测量,应用德国体质人类学马丁测量仪(精度±0.1 mm)测量,根据对象不同采集标本的形态结构观察元素和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学3 线表分析其结果;重要项目采用实物拍照和CT断层影像现代技术参考研究,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 考察结果

经整合“非测量性考察法”形态观察、“体质测量法” 各项目测量、和“CT断层影像解剖学” 检测等手段考察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定性分析,发现属于器官变异的有儿童“分叶肾变异”、“肾血管变异”、“胸骨巨形滋养动脉孔变异”、“副腓肠肌变异”、“额中缝颅骨变异”、“枕间缝骨颅变异”、“副脾变异”和罕见的先天性“左位阑尾变异”等标本;属于畸形类的有先天性“骶椎腰化畸形”、多化性“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先天性“左侧第5 跖骨赘生趾畸形”、“先天性左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畸形”、“先天性左侧先天性股骨颈干直角畸形”、先天性“枢椎畸形” 、先天性“Y字形跖骨并6 趾畸形足畸形”、创伤性“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退行性变“多胸椎骨性融合畸形”、先天性“腰骶椎并骶尾融合畸形”、和地方性“颅顶双凹畸形”等标本。对以上部分典型的变异与畸形的标本进一步开展胚胎发生学、病理解剖学和与临床应用等综合研究,结果讨论如下。

4 分析讨论

按照人体解剖学的理论[3],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其血管神经配布状态,均在统计学上占优势的为正常现象。部分形态结构与正常状态有一定的差异,称变异。变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解剖学形态结构如超出一般变异范围,甚至出现明显变化,并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者,称为异常或畸形,众多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器官的变异或畸形的发生,多以先天性的因素为主,生态环境、行为习俗、职业劳作、疾病与创伤等因素也与人体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来人体的变异,按理说应是促进机体顺应环境,以增强生存能力的一种调节机制。因为人类从古猿、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演化,以至于进化为直立行走的现代人类,就当今现代人的颅脑来说,其容量(1400 ml)要比200 万年前的“东非能人”[4](700 ml)多大一倍,而且各种功能也日臻完善。现在看来,似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已基本完成,其实,人类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就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言,也不相一致,说明人类仍在潜进化。如手的掌指功能越来越灵活精细,面部趋向垂直,小腿第3 腓骨肌的出现和思维与语言信息功能的不断完善,都足以标志着人体解剖学的进化与创造性功能日益增强的结果。根据英国剑桥的桑格研究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以及两家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机构最近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相比其父母一辈,其基因组均出现了多达60 余处的突变。这种潜在的基因一旦条件满足时,将诱导潜变异进化现象。变异的另一面就是退化。如体毛、耳廓,达尔文结节、智齿、第三眼睑、锁骨下肌、掌长肌、阑尾、犁鼻器、第13 根肋、颈肋和副鼻腔、小指(趾)等数十个人体器官与结构,正在逐渐退化或已经消失[5]。此外,如果突变的基因发生错位,将导致先天畸形。造成畸形的原因还很多,诸如胚胎早期发生紊乱、发育异常和后天的退行性变等。

人体畸形轻则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引发临床危机。应值得说明的是,该项目所发现的部分标本的确有限,不能含括所有的变异或畸形范畴,但系列考察结果显示确实有一定研究意义。综合分析其中儿童“分叶肾变异”标本18 例(男14 例,女4 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分叶现象[6],一般以5~8 叶居多,右侧肾分叶略高于左侧,年龄越小分叶数越多,表达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印证了男性早期生理发育迟于女性的科学结论。由于分叶肾的研究将为多囊肾、肾肿瘤[7]、肾柱肥大等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提供鉴别依据;先天性 “Y字形趾骨并6 趾畸形足”标本[8],6 个足趾排列整齐,外形均匀,解剖发现第6 趾还有趾长伸、屈肌腱分布,说明异常次生趾仍具有正常功能,本例标本还出现了第具有进化意义的小腿第3 腓骨肌的出现,这种显性多趾遗传与进化变异并现[9],实属少见;“骶椎腰化畸形” 标本[10],考察发现,骶椎只有4 块骶椎,第1 椎体部发育不完全,仅部分与第2 骶椎椎体骨化,左侧横突肥大,已基本融合成骶骨左翼,右侧由第2 骶椎横突形成副翼,由此推断,本例患者生前腰骶疾患甚为严重[11];“枢椎畸形” 标本[12],属于高位颈椎发育性畸形;枢椎齿突左侧与上关节面之间有一明显增生骨块(12.00 mm×矢径15.00 mm×横径12.00 mm),已与椎体和齿突形成完全融合,右上关节突高于左侧5.00 mm,先天性齿突块状增生并功能异常发生概率较低,齿突的先天性畸形也十分稀少;,一旦出现异常,将导致上位寰枢椎严重不稳,出现偏头曲颈以及造成颈神经损伤性疾病等的多发性临床表现[14];“胸椎骨质增生并棘上韧带骨化畸形” 标本[14],属于椎骨后天异化增生和软组织退行性变所致,胸椎骨质增生临床颇为多见,但骨质增生合并棘上韧带骨化多元畸形不常出现,该例标本的考察在脑脊液检验与麻醉胸椎间穿刺手术入路等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5];“左桡尺骨远端双骨折畸形愈合”标本,的确难得一见,研究结果是一例少年时期创伤性桡尺骨远端双“青枝骨折”的典型范例[16],因未及时矫正治疗,而造成畸形愈合,以左前臂内旋90 度的功能障碍的姿势伴随其终身。在本研究项目中最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左位阑尾变异”标本的发现[17],对研究消化管胚胎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为罕见的实物,阑尾正常右下腹部,根据Collins收集35万例阑尾的位置变化统计资料统计[18],右下腹部95.48%,右上腹0.58%,左上腹3.71%,左下腹0.23%,而本例阑尾在左中下腹处,其概率仅0.02%,该例标本还并伴有多器官的异位现象,为阑尾炎的X断层、B超影像和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说明无论在任何时期,对人体变异与畸形标本的研究,仍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计划充分利用人体科技馆的标本资源,全面深入地开展项目的后续研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研究性项目成果的提升、肯定和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1984,2: 1-427.

[2] 黄瀛.中国人解剖学数值[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 1-456.

[3]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1-6.

[4] 陈翁良.人类[M].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2001,12:31-112.

[5] 王筱容,陶学谦.鼻及鼻窦的先天性解剖变异(附120例冠状位CT观察).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22(5):492.

[6] Campadelli P, Casiraghi E, Pratissoli S. A segme ntation framework for abdominal organs from CT scans. Dipartimento di Scienze dell’Informazione, Universitá degli Studi di Milano, Via Comelico 39/41, Milan, Italy. 2010 Sep;50(1):3-11. Epub 2010 Jun 9.

[7] 王彬.肾脏假瘤—肾分叶畸形[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 15(3):206-207.

[8] 张辉,李明,王立波.双足V形跖骨及多趾畸形一例报道[J].中国中医骨科,1992,2(3):51.

[9] Carol E.at al:Dominant Polysyndactyly:A report of two families J Pediat.90(6),961,1977.

[10] 冯地忠,孟镔,倪跃,等.骶骨变异1例报告[J].局解手术杂志,2006,15(1).

[11] Cheng JS ,Song JK.Anatomy of the sacrum[J].Neurosurg Focus,2003,15:14.

[12] 刘力君.小儿环枢椎旋转畸形的诊断和分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4,9(2):116-117.

[13] 丁力.针刀松解枢椎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5,26(3):55-56.

[14] 刘立成,张佐伦,于锡欣,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06(3):71-72.

[15] 单云官,魏焕萍,陈金源,等.胸椎骨质增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J].武警医学,1992,2(3):6-9.

[16] 白晓东,邢更彦.桡骨骨折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预防及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75-876.

第4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整合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形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引起课改专家与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

如何跨越整合理念、技术以及策略的高门槛,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有效整合与高效整合,真正惠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同步发展,我校在整合理念、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引进了概念图这一先进的工具。

概念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随着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以Inspiration为代表的,一批功能强大的概念图绘制软件的普及与推广,概念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课件制作等,作为指导师生整合教学的实用性工具化平台的价值日益显现。

概念的界定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是指以概念图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概念图应用软件为基础性整合平台,并可实现与信息化媒体资源,以及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多元整合的教学形式。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现论。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概念图提升整合教学能力的师训研究

课题组从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出发,通过报告、示范、展示、研讨、评优竞赛与网络研习等活动,结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深化概念图的理论研究,从教与学两方面梳理概念图与教学的内在联系,发掘并拓展概念图在整合教学环境中的功能与应用方式。按学科分类下设11个二级子课题,通过概念图在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指导和优化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

(三)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应用模式的建构

以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为整合教学实践的基础平台,积极探索这一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同时重点研究概念图Inspiration与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的有效融合。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并总结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教学中的六大应用功能

鉴于概念图绘制软件Inspiration良好的易用性和功能性,课题组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与学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提出并总结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整合教学中的六大功能: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功能、高级思维的发展功能、合作交流的媒介功能、促进教学的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功能,以及构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功能等。

传统的概念图通常是用手工绘制的,只要有纸和笔,即可绘出教学需要的各种概念图。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目前手绘概念图已逐步成为师生常态的思维工具与研习策略。实践表明:师生共绘概念图不仅仅可以促进教,而且同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它既可以充当教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学的工具;既可以建构知识与思维路径,也可以同步发展认知与思维能力。

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一款集整合技术、功能、理念与应用策略为一体的信息化专家平台,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的推广与普及,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快速成长,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总结并提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与课程整合的两大操作策略

策略一:“放眼网络、内外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构策略

课题组积极地引导教师把目光投向网络,重点依托互联网免费性、共享性资源,以及学科软件平台,提升信息化资源建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把教师有限的时间放在资源的合理选择,以及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设计上,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劳动,有力保证了整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如生物教学中引入的Flasteethwise,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认识牙齿、组装牙齿,而且还可以练习如何正确刷牙等,很有趣味性;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引入的七巧板Java动画资源软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造型,尝试各种拼接技巧,同时还提供涂色美化的功能,学生非常喜欢;再如在物理光的色散教学中引入的Shockwave动画资源,不仅可以定性地比照各种色光透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而且还提供了偏折角度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他们在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不足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互动过程,有力支撑了新课标各学科的教与学。

策略二: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

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一样,博客、魔灯以及一些学科类的教育软件,功能强大且简单易学,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往往各具优势与不足,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旨在通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多元平台整合,取长补短,弥补概念图单一平台在整合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功能不足,拓展优化概念图的资源开发功能、网络互动功能与课程开发功能。

(三)基于Inspiration等信息化专家平台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初步形成

本课题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纠缠于空泛的理念、策略以及纯粹的技术培训与灌输,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引入技术零障碍,但又饱涵当今先进教育理念与策略的概念图Inspiration、博客Blog、摩灯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又一次快速成功地跨越了整合技术、理念以及策略的“高门槛”。

Blog具有很好的互动特征,但由于本身技术的限制,它的页面结构和呈现方式,则明显逊色于Inspiration的表现。鉴于此,课题组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整合策略,实现了Inspiration和Blog两个零障碍专家平台的优势互补。借助于Inspiration与Blog的课外整合,有效打破了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了隐性课堂显性化,封闭课堂网络化,静态课堂动态化,交互形式多样化,教师同行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与Blog进行深度研习和交流反思,有效推进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共享度。

相对于Blog而言,Moodle在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更为专业,功能也更为强大。不仅在信息管理方面支持的类型更为丰富,而且最为突出的是,互动形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回复,还可以是投票、讨论、测验、评价、问卷调查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又可以在远程网络教学与管理方面游刃有余。而且概念图Inspiration与Moodle的整合也有利于改变Moodle课程界面过于线性化、单一化的不足,课题组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Inspiration 和 Moodle 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当然随着整合教学的发展和需要,网络互动平台也会不完全局限于Blog和Moodle,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整合的理念加以发展和充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这两个平台应该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网络互动平台的首选,因为它们既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也没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但是确功能强大,非常适合整合教学的现实需要。

(四)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师训策略与模式日趋完善

课题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培训与发展的过程,在启动阶段,课题组主要围绕与概念图有关的理论专题研习、技术培训展开工作。整理了《概念图参考文献专辑》,涉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对概念图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每学期均组织2次以上的专题学习,有效推进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师的整合教学开始呈现出许多个性化的亮点,当然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对此课题组及时开展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展示研讨、教师论坛,以及理论与技术的高级培训,坚持扶持与推进相结合,在有效分享科研集体智慧的同时,有效化解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课题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和深化。

第5篇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市行政复议工作总体情况,我对部分区、县(市)政府法制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执法机构及派出机构的行政复议工作和行政执法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市行政复议工作现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和研究,初步理清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总体情况和改革发展思路。

一、我市行政复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我感到,近年来,我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针对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增加、类别增多、难度增大的实际,落实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受理、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依法办理了大量的行政复议案件。自1999年《行政复议法》实施至20__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703件,其中市政府受理案件1552件;在20__年至20__年上半年全市受理的9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中,维持的554件,占63.75%,经过调解而终止审理240件,占27.62%,撤销的55件,占6.33%,变更7件,占0.81%,确认违法2件,占0.23%,责令履行7件,占0.81%,驳回4件,占0.45%,未审结44件。在20__年至20__年上半年市政府受理的337件案件中,维持110件,占34.27%,撤销5件,占1.56%,驳回4件,占1.25%,经协调而终止审理202件,占62.92%,未审结16件。通过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调查制度、文书备案制度、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行政复议申请集中接转制度、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确保了行政复议工作有效运行。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通过协调机制办理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四是通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拓宽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范围,较好地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渠道表达诉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也认识到,行政复议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有的行政复议机关领导对行政复议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足,把复议工作混同于一般行政工作,对行政复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法制机构报喜不报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把行政复议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

二是队伍建设和物质保障力度不够。有的区、县(市)政府法制部门目前只有1-2名法制工作人员,连3人行政复议合议组都成立不了;有的复议人员还承担着政府其他方面的工作,行政复议队伍不稳定,整体业务素质也不很高。有的法制部门行政复议经费得不到保证;有的在办公设备、接待场所等方面无法保障,直接影响了行政复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能力不强。有的单位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不依法受理,故意推脱,甚至有的区、县全年没有受理一起案件;有的单位受理案件后不能及时依法审查,久拖不决;有的单位违反法定办案程序,该依法告知的不告知,该办理延期手续的不办理;还有的单位全年受理多起案件,由于复议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又怕麻烦,都作出维持的决定,政府的公信度受到影响。

四是落实行政复议配套制度不全面。有的区、县(市)还没有建立起复议案件内部处理程序,特别是对行政复议人员培训制度、重大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复议应诉案件统计分析制度等的落实不够自觉。

五是条块分割的管辖体制使复议功能弱化。从复议实践来看,条块并存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存在一定弊端:容易出现部门保护问题,行政复议决定执行力度较弱,增加行政成本和申请人负担,也影响了复议效率,不利于社会和谐。

二、正确把握行政复议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明确提出加强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要求。行政复议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明确,定位越来越清晰,责任越来越重大。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行政复议制度作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制度,是化解矛盾和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定渠道。

(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行政复议制度具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的特点。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加剧,发生在基层的行政争议呈逐年增多趋势,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通过秉公办案、体谅民情来赢得民心,通过解决行政纠纷,化解矛盾,不仅为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搭建了法律平台,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复议工作是行政机关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开展内部层级监督的主要工作形式之一,其受案范围几乎涉及行政机关的所有具体行政行为,并实行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错的层级监督机制。通过行政复议,上级复议机关可以及时发现下级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更具有直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可以更有效地保证行政机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从而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目的。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便于人民群众通过申请行政复议,发挥其监督和保障、救济的功效,对行政乱作为和不作为进行审查,从根本上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上来,进而有效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三、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的行政复议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切实把行政复议工作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考虑、来开展、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推进行政复议工作。

(一)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行政复议工作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做到法律条文宣传与典型案例宣传相结合,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面向行政机关宣传与面向社会宣传相结合。尤其是要注重向领导干部宣传,提高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建立宣传工作长效机制,采取广播、电视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把行政复议法律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并熟练运用行政复议这一法定渠道,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努力营造行政复议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要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__市行政复议规定》、《__市行政复议听证规则》等法律、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做到办案人员、办案场所、办案程序、办案依据、办案结果的“五个公开”;要坚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做到事实认定清楚,证据查证属实;要坚持合法性审查与适当性审查相结合,实体性问题审查与程序性问题审查相结合,对于重特大和涉及公共利益、群体性因素,疑难、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召开听证会进行审查,通过听证实现阳光办案;要坚持案件合议制度,通过强化办案流程管理,切实保证办案质量,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三)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配套制度建设。要加强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调查制度、和解制度、法律文书备案制度、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行政复议机构考核评价制度、行政复议申请集中接转制度、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行为。要在完善指导和监督制度上加大力度。完善案卷评查办法和标准,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着重检查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或者严重不负责任等情况,确保行政复议工作受理有据、审理有序、裁决合法,促进全市行政复议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要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程序和期限要求严格。而且随着行政复议案件数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办案的压力与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些都对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以健全的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作保障。区、县(市)政府法制机构要进一步充实,工作人员配备不能少于3名,确保行政复议的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有3人承办;要依法加大行政复议专项经费的保障力度。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使复议人员具备较强的研究力、创新力和战斗力;要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在加强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使行政复议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参谋能力。

(五)要积极探索行政复议工作创新机制。评价行政复议工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行政复议案件的多少,更要看是否解决了争议,是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放开眼界,以探索新机制来打开行政复议工作的新局面。要重点围绕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创新行政复议组织体制和行政复议工作运行方式:深入推进集中接收转送行政复议申请新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保证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改革复议管辖体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协调方式办理案件,弘扬“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将协调和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工作的始终,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的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把行政争议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同时,注重强化行政复议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拓展新思路、形成新理论,以理论的创新带动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行政复议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工作,高效快捷地化解行政争议,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6篇

一、指导原则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构建服务文化特色,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着力提升县支行核心竞争力。

1、打造一流商业银行,关键是要树立精品服务的观念

商业银行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既是商业银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打造现代精品银行的重要举措。

2、打造一流商业银行,关键是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在营造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方面,要密切银政关系,牢记地方银行宗旨,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合理增加信贷资金投入,通过积极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用实际行动赢得政府的重视和信任。

3、打造一流商业银行,关键是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加快做大做强商业银行步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以客户为本,提高全员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与服务质量的差异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

1.以客户为本,提高全员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近年来,我行为客户的服务已逐步从单一片面走向整体、全局,并进一步向多元、一体化发展,为我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面临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加强银行同业竞争力的需要,我行的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服务流程大多停留在内部管理和柜台服务上,服务还不够规范,并缺乏活力,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向客户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和规范化服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留住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已成为我们服务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客户资源将是未来市场竞争至关重要的资源,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激烈竞争使得许多金融产品的品质区别越来越小,产品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强,已很难找出差异,更难分出高低,因而要转向争取客户,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将服务作为发展和稳定客户、增强客户忠诚度和依存度的重要手段。

2.服务质量的差异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

顾客忠诚度是银行获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证明,顾客忠诚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市场份额更为举足轻重。忠诚顾客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份额的“质量”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能促进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顾客的忠诚源于他们对银行的满意。银行只有令顾客满意,才能获得顾客忠诚,减少顾客流失。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其质量和预期质量进行主观比较的结果。

三、构建企业服务文化的方法、手段与如何做到以心换得心,以情换得情。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开,银行业改革逐步深化,在对服务业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赢得客户的青睐和口碑,各家商业银行法宝使尽,可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服务”二字。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深刻认识到,现代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取决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大小,即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要真正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把浅层的服务礼仪,升华为深层的服务文化,惟有文化才能使企业生生不息。坚持完善服务措施、健全制度建设。近年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文明优质服务规章制度,明确了服务标准、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规定了开展服务的工作方法和具体措施,规范了处理客户投诉的工作程序。上述规章制度的建立,统一了服务程序,规范了员工操作行为,明确了服务评价标准,促进了文明优质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四、在构建企业文化中如何提升员工服务素质与支撑员工真情服务客户的源动力。

全面提升营业厅服务形象,由内而外的提升营业厅服务品质,课程从四个方面出发:

1.端正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意识,了解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2.掌握标准的服务礼仪与标准的服务礼貌用语

3.学习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很多一线的投诉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

4.投诉处理的基本方法及面对不同客户需求时的应对方式。

五、对提升银行服务工作的建议,服务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作为县支行,如何丰富服务内涵,让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我们要将服务作为全行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来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满足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简便的金融服务为准则,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标尺来进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艺术,追求超值服务,提升服务档次,形成系统服务的品牌,逐步实现由“银行的服务”向“服务的银行”转变,以客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塑造我行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形象。

1.是要把规章制度的执行做真做实。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基础,要把规章制度的执行做真做实,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把规章制度传达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要确保办理的每一笔业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操作。

2.是要把业务技能的学习做深做久。业务技能是办好每一笔业务的基础,是决定客户等待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每一位员工必须在业务技能的学习上要做到不断更新,坚持长久,持之以恒。

3.是要把营销的工作做优做广。营销是银行工作中主要手段之一,要把营销的工作做优做广,就必须着手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综合业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好“首问负责制”,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

第7篇

学管理、语言学习材料等因素会影响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美 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加拿大学者Bilash博士的“成功语言教学模式”,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行动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得到了加强。

关键词:问题解决方法;学习者自主性;行动研究

Abstract

The ultimate aim of action research on learner autonomy is how to help learners to become more autonomous and better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article reports an action research on fostering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by using the problem-solving method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 interview and theclassroom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strategies such as task-awareness, attribution, input and output, motivation, analysis and deduction, self-belief, motivation and self-concept are quite strong, but their risk-orientation, self-awareness, asking questions, self-monitor, self-evaluation, self-monitor, reinforcement and co-operation are quite weak. It is also found that society; cultural psychology, language competenc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influence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In order to foster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a series of class scaffolding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and used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for one and half a year according to Howard Gardner’s theory and Dr. Bilash’s Success-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l. The maj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er autonom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ir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enhanced.

Keywords: problem-solving method, learner autonomy, action research

1. 引言

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一个教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客体转移到了主体,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者在外语学 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已得到母语习得研究 和外语学习研究的证实。在贯彻“以人为本”和“终生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 外语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的重要性。此外,不少研究 表明,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许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如何促进外语 学习者自主性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外 语教学的新趋势。

在国外,著名学者Benson(2001:111)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即“与学习者自主性有关的实 践是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和如何提高语言学习的?”,把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方法归纳为以 下六种:第一种是基于学习材料的方法(resource-based approaches);第二种是基于教育技术 的方法(technology-based approaches);第三种是基于学习者的方法(learner-based approaches)

;第四种是 基于课堂的 方法 (classroom-based approaches) ; 第五种是基 于课程的方 法 (curriculum-based approaches);第六种是基于教师的方法(teacher-based approaches)。他同时 指出,到目前为止,许多与学习者自主性有关的研究大多基于反思和推理,很少有基于对数 据的系统分析的研究。因此,基于数据的行动研究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学习者自主性”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徐锦芬等,2004),所 有学者都肯定了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自主学 习能力的培养途径。目前,国内对“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主要介绍国外的有关理论知识,只 有一些研究者如:王笃勤(2002)、徐锦芬等(2004)开始探讨一些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 究。何晓东(2004)认为,今后关于外语“学习者自主性”(LA)的研究应过渡到以实证研 究为主,同时,应紧密结合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研究、讨论。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

究成果发现,对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大纲和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外语学习环境、专门的策略培训、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辅助教学、远程教学等。 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自主性”与学习策略密切相关。“问题解决”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形

式,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 创造具体环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 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因此,“问题解决”是培 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呢?任课教师如何发现这些问题 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呢?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索学生英语学 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促进外语学生的“学习者自主性”,最终的 目的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 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 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 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本人主要采用六步骤模式。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 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 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 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 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 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 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 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 释和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 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 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 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背景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级英语教育专业三个班级共91名学生,课程为《综合英语 课》,行动环境为实际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程》第 一、二册。执行者为本人。项目时间: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

2.2 预诊

在2006年秋季学期初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虽然对综合英语教学很感兴趣,但是绝 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功课,不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不能按时提交作 业且正确率很低,没有什么学习计划,合作学习的能力差。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了一下假设

: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设,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访问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

查和访问使用了张立新和李霄翔(2004)设计调查问卷和问题,抽样调查了26名学生。通过 问卷调查、访问和课堂观察,试图发现本项目研究者所教的学生在哪些方面自主能力欠缺, 哪些方面较强,发现其中的原因。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语言表现、对提 问的反应、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课堂讨论的情况等等。

表1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均值从小到大排列)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能力较强项 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较强(接近或超过4分):任务评价、归因、输入输出、分析推理等、自

我信念、动机,自我信念,自我效能。

(2)整体能力较弱项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待加强(低于3分):冒险,自主意识,提问

,自我监察,自我评价,加强,合作。

(3)课堂观察和访问结果 为了探索以上问卷调查初步发现的自主能力差异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访问

,结果发现,社会、文化心理、语言能力、教学管理等因素会影响自主学习能力。

(4)确认问题: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社会、文化心理、语言 能力、教学管理、语言学习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2.3 拟定总体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研究者基于美国学者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加拿大Bilash博士的“成功语言教学模式”,并根据英语教育 专业的特点,从备课、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语言吸收和巩固、语言的输出、形成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等五个方面,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级设计了 一系列的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 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2.4 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第一步:建立个人档案,通过个人档案获得学生信息和对学生做出评价已经成为重要 的趋势。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策略和方法 等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其档案中可以进行比较,了解自身发展的进程。 为了了解和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经历,项目研究者参照《多语和多元文 化的欧洲》(1997-2000)和《欧洲语言档案手册》(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Junior version)

,制定了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主要包括语言通行证(Language Passport),语言传记(Language Biography),和语言档案(Language Dossier),主要用于让学生自我了解各阶段学习情况 和记录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供下一阶段学习或教学参考。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项目研究者分四个等级(初 级:elementary, 中下级:lower intermediate, 中级:intermediate和高级:advanced)设计了语 言文字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旋律智能

( Musical intelligence )、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等七大类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Getting to know one another, Biographical, Bingo, Idioms, Noticing, Roll the dice,A fu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tivity,English songs, Teaching

activities, Dictation activities, Spring festival, The year of 12 animal signs, Jigsaw reading activities, Self-study in the computer center, Matching pairs activities, Home reading and retell

activities,Posters, Advertisements等。每个具体的课堂活动都有一系列的步骤构成。

第三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交替实施具体的七大类课堂活动,使学生从教师完全控 制逐步向学生自主地完成所有的课堂活动过渡,最终实现学生完全自主的完成任务。

3. 结论与讨论

我们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收集经过三个学期的行动研究教学效果,并得出以下结论:

3.1 个人档案

通过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三个学期的个人档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学生语言通 行证中的学习进步表格的填写上看,有44%的学生听、说、读、写等水平从A1-Grade 2 升到

B1-Grade 8, 有31%的学生听、说、读、写等水平从A1-Grade 1 升到B1-Grade 7, 有25%的学 生听、说、读、写等水平从A1-Grade 3 升到B1-Grade 9。这些数据表明,经过三个学期的课 堂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二、从学生语言通行证中的学 生跨文化的经历看,大多数学生从原来的不敢、不愿意与外国人面对面、E-mail、信件、贺 卡交流等方式交流转变到了愿意、敢与不同文化的外国人进行交流活动。第三、从学生的语 言传记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在语言学习方面 的进步也非常显著。第四、从学生的语言档案来看,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具体的七大类课堂活 动,而且在课内外都能够组织和运用这些课堂活动,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

3.2 课堂学习记录

从课堂学习记录可以看出,从第一个学期的第三周开始,85%以上的同学能按时预习和 复习功课,并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合作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79%的学生 能按时提交作业。

3.3 考试成绩

从三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看,所教的三个班级综合英语成绩平均分比同级别同类专 业的班级高了7分。

3.4 调查问卷

从三个学期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在冒险,自主意识,提问,自我监察,自我评 价,加强,合作等方面得到了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5 反馈练习结果

从每次上课后的反馈或反思的练习结果看,87%的学生成绩都达到良好以上,对课堂 活动的评价和任课教师的评价也比较好。

3.6 存在问题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行动研究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计划周密、 教学设计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大部分同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和 加强。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中学与教、教与研的互动,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影响下,如何使男女学生融入 到同一个课堂活动中?组织小组活动过程中如何监督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检测设计的课 堂活动的难度?仍有 7%左右的同学各方面进步不大,这些同学大都性格内向,语言能力和自 控能力差,大多不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不积极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内外作业,

如何培养这些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问题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Barbosa, I. & Paiva, M. Action research: a way to teacher and learner autonomy? [A] In F. Vieira, M. A. Moreira, I. Barbosa & M. Paiva (Eds.), Pedagogy for autonomy and English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1st conference of the working group – Pedagogy for autonomy [C]. Braga: University of Minho, 2002.

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2001.

Burns,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CILT, 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 for Adult and Vocational Language Learners, retrieved from cilt.org.uk/qualifications/elp/adultelp.htm on November 14, 2007.

Smith, M. K. (2002) 'Howard Gardner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encyclopedia of informal education,

infed.org/thinkers/gardner.htm. Last updated: December 28, 2007.

Wallace, J. M.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华维芬. “学习者自主”探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何晓东. 国内自主英语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界,2004,(4):10-14.

兰昌亲,曾洁. 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 外语界,2004,(4):24-30.

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 外语界, 2002,(3).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魏玉燕.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 外语界, 2002,(3).

辛自强. 问题解决研究的一个世纪:回顾与前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徐锦芬,占小海. 国内外“学习自主性”研究述评[J]. 外语界,2004,(4):2-9.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柔道 倒地技术

【论文摘 要】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柔道运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柔道的动作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柔道运动,对于初学者而言,柔道的保护性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安全和进一步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教学原则,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柔道倒地技术,才可以达到学习柔道的最终目标。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论在哲学上的升华是柔道教育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论,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自他共荣”理论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样在我国高校开设柔道课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 528500

[摘要] 目的 研究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对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神经阻滞组) 和B 组(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手术应激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1 h、拔管时的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内皮素、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的内皮素比较、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比较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比较(t=14.552 1),P=0.000 0);阻滞完善时间比较(t=3.6000,P=0.000 5);romage评分比较(t=35.7771(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较小,且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迅速、效果良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高血压;下肢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48-03

[作者简介] 王敏(1976.5-),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方向的研究。

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受到血压过高的影响,造成靶器官受损较为严重,而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也出现了退行性的病变,给手术麻醉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术中应激性反应的发生情况[1]。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的血流动力学往往不稳定,较正常血压患者术中更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高血压和低血压事件。如何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麻醉的永恒主题。该研究为探究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过程中,麻醉对患者造成术中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比较了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现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神经阻滞组) 和B 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50例。A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0.3±10.4)岁;舒张压82~124 mmHg,平均(99.0±14.0)mmHg;收缩压146~194 mmHg,平均(164.0±12.0)mmHg。B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5±10.6)岁;舒张压82~120 mmHg,平均(98.0±12.0)mmHg;收缩压146~192 mmHg,平均(162.0±10.0)mmHg。

1.2 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对患者的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脉搏进行监控。按照麻醉方式的给予A 组患者神经阻滞组麻醉:选取患者的坐骨神经作为穿刺点,并选取髂嵴连线、腰椎棘突旁开4.5~5.0 cm为腰丛穿刺点。使用由的国宝雅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穿刺针与神经丛刺激器,将刺激脉冲频率控制在1 Hz,刺激电流起始强度为1.0 mA,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肌肉收缩情况(坐骨神经按照足背屈伸为准,腰丛则以股四头肌为准),若患者的肌肉依然发生收缩,则继续注入药物。给予坐骨神经及腰丛0.37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475)15~25 mL及25~35 mL。采用双重入路技术引发神经刺激后特异性的肌肉收缩以确保刺激针位置的准确性。B 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在L3~L4的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当穿刺成功后给予0.75%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3455)1.2~1.8 mL,同时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与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1 h及拔管时的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及内皮素含量,同时测定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②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③采用Bromage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阻滞进行判定[2],0分:无运动神经阻滞,患者能自行抬起下肢;1分:无法将下肢抬起并伸直,但膝关节与踝关节可自由活动;2分:无法将下肢抬起并伸直,无法弯曲膝关节,但踝关节可以活动;3分:无法将下肢抬起并伸直,无法弯曲膝关节和踝关节。

1.4 统计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该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及内皮素含量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时,术中发生应激反应相比中青年患者更为强烈[3]。机体内的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分别由肾上腺髓质嗜络细胞及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产生,两种激素均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能作为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敏感观察指标[4]。内皮素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的反映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强弱程度,具有持久且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人体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若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则血管内皮素的浓度会进一步增加,造成血管强烈的收缩,引发心肌缺血、冠脉痉挛及心肺功能紊乱等现象[5]。所以对于患者术中应激状态的调控、血管内皮素的降低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穿刺给药设备的进步、安全局部麻醉药的出现以及留置导管的技术发展,使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前景良好。注射局部麻醉药前,穿刺针尖到达周围神经鞘内的正确位置是外周神经阻滞成功的前提。既往多采用穿刺针尖寻找异感来帮助实施,由于担心出现持续神经血管损伤,加之下肢周围神经定位困难,该麻醉方法以前多得不到推广[6]。目前神经刺激器的问世,对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传统盲探式操作,在定位上更加精确、麻醉可靠、神经损伤小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7]。使得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时既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又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适度的应激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但持续过久过强的应激反应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该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了神经阻滞组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手术开始1 h、拔管时的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内皮素、心率比较、切皮时的内皮素、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林海平[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较小,且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迅速、效果良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叶建荣,洪毅,郑宏,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单侧下肢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1):977-980.

[2] 叶建荣,俞瑾,郑宏,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影响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5):446-448.

[3] 胡劲杨.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24-1325.

[4] 才素分,张瑾,于素丽,等.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6):891-892.

[5] 李艳华,刘天啸.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及下肢手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134.

[6] 敬勇君,姬桂荣,邹昌骝,等.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之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61-6662.

[7] 陈先亲.右美沙芬对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引发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931-932.

第10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1、实验动物比较、相关标准研究领域

研究目标:对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进行比较研究并建立数据库;制定填补国内空白的若干实验动物地方标准;凡涉及本专题项目需将有关研究成果纳入*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统一管理。

研究内容:

1、对常用大、小鼠、豚鼠和地鼠进行比较生物学和比较医学系统研究,提出各自在生物医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应用和回避的依据、选择原则、运用方法;

2、对常用实验动物组织器官超微形态学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建立数据库;

3、建立兔、犬、猴心血管和心电图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评价;

4、制定实验用羊标准、啮齿类实验动物垫料标准,大、小鼠运输标准(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实验动物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遗传工程和保种育种新技术;建立斑马鱼主要脏器三维电子图像。

研究内容:

1、从病原学、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实验动物中支原体、泰泽氏菌、螺杆菌、CAR杆菌的特性,确立先进、可靠的检测方法;

2、以DNA和RNA各一种病毒的主要抗原基因进行真核表达,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诊断技术平台,提升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水平;

3、选择4-6个品系作为供体和受体,构建2-5个染色体替换的小鼠新品系,初步建立PCR-LDR小鼠基因分型技术平台;

4、建立新的小鼠内源基因修饰技术,实现对小鼠内源基因的即时可逆调节,提高小鼠遗传操作的效率,完善小鼠遗传操作生物技术平台的建设;

5、在组织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IT技术初步建立斑马鱼的某种三维电子脏器;

6、建立大鼠体外授精技术、冷冻技术、辅助体外受精技术(人工授精、ICSI);

7、建立2-4种实验动物人工哺乳和无菌技术,并培育2-4种无菌动物。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动物模型及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并要求对每一种模型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凡涉及本专题项目需将有关研究成果纳入*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统一管理。

研究内容:

1、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重点建立不育大鼠模型、大、小鼠脑卒中模型、前列腺疾病模型、小型猪腹壁拉链模型、原位大肠癌模型等,并要求对以上模型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2、建立和完善肿瘤高转移动物模型筛选技术。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书面可行性报告要求同时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状况查新报告。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实行资源共享,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课题数超过三项。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拟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年7月4日,截止日期为年7月25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8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第11篇

医学装备是保障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临床检查、诊疗、救治均离不开各种医学装备。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医院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的投入量成爆炸性增长,那么,这样的突破性投入也会产生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问题:部分设备的重复性购置,部分设备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如何能及时、动态地跟踪反映设备运行使用、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及修理、备件采购、成本控制等都需要系统有序的管理,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固定资产作为管理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基于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购置计划的申报、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购置申请、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维修、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调拨及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报废的全过程。可将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申请审批阶段、使用和管理阶段、报废阶段。

一、申请审批阶段

首先就是预算管理,预算跟我们的项目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每年第三季度,由各科室/部门依从“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的原则,临床医疗医技科室重点关注学科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目前医学装备使用效能;职能部门应从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实际要求出发安排编报下年度固定资产暨医学装备购置计划。全院计划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论证,根据同类设备在该设备使用状态及在全院分布情况,初步审定是否需要配置该设备,初步审查通过的购置计划,由院专家评审小组对大型设备(单价50万元及以上)进行逐项评审,申请科室需提交评审小组《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报告》,该报告中包括:设备购置申请理由及主要功能介绍,临床价值及科研价值,科室现有同类设备数量及使用状况,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评估,场地、水电、人员资质及其他配套设施情况,通过可行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及申请科室的现场阐述,评审小组按照“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的原则对项目进行评议。“设备购置专家委员会”通过的项目再统一通过“院长办公会”,从医院发展的全局出发对项目再次评议,经“两会”通过的项目方可在下一年度中执行。

其次在预算通过后,开始执行时,并不安排强制执行的原则,而是由申报科室根据学科发展、临床设备使用状况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交具体项目的购置计划申请表,该申请表通过科室负责人、负责工程师、系统负责人等多人审定通过后方移交采购部门购置。在不同的流程节点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审核项目购置的理由、预算。通过多个风险防控点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该设备购置的合理性。

最后医院具有特殊性质――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救治病人是与时间赛跑,因此在设备购置方面,会出现紧急购置的现象,一些用于急重症患者或是用于生命支持类的设备出现故障经维修仍然无法正常使用,在此类情况也可采用设备购置应急通道,缩短申请审批时间,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保障。

二、管理与使用阶段

固定资产申请审批完成后,及时进行清点和验收,合格后入账,并贴上资产标识,应用条码技术,赋予每个资产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动态化跟踪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和资产卡片。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该系统运用于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实时的显示固定资产采购、入库、保管、使用、租借、报废等种种变动情况,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

采取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等多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两两相符。在资产数量较多的使用部门内部设置二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并对其进行培训,明确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高对其所在部门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管力度,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降低处置的随意性,完善操作规程,强化责任意识。

调拨各部门资产进行合理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充分利用质量保证期及时对资产进行性能维护,以减少超保带来的大额维修成本。

维修、保养工作,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保养、巡检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对于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维护。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按照设备维修流程,由使用科室申请,设备负责工程师前往处理,如果需要设备厂家协助维修过更换备件,由工程师联系设备供应商或生产商,根据维修金额,组织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部门,与设备使用科室一起谈判并签订维修协议。对于设备原值较大的大型设备,根据设备使用状态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大型设备维保协议,定期对大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巡检,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维修并更换部件,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及时救治。

第12篇

一、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医院的财务管理均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下,在对医院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时,通常只注重就诊率以及门诊质量,对于医院的经济效果基本忽略。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措施与手段,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出现重钱轻物、重供轻管、责任不清、经费管理漏洞较多以及财务秩序紊乱等情况,导致医院物资、经费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

(二)医院管理层的财务意识薄弱

现实中,部分医院管理曾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欠缺必要的重视,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对于医疗业务的管理,而忽略了医院的价值管理,由此也导致了众多不必要资源的无辜浪费,从而也直接加大了医院运营的成本。

(三)财产物质控制薄弱,资金利用率较低

现实中,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消耗物资以及药品、医学材料,占据着医院大量的周转资金,在现实运作中常产生不同层次的差价问题。并且长期以往,人们对于医院长给予福利事业单位的认识,所谓的价值规律在医院中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所以医院管理者实施管理过程中,也并未针对医院价值进行核算、管理,这就造成了材料以及药品的大量浪费,最终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浪费。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内部审计制度

现实中多数医院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存在欠缺,涉及经济业务的众多事项具有着较强的随意性,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部分医院虽设有审计部门,且配备了1―2个审计人员,但其不具备独立性,且医院管理层也未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导致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的职能。

(五)未进行资产投资前的财务决策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药品采购是由使用部门或领导直接提出的,只要获得领导的批准就可以采购,而相关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也是由使用部门完成的,财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参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使得相关的投资可行性报告缺乏专业性,其可信度较低,医院的投资也就因此而变得盲目,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此外,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医院也未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困难较大。

二、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医院管理层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改变对于财务部门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医院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秩序,强化医院资金及物质的管理力度,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情况。

(二)提高医院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

基于当前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会直接对医院财务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所以现实中医院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树立起明确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白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所产生的医院持续发展意义,从而在现实工作开展中积极架构财务管理机制,由以往单纯注重医疗业务管理的视角转移到综合业务管理层面,通过强化重视,有效控制医院资金物质浪费问题,适当节约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应。

(三)强化医疗物资的管理力度,提高医疗资金的利用率

基于医疗物资成本所占据的医院开支比重较大,现实中针对医疗物资经费实施明细管理,也是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途径,为切实控制医院材料流失,首先应当展开医院物资采购部门改革,确保每一笔采购经费均处于公开性,杜绝采购人员出现以公谋私、以次充好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强医院各科室材料物质使用的管理限制,强化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以规避资源的浪费。

第13篇

一、高等医学院校设备采购现状

近年来,国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高等医学院校也通过不断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加快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及实验器材需求高速增长,设备采购总量不断加大。随着设备采购需求地不断增加,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纷纷暴露。

(一)采购计划性差

高等医学院校设备采购资金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为主,同时还有来自各级科研基金、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横项科研经费等的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这就导致高等医学院校在设备采购过程中过于随意,不认真细致做设备采购计划,想买便买,导致大量设备利用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二)招投标环节舞弊

1、定向招标屡见不鲜。由于高等医学院校须采购的设备常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供货商的要求较为特殊,常常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设备采购,主管招标的部门常常采用“定向招标”的方式邀请一些关联公司或者有利益往来的公司来投标。

2、规避招标。设备使用部门及采购部门将本应进行公开招标的整套设备或实验器材分解成多个单项设备,使单项设备价值低于进行公开招投标的要求,抬高设备整体价值,资金成本增加,且设备投入使用慢,损害学校利益。

3、制定特殊设备参数要求,暗箱操作。设备使用部门或采购部门制定特定参数,表面上是为了满足教学及实验的需要,实际上是已定好供应商,双方私下已进行交易,只进行表面议价,抬高设备采购成本,造成学校资金浪费。

4、供货商自行串标,联合抬价。医学院校设备常常专业性强,供应商数量一般较少,供应商常常自行联系,联合串标,抬高设备报价,导致采购价格畸高。

(三)设备后期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许多专业设备供应来源单一,部分设备甚至来源于国外,不但采购成本高,同时受本身技术限制,后期维护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同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采购部门容易忽略与设备相关联的附件、耗材等材料价格的约定,导致这些附件、耗材采购价格太高,耗费大量资金。

(四)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够

高等医学院校设备采购品种多、专业性强,而无论是参与学校自主招标还是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评委常常为非医学专业出身,对于医学设备不了解,在和供货商谈价时对设备价值了解得不清楚,缺乏对价格的把控能力,在招标过程中相当被动,自信不足极易造成设备价格过高。

二、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高等医学院校设备采购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一)完善设备采购制度

高等医学院校属于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学校的设备属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设备采购原则上是属于政府采购管理的范围,故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依据本单位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设备采购制度,规范设备采购过程,落实到设备采购的各个环节,确保设备采购的合法、合理、公开、有效。

(二)加强设备采购预算管理

设备采购部门应当在年末汇总学校各院系的年度设备使用情况,汇总下一年度设备需求,制定经学校财经委员会认定的年度设备采购计划,降低设备采购随意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计划内年度设备需求由各院系提出采购申请,采购申请须附详细可行性报告,报分管院领导初审,设备采购部门对各院系采购申请进行分类汇总,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并报学校财经委员会小组审批,审定后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编制年度采购时间表公示。对于年度采购计划以外的设备采购申请,须报财经委员会审批可行性计划书再由采购部门组织招标采购。

(三)加强设备采购全过程跟踪审计

随着审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重点已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审计手段也不断更新,审计重点也由事后审计逐渐发展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高等医学院校设备采购是一项动态的、连续地活动,因此内部审计应当扩大审计面,从设备采购立项直至设备采购完成乃至设备后期使用情况都要进行审计监督,给出审计意见,形成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下面的设备采购全过程跟踪审计图(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部门在设备采购各个环节的审计重点都不一样,内部审计部门只有依据设备采购流程,积极参与到设备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极大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图1 设备采购全过程跟踪审计图

(四)建立常用设备价格库, 与兄弟院校、相关医院建立价格信息共享平台

学校内审部门对于经常采购、用量较大的设备建立常用设备价格库,设定采购限价,防止供货商串标、哄抬物价。对于不常用设备采购,学校采购部门应当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前期市场调查,摸清设备市场情况,在招投标环节不至于陷入被动状态。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兄弟院校、相关医院建立一个设备价格信息共享平台,相互提供设备价格信息,避免盲目高价采购设备,节约资金。

(五)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性训练

第14篇

1 强化措施、求真务实,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1.1 结合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从内容上明确责任,从制度上约束行为。

1.2 落实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工作中与各科室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项工作职责、任务量化、细化,实行定岗定责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中层干部月度例会制度,强化责任,确定重点,抓好落实,实行两级考核制,奖勤罚懒。

1.3 以行风建设为突破口,长抓不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实现“六个好”的创建目标(健全一个好机制,完善一套好制度,培养一种好作风,树立一面好形象,建设一支好队伍,创造一流好业绩)。

1.4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全面实行 “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的“两聘制”管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2 加强中心综合应急能力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2.1 能力建设是疾控中心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为提高为人民服务及战斗力的基本条件。我们从健全组织机构做起,先后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订《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理预案,不断充实各种应急物资、适时组织现场模拟演练,增强实战经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2 为提高中心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原有检验设备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购置了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为扩大业务范围、为提高工作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通过了自治区级实验室计量认证;自治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食品(公共场所)污染物监测风险性评估”资质以及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资质的认证。

3 坚持以高素质、专业化为目标,加强人才培养,保障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中心为主动适应预防医学及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把加强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培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把握“工作需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培训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才培训对象采取外出深造、专家带教、内部培训等方式,培育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3.2 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建立《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档案》和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考试,考试成绩与职工的职称晋升、聘用挂钩。逐步建立起疾控人才梯队,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

3.3 管理措施规范,激励机制完善,从制度上鼓励支持专业人员开展学术创新工作,每年各科室针对专业领域要求,制定课题的可行性报告,并向中心学术委员会申请,中心将给予物质和人力的保证,极大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3.4 以加强社区疾病控制工作为导向,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举办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培训班,为做好全市疾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年均举办全市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来自各县区的同行就疾控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对提高石嘴山市预防医学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和应用新项目、新技术,拓宽服务领域

4.1 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结合中心的发展趋势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实际,创造条件,自筹资金,找准目标,选准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并给予实施,为疾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疾控工作的科技含量。

4.2 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开展和应用检验检测新项目、新技术,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高了中心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5 加强传染病管理,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第15篇

[关键词] 痔;围手术期;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no antibiotic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f hemorrhoids.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hemorrhoids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A patients without antibiotics,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only 2 hours before a singl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ntibiotics,patients in group C before,after the first day and the second day after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leukocytes,hospitalization time etc. Results Three patients oper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all groups (P>0.05),the three group patients were no infection. Conclusion No antibiotics in peri operation period of hemorrhoids is safe and feasible.

[Key words] Hemorrhoids; Perioperation period; Antibiotics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人口总数的40%左右,占肛肠疾病构成的87.25%[1];治疗痔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病情较重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痔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目前的常规治疗措施;而应用抗生素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为避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观察痔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17~76岁,平均(41.2±11.8)岁;病程5~40年,平均(33.1±6.3)年;混合痔Ⅱ度19例,Ⅲ度33例,Ⅳ度3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病例入选标准

按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中相关标准确诊。排除:①合并湿疹、肛瘘、肛周感染等疾病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糖尿病患者;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⑥有严重合并症如门脉高压症、严重心肺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者;⑦生活不能自理者。均自愿参加、配合本观察,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应用高频电容场技术(HCPT)治疗。取左侧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操作轻柔,避免正常组织损伤(手术中操作要仔细,依据肛周局部解剖结构尽量避免或减少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手术中要把握好度,正确区分肛管皮肤与肛缘皮肤,少切肛管皮肤多切肛缘皮肤。手术中忌粗暴,严禁用止血钳随意乱夹肛周皮肤。如果手术必须如此,要将夹过的皮缘切除),解除括约肌痉挛,彻底止血。先行内痔治疗后行外痔治疗,也可先行外痔治疗后行内痔治疗。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电刀分离,电钳钳夹电刀切除,电镊穿插止血。若非脱垂痔可内外痔分开进行,内痔均采用纵形钳夹,钳夹时与单纯内痔治疗同样,尽可能保留齿线组织,减少精细感觉的影响。外痔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若为脱垂痔或为多个混合痔者,在注意保留皮桥、黏膜桥的同时,部分采取内外痔基底部一同纵形钳夹,增加上提效果。切口的多少无严格限制,只要设计合理,可以做到10多个,当然部分为线状切口(剥离血栓、阻断血运、减小局部张力、以利引流)。遇到基底部广泛者,外痔部分横着钳夹,使黏膜和皮肤间距离缩小,防止创面过大,加速伤口愈合。术后保持正常进食,不控制排便,每日换药。

1.4 抗生素应用

A组患者不使用任何抗生素,B组患者仅术前2 h内单次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1.5 g+甲硝唑0.25 g,C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3.0 g+甲硝唑0.5 g。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有无感染,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住院时间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均在45 min左右,术中出血均在30 mL以内,住院时间均在9 d以内,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术相关与非相关部位感染情况

全部病例恢复顺利,无手术相关部位的切口感染及非相关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发生。

3 讨论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类药物以显著的抗感染效果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抗生素在发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随了许多不良反应。杨虹等[3]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滥用抗生素有五大危害,首先是对患者的危害:①肾脏毒性:可诱发药源性肾衰竭,表现为尿蛋白、血尿等,严重时可产生氮质血症,导致肾功能降低[4];②肝脏毒性:药物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引起肝损害;③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二重感染;④耳毒性:损害前庭功能和听神经,导致视力减退、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5];⑤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⑥血液毒性: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全血减少,甚至造成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6];⑦引发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7];⑧过敏性反应、毒性反应、免疫力低下[6]等。其次,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超级耐药菌产生;第三是对临床构成威胁;第四是资源浪费;第五是抗生素以活性形式存在于污水中,破坏生态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在我国尤其严重。据WHO资料显示,我国抗生素使用率中,外科手术高达95%、住院患者80%,远高于国际上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率不超过30%的标准。而且我国每年有8万多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伤及病原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8]。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手术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肛肠科也是如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明确指出,痔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中的《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明确手术当日、术后第1日、第2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鉴于此,在本观察中我们设计了B组术前应用抗生素1次预防感染、C组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毫无疑问,相关指南以及临床路径的制订规范了临床诊疗工作,对抗生素在肛肠科的滥用起到了遏制作用。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手术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轻柔操作、彻底止血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更加重要;有时使用抗生素是出于医生的心理安慰或患者的要求。临床上,对于部分创伤较小的清洁和接近清洁的手术并非必须应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9],目前一类切口如腹股沟疝手术、甲状腺手术、颅脑手术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已成共识,在文献资料中也有报道[10-12]。随着抗生素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规范化,二类切口如胆囊手术、阑尾手术也有不应用抗生素的报道[13,14],甚至一些三类切口如脓肿引流手术也可不应用抗生素[15]。

我们查阅文献,没有发现痔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的报道。作为二类开放性切口的痔手术,不同于颅脑、胆囊、阑尾等深部手术,也不同于甲状腺的清洁手术,但痔手术为体表手术,直视可见,且局部血循环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有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美国结直肠医师协会修订的《肛周脓肿和肛瘘循证医学治疗指南(2004)》指出:非复杂性肛周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的。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增加抗生素不会改善愈合时间,也不能减少复发,因而通常不应用[15]。据此,我们设计本临床研究,目的是观察痔手术中不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

同其他外科手术一样,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重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彻底止血。单纯依赖应用抗生素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感染发生的。从三组临床数据来看,不应用抗生素与两组应用抗生素者临床效果相同,无手术相关部位的切口感染及非相关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发生,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降低了患者医药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云起,高桂霞,关胜芬. 吻合器痔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4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

[3] 杨虹,张爽,张晓辉,等.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及合理化使用建议[J]. 医药杂志,2013(5):68-69.

[4] 邰彬. 抗生素的滥用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1):70.

[5] 栾莉. 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措施的体会[J]. 中外医疗,2011 (11):184.

[6] 徐丽明,曹屹,徐凤. 浅析抗生素滥用现象及其不良反应[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33):303.

[7] 罗云虎,陶成玉,张瑞敬,等. 基层医疗单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13):144-145.

[8] 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28-129.

[9]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7-98.

[10] 袁洪玉. 腹股沟疝手术不用抗生素196例[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3(3):38-39.

[11] 张斌忠,董来荣,李斌,等. 甲状腺疾病手术不用抗生素在临床路径中的可行性报告[J]. 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8):1386-1387.

[12] 张振洲.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不用抗生素体会[J]. 甘肃科技,2012,28(22):157-158.

[13] 于晓园,李朝龙,邹衍泰,等. 不用抗生素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的探讨[J].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1998, 3(4):206-207.

[14] 郭盖章. 胆囊、阑尾切除术不用抗生素130例报告[J]. 腹部外科,2002,15(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