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青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服务育人 大学生事务中心 品牌建设 团青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运行机制
1.1项目背景分析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养成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成长态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高校团青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现。当前高校团青工作在人才培育中,重理论化教学,轻实践化教育,或是在育人中把主题精神融合在目的强、周期短的单一校园文化活动中,持续性、实体性的教育方式较为少见。当前多见的这种育人策略和行为方式,功能单一、没有延续性,基层团支部在执行中多以完成任务而举办活动,发挥基层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些都制约了团青工作的成效。
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独立性较差,习惯了家长和老师包办一切,形成当前高校中即常见的保姆型工作模式。随着时展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开展团青工作的趋势是要转变观念,寻求“学生发展型”工作思路,通过工作实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育人成效,这与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是吻合的,是现阶段高校开展团青工作的指导纲领。
本文所述高校服务育人视阈下探索的团青工作品牌建设,是依托校园既有资源,通过打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育人平台,以创新的工作理念为保障,充分引导大学生发挥积极性,拓宽团青工作育人渠道,以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形成服务型育人品牌的可行模式。
1.2大学生事务中心释意及运行机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事务中心创立于2013年9月,由校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合署办公)管理指导,是新时期探索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一次有效尝试。大学生事务中心办事大厅总面积近900平方米,设14个办事窗口为学生办理业务。中心分为业务办理区、学习交流区、休闲区三大区域,配备免费无线网络、学习桌椅、图书报刊等,致力于把大学生事务中心打造成学生之家、问事之处、解译之所、服务之窗。大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由教师8人、学生助理41人及不定期、不定人的志愿者若干人组成,为2.6万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事务办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40多项工作服务。大学生事务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齐心协作,开拓创新,重点探索面对青年学生的工作内涵式发展道路。
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工作视角从教师转向学生,开创了学生服务工作新局面,把“寓教育于服务”作为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工作理念。中心服务学生的同时通过打造“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四大平台,实现育人目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倒逼学校行政效能的提速,转变了行政部门服务理念,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通过一站式服务培养学生自理意识,减轻了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重点做好学生思想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
通观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的团青工作特色,是实现“双向服务育人”。一是事务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日常工作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也通过事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职能和办事流程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自立、自主的重要性,受到教育。二是大学生事务中心聘用了优秀的青年学生组成工作团队,招募了批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锻炼了W生的工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最终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式”地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一载体及其衍生的相关事务受到教育。
2.实施要点
把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双向服务育人特色”打造成团青工作的品牌项目,关键是要建好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并实现隐性的育人职能。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2.1搭建“四大平台”,完善服务育人架构
2.1.1业务办理平台
在中心大厅设立事务办理、咨询等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学生资助、缴费充值、校园卡务、宿舍调换、学籍变更、户籍业务、社团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对于一些尚无法通过大厅解决的事务可通过有效指引告知学生办理程序。
2.1.2维权献策平台
中心是学生与学校各部门沟通的桥梁,通过大厅留言、来访座谈及服务窗口意见反馈等渠道汇集学生建议,并及时送达各相关部门,便于改进各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首问负责制;受理学生的投诉、申诉、意见和建议,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设置总咨询台,对学校的有关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解释,提供咨询;协调解决学生在校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学生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活动;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学校决策;定期汇总公布学生意见、建议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
2.1.3信息平台
中心成为校园信息聚集区,收集校内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服务类信息,利用官方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统一汇总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校园最全、最新的信息,有效解决学生面对不同信息平台的顾此失彼的尴尬,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有效、可靠。
2.1.4志愿服务平台
中心除招募专业化的学生工作团队外,还将不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从事大厅保洁,秩序维护、业务引导等公益活动。通过融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服务师生于一体,实现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2打造高校团青工作育人品牌化示范点
2.2.1实现公益化运作
近年来,团中央一直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各行业的公益奉献。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机制上,围绕学校、学生社区的各项事务展开,通过公益化运作方式,在学校领导下,自主招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置在平台中进行志愿服务的学生团队日常值班岗位,分配各项业务办理中的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学校现行的“学生爱心公益积分”制度,统一进行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活动管理、信息和考核评价等。
2.2.2实现社会化运作
在事务中心运行中,一方面与所在市的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合作,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基层、在身边的开展,实现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在学校和市级志愿服务组织的双向统筹下开展,把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并筹划在大学生事务中心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的挂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此外,大学生事务中心还将引进诸如社会保险、银行、就业创业指导等社会事务功能窗口,让学生在学期间能与社会提前接触,了解社会动态,为今后求职工作打下基础。
2.2.3实现专业化运作
大学生事务中心招募的学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自学校各专业,在服务工作中,开展分类培训指导,依托事务大厅中的服务窗口所属行业领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例如办理财务缴费相关业务的,可以配备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工作服务,进行维权投诉等业务的,可以配备法学专业的学生党员进行接访等。通过分类设置服务项目,以舆论引导、组织推动和典型带动等有效形式,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了解服务工作并参与其中,既实现事务中心服务的实效性,又促进学生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能力。
2.3树立大学社区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
在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服务队伍,打造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平台,构建服务格局。在团中央新的要求下,把大学生事务中心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高效便捷平台,将是对广大青年团员开展教育管理,特别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素养,筑牢组织堡垒的创新载体,重点在团队养成、凝聚合力、深化服务上下功夫,把事务中心建成大学社区中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搭建好四大功能平台,发挥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2.3.1完善中心组织建设
建立团支部,根据工作属性,成立若干个专业化的小组,由校团委统一管理,使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实现基层社区的组织和业务“全覆盖”。
2.3.2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从全校各专业的团员、团干中,选拔百名有德行、有能力、重服务的骨干进入服务队伍并选优配强到各专业化的团小组中,增强队伍的资源储备。通过全面轮训服务队伍,提高理论素养和服务能力。强化业务指导力量,由校团委选派团干、业务骨干到事务中心,担任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建指导员和业务指导员。
2.3.3建好用好新媒体
结合时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电子化办公平台,建成事务中心团组织的教育与服务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中包含团员的思想教育、实施政策解读和互动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时政教育,也促进全体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网络上予以解答,免去学生来回奔波。
2.3.4强化服务保障激励
带动大学生事务中心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的实施办法、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员评比办法等,定期举办志愿者心得交流座谈会、联欢会等。
2.3.5开展示范引领推动
经过上述工作实施,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组织将实现服务队伍素质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群关系联系紧密、团组织服务社区质量提升等目的,形成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在各基层团组织中可推广经验,召开经验分享会,凝聚共识,带动更多服务型团组织的建设热情和活力,最终凸显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3.项目品牌的实效价值
在高校开展团青系列教育工作中,依托大学生事务中心实体平台,把服务育人融入日常事务工作,实现“两个结合”,即:学生事务管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团员教育相结合。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C制,走出学生教育、服务的创新之路。具体的实效价值表现在如下方面:
3.1四大平台诠释服务内涵
“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四大功能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的37项事务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生办事的“一站式”,实现了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拉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3.2学生自治渐露育人新范
事务中心内除个别负责老师之外,主要聘用青年学生上岗服务,他们在服务同学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和锻炼。并且通过服务换位体验模式,学生体验到学校工作人员的辛苦,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沟通理解。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看、自己办”的自立、自主意识,真正有助于实现当代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3志愿服务凸显青春活力
事务中心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搭建团员青年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从2014年4月开始,事务中心的整体保洁工作均由在校团员青年学生进行公益性管理维护,培养了学生的公益心,使事务中心的工作到后期维护都有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组织了上万人次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事务中心日常维护工作中,使广大学生在服务中有所收获。
3.4省级评优喜获硕果
大学生事务中心的服务育人工作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肯定,被评为2014年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
关键词:服务育人;大学生事务中心;品牌建设;团青创新
1.运行机制
1.1项目背景分析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养成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成长态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高校团青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现。当前高校团青工作在人才培育中,重理论化教学,轻实践化教育,或是在育人中把主题精神融合在目的强、周期短的单一校园文化活动中,持续性、实体性的教育方式较为少见。当前多见的这种育人策略和行为方式,功能单一、没有延续性,基层团支部在执行中多以完成任务而举办活动,发挥基层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些都制约了团青工作的成效。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独立性较差,习惯了家长和老师包办一切,形成当前高校中即常见的保姆型工作模式。随着时展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开展团青工作的趋势是要转变观念,寻求“学生发展型”工作思路,通过工作实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育人成效,这与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是吻合的,是现阶段高校开展团青工作的指导纲领。本文所述高校服务育人视阈下探索的团青工作品牌建设,是依托校园既有资源,通过打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育人平台,以创新的工作理念为保障,充分引导大学生发挥积极性,拓宽团青工作育人渠道,以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形成服务型育人品牌的可行模式。
1.2大学生事务中心释意及运行机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事务中心创立于2013年9月,由校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合署办公)管理指导,是新时期探索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一次有效尝试。大学生事务中心办事大厅总面积近900平方米,设14个办事窗口为学生办理业务。中心分为业务办理区、学习交流区、休闲区三大区域,配备免费无线网络、学习桌椅、图书报刊等,致力于把大学生事务中心打造成学生之家、问事之处、解译之所、服务之窗。大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由教师8人、学生助理41人及不定期、不定人的志愿者若干人组成,为2.6万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事务办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40多项工作服务。大学生事务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齐心协作,开拓创新,重点探索面对青年学生的工作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工作视角从教师转向学生,开创了学生服务工作新局面,把“寓教育于服务”作为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工作理念。中心服务学生的同时通过打造“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四大平台,实现育人目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倒逼学校行政效能的提速,转变了行政部门服务理念,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通过一站式服务培养学生自理意识,减轻了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重点做好学生思想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通观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的团青工作特色,是实现“双向服务育人”。一是事务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日常工作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也通过事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职能和办事流程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自立、自主的重要性,受到教育。二是大学生事务中心聘用了优秀的青年学生组成工作团队,招募了批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最终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式”地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一载体及其衍生的相关事务受到教育。
2.实施要点
把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双向服务育人特色”打造成团青工作的品牌项目,关键是要建好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并实现隐性的育人职能。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2.1搭建“四大平台”,完善服务育人架构
2.1.1业务办理平台
在中心大厅设立事务办理、咨询等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学生资助、缴费充值、校园卡务、宿舍调换、学籍变更、户籍业务、社团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对于一些尚无法通过大厅解决的事务可通过有效指引告知学生办理程序。
2.1.2维权献策平台
中心是学生与学校各部门沟通的桥梁,通过大厅留言、来访座谈及服务窗口意见反馈等渠道汇集学生建议,并及时送达各相关部门,便于改进各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首问负责制;受理学生的投诉、申诉、意见和建议,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设置总咨询台,对学校的有关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解释,提供咨询;协调解决学生在校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学生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活动;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学校决策;定期汇总公布学生意见、建议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
2.1.3信息平台
中心成为校园信息聚集区,收集校内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服务类信息,利用官方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统一汇总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校园最全、最新的信息,有效解决学生面对不同信息平台的顾此失彼的尴尬,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有效、可靠。
2.1.4志愿服务平台
中心除招募专业化的学生工作团队外,还将不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从事大厅保洁,秩序维护、业务引导等公益活动。通过融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服务师生于一体,实现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2打造高校团青工作育人品牌化示范点
2.2.1实现公益化运作
近年来,团中央一直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各行业的公益奉献。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机制上,围绕学校、学生社区的各项事务展开,通过公益化运作方式,在学校领导下,自主招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置在平台中进行志愿服务的学生团队日常值班岗位,分配各项业务办理中的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学校现行的“学生爱心公益积分”制度,统一进行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活动管理、信息和考核评价等。
2.2.2实现社会化运作
在事务中心运行中,一方面与所在市的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合作,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基层、在身边的开展,实现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在学校和市级志愿服务组织的双向统筹下开展,把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并筹划在大学生事务中心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的挂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此外,大学生事务中心还将引进诸如社会保险、银行、就业创业指导等社会事务功能窗口,让学生在学期间能与社会提前接触,了解社会动态,为今后求职工作打下基础。
2.2.3实现专业化运作
大学生事务中心招募的学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自学校各专业,在服务工作中,开展分类培训指导,依托事务大厅中的服务窗口所属行业领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例如办理财务缴费相关业务的,可以配备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工作服务,进行维权投诉等业务的,可以配备法学专业的学生党员进行接访等。通过分类设置服务项目,以舆论引导、组织推动和典型带动等有效形式,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了解服务工作并参与其中,既实现事务中心服务的实效性,又促进学生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能力。
2.3树立大学社区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
在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服务队伍,打造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平台,构建服务格局。在团中央新的要求下,把大学生事务中心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高效便捷平台,将是对广大青年团员开展教育管理,特别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素养,筑牢组织堡垒的创新载体,重点在团队养成、凝聚合力、深化服务上下功夫,把事务中心建成大学社区中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搭建好四大功能平台,发挥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2.3.1完善中心组织建设
建立团支部,根据工作属性,成立若干个专业化的小组,由校团委统一管理,使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实现基层社区的组织和业务“全覆盖”。
2.3.2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从全校各专业的团员、团干中,选拔百名有德行、有能力、重服务的骨干进入服务队伍并选优配强到各专业化的团小组中,增强队伍的资源储备。通过全面轮训服务队伍,提高理论素养和服务能力。强化业务指导力量,由校团委选派团干、业务骨干到事务中心,担任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建指导员和业务指导员。
2.3.3建好用好新媒体
结合时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电子化办公平台,建成事务中心团组织的教育与服务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中包含团员的思想教育、实施政策解读和互动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时政教育,也促进全体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网络上予以解答,免去学生来回奔波。
2.3.4强化服务保障激励
带动大学生事务中心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的实施办法、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员评比办法等,定期举办志愿者心得交流座谈会、联欢会等。
2.3.5开展示范引领推动
经过上述工作实施,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组织将实现服务队伍素质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群关系联系紧密、团组织服务社区质量提升等目的,形成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在各基层团组织中可推广经验,召开经验分享会,凝聚共识,带动更多服务型团组织的建设热情和活力,最终凸显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3.项目品牌的实效价值
在高校开展团青系列教育工作中,依托大学生事务中心实体平台,把服务育人融入日常事务工作,实现“两个结合”,即:学生事务管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团员教育相结合。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机制,走出学生教育、服务的创新之路。具体的实效价值表现在如下方面:
3.1四大平台诠释服务内涵
“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四大功能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的37项事务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生办事的“一站式”,实现了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拉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3.2学生自治渐露育人新范
事务中心内除个别负责老师之外,主要聘用青年学生上岗服务,他们在服务同学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和锻炼。并且通过服务换位体验模式,学生体验到学校工作人员的辛苦,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沟通理解。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看、自己办”的自立、自主意识,真正有助于实现当代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3志愿服务凸显青春活力
事务中心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搭建团员青年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从2014年4月开始,事务中心的整体保洁工作均由在校团员青年学生进行公益性管理维护,培养了学生的公益心,使事务中心的工作到后期维护都有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组织了上万人次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事务中心日常维护工作中,使广大学生在服务中有所收获。
3.4省级评优喜获硕果
大学生事务中心的服务育人工作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肯定,被评为2014年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
4.经验总结
一、深化思想凝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和谐氛围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注重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层面,面向基层、覆盖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专题组织生活,帮助青年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十七大精神;二是抓骨干,开展专题理论研修,以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为重点帮助青年骨干深刻理解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三是抓形式,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贴近青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青年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收获感悟;四是抓实践,组织开展好主题活动,引导团员青年自觉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延伸到实际工作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立足本职岗位,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2、及时掌握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关注团员青年成长。服务青年首先要了解青年,集团团委将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对集团团员青年思想状况了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基层”的工作原则,不断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围绕团市委工作和锦江国际集团*年工作重点和目标,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围绕中心开展有锦江国际特色的青工工作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后备军,围绕团市委的主要工作及集团党和行政工作重点,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青工工作。
1、探索构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建设和服务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深入推进集团“青工技能振兴行动”。以技术和条件成熟的团组织为重点,开展与集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相结合,符合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携手集团人力资源部制定“锦江国际职业青年职业生涯导航计划”,以青工技能振兴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广泛扎实开展导师带徒、岗位承诺、青年技能“双登高”竞赛等活动,为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舞台,并在*年上海市旅游饭店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锦江汽车公司下属外事公司团组织为了提高团员青年的英语技能,组织了“英语礼仪大赛”,推动青年学习英语的热情。
2、以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工作品牌效应为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青工岗位建功”、“队、手、号”的创建行动。自2006年9月至*年11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集团团委在广大青年中开展“科技提升服务,智慧点亮品牌”的系列活动,通过“科技大搜索”、“点亮智慧”等为团员青年搭建创新、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激励青年加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中,为集团和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通过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立功竞赛活动等传统工作作为自主创新的有效载体,结合“五四”、“七一”等主题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3、以推进团员青年综合素质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由集团团委牵头,各事业部分别开展具有各自特色的青年活动。酒店事业部开展了“魅力锦江”青年风采大赛;客运物流事业部开展了青年大众体育擂台赛;旅游事业部为了提高导游业务水平,组队参加上海市导游大赛;实业事业部注重培养团员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组织了“社会主义道德观暨八荣八耻知识竞赛”等。
4、通过推进团市委青工工作“网格化”团建试点工作,打破系统和地域限制,积极推动共青团组织之间的工作联动、人员互动、资源流动、组织牵动、创新驱动等,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促经工作全面活跃,分别与上海文广集团、中国移动、上海航空、体育局、文新集团、外服公司、中国银行等多体统、多条线兄弟单位联动,成立上海15集团“兄弟联”,先后开展了“夏日激情――体育派对”、“食神大会”等活动,更好地诠释了团市委青工部提出的青工工作团建“网格化”工作要求。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三个抓手”有序地推进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通过抓重点、抓典型、抓成效的“三个抓手”,有条理、有步骤推进工作。
1、抓重点。在集团青年工作的系统化思考和推进中着重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信息化建设,以简洁、快捷、高效的流程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提高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立功竞赛活动等传统工作的贡献率。
2、抓典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和推广具有示范、引导和推广价值的先进对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活跃。通过发掘、培育、总结、宣传典型,树立团组织的品牌,提高影响力。
3、抓成效。抓住“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亮点,并努力将创新成果和有益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并提炼。
2008年锦江国际集团团委将在*年的工作上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团市委重点工作,特别是青工工作要点和重点,围绕“协调解决团员青年关心问题、探索青年分层服务、利用信息化平台为青年服务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努力做到更好地为青年、为组织服务,做到青年可以真正信赖、依赖的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