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24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如何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是高等院校仍需深入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引导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引导高师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就业观;就业观教育

我国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样经历了从指令性计划分配、指导性计划就业、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等几个阶段。其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实现师范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必要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观教育进行思考,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途径进行思考,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高师院校就业观教育的主要方面

就业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是高校具有特点的一个群体,对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高校师范生正确定位择业目标

指导学生择业行为使其指向一定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在就业前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重新认识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定位,与当前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相结合,使择业目标更具体清晰。

(二)引导高校师范生完善自身能力结构

在明确择业目标后,通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与择业目标相匹配的能力结构。高校师范生的能力构成除了具备专业相关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师范生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师范生将能力结构与大学四年的学习相结合,使成功就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大动力与目标。

(三)注重就业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道德观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加强教育与引导工作有利于就业工作的有序化、良性化进行。学校要结合师德教育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

(四)强化师范类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师范类毕业生面对就业单位时,他们除了要应对本专业师范类学生的竞争,还要面对非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应聘者,巨大的竞争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容易令师范类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就需要引导师范类毕业生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

二、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11)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85 亿,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30 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58.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成为他们关注社会,获取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查询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

网络的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有开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网络的开放性使工作空间得到拓展

大部分的高校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都为学生提供了方便上网的条件,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网络拓展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工作空间,教育者可突破时空限制,将就业观教育工作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补充

互联网就像一个庞大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为就业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关就业政策解答、招聘信息、职业测试、劳动法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网上报名、就业指导、毕业生个案指导等就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

(三)网络的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使就业观教育更具吸引力

网络时代是多媒体的时代,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于一身。数字信息技术将使枯燥的就业观理论教育变得生动、形象、活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能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视听效果。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一些就业讲座、就业指导活动制作成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放到校园网,一方面将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另外一方面克服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使教育过程时刻都可以发生。

在就业网站上还可开设就业论坛,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对就业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疏导,提供一些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疏导的方式等等。通过聊天室进行个别辅导和思想交流。通过聊天室(OICQ) 进行个别辅导答疑和思想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单个、细致、深入地思想教育。以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形式使就业观教育更具时代色彩和吸引力。

(四)网上交流的交互与匿名性创造了平等宽松的交流空间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或者与老师交流,这种宽松、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平时不方便说、不敢说、不愿意说的话可以在网上吐露,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提高就业观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入脑贴心。

(五)网络的即时性增加了就业观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一方面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在网络能够第一时间得以传播;另一方面通过浏览大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即时评论,学生的QQ心情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就业观思想问题,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快速反应,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途径

(一) 在网络环境下搭建全方位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站

网站应该突出五大功能: 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指导功能、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是网站长青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访问人次少,点击率不高,就业工作就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求我们运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创新优秀信息资源,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就业观教育的感染力;开发就业信息系统,在网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学生基本信息;向毕业生提供一些应聘技巧或者网络课堂视频;开设就业论坛,定期组织学生在网站上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

(二)在网络环境下构建高效的就业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并不只是单纯的依靠网站信息,而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状平台。改变以往信息依靠“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个人”的传统模式,使用“就业工作网站为主体、QQ飞信MSN为多种方式”的“网”状的平台;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缓慢和失真,使就业观教育工作突破时空的限制, 及时把重要的信息传递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三)网络环境下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入脑入心的重要前提,网络环境中提供了良好平等的交互平台。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很多方便易上手的工具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QQ是当前国内最流行也最普及的聊天工具,它的私聊、群聊、群邮件、群共享、群聊天记录等功能可以跟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群及时各种信息和通知,QQ 现已成为就业观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师生交流工具。而在一些特殊的时期,QQ交流可以由一般的聊天工具变身成为有力的教育载体。例如在师范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分散到各个地州,由于时空的限制辅导员班主任不可能到各个地州的实习学校进行日常教育,通过QQ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QQ班级群里的讨论内容,可以组织同学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讨论,也可以一对一的跟有较大思想波动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潜移默化的引导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观。

论坛BBS (Bulleting Board System) 讨论区、Blog 也是方便使用的交流方式。如果说QQ 比较适合用于聊天和谈话,则这两者比较适合用于展开主题的讨论。利用BBS和Blog可以对教育界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可以记录和分享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长点滴和心得体会,对他们成长的困惑进行指导和讨论等等。三种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构成就业工作信息化交流体系。但在BBS、Blog和群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思想教育的适当引领作用和正面积极的言论导向,否则会对就业观引导起负面作用。

(四) 网络环境下及时关注师范类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网络环境的普及,手机网络的普及,随时随手随地更新QQ签名、飞信心情、MSN签名、QQ空间日志、微博等已成为学生彰显个性,抒发即时心情的途径,而通过这些途径,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并主动出击把学生的一些思想或心理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陈燕.高教研究.2007.1

[2]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傅新华, 阳琴.教育探索.2009.7

第2篇

师范类大学生是教师的后备军,而贫困生作为师范类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师德的养成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师德状况。本文从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的基本内容入手,指出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与反思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榜样示范与践行师德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从搭建网络教育平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重课程强内化、榜样示范等方面提出措施。

关键词:

师范类;师德;养成

一个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更取决于其个人的师德素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着本行业及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师德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师德内化,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一、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贫困生作为弱势群体,在师范类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少,跟其他非贫困生相比,大多数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体贴父母,往往通过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以便减少父母的负担,尤其是个别学生可以作为师德教育标兵加以宣传。但是也有一些贫困生他们自卑、自我封闭、脆弱、盲目攀比但又囊中羞涩,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差,这就需要高校对这部分同学加以密切关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爱他们的成长,使其能够主动打开心扉,增强师德内化,成为祖国教师的后备军。师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育与家长及教师与他人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1]师德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沟通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系。贫困生作为师范类学生的重要成员,也应该模范遵循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中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我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教师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勇于担当的职责与任务。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在教育学生及处理各类关系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师的职业纪律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循的规章与条例。师德技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在教学结果中得以体现,也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师德中的教师良心,是教师在处理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师德中的教师作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及行为的总和。师德中的职业荣誉是学校及社会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肯定及赞扬,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使其更好的为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师范生而言,尤其是要抓好师德教育。贫困生是师范类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开展师德养成教育需要遵循大众化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一)师德教育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

线下线上相结合是指线下通过课堂学习、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师德教育,线上是指通过网络生活开展师德教育。通过课堂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师范类大学生。90后大学生大都属于“低头族”一类,他们善于且乐于随时随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生活及娱乐,因此,师德教育必须渗透于网络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使他们时时处处被师德的良好氛围所感染,他们会自觉地受到教育,为形成良好师德奠定基础。

(二)师德教育要坚持教育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反思相辅相成,通过教育可以将师德理论灌输于大学生的头脑,而反思可使这个师德内容进一步内化,实现师德的养成。师德养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师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在师范类贫困生的师德养成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又要强调学生反思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有道德是非观念,自觉规范行为。

(三)师德教育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针对师范类贫困生,要将师德作为必修课,且要求所有课程中,高校教师都要注重师德内容的渗透。师德作为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之外,还应该有专门的社会实践环节,一门课程既有教学授课环节又要有实践环节。针对师德课程,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传授完理论知识之后,用于实践操作。师德教育只有践行之后,才能内化吸收。“从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道德行为、良好道德习惯养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2]针对师范类中的贫困生更应该将关心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等作为实践环节之一,让这些贫困生感觉到学校及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及关爱。

(四)师德养成要注重榜样示范与践行师德相结合的原则

树立师德典型,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网络及校园文化展示,并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在师德课中进行宣讲,尤其是“自强之星”的学生更应该成为师德标兵进行宣传,使师范类学生耳濡目染的贴近典型、认识典型。定期学习典型事迹后,要求师范类贫困生进行互动交流,谈感受,并要自觉践行师德。在师范类贫困生践行师德之后,提交总结,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

三、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养成的有效措施

大学阶段是师范类学生师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自我道德、自我评价、自我认知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师德养成的前提与基础。增强师范类贫困生师德内化的最佳途径是能够激发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接受教育,乐于自我教育,乐于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

(一)投其所好,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的必要方式,尤其是手机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品之后,任何人都至少拥有一部手机,他们随时随处都在通过手机而获取大量的网络信息。因此,师德教育要根据学生爱好上网的特点,借助QQ、微信、易班等平台,通过微电影、电子报、图片等形式,将师德教育渗透于师范类贫困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中,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

(二)营造氛围,建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里最具影响力的隐形教育形态,即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师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要将师德内容通过黑板报、横幅、展板、宣传栏、晚会、才艺表演等方式渗透于校园文化的每个角落,让身在其中的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师德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并注重激发师范类贫困生自身的潜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设计及搭建师德教育活动,促进其对师德的理解与感悟。

(三)注重课堂教育,通过实践内化

“关于道德的讲授无论讲得多么好,如果与通过教育所得到的全部道德的成长作比较,那它总是想对地在数量上比较小,在影响上也是比较微弱的。”[3]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教育内化的最有效方式。首先,在各高校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要注重将理论教育与时事相结合。在讲解基本理论时,注重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时事,促进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吸收及内化。其次,注重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主题辩论、演讲、小品等方式对某些专题进行学习及演练,不断增强学生师德教育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主观应用。最后,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老师,可给学生搭建实践基地,如:养老院,让师范类贫困生定期去照顾老人,在实践中懂得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榜样示范,评选“师德之星”,树立标兵,为其导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刚踏入大学校园,对任何事任何人都充满好奇的同时,却又迷茫、彷徨,这时可以通过“师德之星”为其点亮导航,不断为之而奋斗。同时,“师德之星”可制作成视频、展板等,通过网络、校园摆放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促使师范类贫困生师德素养的不断养成。

(五)人文关怀是师德教育实效性的催化剂

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爱、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一,要积极掌握师范类贫困生的基本情况,从工作、学习、生活中解决学生干部遇到的具体问题,用真诚、关爱、关注他们。尤其是对一些因为兼职繁忙而影响学业的同学,辅导员要予以情感引导,激发学生正面的积极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增强更好的成绩。第二,要指导他们向身边的榜样、典型看齐,通过榜样来激励贫困生。并在适当的会议上对他们成绩或表现加以肯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励他们不断努力。第三,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针对部分自卑自闭的师范类贫困生,他们更需要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关爱与教育。教师通过主动谈话、谈心的方式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理想与现实差距,使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能主动打开心扉,乐意接受师德教育及渲染,进而促进去健康成长成才。此外,人际交往是师德内化的内驱力,教师可以调动学生骨干的力量,让他们主动关心这些贫困生,使他们乐于交往,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张慧荣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4.

第3篇

关键词:高师生;教学技能;重基础;重实践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技能是最重要的职业技能。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要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英语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从长远来看,要从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着手。对于大多数师范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毕业之后会成为英语教师。因此,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育质量的好坏。

1高师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

1.1教学实践不足

教学实践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这是进行教师培养的最后一道规范化的检查工序。但是,目前高师生的教学实践主要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模式,校内实习主要包括教案的撰写和15分钟左后的讲课实践。在具体校内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应付了事,15分钟的试讲根本不可能呈现一节课的课堂过程,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课堂用语都不能正确使用。而为期2个月左右的校外实习,学生基本处于“散养”状态,学生只需要填写一些表格,盖一个教育类实习单位的公章就算完成了任务。指导教师没有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而且很多学校将校外实习放在了大四学年的第10~12月份,这时候正是学生准备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时间,这从客观上使得很多学生选择了不去实习,而去准备各类考试。根据调查显示,一部分英语专业师范生只重视英语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文化,就可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英语教学,就可以当一名好的英语教师[1]。另外,也有调查表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才能胜任教育工作,而要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优秀教师则需要毕业后五年左右的时间[2]。

1.2基本教学技能欠缺

通过对安阳学院2017届100名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这五种技能重要;95%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语音技能非常重要;9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板书、英语课堂用语、英语教学设计重要;85%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件制作重要。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评价,笔者又设计了一道与之相关的问题来提问,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所有的技能都重要”。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要性都有统一的认识,都明白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教学技能。在有关基本教学技能的自我认知的问卷调查中获悉:有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技能优秀,20%认为良好,15%认为中等,3%认为合格;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板书技能优秀,22%认为良好,31%认为中等,4%认为合格;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课堂用语技能优秀,25%认为良好,25%认为中等,13%认为合格,6%认为不合格;18%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技能优秀,24%认为良好,38%认为中等,12%认为合格,8%认为不合格;31%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优秀,28%认为良好,35%认为中等,6%认为合格。以上数据表明虽然高师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要性都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实践中他们还是比较关注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对于自己师范生技能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也说明了他们对自己现有教学技能水平的不满。

2高师生教师技能培养对策

2.1重教学基本技能培养

英语教师的基本技能,由口语技能、板书技能和朗读技能三项技能构成。其中,板书技能应该包括钢笔字书写、毛笔字书写、粉笔字书写以及白板笔书写。流畅的口语表达、标准的语音语调是对一名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英语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指英语教学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英语语言规范。教学既要求语音标准、用词恰当、合乎语法、符合逻辑,又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简明、连贯和得体。只有标准的语音才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也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清楚、明白地讲解所教内容。因此,英语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才能产生语言的示范效应。所以,在英语教育类学生的4年大学学习中,培养英语语言技能要贯穿始终。因此,一方面,通过传统的英语语音课程、英语阅读课程、英语听力课程等,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辟英语第二课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类竞赛,比如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电影模仿比赛等,通过这样各式各样的比赛,既可以检验学生们的语言成果,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技能。板书是教师创造的作品,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大都不讲板书设计,板书时随心所欲、毫无计划、或杂乱无章、密密麻麻、忽大忽小、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更有甚者,不讲笔顺、出现错别字,这样就会误导学生。作为英语教师,虽然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和人才不足的原因影响,很多英语教师还在使用粉笔或是白板笔,而且多数省市的中学招教考试面试时,不允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师范类毕业生时,重视板书、讲究板书艺术、充分发挥板书的教学作用。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可以开设钢笔字、毛笔字等课程,并督促学生练习,定时定量上交完成作品,并评比书写的等次奖;在高年级阶段,可开设粉笔字、白板笔字、板书设计类课程,并指导督促学生们板书设计的技能和能力培养。

2.2重教学活动设计技能培养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技能,由英语导入技能、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技能和英语教学提问技能三项技能构成。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教师根据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指导学生构建学习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强调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一个项目的模拟教学,做到学中做,做中改进完善[3]。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化解学生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各种导入方式(包括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诗歌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不仅要一一向学生们讲解,还要有专门的课程实践让学生们将不同的导入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习和实践中,并由课程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其应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根据英语课的特点、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英语课堂上需要开展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教师设计与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就是指教师设计与组织这些活动的技巧与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英语教师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同时,这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收获的大小。它既表明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的敬业程度。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教师不断揣摩、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结果。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和组织形式;同一授课内容,教师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们设计课堂活动的技能,同一堂课,要求学生至少拿出3个不同的课堂设计方案,然后同一指导老师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这样每位同学至少可以获得6种以上的课堂设计方案,有助于学生们开拓视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学习这种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培养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就是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之一。据调查,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40%[4]。正确、恰当、适时的提问是认知兴趣的引导素、学生监控的好方法、情感交流的剂。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技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结语

总之,笔者希望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优化高师生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的英语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培养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英语交际的人才,为地方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贡献,从而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本研究中,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只是针对2017届100名毕业生,调查问卷的范围有待扩大。其次,调查问卷只是针对笔者所任高校即安阳学院的英语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康平,余龙进,张吉雄.1997、1998年师范本、专科毕业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现状的调研报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5-78.

[2]稂亚晖,周蔚.职业技能训练是加强师范素质教育的关键[J].兵团教育学院学院,2000(1):85-86.

[3]左菊.渗透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构想[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6):75-77.

第4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数学专业师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而数学教育实习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的平台。首先,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体现,也是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必要措施。其次,教育实习是实现本专业目标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师范生能否顺利完成教育实习,达到实习的基本要求,对于奠定他们将来的工作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着误区

首先是相关政府部门,虽然每年各地政府均鼓励大专院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具体的措施却并不多,资金投入也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单位即使同意大学生前来实习,但由于数学是贯穿小学至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为了不影响成绩,在很多方面都不会让实习生“放开手脚去干”,因此,实习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缩小,数学教育实习难以真正达到目的。

2.学校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教育实习方面存在着误区

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在谈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总是只重视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它对就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点把课堂认为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认为实践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有益补充,因而重视不够。其次,随着三本、专接本学历的认可,高校盲目地扩大生源,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根本无暇顾及专接本学生的教育实习,而只是安排了短短的校内实习,虽然有教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但毕竟面对的不是真正的学生,课堂也只是一个模拟的环境,教具提供极为有限,试讲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倍受限制,因此数学教育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从学生层面来看,数学专业师范生自身也存在着误区

有些大学生完全没有想到要为自己进行一次职业锻炼,从现在做起,有目的地寻找一些有益将来就业的社会实践岗位。从来没有想到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为自己做一次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而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育实习的时间便变成了回家帮忙、去看朋友或外出休闲等放松的时间,完全没有就业紧迫感,也就更谈不上数学教育实习了。

二、改进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对策

1.重视数学教育实习,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明确领导者的具体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制定支持大学生教育实习实践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新闻媒体在此问题上责无旁贷,应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全面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实践的关注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2)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师范生不但具备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教育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掌握实践的技能技巧。

(3)加强管理,强化实践育人意识,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各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实践内容,拓宽教学实践范畴,整和教学实践资源,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教育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把就业率作为检验社会实践成果、教育实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2.数学专业师范生应在实习工作中严格自律、积极进取

在教育实习过程当中,实习生要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端正实习态度,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写出完整的教案,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试讲熟悉教案。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全力投入到教育实习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做到教态大方,能适当运用数学原则与方法,达到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流畅、板书规范、举例确切、内容无误、教学效果好等基本要求。实习生应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实习后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应争取观摩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的课,以全面学习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

实习生要自己自始至终完成好所承担的实习任务。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深入班级关心学生,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并为班级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3.合理安排数学教育实习时间

数学专业所招收的师范生,一般分为本科(包括三本)、专科、专接本三个学历。其中本科的学制是4年,专科有些学校是2年,有些则是3年。因此,专接本的学制一般为4或5年。大学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安排时间一般都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年,时间大约是4月到5月之间,长度为一个月左右。此时,有的师范生正面临着就业,奔走于一些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有的学生正面临着考研复试,忙于紧张的复习;其余的学生也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和四、六级考试。所以,大多毕业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准备教育实习,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进行教育实习。因此,笔者建议教育实习的时间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时间为两周即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及早给自己定一个职业规划,及早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早发现自己与一名好老师的差距,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缩小这种差距。第二次教育实习应安排在修完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之后和考研准备之前,时间为一个月左右。通过第一次的实习奠基与不断的努力,师范生便可在这次教育实习中大显身手,挑战自我。

4.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应以就业为导向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很多高校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各校的相关教育也是五花八门,或偶尔请一位社会名流来做一场报告;或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和招聘会前夕,由有关领导进行一次动员,开展一些给学生求职应急的就业教育。可以说还未步入正轨,学生也无法把握宏观就业形势,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对就业的艰难性也认识不够,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就业调查;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31-02

1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灵活就业率高与正式签约率低的现状日益突出。

灵活就业是相对于正规就业和全日制就业的一种就业形式,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率高和正式签约率相对较低说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就业要求也比较低,同时也说明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我院2005级商务英语专业总体就业率达到了100%,但是到学生毕业为止,学生就业的灵活就业率达到了73%,而正式签约率仅仅占总签约率的20%。

(2)专套本学生的增长与3+2普通专升本学生的降低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就业单位对于就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的要求逐年增高也导致了专科毕业生对于本科学历的需求越发强烈,但是由于专科生培养目标决定了不会出现大批量专升本的名额,2008年教育部发出通知,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许多学生面对普通“专升本”的难度增加再加上近几年来自考市场的活跃,许多专科学子加入到各种形式的自考本科段的学习中来,我院2005级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有45名参加本校的“专套本”学习,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7%,而考上普通专升本的学生仅有4名。

(3)师范类专科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的人数与往年层下降的趋势。

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师范毕业生,按照常理来说,毕业生应该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但调查后发现,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的比例和上一届比起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因教师学历门槛的日益增高及学生求职意向的原因,我院261名师范类英语专科毕业生工作在教师岗位有47人只占毕业生人数的18%。

(4)毕业学生工作变动频率加快。

在对学生就业跟踪的过程中,发现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工作时间平均不到半年,英语专业专科261名学生在毕业后本年做了一次网上QQ调查,让毕业生在群邮件中跟帖,报告自己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在和学生毕业前上交学校的就业协议和就业证明进行对比时发现,有62%的学生不在原来的单位,有24%的学生表示正在找寻新的单位,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流动性正在加快。

(5)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偏低。

专科生与其他层次学生比起来具有思想活跃,个性更强,目标明确的特点,应该来说,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以专科学生具有的闯劲,应该有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中来,但经过调查后发现,我院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到毕业为止仅有两名,究其原因可能有英语专业的限制,没有很好的创业切入点,英语专业女同学占绝大多数,女孩子的性格特点,个人创业市场不成熟等。

2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的障碍

(1)学历障碍。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就业单位纷纷提高了就业门槛,除了仅有的如市场推销员,保险行业等门槛较低的岗位需要专科生以外,其他岗位动辄需要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一直是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英语专业虽然是属于应用型的专业,有着一定的市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这以学历作为就业门槛或敲门砖的今天,专科学历仍是专科生就业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2)政策障碍。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扶植和鼓励政策,这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当前国家招考公务员岗位中,2009年需要专科生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就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报名中,本科也成为了最基本的条件,这无形的在政策层面给予专科生就业增加了一定的障碍。

(3)学校障碍。

因师范类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的主动权在于国家,而学校只是被动地执行。这种“整齐划一”的专业调整式扼杀了各高校的英语专业特色发展,不利于灵活设置、培养社会所需各色英语人才。经过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这也是提高专科生素质培养的一大障碍。

(4)个人障碍。

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期望在求职过程中的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英语专科毕业生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则因其多方面的劣势形成英语人才的离散效应,最终导致人才相对过剩,人才浪费,这也是影响当前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就业的障碍。

3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1)学生要切实加强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

这里所讲的专业素质不仅仅是指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指个人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了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是否认真进行个人的人生策划,取决于是否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取决于是否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只懂语言而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种种困难,甚至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学生们应该从以单纯的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成为英语复合型人才。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特点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职业定位,然后选择偏社会性,或适当参加相关技能和职业性专业作为第二专业进行辅修的培训和资格考试,为将来的求职做充分准备。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环境特点、结合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资源结构等实际状况,制定针对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过程,突出个性与特色,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师范英语专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多元化英语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 (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学科专业资源)时,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可根据市场需求采取英语――计算机、英语――汽车等培养模式或采取英语――国际贸易、英语――新闻、英语――法律等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

(3)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切实为学生服务。

学生最终要毕业面对市场的选择,学校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素质以外,能够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扮演好“红娘”的角色尤为重要,学校应该主动深入到各县市教育局,各城市公司中去,主动了解单位的需求信息,主动推荐毕业生到各单位进行实习,和长期合作的单位建立长期共赢的关系,广泛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切实做到自己走出去,把各单位请到学校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4)政府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师范类英语专科就业的政策,如规定各教育局及招聘学校优先录用师范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等。对于不进入教师队伍的毕业生,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增长,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英语专科的毕业生可走向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同时,政府要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政策,促进英语专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也鼓励自主创业,以开拓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另外,政府也应该给予高校一定的实质性自治,增强高校英语师范类英语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在类别、层次、任务和目标上设立与众不同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术发展计划,提高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出的要求,必须要从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上下足功夫,努力把师范类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立志从事教育工作、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教师。

关键词:师范类学生;教师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适应教育职业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 [1]师范类学生作为教师的前身,是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因而,师范类学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整体状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对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首先应该从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上入手,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正如杜威所说:“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正因为教育是人的一切事业中最个人化的、最切己的,它的力量的最后凭借和最终来源便在于个体的训练、品质和智慧,假如能拟定一种计划,使教育这个职业得到有力量、素质好、同情儿童以及对教学和学术问题有兴趣的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再有一点麻烦,也用不着再去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了。” [2]通过正规、系统、有效的高等教育,把师范类学生培养成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化人才。

结合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应该着力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崇高的教育理想

“教育者,根本之事业,基于今日而期于将来也。” [3]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的重要社会事业。” [4]教育理想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教育理想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也体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只有树立了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在急功近利的多元思潮中永远保持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杜绝功利和实用的冲击和影响,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去奉献、去追求、去探索。

师范教育对未来的教师――师范类学生,首先应该重视教育理想的培养,加强崇高教育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尽早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感;教育他们要把教师工作奉为终身追求的人生理想。树立了崇高的教育理想,师范类学生就能更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化为对自我的要求,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5]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指引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引领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对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具有指导意义,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待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期望评价和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适应教育发展的师范教育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范类学生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系统开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树立先进的、与时展相适应的的教育观、学生观,掌握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领悟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了解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在理解、认识教育工作和适应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广博的教育知识

广博的教育知识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教师的工作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否具备充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讯息传递高速便捷的今天,知识获取的媒介和渠道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积累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效果,师范类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该尽早树立知识储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摄取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知识,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为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扎实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教育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际的教育能力,从而把知识以一种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参加教学实践锻炼,培养、提升教育能力,使自己尽快具备承担教师工作所必需的各项教育能力,为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在了解学生和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合理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五、良好的个性修养

良好的个性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所从事的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职业,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作为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可以使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处处展现个性的内涵与人格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喜欢老师、接纳老师,进而模仿老师、学习老师。因此,良好的个性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力量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修养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人格完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讲,加强良好个性修养的修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应该提高加强个性修养的自觉性,按优秀教师的个性修养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诚实正直、言行一致、品质高尚、意志坚强、言行一致、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和蔼幽默、理性宽容、民主合作的优秀师范专业人才,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和模仿的对象,使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和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享受职业幸福和人生乐趣,同时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来讲是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了使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尽早抓起,常抓不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范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修炼,培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把师范类学生培养成具有稳定情绪、乐观精神、悦纳胸怀、顽强意志等良好心理素质的专门师范人才,为以后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更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七、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近代教育科学先驱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对教育效果的发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师范类学生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最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有资格去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具备教育好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平衡学生心理的心理保健医生。” [6]师范类学生作为教师的预备力量,即将承担起教师的社会责任,在就读师范教育专业期间急需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培育和养成,通过正规、系统、专业的师范学习和实习,逐步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积累广博的教育知识和扎实的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唯有此,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能力、有方法、有水平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国宏. 职业素质教程[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

[2]周伟. 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素质问题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1).

[3]顾明远. 希望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家[J]. 人民教育,2010:(13-14).

[4]叶澜. 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报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3).

[5]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实习方式;实习内容

作者简介:徐步青(1970-),男,江西南昌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张婷(1961-),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O8020361)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3-02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带有实践性质的教学形式。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活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应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

一、工科院校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需求日趋急迫,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高校普遍强化了实习、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部分工科学校把实践性教学都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要求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生产实习,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课程内容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石家庄铁道大学这种主要专业面向铁路行业的院校,更应该增加学生针对铁路行业的各种实习经历。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教学资源量却不能以相应的速度增长,学生人均实习经费下降,导致实习经费短缺。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实习所需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交通费、住宿费、实习保险费都在增加,这些均加剧了实习的负担,影响了实习效果,很多效果好的实习都被迫取消了。[1-3]

石家庄铁道大学很多实践性教学需要学生到工地实习,如桥梁、隧道、机械等专业。这些实习的地方大都在比较偏远的施工工地,路程较远,所需实习经费较高,而且学生的安全很难绝对保证,因此很多长距离、长时间的实习都被迫取消。在工地实习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工地实习多数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大学生在大学里除了专业方面的学习和实习外,还应提高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归纳总结能力、专业外语能力、表达叙述能力等。这些能力除了学生自己在课外训练外,大部分学校(师范类除外)没有针对这一方面的实习。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式、时间及地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摸索出一种适合新时期的生产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4,5]

二、教学实践是新形势下工科院校实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石家庄铁道大学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们将一本原版英文《理论力学》教材翻译成中文,然后将其做成PPT课件,在讲台上进行讲授。教学实践时间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末的暑假小学期,先将同学们分成多个组,每个组4~5名学生,每个同学翻译4~5页的英文教材,然后制成PPT课件并进行讲授,每个人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教学实践要求英文翻译必须符合专业术语表述,通顺明了,条理清晰。课件内容必须做到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尽量能讲述一个较完整的问题。课件制作必须简洁,清晰醒目。学生讲课时必须思路清晰,表述流畅,使其他同学和教师都能理解其所讲内容,互动性强。教学实践结束后,还需要学生书写教学实践小结,总结教学实践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是新形势下一种有效地实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所有内容均在学校内完成,无需离开学校,不会产生实习经费,学生也非常安全;二是教学实践实施时间合适,选在第一学年末的暑假小学期进行,“理论力学”课还未开始讲授,此时让他们翻译,既能使其提前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学习专业英语知识;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英文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翻译非常必要,有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四是由于学生高中学过物理,对“理论力学”中一些术语都有所了解,因此,翻译时不会觉得非常费力;五是教学实践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的实行,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经费问题,又能起到一般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非师范类高校学生实习的一种较好的实习方式。

三、教学实践的主要措施和优势

为了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的规划和布置。为了使教学实践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地点作了详细的科学的规划。二是精心组织和安排,精心组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把教学实践的要求、任务、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提早对课程有所了解。三是细致指导和有效监督,在教学实践阶段,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随时督促学生完成该任务。

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的教学实践的主要优势在于:

(1)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由于学生还未学过“理论力学”课程,因此要将其准确翻译成中文且符合专业术语表述习惯,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自学中文的《理论力学》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英文表述,翻译起来更专业。

(2)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制作课件时,学生不能将翻译的内容简单罗列到课件上,需要有效地组织翻译的内容,经过再加工、再创造后才能做成课件。课件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性、条理性,既能清晰地说明问题,又必须简洁、明了、精炼。

(3)能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多媒体形式不仅可以用于教学,也可以用于将来工作后作报告和总结等,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尤为重要。

(4)授课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为了使最终成绩评定更加科学,石家庄铁道大学让学生自己参与成绩的评定。在学生讲授期间,最少指定四名学生评委,他们与指导教师一起根据学生课件的质量、内容,讲授时的条理性、逻辑性打分,最终指导教师再综合考虑学生考勤、英文翻译、教学小结等内容,科学地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

四、教学实践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了若干组,每组有学生4~5名。分配任务时要求每个组的学生必须互相帮助,每个学生最后的得分还与整组学生的集体表现有关。因此要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无论是在英文翻译、课件制作还是内容讲授方面,学生们都需要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互相提高,圆满完成该项任务。

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起到一个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其余所有工作都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虽然学生没学过“理论力学”课程,但他们也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有些内容高中就已接触过。但是,学生要把英文准确的翻译成中文,且符合中文专业术语表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指导教师要求他们到图书馆借一些中文的《理论力学》教材,并借助网络翻译助手等工具来完成该项工作,同时同组的学生应该互相帮助。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开始以为该工作较简单(因为每个同学分到的翻译资料只有几页),但到具体翻译时才发现该工作并不轻松,所有同学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制作课件时,学生们也是眼高手低,认为教师上课用的课件非常容易做。但自己制作时发现并不容易,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炼出来并做成课件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能力,而并不是简单罗列到课件上就可以了,必须有一定的条理性、逻辑性,同时课件还必须简洁、明快、赏心悦目、重点突出。因此,要获得一个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同学们必须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毕业时需要向就业单位推销自己,因此良好的专业素质、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出众的英语水平都是职场取胜的重要法宝。大多数学生在大众场合讲话容易胆怯、害羞等,教学实践对他们的胆量、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

五、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学生,也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教学实践实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解决学生的实习经费问题,又能起到一般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是新时期非师范类高校学生实习的一种较好的实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吴芳.关于加强实习环节教学建设思路和措施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134-135.

[2]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214(4):71-73.

[3]余小红.关于我国教育实习存在问题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6(3):9-12.

第8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智慧型准教师;师德;研课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17-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未来在于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因此,作为师范院校,应该面向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智慧型的准教师。

一、智慧型准教师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型准教师呢?所谓“智慧”,即对事物有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发现智慧,可以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有些科学研究,如天文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就主要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教育、培训等都属于规整类智慧产业的范畴。而“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规整智慧”的教师。师范类学生毕业后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师范类院校应该把准教师培养成智慧型的教师,这些教师就能够利用一些规则、制度、方法来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乐于奉献、负责任,同时又具有创新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栋梁之才。具体来说,智慧型准教师工作以后要能够做到:

1.要有很好的职业情感[2]。所谓职业情感即是真心的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真心奉献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同时对所有事物充满了好奇、爱动不爱静、喜欢模仿和富有学习的心性。所以相对大学生教育起来要困难得多,要求教师要真心的爱学生,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因材施教,多发现各个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去体罚、口罚孩子。

2.要深刻理解儿童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3]。作为这个阶段的老师要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熟练掌握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自然发展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打下基础,如何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使孩子在人生路上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获得各自的充分发展与人生成功,都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3.要有终身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阅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智力培养、思想发展,都与大量阅读分不开。因此,这个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同时,只有具有坚持学习的习惯,教师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外提高其科研和教育研究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师范院校,该如何培养出这种智慧型的准教师呢?

二、智慧型准教师的培养方法

1.加强师德教育。师德也即是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在教育过程中调节教师与学生以及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关系,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其主要内涵包括:品德高尚、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开拓创新[4]。师范类学生在经过专业教育后,将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要对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其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准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关爱他们。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每个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带给自己的快乐和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其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真心的喜欢教育事业。培养准教师的高校教师还应该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其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外,加强情商类课程的开设,舒瓦茨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中指出:“教师除了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策略外,还需要掌握儿童成长的社会的、生理的、情感的和认知的知识。”美国大学普及的“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师范院校可以考虑开设类似专门的情商类课程,提高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知调控和对他人情感的认知调控能力[5]。

2.加大儿童心理学类课程开设。师范院校要加大儿童心理学课程开设,一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个体的发展过程;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阶段对于每个人的终身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开设这个课程的同时,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经常带学生到幼儿园和小学进行观察记录,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从而加深其理解。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孩子的成长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并绘出孩子成长的各个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进行何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3.开设图书馆课,培养准教师的良好阅读和学习习惯。要培养准教师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推荐和分享各种比较好的书籍,包括诗歌、文学、历史等等,同时留意报纸和网络上的好书推荐,多到图书馆浏览新书。另外,学校要设立图书馆课,所谓图书馆课就是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出不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题目,然后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让他们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并整理讨论,然后回到教师各个小组选代表进行讲解。轰动美国的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培养出了大量热爱阅读的学生。

4.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课教学。“研课”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源起于日本[6]。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美国,在准教师的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Linda Sims和Daniel Walsh[7]认为,有效率的教师不只是一般性地了解教学,还要理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收集并解释课堂数据,正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检验教学效果等。教学观的转变对准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最好尽早开始。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帮助准教师发展从教学中学习教学的能力,而研课对准教师来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做法。研课类似于大学教师中的公开课,其基本过程是:研课计划――上课――观课――研究报告――修改设计――总结报告[8]。研课时需要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可以开展与教学实习结合的研课、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课等。在学生研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指导、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总结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更要起到示范作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智慧型基础教育的教师。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因为自己对儿童的关心而关注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1-22.

[2]李星贵,陈理宣,殷焕举.准教师职业情感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11,(3):120-121.

[3]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

[4]董耀金,冯占辉.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师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5):45-46.

[5]周静.论教师情感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11,(4):46-48.

[6]Lewis C, Perry R, Hurd J. A Deeper Look at Lesson Study[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4, 61(5):18.

第9篇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课程改革;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能力

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教师资格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起步较晚。1986年《义务教育法》首次规定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应由国家建立,强调教师为专业技术人员。1993年《教师法》以法定的形式强调实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确立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的身份[1] 。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细化。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教师资格制定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补充[2]。由此,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基本形成。本阶段的教师资格制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考试对象是非师范类学生和其他人员,师范类毕业生在毕业时修满学分后发给教师资格证书;第二,虽然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审定,但是命题、组织和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各地方在试题编制、考试组织、考试时间安排等方面各自为政;第三,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为主,很少涉及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四,虽然建立了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认定门槛较低,除了学历要求外,其它的培养要求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教师资格终身制,没有年限和任期的限制,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对于教师教育的指导性作用不强,缺乏针对性。

为加强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使之更为科学、规范,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由国家统一制定考试标准,提高入门条件,加强教师道德建设[3] 。2011 年,国家颁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对中小学国家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改革,教师资格实行全国统考,并颁布各等级考试科目的大纲[4] 。2011年首先在浙江、湖北两省进行试点,2012年试点省份增加了河北、上海、海南、广西四个省区,2013年又增加了山东、安徽、贵州、山西四个省区,按照规划争取在2015全面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此次改革主要有三方面特征:第一,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方式进行。本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更强,更强调概念和理论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应用,特别是面试,侧重实践操作。第二,以往师范生修习完相关课程后,在大学毕业时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在新的制度下,师范类学生也要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第三,对已经取得的教师资格进行定期审核,每5年一次,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和师德建设。

二、《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内容结构与特征

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在“国家标准、省级考试”制度下应运而生,大纲规定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地理教学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基本地理教育教学能力。

1.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结构

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由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与题型示例三个部分构成。

考试目标规定了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要达成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维度,知识维度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教学知识,能力维度包括地理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地理教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地理教学设计的能力。大纲中采用“了解”、“运用”、“掌握”、“会初步运用”等动词进行表述,清晰地说明申请者对地理科学知识与地理教学能力的把握程度。

考试内容模块部分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设计三个部分对每个模块的内容与要求进行具体、明确的说明。大纲中规定中学地理教师申请者首先应具备较好的地理专业知识,包括掌握与中学地理课程相关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地图和其它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掌握地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等,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如人地关系等。教学知识一方面涉及中学地理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涉及中学地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一般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从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教学三个方面对地理教学知识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说明。教学设计从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完整的教案五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见表1)。

试卷结构分配,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所占比例为44%,教学知识与运用占21%,教学设计占35%,考试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客观题占33%,主观题占67%,说明此次考试大纲更加注重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见表2)。

2.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特点

关注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

考试大纲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对于地理新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的考查,增强考生适应地理新课程与新型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了解中学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主要内容要求;熟悉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明确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能够运用地理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

重视地理教学基本技能考查

考试大纲对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提出较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大纲中要求考生具备准确、恰当的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评价、编写教案等教学设计能力;具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正确处理地理教学中各种问题等教学实施能力;能够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等教学评价能力。从多个视角全面考查,给予考生充分展示其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把握与理解的机会,从中也可有效地考查考生地理教学素养的状况与潜能。

凸显地理科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随着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思想方法日显重要。本次教学大纲在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方面,加大了对考生地理科学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力度。大纲要求考生熟悉地理实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6]。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和方法观察、分析、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三、地理学科教育类课程改革方向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渠道,针对教师资格制度的变化,为使师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确保师范生优势特色,应密切结合国家教师培养“专业标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习等方面对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相应调整,突出“实、新、用”,积极与“国考”对接,进一步突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

1.完善地理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

切实增加地理学科教育类课程

在以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技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基础上,应增加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教材分析研究、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地理典型课例剖析课程,增强地理教育类课程必修的比例,将地理教育类课程分为理论、技能和实践三层面课程(见表3)。

科学配置各学段地理教育类课程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类课程多数均从大三开始设置,集中高年级学段开设,这种安排格局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学习,应从大一开始,系统规划、统筹布局,逐步提高。大一开设地理教材分析研究与地理教学技能课等基本地理教学素养课程,大二开设地理典型课例剖析、地理课程标准理念解读、地理教学评价;大三开设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大四开设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育实习等。这样设置可以使多数学年既能学习地理教育理论,同时配有地理教学技能或地理教学实践课,形成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时序序列(见表4)。

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倡导“咨询―探索”教学模式

“咨询―探索”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先提出总教学课题作为任务,学生在围绕课题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开展尝试性乃至探究性学习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议。该模式教学程序为: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议[7]。该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加深理解,发挥创造性。

探索“问题―任务”教学模式

“问题―任务”教学模式即先将学生置于实际问题中,课程、教材与资料等内容都围绕问题进行组织,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处理问题,其责任是决定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并进行探究,教师对学生活动侧重观察组织和积极引导。该模式教学程序为:问题阶段―初期分析―研究阶段―报告成果。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提高综合思维、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尝试“案例―研讨”教学模式

“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即选取真实教育问题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讨论,并根据案例进行演练,学习运用地理教育理论全面分析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展示案例―合作讨论―讲解分析―演练展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和教育实际,列举针对性、实践性等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研讨,深化学习。

试行“模拟―演练”教学模式

“模拟―演练”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播放优质地理教学录像,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在师生深入讨论评价基础上,编写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演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程序为:观看录像―分析讨论―模拟演练―反思总结。该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熟悉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并根据各种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授课,以提高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3.强化各学段教育实习

师范院校常规的实习一般为7周,试教课为12节。但由于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此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重视学生教学综合素养,加大对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及地理教学设计能力考查,与之相适应应加强考生实践环节,从师范生进校起,就应整体设计四年实践教学计划,加强组织师范生观摩中小学课堂、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开展教育专题调研[8]。根据不同学段可以将实习制度分为初始实习、基础实习和强化实习(见表5)。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理教育类课程从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实习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确保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竞争优势与创新特色。

参考文献:

[1]蔡国英.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J].宁夏教育,2002.

[2]高交运、李淑贞.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现状及相关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3]刘志红,胡兴昌.教育生态化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体制建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

[4] 魏永刚.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4.

[5,6]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S].2013.

第10篇

实习生活是短暂的,但感触是很深的,收获也是很多的。通过实习自我鉴定可以能够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自我鉴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1我在___职业技术学校模具班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在课任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在_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_节课左右,上了_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每天课间操时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筹办了以___主题的班会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极大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还算不错,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饶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课程理解透彻。当然,我想,作为一名师范生,要真正走向了工作岗位,还需要自己以后不断地努力实践,追求进步。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辛勤指导我的_老师,是他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知识,使我从稚嫩的教学走向了成熟的教学。同时,我也要向指导和勉励我的__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2从进入__学校代课实习距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实习也将近结束。在这段时间里,百感交集,和学生建立的感情是那么难割难舍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这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的一次实习生活,也是对我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验。实习也就结束了,该做做实习鉴定了。

在学校实习的每一天,我努力地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穿着上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自然端庄,尽力给学生一种道德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的印象。努力首先从形象上跟学生做好沟通。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确保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有错必改,自我进步。

在实习期间,我还积极要求担任班主任这一职,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在班级管理上,积极负责。从早自习的监督,每位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有认真读课文;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监督;课堂纪律,课间纪律,通知班级规定的日常事务等,都予以高度的责任,认真对待,细致入微,保证各项工作到位。同时,与___等同学共同组织____的主题班会,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讲课时声音不够洪亮,粉笔字写得不够好,未能在学生中建立起足够的威信等,教学的基本功不扎实。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切都是会可以做得好的。现在我就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

教师这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在这段实习时间里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而实习又是对每位准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它是我们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桥梁,是我们有备而来,我想我会用自己的一生来点燃这份光荣的事业。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3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也结束了。还记得当时,还天天盼望着实习结束的一天,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自己才发现,虽然是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可是自己早已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个环境,融入了这个集体,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这个集体里的一份子。想到自己要离开了,是那么的不舍。看到自己相处了两个月的学生和老师,想到今后就不能再见面了,真的不想走。突然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好亲切,自己的学生都万分可爱。看到他们一个个不舍的眼神真的很想留下来。时间过得真快,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回想起在这短暂的两个月内所发生的和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真的学会了很多。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实习自我鉴定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

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

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这次实习体验使我受益颇多,也对自己做了一场绝好的检验。作为一名老师,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广,平时要做有心人,多多细心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将他们灵活的运用渗透于教学之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耐心和毅力,理解和尊重,是处理学生工作时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哪一个角色,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其实,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们一起成长成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习生活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会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我将带着满腔热情,不断前行。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4我是___师范学院学生,转眼大学即将毕业,我们也都开始了不同种形式的实习。作为师范专业的我们,跟队到高校实习是普遍,而整个实习的经历却是难忘的。

20__年_月_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抵达__中学进行为期__天的教育实习活动。一阶段来,在__中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我就实习期间自己在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自我鉴定:

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__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这几个月在学校实习的鉴定,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个优秀的教师。

师范生实习自我鉴定5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作为实习班主任兼音乐实习老师,不仅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音乐教学经验,还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班级凝聚力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教育无处不在,在讲台上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讲台下更要注意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我坚持早读、晚自习上班提前十分钟到达班级,把课桌上的椅子拿下来摆好,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坐上摆好了的椅子并让整个班级保持良好的纪律。在教学与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严谨治学与做人,真正履行了一名实习教师的职责。

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实习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体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实习,实习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品尝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甘苦,懂得了为人师的责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走上教育岗位、献身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第11篇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职业技能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对高师生加强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和探索其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指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和各类教育工作者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加强这种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正确的文字表述能力。它以教师口语(含普通话和外语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这是对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教学组织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的备课技能、课堂的上课技能、课后的辅导技能等三个方面。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技能,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技能,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学生操评的技能等四个方面。五是其它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的其它有关的教师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如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教研技能(课题申报、实验研究、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师范生个人角度看,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迎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很多,教师职业技能是其应具备的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技能是一种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的技巧和能力,它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系统地加以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师范生只有接受系统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亚待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教师能否适应与教师的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正是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才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准教师臂的师范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位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从师范院校角度看,它是体现师范院校办学特点、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塑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和其它各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任务,而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体现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还是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它是培养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能手,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具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让其在大学阶段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以高度责任感的战略眼光来认识提高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性和突出师范特点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然性。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并没有完全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培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重学科专业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系统、规范和完整,强化训练软弱无力以致出现相当部分师范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导致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但走上教师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出现了忙于课前写教案、课上背教案、课后理教案,以及教态不自然、板书不规范、提问无目的、点评不到位、表达无条理、多媒体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教学技巧和能力问题。三是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师范生还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以致平时只重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使之难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技能。四是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些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总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师范生得不到系统、规范和完整地职业技能培养,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阻碍。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培养目标体系相对模糊。这可以从许多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具体实施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和实施细则而得到说明。正因如此,导致许多院校在技能培养中存在缺乏依据和标准,出现技能培养不够系统、规范和连贯以及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院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为开展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制度体系。如《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还未出台,《教师口语和“三笔字’训练与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演讲与口才、体育裁判知识等文体特长项目的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计算机培训与考核制度》《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制度》等都还不够健全、规范和完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就目前高师院校主要担负师范生技能培养重任的“中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师学历学位偏低、职称偏低、科研成果偏少,以及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四是经费支持相对不足。以我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学校按每生一定比例将经费专项划拨至学院,学院再将经费统筹用于实习点联系几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住宿,来回车票,制作实习简报、板报、材料等有关实习活动。由于经费不足,有些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落实,而几年前实施的与中学实行“教育实习基地”定点挂牌制度,也因经费问题使该项制度的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承担教育实习重任的教师纵然有责任、能力和信心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也会因经费问题而力不从心。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技能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应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培养模式、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形成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技能培养目标体系,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教学角度看,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基础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英语实践、计算机实践等;二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语言文字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等;三是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文体实践活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创新实践环节,包括课外科技立项、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挑战杯赛、学生科研论文、科技小发明等。在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建设。一是“一个基地”,即教育见习和实习基地。搞好与中学的定点挂靠或共建基地建设,为师范生提供岗前技能实践的锻炼平台,把师范生所学的知识“带出去”和中学的教学经验、教改实践“引进来”。二是“两个中心”,即中学学科教育及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中心。建设好这两个中心,能为师范生了解和把握中学学科教育和教改的基本情况和规律,为师范生技能培养提供信息资源和组织上的保障。三是“三个教室”,即微格教室、cai课件制作室及中学理科实验室。搞好“三室建设”,能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课件研制、中学相关实验操作和研究等条件,为师范生将来从教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健全完善制度,组织措施得力

    高师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是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师范学科专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然而,与之相比,在师范生技能培养方面却显得重视不够,如课时不足、训练不系统、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师范生技能培养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实施。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制定一系列内容具体、标准统一、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详细规定师范生每一年应达到的技能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严格培训和考核,向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师范生颁发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从而促进师范生自觉训练,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从制度上做出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当然,由于师范生技能培养不像专业课那样便于操作和考核,所以,学校务必考虑这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要专门成立院校领导班子、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校、院、系等各级组织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三)优化教师结构,保证经费到位

    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技能培养始终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实施,教师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之人”,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技能培养中,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师资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整合等手段和途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学校还必须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的情况,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所形成的那一套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设立专项教学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师范生技能培训与考核等相关费用。只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技能培训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第12篇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职业技能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对高师生加强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和探索其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指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和各类教育工作者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加强这种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正确的文字表述能力。它以教师口语(含普通话和外语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这是对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教学组织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的备课技能、课堂的上课技能、课后的辅导技能等三个方面。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技能,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技能,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学生操评的技能等四个方面。五是其它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的其它有关的教师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如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教研技能(课题申报、实验研究、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师范生个人角度看,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迎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很多,教师职业技能是其应具备的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技能是一种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的技巧和能力,它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系统地加以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师范生只有接受系统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亚待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教师能否适应与教师的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正是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才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准教师臂的师范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位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从师范院校角度看,它是体现师范院校办学特点、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塑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和其它各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任务,而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体现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还是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它是培养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能手,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具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让其在大学阶段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以高度责任感的战略眼光来认识提高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性和突出师范特点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然性。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并没有完全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培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重学科专业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系统、规范和完整,强化训练软弱无力以致出现相当部分师范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导致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但走上教师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出现了忙于课前写教案、课上背教案、课后理教案,以及教态不自然、板书不规范、提问无目的、点评不到位、表达无条理、多媒体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教学技巧和能力问题。三是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师范生还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以致平时只重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使之难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技能。四是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些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总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师范生得不到系统、规范和完整地职业技能培养,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阻碍。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培养目标体系相对模糊。这可以从许多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具体实施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和实施细则而得到说明。正因如此,导致许多院校在技能培养中存在缺乏依据和标准,出现技能培养不够系统、规范和连贯以及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院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为开展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制度体系。如《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还未出台,《教师口语和“三笔字’训练与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演讲与口才、体育裁判知识等文体特长项目的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计算机培训与考核制度》《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制度》等都还不够健全、规范和完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就目前高师院校主要担负师范生技能培养重任的“中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师学历学位偏低、职称偏低、科研成果偏少,以及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四是经费支持相对不足。以我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学校按每生一定比例将经费专项划拨至学院,学院再将经费统筹用于实习点联系几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住宿,来回车票,制作实习简报、板报、材料等有关实习活动。由于经费不足,有些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落实,而几年前实施的与中学实行“教育实习基地”定点挂牌制度,也因经费问题使该项制度的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承担教育实习重任的教师纵然有责任、能力和信心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也会因经费问题而力不从心。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技能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应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培养模式、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形成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技能培养目标体系,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教学角度看,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基础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英语实践、计算机实践等;二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语言文字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等;三是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文体实践活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创新实践环节,包括课外科技立项、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挑战杯赛、学生科研论文、科技小发明等。在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建设。一是“一个基地”,即教育见习和实习基地。搞好与中学的定点挂靠或共建基地建设,为师范生提供岗前技能实践的锻炼平台,把师范生所学的知识“带出去”和中学的教学经验、教改实践“引进来”。二是“两个中心”,即中学学科教育及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中心。建设好这两个中心,能为师范生了解和把握中学学科教育和教改的基本情况和规律,为师范生技能培养提供信息资源和组织上的保障。三是“三个教室”,即微格教室、CAI课件制作室及中学理科实验室。搞好“三室建设”,能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课件研制、中学相关实验操作和研究等条件,为师范生将来从教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健全完善制度,组织措施得力

高师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是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师范学科专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然而,与之相比,在师范生技能培养方面却显得重视不够,如课时不足、训练不系统、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师范生技能培养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实施。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制定一系列内容具体、标准统一、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详细规定师范生每一年应达到的技能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严格培训和考核,向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师范生颁发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从而促进师范生自觉训练,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从制度上做出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当然,由于师范生技能培养不像专业课那样便于操作和考核,所以,学校务必考虑这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要专门成立院校领导班子、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校、院、系等各级组织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三)优化教师结构,保证经费到位

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技能培养始终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实施,教师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之人”,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技能培养中,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师资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整合等手段和途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学校还必须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的情况,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所形成的那一套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设立专项教学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师范生技能培训与考核等相关费用。只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技能培训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第13篇

关键词:地图学与GIS专业;创新型实习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15-04

近年来,随着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的日趋成熟,GIS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同时,随着GIS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通讯、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对开发能力和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GIS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目前国内在GIS专业教育,尤其是本科生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校GIS专业虽属非师范专业,学科定位以理论型和学术型为主,但侧重理论教学[1],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不够。GIS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2],其中本科生的专业实习是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的关键环节,是使学生“学有所获”、“习有所得”,从知识上、技能上、素质上实现质的飞跃,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阶段。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由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实习基地及实习内容、经费等限制严重影响学生实习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实习模式,基于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和DELPHI(Delphi Method,特尔斐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陕西师范大学地图学与GIS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实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各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适应新时代专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探索路径,促进教育教学与市场接轨,为分配就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一、GIS创新型实习模式

GIS创新型实习模式是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各层次GIS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大学本科生专业实习为平台,将学生作为GIS产业生产者,参与生产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分配就业“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培养目标。

1.实现模型。实习类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型GIS实习可分为三类:即教育实习、生产实习和研发实习。教育实习以GIS课程教育与辅助教学为主要实习内容;生产实习以参与完成与GIS紧密相关的生产任务为主,涵盖GIS专业所涉及的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系统设计、编程、软件测试、数据采集与处理、销售及GIS新技术应用拓展等方面;研发实习以参与GIS方向研究课题为主。实习单位联系方式可分为自主联系、统一分配和实习单位指定三种。

实习基地:由教学单位与GIS相关企业协商作为校外固定实习基地,教学单位所在院校授予实习基地牌匾,构建长期合作机制。依据目前市场需求以及GIS专业特点,实习基地主要包括教学型、研发型和生产型三种类型。教学实习基地主要是各中学高中部、大中专院校地图学与GIS教学单位等;研发型实习基地主要是与GIS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专业科研院所等;生产型实习基地主要是与GIS紧密相关的生产单位、IT企业与软件开发公司等。目前,许多高校实习基地数量较少,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GIS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实习单位应该积极主动联系更多与市场紧密接轨、发展前景广阔的实习基地,将实习内容扩展到3DGIS、3S(GIS、GPS、RS)集成、VR(虚拟现实)与GIS、WebGIS、大数据与GIS、网格化管理、云计算与GIS、GIS应用项目策划与包装、应用软件销售及等相关领域,力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GIS人才,引领GIS发展潮流。

实习方向:创新型GIS实习可分为开发类和应用类两个。开发类GIS实习注重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GIS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生产新产品,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充;应用类GIS实习则注重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实现GIS技术推广和传播,并解决GIS实际应用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为用户服务。

实习方式:教育实习以授课和辅助教学为主,听讲为辅的方式。学生在授课和辅助教学过程中既要将基础知识讲透,又要将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双向查询等技术优势融入到地理课程教学之中,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GIS软件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3]。同时学生可总结实习经验,在毕业论文设计时选择GIS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内容;研发与生产实习采取参与基地GIS工程项目研发与生产为主,参观实习与后勤服务为辅的方式。实习内容选择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且经过实习生能够实现的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设计、编程,完成科研与生产任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挂钩,将实习任务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方向,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发挥专业实习的作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实习经费:它是专业实习得以正常进行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包干经费、学生交通费、带队教师差旅费及实习单位综合管理费等,每年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参与实习人数确定。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学习者,更要看作是GIS应用的技术服务人才和产品生产者,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检验所学知识,在学习中完成生产任务。实习单位可视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补助,成果突出者给予奖励,以此来冲抵学生部分实习经费,减轻学校实习经费负担。通过实施经费的优化调配和实习奖励机制,即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与吃苦精神,又可通过实习环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快速接轨,协同创新,使学生毕业后更快投入工作之中。

实习评价:主要采用实习带队老师、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三方综合评价方式。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主要对实习任务进行评定验收,填写实习鉴定表;带队老师主要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实习学生主要是根据自我表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同时,实习单位、带队老师还应注重实习内容的后续应用,适当加分。如果毕业论文以实习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将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既能促进专业实习的高质量完成,也能保证毕业论文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实际的结合度,提高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实习结束后,如果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都比较满意,可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学生直接上岗,既省去了岗前培训与实习阶段,又实现了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共赢的实习目标。[4]

2.创新型实习模式流程。创新型实习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熟悉实习单位和岗前培训等内容。专业实习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又要把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创业,创新发展。在实习前学生还应对实习单位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如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内容、了解实习单位目前所使用的各类软硬件、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掌握各类GIS专业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第二阶段为实习阶段,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驻实习单位全面开展实习工作。本着就近实习原则,本阶段以校外走习方式为主,最后完成实习任务,递交实习报告;第三阶段为实习测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指导学生完成后续毕业论文设计、择业等工作。

3.创新型实习模式优点。(1)对实习生进行职前培训,做好职业规划,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强化学生创新创业。(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实习者动手参与科研或技术服务类项目、独立思考项目最佳解决方案,完成实习任务,既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作为生产者参与生产过程,从而获得相应项目经费补助,抵消部分实习费用,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3)按照就业意向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既能发挥学生积极性,又能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实习作为熟悉学生,招聘员工的一种创新方式。(4)实习过程中采用双向监督,带队老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督导,完善实习管理方式,确保实习质量。(5)实习可以按照实习单位需要灵活采用驻地实习,以便学生更好配合单位生产计划,保证实习顺利完成。(6)将毕业论文完成也作为实习的后续内容,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拓展了实习的内容,提高了实习的效益。(7)实习成绩由实习生本人、带队老师、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确定,以确保实习成绩的客观准确性。

二、创新型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5,6]。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建立创新型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要能反映出实习工作的内涵与规律,选定的指标要与实习成绩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学生实习成果,能够反映创新模式的特色。同时,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和可定量化。各项指标数据要易于采集和相对真实可靠,能对实习工作进行科学、准确地度量。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遵循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应用AHP和DELPHI法,构建三级创新型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第一层是评价目标,即实习综合分值;第二层是项目层,主要从学生、老师和实习单位方面展开;第三层是指标层,即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可定量化计算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权重值确定。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就会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影响最终评价结果。权重赋值主观性越大,计算结果越不准确。因此,客观准确地进行权重确定是提高计算精度的前提和基础。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AHP法、DELPHI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简称“PCA”)等[7]。由于客观赋权法赋权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赋权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8]。本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DELPHI法。

权重值的确定在参考影响实习成绩的各因素作用和合理确定分值的基础上,主要侧重老师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结果,具体做法是:选取20名GIS专家、20名GIS相关专业专家、20名GIS专业教师、20名GIS相关专业教师等共80名打分人员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对于打分结果,经过统计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检验打分的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打分人员;各打分人员参照反馈信息,进行第二轮打分,对第二轮打分结果进行分析检验,依次进行三轮的打分。经过三轮打分,打分人员意见趋向一致,权重赋值最终确定,且具有一定可靠性。具体权重赋值见表1。

4.评价体系框架。创新型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权重确定情况具体见表1。

5.综合分值。实习结束后,首先由实习生本人、带队老师、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参照各项指标内涵结合实习生实习期间表现给出相应实习成绩,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创新型实习绩效进行评价[9]。为了便于计算,本文设定各项目层总分为100。其计算公式为:

F=■(■F■×w■) (1)

其中Fij为各指标分值,wi为各指标层权重,Fi为综合分值。

三、实习结果评价

根据前面所述的创新型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及实习综合分值计算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2006―2010级GIS非师范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评价指标内涵给出相应的成绩,再依据公式(1)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学生的实习综合分值。经统计,实习学生共85名,实习综合分值85分以上学生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的35%;综合分值在60~85的学生人数为55人,占总人数的65%,综合分值低于60分学生人数为0。实习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实习成果创新性和毕业论文结合度指标得分较低。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实习的创新性,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经过抽样调查,学生对于实习成绩的满意度为99%,实习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扩大就业机会,构建创新型实习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科学有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将对非师范类GIS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颖彪,潘安定,夏丽华.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与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147-149.

[2]邵全琴.中国的GIS教育与人才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6(4):88C89.

[3]柯旭阳.GIS技术在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25-26.

[4]杨洋,韦小英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304.

[5]林增学,温卫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80.

[6]孙纽云.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43-44,50-51.

[7]左伟,王桥,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J].地理科学,2005,25(2):209-214.

第14篇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立足于教育现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这一问题出发,引发了关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的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能力培养;维度;解决对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01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01—03

收稿日期:2015—01—26

作者简介:纪国和(1965— ),男,吉林松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焦胜男(1991—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从1990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截至2011年,我国各类硕士专业学位已达39种,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数量已达硕士招生总数的30%。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将与我国学术研究生数量持平,达到1∶1的比例。这一系列的调整体现了我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本国的人才结构,目的是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够对社会各方面发展起更好的维系作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的维度

所谓专业能力即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其是成功地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融合,其中包括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无非包括教学的能力、育人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等几个大的方面。从教师专业能力出发,可以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分为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

(一)横向维度: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这三者立足于不同的教学视角,但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统筹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处理好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必备的能力。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操作型的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所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就是培养熟练运用教育理论、拥有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一线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职业导向很明确,就是参照一线教师所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进行培养。

1.教学能力。其强调的是以知识为媒介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水平提高,以课堂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内容,在此之上构建起来的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授能力、课后反思研究能力。课程的设计是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吸引力,安排好课程的结构,为课堂的教授做好准备工作。课堂教授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课堂的监控能力以及教学的操作能力。课堂教授又为课后的反思研究奠定了基础,反思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估。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经验总结。

2.教育能力。把教育的着重点放到育人的方面,要求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道德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即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妥善地处理与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观察分析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动态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管理领导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组织班集体,使其具有凝聚力,保证集体的团结有序,并保证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严。

3.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更新教学方法、教育观念,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探索出新的适合新时代背景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做出努力。这也要求教师具有敢于质疑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新事物、新问题的能力。

(二)纵向维度:包括职前专业能力、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专业调适能力

1.职前专业能力。即在入职之前,处在教学活动之外,通过教育和学习形成的潜意识的、能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萌芽期。

2.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是在入职初期,处于教学环境之内,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体悟与反思后生成的专业意。这种专业意识促使教师经过与同行进行比对,并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对专业感知的标准,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生成期。

3.专业调适能力。是指处于动态的教育环境之中,面对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已经形成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更新、扩展自己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与时俱进的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发展期。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专业教育硕士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难题,如形式化、机械化、非专业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所以,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是各个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首先,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使教育硕士具有职业意识,从而全面提升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其次,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缩短就业适应期限的目的,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发现存在的不足,改进培养模式,从而使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一)社会和国家方面

国家的相关法规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上没有体现出长远的指导,这也会影响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对长远战略的规划;在培养方案上也未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倾向做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要求,未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方面严格其标准,导致毕业生在入职后不能尽快地融入到工作实践当中。另外,政府对此的扶持不够,没有起到连接社会与高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作用,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在资源利用和实际活动中产生了阻碍。

(二)培养单位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未做到以实践为重点,一味地灌输理念,课程重学术而轻实践,忽视了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异同,没有建立起以实践为核心的融培养、考核、评估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期的实践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导致实习时间不足,质量得不到保证。导师机制不完善,在导师的选拔方面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导致导师不能很好地了解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差别,导致对学生指导方向的偏离。在论文方面,学校把毕业论文当作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论文的实践意义和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做出合理定位,分不清主次矛盾,没有把实践活动当成重点,学习不主动,实践不积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通过每年一月份统一招生考试选的,有的学生是因为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或者根据学生在本科的成绩判定,成绩好的直接保送,因而非师范生和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大批涌入,这造成了学生对研究生专业兴趣的缺失,从生源上就已经产生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不强的隐患。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调节作用

完善与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明确的专业要求、特定的职业倾向,借鉴其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要求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不但要有学位证书,还要获取教师资格证书,保证其专业性。并且完善经费机制,确保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费投入,在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两块加大投入,增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活动科研的经费,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得到鼓励。

政府应协调好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针对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使高校和中小学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从实习生的分配还是从建立多地的网络互动方面,为研究生提供能够随时随地进入教学环境的机会,一方面使研究生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学教学注入新的力量。例如:利用假期,在活动中心组织各种中小学兴趣班,以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主要教师,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不仅可以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还使其能够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延长实习时间。

(二)改进学校的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区分好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能力培养的目标,深入地理解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是理论创新和学术应用研究型人才;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是应用性和职业性的专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区分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在本科生基础上的继续发展,职业目标更加明确。

2.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如开设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理论为基础,着力突出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更新,保持时效性和发展性,侧重职业性倾向。将专家讲座、一线教师课程连线和学术交流会作为教学的必备课程。

3.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学习、讲课练习的实践形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实践教育管理。在实习方面,学校不但要为学生提供确定的实习点,还要提供多样的实习点,让学生了解同一地方中学和小学,不同地方中学间、小学间的差异性。保证实习的时间,建设好实习的评价评估机制,保证实践和总结报告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创新。

对于研究生论文,要求其应在实践中形成方向,在关注教育热点的基础上,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论文题材。不但要检验研究生的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论文的实际意义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观点。

5.改革导师机制。为了弥补对学生实践指导的不足,首先,应在校内制定好评选导师的办法,通过讲课、科研各方面的能力甄选专业对口的教师作为导师,为他们安排定期培训,使年轻的导师能够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性质、要求和趋向,使资深的研究生导师能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其次,还要聘请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作为导师,其目的是能够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建立双导师机制,使学术指导和实践指导同步推进,学术和实践有效结合。

6.实行研究生淘汰机制。从研究生生源开始把关,改革仅凭考试成绩的高低筛选生源的机制,根据师范类学校的特点,增设教学能力考试,单纯考试成绩高但没有教学实践能力的淘汰;对于调剂的非师范类学生,没有教育理论基础、没有操作实践能力的淘汰;在平时的实践课程考核中,多科不及格的淘汰。通过淘汰机制使研究生加强自身的约束力,积极提升自我实践能力。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问题的思考是我国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人才的需求,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缩短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的应用周期,实现教学的理念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教研[2009]1号.

[2]王翠芳.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究[J].教科文汇,2013(3).

[3]崔显青,郭长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

第15篇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会成长。 在讲课方面,我选择了欣赏课类型,这样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听唱等直观的手段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同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动画片入手。小编为大家整理音乐老师个人自我鉴定报告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自我鉴定一

20xx年,我到xx中学进行了为期xx天的实习工作,非常感谢我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给我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会成长。

刚进入校园,就被优雅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深深的吸引住。每一个学生都那么纯真可爱。初到班级里来自学生热情的欢迎掌声,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听指导老师的课,每一幕,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对我来说都是那样的深刻,至今还记忆犹新。指导老师非常关心我,细心指导,每次师范讲课之前都要认真备课,上课前把她课上的重点,特点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提示让我牢记。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对学生说话,如果与学生沟通,真是面面俱到,着实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听课实习完成之后,指导老师让我一个走上讲台对着整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直都很紧张。直到走上讲台,我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可怕。从低头一个人讲,到很自信的自如的和学生沟通,是一个有点小困难但是完整也难忘的过程,就像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正直花期一样,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同学们很配合我的工作,上课认真听我讲,认真唱歌,积极回答我的问题。作为一个新人,真的让我感动。

不过,在这样一个怀有叛逆的年龄阶段,难免有一些孩子是不喜欢服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职人员是不可以用暴力或是过激的语言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里,人人有权利,人人有利益,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利益,他会用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会反作用与教师。所以,不尊重学生,不善待学生就等于毁灭自己。不过善待也总是要有度的。对于如此顽皮恶作剧的孩子,同样也要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不能轻易的放弃他们。

我在初一年级。这些刚刚小升初的孩子,都还是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对着父母撒娇的宝贝。在众人面前却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无邪的天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多变的思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说话欲。所以上课中维持纪律是早在意料之中的。我喜欢用一些显得自己比较人性化的道理压制他们亢奋的情绪。偶尔也会选用一些蕴涵道理的小故事指点他们。这样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整节课下来也有不错的效果。

在讲课方面,我选择了欣赏课类型,这样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听唱等直观的手段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同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动画片入手。因为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国外的一些动画在我小的时候就很受欢迎至今还在热播。说明他们真的很经典,不过这样经典的动画片在现在孩子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些没有语言对白的搞笑剧,真的让人心寒,也应该反思一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不只是这样的,就算一是一部动画片也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斟酌,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引用动画片中所用的西方古典时期音乐片断,通过展开让同学了解一些西方古典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及其相关知识。

其实,只一支曲子,让人获得的知识也有多方面。比如曲式知识,让学生了解曲子的框架结构;比如作曲知识,告诉学生简单的作曲手法,让同学也试着写写属于自己的旋律;比如配器知识,让学生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及其声音特点和声部安排等等,这样再欣赏管弦乐曲的时候,就不会盲目,稍加提示对曲子会有更多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但最直接的还是西方音乐历史类的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据调查,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书的内容,15%的学生只喜欢个别章节,5%的学生没有态度。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的环境,那么我们只好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样就需要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思考探索更新的教学方式以及灵活运用拓展的外界知识素材。

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带着一丝伤感和不舍我离开了实习单位。在实习的日子里,我和指导老师还有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希望我的指导老师们工作顺利,我人生中第一批学生学业有成。当然,在这次实习工作中,我还有很多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会尽快端正我的态度,改正我的错误,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感谢我的学校,实习单位,以及我的指导老师和系指导老师。

自我鉴定二

我叫xxx,今年毕业于xx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以下是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个人自我鉴定。

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作为实习班主任兼音乐实习老师,不仅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音乐教学经验,还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班级凝聚力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

教育无处不在,在讲台上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讲台下更要注意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我坚持早读、晚自习上班提前十分钟到达班级,把课桌上的椅子拿下来摆好,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坐上摆好了的椅子并让整个班级保持良好的纪律。在教学与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严谨治学与做人,真正履行了一名实习教师的职责。

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实习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体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实习,实习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品尝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甘苦,懂得了为人师的责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走上教育岗位、献身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诸多的缺点与不足!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为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时刻努力准备着!

自我鉴定三

这学期又匆匆的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忙碌而充实。虚心、勤奋、积极向上、关爱学生是我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这个主导思想和校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指导下,我自身不断努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和组织课外文艺活动的能力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在音乐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提高业务水平,我常抽出时间听课,只要我没有课的情况下,四杯赛的课我基本上节节不落,而且我还听其他三位音乐教师的课,并注意与其他老师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案。我在每次备课前,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参,同时阅读了大量课外刊物;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做到精、简、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课之后,即时将讲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补充到教案中。

遵循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初三年级和初四年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初三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把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做到精讲多听,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快乐;把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作为初四年级的教学重点,音乐课以唱歌教学为主,要求学生唱歌要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注意连贯、节奏准确、用情表现歌曲内容,为初四年级学生参加毕业艺术推荐生考试打下良好基础,结果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好。

        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作为任课教师我经常找学生谈话,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增强他们学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在与我谈话之后,不但音乐进步很大,就连文化课的成绩提高也很快,总之力争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经过努力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除了完成音乐课堂教学外,积极组织课外文艺活动。本学期,主要参与组织了“庆祝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和“美文诵读比赛”并且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比如:歌曲的选择、请示领导批准、再编辑输出、下发歌片、每个教师、学生人手一份,督促学生练习,达到了预期效果。使我校班班有歌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增强了集体荣誉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和音乐素质,使我校美育再上新台阶。

对待上级指定(督导检查材料)的任务,积极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任劳任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捐款捐物、参加升旗仪式,认真完成业务笔记、政治笔记的学习内容。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我今后的目标是:

一、在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而不是停滞不前,自以为是。

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沟通。言语谨慎,举止得体,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