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用社监事会履职报告范文

信用社监事会履职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用社监事会履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信用社监事会履职报告

第1篇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滞后,同一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农村信用社要激发业务发展动力源泉,必须加以研究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这一课题。

一、思想创新,更新观念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前提

思维决定行为,农村信用社如何让员工转变思维观念,让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应主要做好三点。

一是以规划统一意志,将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将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和“培育内生动力”思路以规划的形式转变为意志,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分解与宣传工作,将“培育内生动力”转变为和员工具体岗位息息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

二是以制度强化思维,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转变为农信社具体管理举措。农村信用社调整经济责任制,将科技创新等工作列入考核指标,在各项管理制度中进一步融入内生动力培育的理念。

三是以文化营造氛围,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觉自发行动。农村信用社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要强化员工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重视信用社内功的修炼。通过信用社网站、内部刊物等媒体,大力宣传以培育内生动力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创先争优”、“员工读书”等各类活动,强化员工行为自觉性,将这种培育内生动力理念转变为员工自觉自发行动。

二、管理创新,全员参与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基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在内生动力机制建设中,关键在人才的使用,在于把人的作用在战略转型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好。

一是要强化社员股东的作用。股东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最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向前发展的生命力。因为股东参与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关注,同时会带来各方市场信息、案防信息和产品信息。现在有不少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不太关心,农村信用社既要强化股东思想教育,又要引导股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股东大会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要按时按程序召开股东大会,依法作出决议并确保决议得以执行。农村信用社章程具有内部“法规”的约束力,法人治理相关方要充分尊重并严格遵守章程。

二是要强化农信社高管作用。高管班子要同心同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作用,主动争取理事特别是非执行理事、监事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心支持。对农信社各个时期重大事项、工作重心,定期或不定期向理事、监事会成员通报,主动寻求到他们的关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过程。理、监事成员要提高自身金融素质、忠于职守、依法尽责履职,积极提出在农信社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独立、服众的观点和意见。

三是强化内外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要尽责履职,农村信用社审计有三个层次,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理(董)事会、理(董)事长负责,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监事长负责,高级管理层内审部门对主任负责。三条审计线必须独立、有效运行,这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起着直接作用;外部审计是提高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定期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各项经营进行全方位审计很重要,外部审计在其进场前、离场时,要同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开展会谈,对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风险管理指标、监管指标及经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外部审计专业机构要认真审计、对审计负责、要出具审计报告、纠正经营偏差,促进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农村信用社要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外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要认真梳理逐项落实整改、纠正。

四是要强化内部队伍的作用。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是激发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重要源泉之一。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如果决策、制度、规程在员工中执行不到位,内生动力机制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增强职工活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就会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稳健运行、科学发展起到良性推动作用。

三、科技创新,科学化操作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关键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高度重视信息科技的支撑作用。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农村信用社如果不重视科技信息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中的作用,还用手工加算盘那一套,就必将要淘汰。农村信用社离开科技支撑就不可能使内生动力制度化,IT系统就不具备技术性和先进性,也就更没有内生动力的有效性。

近年来,省联社出台了多个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的文件,农村信用社要以此加快核心业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科技系统的支撑能力。要遵循自身市场定位,建设技术领先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产品、管理、内控、考核等都要有一个科技管理系统。信用社主管部门要科学论证和统筹规划,加快信息科技研发,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对开发的IT系统要综合考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因素,满足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

一是建设研发平台。农村信用社主管部门要组建一支既懂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科技队伍,专门负责各项业务产品信息研发工作,培育员工科技创新思维,开展卓有成效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科研成果质量。通过科技立项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科技创新热情,并从中产生一大批企业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逐步凸显农信社技术竞争优势,有力带动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引进高端技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先进科技金融技术交流与合作,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了解技术发展动态。还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利用专业机构研发基础优势,保持技术成果的先进性,提高研发质量与速度。

三是引进高端装备。农村信用社要打造技术装备领先优势,加大设备引进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及先进设备投入,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增强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非常重要,要重视农村信用社品牌文化建设,将打造独有的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如果农村信用社品牌文化建设好了,不仅能够超过资本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信用社要坚守科学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信贷服务,使更多的人就业、更多的人增加收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村信用社要结合社区和村社的探索,参与社区及村社活动,热心社区及村社的公益,积极宣传金融知识,大力推销金融产品,发展社区客户,便民惠民,进而富民,赢得好的口碑,实现客户结构更优、产品结构更优、服务质量更优,这样农村信用社就会呈现良性发展态度,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五、制度创新,制度管人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人。好的制度是在实际中逐步制定完善出来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来看,光靠人管是不行的,还要靠制度,强化制度流程,完善合规机制,力求规模服从质量,发展基于合规,要把一切权力和操作规程关入制度的笼子里。

农村信用社内部制度包括运行制度、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激励约束制度、问责制度等,都要结合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对其他内部管理制度也要相应进行修改完善,以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完善以育人为主的教育制度机制、以合规为主的防范制度机制、以科学为主的风险制度机制、以内查为主的监督制度机制、兼顾内外的宣传制度机制、以奖惩为主的激励制度机制,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进内生动力机制建设。

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根据对我国整个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金融环境,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在金融方面出现的困难可以归结为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以看出供需不平衡;而在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供给的成本过高。目前已经进行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很好的发展途径,这个金融机构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显示出较强生命力。

一、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作为老企业还是作为新银行,在各方面都有着自己优秀的文化,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存在的问题。

1.经营理念需进一步转变。业务要多元化,不能单一化发展。要有开拓精神,不能固步自封。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相应的业务研发机构不存在,相应的业务品种开发机制不健全,业务品种创新比较欠缺,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2.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任何公司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对于新兴的农村信用社来说,主抓经营的同时不能忽视管理。因为农村信用社是社员占主要地位,导致管理很松散,信用社业绩没有引起人们关注,利润最大化的宗旨被淡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3.稳步健全制度体系。在现行的国家政策下,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机构同时还得监管农村商业银行。在相关政策制约下,监管机构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效率低,效果差。

4.逐步理顺管理体制。管理的体制需要理清,进一步解决阻碍信用社发展的体制问题,对此不能掉以轻心。要明确监管单位,剔除以前的弊端,发展新的模式。

5.大力改革激励机制。竞争是社会和公司发展的动力,不能在工资上搞平均大锅饭,要加大考核力度,通过业绩调整内部工资, 高管人员得到的收入应该与其付出和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二、银行化改革的重点

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以产权改造为核心,稳步推进股份化进程,积极构建“架构清晰、评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职责和议事规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确保依法审慎合规经营,提高透明度。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实行经济资本约束下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发展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催进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1.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认真吸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教训,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设能起到显著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机制问题,充分发挥董事会战略管理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机制问题的必然之选;积极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加强和完善“三会一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定期的经营层向董事会、监事会的有关工作报告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层成员的履职评价体系;框定职责界限,打造一支高素质全方位的经营管理团队。

2.全面树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全面树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是信用社银行化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升服务和管理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次,改变信用社经营理念,原有的等、靠、要等“粗犷型”业务发展和服务模式必须要摒弃,自觉树立起正确的现代经营理念,向市场要效益,向客户要效益,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施精细化管理,主动转变经营理念,推进业务增长方式由“粗犷型”向“精细化”成功转变。第三,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培育和提高市场营销意识,对客户经理分级化管理,建设健全营销组织和相应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农信社的信誉度和品牌认知度。

3.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一级法人运行体系。首先,建立健全业务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业务发展。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特点和不同市场客户需求,针对城市区域、城乡结合部、农村区域,建立完全不同的业务发展模式。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环境、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对支行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调控、分类管理。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实行信贷专管员制度,促进支行合规经营。其次,遵循商业银行运行规律,根据专业条线管理要求,调整总行部门组织架构,并明晰各部门工作职责,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提高总行部门专业管理水平。完善决策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规则与决策流程,防止出现“一支笔”、“一手签”现象,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水平。

4.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打造新型农商行。农村信用社转型之后,面对很多新的理念,一定要引进吸收。在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面临较多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立好规矩,搭好架构,定好职责,确保合规合法经营。简而言之,即进行决策要依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按照既定的职责,操作比照规定的动作。

5.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确定约束目标。对于经营行为短视化和道德风险进行防范。对经济区域存在差异、发展特点各有千秋的支行,在计划体系和考核政策上进行差异化管理,优化计划指标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参考文献:

[1]李志辉.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性管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银行;内部审计;模式

一、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银行经过不断发展,深刻认识到了法人治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隶属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来说,董事会的科学有效运转是其独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银行通过增加法人股占比,增加董事会的法人股股东,扩大监事会的监督范围,形成了百家争鸣、相互制衡、健康运行的董事会运行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银行在原有的内部审计方式下,积极拓展各类风险监控程序。银行深刻理解,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时代,要达到事前、实时的审计,必须积极开发各类风险监控程序,如风险预警系统、审计模型等,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和风险状况,发现风险点后立即启动审计程序。同时利用各类系统,做好各类审计项目开展前的风险分析工作,将审计端口前移。银行建立了各类评估系统,内部审计评估作为评估系统的一部分,在农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启动内部审计评估系统,对审计项目的计划、方案、流程、关键环节等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做出评估报告,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银行从最基层的内部控制审计开始,逐步扩展到高层领域的审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银行的内控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营管理行为日益规范。

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研究

潍坊市农村信用社从强化制度建设着手,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模式。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工作实效性。制度是保证上级相关政策落实的基础。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在优化审计模式的同时,必须下发相关的制度办法去规范、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化才能顺利实现。制定审计工作的项目制度,确保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查必报;制定审计工作的一线制度,坚持查得到、看得见、摸得准;制定奖惩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违章违纪行为严格按章处罚。其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再好的模式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当包公,唱“黑脸”,尽职履责,客观公正,并从制度上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如诚信、保密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再次,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审计信息系统,加大系统推广应用,完善非现场模型。注重各类数据接口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将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与非现场审计系统相连;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非现场审计模型库,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审计思路的形式提供给专门的审计技术人才,将其应用到具体环节中,使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模型导出的疑点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反馈问题,优化模型库,促进非现场审计的发展和完善。

三、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

第一,建立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市级内部审计中心,上收县级内部审计职能。基于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一方面它以县联社为中心,县联社为一级法人治理结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另一方面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太多。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将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要求统一派驻到各县级联社,方便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节约物力和财力,这样以来,避免了同级审计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要将审计人员的管理上挂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建立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实现对人员的单独管理,其考核、晋升等单独进行。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审计准则或实施办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对审计人员的考核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和考核,对于适合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保留,不适合的调离其他岗位。人事管理上挂市内部审计中心,审计人员受到的干扰会小很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二,优化理事会履职效能。潍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制度先进、经营稳健、服务一流”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已有6家县级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剩余的两家预计于2015年底改制完毕。通过对比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基本都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董)事会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降低。有效提升理(董)事会履职效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首先注重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想提升理(董)事会履职能力,必须先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适当增加独立理(董)事所占的比例,鼓励独立理(董)事对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提出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独立理(董)事的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促进本单位稳健运营。鼓励股东理(董)事多提意见,充分发挥股东理(董)事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不断完善信息共和信息传递机制。丰富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平台是理(董)事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雅婧.风险导向与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3下):92-93.

[2]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15年全球委员会会议新闻会实录[EB/OL].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官网,2015-4-13.

第4篇

一、工作中的主要作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我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 “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四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我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

(二)加强内控建设,坚持从严治社,始终致力于做内控理念的传播者和严密内控的践行者。

总理曾经说过,对于银行而言,相对于资本充足率,严密的内控制度更有意义。一年来,在加强内控建设和落实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狠抓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规范操作行为的层面上来说,现行的基本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了。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制度根本上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责任追究不及时不到位,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我参与起草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处理暂行办法》,对强化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是树立了“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基本内部控制理念。在工作中我总结出,要防范操作风险,在制度建设和落实层面,不仅要有严密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还要严惩违规行为。因此,我倡导树立“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内控理念,并在稽核审计工作中实践推行,这种从严治社的思想,也因此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

三是践行了严密的内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内控和工作制度,如省联社制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反复学习了好几遍,并且在文件中做了很多标记,其他有关制度我也利用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能严格遵守。

四是督导了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和内控评价来督导内控制度的落实。组织了高管人员离任审计,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陪同省联社、省联社平凉办事处、银监局现场检查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认真查找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认真分析不足,认真总结教训,认真制定措施。

(三) 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做好内控监督工作,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有效监督。

联社党委是崆峒区农村信用社的政治核心,所以,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注重定期或不定期向联社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取得

了联社党委的理解、协调和支持。同时,监事会作为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银监部门、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稽核审计部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制订了稽核审计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序时稽核登记簿》、《专项稽核登记簿》、《来信来访查处登记簿》,对稽核时间、区间和责任人进行详细登记,落实责任,以备查考。其次建立了查处情况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本着对理事会负责的基本要求,我们将每个项目的稽核检查结果及时向联社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理事会、经营班子)汇报和反馈,以促进领导管理决策和部门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实行稽核审计情况定期通报制,即对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查处的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做到查处一事,警示全区,督促辖内各网点查缺补漏,纠正偏差,完善不足,以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符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并对案件专项治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行了专档管理。

二是有效地开展了稽核审计工作。指导稽核审计部围绕联社重大决策和中心任务,突出财经纪律严肃性、信贷资金安全性和经营管理合规性,认真履行稽核审计职责。全年组织开展稽核审计项3 项 3次,即:实施了花所信用社等4个网点的会计决算工作真实性专项检查;对全区44个营业网点中14个信用社、15个信用分社和联社营业部进行了序时稽核,稽核检查覆盖面70.5%;根据人员调动和岗位调整情况,及时开展了24名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和4名联社部门经理的离任审计,以及岗位轮换的105名信贷、会计、出纳人员的岗位轮换手续移交工作。共查出并认定责任违规贷款49笔817.69万元,违纪资金8.96万元,提出稽核建议8条,下发稽核审计整改意见书25份,下发稽核审计处罚决定25份,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查防结合,认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保持了对各类违规行为严处的高压态势。

初,因班子换届,联社调整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本着暴露风险、加强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的基本原则,5月份,制订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人员、排查方式、排查内容、排查责任和工作要求,9月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内网点的贷款、存款、金库尾箱、印证押卡、查询对账、“九种人”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了风险排查。在10月12日全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分级明确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的排查内容、排查频率和案件排查责任,为构建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了纪检监察和案件防控工作,对信用社会计、信用社柜员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的3名当事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社主任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了党纪、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和纪检监察工作。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自律工作中,按照省联社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纪检监察责任制的要求,每年年初联社党委及时与和各信用社(分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各信用社能够按照责任制的各项目标规定,认真对照学习落实。经检查大部分信用社、支部书记都能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和警示教育全体员工拒腐防变,杜绝一切行业不正之风,凡一经举报,联社都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和回复。通过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责任制的落实,全体党员职工基本上无违纪问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作用发挥和形象建设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对工作从维护农村信用社行业新形象的高度进行认识,以服务大局为重,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下,尽量避免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来信来访者的合理要求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能解决的案件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于有些者的要求不合法或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说服疏导,使上访群众心服口服。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防止事态向恶性衍变,造成越级。,按工作“首问责任制”的要求,查处省联社卡中心电话投诉4起、省联社网站投诉1起、办事处投诉1起、区联社电话投诉12起、群众来信来访3起。对9名责任人做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做出深刻书面检查,为全区业务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对客户举报材料、信件的处置做到了专簿登记,有阅批,有查办记录和查处结果。20__年,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现状及工作现实要求,提议并成立了监察室,专司监察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荣辱得失在心。总结成绩的同时,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还没有有效地促成形成系统防案的观念,在案防工作中条块分割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部门孤军作战、“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多大的改变。

二是还没有促成内控理念和风险文化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可,全员主动防案的意识明显不足,被动发案的可能仍然存在。

第5篇

一、工作中的主要作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我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四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我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

(二)加强内控建设,坚持从严治社,始终致力于做内控理念的传播者和严密内控的践行者。

总理曾经说过,对于银行而言,相对于资本充足率,严密的内控制度更有意义。一年来,在加强内控建设和落实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狠抓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规范操作行为的层面上来说,现行的基本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了。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制度根本上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责任追究不及时不到位,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我参与起草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处理暂行办法》,对强化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是树立了“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基本内部控制理念。在工作中我总结出,要防范操作风险,在制度建设和落实层面,不仅要有严密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还要严惩违规行为。因此,我倡导树立“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内控理念,并在稽核审计工作中实践推行,这种从严治社的思想,也因此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

三是践行了严密的内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内控和工作制度,如省联社制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反复学习了好几遍,并且在文件中做了很多标记,其他有关制度我也利用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能严格遵守。

四是督导了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和内控评价来督导内控制度的落实。组织了高管人员离任审计,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陪同省联社、省联社办事处、银监局现场检查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认真查找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认真分析不足,认真总结教训,认真制定措施。

(三)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做好内控监督工作,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有效监督。

联社党委是崆峒区农村信用社的政治核心,所以,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注重定期或不定期向联社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取得了联社党委的理解、协调和支持。同时,监事会作为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银监部门、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稽核审计部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制订了稽核审计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序时稽核登记簿》、《专项稽核登记簿》、《来信来访查处登记簿》,对稽核时间、区间和责任人进行详细登记,落实责任,以备查考。其次建立了查处情况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本着对理事会负责的基本要求,我们将每个项目的稽核检查结果及时向联社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理事会、经营班子)汇报和反馈,以促进领导管理决策和部门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实行稽核审计情况定期通报制,即对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查处的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做到查处一事,警示全区,督促辖内各网点查缺补漏,纠正偏差,完善不足,以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符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并对案件专项治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行了专档管理。

二是有效地开展了稽核审计工作。指导稽核审计部围绕联社重大决策和中心任务,突出财经纪律严肃性、信贷资金安全性和经营管理合规性,认真履行稽核审计职责。全年组织开展稽核审计项3项3次,即:实施了花所信用社等4个网点的会计决算工作真实性专项检查;对全区44个营业网点中14个信用社、15个信用分社和联社营业部进行了序时稽核,稽核检查覆盖面70.5%;根据人员调动和岗位调整情况,及时开展了24名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和4名联社部门经理的离任审计,以及岗位轮换的105名信贷、会计、出纳人员的岗位轮换手续移交工作。共查出并认定责任违规贷款49笔817.69万元,违纪资金8.96万元,提出稽核建议8条,下发稽核审计整改意见书25份,下发稽核审计处罚决定25份,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查防结合,认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保持了对各类违规行为严处的高压态势。

初,因班子换届,联社调整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本着暴露风险、加强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的基本原则,5月份,制订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人员、排查方式、排查内容、排查责任和工作要求,9月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内网点的贷款、存款、金库尾箱、印证押卡、查询对账、“九种人”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了风险排查。在10月12日全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分级明确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的排查内容、排查频率和案件排查责任,为构建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了纪检监察和案件防控工作,对信用社会计、信用社柜员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的3名当事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社主任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了党纪、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和纪检监察工作。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自律工作中,按照省联社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纪检监察责任制的要求,每年年初联社党委及时与和各信用社(分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各信用社能够按照责任制的各项目标规定,认真对照学习落实。经检查大部分信用社、支部书记都能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和警示教育全体员工拒腐防变,杜绝一切行业不正之风,凡一经举报,联社都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和回复。通过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责任制的落实,全体党员职工基本上无违纪问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作用发挥和形象建设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对工作从维护农村信用社行业新形象的高度进行认识,以服务大局为重,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下,尽量避免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来信来访者的合理要求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能解决的案件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于有些者的要求不合法或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说服疏导,使上访群众心服口服。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防止事态向恶性衍变,造成越级。,按工作“首问责任制”的要求,查处省联社卡中心电话投诉4起、省联社网站投诉1起、办事处投诉1起、区联社电话投诉12起、群众来信来访3起。对9名责任人做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做出深刻书面检查,为全区业务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对客户举报材料、信件的处置做到了专簿登记,有阅批,有查办记录和查处结果。2010年,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现状及工作现实要求,提议并成立了监察室,专司监察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荣辱得失在心。总结成绩的同时,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还没有有效地促成形成系统防案的观念,在案防工作中条块分割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部门孤军作战、“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多大的改变。

二是还没有促成内控理念和风险文化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可,全员主动防案的意识明显不足,被动发案的可能仍然存在。

第6篇

一、工作中的主要作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我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四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我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

(二)加强内控建设,坚持从严治社,始终致力于做内控理念的传播者和严密内控的践行者。

总理曾经说过,对于银行而言,相对于资本充足率,严密的内控制度更有意义。一年来,在加强内控建设和落实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狠抓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建设。从规范操作行为的层面上来说,现行的基本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了。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制度根本上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责任追究不及时不到位,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我参与起草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责任认定处理暂行办法》,对强化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促制度落实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是树立了“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基本内部控制理念。在工作中我总结出,要防范操作风险,在制度建设和落实层面,不仅要有严密的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还要严惩违规行为。因此,我倡导树立“内控严密、管理严谨、处罚严厉”的内控理念,并在稽核审计工作中实践推行,这种从严治社的思想,也因此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

三是践行了严密的内控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内控和工作制度,如省联社制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反复学习了好几遍,并且在文件中做了很多标记,其他有关制度我也利用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能严格遵守。

四是督导了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审计和内控评价来督导内控制度的落实。组织了高管人员离任审计,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陪同省联社、省联社平凉办事处、银监局现场检查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认真查找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认真分析不足,认真总结教训,认真制定措施。

(三)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做好内控监督工作,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有效监督。

联社党委是崆峒区农村信用社的政治核心,所以,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注重定期或不定期向联社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取得了联社党委的理解、协调和支持。同时,监事会作为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银监部门、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稽核审计部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制订了稽核审计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序时稽核登记簿》、《专项稽核登记簿》、《来信来访查处登记簿》,对稽核时间、区间和责任人进行详细登记,落实责任,以备查考。其次建立了查处情况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本着对理事会负责的基本要求,我们将每个项目的稽核检查结果及时向联社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理事会、经营班子)汇报和反馈,以促进领导管理决策和部门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实行稽核审计情况定期通报制,即对稽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查处的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做到查处一事,警示全区,督促辖内各网点查缺补漏,纠正偏差,完善不足,以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符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并对案件专项治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行了专档管理。

二是有效地开展了稽核审计工作。指导稽核审计部围绕联社重大决策和中心任务,突出财经纪律严肃性、信贷资金安全性和经营管理合规性,认真履行稽核审计职责。全年组织开展稽核审计项3项3次,即:实施了花所信用社等4个网点的会计决算工作真实性专项检查;对全区44个营业网点中14个信用社、15个信用分社和联社营业部进行了序时稽核,稽核检查覆盖面70.5%;根据人员调动和岗位调整情况,及时开展了24名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和4名联社部门经理的离任审计,以及岗位轮换的105名信贷、会计、出纳人员的岗位轮换手续移交工作。共查出并认定责任违规贷款49笔817.69万元,违纪资金8.96万元,提出稽核建议8条,下发稽核审计整改意见书25份,下发稽核审计处罚决定25份,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查防结合,认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保持了对各类违规行为严处的高压态势。

初,因班子换届,联社调整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本着暴露风险、加强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的基本原则,5月份,制订了《崆峒区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人员、排查方式、排查内容、排查责任和工作要求,9月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内网点的贷款、存款、金库尾箱、印证押卡、查询对账、“九种人”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了风险排查。在10月12日全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分级明确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的排查内容、排查频率和案件排查责任,为构建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了纪检监察和案件防控工作,对信用社会计、信用社柜员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的3名当事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社主任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了党纪、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和纪检监察工作。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自律工作中,按照省联社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纪检监察责任制的要求,每年年初联社党委及时与和各信用社(分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各信用社能够按照责任制的各项目标规定,认真对照学习落实。经检查大部分信用社、支部书记都能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和警示教育全体员工拒腐防变,杜绝一切行业不正之风,凡一经举报,联社都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和回复。通过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责任制的落实,全体党员职工基本上无违纪问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信用社在农民群众中的作用发挥和形象建设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对工作从维护农村信用社行业新形象的高度进行认识,以服务大局为重,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下,尽量避免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来信来访者的合理要求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能解决的案件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于有些者的要求不合法或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说服疏导,使上访群众心服口服。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一线,防止事态向恶性衍变,造成越级。,按工作“首问责任制”的要求,查处省联社卡中心电话投诉4起、省联社网站投诉1起、办事处投诉1起、区联社电话投诉12起、群众来信来访3起。对9名责任人做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做出深刻书面检查,为全区业务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对客户举报材料、信件的处置做到了专簿登记,有阅批,有查办记录和查处结果。2010年,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现状及工作现实要求,提议并成立了监察室,专司监察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荣辱得失在心。总结成绩的同时,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还没有有效地促成形成系统防案的观念,在案防工作中条块分割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部门孤军作战、“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多大的改变。

二是还没有促成内控理念和风险文化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可,全员主动防案的意识明显不足,被动发案的可能仍然存在。

第7篇

内部人控制表现为经营层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经营、分配等重大决策,还会出现个人独断、短期化的经营行为、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收入过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现象。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2007年银监会对2006年的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情况通报结果是:2006年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案金额2608万元,涉案人员164人。

(二)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体职员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3](P38)。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2008年农行准备上市获得政策剥离8000亿元。经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事实上的回收率很低,资产回收率一般在30%、现金回收率在20%左右。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虽然总数较年初减少424.2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21.2亿元。如此持续下去,必定影响银行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4](P98-100)。

(三)非公允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对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P26-27)。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会主席,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关联交易存在的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与其关联方常常有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这种不公允的关联交易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从近几年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情况来看,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损失。不公允关联交易是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少数商业银行、信用社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股本结构方面

1.股权集中度方面

聂堂波(2008)指出,我国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25.11%,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56.23%。而美国十大投资银行最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7.5%,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16.7%,可见我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水平远远高于美国(1720)。过分集中的股权给公司治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中小股东难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用手投票”来保护自身利益。又由于股份有限,也很难在董事会里安排自身的利益代表。而大股东则会滥用控制权,如为了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惜损害金融机构以及中小股东的权益。

当然金融机构也有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如民生银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5.26%。股权分散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可以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如果股权太过分散,所有的股东都不愿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都希望“搭便车”,导致股东大会行使权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致使董事会出现越权行为,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发行股票,但是与上市前相比,国有股比重变化并不大[7](P19—22)。如农业银行上市前,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控股50%,上市后汇金公司仍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48%。名义

上国家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但是实际上占有、使用、支配银行财产权利的是政府的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财政部等),但是银行的所有权无法在这些部门之间进行具体划分,也无法清晰界定这些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边界[8](P118-119)。同时,银行的经营者没有办法真正享有财产权力,实现自主经营。这使得商业银行产权主体模糊,所有者缺位。如果金融机构产权主体不明晰,就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存在的道德风险就难以避免。

金融机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金融机构的发展[9](P89)。例如,国家给国有控股银行出资,政府却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就避免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照顾。这不仅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也会淡化其他商业银行、银行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效率,造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的政策化,银行机构组织的行政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 仍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使得银行的经营目标变得多元化,弱化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

(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方面

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多由国有股和法人股集中控制,其他法人多是小股东。所以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很低。另外,金融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常常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任选结果一致,所以股东大会根本不能反映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对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微弱。

2.董事会功能弱化,独立董事不独立

由于股权结构的失衡性和国有性,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存在重大缺陷,董事会职能弱化,无法实现董事会的决策权和对经理人的监督。在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中,一年召开l~2次董事会,其主要内容只是听取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董事会流于形式[10](P97)。并且,金融机构的董事应当具有金融、证券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基本上由其股东选任,而其股东多数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作为生产性企业,他们缺乏管理金融机构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董事会成员不能经常、专业、深入地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不能发现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而独立董事大多由关联股东人员担任。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这些独立董事很难真正独立起来。并且独立的外部董事中,与关联股东有联系的占多数,他们也难以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3.监事会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在组织上大都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完整设置,但由于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各个部分的权利、义务缺乏清晰的理解,对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没有给予严格、强制性的界定,更由于从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我国相继实行的银证、信证分业造成金融机构复杂的产权结构,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分权和制衡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过程中,有效的激励制度非常重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始于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都是短期激励,并且以简单的物质激励手段为主。实际上,管理者过分地关注权力与地位的激励。与国外银行相比。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落后于行政激励,而行政激励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结果使很多经理人员不敢创新,不思进取,积极性不高。对我国商业银行经理层而言,由上一级银行来任命下一级银行的行长以及领导。选拔考核的办法基本上是按照选拔官员的方法。另外,国有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分部门考核制度,经理层的收入和银行经营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个人的考核也没有量化,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和福利报酬相关性不大。对员工而言,收入基本上都是相对固定的,与职务、工龄有关,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升职,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优惠和福利,却不会去考虑银行的长远利益。

(三)金融机构外部治理方面

1.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对金融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产生冲突,造成了司法效率落后和公司治理的混乱。例如,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具有金融监管机关的角色与独立经济产业的角色,是兼具有宏观调控责任的金融企业,这种定位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产生混乱。在法律监管环节上,我国的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重制约,并且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即便是法律、法规、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在实施的时候也经常有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对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制度约束还不够明确、严厉。

2.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影响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相关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很不完善,股东投机的行为倾向大。我国还没有形成通过股票价格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的机制。其次,由于金融产品比其他行业能更快地改变其资产的风险构成,投资者很难对其发出的信息判断金融机构的真实价值和其风险程度。另外,政府的管制影响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由于政府管制的存在,金融机构的产品市场很难达到规范和公平竞争,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使金融机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减弱。最后,经理人市场。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管几乎都是政府任命的,且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外部市场的失灵使得银行业的外部治理基本处于失灵状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从行业特性来看,金融机构是高风险行业,需要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的有效监控。但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实践来看,除了上市的金融机构需要履行规范的信息披露义务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还十分欠缺,金融机构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监督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披露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同时,金融机构本身也缺乏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意识,在披露信息时存在年报内容、格式以及方式不规范,对会计报表附注不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较少等问题。大部分金融机构披露的都是正面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金融机构向社会披露信息的范围也较窄。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部与外部信息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外部关联者的监督,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

在以上两部分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这里我们主要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方面谈对策选择。具体又可分解为两个层面:

(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总体思路

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监管机制,完善早期报警功能。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机制组织网络,应本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内容,统一监测指标,分级监控”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宏观预警组织系统。具体负责对全国性和区域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对中观和微观预警机制实行管理和领导,并及时接收来自中观预警机制和微观预警机制的各种信 息,处理防范银行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的及时传输。

其次,建立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中期监测作用。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信息,是接收和反馈金融宏观、微观双向预警信息,并是宏观、微观监测系统的结合部。金融中观预警机制将各种手段、方式合理搭配与协调使用,为实现金融宏观预警机制,通过中观预警机制加以具体化,然后传导金融微观预警机制运行中去,从而发挥中期监测作用。

最后,要建立微观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金融机构治理微观风险预警机制是宏观、中观风险预警机制的最终传导系统,是对微观风险的监管,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是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关键环节。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具体做法

1.股权结构方面

(1)优化股权结构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过于集中,常出现大股东侵害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但是,股权过于分散时,又会使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因成本高于收益过多而减弱。理论上,可以通过股权适度多元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国内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部自然人、员工、经营者、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这些主体参股。特别是,要吸引境外战略投资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投资者除了能带来大规模的资本金外,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机制、风险控制能力、创新产品的机制。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和防范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股权转让价格问题、战略投资者的套利变现和恶意收购问题等。充分考虑战略投资的稳定性、独立性以及实力和信誉,不能盲目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报告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业务往来情况,通过资格核准和监控,掌握其复杂股权结构中隐藏的风险。

(2)明晰产权

明晰的产权是金融机构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委托问题严重。采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使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更加清晰,产权界定更加明确。产权明确不仅能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无效的问题,可防止因投资主体不明和无人负责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

2.内部治理方面

(1)董事会

建立一个权责分明、有效的董事会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治理的关键。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作用更加重要。金融机构在建立董事会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董事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特征,要严格按照独立性、专业化的标准选任。其次,合理安排董事会中董事的构成比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对大股东和高管的制衡能力,以维护中小股东和利益者相关者的权益。最后,健全专业委员会,合理确定各委员会的目标、职责、权限和成员结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设立1~2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实现独立性的前提是选拔机制,要选择与控股股东无任何关系、诚信、尽责的专业人士作为独立董事,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出台有关法规,详细规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

(2)监事会

明确金融机构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其监督权力的中心地位。增强监事的业务能力,确保知情权、禁止不善经营管理易位性、荣誉性任职、养老性任职。同时应制定规章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统计报表、重大活动的法律文本等文件在报送董事会时,必须同时报送监事会。建立监事会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强化监督职能,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治理风险。

另外,在监事会中引人利益相关者,赋予监事会新的内容。在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中,缺少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但他们的利益常常与公司的相关性最大,监事会应集中代表他们的利益。在引入利益相关者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以何种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形式参与监事会,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建立明确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对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价体系。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其薪酬应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实力发展情况、为股东带来的红利挂钩。适度增加与长期绩效有关的薪酬比例,将激励机制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建立高管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报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建立问责制。在对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严格问责。界定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要求。明确规定其违反法律或不尽职的处罚措施。要彻底取消金融机构高管的行政级别,改变选拔的方式,将聘任高管的权力归还董事会,使高管成为真正对董事会负责的管理人员。董事会要拓宽选择高管的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拔高管,理顺董事会和高管层、董事长和高管之间的关系,便于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实施有效监督。

(4)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将内部审计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的核心。内部审计要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从而增加其价值,改善经营状况。

加快金融机构流程改革,优化业务操作过程,建立联动的业务管理机制,全面改造内部业务流程。适当削弱金融机构基层负责人的权利,减轻管理信息严重减少的现象。强调集中控制,用制度手段提升执行力、提高经营战略决策的执行力,防范各种风险,解决基层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3.外部治理方面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应实行信息透明化,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这里所说的信息透明不仅要对外部透明,还要对内透明。通过建立定期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地将有关公司工作动态、市场动态、政策动态和风险状况反馈给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公司经营的透明化。对于不向股东通报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权进行督促。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准则,对

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盈利等进行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过程中,除了要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外,还要强调外部的独立审计监督。通过“外人”的审计,披露的信息会比较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共谋”问题。

(2)规范金融和金融产品市场

构建会融机构公司治理所需良好外部环境。首先,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竞争,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具体业务的干预,强化政府出资人的身份,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金融机构。落实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自,鼓励他们相互竞争。其次,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及机制创新,使合规经营得到及时的支持。最后,应该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总之,政府须从微观方面退出金融市场,放弃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使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规范其经营行为,并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来选聘高管和通过商业化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等。

(3)加强外部监管

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当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机构想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就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需要外部监管、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配 合。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股东的监管,鼓励资本实力强、诚信记录良好的机构参股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保护遵规守法、坚持原则的高管,淘汰不称职、不合规的高管,处罚违法、违规的高管人员,培育合格的证券业职业经理群体。由于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无法像一般企业一样,依靠公司治理机制来确保正常的运营。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需要监管部门加入公司治理,来弥补其治理机制的缺陷。有效的监管活动,有助于控制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业务,可以减少股东和经理层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损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有利于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运作、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

总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推进公司治理评价和治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罗胜,邱艾超.基于公司治理系统论的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研究[J].保险研究,2008,(12).

[2]李逆.转轨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J].开放论坛,2000,(1).

[3]高婧扬.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26).

[4]周宏,李大伟,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8).

[5]常凌欣,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8,(3).

[6]聂堂波.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商业文化.2008,(10).

[7]俞雪华,沈小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6,(6).

[8]张杭鑫.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例[J].消费导刊,2009,(2).

第8篇

正当美欧银行业处于次贷危机的凄风苦雨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并非高枕无忧。到2007年底,中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已整整一年。这一年里,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从零售业务到公司业务,从高端到中低端,从城市到村镇,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正在逐次展开,竞争之势隐然成形。2007年中国银行业传统的息差盈利登峰造极,也预示着挑战和转型的迫近。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层出不穷,对中国银行业在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就公司治理、经营模式转变、综合经营、“走出去”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等热点问题,剖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上市不能包治百病

《财经》:去年以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走强,资产价格整体上涨很快,中资银行股也颇受市场青睐,这直接推动了中资大型上市银行的市值飙升。你如何看待银行上市的意义和作用?

蒋定之:“财务重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上市” 是银行改革三部曲。目前中国已有14家银行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这些银行上市后,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服务内容和效率、内控管理和提高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资产回报、利润增长、资产质量等标志性财务指标得到了显著改观。

到2007年三季度末,中国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从2002年底的八家增加到100家,其中四家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3.11%,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使得上市银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2007年底市值计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已经跻身于全球最大市值银行前三位,这对中国银行业来讲前所未有。

但是现在看银行上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上市银行市值受市场气氛及经济周期影响甚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深刻的现实案例,众多国际大银行的股价受次贷损失、美国经济前景预期不佳等内外部因素拖累,市值大幅缩水。

中资银行在上市后还未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随着2008年货币紧缩政策及信贷规模控制的严格到位,投资、出口乃至整个GDP增长将逐步降温,银行将面临利润增长、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双降”反弹等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必然对银行市值波动产生影响。

总之,我们在对中国上市银行保持信心的同时,也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要注重银行内在经营管理机制的真正提升与转变。

《财经》:作为银行监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之一,你认为监管部门应如何引导银行完成机制的转变?

蒋定之:上市不能解决银行的所有问题,不能包治百病,关键是要借市场的力量推进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点。我认为,监管部门将从六个方面推动商业银行的机制转换:

一是建立科学发展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有效监管,引导上市银行从发展模式、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结构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一套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实际的运行规则和纠错机制。而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以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稳健成长。

二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监管部门要督促上市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建设,同时上市银行要加强自律,主动接受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市场公信力。

三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董事履职考评,进一步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边界,使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都能切实履职,实现组织内部的权责明晰、制度健全、有效制衡、运转高效。同时强化战略投资者及其董事、高管的作用,按国际规则规范公司治理行为,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四要建立流程银行机制。上市银行要按照条线化、专业化的原则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职能部制”向“事业部制”的转变,形成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完善、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持有力的业务运行架构。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在容易着手进行的领域、创新性的业务领域如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进行流程银行试点。

五要完善综合经营的机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海外发展的步伐加快。而美国次贷危机证明,全球金融体制中的巨大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综合经营机制,提高并表管理能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覆盖全部经营、业务领域及全部业务环节,全过程地管理好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在鼓励商业银行投资入股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时,将继续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既避免监管重复,又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六是明确社会责任机制。 银监会鼓励和支持上市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履行社会责任,明确社会责任目标,改进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且社会责任报告。今后几年内,上市银行要在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财经》:有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资银行上市后透明度好了很多,但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也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你对此有何评价?

蒋定之:相比较而言,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及时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还是走在了前面。银行财务基础较好,财务管理较规范,数据较可信,专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较好。

现在,我们能经常看到和听到来自银行董事会的不同意见和声音,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不是说董事会必须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而是要形成一种独立负责发表意见的氛围和制度环境,这是保障科学决策的前提。

应该说,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进步很大。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未来还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及独立董事在上市银行的作用。中国有自己的土壤,我们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背景都和西方不同,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我们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相对分工有侧重,这个方向是对的。

但公司治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要进一步明晰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与董事会的关系。控股股东不能干预董事会的正常运作,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要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增强其专业性和独立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的提名、产生机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另外,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一些制度、职责的安排也不够科学,影响监事会作用的发挥,需要改进。

开放还有空间

《财经》:你刚才提到美国次贷危机,你认为,这对中国银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蒋定之:美国次贷危机还没见底,许多东西还有待观察,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的危机,它突出的负面性在于因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而将其风险隐患转嫁到广大投资者,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了全球。

随着2007年年报的陆续公布,许多金融机构的财务损失远超出市场预期,表明危机的影响还在扩大。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风险增加了。

当前,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信贷风险将加快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也使“两高一剩”行业的不良信贷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经济、非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压力是加大了。因此,银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防控信贷风险。

《财经》:我们注意到,近来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已获突破性进展。股本、收入、经营业务等的多元化趋势,表明中国银行业正向着综合经营的方向迈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日后可能发展成为银行控股的金融集团。这一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你认为,在监管层面应如何应对综合经营的风险?

蒋定之:中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在全球具有综合经营经验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各金融子领域都有各自的中国战略。对中资银行来说,分业经营已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上处于相对劣势。中资银行对综合经营的追求是必然的。

长远来看,金融三业即银行、证券、保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资本回报率肯定不一样。而综合经营可以使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收益互补,从而实现资本回报的长期稳定。

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协作,为银、证、保综合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但这里面有政策开放时机以及监管协调的问题,同时还要看商业银行本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条件。

其实,保险、证券向银行投资入股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着的。现在银行向保险投资入股也获试点。在银保资本层面合作方面,基本的设想是:第一是资本主导,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投资进入保险公司;第二是市场资源主导。银行网点渠道资源丰富,可以和保险业发挥协同效应。但在经营上,我们仍然强调要专业化。现在人才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找到非常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来从事相关项目的运营。

在监管方面,银监会将于近期颁布实施《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这将为银行综合经营后的风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所谓并表监管,是指对一家银行或银行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无论其机构注册于何地,都应在合并报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监管的一种方法――编者注)。

未来银行集团所包涵的机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混合业务公司甚至实体企业。《银行并表监管指引》的出台,将有利于对银行集团真实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财经》:除了在横向上的综合经营拓展,商业银行也有很强的纵向发展需求,比如积极开拓海外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请从监管者角度谈谈对“走出去”的要求。

蒋定之:“走出去”是银行上市后的一个积极变化。近年来,中国上市银行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积极通过并购、设立新机构等方式,寻求国际化发展。到2007年底,共有五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九家外资金融机构,有七家中资银行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

总体来看,中资银行在海外布局的起步是好的。但“走出去”的问题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简单地评价。商业银行“走出去”是市场选择,而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审慎经营。商业银行首先是要“走得出”,其次要“走得稳”,第三要“站得住”,最后还要能“发展得好”。

“走出去”的问题,对银监会来说,要考虑十个方面的要求: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二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有效的风控和防火墙安排;三要有充足的资本和财务能力;四要具备跨业、跨境并购及投资设立子公司所需要的专业经营管理团队;五要明显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六要符合反洗钱和反金融犯罪的要求;七要具有跨业和全球的并表管理能力;八要有良好的透明度;九要有利于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十要有良好的监管评级。银监会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走出去”,抓住发展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提升国际竞争力。

《财经》:应对你提到的这些风险,惟有深化改革,而开放往往是改革的一大动力。据说,银监会正在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进行评估性的调查研究。那么,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

蒋定之:对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我们正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调查评估。总体来看,引进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促进股权多元化,二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高市场品牌声誉。

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风险管控机制等。尤其外资董事的进入,对银行运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更有正面的作用。他们视野比较开阔,意见比较专业,往往也比较坦率。

总体而言,对外开放的空间还是有的,而且还比较大。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以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里的开放的含义是双重的。我认为,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而相比对内开放而言,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成绩比较显著,所以未来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内的市场开放。比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都欢迎民营资本的加入。

农村金融需要制度设计

《财经》:你刚刚提到农村金融领域的对内开放,作为主管农村金融的银监会领导,请介绍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架构及未来发展思路。

蒋定之:现在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全国有五大类。第一类是政策性银行,如农发行,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油收购等项目;第二类是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承担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骨干作用;第三类是直接在农村、承担组织性作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他们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第四类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很好的网络优势,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五类是新增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他们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充,可以发挥其灵活、小型、机制较好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比较薄弱的地区,提高覆盖率,弥补农村金融的空白。

这五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的28%,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农村金融业务,使60%的有条件获得贷款服务的农户得到了金融机构和银行的支持。

《财经》:你将农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之一。农行改革的定位及方向是否确定?现实中如何操作?

蒋定之:中央对农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城市和农村经济和金融的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关键是根据城乡金融业务的收益水平差距,想办法将“三农”业务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差额部分补齐填平,实现资金的平行流动,这样才能保障“三农”资金不外流、不进城,也才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国外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政策导向,政府规定所有银行或者设在农村的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到农村,用于支持农民和农村的发展需求;二是经济导向,对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或其他风险补偿。

中国农村金融是目前金融服务最薄弱的领域,需要采取包括市场引导等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来有效地加以改善。这里,必须要有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否则难度可想而知。市场主体的行为要有正向激励机制,否则其行为自然是规避高风险和高成本。我在德国、法国考察,受到的启发很大。他们的框架制度安排是可以借鉴的,对农民的贷款都有政府财政进行利息补贴,这也是世界通行惯例。

总的来说,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相互补充,应当是一种很好的改革方向。

《财经》:银监会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批准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最新进展如何?

蒋定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去年的六省市试点,拓展到今年的31个省份,目前发展势头很好。

当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仍是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我们重视其“鲶鱼效应”,希望以此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第9篇

持续发展的基础已经筑牢

5年来,曲靖市商业银行在曲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广大股东的支持下,在党委、董事会的带领下,各项工作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已经筑牢。

公司治理显著改善。通过不断完善“三会一层”(董事会、监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和管理层)议事规则,不断完善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监事会对董事会的评价机构和对经营班子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各专门委员会办事程序,不断完善经营班子对各行、部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三会一层”的职责边界,逐步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协调配合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突破。

资金实力显著增强。截止2010年末,全行负债总额达93.0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65.8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8.41%,其中:各项存款达90.8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64.0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7.68%。

资产规模显著增强。截止2010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98.5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70.5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50.28%,其中:各项贷款达43.7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27.7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4.71%。

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末,全行四级不良贷款11,271万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下降162万元人民币,不良率1.88%,比2005年末8.4%下降6.52个百分点;五级不良贷款8427万元人民币,不良率1.88%;股本金达24,044万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18,103万元人民币,年均增长60.94%;资本净额达61,599万元人民币,比2005年末增加51,640万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3.71%;资本充足率为15.16%,比2005年末提高了8.94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显著提高。5年来,全行共实现经营利润42,348万元人民币,上缴各种税金16,097万元人民币,消化不良资产12,933万元人民币,向股东分红6,164万元人民币、年均分红率7.6%。其中,2010年实现经营利润11,531万元人民币、是2005年的14.4倍,上缴各种税金4,504万元人民币、是2005年的4.63倍,员工收入持续增加、年均增加10%以上。

小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末,全行单户贷款500万元人民币以下占总贷款的45.90%,单户贷款500~1000万元人民币占总贷款的16.62%,单户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占总贷款的37.48%。5年来,在坚持按3:4:3的贷款投放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小企业授信业务品种,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科学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尤其是创新业务品种――融惠通小企业授信业务已经成为全行服务和竞争的品牌。

服务范围显著扩展。5年来,先后设立了昆明分行、红河分行和富源、罗平、沾益、会泽四个支行,发起设立了文山民丰和曲靖惠民村镇银行,使全行的对外营业机构从2005年的22个增加到28个,服务的地域范围更是在不断扩大。

内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5年来,始终认真贯彻“内控优先”的理念,修订各种规章制度150多个,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三道防线”职能作用,加大各种检查和处罚力度,做到了没有案件发生,确保了安全经营,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5年来,先后投入2408万元人民币用于信息科技建设,保障业务的发展;投入5555万元人民币解决了总行机关、麒麟支行的营业用房;投入542万元人民币购置了电子设备、办公用具、办公用房装修、安全设施等,改善办公营业条件。

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末,全行员工436人,比2005年增加168人,增长62.67%,其中:30岁以下为182人,占41.74%;本科以上学历218人,占50%;中级以上职称53人,占12.16%;引进银行卡、财务、审计、科技、小企业信贷、支行行长等专业人才10多人;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使全行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得到较快提高。

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宝贵经验已经形成

5年来,曲靖市商业银行勇于探索,不断实践,虽经历了苦难历程,但由此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同样已经形成,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方向性。

必须坚持明确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要努力实现达到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标准,并争取市政府把扶持城市信用社加快发展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写进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2005年提出,要把城市信用社办成经营稳健、管理严谨、信誉卓著、效益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3月28日,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后,又提出,要打造以服务中小企业和广大市民为特色和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的现代零售银行;2009年再提出,要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跨区域经营银行、达到上市标准银行。实践证明,不断提出和修正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并得到广大干部员工的认同,并在上下切实组织实施,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必须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5年来,在坚持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决策快、对市场反应灵敏之优势,克服资金实力弱、贷款总量小、产品单一等劣势,不与其他银行争规模、比速度,力求速度、规模、效益相协调,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丰富小企业授信产品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把推出的融惠通和支持贷款500万元人民币以下客户作为重点,将针对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做大做强。实践证明,只有继续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小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广阔。

必须坚持业务经营这个中心。5年来,董事会提出的经营目标要求高、压力大,但全行上下始终坚持业务经营为中心不放松,并围绕业务经营,突出经营指标的落实,制定各种激励约束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每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业务经营这个中心不放松,全行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不断得到夯实,也才能在不断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同时,使生存的脚跟站得更稳。

必须坚持从严治行。5年来,通过持续地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检查、整改工作,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既确保了全行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案件,也为全行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良好环境。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从严治行和依法合规经营,才能赢得机遇,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必须坚持监管指标达标。在2006年就提出必须保持监管评级为三级、力争达到二级的目标的情况下,5年来,围绕这一目标,紧扣监管评级指标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切实改善调整监管指标,做到了2008年监管评级为三级C级、2009年为三类B级、2010年预计为三类A级,各项监管指标朝着良好更高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必须做到监管评级指标的不断优化,才能够得到银行监管部门的肯定,也才能为持续发展赢得银行监管部门的支持。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5年来,全行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风雨兼程和磨难,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对商行这个集体有责任感和认同感的干部员工队伍,而这关键在于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全行的发展战略、每个年度的经营任务、每项管理制度、每项重大改革等都要得到广大干部员工的支持和认同。实践证明,只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就能得到广大干部员工的支持和认同,前进中的各种障碍和阻力也就能克服,也就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必须坚持取得地方党政支持。5年来,在全行的发展历程中,不管是遇到城市信用社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是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重大决策,以及业务发展中的困难等,通过及时的汇报请求,都得到了曲靖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有力支持,帮助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确保了全行得到较快发展。实践证明,作为地方性的单一银行,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力的支持。实践证明,继续坚持取得地方党政支持,可以说是今后确保全行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进取创新精神。5年的发展历程里,之所以能够克服许多困难、解决许多问题、实现许多改革,保证全行做到与时俱进和持续发展,重要的内生动力就在于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只有长期保持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才能克服任何时候产生的满足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因势而变,使企业充满发展的动力,并保持这种发展的动力不竭。

任重道远的未来已经谋划

抓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制定。要把握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态势,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全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形成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同时,制定以打造服务中小企业为特色、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的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跨省经营银行和达到上市标准银行的经营目标,并把这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力争全行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西南区域有一定竞争力的省级银行。

抓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进一步深化“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的市场定位,坚持做好小、微企业授信这篇文章,始终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继续调整信贷结构,每年度调出当年贷款规模的70%~80%用于500万元人民币以下客户和融惠通小企业客户的支持;加强小企业授信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满足小企业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强对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中心管理,不断探索业务增长的方式,切实发挥专营机构功能,加强资产管理,控制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通过这些,把小企业金融服务做成特色品牌,真正打造成为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

抓跨区域经营布局和发展。首先,在全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机构布局规划等。即2011年红河分行开业,下半年筹建大理分行,昆明分行力争设立4~5个支行;2012年争取设立保山和昭通分行,红河分行开设3~4个支行,昆明分行再设立4~5个支行;2013年设立楚雄分行,保山分行设立2~3个支行,昭通分行设立2~3个支行;2014年楚雄分行设立2~3个支行,在完成上述机构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行名的更名工作;争取2015年设立跨省的成都和南宁分行。其次,要认真研究昆明分行的发展,按照第二总部的定位进行建设,为全行跨区域经营和发展这一长远目标打好物质基础。其三,按照2011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曲靖市商业银行业务扩张,支持跨区域发展”要求,加快全行改革发展进程,并依托今后的红河、保山、南宁分行,思考走向东盟的发展之路,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在西南区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省级银行。

抓年度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十二五”的经营目标,制定年度的经营目标计划,根据每个年度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努力完成年度经营计划,从而全面完成“十二五”确定的经营目标。按上市的要求规范经营管理,夯实上市基础和条件,为上市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对监管指标的分析预测,完成各项监管指标,确保监管评级达到三类A级,力争达到二类C级或B级;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达130%以上;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抓资本持续补充,确保资本能覆盖资产业务的快速发展。

抓业务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头寸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中间业务拓展,增加收入来源渠道;要加强珠江源借记卡的发行,加大POS、ATM的投入,申报推广珠江源贷记卡、融惠通卡,要按市政府提出的“推广金融I C卡,增加金融配套服务功能”的要求,全力抓好金融I C卡的推广应用工作。通过业务方式的转变,积极寻求业务新的增长途径。

抓风险防控工作。要推进风险及合规管理组织的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管控能力;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可依;要加强自律监管,发挥第二道防线作用;要加强审计稽核,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要加强安全保卫,确保国家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要加强培训教育,打造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队伍。通过不断的努力,构建良好的合规文化,确保不发案,做到安全经营。

抓内部机制改革。要优化组织架构,优化前、中、后台部门设置,优化短流程银行的运行模式;要完善岗位评价和人员进出管理办法,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岗位;要认真研究薪酬管理及考核办法,建立与我行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认真研究高管人员管理办法,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认真研究对各分、支行的管理办法,制定人、财、物配套政策,鼓励分、支机构全面发展。

抓信息科技建设。制定“十二五”信息科技建设规划,确保经费投入,为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规划,制定年度的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强已建成系统的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重视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加强风险评估,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处置信息科技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的方式,提高科技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