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移动公司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进一步加强劳动仲裁机构和企业调解网络建设,促进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劳动仲裁委三方机制,健全各企业仲裁调解委员会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仲裁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仲裁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逐步在乡镇建立起劳动争议仲裁庭,形成完整的劳动争议仲裁网络。
二、加大劳动仲裁受案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
一是继续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在适当时间举办两期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并参加省劳动争议仲裁员培训。二是初步实行兼职仲裁员办案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缩短办案时间。三是加大受案力度,杜绝有案不立现象。《劳动法》明确把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作为一项权利载入其中,仲裁又是必经程序,我们拒绝任何一件争议,就会使当事人陷入“状告无门”的困境。因此,有案必受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要求。四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公正执法。使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年末结案率达90%以上,重大案件当年结案。五是围绕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因地制宜,探索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运转模式,改进办案方式,规范办案程序,完善仲裁体制。
三、加强仲裁监督,提高仲裁员素质。
要不断完善自身监督,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处理评查和抽查工作,切实纠正在劳动争议案件受理、审理和裁决等环节中存在的不严格依法办案问题。加强仲裁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参加仲裁员业务交流,学习外地经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年力争市直办理案件突破100件,全市办理案件突破200件。
四、加强劳动工作,重点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和信息反馈。
劳动保障工作要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制度,以预防、控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和减少越级上访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畅通渠道,依法,加大办案力度,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五、搞好劳动合同鉴证服务,排查和预防劳动争议隐患。
劳动仲裁工作要坚持“重在源头,重在基层”的原则,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鉴证和审查工作。一是要把好私营企业和建筑工地劳动合同鉴证关,积极配合劳动检察部门进行一次劳动合同大检查,预防劳动争议。近年来,非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成直线上升趋势,把这些企业作为鉴证工作的重点,严把关,早防范。二是作好劳动合同鉴证台帐登记管理,督促企业作好劳动关系清理工作。逐步实现合同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提醒企业对到期的劳动合同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
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职工对劳动法规和劳动仲裁工作的认识。
劳动仲裁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劳动仲裁缺乏了解,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和一些私营企业职工还不知道有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不知道劳动仲裁是干什么的。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让职工们知道劳动争议处理途径、程序,扩大劳动仲裁工作影响,正确引导职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争议,这个问题作好了,受案数量上升了,上访人数就下降了。只有依法处理,才能使数量减少。
中心根据江山、常山和开化三个维护段的实际情况,配备21名巡线员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在市本级和常山分别设维护站,以协助日常的管理和突发抢修。我中心现配备浙h03941和浙h61011两辆车作为光缆代维专用车,同时拥有齐全的各种仪器仪表和工具:4台otdr、4台光纤熔接机、2台光功率计、2台光源、2台抽水机、4只照明工具、3台传真机、4台打印机、5台电脑以及其他常用的抢修工具。
我中心根据《移动光缆传输维护规程》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按照移动公司对线路的考核标准及要求,以“严格管理,精心维护,抢修及时”为工作方针,认真对光缆线路进行维护。
一、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1、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严格执行维护规范和维修作业计划,加强线路巡回护线宣传,对架空光缆距路面高度不够、路旁电杆防撞、穿越树林光缆的防鼠咬等安全问题及时整改,排除线路上的重大外力隐患。05年共向施工地派驻“三盯”人员248人次,排除障碍隐患点55处,整理线路698公里,清洗人孔管道37公里,修理管道3处,更换人手孔盖板4块;备用纤测试总芯数1972芯;更换(新立)电杆46根;进行移动抢修16次,其中因松鼠咬断纤5次,被车刮断6次,被枪击断纤1次,森林火灾1次,因外力施工断纤1次,自然断纤2次,全年抢修超时4次;巡线员徒步巡回180天;特殊巡回24天;线路维护质量检查83天;护线宣传平均每人72天,对沿线378个村庄张贴了宣传标语,与沿线349名村支书及村长的建立了联系。
2、根据移动公司的维护要求,完成c3、c4网的线路整治工作848公里,其中套塑料支管8公里左右,新增拉线50多条,并完成了补套拉线警示管、补做电力保护板、跨路警示牌、电杆扶正等工作,并通过了验收,为移动公司争创精品网络奠定了扎实基础。
3、每月定期召开全市巡线员会议,听取线路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针对巡线员提出的线路维护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维护质量分析,及时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线路维护质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
通信技术中心按照移动公司线路维护要求及公司内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了《维护中心主任工作职责》、《代维管理员工作职责》、《资料管理员工作职责》、《维护站长工作职责》、《巡线员工作职责》等,建立考核制度。分别对巡线员、接续抢修员、资料员和管理员进行月度考核。迁改、抢修、割接工作等按移动公司管理流程要求执行,制定规范手册。巡线员招聘实行岗前培训、考核、年度培训考核。
移动维护办公室及仓库已经建立,制度、图表也已上墙,并将详细的线路资料做成电子文档,并配合移动公司完成了已有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录入工作。
同时,通信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员工个人的考核力度,科学评价员工的工作实绩,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定期深入施工维护现场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并实行现场落实、现场考核,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实行有差别培养,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狠抓技术维护,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为了增强抢修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我们对巡线员、修理员、抢修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岗位自学,并进行岗位考核;
2、保证抢修车辆、工具、仪表的正常运转和器材的充足可靠,在市本级我们始终保持有两套完整好用的仪表、工具专用于移动线路维护;
3、针对由于缺乏经验而导致抢修容易超时这一情况,通信技术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割接、抢修流程,很好地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抢修质量和效率,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
四、初步建立了“预防为主,主动维护”的运行维护体系
“预防为主,主动维护”的运行维护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建设、基础工作、质量督察制、预警机制、外力影响动态管理系统、应急抢修、重要通信保障、技术支撑、考核体系等内容。虽然在预警机制、技术支撑、考核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但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日常维护中,碰到最多的也是最当心是建房、修路对我们线路造成的安全隐患。
个别施工单位对我们的线路安全并不是很重视,甚至出现野蛮施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防障台帐体系,内容包括有《防障协议书》、《违章通知书》、《工作联系单》、《‘三盯’人员检查表》、《防障检查表》等,当发现有碍光缆安全的外力影响时,巡线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有关单位和个人取得联系,并填写《工作联系单》,请对方签字后,一式三份,交对方一份,报通信技术中心一份,自己留一份;若外力影响比较严重,问题较难处理时,则会同通信技术中心和对方签订《防障协议书》;如果情况比较紧急,巡线员可请示通信技术中心同意后采取应急防障措施,包括向当地公安部门汇报求援,制止对方施工,或派人实行二十四小时现场看护等手段。同时立即布置护线环境,包括增设标石、宣传牌,使光缆路由明显化;如果施工单位在没有对光缆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前,要在直埋光缆上取(填)土等作业,则可对光缆左右各三米范围内采取全封闭保护(建筑用的毛竹脚手片进行封闭),同时设立宣传牌,并现场看护。严格执行看护合同,遵守看护纪律,做到防障现场不离人。
通过实施防障台帐体系,我们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对我们光缆线路造成的安全隐患,占据了主动权。
五、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信技术中心及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把安全生产当作日常要事来抓,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健全监督、检查、考核体系。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治薄弱环节,及时消除隐患。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巡线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通信技术中心全年组织了4次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为保障线路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通信技术中心积极采取措施,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生产。一方面,在每年的寒暑季节,公司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工作;另一方面,公司领导重视,冬季配备好齐全的防寒衣物,做好冬季安全的基础工作,夏季配备必要的防暑物品,并对一线员工进行高温慰问。
六、经过通信技术中心全体员工共同努力,2008年,在移动光缆维护工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线路预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下步将把护线宣传、护线联防列为加强线路保护,预防外力障碍的重点。同时将加强对沿线群众的走访和宣传,充分利用沿线群众力量来达到护线联防的效果。
2、进一步做好工程遗留问题的整治工作,工程遗留问题对线路有着不同程度是安全隐患,下步将把该项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路
一、加快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立法进程
我国目前正处在人治向法制的过渡阶段,法制建设滞后,立法存在不少空白,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与动物疫病有关的法律有《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法》(1992)、《动物防疫法》(1998)。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较为单一,法律条款规定过于原则,有关的实施细则未及时公布,不易操作。我国法律体系中还存在《兽医法》和《动物屠宰法》等法律的空白,仅有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属于行政处罚,约束力度弱。
在兽医立法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同时,借鉴《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动植物检疫及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等国际兽医法典的有关立法程序及其内容,并将兽医管理制度和兽医官在国家动物疫病控制中的职能、权限明确规定下来。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官方兽医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兽医队伍
1.根据WTO与OIE的有关要求,合理定位兽医工作。兽医是高技术和高品德的结晶,是社会的栋梁。在现代经济和生活中,兽医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保障动物的健康安全,包括养殖畜禽、伴侣动物保健和野生动物保护。(2)保障人的安全,主要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3)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对人食用的安全,控制兽药残留、食品中的有害毒物和微生物。(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建立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体制。现在农业部已设立国家兽医局和国家首席兽医官,各地方应尽快设立地方兽医官,并逐步实现垂直管理,农业部设立国家兽医局,在各省设立国家兽医局分局,省以下由分局派出垂直管理机构,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直接领导,下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完全负责,而不受当地政府的领导,从而规范兽医职业从业行为,代表国家行使兽医管理职能。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强化和完善我国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加强基层兽医部门的改革与建设,依法建立兽医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抓紧制定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兽医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批示精神,强化素质,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兽医资格认证,择优选择,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精简高效的官方兽医队伍,并达到国际认可。
三、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动物卫生地理信息系统(GIS)
疫情报告参照OIE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及《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进行改革,针对不同疫病进行分级、分类和区域化管理,并且按统一的格式进行报告。
动物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可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的信息,包括养殖场的具置,动物种群分布的实际图片,动物疫病分布的实际图片,感染农场与其他农场的相对位置,政府设置的监测站的实际位置,以及疫病发生后设置的隔离带和缓冲区,不同的控制措施的作用区等。一旦发生疫情时,可以在GIS地图上找到发病村庄,在该村庄周围建立圆形的缓冲区,对缓冲区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统计,如果采取免疫控制措施,将根据统计的数量确定疫苗的用量,根据地图上显示的疫点位置,就近调配疫情控制物质。
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及养殖小区建设
1.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是我国对动物疫病防制实行区域化管理的一种形式。国家选定一些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一定物力、财力和人力,加强基地设施设备建设,增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和控制能力,同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控制、扑灭和净化一些重点疫病,降低动物发病和死亡率,保护和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
2.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是我国养殖业的必由之路。养殖小区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种,人畜分离,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的原则,达到安全、优质、高效、增收的目的。
五、坚持预防为主,把动物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非常重要,预防主要包括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两个方面。
1.免疫接种是通过有计划地接种疫苗,使动物建立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异性免疫力,并通过重免注射使其强化和延长。该项工作是建立和提高动物免疫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防止疫病流行的基础。
2.药物预防是防疫的一个较新途径,某些疫病在具有一定条件时采用此种方法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现在,动物可能发生的疫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苗可资利用,应用药物防治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影响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经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
六、完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和快速的动物疫病紧急反应系统
动物疫病监测系统是调查和评价一个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状况的得力工具,是进行动物流行病学分析的数据支持系统之一。该系统是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传感器”,也是评估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无某种疾病的数据支持系统。在确定某种疫情暴发时,又是寻找疫源的“示踪器”。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相对较为完善,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当前动物疫情防控的需求,中央及地方政府仍需加大对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投资力度,使之更有效地运行。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有法律作保障,有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有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和兽医管理机制作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护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梵.加入WTO后我国的动物疫病控制和食品安全控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