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天然气行业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孟加拉采取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和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措施,如:大幅提升外国直接投资的市场准入水平和保护水平;实施贸易和外汇自由化;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投资体制自由化等等,从而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外国资本的流入。
从投资来源国看,孟加拉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为美国、挪威、马来西亚、日本、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南韩、印度、新加坡、泰国、法国等。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域看,一直以来,最主要和最集中的投资领域是能源行业,如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电力建设等,其他投资领域主要还包括制造业尤其是纺织和服装业、电信业等。根据孟加拉国投资局《2002年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2002年外国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增加,达到44%,这意味着孟国工业化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吸引FDI的趋势上看,孟经历了一个低水平―高水平―低水平的循环,即从1985-1995年均不足300万美元,到2000年的高峰2.8亿美元,再到2002年仅4500万美元的低谷。2001年以来吸引FDI下滑的趋势已引起孟加拉国内外及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要求孟政府尽快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孟加拉投资局《2002年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2002年孟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3.228亿美元。而且,根据该局于2003年9月30日最新的《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第2期》(2003年1月―6月),孟加拉今年上半年共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约2.87667亿美元,同比增加71%。其中,新增股权投资1.68655亿美元,再投资额9789.3万美元,公司间借款2122万美元。这二份报告似乎表示,孟加拉国利用FDI趋势已经转好,前景也一片光明。不过,孟加拉国外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争议,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对孟投资局的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
总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孟加拉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如果没有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孟加拉国天然气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孟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可能仍然处于未开发状态,从而会严重制约孟加拉紧缺的电力工业发展,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
鉴于FDI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目前,孟加拉政府已制定了“2003―2006年利用FDI中期战略计划”(见表2),拟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积极吸引和利用FDI。
投资机会分析
我国在孟加拉投资兴办企业始于1985年,1990年以后发展较快,已先后在孟建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几十家(不含港资、台资企业),投资领域涉及服装、纺织、陶瓷、装修、饮料、医疗、养殖、家电等,比如中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大吉麻制品限公司、中孟YMSC有限公司永业纯净水厂、中国塑料制品(孟加拉)限公司、贺氏海尔有限公司、孟加拉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等。
尽管目前我国在孟投资规模尚小,但从长远看,孟加拉国作为人口近1.4亿的国家,仍然具有一定投资环境优势,未来我在孟投资存在众多合作机会。
1.对孟直接投资的政治环境良好。
一方面,这体现在孟加拉国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尽管孟两大主要政党―孟民族主义党和孟人民联盟在政治上斗争十分激烈,但他们上台后均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吸引外资。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孟加拉历届政府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民间资本的发展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比如:外国直接投资仅需在孟政府投资局登记而无须获取事先批准;对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无最高限制;对投资所得和利润汇出孟国不限制;在投资鼓励和进出口政策方面对国内外投资一视同仁;对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政策极少等。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孟加拉的外国直接投资―长期持续发展议题,1999》认为,孟提供了“可能是南亚地区最自由的外国投资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中孟两国政治与经贸关系十分友好,经贸合作一直顺畅,中国人民在孟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这对于减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至关重要。
2.孟加拉国是一个相当“同质的”社会。
在孟近1.4亿人口中,孟加拉族占98%,孟加拉语使用者95%,伊斯兰教信徒88.3%, 英语在孟广泛使用。相当“同质的”社会使孟加拉国基本没有重大的内部种族冲突,这有利于确保我国在孟投资企业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孟是一个成长中的潜在大市场,并有望借此进入其他市场。
外界对孟加拉国的一般印象是:人口密集而贫穷,人口众多但购买力极低。其实,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随着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年均GDP增长率高达5%左右,孟加拉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而且,孟加拉存在拥有一定购买力的中产阶层,而且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中产阶层规模不断增长,他们拥有不断膨胀的购买力和日益增长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因此,孟加拉国市场规模及其潜力仍不可小视。
此外,孟国还有可能成为我们进入其他市场的桥梁。
一是通过孟加拉进入其他南亚市场。因为,孟是“南亚经济合作联盟”(SAARC,以下简称南盟)的成员国。南盟早在1993年即达成了“南亚优惠贸易安排”,1996年该组织成员国的商务部长承诺在2005年前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因此,即使相对贫困,“单一南亚市场”因为其众多的人口(12.5亿以上)和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其规模也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南亚自由贸易区”成立,我们就可能通过在孟投资企业进入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南亚市场。
二是通过孟进入欧美日等国市场。由于孟最不发达国家地位,孟在欧美日加澳等众多国家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等优惠贸易待遇,我国在孟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因此获益,同时还可达到绕过有关国家贸易壁垒进入其市场的目的。
4.孟是潜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劳动力价格低廉是各界最经常提到的在孟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因素。作为人口大国,孟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价格低廉,即使按地区标准也颇具竞争力。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很快,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因此,某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一定时候可考虑向孟加拉迁移。
5.孟加拉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天然气。
孟加拉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除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外,储量最丰富者当属天然气。据孟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估计,孟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0.42万亿立方英尺,其远景储量为41.8万亿立方英尺(注:孟天然气具体储量无统一说法,存在较大争议)。
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吸引了外国公司的极大兴趣,国际石油公司如Unacol、Shell 、Cairn等纷纷进入孟国市场从事天然气的开发与输送业务,成为至今为止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
孟其他重要的资源主要还包括:石灰石、磐石、煤炭、硅砂、白粘土、黄麻、原皮、鱼类资源、待开发的石油、丰富的农业原材料等。
对此,我国可采取产业转移和产业开发等方式进行对孟投资与经贸合作。
所谓产业转移,就是通过直接投资向孟转移耗用资源、且在我国已趋于成熟或饱和、而在孟尚处于短缺的产业,如耗用天然气的化肥工业(特别是大颗粒化肥)、耗用白黏土的陶瓷工业、耗用木材的造纸工业(在孟可利用黄麻、竹子)、耗用煤炭的冶炼工业等,产品既可在当地销售,也可向周边国家辐射,进入其他国家市场,还可返销国内,平衡双边贸易。
所谓产业开发合作,就是利用我工业相对领先及技术相对成熟优势,以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开发利用孟相关资源。比如煤炭,我国作为煤炭大国,从勘探到设计、从开采到利用(承建燃煤电站)、从发电到废物(煤灰)利用(生产机制空心砖),完全有能力与孟在该领域形成梯度、链条式产业合作。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与合作业务已有所开展,比如,在黄麻利用方面已投资设立“大吉麻制品有限公司”;在白黏土资源利用方面已设立“中孟陶瓷工业有限公司”;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已建成中孟合资机动车天然气加气站;在煤炭开发和利用方面,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在孟总承包的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将于2004年底完工,同样由其总承包的燃煤坑口电站也已于2002年开工,二个项目合作总额达4亿多美元。
6.孟加拉需要大量投资来改进其落后的基础设施。
目前,基础设施开发已被列为孟加拉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因为孟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和低效率是制约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好坏也对吸引外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孟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投资与合作机会。
7.孟加拉急欲吸引外资协助实现工业化。
不断发展工业以增加其在GDP的比重是孟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孟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社会,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对GDP所占的比重近几年来尽管有所下降,但仍有约80%人口生活在农村,在6000多万劳动力中,62.3%就业于农业。工业则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业、化肥业、水泥业、黄麻及黄麻制品业、皮革及皮革制品业、冷冻食品业以及茶业等少数工业;重工业微不足道,制造业欠发达,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战略产业结构远未形成。因此,孟急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协助其实现工业化。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轻纺、家电、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中,已有相当多产品具有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现在很多产品在我国已趋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由于孟国工业发展水平低,我国众多企业的设备与技术在孟仍属先进与适用,故通过设备投资和技术入股等方式对孟投资存在广大的发展空间。
8.我国在孟投资与合作的具体机会。
据笔者观察,我国在孟投资与合作的现实与潜在机会包括:
纺织业 这是孟目前急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孟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成衣(约占总出口76%),而成衣的原材料―纺织品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随着2005年MFA的结束,孟国将可能面临纺织品更加紧缺的情况,进而可能对孟成衣出口业造成巨大冲击。据有关统计,孟成衣业目前每年需求机织面料21.8亿米、纱线4亿公斤、面料2000万米;为此,孟需建立约75―80家拥有25000锭生产能力的纺纱、80家120梭织机能力的机织厂、120 家染色及制成厂和50家针织面料厂。
农副产品加工 由于孟加拉具有丰富的农业原材料如水果、蔬菜等,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业因其潜力巨大逐成为优先发展行业,这对于增加孟农民收入、减贫扶困都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均具较好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机电产品组装 尤其是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及自行车、摩托车等产品的加工组装业务。我国家电产品、摩托车等已近饱和,而孟相关产品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孟廉价劳动力。
基础设施开发 主要包括发电与输变电;电讯业;港口、机场、铁路的升级改造等。
鱼类资源加工利用 孟加拉鱼类资源丰富,冻虾冻鱼是孟主要主口产品之一。
皮革制品业 孟原皮丰富,品质优良,但加工制造设备、技术及工艺比较落后。
资源勘探开发 天然气、煤炭、黄麻及其它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与加工制造。
其他 如医疗、礼品业、玩具业、旅游业、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业等。
在孟直接投资的风险因素
孟加拉国与其他不断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向外资提供巨大潜在机会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影响投资收益甚至人身财产安全的风险因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
1.孟政策缺乏可靠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孟两大主要政党―孟民族主义党和孟人民联盟对抗性极强,每当政府换届,前政府所作决策经常被否定,甚至中止,前政府所批的项目要经过重新审核;而落选的一方则不与执政党配合,经常组织各种罢工等对抗活动。另外,孟加拉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政策。因此,政策往往缺乏可靠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2.开明的外资政策往往不能很好的实施与落实
如前所述,孟加拉国拥有较为自由的外国投资体制”。但是,孟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近两年孟利用FDI额更是急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孟政策落实不力,现有的开明外资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甚至有些孟政府官员把外资企业作为自己谋利的途径,对外资企业进行敲诈。
3.腐败现象深入各阶层
孟加拉已被“国际透明组织”连续3年评为“世界最腐败国家”。孟政府存在办事公开索贿(如内政部在护照签证、工业部在“工作许可证”发放时公开索贿等)、项目审批官员腐败等众多腐败现象。对外资企业来讲,当地政府腐败一方面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与风险,另一方面将降低办事效率。
4.基础设施落后。
孟加拉基础设施落后,如电力供应经常中断,电压不稳,企业大多必须另外准备备用发电机;电话/传真安装费过高且经常出故障,申请安装时间太久(超过6个月甚至一年);天然气供气压力不足、不纯;经常停水等。同时,孟最大和最主要的港口吉大港货运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海关清关时间长(快则1―3天,慢则1个月,平均约一星期)。另外,孟加拉道路交通十分拥挤。
5.孟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急待提高。
孟加拉行政管理复杂而不透明,政府部门官僚习气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比如,外资企业为其员工申请新“工作许可证”平均耗时约3―4月,“工作许可证”延期则需1―2个月,有时在不行贿时甚至6个月内也不能获得“工作许可证”。
6.法律和公共秩序不佳。
有些企业经常受到当地黑社会势力的骚扰如敲诈勒索等,有关当局在打击犯罪不力。
7.劳资关系处理风险。
孟加拉国工会力量较强大,且工会常为政治所用,因此常因政治原因发生或冲突。有的当地政客故意挑拨中资企业孟方员工与管理人员对抗,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设计安装;安全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E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190-02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天然气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其具有高能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链长面广、环境复杂等特点,国内天然气管道漏气着火或爆炸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天然气管道在设计、安装、监理检验、使用维护等方面没有完全执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的要求,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设计、安装、监理、检验等方面应当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认真对待,避免疏忽和疏漏,确保天然气管道建设质量,为安全使用提供质量保障。
1 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石油天然气管道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一是管道破坏严重,极易酿成事故。如油气管线被施工、勘探破坏严重;二是油气管线被违章占压。如在油气管线附近采石、取土、挖塘、修渠、堆物、修筑建筑物等;三是管道设计施工遗留的缺陷、损伤;四是管材或相关设备缺陷;五是管道腐蚀穿孔;六是运行误操作;七是自然灾害等。
2 国家法规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的基本要求
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和规定,对管道的安全管理应达到下述要求:
1)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要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天然气管道,严格按照国家管道设施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设计、施工和验收;管道建成后,设置永久性标志,并对易遭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局部管道采取防护措施;
2)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前的验收登记: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并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显著位置;
3)天然气管道的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管道运输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对在用天然气管道进行定期巡查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定期检验和定期检查要及时入档;
4)对天然气管道事故的处理和防范:天然气管道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管道设施发生事故时,管道企业应当及时组织抢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妨碍抢修工作。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5)对天然气管道报废的处理:天然气管道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6)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向管道设施沿线群众进行有关管道设施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管道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
3 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就是要对管道进行检测和评估,预先制定修复维护计划,使管道管理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管道完整性管理,识别和确认管道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减少事故的发生。对管道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测评估和维修,保持管道状态的完好,能够整体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3.1 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管理
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指挥系统的统一调度下组织生产;避免或减轻因建设施工、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对封存或报废的天然气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要根据输油(气)量的改变和季节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管道运行的各项工艺参数。
3.2 对天然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主要通过监测、检测、检验等各种方式,获取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道完整性的信息,从而对可能使管道失效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检测、检验,据此对管道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和预防管道事故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对天然气管道要定期检验。石油天然气企业要依照《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对所辖石油管道定期组织巡回检查,对石油管道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3 对天然气管道引发事故要及时调查和处理
首先,应当制定石油管道事故预案。如发生事故时要迅速切断气源,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关停一切火源、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灾害;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及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现场救援人员要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等伤害;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标志,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重大影响。
其次,要对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或发生管道破裂、断管等重大事故时,应当组织力量立即处理。发生污染事故时,在报当地经济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还应当报当地环保部门,任何企业不得瞒报、迟报。引发特别重大事故,应当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报告。天然气管道发生凝管、爆管、断裂、火灾和爆炸等生产事故时,企业应当立即上报到当地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发生生产事故后,应当按照分管权限组织事故调查组,及时认真进行事故调查,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天然气企业发生事故后,应当查清事故原因,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继温州金融改革之后,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已于日前获批。此次改革重点围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五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借助珠三角位处经济腹地、毗邻港澳的有利优势,突出抓好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温州金融改革已经顺利进入到执行阶段,而与温州的底子较薄的经济环境不同,珠三角从资金基础、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比温州要规范,经济环境成熟度高。有专家表示,地方试点金融改革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创立自有品牌。现阶段,试点改革的效用尚无法替代。
我国首次开展天然气市场化调峰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为保障夏季用气高峰需求。7月初,天然气交易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上市,首日成交3960吨。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天然气动态调峰需求,旨在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天然气资源,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市场化发展方向。上海石油交易所是我国唯一一家天然气现货公开交易市场,高效和便利得到了交易商的普遍好评。本次交易由中石油、中海油、申能集团、广汇等公司调配资源,向上海石油交易所投放1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调峰气量。此次交易是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探索。
FDI面临双向挑战 我国对外投资九年首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TAD)近日《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全球FDI流入量有所下降,预计全年FDI增速将放缓。贸发组织最新的世界投资前景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是对FDI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但报告同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为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带来了挑战。2011年中国FDI流入量增速低于全球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水平。今年1至5月,中国非金融领域FDI流入量下降了约2%。2011年中国FDI流出量减少5%,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的全球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6位降到2011年的第9位。
贝因美违规添加伪升级
近日,有消费者贝因美违规添加“新鲜猪骨粉”、以贝因美败诉而告终。这再一次触动了消费者关于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敏感神经。事实上,近年来,不少企业为给产品一个卖高价的名目,在食品中添加多种营养素及其他成分,并大力宣传其所添加物与众不同的功能,其实均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乳制品根源在于管理漏洞和监管的盲点,中国乳制品行业基础比较薄弱,相配套的服务设施落后。同时养殖与加工环节也存在严重的利益矛盾,这些因素都是推动今年乳制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的重要原因。
国际快递巨头获国内通行证
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了首批通过2012年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年度报告审核的企业名单,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即UPS)已获在中国经营快递业务的“通行证”。公开资料显示,联邦快递的国际快递及国内服务已覆盖中国200多个城市,并在全国58个城市设有投递点。2010年,联邦快递引进了30架波音777货机,主要用在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两家企业在国内短期内影响力有限。国际快递巨头在我国服务进一步提速,中国快递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提速。未来几年是国内快递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