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一数学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要求有一定的电脑技术的,当下电脑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一类专业往往注重了软件的学习,而忽视了基础绘画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基础绘画的重要性开始,对基础绘画中素描、色彩的学习所培养的方向观察、造型、创意、色彩修养、审美五方面来分析,掌握具体的学习方向和方法。希望能通过此分析,让设计类专业的同学们对基础绘画有一定的重视,同时对学习基础绘画的方向更加清晰化,学习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希望能对广大的设计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字:
基础绘画;学习
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实用性强、就业范围广,在新兴专业中比较热门而居各高校中的首位。在这一专业中,尤其是针对电脑的操作,软件的升级更加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电脑软件学好了,基础差,甚至没基础是没有关系的,短期发展,看起来这完全没有问题,是可以做设计的,长期这样一种状态而言,难成大器。设计的好坏,最终结果会回归到传统的这个问题,那就是基础。要想设计出更好,更加经典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得回归传统,从基础绘画入手,培养我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一、学习基础绘画的方向性
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在大一进校门时都会接触一个阶段的基础绘画的训练,主要以素描、色彩为主。而这些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已经有了一些方向的转变和延伸,以便能更好的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服务。素描,包括人物素描、设计素描两大类,一些专业还会有速写课程,这些都作为一个基础中的基础课程来学习。主要培养我们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及创意思维能力。色彩课程方面,不同的专业倾向点不同,有静物色彩、风景色彩等,主要培养色彩的修养及表现力,为后期专业的色彩认知做准备。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及平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融合在整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了。认识到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便有清晰的画画方向,也会增强我们对基础绘画的正能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体从观察方法,造型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色彩的修养及审美的提高五方面来具体分析学习及掌握的方向。
二、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成创新实用型人才是设计类专业当下的目标。创新实用型人才首要培养的是我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来观察,怎么去认识,影响到你的作品,也决定了日后的创作角度,我们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观察对象,并且需要培养我们整体观察的能力。因此,观察方法很重要。有了观察能力,我们就能从万事万物中发现事物本身的特点,可以归纳成自己的语言。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基础绘画学习中,尤其是素描的学习。在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观察方法是有些误区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局部比较,再回归到整体。尤其是画面的安放位置、整个绘画对象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需要备受关注的,这要求我们在画画时,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在画的过程中会训练我们及时调整局部和整体的对比观察,学会同类比较,把我们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观察做比较,会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认识的元素,提高我们设计类元素的积累,这个训练将会使我们的观察产生一次质感的升华,对后期专业设计的学习会非常有益。
三、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造型能力是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懂得了观察,不懂得怎么表现出来,也是没有成果的,这关系到傍观者怎么欣赏,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这个时候,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表现的是不是心中的那个感受,就对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了。曾有大师这样评价,在设计领域,设计,软件决定了你的下线,绘画决定了你的上线。作为设计专业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甚至要求我们挖掘适合自己的个性表现方式。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便可以站在基础上来做创新。让我们表达自己的创意时更加的心手合一,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准确自如的表达我们内心世界的想法,成为我们自己的表达语言。
四、创意思维能力
只会绘画的人也许可以从事美工,但会绘画并且会设计思考的人那就是设计师了。创意对我们设计专业是不可或缺的。在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它将成为一个思维演变的过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由基础绘画转向专业设计的过渡,是培养我们创意思维方面的一个便捷的徒手绘画。一般我们不经意间接触的事物,可能会激发我们的灵感,形成有创意的作品。但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的培养中,根据学生独特的兴趣点,发散我们的想象和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意,从一个物体出发,延伸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课程的训练会使我们的思维角度大大拓宽,面对不同类别的事物,会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创作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品。
五、色彩的修养
色彩在设计类专业中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设计要素,是表达创意的一个强大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情感特征,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所面临的专业需要色彩实用性更强,就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色彩修养,能根据各个不同的领域搭配适合的颜色。针对这一目标,前期我们所学习的色彩及设计色彩课程主要是为后期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服务的,在这一基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实践练习来认识色彩,提高色彩的修养。认识色彩的特性,比如冷暖、前后、轻重等等关系,感受同种色相下明度、饱和度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掌握色彩空间的独特体现方式,掌握各个不同颜色的心里效应,通过了解各个时期派别的特点了解色彩的历程,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培养、激发自我的色彩情感,培养出具有个性审美特征的色彩元素,提高色彩的修养和运用能力。
六、审美能力的提高(时代审美精神)
具备最基础的艺术素养是我们做好设计的基本条件。同时这一点也直接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成败。而审美能力的提高,会让我们的艺术眼光更加的敏锐,从而可以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来发现美、提取美的元素。而在基础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是通过我们接触的作品背景、评价等等和平时的绘画练习来提高我们的审美的。学习基础绘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构图、色彩的冷暖、明度、肌理、造型、质感等等很多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与经营,手追目思,审美价值就在这些学习和训练中形成。[1]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西方无数大师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层次的挖掘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造型表现能力、色彩的修养、创意思维、审美的意识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设计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意识、修养是需要经过基础绘画的锻炼,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做到的。我们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同步进行,才能让我们的设计站在一个高的基点上,做出更好的设计。
作者:吴美双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这个暑假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过得快乐而又充实?孩子暑假生活过得不好,主要的原因是在家长,专家们认为,暑假和寒假是学校教育的空档期,但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增加暑假见闻、亲子交流和充实暑假作业的黄金时期,不容错失。广育网为您准备了暑假学习计划、暑假旅游计划,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启示,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关键词:初一学生 数学学习 两极分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98-02
笔者在初中部进行教学十余年,发现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普遍,从初一到初三,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更加可怕的是,以前的“初二现象”,现在在初一阶段已经凸显出来,甚至到了小学的第二学段,差距就开始慢慢拉开了。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只得硬着头皮学习,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十分令人担忧。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才能改变或减轻这种现象?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形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对策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成因
1.1 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造成初一学生数学分化的内因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对数学成绩的影响,2010年9月,我教初一年级,跟踪调查了122名学生。在122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7%,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3%,这个比例让大家大吃一惊,这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数学成绩也比较理想,而那些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学生,数学成绩都不同程度的差强人意,表明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兴趣有高度的相关性。
除了学习兴趣以外,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与其学习成绩直接相关,决定了他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它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所学科目的增加,教师辅导密度相对减少,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也增强了,这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讲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加之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一些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许多初一学生意志薄弱,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一步挫伤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这时没有的老师的及时指导和鼓励,两极分化就在所难免。
1.2 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跟不上,造成认知上的脱节,加剧了分化
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由于所学科目不多,难度不大,知识量相对较少,学生在大量的训练中较好的积累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经验,因而不容易表现出太大的差异。进入中学之后,由于知识面不断加宽,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花在数学学习上精力和时间必然会分散,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较难迅速形成经验和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跟不上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学习活动不适应等。此外,现在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中,片面追求形式,常常出现“优秀生唱主调,后进生凑热闹”的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不错,实际上仅流于形式,缺乏深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1.3 旧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导致学习困难,从而形成分化
初一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敏感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期,因而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就尤为重要。况且初一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学生一上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飞跃:一是“用字母表示数”,二是引进了“负数”。事实上,很多学生思维无法跟上这两个飞跃,暂时的进度跟不上,一时的学习“吃力”,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指导和加强,部分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视数学为畏途,产生自卑感,这是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注意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和衔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和兴趣逐渐下降,成为学困生。
2 减轻初一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
2.1 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1)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征服你的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较难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这是一种教学艺术,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并应该成为教师在职业成长中不断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这个人,然后爱屋及乌,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2)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3)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数学课外读物,如《名人、趣题、妙解》《数学趣闻集锦》《数学游戏与欣赏》等等,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4)让数学作业多样化,减少以前传统的机械重复练习的作业,增加一些如写数学日记,写数学小论文或者每章测评后写一个总结等等,通过实践发现都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2005年元旦,学校放假三天,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其中一名组长),走到大街上去做一项“你是怎样处理废电池”的调查,要求每组访问50名群众,调查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包括数据分析、结论与感受体会)交上来,结果他们这次的作业做得非常好,有很多学生利用电脑把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出的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非常地美观整洁,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言。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了一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习数学的核心内容。一是要学生养成勤思考、会思考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数学后进生学习意志力并不差,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学习没有成效,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一部分学生缺乏思考精神,一昧地接受知识,而没有去咀嚼它去消化它,在小学里学习方法只是简单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造成“读死书、死读书”,最后导致读不好书,害怕读书。二是要学生养成做事(包括做题)的严谨性。解题重视结果的同时,更要重视解题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用尺子来画坐标系习惯,结果画出来的坐标系歪歪斜斜,单位长度长短不一,画出来的图形非常糟糕,一定要改变学生这种对待数学不严谨不规范的态度,于是我在课堂上示范强调,作业明确要求,作业有不按要求画坐标系画图的,下午放学前我便在教室里要求其订正,要经过我的检查才可放学。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后,作业情况得到了大的好转,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对待数学严谨、规范的态度和习惯。要求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还要重视知识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联系,避免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初一年级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坚持严格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也是防止和转变后进生的必要措施。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 教学方法多样化,学习评价多元化
一是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启发式,小组合作式,还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不时地感到学习的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对后进生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渗透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择其优者而用之。如在七年级(上)引入“负数”概念时,通过新旧教材比较,我发现两者存在着差异:在新教材中它是这样定义的:像-3、 -2、-0.5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这样定义“负数”是欠妥当的。如果有的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可以表示一个数,换句话说已经学过数(不一定是在学校学的),那么不就是负数了吗?相反,倒是旧教材的定义较为恰当,它是这样定义的:像-5,-1.5,,-155等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可见,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负号,②负号后面是正数,才是负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是采用用两者分别对两个班来教学的,测试发现,用旧教材定义教学的那个班的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比较清晰透彻。二是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1)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语言评价与非语言评价的强大功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不善言谈,我常常用“你能行!教师相信你!你太棒了!”等激励性的话来鼓励他,一句句简单激励性的话,像一股春风滋润心田。慢慢地,他成为了在数学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优等学生。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其一长。”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滋味;(2)改变过去“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系统,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全面评价学生,勉励共同发展;(3)让家长参与,共同配合,正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发展。
2.4 建立民主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喜欢哪一科的老师往往就会喜欢该学科,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更要热情辅导,甚至可以适度“偏爱”后进生,平时多关心,多沟通,鼓励他们,信任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在课下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充分暴露他们思维,同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也暴露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沟通,当发生思维碰撞或矛盾时一起查找原因;在课下跟他们聊学习聊生活,利用机会利用典型例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当中,哪个班的学生比较喜欢我,哪个班的数学平均分总会高出5~10分。因此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在做好一个数学老师之前,首先要做好一个学生喜欢的人。
2.5 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积级开展学习活动
要防止和转变数学后进生,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学生间的学习互助,在相互切磋中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启迪心智,对其能力的良好发展起重要作用。2001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小学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我曾单独找他在办公室了解情况,问他1.6元是多少角,他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答出来。可见这个学生需要补的基础太多了,而且通过了解,这个学生讨厌数学,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工作上比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辅导这个学生。于是我便向班上的学习委员讲明情况,把辅导这个学生的任务交给他,并制定辅导计划,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由班上倒数第一名进步到倒数第十名,并且再经过两年的努力,他考上了普通高中进一步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不再讨厌数学,数学学习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教师坚持科学的态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弄清情况,找准问题,明确原因,对症下药,积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减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较大面积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四、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摘要:高校由于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的不同,其教学内容与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但在对待绘画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过于强调计算机等辅助教学的力量而忽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认为只要全面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则可替代绘画,有无绘画基础对艺术设计影响不大。面对这种误区,正确认识绘画基础课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这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正确处理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教学的关系,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基础绘画;教学;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观念的创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增设了设计艺术专业。各大高校也增设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在设计艺术专业大量扩展、规模空前扩大的格局中,如何保证教学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设计艺术人才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如今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很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人们的生活和感情、思想观念形态发生了不断的变化。目前很多的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艺术设计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兴起使设计的方案更高效,设计过程可视化,设计结构更加精准。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动漫设计中,运用制图软件和3d建模软件及渲染软件,加速了工作的效率,使以前需要手工劳动完成的工作变为只需设计师挥一挥鼠标即可完成。计算机操作成为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美术的绘画基础课,如素描、速写、水粉写生等这些基础的绘画还需要训练吗?最近几年经常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技术已发展的这么快,掌握各种软件至关重要,那么手绘训练有没有必要呢?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艺术院校将基础绘画课时缩了又缩,在对待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着重设计轻绘画的误解与偏见,片面地强调设计能力的重要而忽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认为只要全面掌握计算机设计就可以替代绘画,有无绘画基础对艺术设计影响不大。所以对于美术基础课的教学,从学生到管理层都存着一些模糊认识。面对这种误区,正确认识绘画基础课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的意义,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徐悲鸿曾经在在教学的改革中说过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草草了事仍无功效,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基础课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青青学子来说,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自身的艺术水平也普遍偏低,缺少自我表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多年来对艺术类考生大量扩招造成整体的生源质量水平下降等原因,新生的基本能力绝大多数几乎是零,大部分学校的设计专业在入学前也没有相应的测试,对考生的绘画基础和基本造型能力没有了解。而按照美术专业的课程要求来说,学生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绘画训练的过程,艺术设计中基础绘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手绘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基础绘画中素描和速写能力的训练,所以这一环节在后面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许多好的作品就是从最初模糊不定的构思然后通过手绘修改得来的,手绘稿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基础绘画课程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如果轻视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基础课上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对学生成长和人才的培养都不利。
基础绘画课程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审美取向和创造力的重要、有效的途径。而把基础绘画课看成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训练,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它不但包含了的掌握和艺术修养的增强而且对创新精神的启迪和审美品位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作用,是“艺术”与“技术”的全面训练过程。如果说“美”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话,说抽象,是因为没有一个固定衡量标准。是“美”是具体的,因为有一定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就是我们基础绘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应当把写生的训练与对形式美的研究结合起来,比如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处理上,使整个画面各个因素之间比例协调、画面均衡、主次虚实关系等都达到形式美的和谐。慢慢使学生具备对形式美的敏感性,培养如何判断形式美的能力。而艺术设计的美学法则,如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齐一与重复、对比与调和等美学法则,也正是基础绘画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两者是一种和谐的统一。
在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表现出来看到和看不到的关系等。再次,需要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表现传统光影与调子以外,还应当鼓励提倡学生独特的个性表现,不能用抽象与具象,像与不像来片面评判学生作品的好坏,应看重学生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与独特视角,并激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情感,注重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好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师。现在的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好的完成某件事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环节。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提高的方面是,不要把结果看的太重要,而是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教师审美风格的不同,如果不和学生进行沟通,又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个人的感受、爱好不同,选择的参考的体系不同,表现形式也就各具特色。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乏味与枯燥。
一、传统一体化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芯片的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得编程易于上手,算法可塑性强,确实能产生“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学生底层电路检错及设计能力十分缺乏,导致设计中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容易出现问题。老师也会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到企业里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本文将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一体化教学的精髓,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方法。
二、电子技术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对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配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达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整合互联网、学校、企业等优秀资源,发散学生电子设计思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新知识的信心,共同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服务。
1.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在课堂上指挥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方向。老师可融合一些企业先进理念及兄弟院校良好的教学模式到课堂学习中,如企业的7S管理模式,改善学生电子产品硬件制作及程序编写的规范及条理性,老师将参与企业的横向项目中一些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经验,一并作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邀请有资历的企业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课,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渴望,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可适当抛出一些技术难题,以当前项目进展作为“蓝本”,将学生纳入到解决问题的主体中,思维火花碰撞,改善“灌输”局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得师生关系及学生能力共同改善和提高,将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老师敦促转变为兴趣驱动。
2.一体化教学中电子设计软件的辅助作用
在电子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中,会用到相关设计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如利用EDA或者Protues,实现电路的虚拟运行,也可添加CPU来实现KEILuvision4及Protues联调,使得在PCB板成型前仿真结果达到最优,结果可信度高,界面美观,此仿真过程学生能够清楚看到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但Protues也有弊端,过于理想化封装,使得与真实元器件封装和运行效果有些区别。
3.一体化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检索信息,阅读高质量论文及查阅教学中遇到的疑问以提升自己,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如在三极管教学中,可通过相关Flas来演示空穴和电子是如何流向的,也可根据网络资源制作适合教学班级的课堂教案,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更加直观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4.一体化教学中编程语言的选择
现阶段程序编程主要有C语言及汇编语言,单片机教学往往会选择C语言,C语句使用方便,逻辑符合人们思维,学生可充分自由进行程序设计,具有移植性好、运算符丰富等优点。相比于汇编语言不易移植等缺点,中职学生应该在求学过程中熟练掌握C语言,继而学习更高级的嵌入式。
三、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探索的创新性措施
一、传统一体化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芯片的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得编程易于上手,算法可塑性强,确实能产生“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学生底层电路检错及设计能力十分缺乏,导致设计中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容易出现问题。老师也会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到企业里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本文将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一体化教学的精髓,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方法。
二、电子技术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对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配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达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整合互联网、学校、企业等优秀资源,发散学生电子设计思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新知识的信心,共同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服务。
1.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在课堂上指挥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方向。老师可融合一些企业先进理念及兄弟院校良好的教学模式到课堂学习中,如企业的7s管理模式,改善学生电子产品硬件制作及程序编写的规范及条理性,老师将参与企业的横向项目中一些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经验,一并作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邀请有资历的企业工程师来给W生讲课,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渴望,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可适当抛出一些技术难题,以当前项目进展作为“蓝本”,将学生纳入到解决问题的主体中,思维火花碰撞,改善“灌输”局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得师生关系及学生能力共同改善和提高,将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老师敦促转变为兴趣驱动。
2.一体化教学中电子设计软件的辅助作用
在电子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中,会用到相关设计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如利用EDA或者Protues,实现电路的虚拟运行,也可添加CPU来实现KEILuvision4及Protues联调,使得在PCB板成型前仿真结果达到最优,结果可信度高,界面美观,此仿真过程学生能够清楚看到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但Prorues也有弊端,过于理想化封装,使得与真实元器件封装和运行效果有些区别。
3.一体化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检索信息,阅读高质量论文及查阅教学中遇到的疑问以提升自己,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如在三极管教学中,可通过相关Flas来演示空穴和电子是如何流向的,也可根据网络资源制作适合教学班级的课堂教案,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更加直观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4.一体化教学中编程语言的选择
现阶段程序编程主要有c语言及汇编语言,单片机教学往往会选择c语言,c语句使用方便,逻辑符合人们思维,学生可充分自由进行程序设计,具有移植性好、运算符丰富等优点。相比于汇编语言不易移植等缺点,中职学生应该在求学过程中熟练掌握c语言,继而学习更高级的嵌入式。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化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小学教学来讲,更应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来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尤其是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更强调了把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面向生活和实际。从总体上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生活化特征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教育目标,而其关注的主体并非是所有的人,而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成长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生活完整性的关注。
信息技术教学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整个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自身的整体性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征,是学生生活活动的完整体现。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对学生整体生活的关注,而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形成片段性的关注。
(三)关注学生教学活动改造后的生活。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但并非表示教学活动即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表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是对学生的生活内容进行简化、净化、平衡后的生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更强调对学生教学改造后的生活,应是一种健康、进步的生活。
二、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生活化特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认为它枯燥、难懂,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理论抽象向理论具体过渡的思维阶段,往往更注重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感观的触觉、听觉、视觉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把较高层次上科学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使较强理论性的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以适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有《画矩形》这一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教具画出矩形,这时可以用以前两课画正方形和圆形的理论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矩形的特征,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圆角矩形的画法。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用生活中的小汽车做实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小汽车,如用矩形画车身结构,用椭圆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窗结构,这就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生活化特征。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成绩和排名上,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而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的现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练习,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最终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而无法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使学生有一个感受、学习、理解、感悟的过程,从而使教学更有意义,从而打造一个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关于画图软件的课程,其中要求学生对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设计铺地砖的任务,使学生先对地砖的样式和规格有一定的了解,并把其剪出相应的图案,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设计成完美的地砖效果。从而美化教室,打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这就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教学方式中体现生活化特征。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这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不能再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而应使教师从课堂的主演变为导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活动,例如“画风车大赛”、“编辑之星”、“Logo认识比赛”等,这些都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基础的学科,最终目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使课堂内容回归到生活本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邓跃.引入生活实际,让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动起来[J].科教文汇,2008(08).
[2]梁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
[3]周嘉芬.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6).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有效性
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现如今的合作学习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合作小组徒有其表,并没有真正进行合作学习;而有的合作小组并未人尽其才,大多是在旁看热闹的;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与表面成就,没有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现代社会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仅仅是单纯的模仿和背诵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需求,合作、实践以及独立思考才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点。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促进。
一、强调合作学习目的
合作是以己之强补彼之短,相互促进的过程,可是合作内容务必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有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并提出相关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持续的时间以及合作讨论用时等相关细节问题。与此同时,应该采取优生与后进生搭配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举个例子,当学习到勾股定理时,我们最常用的口诀就是“勾三股四玄五”,也就是说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可以形成直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边长分别为6、8、1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边长分别是9、12、15的是直角三角形吗?会发现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样学生就会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勾三股四玄五”的实质意义。在这样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熟悉课本定理,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
二、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优生总是有一种优越感与喜好发言的成就感,所以往往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会提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至于让其他较差学生无法得到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优生更优,后进生更差,那合作的意义也就丧失了。这时,就需要教师提前计划好、制定好规章,提供给学生平等的培养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把握相关合作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倾听、如何表达自我、如何归纳总结等。因此,合作规则往往最初,每位学生都应记录下自己的原始想法,其次,每位学生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与时间。
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与x轴的关系中,教师提出下面几点注意事项:
(1)什么样的二次函数与x轴会存在两个交点?
(2)什么样的二次函数与x轴会存在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3)什么样的二次函数与x轴会不存在交点?
学生可以根据已学内容以及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不仅能牢记知识点,而且能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做学生的指明灯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的是指明灯的角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做一名优秀的指明灯。因此当小组中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阻碍时,教师理应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并且通过一定的言语与行为来传递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去鼓励、帮助学生,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进行调控,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多听、多看,在适当时机,可以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让学生思维活跃,有深度地思考问题。
四、以生助教
所谓以生助教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样,进行以生助教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助教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一大重要的地点,进行班级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之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尽管进行课堂教授的对象是面对全体学生,但是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是不同的,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此时,助教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助教本身的数学能力较强,一方面,他们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助教能很好地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以及进度。
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助教模式是增强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合作中,学生往往能得到和谐、积极、正面的友谊。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这样的方式能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生变优,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当然,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需求、课程要求与特点,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升学生思维等方面的教学模式都是有效的。因此务必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06).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初中地理是介绍中国及世界地理方面知识的学科,包括人口、人种、矿产、地形地貌、气候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鉴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1 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初级中学,山东 淄博 256305)
参考文献:
[l]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当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干,2013(6).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差异化;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从1984年我国开始计算机课程开始,到2000年正式更名为信息技术课。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内容和手段在内的相关内容都有一些改变。但是因为不同的地区发展速度不同,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各地区也有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学校的资金投入,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在计算机课程开设之初,很多学校领导因为传统观念比较重,对其缺乏重视,另外其本身不关注和了解计算机,所以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虽然现在计算机课程已经变成信息技术课,但是一些学校领导依然没有足够认识到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在课程安排,质量把关上较为忽略。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没有明确定位,很多都是兼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一边负担其他校务工作或者是担负主要科目的教学,一边承担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处理学校事务,或者加强中考科目的教学研究上,对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课程质量。
2.教学方法模式不合理
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般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依照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需要有相对配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初中信息课堂要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课程组合,加强课程的创造性应用,这是现在初中信息课程急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只是要掌握单一的教学方法,是要能够完成单元或者一个阶段课程的整体的教学体系。再有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点和理念,能够了解并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可以自行提成并创新这些方法模式。
3.教材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初中信息课程没有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在教材编写的时候指导思想是依靠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指导,应用思想几方面,但是出发点不统一,编写过程缺乏理论指导,很多初中信息教材只有单纯的书本教材,没有相对应的教师参考和辅助教材,光盘和学习网站更是几乎没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没有领悟课程主旨,学校的教材选择与学生实际状况不相符,另外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教材,死板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现状和应用需求,这样一来课程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也就不够主动积极。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设计更多的教案形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不足,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教学观念,学认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而不是让其掌握足够的软件技术以此熟练操作谋求生存。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的信息环境和软件共性的交流和认识上,还有就是对有待探寻的环境和作用的研究探究中。依照这个观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合理充分的运用目前差异化的教学和教师资源,总结实际工作,积极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差异教学深化应用
1.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实质
结合目前初中学生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的实质是在初中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教学规律分析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在明确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内涵掌握,教育基础,发展方向和学习态度,习惯的分析,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由教学目标,内容构成,模式方法和过程评定多角度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特点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2.实行差异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传统教学要求过分的同步,会产生 “一刀切”现象,采取差异化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事实差异化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然后分析并研究这些差异,之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对策的使用开展教学,能够充实并创新课程发展。
(2)提升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化教学中对待学生差异,在教学中分层次不同步进行,采取多元激励,差异发展的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分析自身的实际状况,依照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收获知识。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和素养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提升。
(3)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化的一门课程,它有很强的时代代表意义,同时还是汇聚现代化,知识性,实践特点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个性倾向的差异十分明显。所以,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最有效果的教学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并发展不同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这也是差异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差异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并提升初中信息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通过对现在初中信息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可以改善的方向。明确差异化教学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发展必然,帮助初中信息课程教师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差异,灵活机动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通过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初中信息课程的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2]魏明义.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差异教学[J].安徽教育.2009年08期
[3]张丽霞.张立新.实施差异教学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理念 优化
一、新教学理念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在当前社会,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新“文盲”的代名词。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力量的角逐,世界各国都将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起来。许多教育专家都呼吁应该尽快在基础教育时期普及信息技术,对于当前21世纪的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部近年来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各地中小学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虽然在近几年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良好发展,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中以“玩”“乐”为主要目的,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是对老师的教学置之不理,自己玩自己的。老师只是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不管学生掌握没有掌握知识,使课堂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思想、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堂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人们都说:“要想在21世纪中不被淘汰,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懂英语,二是会电脑。”可见信息技术的基础学习对于学生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调查中我却发现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弟,由于区域经济条件的原因,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上不够重视,即使开设课程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教学内容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学生本身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少,因此操作能力不强。
2.由于学生正处于新鲜认知阶段,新鲜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中学生都喜欢利用电脑聊天和玩游戏,对老师讲课置之不理,一旦老师制止学生的行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学难以继续。
3.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心理相悖,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认为老师讲课“没意思”。加上现行初一上册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反感心理。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部分地区的学校设备较为落后,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的较少。因此我在让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些学生经常玩一些游戏,我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将一些流行的游戏,比如《劲舞团》《魔兽世界》等游戏的视频和图片给他们看,我会告诉他们这些游戏的角色都是由计算机设计的,需要掌握电脑软件,才能设计和编出来。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想自己设计角色和游戏,就需要掌握好电脑技能。学生通过我展示的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都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
2.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每节课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我为他们布置的任务,每节课前都分小组让代表在讲台上通过操作计算机为其他同学进行指导与操作,并将要点讲解给其他同学。同学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把知识点一起加以归纳,系统化,共同实现技能的进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也会安排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指导,这不但节省了我指导学生的时间,也让同学在互帮互助中更加团结。
3.利用学生“玩”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喜欢“玩”,是因为在玩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受到老师单一的教学内容的束缚。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专门设计了课程内容,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等打字游戏去分组比赛,看谁能够打字又快又好。学生都有种好强的心理,想让老师夸奖与鼓励,并且都想当第一,因此都争先恐后地认真打字。通过经常地练习,学生们的打字能力都有所提升。由于我校许多都是农村子弟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没有旅游的经历,因此我在借助练习Word和PPT的时候,让他们以旅游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并且配上文字。在最后我和学生共同选出优秀的作品,并给予鼓励,通过学习过程中进行美的教育,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和PPT的操作。
四、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等因素,顺应学生的需求,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与内容。在课堂中,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多变的教学手段,即使调整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由“玩”到“学”的转变,最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利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现状、瓶颈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7年Z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异教学;学生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77-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操作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将信息技术学科正式纳入课堂教学。该学科的重要程度虽然没有三大主科这么具地位性,但也同样是一门必学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个体特性开展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明显的帮助。
一、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习和交流
在实施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学习,分别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不同层次进行分组。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况,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带成绩偏差的学生,也可以将成绩优异的学生合为一组,形成更具有优势的团队,一般按照每组7名成员分配。在分组成功后,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形成组与组间的竞争,小组成员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会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和指导成绩偏差的学生,成绩偏差的学生也需要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成绩,为小组争得荣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在自身的努力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高成绩,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对其他同学指导的同时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觉悟,也得到了提升,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另外,这种学习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教学的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此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基础性的知识需要所有学生掌握,对于一些拔高的知识点,则需要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指点教学,这种有差异的教学目标不但能够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让所有学生不掉队,同时也能够让优等生更加优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W生都收获了知识,都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其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建立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利用计算机制作图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操作电脑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为掌握基本的教学任务,清晰电脑制图的操作步骤,能够利用教材知识制作简单的图像;而对于电脑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目标是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图像的修改和调试,且能够将图像转换为动态。通过教师对不同学生制定的不同教学目标,让学生均能够完成任务,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满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三、对学生情况摸底调查,开展分级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差异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应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解和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存在,同时针对差异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并分别开展教学。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分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测评或问卷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热爱度,为对学生进行分级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按照前期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师需要按照目标对每个不同级别的学生给予差别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让不同级别的学生间多进行交流和学习,鼓励帮助和互助。通过这种分级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四、纠正指导和课后巩固对差异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