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备市场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消费品企业热衷于做市场调研,我们很好理解。因为对消费心理和购买偏好的研究和洞察,决定着产品的定位、营销及推广策略。在相当大程度上,消费品“营销战”的胜出,就表现在你如何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你的顾客。而工业品企业之所以无视市场调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与客户长相厮守,已经很了解自己的客户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工业品企业的决策者,你的团队虽然每天在于客户打交道,但你们真的很了解自己I的客户吗?
通过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不尽然!”。其实,你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客户,但事实是你对客户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肤浅的。张东利这样讲,并非没有依据的信口开河,而是基于亲自组织和主持的许多次工业品企业的市场调研的专业经验之上的结论。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你与客户既然已长相厮守,打成一片,你还不了解客户?还需要做专业的市场调研?结论是出乎意料的。因为,你与客户再深交,也毕竟是商业利益关系,客户的心里话,不会完全向你无保留地敞开。许多问题,客户可以向朋友敞开,可以向无利益纠葛的第三方敞开,但不能向有利害关系的供应商敞开。这是由于双方的占位引起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益决定沟通方式、屁股决定思维方式的意思。所以,工业品企业通过专业的第三方营销策划机构来做市场调研是绝对必要和有效的。
记得张东利有次在给一家做电力设备的客户(姑且称为A公司)做市场调研时,当时的调研访谈对象是一位国企的采购总监,姑且称为B君,访谈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结束时,这位B君站起来对我说:”张先生你真厉害,你把我心里话全部掏出来了。你知道吗,我跟A公司的老板和销售总监,像这样的交流,最长也就半小时,也就谈些冠冕堂皇的话题,从没有像今天跟你谈得这么深入。”当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团队把此次调研结果向A公司的老板阐述时,他连连说了几个没想到。因为,对一些涉及战略方向和营销策略的重大问题,他原以为客户应该是这样想的,没想到客户却是那样认为的,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认为这个调研的价值太大,后悔没有早做。像这样通过调研,颠覆了客户的固有想法,纠正了重大战略失误的事例,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团队还经历过许多。
为什么博扬工业品牌营销做市场调研很有优势,被调研对象能够客观公正地说出心里话?张东利以为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我们同被调研对象没有利益关系,被调研对象对我们没有戒备,能够放下心理负担,畅所欲言。
二是我们有十几年的工业品品牌营销经验,对工业品行业非常了解,能与被访谈对象产生有深度的共同话题,沟通能够持续深入。
三是我们的调研人员都是专家级资历,在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上,在行业内首屈一指,所以被访谈对象乐意与我们交流。许多倍访谈对象在与我们交流后,说他们从我们这里学到很多知识,就像参加了一堂MBA案例讨论课。
该单位采购业务情况
该公司的采购物资主要有原材料、五金配件、包装材料等。其采购业务分别由供应科、生产科、包装车间三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三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采购物资的保管。我们分别对以上三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请购单制度的测试、定货控制制度的测试、货物验收制度的测试、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的测试,并与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表面上看,三个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能依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根据生产计划调研市场,在此基础上书写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报告交给主管领导批复;采购、过磅或验点入库、质检、统计等岗位已分开且相互牵制;大型设备的采购也在事先作到了可行性分析和招投标。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判断和进一步的访谈后,我们发现内控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机构设置和主管领导的职责划分
采购分别由三个部门进行,多头采购现象严重,增加了设立机构和人员的重置成本,也增加了内控对采购业务的控制难度和在采购中存在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采购物资的质检分别由三个采购部门为主来验收,使采购物资的质量高低难有保证;三个采购部门分别将采购物资存放在自己的仓库内,可能失去采购和仓储的相互制约,如盘盈、盘亏时若两者合二为一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包装车间领用本车间保管的包装物,而包装过程中具体的损耗又由自己核算,这样领用多少、生产损耗多少就无相应的制约和牵制。
2.具体内控环节方面
生产计划制定的参与部门只包括经理、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主管领导,无广泛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这样制定的生产计划难免缺少科学性;虽有市场调研报告,但由采购部门自己书写,内容简单且无外部证据来证明其公证性;长期由几个老客户供应包装物,可能会失去应有的竞争,如价格和质量;对于大型设备的采购内控设计和执行都较好,但对于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则由生产经理随意指派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甚至个人进行采购,存在多头采购现象,对于少量和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存在内控上的空白。
我们为其提供的完善采购内控对策
1.机构重组与主管领导之间职责的重新划分
(1)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以收回供应处、生产科、包装车间、销售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的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
(2)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收回供应处、生产科、包装车间的采购职能,供应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与物资采购。
(3)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来选择供应商。
(4)质检科改为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如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5)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作出的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我们认为,仓储部门、质检科、供应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
2.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
(1)生产计划指定的参与部门应包括:请购部门、预算管理部门、仓储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同时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品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公司再根据请购物品的类型和数量、价值来判断是否由公司集体来决定。
(2)在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时应附供应商的价格表、质量等级、供应量、电话、地址,并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企管部门还应定期对目前供应商的信誉、价格、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另外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供应商发出询证函索要价格表。企管部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内容包括:地址、电话、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往采购数量、价格等,以便及时核对与查找。
(3)将经审核后的市场调研报告交给某一机构或专门成立的委员会(可由采购、企管、使用、财务等部门参加)来批复供应商和价格时,不能由采购部门单独决定。
(4)通常用的大宗原材料、包装物和五金配件的采购则应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标委员会来选择供应商。并且,每年应引入一定的新供应商,以增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意识。
(5)质检人员、财务人员不准和客户见面,以减少舞弊和付款时的人情付款或者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质检科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如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接受。验收时采购人员回避,但验收结果应通知采购人员,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6)五金配件的使用和采购必须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认可和主管经理审批之后应提交给财务或预算部门,如在预算范围之内则予以批准。并将批准文件视情况分交采购或仓储部门,之后才能予以采购或配件更换。
(7)设备特别是五金配件应交给专门采购部门或由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参与进行采购,对于金额较大的设备则应成立相应的专门采购小组负责采购。
几点启示
1.关于材料采购控制点的设立
目前一般认为,在材料采购方面一般由五个控制点进行控制,即申请、计划、合同、验收、入库。设立这五个控制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和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日益加强,采购业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这样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信用、规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如期履行合同;可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设备;还可杜绝不正之风。
引入这一控制点,企业可先将采购的数量、规格、质量要求、采购原则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告诉供应商;供应商会发函或派人将有关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价格表等送给企业;企业再从中筛选出规模大的、质量好的、价格低、历史悠久的供应商进行考察;而后企业将了解的信息汇总,拟订招投标,并最终选定供应商。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可进行每年一次的招投标,以增强现有供应商的竞争意识。这就是许多企业推崇的扬出去、收回来、走出去、定下来的采购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企业的采购环节可增加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如无这一环节,就难以降低材料的高成本和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即便是后五个控制点设计和执行都很好。
2.关于采购的内部控制
该单位采购业务情况
该公司的采购物资主要有原材料、五金配件、包装材料等。其采购业务分别由供给科、生产科、包装车间三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三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采购物资的保管。我们分别对以上三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请购单制度的测试、定货控制制度的测试、货物验收制度的测试、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的测试,并和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表面上看,三个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能依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根据生产计划调研市场,在此基础上书写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报告交给主管领导批复;采购、过磅或验点入库、质检、统计等岗位已分开且相互牵制;大型设备的采购也在事先作到了可行性分析和招投标。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判定和进一步的访谈后,我们发现内控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机构设置和主管领导的职责划分
采购分别由三个部门进行,多头采购现象严重,增加了设立机构和人员的重置成本,也增加了内控对采购业务的控制难度和在采购中存在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采购物资的质检分别由三个采购部门为主来验收,使采购物资的质量高低难有保证;三个采购部门分别将采购物资存放在自己的仓库内,可能失去采购和仓储的相互制约,如盘盈、盘亏时若两者合二为一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包装车间领用本车间保管的包装物,而包装过程中具体的损耗又由自己核算,这样领用多少、生产损耗多少就无相应的制约和牵制。
2.具体内控环节方面
生产计划制定的参和部门只包括经理、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主管领导,无广泛的参和性和民主性,这样制定的生产计划难免缺少科学性;虽有市场调研报告,但由采购部门自己书写,内容简单且无外部证据来证实其公证性;长期由几个老客户供给包装物,可能会失去应有的竞争,如价格和质量;对于大型设备的采购内控设计和执行都较好,但对于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则由生产经理随意指派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甚至个人进行采购,存在多头采购现象,对于少量和日常五金配件的采购存在内控上的空白。
我们为其提供的完善采购内控策略
1.机构重组和主管领导之间职责的重新划分
(1)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以收回供给处、生产科、包装车间、销售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的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
(2)成立专门的供给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收回供给处、生产科、包装车间的采购职能,供给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和物资采购。
(3)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和来选择供给商。
(4)质检科改为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如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5)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作出的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我们认为,仓储部门、质检科、供给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
2.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
(1)生产计划指定的参和部门应包括:请购部门、预算管理部门、仓储部门、供给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同时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品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公司再根据请购物品的类型和数量、价值来判定是否由公司集体来决定。
(2)在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时应附供给商的价格表、质量等级、供给量、电话、地址,并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企管部门还应定期对目前供给商的信誉、价格、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另外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供给商发出询证函索要价格表。企管部门应建立供给商档案内容包括:地址、电话、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往采购数量、价格等,以便及时核对和查找。
(3)将经审核后的市场调研报告交给某一机构或专门成立的委员会(可由采购、企管、使用、财务等部门参加)来批复供给商和价格时,不能由采购部门单独决定。
(4)通常用的大宗原材料、包装物和五金配件的采购则应进行招投标通过招标委员会来选择供给商。并且,每年应引入一定的新供给商,以增强供给商之间的竞争意识。
(5)质检人员、财务人员不准和客户见面,以减少舞弊和付款时的人情付款或者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质检科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如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接受。验收时采购人员回避,但验收结果应通知采购人员,便于及时解决新问题。
(6)五金配件的使用和采购必须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认可和主管经理审批之后应提交给财务或预算部门,如在预算范围之内则予以批准。并将批准文件视情况分交采购或仓储部门,之后才能予以采购或配件更换。
(7)设备非凡是五金配件应交给专门采购部门或由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参和进行采购,对于金额较大的设备则应成立相应的专门采购小组负责采购。
几点启示
1.有关材料采购控制点的设立
目前一般认为,在材料采购方面一般由五个控制点进行控制,即申请、计划、合同、验收、入库。设立这五个控制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和价格机制调节功能的日益加强,采购业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这样可以通过对供给商的信用、规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如期履行合同;可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设备;还可杜绝不正之风。
引入这一控制点,企业可先将采购的数量、规格、质量要求、采购原则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告诉供给商;供给商会发函或派人将有关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检验证实、价格表等送给企业;企业再从中筛选出规模大的、质量好的、价格低、历史悠久的供给商进行考察;而后企业将了解的信息汇总,拟订招投标,并最终选定供给商。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可进行每年一次的招投标,以增强现有供给商的竞争意识。这就是许多企业推崇的扬出去、收回来、走出去、定下来的采购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企业的采购环节可增加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如无这一环节,就难以降低材料的高成本和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即便是后五个控制点设计和执行都很好。
2.有关采购的内部控制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