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和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专业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合成用原料、溶剂、催化剂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路线设计和评价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步骤设计能力;常规实验室设备操作能力;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产品生产和DCS操作;能拟定操作规程和拟定事故处理预案;具有一般事故处理的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行业国内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2教学模式的设计
2.1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
精细合成技术采用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与企业实际相似的学习情境(项目)中设置若干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化。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所需的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2.2教学做一体化
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形成“学做合一”,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所在的实训场所是开放式教学的实训中心,为方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它集理论知识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指导,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教学内容的设计
3.1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工艺技术骨干进行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的研讨,确定了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项目组合作形式,参与产品的开发合成;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原料,设计出不同的合成路线;确定最佳合成路线并进行实验室合成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能够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磺化、硝化、氧化等反应系统的工艺操作;能够使用实验室常规设备和反应设备及其辅助工具;能够按照事故处理预案解决工艺操作中存在的一般故障;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根据规定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原料;充分重视操作质量,实施过程控制,检查评价自身的工作过程和成果;适应团队工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3.2教学内容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的合成技术为载体,以产品的开发流程为主线。根据精细化学品合成涉及的典型合成技术,如卤化、磺化、硝化、烃化、酰化、还原、氧化、氨解、重氮化、水解、缩合等,选择7个具体产品为学习情境,按照产品的开发流程,原料的选择-产品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评价-产品的合成-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分离-产品分析-成本核算的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完整的产品合成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精细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反应参数调节。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实现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重构,体现工程教育特色,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经历。学习情境的安排不仅基于工作过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3.3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
每个工作任务主要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学生进行课外查资料,合作(分组)策划项目完成的途径,包括产品合成路线选择、实施任务的材料和器材、工作流程、工作时间等→教师在了解学生项目策划情况下进行评议→学生修订后,按企业要求交项目负责人(教师)审核批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训练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方法→教师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和总结→实训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清场,组长(学生)检查,项目负责人(教师)抽查→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学生,予以纠正。
4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演讲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六步法教学中的运用。
5教学手段的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每个项目实施中,教师的讲解、学生方案的演示、讨论和工艺流程的展示等均采用多媒体,既生动又可以节省黑板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利用仿真技术开发与生产装置逼真的学习仿真系统,学员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设备,并能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操作,包括开车、停车、模拟事故并进行事故处理、优化工艺操作条件等,学员可反复练习。在练习操作的同时又可熟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控制方案、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等知识。3)通过课程网站建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通过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拓展了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空间。
6考核方法的设计
以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来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需求,科学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较完善的评分体系。课程的考核分为终结性评价(占30%)和过程性评价(占70%)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包括学习态度(占10%)、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占10%)、操作考核(占30%)、结果考核(占20%)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终结性评价以三个主题(工艺路线评价、合成路线设计、安全操作知识,各占10%)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安全环保的掌握。
7结束语
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是针对原建筑物进行加固,而原来的工程本身就已经承受了一定的应力应变与受理,混凝土加固属于二次受理,因此需要合理解决原有工程混凝土与加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结合,使其可以共同承担工程的荷载。
1.1混凝土加固的技术要求
对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采用混凝土加固需要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处理,以确保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的效果能够满足技术需求。1)应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加固可以分担浑河闸工程的载荷量,尽量在避免损坏原工程的技术上实现加固效果。原工程上的物件也应该尽量保持、避免拆换。2)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最大可能得保证使用功能的正常运行,不能因为加固施工而对农田输水、灌溉造成负面影响,不能使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损坏。3)浑河闸工程进行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应按照技术要求、遵循设计原则,考虑到加固后结构的调整与结合。
1.2施工吊架搭设技术
由于浑河闸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处于沈阳洪水多发期,因此水位上涨,水流较急,水流中漂浮物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施工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可以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吊架的安全进行思考,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拱桥闸孔门为28孔,横向设置5个吊点,其中以闸孔门中间为中心,向两边分散设置4个吊点,以此保证吊点通过钢筋加工而成的吊环,使其可以植入浑河闸原结构中,依次进行固定锚固。闸门的栏杆处设置横杆,扶手横向搭建在栏杆两侧,设置竹脚手板挡板与安全网。
1.3混凝土导流管与浇筑平台技术
经过数次洪水的冲刷,浑河闸工程上下游河岸周边的砌石护坡呈现出严重的裂纹与破损,为了保证岸坡的稳定性,改善水闸进水流条件,提高泄流能力,对与拦河闸衔接的上游左右岸两侧各700m进行防护。这种搭建模式需要构建浇筑平台,并设置混凝土导流管与浇筑平台,使混凝土可以通过混凝土导流管进入浇筑平台,浇筑平台通过加工底托和出料槽可以将混凝土进行调整。
1.4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采用C40密实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与一般地混凝土不同,具备以下特点:1)C40密实混凝土在进行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可以填充到钢筋、模块内的各个角落,防止出现表面气泡或者浇筑不均匀等现象,可以借助外部的敲击令内部模体均匀。C40密实混凝土虽然原则上不需要进行振捣,但是基于流动速度加强的角度与消除表面起泡的角度就可以对模块进行振捣,但是敲击时间不能太长,避免出现离析现象。2)C40密实混凝土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浇筑过程中是自由落下,因此其高度≤5m,最大水平流动速度也应该根据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各个部位的不同进行分别设定。3)C40密实混凝土中由于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比重产假了高效缓凝减水剂,因此比一般的混凝土凝固时间要长,容易造成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混凝土因缺水而开裂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4)C40密实混凝土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采用分段浇筑的模式,各个部位均采用一次性浇筑,各个连接面也与拱轴线垂直,仅需要对接缝面涂抹水泥即可,以保证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混凝土接缝面的密实性,并加强振捣。5)C40密实混凝土由于具备流动性,因此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过程中可以依靠自身的重量进行流动。而水闸中由于很多地方会出现细小的裂缝,这些都会造成漏浆、跑浆的现象,影响后期浑河闸工程的施工效果,因此需要对排气孔进行预留。6)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由于C40密实混凝土自身具备收缩性,为了避免造成原材料的不融合,因此需要再加固原固件的同时添加适量的膨胀剂,中和二者之间的对比差值。
2浑河闸工程中应急除险加固混泥土施工技术
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采用了直接加固与简介加固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工程处理中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使原有工程混凝土与加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结合,令其可以共同承担工程的荷载。
2.1直接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对混凝土与钢筋的混合并用,使其可以在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增强加固部分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性,使其具备提高界面承载力与刚度的目的。但是,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需要注重原结构与后期加固结构的整体受理问题,可以应用在拦河闸、浑蒲进水闸、浑沙进水闸上。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一般采用钢板包裹原构件的两边进行固定,在于通过环氧树脂胶黏剂对其进行关注,然后将原结构域后期加固结构进行黏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浑河闸工程的整体性。
2.2间接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施加预压力使原材料与新材料进行结合,承担共同的受力模式,以达到对原结构加固的目的。该方法由于具备一定的温度限制,因此不适合应用于浑河闸工程中温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中。增加构件法是在浑河闸工程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构件,以减少原结构上的荷载,达到加固结构的目的,其可以运用在浑河闸启闭机室下排架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增设支点加固法可以通过减少结构的受力面积提高原结构的荷载,使其达到加固的目的。而这种办法可以运用在浑河闸工程应急除险加固中,按照增设支点的刚性与弹性灵活运用,在提高混凝土加固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对空间的影响性,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延长浑河闸工程使用寿命的作用。
3结论
关键词:黄河险工改建工程 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黄河险工是指在黄河大堤上因平时靠河或汛期经常受到水溜直接冲击或易贴溜出险的堤段,或历史上经常发生冲刷险情的堤段修建的关键工程。险工基本布置在弯曲河道的凹岸,利用坝垛的应溜,挑溜,送溜,消能等作用,通过“以坝护弯,一弯导流“来控制河势,稳定河势,保护提防。
1.1.1国家也加大了对黄河险工工程的投资力度,也对黄河险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一般采用退坦,加固基础,加高或水中进占,下跨外展,坝身帮宽等方式,拆改为稳定性强,易于抢护的扣石坝或乱石坝。近几年又根据河势变化情况增加防范范围,大大提高了险工的抵抗能力。
2、工程的执行情况和工程的实施情况
1.2建立健全“三检”制,严格监理、监督制,按监理程序进行施工。每一道工序结束,由班组质检员检查并填写初检记录,尔后由质检组人员一起搞好复检工作,并填写复检意见,搞好施工质量复检,努力提高一次检查合格率。然后由质检处和施工单元专职质检员进行终检,签署终检意见,最后经驻地监理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每个单元工程及时进行抽检。要想在工程能如实进行,设计标准必须严格要求,然后进行黄河工程施工技术操作。
1.2.1实施情况包括: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认真学习设
计文件,并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施工前划分目标各司其责,实行奖罚制度,为共同创优良
工程奠定基础。
施工准备: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大修、维修、保养。
对施工场地道路进行垫土平整。
安设测量断面桩。
3.改建工程设计标准
1.3工程改建标准可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3.1坦石顶宽1.0m,内坡1:0.8―1:1,外坡1:1.0―1:1.2,坦顶 高程低于相应大堤顶0.3m,低于坝顶0.1m;
1.3.2根石边坡、高程原则上保持不变,全险工改建时,为便于工程管理,以原根石台高程的平均值计;
1.3.3新裹护段根石深度:低于滩面或河床2.5m;坡度1:1.5;高程与相邻工程同。
以下进行黄河施工技术分析:
4、坦石与坝胎
1.4.1险工工程结构形式及标准险工坝岸一般为土石方工程,结构上从内向外依次为:坝基、坝胎、坦石以及根石。
坦石由面石和腹石组成,是防御洪水淘刷和雨水冲刷的主体结构,起到保护大堤和坝体的作用。坦石尺寸一般为:顶宽1.0m(扣石结构的面石宽0.35m),外边坡1∶1.0~1∶1.5,内边坡1∶1.0~1∶1.3,从根石台顶高程下1.0m处起坡加高修建至坝顶。
坝胎是坦石和坝基的连接体,兼有防冲、固土、防渗的作用,设在胆石与土坝基之间,主要采取粘性涂料。
根石是位于坝体底部的防冲乱石结构,起到缓冲,防水溜淘 ,固基的防护作用,是坝体的基础。当发生中小型洪水时,根石就容易出现走失险情,需要随走失随抛护。根石顶宽同2000年3000m3/s 水位平,顶宽2.0m边坡1:1.5。
注:险工工程座坝、垛、护岸,常年靠河,自修建以来,经过历次大水的考验,工程严重老化,坦石顶部厚度不足、高低不平,根石台参差不齐,根石下蛰,土石结合部不牢,加之坦石坡度较陡,坦石出现大量陷坑,工程强度不足,抗洪能力下降。
5、改建工程多种技术措施
1.5.1黄河险工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确保总体目标按期实现,必须确定合理的技术施工。其中黄河险工改建加固工程复杂,工期紧,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任务,总体方案确定,严格控制个程序施工进度。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要求其根据实际情况,报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定项目建设的控制工期,一次作为整个项目建设期的工期,控制依据。
1.5.2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文件要求进行施工
我们在险工改建施工过程中,虽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仍然要求施工几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精神,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有关质量控制措施,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6、险工改建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
6.1拆除与开挖
拆除与开挖就是将原坝的沿字石,坦石拆除,对土坝坡和根石槽进行开挖,清理等。
1.6.1水中进占工程
水中进占时,占体材料应准备充足。同时,按照设计和施工工序要求,结合河势,溜势的实际进行施工,完成的进占体一般应超宽设计坝基2m左右,为防止回流淘刷,当占体在河底稳固,沉降稳定后,迎及时在迎水面抛枕抛石,背水面填筑土坝墓。
1.6.2根石施工
根石施工,一是利用拆除后的旧坦石,旧根石,二是采用抛石排或船抛方式进行抛护。根石施工主要以人工为主,遵循“不伤小石,小石在里(不小于20kg),大石在外,大小结合,一次抛护完成”的原则。要选择大河潮势较缓时抛护,容易定位。抛根石应从下游开始,逐段向上游抛占。
7、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7.1险工单坝施工时,由于作业面较小,特别在坝身与提身结合处,施工单位常为便于施工,出现顺坡斜填筑碾压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坦石稳定,安全隐患很大。
1.7.2险工坝胎施工中,易出现因坝胎铺土过窄而造成削坡后的坝胎宽度不足或坝胎外剿压实不达标等问题,迎注意控制。
1.7.3险工坝面石和腹石是分开施工,材料不同,但通过面石中的丁向用石和腹石,上下层结合为统一体。施工中,一些单位不注意丁向用石和立石的使用,造成面石和腹石分离,上下层结合不好,影响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工程的抗洪强度。
8、严格质量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我们将以下石方、土方工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点:
石方工程控制点: 测量放线、旧石拆除堆放的范围、旧石利用和新运石石块大小、石质,毛石粗排的外形尺度(长、高程、坡度)。
土方工程:工程挖槽的宽度、槽底高程;削坡的坡度、高程以及坝基土方的填筑的干密度、高程。
严格施工测量方法
根据险工改建工程总体规划和本工期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毛石粗排顶部高程、坦石、根石坡度,以沁河左堤河大断桩(三等点)为依据,在施工堤顶背河及险工挖槽以外安设临时水准点,以便随时校测
结语
通过分 析该黄河险工改建工程的施工标准,采用的一些导上游险工坝垛位置等的防洪措施的主动治理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文件要求进行施工控导减少险情的发生。通过该项 目实施,将能规顺黄河水流,调整河势,争取黄河防洪的主动性,从而增强黄河险工改建工程的稳固性,充分体现工程中的熟练技术和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耀祥.项目融资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经济,2006,(4).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程建设中,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 通过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达到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 使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做好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本人根据工作实践,论述了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和方法。
1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结算定额存在不合理性
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是需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高低,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差,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不断增多;定额子目中的工作内容表述不清晰;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结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
1.2 在工程结算时,出现高估冒算现象
目前,高估冒算现象在工程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而是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的提高工程造价。
1.3设计变更多,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
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多,且项目频繁,使计算过程复杂。容易重复计算,计算的基础不一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2 原因分析
综上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极少数的结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以致计算“失真”。
(2)施工单位顾虑结算卡得太紧,送审结算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的,建设单位的主观愿望是核减核增的额度来收取业务费,这自然形成施工单位加大水分多报的可能。
(3)工程量计算方面: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 是结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没有执行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取。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等。
(4)材料价格方面: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省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价,这也影响了结算的造价。
(5)费用计算方面。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计价程序。工程没有达到约定的文明施工程度却按约定计算文明施工措施增加费用。
3 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3.1工程量的审核
(1)工程量的计算应力求准确,在计算各分部的工程量时,各分部有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价表子目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清晰子目换算规定,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的定额单位保持一致等。例如:如建筑层高大于3.6m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
(2)审查变更项目、签证、核准工程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在审查设计变更时,应审查该变更是否有合法的手续和依据。对现场的经济签证应首先定性审查。1)造成费用增加的原因不是承包商的。2)合同规定的不应由承包商承担的风险。3)与合同相比较是否已造成费用增加。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如果在一部分已施工完毕才通知要变更的,就应计算返工费,如果还未施工便通知变更的,按变更内容计算工程量即可。
3.2 单价套用的审核
(1)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单价套用的审核是审核其套用定额是否合理和准确,工程项目有否重复套价。如果是投标工程,则审查其单价是否与投标报价的单价相符,计价所完成工作内容是否与投标综合报价描述的工作内容相一致。
(2)审查材料价格是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费占很大的比重,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由此可见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材料价格审核过程中,一定要有据可查,主要审查材料价格的采用是否与施工合同约定时间一致,对于特殊的材料设备,是否办理材料价格采购签证及品牌认证手续,目前市场上的伪劣产品较多,就是同一种合格产品,不同的厂家和型号,价格差异也比较大。特别是一些机械设备,进货前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其购置发票必须要建设单位签证。如有投标报价,必须与投标报价时承诺的品牌等级相一致。
3.3费用的审核
取费应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审核时注意如下一些问题:审查执行的取费是否在工程费用适用范围内,例如在一个单位工程内挖方或填方超过5000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土石方工程,就不能按建筑工程取费,而应按大规模土石方工程取费,同时审核所取的各计费费率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还是以分部分项、技术措施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为基数,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要特别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4 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
4.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相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 投资不多的项目, 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4.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的方法。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幕墙工程等。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
4.3对比审核法
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4.4分组计算审查法
分组计算审核法: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
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如一般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地面垫层、地面面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涂料面层编为一组,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算出来,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此基数就能得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科技创新导报,2010
有价值的微生物获取一般通过三种方式,一是人工驯化,二是固定化微生物,三是转基因工程菌。据有关研究报道,将某种特定的固定化微生物用于污染的底泥中,发现底泥厚度有降低现象,水体和底泥中的NTU、COD、NH3-N和TP含量也明显降低。如果采用某种净化促生液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底泥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则由厌氧型向好氧型演替,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不断的增加;如果在专业培养基上接种河道底泥,制成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此制剂对河道底泥氧化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底泥有机污染物分解能力也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同时,底泥对上覆水体生物氧化能力也逐步增强;如果对底泥进行生物修复,能够有效地减少河道污染负荷,同时,强化河道的自净功能。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人员,对上述底泥处理微生物应用研究已有成果,并成功应用到河道底泥污染处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千灯河道底泥修复工程试验
2.1底泥处理试验方法2013年,针对千灯河道样板区底泥进行生态修复试验,通过“消毒剂+微生物制剂”相结合的综合修复处理方式进行了处理研究。未处理前,随机取2份河道底泥试样检测污染物,之后,进行修复措施处理:按75kg/亩、50kg/亩标准,先后均匀喷洒消毒剂和微生物制剂到河道底部。分别于7天后、12天后,对处理过的区域随机取2份样进行检测,检测比较结果见表1~表3。
2.2底泥处理效果分析从表1~表3中可以看出通过处理后的底泥pH偏碱,但仍在一个合适范围内;试剂与底泥接触的时间越长其杀菌效果越明显,有机质的降解率越高。处理7天后有机质降解率为70%~80%,12天后有机质的降解率达到50%;大肠菌群含量降了1~2个数量级,处理时间越长其大肠菌群数量越少。
3微生物底质改良处理技术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养分的循环和污染物的降解、去除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光合细菌、复合光合细菌作用,可降低、甚至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H3-N和有机质;也可以通过溶藻菌控制蓝藻,去除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水华”现象的产生。本工程试验主要通过先向污染底泥中投放消毒剂,减轻底泥中的毒性;然后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形成一个能完成自然降解的底泥环境,进而加强被污染底泥的自净功能,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高效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底泥的污染状况,提高水体中溶氧量。
4小结
1、组成不同
钢铁、水泥为Fe、C、Ca、Mg、Si、O等元素经金属键或离子键结合的无机物,而土工合成材料为C、H、O、N等经共价键结合的有机物。因而其有耐热、热光性差、易燃等特点。
2、力学性能不同
与钢铁、水泥相比,除特殊品种外,土工合成材料强度低、模量也低。伸长变形大、韧性大,柔软性好,抗冲击性能好,所以特别适用于较大变形的土建场合,如软土地区,沼泽地带,冻土地区等。
3、质量轻
土工合成材料比重为0.88~1.6吨/立方厘米之间,比钢铁7.8g/立方厘米,水泥2.7g/立方厘米小得多。
4、加工方法不同
钢铁加工采用高温冶炼,水泥则要高温煅烧,而土工合成材料中,有纺土工织物采用化纤(如PA、PP、PET)织造,针刺土工布以化纤短纤维(PP、PET等)为原料针刺加工,其基本化纤原料则大多由熔融纺丝制备。纺丝成网土工布以PP、PET等切片为原料,直接纺丝成网。从广义角度认识,土工织物已远远超越于传统服饰纺织品,而是一种建筑用材料。从原料《应用领域市场与传统纺织品具有决然不同的知识经济概念。土工合成材料不仅涉及到粘性土。无粘性土以及各种特殊土类,而且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质土范围,伸向尾矿料、粉煤灰、海洋土、污染土、星际上、改性上的研究,由于学科的交叉,土工织物将延伸成更大的材料空间。二、土工合成材料在应用上是简便的,但却提供多项功能,而且有重要经济效益。在整个建筑、水利等工程中,没有一种现成材料能象土工合成材料那样发挥如此众多的可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功效,不论是混凝土。钢材或木材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材料,概括来说土工合成材料能解决地基加固,防冲蚀,排水稳定边坡,衬砌保护,沥青面层及封闭等问题。(土工合成材料在正确应用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120年。实验证明埋置10年强度均保持在80%以上,20年保持在75%以上,强度在45%认为有效,目标寿命可达200年)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将随着法律化、规范化、标准化而成必然性。
三、土工合成材料主要原料在“九五”期间将从年产290万吨增加到400万吨,特别是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比重从目前16%提高到2O-25%,化纤工业将为土工织物开发与推广应用建立了稳固基础。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问题、应对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门专业性、政策性、知识性、技巧性及系统性的工作,面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在不同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管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及管理经验的提升,企业也要立足于培养综合型预结算编制审核人才,全面提升预结算审核质量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概述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主要是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单价套用的合理性、费用计取的准确性三个方面实施重点的审核,在施工图审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合同、工程协议、投招标文件、会议纪要、地质勘查资料、工程的变更签证、隐蔽性工程的验收资料、材料设备等的价格签证等工程项目的重点资料,实施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计算审核。
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审核。工程量计算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是正误差及负误差,其中主要表现在就建设工程中的土方施工中,土方的实际开挖高度比设计室外的高度低,计算时依旧按照图纸进行计算等,实际工程量小于图纸上的工程量时按照图纸进行计算,存在重复性的计算等;负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完全按照理论尺寸实施工程量的计算,存在计量项目的遗漏等。在施工图的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准确掌握与科学应用。就签证凭据中涉及到的工程量的审核,其主要的内容是依据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及修改通知书等依据实际状况实施核实,做到计量合理、实事求是。
单价套用的合理性的审核。工程造价的定额具有着权威性、科学性与法令性,造价定额的形式、内容、计算单位、数量标准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标准,不能将其进行随意的提高或者是降低,在预算单价的套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审核直接套用的单价;审核换算的定额单价;审核补充定额等内容。
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取费要严格的依据工程项目所属地的工程造价相关管理部门所颁发的文件以及制定的规定,综合工程合同及投招标文件等来准确的确立费率。在费用计取的准确性的审核中要注意计费文件的实效性;费率计算的准确性;所执行的取费表与工程性质的相符性;存在差价调整的材料与相关文件的相符性等。
2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文件的编制是项非常系统和繁琐的工作,需要编制及审核人员认真细致的去对待,对编制及审核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建筑工程专业性的设计知识、专业性的施工技术、较高的预结算业务能力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原理知识、法律知识及政策敏感性等,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等,但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工作中,具体的人员素质难免存在无法完美的符合以上诸多要求的地方,使预结算的审核存在不细致、不到位的地方。
无论预结算审核人员水平的高低,在具体的预结算编制及审核工作的开展中,因工作的复杂性、易变性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差错;工程造价的构成项目相对复杂,变动相对频繁,增加了预算及结算的计算难度,计算基础所存在的不一致等都容易造成预结算中存在错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材料及结构的不断涌现,使具体的预结算中存在需补充的项目、内容及定额缺项现象增加,致使产生定额核算不合理;预结算编制及审核人员因缺少施工现场的实地调查及可靠的数据资料,导致补充定额及计算定额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高估冒算现象在施工企业中其实并不少见,施工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是立足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以及提升企业社会信誉等,而是以多计算工程量、巧立名目、高额套用定额单价等不正规的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等,提高建设工程造价而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
3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强化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意识,树立起科学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切实的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实现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正确的预结算管理理念,在预结算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执行等过程中逐步开展全面预结算管理,将预结算审核管理确立为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推行,对企业内部的预结算编制、审核等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部门进行准确的定位;对参与预结算编制及审核的人员进行重点的业务培训,首先强调预结算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再对其进行造价控制、经济学原理、施工设计、施工技术等其他专业性知识的提升,最后在预结算审核人员中培养起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及及时获取第一手的工程造价资料的习惯,使编制及审核人员逐渐的形成全面化的预结算审核管理的观念;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全面的参与和直接的介入到预结算管理工作中,从管理权限的手段、预结算的审批、预结算的执行结果的评定等全过程中落实全面化、系统化的预结算管理。
3.2 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编制及审核办法
企业及预结算编制审核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不同的预结算编制方式所存在的优缺点,对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来规避传统的固定式预算编制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从预结算的编制过程中就强调科学性与完善性,减少审核的难度及工作量,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较为适用于业务比较稳定的企业中,对于其他的企业可适当的采用滚动式预算编制方式,在确保预算的连续性及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预算实施合理的调整及修订,使预算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更为吻合,有效的发挥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指导性作用。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过程中,要想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的审核,就要依据从粗到细、查找误差、对比分析及简化审核的原则,科学的采用审核方法,而常见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有分组计算的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全面审核法、重点抽查法、手册审核法、筛选审核法等。其中分组计算的审核法是指将预结算中的项目按照相互关联关系划分为一组,就同组内的某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实施计算审核,以此判断同组内其他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度。对比审核法是将该工程项目与已经完成的同类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此时如果两个工程采用相同的施工图,但现场条件及基础部分存在差异,要对基础之上的部分采用对比审核法;如果两个工程的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存在差异,要在保持两个建筑的面积比例与两个分项工程量比例一致的基础上,对新建工程的分项工程量进行审核等。不同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具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要依据施工现场条件、具体的工程内容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有效提升工程预结算审核质量及水平。
3.3 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
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办理预决算模式,改革为国际上市场经济通用的招投标模式,工程造价原则上已从政策定价改变为市场竞争定价,在工程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市场竞争,一锤定音。但是由于工程的多变性,尤其是在设计考虑不周,设计不够深入、到位的情况下,招投标又往往会流于形式。尤其是土建装修工程,在业主考虑不周的情况下,设计不够详细,市场采购有难度等因素,施工单位有可能从材料规格、样式、颜色等方面要求修改,势必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较为熟悉,确保工程造价审核的准确及合理。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相应的解决,不断改进审核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工程方的财务管理水平,尽量使得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中制度得以完善和健全,加快工程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丽颖.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谈公司预决算控制[J].职大学报,2010(04).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对桥梁的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施工队伍在技术方面的差异,道路桥梁在施工技术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就一些常见问题加以讨论,希望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所帮助。
一、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现状
公路桥梁不仅在交通运输事业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桥梁工作者更加热衷于桥梁建设的研究。现代高速公路上迂回交叉的立交桥、高架桥和城市高架道路,几十公里长的海湾、海峡大桥,新发展的城郊高速铁路桥与轻轨运输高架桥等都是现代桥梁的新生产物。世界各国著名城市的大桥,是现在科技水平的标志,也是作为城市人们的骄傲。桥梁建筑从单纯简单的交通线上的实体工程的角色,而演变为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
二、施工技术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取的成就有目共睹。桥粱建设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增强,水平普遍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发展不均衡。桥梁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1)桥梁工程中的材料问题。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关系到道路桥梁的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寿命,甚者还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有:钢筋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使用环境因素、施工中的管理不善等。
(2)公路桥梁的裂缝现象。很多公路桥梁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样既影响到美观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造成原因有:原材料质量的问题;混凝土使用不合理,如工作人员不重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存放不当,如过度曝露、长期在湿潮环境中等;一些施工人员不按科学配合比处理混凝土、不重视必要的养护,导致出现干裂的现象。
(3)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对车辆的顺利通行有重要意义。其问题集中体现在工作管理人员施工工序控制不严、走工作流程、单纯注重表面质量;缺乏对桥面铺装层的妥善保养的意识,不能按维修周期进行维修,此外,我国交通繁重和运货超载现象的日益严重,都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
(4)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一些施工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技术不扎实还会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桥梁施工的质量问题也至关重要。
2、常见桥梁结构的问题
桥梁结构中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起拉应力,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较低(约为0.15 毫米/ 米)和混凝土的收缩,容易出现裂缝,此外,当温度高于200 毅C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荷载作用之前对结构构件施加压力,使截面产生预压应力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硬度大、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但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三、提高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
1、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
(1)混凝土搅拌。搅拌主要是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基体中能够均匀分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钢纤维混凝土的路桥梁表面施工中应采取机械搅拌手段,一般选取反锥式或者强制式搅拌机。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均匀搅拌,投料应按照一定顺序:水泥- 粗集料- 钢纤维,其中纤维应分三次分别投入,并干拌均匀后再加水,一般搅拌时间为2-3 分钟。
(2)浇筑和振捣。在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要保证浇筑是连续进行的而且浇筑的接头不显眼。为确保钢纤维的二维布置,适合选用平板振动设备。如果选用振捣棒时,钢纤维最好呈竖直的条状排列,可保证钢纤维边角的混凝土密实,有利于抵抗板体的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以及符合应力的传递。
2、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1)合理选择路堤填料。在建筑台北路提前,要有目的性的选择建筑路段填料,对可能充当填料的土壤类型进行对比,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对比:一对土质的塑料和液限进行检测;二不同类型的土质,在相同的压实机下,受力相同的压实度,这时要增加土壤压实变数和土壤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了解各种土壤的材质,对比出最适合作为填料的土壤;三从经济利益方面讲,建议就地取材,适合选择渗水性好或者容量大的砂砾土壤。
(2)提高压实强度。应该认识到,台背路堤填土和锥坡填土一起进行,并按照设计宽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层填筑时,每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5cm。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卸土、洒水、推土机平整、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在压路机的碾压过程中,既要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护台身。
(3)道路桥梁施工的路基排水技术。通过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可知,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水的影响很大,因为水的侵蚀路基容易产生病害。所以,在不威胁到当地环境以及农作物需求的立场考虑,要增强道路桥梁的排水作业,形成能够和本地排水系统相协调的体系,防止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水病害,给路基、路面带来不必要的损害。道路桥梁的排水体系主要牵扯一下几个方面:一地面排水。经常采取的地面排水设备就是建筑边沟、截水渠道、地表排水通道以及急流通道。大多要执行保护措施,大多使用泥浆砌石加固,而且在此措施中水泥混凝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运用。现在大部分道路桥梁多是在水网地段的路基处建设,以前一直使用的每遇到沟壑设涵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改革,增加了对桥梁两边沟壑的部署,减少了涵洞是穿过道路路线的数量,有利于提升桥梁路基的品质。二路面排水。其主要任务就是把降落在路面的雨水快速的排除,降低水分渗透到路面里面的概率,防止雨水对路基的侵蚀。对路面排水,就是集体排水,在路肩的外侧使用拦水袋或者预制板,还有就是分散排水,在我国西被地区,地势平坦,除了硬化桥梁的路肩并且加强固定边坡外,还要预
防因为植物皮被而挡住了排水的道路,要经过布置沟壑、硬化路肩等措施解决。
(4)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建设道路桥梁施工时进行的安全管理问题,是确保道路桥梁质量合格过关的重要保证,其工作是相当精细的。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时,施工现场牵扯到很多项目的协调工作、建设周期过长、设备和材料投入比较大的入特点,所以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能不重视。首先要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要求遵守的安全规则,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对于安全执行进行奖罚制度,一定要把奖惩落实到实处。对于遵守安全规则、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创造良好的安全建筑环境;第二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检查,除了规定的每月检查、每季度检查以及年度检查之外,对于日常检查要有所增强,对现场施工使用的火、水、电要随时检查,还要加强对防盗、防爆、机械设备、用电安全的日常检查,这也是保证建筑能够安全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的拓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加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问题的防范,才能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二,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3.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
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
5.结论
6.参考文献目录
7.必要的附录
三,论文的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调试;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工程设计类论文要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6.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附表:论文评审参考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工程设计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设计内容与方法
20%
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录完整.
5.知识水平
20%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6.成果评价
10%
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论文写作
10%
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研究论文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术的先进性
15%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理论水平
15%
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硕士问题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7.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
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8.论文写作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关键词: 湖南省高校 生物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改进建议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10年底组织了对全省普通高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抽查对象包括来自湖南省19所高校(含二级学院)的普通全日制生物工程专业。我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参加了这次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从各高校提交的1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原件和反映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及评阅、评分等情况的相关材料,以及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相关规定等各方面总体来看,各高校对学生的毕业环节工作非常重视,对毕业论文(设计)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工作手册或规范要求,毕业生文档材料齐全,成绩评定基本合理;部分学校还有详细的指导老师指导记录;有的学校除毕业论文正式稿以外,还留有教师批改痕迹的修改稿;有的学校还备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光盘电子稿;中南大学的送检材料中甚至有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等等。但是,通过抽查也发现了一些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供同行参考。
1?郾湖南省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方面
生物工程专业隶属工科办学专业,属于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然而,在检查中我们发现19所学校中仅有中南大学等3所提交的材料中显示有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同时,生物工程专业在办学的学科定位上,应该既有别于生物科学专业,又不同于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在提交的毕业论文中,我们发现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对上述3个专业定位认识不清的现象,论文选题除了存在过于简单的一般性问题以外,甚至存在脱离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的原则性问题,例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竟然是教学实验室保存的蛙类标本的比较研究,又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关于该校学生膳食结构的问卷调查分析,等等。
1.2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面
上述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指导老师的素质及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指导老师应当在学生开展毕业环节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一些地方院校教师由于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少,科研和教学经费不足,再加上招生规模大,未能做到一人一题,某高校甚至出现了同一名教师指导的三名学生同题的现象,更为恶劣的是三名学生论文中仅有的一张凝胶电泳实验结果图也是相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仅仅体现在选题方面,还体现在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程监控方面。尽管有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毕业环节的质量监控,专门绘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记录表格,要求教师对于每次的指导情况进行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详细记录,但是,从材料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少数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和中期对学生无指导、在毕业答辩前突击多次指导的现象,实际上没有实现对学生毕业环节全程指导和监控。
1.3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本次抽查的重点之一。学生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对待毕业环节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各高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规范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在抽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学校规范的地方,除了前面提到的论文选题不恰当以外,还有论文中研究背景介绍(即综述部分)篇幅大而正文部分篇幅小、内容空洞、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论文字数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设计图纸绘制及标注不规范等问题。
1.4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方面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院校均制定了一套评定标准,并且大多数院校都实行指导老师评阅、评阅老师审阅和论文(设计)答辩三重打分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要求呈正态分布,优秀比例一般控制在10%―15%。但是,在抽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评分普遍存在偏高的现象。另外,在评语撰写方面,许多学校的评语均采用通用性语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论文撰写质量及答辩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如该生实验工作积极主动、论文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等,缺乏对学生具体工作的个性化评价。
2?郾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建议
2.1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原则上,选题应避免过大或过小、过易或过难。学生进入毕业环节前,各院校应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实验室规模及师资队伍情况,确定分别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公开征集专业教师甚至学生自己的论文(设计)题目并进行认真审查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将获得批准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情况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要做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并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微调。这样既可以避免选题不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发生,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加强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选题和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进行修改及成绩评定等,因此,对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存在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部分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工程方面知识背景的教师,造成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主观因素则是有些指导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学生做不出什么成果,不愿意花费精力对本科生进行认真指导。因此,各院校一方面应当根据自身师资队伍结构现状,适当引进能够指导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制度管理,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杜绝毕业环节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2.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不仅时间较短,而且往往受到学生考研复试、求职应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或不太负责任。指导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意识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能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后一项标志性作业,也是对自己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高的一次难得机会。另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到生物工程相关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过真题真做,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为学生开辟就业的绿色通道。
2.4完善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开和公正,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指导老师从学生开展毕业工作中的表现等方面给予的考核成绩,论文(设计)评阅教师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撰写质量方面给予的书面材料成绩,以及答辩委员会教师对学生毕业现场答辩表现给予的打分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毕业论文(设计)中评定出真正优秀的代表作品,在使应届毕业生心悦诚服的同时,对于下一届毕业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环节也有辐射示范作用。另外,教师在撰写评审意见时应当注意:既然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人一题,毕业答辩时回答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学生的评语当然应该具有针对性,切忌使用过多俗话、套话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通用性语句,这也是对学生历经数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种尊重与肯定。
3?郾结语
湖南省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属于新办专业,都处于积累办学经验的起步阶段,正因如此,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选择了生物工程专业作为2010年的重点抽查对象,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了抽查工作。虽然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已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反馈给了各高校,但我觉得毕业环节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可能具有普遍性,因此将参加抽查工作的心得体会撰写成文,供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同行参考,希望共同促进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新时期的生物工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勋,周海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27-29.
[2]杨宇,柳建设,周洪波等.生物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14:8-9.
[3]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147-149.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作者简介:谭德荣(196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9-01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3]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4]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四、结束语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形式和论文选题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把好选题关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并根据以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经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思考,给出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采用的几种模式。这些论文模式符合各专业领域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赵海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3]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工程硕士 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 考核体系
一、加强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考核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自1997年起,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独立担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中,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尤其重要。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评价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是评价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培养工程硕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硕士职业素养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的考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重视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促进工程硕士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工程硕士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环节考核体系
专业实践贯穿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两项工作,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然而,目前工程硕士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专业实践分段式培养,受限于企业导师的责任心、重视度等因素,学生专业实践存在指导不力、监管不足、考核缺失等问题。特别是专业实践考核,形式化现象较突出,一般是由学生在实践结束时撰写一份实践报告,校内外导师根据报告给定成绩。这种方式的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工程硕士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亟须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1.严格专业实践考核,凸显专业实践重要性。
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将工程理论运用情况、工程技能掌握情况、实践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通过实践是否掌握了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等。对专业实践的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成绩合格及合格以上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实践学习。研究生实践成绩记入研究生个人成绩档案。凡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明确校内外导师考核职责,加强实践监管。
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专业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在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使工程硕士在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应建立常态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共享、交通畅通,形成有效的实践环节指导和监管机制。研究生根据企业实践情况,按时填写实践周志,总结实习经验和心得,并按月提交给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评阅;两位导师根据实践周志对学生进行考评,全面了解实践过程,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及进度,共同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3.过程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全面性。
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研究生实践工作量、出勤情况、实习周志、工作表现及态度等为考核依据;终期考核主要以实践报告、企业导师考核鉴定材料、实践单位意见等为考核依据,校内组织实践学习成果汇报会,校内外导师及同行专家参照研究生详细记录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实践成果等情况进行最终的考核。通过对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既可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监管,强化实践效果,又可以充分保证专业实践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考核体系
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学位论文评价既是对工程硕士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衡量,又是对其实践能力、工程经验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测评。因此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应加强质量把关。
1.加强论文工作监督,实行全程考核。
由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分企业专业实践和返校集中撰写两个阶段,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考核。
高校应通过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成立由校内外导师、同行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其后,高校应组织考核专家针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中期检查,针对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论文工作顺利开展。在工程硕士参加答辩前,高校应组织同行业专家进行论文评审,根据对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论文成果实际效益的评价,做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论文答辩环节,高校应邀请其他高校、企业具有深厚理论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研究生实际答辩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进行鉴定,并给出是否通过答辩的结论。
2.制订论文评价指标,明确考核标准。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有利于规范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从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应重点突出对论文选题的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考核,对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评价,对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进行鉴定。
表一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及权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可采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不同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论文形式其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应各有侧重。
表二 不同学位论文形式的评价观测点
3.明确考核职责,确保考核力度。
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考核中,应明确学校、培养学院、导师的考核职责。学校、培养学院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形式进行督促和检查,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和评审。通过建立起学校、培养学院、校内外导师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论文考核力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2]盛伟,申爱兵,等.国家“特需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俞继仙,苏玉亮,等.基于网络系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与激励体系的构建[C].2012.
[4]王武义,于文男,等.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探讨[会议论文].2010.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特色;质量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张华杰(1973-),男,河北保定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GJZD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08-02
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它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都与工学硕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中心和生命线,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确保培养质量、突出工程应用性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则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对此采取措施应对。
一、在培养方式上,应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
“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大特色。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双方导师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上的特长,落实好专兼职导师的岗位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校内专职导师除了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工程硕士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理论上的问题可以请教校内导师加以解决。校外兼职导师一般是常年工作在工程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经验的工程科技人员、企业高管、技术精英,如果遇到工程实践上的问题可以向校外兼职导师请教研讨,帮助解决。通过这种双方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几年就根据合作培养协议聘任了145名工程硕士校外兼职导师,他们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工程实践指导、论文环节、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好技术质量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在培养方案上,应充分体现工程针对性的特点
培养方案是结合培养目标确定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依据,明确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要与工学硕士培养方案有明显区别,应突出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要求,按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实际需求宽口径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充分体现工程性特点,突出鲜明的实践性,要能够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培养方案在要求掌握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强调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应实行灵活的选修制度,提供足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爱好进行选修。可探索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学习,拿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进入论文环节,进行答辩。
三、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复合性
构建工程硕士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较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强调专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领域设置,由过去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为导向”,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特点,把培养目标牵引和适应企业需求作为工程硕士课程计划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课程设置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以符合企业需求为第一标准。同时,课程应按一级学科甚至跨一级学科来设置,以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综合的特点。设置宽口径课程不是简单地进行学科专业的“拼盘”,而是以某一专业为主,向邻近学科、专业拓宽,并按主体专业授予学位。拓宽培养口径的核心问题是依据学科、专业的内在联系,坚持以综合为主的原则,重新组织课程体系,着眼于为学生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根据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和口径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强调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学改革要着重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避免出现单纯知识传授的填鸭式教学,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工程现场,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启发、活跃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法上要将课堂讲解、案例研讨、团队学习、专题讨论、现场教学、实验模拟和专题讲座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以及创新能力和研究实践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炼,重点突出,使之能体现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因此,应选派具有较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任课,他们能较好地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教会学员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可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授课或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
五、在教材建设上,应编写系列工程硕士专用教材
编写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需要的教材是目前的迫切需求,也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性工作。考虑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工程硕士的教材内容不宜等同于工学硕士,应多着重阐明理论基础,讲清基本概念;要联系实际,列举典型案例;要与时俱进,注意拓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要削枝强干,删减繁琐推导,对数学模型进行不失真的简化。另外,工程硕士的教学应该强调案例教学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应组织相关学科、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工矿企业的高级技术专家,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教材并结合我国的实情合作编写一系列适合工程硕士特点的教学用书。工程硕士教材建设问题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搜集翔实的资料,并通过实践检验,这方面必须下苦功夫花大气力。
六、在师资选拔上,应强调具有实际的工程背景知识
教学师资、导师的工程背景和素养是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必须要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工程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校内选拔、兼职选聘、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工作背景、项目研究背景,高标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选拔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从实践工作部门引进一些高水平专家、聘请兼职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硕士教育师资队伍。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指导老师的准入制度,改变以往按照教学课时数、论文数、得到的科研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的教师考核模式,在指导教师应聘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实施竞聘上岗、定期评估制,综合专家评估组、学生、院系、教学点的意见,给予综合评价,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指导老师的准入门槛。
七、在实践环节上,应搞好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是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实践环节应反映学科的发展,应与理论教学相适应,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环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应达到的目标。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可弥补培养脱离工程实际、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可有效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科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实训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深层次融合也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结合专业学科背景、选择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基地的建设应以企业为主导,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将所学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生产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学校根据反馈调整教学,从而将教学机制和创新实践机制有机连接起来,并形成良性互动。
八、在学位论文上,应加强对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要通过对论文选题、论文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得到保证。
1.选题应有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
首先可结合实习单位或预就业单位,本着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则进行选题。论文应能应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难题;应结合企业单位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关键,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性、现实性和经济性;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专题研究、案例编制、工程设计、调研报告等。选题时除了研究生必须撰写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外,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工作评议小组对选题是否科学、有无研究前景、依据是否充分及研究方法、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进行审议,然后就开题是否通过给出结论性意见。[1]这些都对提高学位论文选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双导师密切配合进行论文指导
在论文指导方面,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实行密切配合的双导师制的指导优势,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学校导师主要从专业理论的高度提升论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来进行要求;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帮助和引导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企业的生产、工程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把好应用关。[2]这种基于校企联合的相辅相成、互相取长补短的双导师制的确对工程硕士做出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大有裨益。
在选题后论文撰写约一年左右时学校组织专家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度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论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工程硕士应汲取良好的建议及时调整技术路线,改进研究方法,[3]以使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持续下去。
3.严把论文评审和答辩质量关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制度,盲评通过才能参加答辩。应在相关领域挑选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评审专家,并调整评审指标体系中的构成和权重,就论文的工程实际背景、研究方式是否科学、论文内容是否合理、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应用性是否明显、是否表现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审重点,并给出中肯公正的专家意见。[1]在答辩时学生先就所完成的论文进行汇报,然后答辩委员会专家组进行提问质询,只有通过答辩者才能申请学位,通不过者还要根据意见继续修改,准备二次答辩。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4]
综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工程硕士教育必须能够在培养方案、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践环节、论文撰写、师资队伍等方面充分体现其特点,这样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336-337.
[2]王钰,康妮,刘慧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6.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质量 产业需求
【作者简介】 杨波,副教授,长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祝湘陵,副研究员,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教育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也成为高校中所有专业学位中规模最大,影响力较大,遇到的问题也较多的专业学位,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学者们一直探索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和特色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皆是解决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区别在于二者设置的背景、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等不相同。一是,工学硕士是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整体需求,为教学、企业及社会培养通用型人才,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而工程硕士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以企业需要为准绳,为企业培养特定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来源为优秀在职人员;二是,工学硕士解决的是工程实际中存在的理论问题,追求理论研究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风险性;而工程硕士解决的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实现性和见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学硕士立足于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为进一步充实教学科研领域高层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硕士立足于为企业培养不离岗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把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和特色的三个环节
高校应根据自身设置工程硕士的特色,将工程硕士的质量贯穿于整个过程,具体分为三个环节:招生、培养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在工程硕士招生中,首先应坚持招生条件中学位要求、工作实际经验要求及单位推荐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须通过全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要求;三是必须通过高校综合面试要求。这三方面构成工程硕士入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前一个条件是基础,后两个条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工程硕士招生中应综合考虑这些条件,重视综合面试考察学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所从事的工程事业的责任感和热爱程度。
在工程硕士培养阶段,课程培养是重要环节,也是时间最长、影响的最大的环节。这一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专题研讨、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工程硕士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技术创新、实验手段、实践应用、检测方法等,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程硕士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在该阶段结合工程硕士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等,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包括专业方向选取、教材定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选取、考评体系建立等,强化学生优势,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阶段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综合反映工程硕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集中于工程实际问题,为企业工程服务,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审阅等环节入手,尊重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见,根据工程领域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原则性的论文规范和评审标准,使工程硕士能够成为高校独具特色的专业学位并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三、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机制构建
(一)企业参与项目设计
高校工程硕士的招生应该直接与重要产业、行业相结合,与企业合作,从招生开始就与委托培养单位商谈企业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及委托单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强培养,高校可与具体委托单位在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培养方式及论文研究方向展开研讨,形成双方认可的培养方案与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把企业需求全面纳入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中,有针对性培养工程硕士,提高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补充委托单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单位行业竞争力。
(二)面向产业、行业需求的师生互动教学
在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发动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高校可根据工程硕士学生的自身各自的特点,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和导师队伍,加强专职和兼职教授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达成默契,教师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委托单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面向工程相关产业、行业所需人才重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论文研究工作要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交融
一是,采取双导师指导方式:高校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应采用双导师的指导方式,除高校教授对学生理论教学外,还需为学生配有一名来自工程业界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高校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及实验、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及论文的理论构建等部分,业界高级技术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位论文中工程实践、工程管理、论文的实践部分,并与校内导师协商确定学生的论文选题。通过双导师制度,使得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等密切与行业实际相结合,与委托单位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工程实际。二是,高校提供论文选题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工程硕士论文应本着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原则,以工程相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为方向,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结合委托单位意见和高校导师与校外导师意见,鼓励学生直接从相关工程领域的生产实践中选取论文研究方向,或者选取具有明确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高校导师和校外导师应注意论文选题的技术难度、前沿性和论文工作强度,本着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坚持“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和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力求每篇工程硕士论文都具备各自的特色。
(四)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反馈
工程硕士项目的评价和反馈系统,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硕士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高校应定期与工程硕士毕业生联系,了解在校学习对他们工作能力提升的具体情况,以及培养不足之处和社会需求发展动向及时反馈于高校;二是委托单位的信息反馈,通过与工程硕士委托单位联系,了解工程硕士的在校培养是否有助于提升单位工程实践能力及竞争力,及提升程度如何、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三是联合培养项目组的信息反馈,鉴于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是长期的项目,校外高级技术导师也会及时反馈信息,共同调整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提升工程硕士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