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范文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办学校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民办高校;团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59-03

团学工作,一般是指在大中专院校,共青团的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简称“团学工作”。团就是共青团,团委、团总支,学就是校学生会和院系学生会。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团学工作,在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团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求。项目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并已经较多地被运用到其他工作领域。本文试图以项目化管理为切入点,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高校团学工作中,以期能够对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提供一点借鉴。

一、项目管理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快速发展,项目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诸多管理部门所应用。所谓的项目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项目的管理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运用系统的方法与观点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过程。在项目化管理中,项目管理者为了要努力实现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必须对项目从决策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满足项目参与者或受到项目活动影响者的需要和预期。项目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的新热点,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整合相关的人力、物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相互合作。目标是对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相关性等多方面进行宏观把握,注重过程控制,通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等特点。

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主要是期望把与团学工作有关的一些活动当做项目进行设计,通过、申报、批准、运作、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建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估的完整体系,以促进团学工作更加高效地运转。通过项目化管理,引进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目标管理,规范组织行为,通过项目设计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校团学活动中引入组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多数民办高校建校历史不长,在团学工作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有的存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有的将制度流于形式,有的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在实践中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缺乏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分管共青团的工作人员和分管学生会的工作人员配合不协调,存在人员配备不合理、多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情况,在活动的开展方面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导,缺乏规范性。

2.团学活动资源缺乏,缺乏创新性

很多民办高校对团学工作不够重视,社团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都非常有限,开展一些大型的团学活动只能努力节约开支和找企业资助,在团学规模和影响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影响。由于资源有限,很多好的创意和计划都不能完全付诸实践,也影响到了团学干部和干事的积极性,致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活动形式化、雷同化,难以形成本校的品牌活动。

3.奖惩制度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不强

民办院校的团学工作大多没有健全的奖惩机制,加之民办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氛围都不是很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缺乏自主支持,很多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成员的热情,开展起来受到很多阻力。共青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惩,存在一部分干部从早忙到晚最后没有得到学校肯定,一部分干部整天不做事照样稳坐干部职位的情况,极大地消弱了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二)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特点

1.团学工作具有一次性、临时性的特点

高校团学工作多数通过团学活动得以展开,这里的团学活动有学院统一开展的,也有各个系部自己独立开展的,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几个系部或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举办的。有些活动可能是举办一次以后都不会再举办的,也有可能是每年举行的例行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活动。

2.团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与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在指导思想、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人员架构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团学相关工作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在开展的时间区间,经费的使用,活动内容的设计,人员的配备和权责的划分上都会有所不同。另外,每项工作都必须是完整的,从计划到结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详细设计,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后续环节的效果。

3.团学工作目标具有明确性

高校每项团学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高质量完成该目标。为了在特定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团学工作负责人要在工作实施以前进行周密系统的计划,并要监督整个工作过程,使项目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

目前民办院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符合民办院校特点的科学管理方式来完善相关管理,提高工作水平,这就使得人们把眼光投向了项目化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方式。而同时由于团学工作本身又符合了项目化管理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等特点,这就为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所以综合这两种情况来看,在民办高校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十分必要。

三、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策略

(一)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路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高校自身的特色,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首先应该对本校的团学工作有清晰地了解,对过去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调查。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目前团学工作的外在环境,对于团学工作的对象变化也要有较多的理解,尽量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完后,要及时对项目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一个的项目实施都要做到有计划、有监督、有反馈,确保将项目化管理落到实处,确实推动团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二)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团学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首先要建立新的科学管理体系。目前在部分高校中较多采用的是四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明确了项目化管理各个层次的责任与协调关系,调动了从团学干部到团员青年参与项目化管理的积极性。本文也极力推荐采用四级管理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第一级设立项目化管理委员会

项目化管理委员会是指导团学活动项目开展的最高指导机构和专家委员会,由学校主管团学工作的领导组成。该级是决策领导层,其职能是确定项目发展的方向和项目总资金、协调各二级院(系)职能部门关系、审定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成员组成,是行使决策和监督权的机构。

(2)第二级设立院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项目化管理办公室是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执行和管理机构,一般由院团委书记及主管院团委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专门负责团学工作文件的制定,团学活动项目的开展,对学校开展的所有团学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对项目进行规划、修改和审批,对全院项目进出库和项目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处理项目化管理中的各种事务性工作。

(3)第三级设立系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系部项目化管理办公室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部办公室主任和分团委书记组成。该部门主要是在院项目化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本单位的团学工作。该办公室负责指导本单位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的制定、通知的传达、政策的宣传、项目的立项和本系部学生团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并及时与院项目化管理部门保持沟通,相互协调。

(4)第四级设立学生项目化管理办公室

该办公室主要由院团委副书记或者院学生会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他各系部团委副书记或者系学生会主席作为成员组成。该部门为学生团学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和第一负责人,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上传下达,积极开展项目运作的各项工作。由于该办公室都是由学生组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及一些新的、好的便于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学生团学活动项目开展的成效和反映能够最快最直接地获取大量信息,是以上三级机构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开展活动的群众基础。

2.完善项目化管理的制度

确立了项目化管理的管理体系,还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特点,需要制定出项目分类管理制度、项目过程监督制度、项目激励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

(1)项目分类管理制度

高校团学活动项目涉及的范围和类别较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之间可能开展的项目都不一样,对于不同的项目要采取分类归档,分类管理的方式。目前高校的团学活动大致可以从以下三各方面考虑,进行分类管理:一类是学校的品牌特色活动项目,这类项目活动数目有限,但是对学校整体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为A类项目;一类是学校每年的例行团学活动,这类活动项目较第一类活动要多,都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举办,我们称为B类项目;一类是学院每年一些新的、临时性的活动,有些可能举办一次就再也不举办,我们称为C类项目。学校的团学工作要根据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对于A类项目,要重点考虑其活动的独创性、品牌性和特色性,B类项目主要考虑其活动的可持续性、先进性和实践性,C类项目则突出考虑项目形式的新颖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式的群众性。

(2)项目过程的监控制度

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管理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监督、验收、总结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又要设立相应的监控管理制度,以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如在项目的申报阶段,项目负责人要监控招投标程序的公正公平性;在立项阶段,项目负责人应该监控所选项目的实施意义、预期目标及活动方案的完善情况等。在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不同级的负责人要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监控整个过程,如果发现项目的发展远离了项目目标,要及时进行调整。

(3)激励制度

如果管理缺乏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就很难保证有高效的团队工作。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项目激励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制定相应的评优细则,从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项目覆盖面、项目投入、项目总结、项目成效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优秀的活动项目进行评比表彰。对于非常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和团体要进行物质或者精神的奖励,而对于一些没有多大影响或者没有多大意义的活动项目采取消减开支或者取消申报资格的措施,以达到激励先进,提高团学工作质量的效果。

(4)资金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团学活动管理中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批、统计、发放工作,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团学活动经费使用规定。对于不同类别的活动项目应该实行不同标准的资金预算,对于A类活动项目,可以加大活动资金的支付额度,而对于那些在评比中处于最后位置的活动项目适当降低经费额度。在发放活动经费的程序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如团学活动在资金的前期拨付中只审批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费用,应仅作为启动资金,如无特殊原因,下发不超过审批资金的50%,积极鼓励其对外联系,争取社会资源的多方支持。在资金后期拨付中,如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视不同情况,则剩余50%资金不予拨付,甚至收回等。

目前民办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实施和运作过程中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研究,反复实践,都将逐渐完善,到时候民办高校的团学工作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哲峰.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2]张永民.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项目化管理[J].机械职业教育,2011,(4).

[3]高职院校社团项目化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究,2009,12(4).

[4]孙凯.基于项目化管理创新高校学生会运作模式[J].教研探索,2008,(6).

[5]李宏国,赵金华,盛义保,宋之帅.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2篇

关键词系统化集成管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9-01

当前,世界格局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的激烈性和求利性,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革新,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断的裂变和重构中与时俱进,呈现出了理念创新、功能扩展、结构转型的趋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又以学生的就业、创业为归宿,所以建立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导向、人本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稳步前进,运用集成管理的方法,发挥控制机制的效用、有效化解风险是必要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集成管理原理应用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以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系统集成方案的结构图如图1。

图1学生管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1.1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一个整理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研究学生管理工作整体性的科学,是与教学、行政各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学生管理、教学、行政等要素具备约束、选择、协调趋向平衡的机制,是开放性、动态的过程;而各要素又克服消极、滞后性的阻碍,发展为相应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主要表现如下:

1.1.1学生管理工作组织结构系统是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如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班委、社团、行政机构、师资力量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集合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要素之间又相对的制衡,具备有序的循环流动、组织秩序和控制功能,由于各要素总是运动且联系的,所以某种状态下是可以转换和控制。

为了实现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利益叠加,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的和,就要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作用和有机的整合。

1.1.2教育环境系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控制

环境系统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个子系统。社会环境是维系学生社交、实践、联谊等的重要基地,通过家庭环境的激发养成教育,传承传统和塑造人格;通过学校的规范约束和系统教育激发学习的动力、完善人格及提升才智。环境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不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家庭不良因素和学校极端思潮、时弊流言等的负面影响,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冲击和管理的压力,甚至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统筹各环境系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系统结构和整合内外环境,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控制、执行的功能,有效的实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手的作用。

1.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建

高校通过构建科学发展的价值观的过程,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自教的方式,端正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达到教育的目的。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重点在于改善系统结构,解决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管理的价值功能科学分析,从整体出发实施本系统要素、结构、环境等控制和管理。基于教育对象而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仿真图如图2。

图2学生管理工作集成系统的基本结构

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管理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输入教育对象、结构及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做出科学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决策和措施。

1.3网络信息系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无疑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弱化了道德意识、加剧价值冲突、异化人际交往、误导行为越轨。所以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引导学生网络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纳和传承,减低网络不良渠道的传播,加强思想预测,分析和优化信息,防患于未然,强化网络规范化的教育是必要的。

2运用系统集成管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重要体现。由于目前大学生主要表现为信仰弱化,集体观念、诚信意识薄弱,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等特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启动发挥导航功能、转变功能和凝聚功能,可采取如下措施:

2.1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效应

运用系统的整体性来解决和处理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将党建、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化集成管理,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得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学生实践等融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向教学方面延伸,以理性的教育,动态均衡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功能。

2.2加强学生管理的组织控制和信息回馈

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以人为本,以理育人,寓情与人。控制系统启动疏导体系,输入有效的信息,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完善的组织架构,使得开放的系统过滤、接收回馈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信息,确保接收的信息准确、及时、全面、有效,就必须建立纵横交错的、主体交叉的信息回馈系统。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人为本,以柔克刚”,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通过教学手段、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等技能,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和社会活动家;拓展学校产学研的校企共建模式,最终又以学生的就业归宿为价值链,实现学生实践与就业的无缝接轨;成立“一体两翼”研学战略工作组,推进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外语和管理软件能力支撑,关注学生学情,推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造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的体系;增强教师队伍岗位责任感,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2.3加强组织系统与环境的融合

学生管理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着信息的交换,从而影响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所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堡垒,夯实社会环境中媒体、网络、企业的综合治理基础,齐抓共管,通过宣传先进的校园文化,发挥育人的功能,构造和谐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人际交往、实践的环境。

如党建方面,载体创新,发挥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加强网络学习、主题实践,先进性教育,建立“党员之家”,全面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化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矛盾,优化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智信仁勇严”的学生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决策者;加强辅导员学生个案反思、行动研究和处理问题能力,工作创新和理论研究能力,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管理工作在系统复杂的形势下,挑战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求知和创新,环境的变幻和国际形势的严峻,也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端正思想,树立目标,加强执行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循环有序、有张力和创新的组织中得到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飞舟.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6,5.

[2]朱军桃.构建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第3篇

一、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陈旧

民办高校管理学生主要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传统教育行政管理中缺少双边互动沟通,教育行政管理员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这对完全学分制下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管理存在极大的问题,传统的“一刀切”无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多元化方向的管理,不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是按照入学年份、专业进行班级和团支部的划分的管理,这和学年制相适应,但不适应完全学分制下淡化了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的管理,需要由传统的“教育、管理”转变为“指导、服务”的管理。

3.选课制增加教学秩序控制难度

由于学校的选课时间集中,会出现很多退选、改选的情况,导致教务工作量的增加,同时,跨专业选课中出现“碰课”,导致教学秩序更加混乱。在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务工作的管理难度增加,而教师则放松对学生的学习组织管理,课堂纪律、出勤等得不到保证,这需要学生自身提升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力。

4.教学管理队伍滞后

完全学分制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课,这增加了教务管理的难度,而当前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又跟不上需求,加大了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难度。

二、管理理论与启示

1.柔牲管理理论与启示

和刚性管理中的规制约束相对的柔性管理,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人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尊重、肯定、激励和鞭策成员,从而有效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激情,使其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出最佳的业绩就。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针对的是相对高素质的人员,而柔性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深沉和更高级的管理,体现出管理工作的理性。

柔性管理是重情感、富有创新的柔性管理,对大学生教育管理者来讲,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对自我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柔性管理启示有如下几点:

1.1树立柔性管理观念,建立和学生保持畅通交流的渠道,注重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当前的网络交流渠道是较好的沟通方式。

1.2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以后会的合理评价,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1.3建立和刚性制度相结合的柔性制度文化,增加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自我约束规范的内容。

1.4民主平等地践行全员管理模式,健全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让学生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2.细化管理理论

根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爱德华兹?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丰田企业中逐渐形成了精细化企业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原则是精、准、细、严,让管理能够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以及具有操作性,将所有的管理工作进行流程化的简化、量化、信息化处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引入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启示如下:

2.1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应该进行细化分工、细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

2.2进行制度标准化的管理。通过制度规程来约束克服工作的随意、无序。

2.3通过考评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使得管理工作严格化。

三、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策略

1.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创新教学行政管理模式

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计算机系统对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以便处理繁杂的数据信息。

创新教学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以单位学生个体作为基本的管理单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开放的管理思维,灵活对待教学行政管理工作,重在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保证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必修课程的学时应当合理压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计划,采用激励机制鼓励特长教师开设选修课,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开课前应充分论证开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受益人反馈机制。

第三,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由于个性化选课会导致很多复杂的课堂状况,需要做好学生的选课名单,便于教师课堂点名、考勤和组织教学。

第四,根据柔性管理理论,健全?W生参与管理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评价标准,高校行政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考试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该有任课教师的自评、学生网上评价、教学督导组的评价三部分组成。而考试考核机制中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加大其比重,定期更新试题库的内容,一改考定终评模式。

第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进行个性化的管理,而人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管理步伐,由此,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管理者开展精细化的管理。

2.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在细化管理理论中,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做好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服务,这就需要专职辅导员进行推动落实。由此,高校要实现精细化的行政管理必须要依靠建设高效、专业的辅导员主力军,明确辅导员职责定位,提升其专业化程度,这是面对学生个体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体现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3.制度保证

在管理理论中的制度管人、治事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启示。由此,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该有严格、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对辅导员等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选拔、培训、考核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