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期末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文”与“作文教学”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作文”是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写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团队”行为。“作文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作文”在此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目的,即作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作文,学会作文。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这种作法,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因此,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二、课题要义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构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发挥课堂的整体功能。“导学——启创”的意思是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新。学生的习作基础虽然不是零,但很薄弱,需要在教师扎扎实实地“教”之下认认真真地“学”,同时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不断地“创新”。
“导”和“启”是教师行为。作文教学中,“导”指贴切的示范、必要的讲解、巧妙的训练;“启”即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学生有新的顿悟,让思维显示出灵活性、多样性、深刻性。
“学”和“创”是学生行为。“学”包括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创新就是“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所谓“点点滴滴”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的局部的或微小的求变求新,不是“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生“学”和“不需要教”的前提是教师的“教”,“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学生由于身体、心理、认知上的原因,其学习过程主要依赖老师(有时候是完全依赖)。当学生进入作文这个新领域时,只有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规规矩矩跟着老师学,才能让学生逐步地由依赖走向独立。由此看,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再到熟练,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中不懈地“学”,才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
2.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传统教育的经典方法与现念也是一脉相通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新,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和发展。
3.《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标准》的这段话阐述了学习和创新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既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为追求创新而赶时髦地丢掉基础,要把基础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课题的操作流程
“导学”。作文教学,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话题或文本材料。面对话题或文本材料,学生不是一看题目或材料就能完全明白其要义的,不是一听或一读就能体察到其精髓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具体的范例进行指导,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进而讲解或点拨一下其要点,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范例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效地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等问题。
“启创”。启发学生突破范例框架,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想。“自己”的就是个性的、创新的。这种创新,既表现在习作内容的“不同”上,又表现在习作形式的差异上。
“导学——启创”是习作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具体施教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对象,拟定多种变式。例如,第一学段可构建“示范—模仿—独写”的模式,第二学段可构建“话题交流—教师下水—创意表达”的模式,第三学段可构建“自由表达—相互交流—赏导评价”的模式。
一、模因论与模因
(一)概念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是指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1999年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中拓展了模因的概念范围,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的成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模因具有复制的真实性、多产性、长久性三个特点。
(二)模因的四个阶段
1.同化
指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该像病毒一样能够传染宿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要实现同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需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进而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为宿主所注意,如果不能够吸引宿主,那么这个模因同样很难进入到其认知结构中。
2.记忆
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停留时间越长,感化宿主的机会就越多。这决定于模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重要性和实用性越大,重复的频率就越高,在宿主的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就越易度过遗忘期进入到长期记忆中。
3.表达
指在与其他个人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因中突出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的过程。它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潜意识的。模因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是话语,此外还有文字、图画、行为表情等。
4.传播
宿主需把获得的模因以各种媒介传播,这种媒介可以是声音的、视觉的、形象的或其他介质的。模因就像病毒那样传播,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从而完成模因复制的整个过程。不断变化着的形态会出现模因变异,但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性质。
二?模因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
(一)模因论与中学语文习得的对应变体
学习本身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的灵活创新并传播,这与模因的概念是相似的,从模因传播类型特征传播的四个阶段的了解我们发现其与中学语文习得有密切联系。语文习得过程实际也是作为模因从一个宿主(或教师)传播到另一个或众多宿主(学习者)的过程。语文知识输入也就是第二语言信息通过模仿输入给宿主,知识被宿主注意到而输入即同化的阶段。完成了同化阶段,那些特点明显的能够被学习者理解的的模因才能吸收纳入到学习者的认知体系中,这个过程也就是被理解的输入。然后,那些复制力强、保真度高、具有独占性的模因被记忆选择并且长期保存下来,也就是语文知识中显性知识被记忆选择而隐性知识则较难在记忆中保存,甚至被遗忘。再通过话语交际书面表达等形式使知识模因从记忆中突出转化为被感知的有形体传播给另一个宿主,完成了整个传播也就是输出过程。
(二)模因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启示
模因的四个阶段周而复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断开。通过前面对模因四个阶段的了解,我们得到了如下启示:
(1)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并重。模因论提出知识的输入使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而有效的输出即学生对语言模因的灵活应用才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得以实现。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解所讲的词汇,又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在语法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的使用语法表达句子,实现交际功能。
(2)丰富同化方式,强化记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什的输入假说理论是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因而,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考察中学语文教学,同化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要充分注意同化的重要性。充分的同化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模仿对象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所呈现的信息能够吸引学习者时,学习者才会集中注意力达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促使学生成功地对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
②模仿对象的可理解性。在前面提到同化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接触到新的个体被新的个体所接受、认可。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大部分教学内容如词汇、阅读、写作教学等就是被模仿和复制的对象,所教学的内容必须被理解才能够复制和传播。
③模仿过程中足够的输入量。在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中,要让学习者对模仿的事物接受足够的输入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通过强化让习得者在不断拓展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三)反复表达,加强传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新课改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中,而新课改中强调应将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自主探究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阅读,逐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能够意识到教师自身与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并与学生一起相互交流、互动,解决其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语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学生们推荐适合阅读的材料,可以预留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相互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利用视频、图片等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将文章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提高阅读质量。
2.发现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重要目标。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在阅读中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探寻答案。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网络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孩子们带来的新鲜感,通过视频、音乐等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文章相关的知识,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开拓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课文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走向。
二、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操作过程
1.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首先,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魅力,通过幽默、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阅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做到简洁、精炼,避免车轱辘话,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也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与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部分配好朗读角色,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作为评委,并为第一名的小组颁发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意识。
2.将情感要素引入阅读教学中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预习课文里的生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但对于文章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剖析以及作者情感的领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大意的基础上,影响阅读质量。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引入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情感要素,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中指出,教师应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的改变“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我讲你听”的教学现象。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一文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课下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这名战斗英雄的故事,在课上派出代表与大家共同分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营造阅读氛围。而后,通过诵读课文,感悟的爱国主义精神,找到文章中最能够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进行朗读后,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认为“纹丝不动”这个词最能打动大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大家熟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能够体现‘纹丝不动’这个词。”这样,通过情感要素的引入,让大家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将对话引入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真正的本意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通过阅读,可以与历史人物对话,与未来对话,为自己建立强大的精神王国。实现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必须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首先,教师应了解文字并不是阅读的真正对象,其本质应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其次,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例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想象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同时思考,为什么烛光和生死攸关联系在一起?并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伯瑙德夫人为什么要轻轻吹起蜡烛?哪些词句体现了生死攸关?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理解文章深意,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4.展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和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如何实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呢?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文章。其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可以是默读、朗读、批注阅读,等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阅读的多样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老师可以鼓励大家讲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展开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首先,当前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法,基本是以把学生投放到合作企业,以企业职工或学徒工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基本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更多的是受企业生产制度的制约。但特殊的“实习生”身份,以及少的可怜的实习工资,导致无论是实习单位还是学生本人,都产生了对他们放宽管理“政策”的思想意识。相对企业的正式职工,实习学生的自由程度要大得多。实习时间越长,拖沓散漫的思想就越严重,有的学生等不到实习期到,就早早地离开了实习单位,游离在学校、家庭和企业“三个都管又都管不着”的边缘境地。其次,人生观尚不成熟,对世事的认知能力还相对稚嫩的学生,已经走入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大世界,往往更喜欢注意那些刺激性强的事物,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再加上他们相对自由的身份,往往成为社会不法分子拉拢的对象,因此而走向犯罪道路的也不在少数。最后,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以及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等这些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在鉴别吸纳能力还很弱的学生身上交替作用,如果不及时给以正确的梳理,往往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对回校上课产生了较大的排斥、厌倦心理,难以像实习以前那样安稳地对待课堂教学,因此而导致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校企结合虽然有其难以替代的教学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教学质量有根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德育工作更应该成为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所在。
一、学校要对即将步入实习单位的学生进行扎实的道德素养教育工作
要通过连续的德育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动员,不仅要学生明确实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应该明确生产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教会学生在企业这个社会性较强的空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握好跟企业职工相互接触的分寸,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哪些是应该向企业职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远离的。较为活跃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单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敏感性的问题说清说透。
二、要学生学习应该学的,远离不应该学的
哪些是学生应该学的?当然,生产实际中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应该学的,但这不是唯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正常的运转,一定有其独特的企业运营制度,文化底蕴等。比如企业的竞争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都是需要我们学生去认真学习的,但这些东西单靠思维能力相对简单的学生是看不到的,必须经过教师(或师傅)的旁敲侧击才能展示清楚。所以,学校要充分把握学生实习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不要把实习看成简单的学习操作技能。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往往学到的是我们及不提倡的东西,比如职工对待相互之间矛盾的态度或行为、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思想、痞子作风、男女不正当的关系等。
三、发挥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作用
SMT企业招收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大都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电子专业基础知识、SMT生产技术和各项综合素质等,而学校和校企单方面是无法完成这些能力的综合培训,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企业模式。我国高职教育体系是参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整。目前高职SMT的教育模式还是校内理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模式。现代企业大都以盈利为目的,很少有企业会给高校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学校通过交易使得企业愿意给予学生的短暂实训机会,但这样的企业大都规模较小,技术性人才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帮助不大,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实训时间;而能力不足的企业就不会接收学生实习,种种情况都会造成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学生培养的需求。这时,建立教学企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需要人才,需要理论、实践知识结构切合的高技能型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对于学校,“教学企业“有利于课程建设、学生学习和学生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职业教育资金或与有关企业共同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学生的实践平台,建立犹高职SMT教学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向燕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519090如企业环境似的实训室,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平台,校企结合后,学校要并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优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里的工作和生产环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学校即能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STM人才,企业也能满足对人员的需求,实现学校、企业的双赢。
2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
2.1依据企业需求教学
进行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人才,来规划电子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
2.2在教学中加入注重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加入邀请企业里的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去开展教学实训,企业里有着学校没有的先进工具和仪器仪表等设备,学生一般不会接触到这些设备,而且与专职教师不同,企业工作人员偏重讲解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高技能人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职业人员的良好素养,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
2.3建设实训基地,培训学生掌握SMT生产技能
学校中最好建立手工SMT实训室,SMT生产工具及手动SMT设备的使用权限,让学生可以进行实物制作,掌握基本的SMT生产技能。
2.4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解决实训障碍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有限大都没有建设电子工艺实训基地,即使有,大都也是规模较小、设备和产品质量不高、专业覆盖范围有限等,造成学生实训效果不理想。由于现实局限,学校可以与企业协商,争取可以拍摄企业里的生产过程,将其制成动画由教师或企业专业技能人员进行讲解技术细节,对学生进行视频教育。
3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1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有时是需要终身教育的。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就必须要进行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首先学生家长、企业专家及职业指导老师要对相关专业的工作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工作的不同性质,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2)依据现代电子企业的人才需求,合理规划学生的培养方案,使其适应工作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3)尽量让学生在正式工作前参加岗前培训,使其快速掌握未来职业的特点和性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快速适应以后的工作;
(4)院校应根据校企合作出具的学生专业评估报告,分析出几种适合毕业生的工作,为学生以后寻找什么的工作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5)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顶岗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已掌握的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中。
3.2SMT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根据电子企业的岗位需求去规划学生的培养方案。目前来说,SMT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要适应电子产品装配、调式、维修等相关的技术工作,要有与这些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都是跨学科的,因此,高职SMT教学企业专业培养过程要科学规划,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SMT专业的毕业生的求职岗位一般为:物料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车间管理,工艺技术和品质控制等,由此可见看出,SMT技术就是一项综合技术,由于院校和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对STM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二者共同合作,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和企业管理中进行学习,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进程。
4总结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
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很合理,一是不利于学生认清学习英语的目的,二是不利于强化专业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贵达,徐达.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2003.
“以名举实”的认识论和“天有意志”的鬼神观
墨子确认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主张“以名举实”。他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2]346“举,告以文名,举彼实也。”[2]349这就是说,客观世界是实实在在的,由这种客观世界的实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才构成“名”,(概念、观念),“名”是由“实”而获取的。墨子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得到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梁启超著《墨子学案》,有云:《经》“知,材也。”(《经说》),“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即指思维的神经系统)《经》“慮,求也。”(《经说》),“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齯。”(即指思维)。《经》“知,接也。”(《经说》),“知也者,以其知道物而能齯之,若见。”(即指客观的反映)《经》“忽,明也。”(《经说》),“忽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3]3215(即指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4个要素:感官、思维、感觉、推理,作为不可或缺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墨子以重实为条件来认识客观世界。他主张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亲自动手实践。他强调“以察知耳目之实”为“察知有与无之道”[2]252。然而墨子何以从“以实举名”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跳到了“天有意志”的“天命”论呢?他不过是将自己的意志说成“天”的意志。他说自己的意志,是完全符合天的意志的。他自己说:“子墨子之有天之意。”[2]234“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2]221“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之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2]234孔子否认鬼神,墨子则坚信鬼神的存在。墨子的“天志”,即天老爷之意志,亦即“天下之明法”,是他的规矩。“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賊,必得罚。”[2]217“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2]251墨子一方面重实际,一方面又把“天志”、鬼神当作信条,这是怎么统一于他的学说中的呢?原来墨子认为:“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天下岂乱哉?”[2]251他是为了借宗教鬼神当作推行他政治主张之万能的工具。故他说:“当若鬼神之赏贤如罚暴也,盖本施之国家,施之万民,实所以治国家、利万民之道也。”[2]266在他看来,这样去扩大宗教的作用,将宗教的作用现实化,就可以取得人民大众的服依。墨子为实现其政治改革运动,组织了一个宗教团体。一方面宣传教义以扩大其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借籍其教义去训练信徒,“以自苦为极”的精神去履行教义。《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1]1204在当时,墨家学派人数众多,多具社会活动能力。《墨子•公输篇》说:“臣之弟子禽滑离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472《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4]155由此可见,墨家学派的势力及其社会活动的能量是很大的,支配了当时社会的一面。墨子信徒的坚定性、纪律性、实践性及其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尔后都存于中国农民乃至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兼相爱”、“交相利”和“尚贤”、“尚同”的政治学说
墨子主张兼爱、非政、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天命、节用、节葬等,同儒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学术思想的论争。在当时几乎有压倒儒家的优势。墨子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对孔子主张的封建等级制度给予否定,明确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学说。墨子主张“爱无差等”,“兼以易别”。故他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2]125墨子认为封建等级制度的“别”乃万恶之源,要“兼以易别”,只有“兼爱”,方能使天下大利。故说:“兼以易别„„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2]137墨子主张“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结合在一起的。他重视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他提出,人与人之间只有在“交相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无差等”的相爱,平等兼爱的社会才能实现。故说:“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2]122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平等社会是不难实现的,他反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主张人人都要参加生产劳动,人人都应有平等的享受劳动成果的权利;他反对贵族的奢侈,也反对儒家提倡的厚葬,提倡社会生活的节俭。墨子在他所处的时代,看到大变革中农民的痛苦,除苛金赋税劳役之外,还有各国之间的战争,因此他提出了“非攻”的政治主张。“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之为马,足用而劳。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2]401墨子抨击当时各国之战争不仅给物质生产资料以巨大的破坏,而且摧残社会劳动力,是全社会的最大危害。在《墨子•非攻上》中,他的弟子宋研曾以“非攻”之说去游说,而罢秦楚之兵。为着实现他的“非攻”理论,墨子和他的弟子还动手制造了不少军事器械,这种军事器械对防止战争起了很好的作用。墨子为了止楚攻宋,行十日十夜而至郢,见公输盘,通过论辩和攻防的模拟对演,战胜了公输盘,说服了楚王,化解了楚攻宋的一场战争。有史料记载:墨子“用咫尺元木”做成了挡车轮子的车横木,能载重三十石行走远路。他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制造了守城器械,在楚王面前,同公输般表演了一场防止用云梯攻城的战斗,一连击退了公输盘先后使用9种办法的进攻,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念头。墨子的政治学说,除了“兼爱”、“非攻”之外,还主要表现在“尚贤”和“尚同”的主张之中。所谓“尚贤”,就是要崇尚贤才。墨子认为“尚贤”乃“为政之本”。“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49墨子一面反对封建宗法世袭制,一面主张由贤能来掌握政权。墨子认为封建宗法世袭制使“民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2]66墨子主张:“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饥而得食,寒而得衣,劳而得息,乱而得治者。故古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2]66-67墨子进一步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2]5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服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2]52由是可见,墨子之贤能政治学说,乃一种打破身分界限限制,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的民主平等政治学说,在他看来,“天子为天下之仁人”,当由万民选举而立。墨子主张,理想中的“贤人”、“仁人”、“天子”并非脱离生产劳动的“治人者”,而是要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庄子•天下》中有言曰:“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5]863在墨子《尚贤》、《尚同》的政治学说中有其闪光的智慧。第一,“天子”与“万民”皆是平等的,政治上平等相处。只要你是“仁人”、“圣人”,不问你是农民还是工匠,都有可以被选为“天子”的平等机会;第二,“天子”不是世袭的,不是等级制的产物,而应由“万民”来公选。第三,凡是有才能的人,天子皆有举的义务。他说:“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以利天,中可以利鬼,下可以利人。”[2]77墨子在《鲁问》中陈述了他关于政治学说的十大主张:“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谣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2]459其十大政治主张的核心是兼爱。墨子的政治学说在两千多年前的社会大变革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适应了时代潮流之需要。在其政治学说体系中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兼相爱、交相利”,提出了“非攻”,提出了“尚贤”、“尚同”等思想,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些思想直到21世纪仍有启迪作用。环顾当今的世界,看看中国今日之现实,要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华”,难道不可以从墨子的政治学说中吸取有益的政治智慧吗?
论文关键词:本科,会计学,实践教学
一、国外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1.美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美国会计协会和美国政策会计师协会确定了本科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的定位,①由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89年第一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育是让学生准备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而不是马上成为职业会计师,就业前的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把终生学习能力概括为三个要素:技能、知识和职业面向。②第一,技能。终生学习所要求的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公关技能。沟通技能包括流畅的文笔和口语能力;智力技能包括判断、分析和解决事务的能力;人际公关技能包括与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第二,知识。知识要求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知识包括对会计职业有影响的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的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包括组织的运作和结构,以及管理学的知识。对于“会计知识”,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认为对会计的深入了解是保证学生获得成功的必备要素,重点放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准则的机械记忆上。第三,职业面向。职业面向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和“正直、客观、关心公共利益”等价值判断标准的能力。从美国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中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特别,在美国没有正规的实习。很多学生都是半工半读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总结出其实践教学一定的特点。其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课程实践,主要以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讨等方式毕业论文题目,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第二,实验操作,例如模拟经理人、模拟会计师。第三,项目研究,探索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并深入地应用团队计划和口头报告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将更多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强调会计学专业教师和实务界人士的合作,将实务经验和当前最新的发展引入课堂。
2.英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欧洲作为发展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地区。与之相适应,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而著称,并将理论研究较好地与实务研究相结合,形成自成特色的会计教育模式。英国各个大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有不同的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科学,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二是会计学专业和课程设置紧扣时展的脉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每学年进行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总结、修改和替换。
英国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实践。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课程内容的30%,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的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
文献标。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学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当然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实地考察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
3.澳大利亚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澳大利亚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对培养学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组织系统中的职业角色,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其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具有的权利。这在澳大利亚各大学的教学宗旨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例如,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的态度,即“渴望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发展与创造;愿意开始并参与变革;重视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中的事实、正确、诚实与道德的标准;承担责任、义务并主张权利;欣赏自己及其他的文化与风俗”。并且,强调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增长知识、严谨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拥有完整的、广阔的学科知识;清晰地交流与流畅地写作;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拥有解决问题与做出决策的能力;自信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见;逻辑地推论和从观点中辨别事实。”④澳大利亚大学基于职业资格证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就业导向,使职业教育的摘要紧密联系,有利于教育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塑造。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的,澳大利亚大学会计学专业教学活动形式有多种形式,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Course)为主⑤。其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与辅导(Tutorial Questions)、计算机实验室练习(ComputerLaboratory Practice)等形式毕业论文题目,当然,澳大利亚有的大学也可以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他们的实习会有专门的辅导教师。特别是硕士阶段,要经过一段的企业实习,这段时间有专门的辅导老师,然后通过一些课程的考试,就可以获得CPA(注册会计师)。 当然澳大利亚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美国有相似的地方。澳大利亚本国的许多学生都是PART-TIME的学习者,因此,学校也没有正规组织学生实习的时间。与硕士阶段的教育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4.加拿大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加拿大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践,课程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以及相关开放性作业。例如,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会计问题建立会计准则等。另外一种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实地训练⑥。学生通过参与一门合作教育课程加强学习的实践部分。合作课程由加拿大联邦政府资助,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相关业务相结合。会计是合作课程的主要领域,参与合作课程的学生将与外界的管理人员一起工作,目的是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在阿尔伯塔注册会计师学会(AICA)的支持下,实地训练课程卓有成效,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新手所应具备的工作经验。
二、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几个国家的实践教学模式各具特色,对于我国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实践教学的形式看,非常注重课程实践,而且学生是课程实践的主体。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美国,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项目研究、模拟实验以及开放作业等课程实践方法。事实上,国内大学经常采用这些方法,但是在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如,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学生观摩教师模拟的过程。因此,方法的运用偏离实践教学的本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从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看,具有多样性。对我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有启发作用的应该是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在美国等真正实施学分制的国家,很多学生采用半工半读的形式,其实践的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对于我国的会计学教育来说,什么时候实践是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
第三毕业论文题目,从实践教学的时间来看,较为充裕。在澳大利亚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教师授课的时间较少,而是通过作业,项目实践等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美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使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时间。从英国的三明治课程来看,其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则更加充裕,有1-2年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因此,从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看,其实践教学时间多,对于学生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会计学的学生以讲授法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从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来看,重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
第四,从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看,基地建设的主体是多样性的。在国外,建设基地的主体有教师个人、学校、政府。在我国常见的是教师利用个人关系建设的实践基地和学校建设的基地。加拿大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加拿大开设的合作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
借鉴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本科会计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落实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基地。只要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①陈立齐.从死记到探索的美国会计教育.2004年10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会计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上的主题报告.
②陈录.我国本科会计教育.[D]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4,12:8-9.
③英国特色的三明治带薪实习课程[EB/OL] eduwo.com/hotnews/ukstudy/focus/files/mbNjGY5gJZc=.shtml.
④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7,10:18.
⑤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66-70.
⑥Lin,Z.J.andHunter,Al.Accounting educationfor the 21st century:ACanadianexperiment[EB/OL].search epnet.com/2002-08-15.
关键词:多模态 文化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31-02
多模态理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学者将语言在内的多种符号认为是传达信息的源泉,除了语言符号外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有图画,声音,舞蹈等等;多模态就是多种媒介,多种符号。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模态化教学概念,倡导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Halliday(1978)认为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模式,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等都是符号系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字表意模式逐渐与视觉、听觉、手势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而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尤其是英语变体)的出现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地方多样性和全球互联性环境中开展教学,使之更符合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2](朱永生2008:10)。
多模态教学侧重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融合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于一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感官的多模态认知。[3](胡壮麟2006:6)多模态文化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变成“设计”过程,并在这些“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方面的努力外,要使这些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学生也要树立多元识读意识,在学习中实现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
比如从考试性学习转入“任务+合作性”学习,由纯基本语言技能性学习转入高级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最后加强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使英语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使英语学习目标性更强、成效更明显。
新媒介多模态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信息素养建构途径图示如下:
多模态理论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这种互动不再局限于,学生提问,老师答疑,这样一种单一又比较沉闷的互动;教师互动由不平等变为平等互动,这种教学是一种民主教学,教师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亦是学生。由此可见,多模态文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英语教学转变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者在多模态社会情景中分析、解释和归纳通过不同媒介获取信息的思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学不断丰富拓展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也趋多元化多模态,即创造性地利用以教材为主的书面语篇以外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CD、DVD、IPod、PPT、AUTHORWARE 等,实现电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有利于新媒介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调整,明确教师的积极干预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整合多种模态多种媒介的配合使用,辅导学习者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建构知识,增强其对各种模态语篇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并构建其自我身份、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新媒介多模态教育环境下需要我们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构建师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网络平台下学生的多元识读形成性评估体系如何构建,以了解怎样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1)教学模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向性,教师应该如何置身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群体中?交互性把众多的学习主体自然地联结成一个群体,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担当教的角色,还可以在这个学习群体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在英语教学中建构师生双向交互式动态教学模式,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互惠,师生互动相益。
(2)评价体系多元化:多元识读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是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对图像、音频及视频材料的识读能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以及与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起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考核学生多元识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形
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成为今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媒介多模态环境下,灵活的又具有趣味的学习自然会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新的学习新的教学就会带来新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来师生双向评价标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主要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直接进行对比,而忽略了教学的中间过程更谈不上这些互动环节,从而有很多教师在这样一种评价体系中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因为他的投入并没有没认可。这种评价体系是极其危险的,教师在这种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作法无疑成了助长教师偷懒积极性下降的导火索。[4](葛俊丽2010:5)而老师在这种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成绩好坏,这样的评价标准并不满足全面发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评价体是无法满足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因为多模态的运用,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转变,学生应该把新的师生互动纳入其中,与老师建立良性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同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待教学,要鼓励个性和特长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带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从而带来了师生评价体系的改变,两者之间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提倡传统教学结合新媒体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采用多种符号工具等手段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1978:108-126.
[2]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C] //Cope B, 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ondon: Routledge, 2000.
[3]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3-12.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6]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28-32.
一、有序开展理化教研组活动
1.开学初制定好理化组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理化教研组活动,第一节课由执教老师上公开课,第二节课进行集中评课。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少讲优点,多讲缺点,一次活动下来尽量做到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特别是执教老师。一学期下来每位组内教师都上了一堂公开课。
2.教研活动采取了“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模式开展,先安排老教师上几堂示范课,供新教师学习经验,后期安排新教师再上,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3.每次有组内教师参加片区或者区级业务竞赛时,我们都会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帮参赛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让每一位教研组成员都参与进来,都有提高。
4.每次大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进行分析,与其他同类学校做比较,如果发现本组科目落后较多,也会临时召开教研组活动,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及时想办法。
二、认真落实好教学常规
要求组内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协助教导处落实好教师的教学常规:
(1).备教材: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通读一遍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和内容编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好考试方向。
(2).备教参:教参是比较详细的,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再来备教参能让自己知道哪些是要补充的,哪些是在教材的基础上需要再拓展的。这样就是每一堂课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不会遗漏。
(3).备练习(作业本、同步练):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还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选拨学生和考察老师,最终还是要看成绩。教得再好考不出成绩也不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去抓题,把常考的考点、考题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但毕竟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对大量的练习进行一个筛选,选出那些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老师专业发展
1.积极参加培训。本学期本组教师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培训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对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xxx同志是我校的一位骨干教师;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与同事团结协作。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勇挑重担。工作能力强,能出色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及教学科研活动,勇于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成绩突出。十几年来,她一直任语文课教学,所教的班期末成绩显著。她指导本班学生参加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全县教学质量检测,荣获六年级语文科一等奖;2009年初考,所教的六年级的xxx同学语文科考得94·8分,为全乡第一名,班级均分79·59,排在全乡同年级的第一名,荣获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语文科优秀指导二等奖。
该同志自从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班主任工作突出,能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真情相待、以理服人;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好; 2009年9月她服从领导安排,担任了全乡语文科班级均分倒数第二的五年级班主任,在此期间,她不负众望,班级班风有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7月5日全县教学质量期末测试,她接任的五年级语文科班级均分由原来的全乡同年级的倒数第二跳到全乡同年级的第二名,黄峥昌同学语文科考得93·5分,为全乡年级的第一名。
在做好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该同志还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充实,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她在2008年全县小学教师“我能利用远教资源上一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她本人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荣获2009年全县中小学教师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教学设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荣获2009年度广西小学语文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鉴于xxx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同意推荐她评选为靖西县“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一、注重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从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她就树立起“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处处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她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二、认真扎实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她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但她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在三镇联考中名列前茅。除了搞好教学外,她还不断学习,利用假期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新课程理念,还参加湖南省中小学学科远程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学论文《浅谈中学作文中的情感教学》荣获县三等奖;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法》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论文《班级管理好,“六心”离不了》荣获县级三等奖,被评为__县初中班主任培训班的优秀学员;论文《浅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在第三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学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作文竞赛,__等同学的作品获得县级二、三等奖。.在辅导学生演讲比赛,__同学演讲《感恩我们要行动》获县二等奖。
三、教书育人、严而有爱、教之有效的班级管理
从20__年到现在,她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并全身心投入班主任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班级管理中,她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在实践中求创新,让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实行量化管理,她所带班级周周获得“先进班级”的光荣称号。对于后进生,她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开导,教育。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耐心的学生交心。她现在带的班级有一个叫周青的学生,有学习能力,就是爱玩、爱美、爱粗心。没有自觉性。她采取办法是跟老师睡,帮她改掉不良行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她跃入全年级第四名,家长很高兴,学生很高兴,老师也欢喜。她认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毕业后的学生,不管是调皮生还是优等生,都会到学校来看看他们的班主任。实践使她体会到: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力量的源泉;爱是教育的剂。
开学初,要求各校认真做好开学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回校,确保学生100%回校读书,认真细致做好课本、作业本的发放工作,要求准确无误地做好学生课本的发放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节课时都领有新课本。认真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按上级要求要求各校开齐科目、开足课时。
二、常规管理规范化
1、加强对教师的奋斗目标和各种计划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树立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指导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各种计划的制定,避免工作盲目,得过且过的现象出现。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平时除了安排好各教师的工作外,本学期采取定期但不定时检查的方法,共对全镇学校进行了两次教学检查。对各位教师的每学期开学前检查工作计划,期中考前一周检查各位教师的教案书写情况,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在每一次检查中均进行通报,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不负责任的当面进行交流,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着重抓好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工作记录材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教师的工作繁杂且多变,如果不及时的总结,很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记录材料的进行及时的整理存档,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的有效凭证,也是教师总结材料的真实来源。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建立一个档案袋,档案袋里装有教案、计划、总结、听课记录、家访记录、课后反思等。
4、抓教学促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本学期我们教导处着重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各学校随堂听课,尤其对我镇年轻教师的课做到多听多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利于对我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期初,我们便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观看教学录象,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本学期我校还组织全镇小学教师观摩了由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听了我县外出参加课赛获奖的两位青年教师的课,使我镇教师受益匪浅。
四、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或论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期初,我们便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或论文,鼓励教师上交教育教学论文参加评比。平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切实认真做好期末各项工作。
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3)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语材料;
3、教学检查。
三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四月份:
1、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2、组织写字比赛活动;
3、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
五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六月份:
1、观看教学录相;
2、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区论文评比活动;
3、期末教学检查;
4、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语文组
为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素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价内容:德、能、勤、绩四项综合加绩效、时量六项指标体系。
二、评价主体:学生、教研组、年级组、各处室、学校等多元评价。
三、评价办法:德100分、勤100分、能200分、绩500分,学生评价50分,民主评议50分,共1000分。采用加减法计算。
后勤、教辅、保卫科人员“能”、“绩”:
成立评委会,由学校领导、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从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及服务意识,投票分出优、良、般、差四个等级,分别赋500分、450分、400分、350分。
音体美劳信教师“绩”:
1、按时有效完成课程方案规定授课任务;通过师生评价确定等级。
2、体育、信息与九年级升学成绩挂钩记入“绩”;不带九年级无升学成绩按上一项记。
(一)、师德(100分) :
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素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1、教师工作作风方面
严禁向学生乱摊派资料,严禁“黑中介”现象,严禁进行有偿家教,严禁赌博,否则视情节轻重扣师德管理分5—10分。严重者学校予以解聘。
2、教学行为方面
(1)、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讽刺、挖苦学生,否则扣师德分2—5分,情节严重的,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严禁教师在课堂吸烟、接打手机,否则扣师德分2分。
(3)、严禁在监考期间迟到、早退、读书、看报、无故出入考场。否则扣师德分2分。
3、教师工作态度方面
(1)、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制度,上课严禁迟到、早退,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否则扣师德2—5分。
(2)、严禁在上班时间打牌、下棋、玩游戏、浏览无关网站或干其他不属于工作范畴的事情,否则扣2分。
4、教师语言方面
教师应注重语言文明,不说脏话,应做到礼貌待人;严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领导与领导之间打架、骂人,否则停课反省,在教师会议上检讨,并扣2—5分。
5、教师仪表方面
教师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上班不穿奇装异服,不浓妆艳抹,严禁穿拖鞋进课堂。
凡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达到扣分10分及以上者,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本年度不能评先树优,不能晋升职称,本年度师德考核为不合格。
(1)、加分:好人好事受学校表彰每次加2分;学生评选的我最爱戴的教师加5分。
(2)、减分:依据师德评价标准,凡有违反教育局规定的教师“十严禁”及其它师德行为的酌情每次扣2—5分;凡在工作中饮酒,领导罚50元教师罚20元并根据反省情况每次扣2—20分,情节严重的解聘;
(3)、师德的评价标准主要从教师工作作风、教学行为、教师工作态度、教师语言、教师仪表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其他量化标准见评估细则。
(二)、勤(100分):
1、考勤要求:
(1)、每月请事假1天内(婚、丧、学习等特殊假在规定期限内除外)不扣款。子女中考高考、大学上学报到(结婚)二天假,父母、配偶、子女有病住院(持相关手续证明),一周内不扣款,一至二周折半。
(2)、每月请事假8——14节,每节扣3元;15——21节每节扣5元;22节以上每节扣8元。迟到、早退必须向考勤领导说明按事假处理,否则,按旷工处理,旷工按请假二倍计算;无特殊情况每月请假超过7天,扣除当月全部工资,每学期旷班超过10天报乡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予以解聘除名。
(3)、旷课一节扣20元、乡纪委、县教育局抽查旷工一节扣20元,旷课一节扣50元。
(4)、开会、监考、阅卷、集体活动视同上课,早退迟到扣5 元,请假一节扣10元,不请假的扣20元,病假、婚丧等特殊假请假除外。
(5)、病假:教师本人有病住院治疗,需持住院证明、相关缴费单据,
由校长签字后生效,其病假节数按事假节数的一半计算,无住院证明、缴费单据的不能作为病假,按事假处理。
(6)、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玩电脑游戏等,发现一次扣5元。
考勤量化赋分:请假一节扣1分,旷工一节扣3分,旷课一节扣5分。
2、考核办法:
(1)、每天上下午课前20分钟签到,上午放学签退时间为12:00—12:20;下午放学五分钟后开始签退至50分钟结束。值班领导每日上、下午督查、抽查,抽查不在岗、视为旷工。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汇总,学期末兑现。
(2)、A、请事假1天以内由分管校长签批,1天以上先由分管校长签字同意后,再由校长签批。个人请假一周以上报教育局备案;B、请病假持住院证明、缴费单据一周内由校长签批、一周以上报教育局备案。
(3)、上一节晚自习加1分,两节晚自习顶一节事假。
(三)、教学常规(200分):
评价项目:1、教研活动; 2、集体备课; 3、备课上课;4、听评课;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6、作业布批;7、学情检测;8、教学反思与补偿;9、计划及总结; 10、理论学习及学期论文。
赋分标准:1、教研活动15分; 2、集体备课 15分; 3、备课上课40分;4、听评课20分;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 30分6、作业布批30分;7、学情检测30分;8、教学反思与补偿10分;9、计划及总结5分; 10、理论学习及学期论文5分。
评价原则:要求规范,注重“质”、“量”,突出“实”、“效”。
评价方法:教务处组织,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相结合,学期末进行学期大检查(含督导检查),大检查由包组领导及教研组长共同检查。周检查占40%,大检查占60%。
一、 常规管理具体要求:
1、教研活动:明确教研活动主题,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及方案,明确教研活动目的。每周按时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组织研讨;记录详实,书写认真,美观大方。开展活动5分、研讨效果好5、记录详实认真、书写美观5分。
系列课开展情况:
(1)研讨课少一次常规总分中每人次扣1分,少听、少评一节扣当月常规分0.5分。
(2)先行课每少一次从常规总分扣1分。
(3)汇报课及外出学习材料每少一项扣常规总分1分。
(4)校级公开课每讲一次常规总分一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0.5分。
(5)县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分,三等奖加0.5分。
(6)全校展示课、一师一优课及课改课不参加者扣2分。听课次数每人次达到10节以上,每多听一节常规总分加0.2分,最高2分。
(7) 推门听课每周一节。
(8) 通过教育局在科研课改、论文获国家、省、市、县、校一等奖分别加15分、12分、9分6分3分每降一个等次减1/3.
2、集体备课:实行网上集体备课。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及方案;体现先周备课,覆盖面广;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主备人提出单元或章节提出重难点及提供教学设计方案,本组成员在教研活动时间内网上研讨,每周登录平台不少于两次,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每周五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通过查量和评论的内容予以赋分。与教学无关的建议或评论不予计分。网上备课自留底稿。
3、备课、上课:实行先周备课,备课完备后上传云平台。备课体现新课程理念1分、三维目标1分、教学重难点1分;有完整的教学环节2分;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学科模版统一格式2分;通过批注体现二次备课2分;针对课堂效果进行教后反思2分;渗透德育教育2分。抽查或推门听课后不能提供备课或查看备课与上课一致,按无备课上课。凡无备课上课者一次扣5分。
每周交齐精品教案: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3个,政史地生体各2个,音美教案各1个,地方课程,综合课程每周各1个;其余课时,依据教务处统一规定提供简案、书头案,教学流程齐全,突出实效性5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做好记录3分。
严禁上课迟到、随便出入教室、接打手机,发现一次扣2分,并纳入师德考核。
严禁空堂。空堂扣常规管理10分,并纳入师德考核。无故不得私自调课因工作需要或私事如需调课,自行调课,到年级组填写调课单,到教务处申报,无调课单私自调课按旷课处理。
教师课堂语言规范2;认真组织课堂2;面向全体2;利用学习小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分,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规范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分。课堂混乱,学生投入度不高扣执教教师2分。
4、听评课:校长每周两节,业务校长每周四节,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周四节。任课教师每周两节。
记录详实4分;听课随记4分;合理评价4分;不足或建议4分;数量4分。
5、自主学习课程和配套练习使用:
使用充分5分;书写认真5分;批阅规范5分,评价合理科学5分;二次纠错5分。如需删减,可注明删减。查出批改不认真,扣2分;学生书写潦草扣2分;未批改扣5分,无激励性语言或时间扣2分。
6、作业布批;
作业包括随堂作业和节假日作业。布置作业要控制量,体现精炼科学,有代表性5分;节假日作业体现预习与巩固5分;填写作业布置单5分;批阅及时认真5分;体现二次批阅5分;书写规范认真5分。未填写作业布置单视为未布置作业,(节假日作业以预习为主,依托自主学习课程、配套)也可自行设计预习内容。周一下午组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布置与完成的是否一致,是否批阅。未布置扣除5分,布置与完成不一致扣除3分,未批阅扣除2分,以抽查方式为主,抽查学习小组。全校统一。
每周作业量:语文大小作文间周一次,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完成;数学每周四次作业;英语每周三次作业;物理化学每周各两次作业。作业要求全批全改。
7、学情检测;
实行周检测或单元检测制度,每周检测一次,试题统一印制;每单元检测一次。根据本周或本单元所学,对基础知识检测,时间十五到四十五分钟即可;单元检测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检测,对检测试题及批阅情况上交教务处存档。单元检测要有分析讲评教案。
月检测和期中检测及期末学业检测由教务处或年级组统一组织安排,对检测进行评价,每次检测要提交检测分析讲评教案。学生做到自我反思,形成文字。
以上检测每缺一次扣2分、没缺一项扣2分。
8、教学反思与补偿;
教师教学反思要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得失,反思课堂效果,反思备课预想和实际上课的差距。理论笔记针对课改理论、教学艺术案例、教学策略进行学习,以便在学中有收获。补偿练习要有针对性,精炼适量。满分10分
9、计划及总结;
教学计划具体,科学;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总结实际具体。教学总结,结合本学期的授课情况,授课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教学得失。满分5分。
10、理论学习及学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