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应对策略

一、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现行的中、高考政策的影响下,现在中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态度就像是手捧一根真正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来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是这样学语文的:语文成绩好点的学生是有选择性地学,他们只会在考试前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成绩中等的学生是按部就班地学,老师教多少,他们就听多少,哪怕是考前也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去做,没有布置的那是决不肯把时间浪费在语文上面的;语文成绩偏差的学生则是放弃不学。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语文感到迷茫,学习迷失了方向。特别是在初中学生身上,由于他们没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仅凭自己主观片面的认识看待语文学习,致使自己对语文的学习陷入了一个死胡同,甚至对语文学习有一种恐惧感。作为语文老师,对此不能不深深忧虑。

从当前中学的语文学习现状来看,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困难确实是制约很多学生向更好方向发展的瓶颈。本来可以考上很好的高中、大学的,由于语文一科成绩不理想,就只能去读一般的高中、大学了。事实上,不少学生都是因为语文成绩差而与自己的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从而让自己的理想也成为了泡影。所以,语文学习困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研究语文学习困难,尤其是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虽然比较多,有的是针对小学学习困难的,有的是针对初中和高中学习困难的,还有的是针对大学学习困难的。但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这些研究中很少有直接针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1]。而且,在这些研究中,大多只是研究了造成个案的原因,而很少提出比较有效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本文希望通过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比较和分析,借以发现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和方法,为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促进、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与帮助。

由于学习困难的定义多样,而本研究又是针对我国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因此,借鉴国内关于学习困难的定义[2],界定本研究的“语文学习困难”的所指是:首先,在本研究中,学习困难专指语文学习困难,不包括其他学科,学生即使其他学科非常优秀,只要语文成绩在我的定义规定的学习困难标准内,即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其次,学习困难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结果,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远未达到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再次,学习困难针对的主要是学习本身,而不是学生的生理缺陷或智力障碍引起的。因此,从教育评价和现代教育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出发,制定一个操作原则:依据初中年级语文成绩衡量,初中语文成绩在年级排名后面25%的学生即为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而初中语文成绩在年级排名前面25%的学生为初中语文学习优秀生。

二 、方法

本调查问卷在综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客观题30道,主观题3道。30道客观题中,有关学习兴趣动机内容的5道,有关学习计划、方法与态度内容的9道,有关对学习成绩的认知归因内容的4道,有关师生关系内容的4道,有关同学关系内容的3道,其它内容的5道。主观题中,涉及到教师教学的2道,涉及成绩归因的1道。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安中学初二年级的⑶班、⑽班、⑿班三个班的学生。这三个班刚好又分属三个层次:⑶班是普通班,⑽班是对比班,⑿班是重点班。这三种班型的分班依据是初一的两个学期包括期中、期末的四次大考成绩,分别占的比例是初一(上)学期期中占10%,期末占20%;初一(下)学期期中占30%,期末占40%。尽管这是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如果单从语文单科来看,每个学生成绩基本符合好、中、差这三个层次。在初二⑶班发放问卷56份,收回56份。初二⑽班发放问卷72分,收回72分;初二⑿班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共收到188份问卷。数据统计全部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

三 、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调查是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班型中进行的。因此在统计的时候,也以三个不同班型的情况直观表现出来。数据的统计将分为八个方面进行归类。

3.1 语文学习兴趣、动机的调查

语文学习兴趣、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统计检验卡方值=34.03,df=6,p=0.001

3.2 学习自信心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6.84,df=6,p=0.01

3.3 同学关系融洽与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2.9,df=6,p=0.045

3.4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3.2,df=6,p=0.040

3.5 学习计划、习惯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41.339,df=6,p=0.0001

3.6 学习态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6.458,df=6,p=0.011

3.7 认知归因的调查

结果显示:(1)所有学生中把学习语文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看书太少”、“平时练得太少”、“语文从不花时间”这三项上,特别是在“看书太少”和“练得太少”这两项的比例上,对比班超过了50%,重点班超过了60%。(2)“上课不听讲”和“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两选项中,普通班和对比班的比例较高,均超过10%,普通班中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比例超过25%。 (3)三种类型的学生中,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学生中有近2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当,而对比班中这一比例竟高达31.94%,

3.8 对教师教学方式喜爱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8.840,df=6,p=0.004

四 、分析与对策

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可看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的动机与兴趣;(2)学习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3)同学关系;(4)师生关系;(5)学习计划与学习习惯;(6)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7)认知归因;(8)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喜爱。调查中把学习困难生和学习优秀生从这几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学困生心理上的不足,并由此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帮助学困生解决心理困境,提高学习成绩。

1 帮助学生认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

语文学习动机是指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语文的一种学习意向。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能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努力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并能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就成了在外界压力下的被迫行为,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甚至会想方设法逃避学习[3]。因此,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对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称之为学习的先决条件,这是很有道理的。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看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偏低,对学习语文缺少一种强烈的愿望。因此,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帮助学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学之前先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在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形成正确而远大的语文学习动机。其次,帮助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意义,强化学习需要,经常介绍科学界中因语文素养不好而影响自己创造发明成果发表传播的故事,不断地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进行强化。

2、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4]。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可看出,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主要的原因是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有些甚至是到了讨厌学习语文的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计划的有无、学习习惯的好坏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讲,能制订出一个较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来并认真去执行的话,是提高他们成绩非常重要的一步。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表中数据可显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传授给他们丰富的语文知识外,还经常会教给学生们一些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学习乐趣。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归因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具有依随性,不产生无力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将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归因,让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5]。

参考文献

[1]蔺晓渊.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品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64.

[2]赵微.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6,1,91-95.

[3]郑晓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干预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5,126(10),874-87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就是在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会存在着学困生,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当然也存在着学困生。现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做到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了语文教育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希望对于未来的初中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1.让学困生学会自信

一般来看,学困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这种自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导致的同学之间的轻视,可能是父母工作太忙而忽略他们等等。他们感到自卑之后更加不能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就成为了学困生。所以,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让学困生学会自信。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学生成绩不好不是耻辱,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关心不关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也应该积极的给予孩子们关心;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的给予学困生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就算问题回答的不够完美也应该及时的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必定让学困生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他们才会更加的自信,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2.积极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的学困生都没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兴趣作为导师学习才有动力。作者在此将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

2.1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多引用事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没有很显著的作用,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事例或者故事,以此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陶渊明的诗词时,可以讲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如果这些还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讲一些自身的学习语文的经历以及经验。新的课堂模式必定会受到学困生们的欢迎,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2让学困生们尝到成功的感觉。很多的语文学困生不是没有努力的学习而导致的,而是因为学习之后没有很好的成果而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适当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说,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出比较简单的诗词考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简单地语文诗词考试学困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也是在隐形的增加学困生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2.3积极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学习。初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摆脱小学的稚气,也还没有高中时的锐气。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新颖的事物,学困生当然也是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来积极地开展围绕学困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比如说文学故事比赛、诗词比赛、观察写作比赛等等。让学困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通过以上的这几种措施可以培养学困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如何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是学困生转化关键的部分。作者将这一部分具体的分为了以下三点:

3.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学困生与一般的学生不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同一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优生一天就可以完成,学困生却需要两天。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导学生,比如说,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对于学困生要求。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必定会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3.2教师适当的进行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在了解学困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薄弱的部分之后,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课外辅导。比如说积极地运用课间十分钟,或者是午餐时间等等,这些时间或许就能解决学困生很多的语文学习疑点。

3.3制订长期的学困生语文学习计划。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规划。不能简单地靠几次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就能实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制订关于学困生转化的长期计划表,分阶段的来进行实施,具体的规划课外辅导内容、大概时间等等。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实现之后,再来实行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计划。这样有步骤、长期的计划才能真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才算是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学困生转化要从培养学困生的信心、兴趣开始,然后逐步的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具体的转化措施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切实的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语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初中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 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

[2]杜成然. 学困生的转化之我见[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几名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试就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具体转化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契合学困生的学习计划

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成为学困生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或自身语文基础知识本身就较为薄弱,或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的影响,或是自身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充分理解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具体语文知识点……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主动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学困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认真梳理出他们之所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制订出切实契合每位学困生个体的语文学习计划,这是转化语文学困生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给予学困生感受成功的机会,以此促使其逐步树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往往有一种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总觉得无论是在同学、老师还是父母面前都抬不起头来。长此以往,他们很有可能仅仅因为缺乏自信等缘故就由学困生堕落成为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排斥及厌恶心理,并最终完全放弃语文学习的学生。如此,再想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鉴于此种情况,给予学困生感受成功的机会,以此促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顽强意志就成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以我自身为例,针对学困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功与进步,我都力求及时发现,充分肯定与鼓励。此举效果显著,学困生在表扬声中以及其他学生的欢呼声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成功的喜悦与快乐,长此以往,不但语文学习兴趣大增,而且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树立与巩固,这些都为他们日后继续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结成合作互帮小组,以优带困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条措施,我还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让学困生与语文学习基础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如此,不仅增强了班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优带困”活动还真正帮助学困生在确保认清自身语文学习不足之处的同时,最大限度上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动机与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能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契合他们自身语文发展需要的策略,相信必定能做好学困生转化这项工作,也必定能促使他们在初中语文这一广阔的学习领域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运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摒弃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单分析,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1.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组织、内容、模式、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而实现的,其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可以将其简单描述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合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特点。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

(2)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意义。

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现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索、合作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有效实现了协作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信息和成果进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了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利用,不但革新了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而且对于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或图片展示课。此外,语文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课件制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或者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入实景,激趣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点,在对课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从而使得课件可以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播,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对《苏州园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苏州园林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通过合理设计,使其能够迎合课本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了解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同时直观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从而顺利导入课程,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便于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构成“一个人的课堂”。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疲惫不堪,而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所有学生放在了同一位置,没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具体情节,在关键处停下,让学生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比如,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视频《暖情》,通过视频、音乐伴奏,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很快就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音乐伴奏打动,每个人眼里都饱含泪花,此时学生已经深深地进入短片之中,他们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亲情在细节中流淌这一教学主题有效地体现出来。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渲染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增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挣脱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女娲造人》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古代的各种神话故事引入课堂,供学生欣赏和探讨,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拓展和扩充,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得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

4.转变传播方式,强化直观化教学。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知识传播方式,从而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如果单纯依靠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受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或者似懂非懂,从而提高教学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互动能够化繁为简,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中国石拱桥》进行教学时,由于当前石拱桥已经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所取代,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见,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加上对石拱桥知之甚少,对于课本中的描述感到难以理解。部分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水泥和钢筋,桥身的强度怎么可能那么高?”“没有东西连接,难道整个桥身都是由一整块石头做成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等典型的石拱桥,并对石拱桥的结构、形式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感悟古人的智慧。

5.发展学生思维,增强思维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尽力促进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凭借,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对其思维进行拓展。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不夸张地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设计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与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尽量大量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在讲授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案例,使学生针对写作案例进行写作方法、思路等分析与评价,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可利用网络技术,进入网上图书馆,阅读更多作品;或举办专门的协作聊天室、论坛,通过网络交流对阅读的感受或写作方法的体会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究式学习或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课后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优化学习。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多的可以认为是对经验与智慧的综合和传承,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促进语文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以《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为例

为协助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研发了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织初中学生参赛,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一经播出,关注汉字“失写症”、“保卫汉字”迅速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节目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民诵读传统经典诗词的热潮,自然而然地让受众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能够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意在为青少年打造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旨在提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汉字英雄》手机同名App同步上线,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互动模式。

《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于2013年11月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成语互动节目。形式为演播室成语竞猜,以画画猜成语为核心,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成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密码,体现了中国人的观念和精神世界。它是汉语言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汉语进行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河南卫视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汉语辞章之美的欣赏和对良好沟通能力的关注。

以《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为代表的基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给曾经过分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吹来了股股清新的空气,使得有着“娱乐至死”倾向的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也植入了传统文化的诱因,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使观众的娱乐品味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基础文化类节目对中小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仅以初中生为例来探讨这些节目对他们的影响。

二、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文化修养提升至关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立足于小学又为高中奠基,不仅家长关注,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恰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策划总导演关正文所说:“……我们在一开始设置节目的时候,尽管是初二学生参赛,我们从头就没有把它纯粹地设计成是一个学生节目,或者少年儿童节目……这个节目是小孩参与,但是是做给全民看的。”立足于初中而辐射全民,从效果看,这些节目真正达到了节目策划者的预期,而且起到了他们想象不到的作用。节目策划者的初衷未必是要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其日益发酵的现实影响却是非常积极的,给语文教育很多启示。

(一)唤起了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在内的众多人士对基础文化关注的热情,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人士虽然尽心竭力,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传统认知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变,语文学习“少慢差费”的现状并没有很好地改观。其中原因很多,但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缺少热情和激情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比赛琳琅满目,但语文却处于失语状态。《中国汉字书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汉字英雄》等基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吸引了广大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引起了他们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因为汉字、诗词、成语等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成为提升语文教育的很好抓手,唤起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投入精力去学习、去积累,这样语文学习才看得见摸得着,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具有娱乐效应的非娱乐节目唤起了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在内的众多人士对基础文化关注的热情,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

(二)文化学者的积极参与成为文化发酵的重要诱因

在这些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中,于丹、蒙曼、钱文忠等文化学者的积极参与为这些节目植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学者立足于传统文化,由点及面,由面到体,以他们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把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上来,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发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汉字、一首诗词、一个成语,而是饶有趣味的活生生的文化。节目立足于字、实词、成语这些文化诱因,生发开来,丰富着想象,积累着知识,陶冶着性情,涵养着品德,活跃着思维,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

(三)让语文课程资源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后,语文教育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不大。语文课程的开发思路单一、传播渠道不畅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基础文化类电视节目无意之中给处于困境中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突破。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都深知语文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吁和探究“大语文”的具体实施,但很多原因导致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封闭和单一。就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字、成语、诗词等来说,由于学习中单调的内容和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是浅尝辄止,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很好的实际效果。这些节目借助于强大的电视、网络平台和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对青年学生特别是对初中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电视节目、网络游戏来说,它们本身有着自己的传播目的,其目的未必是针对语文学习的,但对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这些节目无疑是有趣有效的隐性课程资源。

(四)利用电视平台和网络游戏平台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形式

这些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同时,大多配合网络游戏进行节目的延伸。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和网络游戏成为任何人不能忽视、不能绕过的现实。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名的网络游戏,让包括学生在内的很多人趣味盎然;游戏门户网站17173与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栏目倾力打造的移动端智力类游戏App应用,包含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所有成语,以看图、猜图及玩家合作、比赛的游戏方式,给不同年龄段的玩家带来非凡的游戏乐趣。这些伴随着节目的网络游戏,让很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既过了游戏的瘾又学有所得。

(五)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思考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都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探究实践的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出发,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之前就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随时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在学习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及时评价纠正。简单来说,自主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性。语文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意识,能够主动去学,而不是靠教师和家长去压迫。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一种内在需要的满足,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2)自主性。以往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自主性就是让学生把学习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学,不理解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自主学习。

(3)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中学语文的学习也是独立的,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自行感受和思考,独立掌握知识和明晓事理、

(4)过程性。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自主性学习应当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的,而不是由别人强制施加,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实践。

二、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重知识而轻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营造和谐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作一个容器,教师只是不断地往里面填充东西。实际上,学生应当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是尽力去助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课堂姿态,通过欣赏的角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表现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信心,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成就感和新鲜感,让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乐趣。

(2)创设有效语文学习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语文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信息和环境方面的资源。教师创设的自主学习情境,从环境资源方面来说主要是指自主学习的时间、情境、氛围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一定的背景介绍,然后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满怀期待和信心去文本中探寻内心所需的东西。

(3)明确初中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初中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瓶颈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任务,由学生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与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一般会采取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对文本阅读来说,自主学习计划也就是阅读学习的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条理地实现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强化并且慢慢转化为内心的一种素质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主性学习。

(4)开展有效自主学习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一一讲解,因为有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小组交流学习,以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们可以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提出疑问,让台下的学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尽快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深入语文教学,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叶圣陶《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可以设计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信息技术互动课件。教学中,教师先提问:“你们到过苏州园林吗?”让学生回忆各种建筑美丽的样子,随后带着学生一起随着信息技术课件中的画面去观赏游览苏州园林。画面中既能看见园林的美丽风景,又能欣赏到不同角度、设计迥异的园林建筑,同时课件配有音乐、课文朗读,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了解苏州园林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练习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会受到一定限制,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可以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课文时,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感知课文内容,研习课文后,利用迁移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讨论,在全班交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子》时,我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地震后的情境,再让学生说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到学生的叙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口语训练不仅让他们能说会道,更训练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入教学课堂。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效改进和完善,是教学改革质的飞跃。对于传统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声情并茂、知懂并重,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一、丰富的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是疲于奔命的,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无所适从。因为文言文课文的作者与现实距离久远,以现代人的角度理解古人的思想有一定难度。借助网络媒体,可以跨越时空,使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抽象的事物、不熟知的现象等生动、具体、直观地再现出来,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水平的不足,又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促进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多向的、差异的、立体的新气象。

(一)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郦道元的《三峡》一课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巴东三峡巫狭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壮阔奇景呢?我适时地播放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片,那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那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那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这一切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柔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绝美的文字,使学生如痴如醉,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描绘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图片音乐,加强记忆。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到位后,便是背诵。此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巩固记忆。

1.利用图片提示记忆内容。有些文章学生难以背诵,教师可利用文章重点段落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如教《核舟记》,在背诵第二部分的时候出示放大的核舟图片,然后按顺序让学生记忆。特别是船头的坡、黄鲁直、佛印三人的神态呼之欲出,学生就能轻松背诵。

2.利用音乐营造记忆佳境。在学生朗读背诵时,上一段柔美的音乐,可放松学生的心情,营造轻松的气氛。例如背诵《陋室铭》时播放古筝曲《广陵散》,背诵《与朱元思书》时播放《高山流水》,这都是创造良好记忆环境的不错的选择。

(三)利用视音频,激趣。

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音频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调动起来融入作品中。例如教《破阵子》时,视频朗读时音乐雄浑、鼓点声声,朗读声铿锵有力,配以马蹄阵阵,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到遥远的古战场。还可通过视频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有效整合,拓展思维。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注意学科间的融合,注意知识的迁移、整合。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拓展、比较、整合、联想等。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可用网络媒体显示郦道元的《三峡》中的片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片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以体会山水的奇,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多媒体网络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及视频图像等进行实时处理,变成集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教师难以用平面语言创设的情境得以再现,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二、借助网络交流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

借助网络交流平台的便利,学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加工、协作学习、探索创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

比如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建立班级论坛,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学习,也可以组织QQ群,进行文言文知识的讨论交流,将学习由课堂拓展到网络中。这种不受时空限制、更开放的交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独立思考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不必按某个固定的顺序学习,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的速度、顺序和难易程度。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它与学科的整合是有限度的,所以在此提出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供思考。

(一)以影像代替文字。

有的教师一味追求信息技术带来的形象性、生动性,殊不知,过于形象化的诗文内容其实极大地限制了文本本身带给读者的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文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思想意义变得浅薄无味,特别是对这些经历尚浅还不能理性思考问题的中学生,这样教学会产生“千人一面”的恶果。

(二)重激趣忽略要点。

第9篇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弥补课文只有文字的不足。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给学生营造语文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有助于语文课的导入

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肤色的人在死海游玩的画面,画面上有的人躺在死海里悠闲地看书,有的身上涂满了泥巴,戴着墨镜在享受日光浴。学生看着这些生动的图片好奇地问“这些人怎么能躺在水里?还能看书?他们是不是有特异功能?”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阅读文本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

再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播放了西北汉子表演安塞腰鼓时豪放、热烈、壮阔的场面,画面上表演者头箍红围巾,身着白对襟衫,忘情地捶击着腰鼓,舞动着身子。笔者问学生“想不想更深入认识这种震撼人心的舞蹈艺术?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好吗?”正是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才使语文课的导入更易于营造氛围,为学习奏响了富有感染力的序曲。

二、运用信息技术注入生活气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运用多媒体激情导入的基础上,如何将课文中一个个静态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将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文本内容与现代生活气息碰撞接轨?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冥思苦想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一困惑。例如,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在学习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笔者精心制作了人物说话指手画脚,睡觉时手脚伸开摆成“大”字形的动化图片,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阿长行为粗鲁,爱嚼舌头从而令人生厌。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现代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阿长这样的人?”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表明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真有,这就完成了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有助于有效地进行拓展教学

语文学科是信息内容最为丰富复杂的学科,如何在40分钟有限的文本教学中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关信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阅读机会,而且能够使相关内容的阅读信息量数倍增加。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教学进程加快,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有时间进行拓展式教学。

课堂流程中,可以拓展文本的作家作品生平资料,拓展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在拓展中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到《芦苇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作者孙犁的相关材料,学生不仅知道了白洋淀派,还了解了同时出现的赵树理等人的山药蛋派。从而拓展到让学生搜集网络中所有写父亲的文章。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第10篇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衔接工作

当小学生结束了相对轻松的小学生活,怀着激动而好奇的心情步入中学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及时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要求,一部分原本基础不错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锐减、语文成绩明显下降。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许多老师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在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上对初一新生的指导,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开始初中生活之初就在困惑迷惘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成绩与小学相比下降严重。究其原因,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师的责任恐怕更大。如果解决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问题,搭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跳板,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过渡,完全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不至于让学生输在起点上,更为学生的初二、初三甚至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语文学习不是小学的简单延续,初中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学生在心理上缺少足够的准备,教师没有科学地引导,学生一定很难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因此,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的高低。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六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

要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教学的过渡工作,首先应该搞清楚中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认为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容量的加大。

升入初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明显比小学安排得要紧,生活、学习的节奏比小学要快得多,作业量也比小学有所增加。学习的科目明显比小学增多,由小学的几科猛增到十几科,每节课也由原来的四十分钟变为四十五分钟……所有这些变化无疑给刚步入中学的孩子们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仅就语文学科而言,教材所选课文的篇幅明显要长得多,课文的难度也比小学明显加深。就初一语文课本看,课本包括课文30篇,还有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专题)、名著阅读、古诗文诵读欣赏等内容。课时安排比小学要少得多,特别是文言文又是小学时从未接触的内容。这些,都给刚进入中学的新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的基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些要求,无疑比小学要高得多,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对于初一新生不能不说是一道“天堑”。

(三)基础知识的不足。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不涉语法等知识,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文分析、写作、口语交际等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学生一旦遇到语文知识问题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这使初中语文教学还要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入手。特别是文言文学习中遇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更无所适从,这又成为初中新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四)学习心理的变化。

进入初中,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语文学习又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不少学生虽然努力了,但短时间内并没有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如果老师不及时疏导,会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怎样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针对上面所说的几方面差异,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观察、认真研究,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教学实效,构筑好桥梁,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过渡,为学生学好初中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研究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研究课标需要着重以下两点:(1)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异同;(2)研究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异同。只有深入研究以后,才能对中小学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比如就背诵篇目而言,课标规定小学阶段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内容的连贯性、层次性。教师了解这一信息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

(二)四方面努力,解决容量大的问题。

第一,明确要求。初一学生,充满活力,好奇心强。教师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讲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避免陈旧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教师采用新颖活泼的开场白、幽默风趣的讲解及激励式点评语言;开展小组间讨论释疑、竞赛活动;课文比较欣赏,课本剧编排,模拟课文片段即兴写作并当堂交流;围绕某一主题迅速展开想象或联想表达;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等等。在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多种感官参与中学习语文,学生会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收获成就,从而培养起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三,循序渐进。针对初中语文内容多、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抓住重点及典型篇目仔细讲,重点讲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每一次讲解应做到有所选择和侧重,不求面面俱到。说话方面,一是要创造情境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讲。如课前给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演讲,课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复述情节,围绕中心发言辩论等。二是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尤其是不善表达的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使他们逐渐做到“言无不尽”。写作方面,重在培养写作兴趣,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生活、关注他人,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可让学生分阶段进行训练,先写身边人或事的片段作文,再写一般完整的记叙文。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筛选、组织材料的能力,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训练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心的思想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教师可利用周记训练对人物或景物等进行描写,或当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讲评交流,逐步培养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第四,拓展提高。《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教师要指导初一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教师推荐有益读物并指导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语文笔记,坚持收集、积累常见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相互交流,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说话、写作能力定会大幅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阅读的能力。初一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初步熟悉资料,能从教材及参考资料中找到或归纳问题的答案;具备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这也是最为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一种语文学习能力,针对初中新生,教师训练时要特别把握好内容的深浅度,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指导。

2.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整理笔记。

3.智力技能。包括学会潜心观察;采用理解记忆;掌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想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及时矫正语文学习不良心理。

有的初一新生会因一段时间内语文考试成绩不佳而灰心丧气,教师应留心观察。一旦发现此种现象,教师可找出其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同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考试中因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克服马虎粗心或基础掌握不牢的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认不认真学,考试成绩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础,考试看运气”的想法,教师可就近几年语文统考、中考试卷结构和分数比例为其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不能丢,该记忆该背诵的不能忽视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单纯地认为“作文靠天才”,对作文信心不足并产生畏之如虎的心理,教师可在布置作文时给予适当指导,在评改作文时做好记录,便于有针对性地评讲,在讲评作文时比较优秀作文与不合格作文的差异,让学生在欣赏、鉴别中明确写作要领,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升入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改变对老师的绝对依赖的学习方式,做到自主地学习。一是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的授课方式。初中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老师在集中讲解重点、难点、要点时,要适时鼓励、引导学生专心听,尤其是知识性的内容更要用笔、用心记,课后再复习消化,以求真正理解。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勤学好问,主动和老师交流。二是督促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周计划等。三是要启发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被动听课和机械地做作业上,要用心学,主动学,优选学。特别要讲究方法,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方面。

(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就初一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许多初一新生不会预习,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应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并将查出的字、词含义等知识弄懂。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多动手,翻工具书,这样教师上课时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掌握效果也一定会很好。其次,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好能理清文章层次,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当然,教师课堂一定要设法富有“激趣性”,始终将学生置于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别于小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字典、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16-01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学中发现和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师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要注重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也要注重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开展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相互合作协商着解决。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相互的合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调动学生进行讨论的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中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最后,开展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和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

总之,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要用好教材,学会知识迁移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为本,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都没利用好教材,没有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出来。无法让学生享受教材的熏陶,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材较好地反应了时代的发展,密切地联系了现实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激趣的有利因素,把教材中的文本当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实例,以教材内的范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并以此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积极去感受教材的精美,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教材对语文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实行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教材意识。在语文教材中可发掘的资料是丰富的,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资源,注重知识的迁移,全方位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新课程标准确认语文课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创新与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和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和学习,与学生共同营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予每位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营造出一种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手段 自主学习 方法 探讨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一模式下并不会引起学生主体地位同教师价值之间的矛盾。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创设多种自主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正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需要做到自我调节、自我反馈以及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自我总结、评价以及补救①。语文新课程标准准确的解读了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即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处理语文教学环节,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1.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动机以及兴趣在自主学习模式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受到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初中学生喜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由此,为能够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学习兴趣②。

首先,初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展示语文语言美;即结合生动的情感以及高昂的热情将文中包含的情感予以表达,充分利用阅读时间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继而产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冲动。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其三,充分利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善于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收获中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讲解文章中心思想后让学生自主查找文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提问、合作解决。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计划、目标的制定

其一,教师可以以学生自身的薄弱点为依据制定学习目标;初中生年龄较小,学习上仍然存在显著的薄弱之处,因而需要教师采用有效引导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恰当学习目标的制定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其二,以文本的写作特点为依据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需要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逐个介绍体裁相关知识,以便能够在反复出现的文体时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学习方法。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后同于学生聊天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总结单元测试中学生的薄弱之处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以及计划。在教学阅读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讲解文章体裁特点,随后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对学习的阅读文章特点予以总结,进而达到熟悉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目的。

3.自我评价与反馈的诱导

新课程编著中提出教学评价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自我评价属于自主学习的主要过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正确自我评价能够为学生指明正确方面和提供前进动力,因此,构建合理的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反馈③。借助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我,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初中生语文教师采取不定时评价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并在此同时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激励,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不足。

4.自我调节与监控的引导

自我调节以及监控力度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自我学习模式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借助自我调节以及监控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制止力以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强化学生自信心。

三、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具有其重要意义,其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校能力的目的。

【注释】

①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育科学沦坛,2008.6(5):11-12.

② 崔建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探究[J]. 科教文汇,2011.11(03):83-84.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方式与方法

不少教育者都被教学效率所困扰,在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掂量,似乎二者难以实现统一。实则不然,只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并对这些方式进行灵活运用,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是可以实现同步增长的。那么具体应该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以下方式是值得教育者借鉴思考的。

一、积极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正所谓“善学者不如乐学者”,自主学习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是以“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充当着一个“听众”或是一个“看客”,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之中获得满足感,进一步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我们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就可以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教师讲解进行教学的方式,而采取一种先由教师讲述课文大意,再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内容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还可以明确的提出一些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自主学习。

二、制定特色化教学方案,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

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学方案是教育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教材知识点而做出的关于教学流程的具体安排,其中包括了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与课堂的整体协调。

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案制定中,教育者关注的往往是知识点的讲解部分,而缺少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统筹,这样的教学方案往往在教学突况之下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影响课程的进行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制定一个特色化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是尤其重要的,这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也是根本举措。

比如,在我们的新课程方案中,就可以加入富有吸引力的导入部分,已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导学为学生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又比如在课程中设计妙趣横生的师生问答环节,为教学方案增强灵活性,以便于更好地作用于课程教学上。

三、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关键环节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学习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两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速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传统教学中正是因为其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而使得学生兴趣锐减。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学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关键环节。

比如,我们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举行小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也可进行“皇帝的新装小话剧排演”。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角色进行扮演,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隐藏含义。

这种“活动教学法”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的相对较多的方法,这种教学法灵活度高,渲染作用强,具有极高的参照价值。

四、融入新型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动力要素

学习是需要动力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同样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法予以积极的催化。如果教育者固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则会使得教学进入一种单元化的圈子,无法吸收新式教学法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无法使得教学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因此,教育者应当大胆地接受新事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融入新型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扩充。

比如,我们在讲解《寓言四则》中的《塞翁失马》这一课时,就可以添加“班级讨论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就《塞翁失马》为原型结合生活中的小时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对于“福”与“祸”阐述自己的见解,并给出详细的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式得到了多样化,学生更深层次进行了课文学习,甚至实现了将课文知识引入生活。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添加了更多的推动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结语

高效课堂建立将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进行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育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规律,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勿让“高效课堂”成为一个口号,而要将“高效课堂”的建设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反思

一、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端正

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侧重点,中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关于对实际交往技能以及文学欣赏阅读的学习。然而,这阶段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容易受教材以及课程的内容所左右,可是现阶段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材已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语文提不起兴趣,长时间的兴趣缺乏,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具体表现为:

1.漠视语文

具体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表现为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

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能回答上来。这类学生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学习语文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合作讨论成为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后,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往往以分组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的交流与整合,完善并扩展知识面。但是分组讨论的运用不当及形式化使得合作讨论变得没有意义,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应付而讨论成了阻碍课改发展的屏障。其具体表现为:

1.讨论的内容不合理

没有含金量的讨论内容没有思维价值可言,没有价值的讨论只是对时间的浪费。

2.讨论时间安排不合理

其一是讨论时间不足,学生讨论蜻蜓点水般开始,没有深入便被叫停,这样一来,讨论成了花瓶。其二是讨论时间过多。讨论结束,老师没有别的安排,学生没事可做,松散的课堂成了学生休闲聊天的场所。其三是讨论中分工不明确。

三、学习语文的外部环境缺失

在较长一段时期里,语文的政治功能曾经强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语文德育越来越被狭隘化,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四、信息技术的不合理运用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其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为经济发展做支撑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了许多新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

第1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方式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的各个学科做了全新的要求,尤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特别强调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从小受父母的管教比较少,对于学习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学习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语文素养不高。通过对这些初中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能够更主动地完成学习计划和任务。

2.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开发学习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3.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于学生本身有诸多好处,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是具有极大的益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教师的教学负担就会相应减轻。而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这样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中学的差距。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由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比较庞杂,很难进行有效的梳理,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苏州园林》,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可能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园林没有具体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频,帮助学生获得印象,然后带着这样的情境进行课文的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更愿意自主地寻找关于中国园林的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将课堂变成舞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各自扮演角色,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将这段故事展现出来。因为需要扮演好角色,学生就会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语文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记忆和掌握,这会加重学生进行自学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复习,定期帮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减轻学生自主学习的负担,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紧密的整合,通过对新旧知识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于旧知识的记忆,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学习。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互相探讨,互相质疑,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3.进行有效的评价,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然后给予比较中肯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多与他们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对于他们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肯定,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尊重,都能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要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