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三.教学过程
[讲解]: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先来了解溶液的概念。
[板书]:一.溶液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
[板书]:实验7-1
刚加入水时
振荡
静置
泥土+水
上下分层
浑浊
又上下分层
植物油+水
上下分层
浑浊
又上下分层
[提问]:实验现象有何异同?(启发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填表。
[总结]:1.刚加入和静置后,均上下分层。
2.振荡后液体变浑浊。
[板书]:1.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讲解]:悬浊液浑浊是因为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因为液体小液滴引起的。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教师活动]:继续演示实验7-1:将蔗糖、食盐分别放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蔗糖、食盐加入水中,在振荡后液体澄清,静置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发生变化。
[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溶于水后和前面所做两个实验现象不同呢?
[讲解]:(可利用彩图或画简图)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微粒(Na+、Cl-)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目的]:利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以上实验。
[总结板书]: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5.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9-130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思考:(1)如何根据溶液名称来确定溶剂跟溶质?
(2)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练习]:(1)教材P131第二题。
(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
a.硫酸铜溶于水;b.牛奶;c.高锰酸钾溶于水;d.醋。
[目的]:加深学生对溶液、溶剂及溶质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
[板书]:注意:a.溶液并非全是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c.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2.溶液的应用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P132,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启发他们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
[板书]:(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反应速度。
(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如:生理盐水、眼药水、CO2的输送。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4第3题
2.判断:
(1)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的浓度变小。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5:38:00人:中国教案站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6.1钠
【教学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知道烧碱的工业制法和电解的概念。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推测钠的性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第四、五章里,我们学习了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和6的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发现在107个“席位”中,非金属元素只占了16个,大部分是金属元素。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下金属元素的知识。这一章,我们先学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侧的一族金属元素。它们是,它们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可溶于水的碱,所以这6种元素称为碱金属。
[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原子结构示意图(略)
[提问]: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
[指出]: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1个,容易失去而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钠的性质。
[板书]:第六章碱金属
6.1钠
[介绍]:钠的存在。
[实验]:6.1(学生据此推测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很软,比煤油重,比水轻
[实验]:6.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推测钠的性质及反应产物)
[副板]:浮:钠比水轻;
游:受到推力,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气体,气体的推力使小球四处游动;
响:存在气流;
红: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
球:反应放热,使钠熔化而变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很低。
[实验];6.4(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
[板书]:熔点低。
2.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Q
[实验]:6.2
[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2Na+O2Na2O2(淡黄色)
[观察]:被切开的金属钠表面呈银白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点燃
2Na+Cl22NaCl
点燃
2Na+SNa2S
[提问]: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
[板书]:(3)与酸反应
2Na+2H2O2NaOH+H2
NaOH+HClNaCl+H2O
2Na+2HCl2NaCl+H2(反应太剧烈,不能用以制取氢气。)
(4)与盐反应
[设问]: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是什么?
[实验]:
[板书]: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3.用途(略)
[作业]:(略)
第2课时
[板书]:二、过氧化钠(Na2O2)
电子式:(略)
[实验]:在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里滴几滴水,用香棒检验气体。
[板书]:(1)2Na2O2+2H2O4NaOH+O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实验]:蓬松的棉花上洒上过氧化钠粉末后,滴一滴水(不能多)。
[指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氧气使棉花燃烧更旺。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过氧化钠还可以供给高空和海底作业人员使用,这是为什么?
[板书]:(2)2Na2O2+2CO22Na2CO3+O2
[提问]:a、钠着火能否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工业上如何制取过氧化钠?
[指出]:过氧化钠会灼伤皮肤,熔化时与易燃物或某些有机物接触,立即发生爆炸,使用时注意安全。
[过渡];钠的另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钠,俗名叫烧碱、火碱、苛性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板书];三、氢氧化钠(NaOH)
[实验]:取少许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
[板书]: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解于水(易潮解)
[指出]:NaOH可干燥某些气体(除氯气和酸性气体CO2、SO2、HCl、H2S等)
[提问]:NaOH固体如何保存?
[板书]:2、化学性质
NaOHNa++OH-
NaOH具有碱的通性(略)。
[提问]:什么叫电离?
[板书]: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通电)
[讲述]: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以制造其他化工产品、生产纸浆、肥皂和洗涤剂等。
[板书]:3、用途:(略)
[设问]:既然NaOH这么重要,工业上如何制取NaOH呢?
[板书]:4、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1)电解: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1、电解饱和食盐水
2、检验氢气、氧气和OH-
[分析]:电解过程和电解原理
[板书]:(2)电解原理(作图略)
a、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讲述]:接通直流电源后,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的钠离子、氢离子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氯离子、OH-向阳极移动。
[板书]:b、电极反应
阴极上:
H+比Na+容易得电子
2H++2eH2(还原反应)
H2OH++OH-
阴极上H+不断得到电子形成H2,促进水不断电离成H+和OH-。由于H+转化成H2逸出,导致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浓度。因此在阴极附近,溶液呈碱性,即生成了NaOH溶液。
阳极上:
Cl-比OH-容易失电子
2Cl--2eCl2(氧化反应)
通电
c、电解总反应:
2NaCl+2H2O2NaOH+H2+Cl2
(3)阴极上阳离子得电子顺序: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阳极上阴离子失电子顺序:I->Br->Cl->OH->SO42-(NO3-)
[练习]:电解氯化铜溶液,写出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介绍]:工业上电解食盐水的方法
[作业]:(略)
§6.2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离子积。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氢离子浓度、氢氧跟离子浓度的关系。
2.掌握一元强酸,一元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理解中和滴定和原理;掌握中和滴定及其计算。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用。
5.通过溶液酸碱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对立与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中和滴定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训练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重点】:
1.溶液的酸碱性和氢离子浓度、氢氧跟离子浓度的关系。
2.一元强酸,一元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酸碱中和滴定及指示剂的选用。
【难点】:中和滴定原理及操作。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溶液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例如可乐呈酸性,而茶水呈碱性,肥皂水也呈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查)
2.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点评: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十分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