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职业,而人际交往中最起作用的恐怕就是情感了。要实现师生间和谐对话,必须要用更多的情感来调剂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自己才能变得更真实、更完美。
学生的特点是具有向师性,对老师充满敬意,对老师抱有美好善良的期望,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爱的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通过自己的付出,真正赢得学生的亲近,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就是调动了最大的教育力量。
我班曾有一位学生,原来成绩不错,后来却整天无精打采。经过了解得知,原来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而影响了情绪。我及时进行了家访,将学生的状况告诉他们,并当着家长的面列举了学生的诸多优点,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孩子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成绩很快赶了上来。教师的爱能化解学生心头的坚冰,能冲净学生心中的一切污垢,能帮学生找回自我,重数信心。
居高临下的关怀往往流于形式,平等的交流才能开启孩子的心扉。我们与学生交流,应改掉一些习惯性动作,如:报肩、叉腰、翘二郎腿等。我们不妨俯下身来或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谈话;不妨耐心听完学生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粗暴地打断甚至呵斥他们;不妨试着在同学面前为自己的不妥言行真诚道歉……,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必将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信赖、仰慕和敬佩。这种精神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协调,胜过命令与说教。
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教师要放飞自己的情感并非易事,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艰难而必须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改变:
1、换位思考。自己也曾是学生,我们上学时最希望的不就是得到老师最自己的关注与肯定吗?能与我们真诚谈心的老师至今倍感亲切,给过自己无私关怀的老师至今念念不忘,时时鼓舞我们上进的老师,至今令人钦佩……,相反,对于整天歇斯底里,对我们大喊大叫的老师,一脸冷漠出口伤人的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就大打折扣了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管成绩一时很重要,但教师的修养、人品,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何况,两者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融洽,对教学更有利。让我们走近学生,和他们真情互动,让我们童心未泯,青春永驻!
2、学会宽容。除去功利,细心观察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性格开朗活泼还是沉默寡言,无论他字迹好坏,无论他学习如何,他们都将走向未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分数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人格树立更为重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成长。
宽容不是姑息,不是迁就,而是一种积极、灵活适应的态度。我们不要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以关心其家庭、学习、身体入手,让他们首先感受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再对症下药,从而使他们消除抵触心理,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化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要从现在做起,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 、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体性教育是关键。“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杨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动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当老师讲“燃烧与缓慢氧化”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现象有那些认识和了解吗?”同学们发言后,对“燃烧”现象了解了很多。对燃烧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那么,同学们想探讨“燃烧”的实质吗?你们想解决燃烧造成的有关理由吗?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想要解决的理由,自我选择学习方式,30分钟后老师听同学汇报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的同学看书理解燃烧;有的回忆氧气性质学习时,说明燃烧的条件;有的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研究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有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燃”是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有的同学通过组内的讨论及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策略,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理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联想是思维的桥梁,历史上有不少创造和科学思维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联想。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长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根据人类当时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很难对苯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时,在梦中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当他从梦中惊醒时由刚才的梦境产生联想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通过了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这一化学史上的趣闻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想、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启迪少压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 ,在研究、探索中不断创新。
四、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化学是中学化学刚入门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理由,意识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学趣味实验可以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新知。如寻找简捷的实验室制O2策略。有的学生首先在KClO3加热分解的基础上选择Fe2O3、CuO等作催化剂制取O2,但此法与原法差别不大,谈不上简捷,也算不上创新。有的学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应剧烈,不易制约。
有的学生则想到氢气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若也可,岂不是简捷吗?于是同学们选择了反应物H2O2,并开始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探索。学生试验了沙粒、铜片、铁片、锌片、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等,他们发现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对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知道了动物中有过氧化氢酶可能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了实验室制O2的简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这类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及原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双基”的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深思、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中存在的理由,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
例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广州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为什么湛江的公交车改为天然气公交车?”。这样既有利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理由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基于网络的高职数学教学是一种探讨和发展中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描述了网络环境中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 Internet; CAI; 电子白板; 校园网
创造情景, 激发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表现为单维性, 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因此, 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 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 但在网络环境下, 以上矛盾迎刃而解。例如: 在教学《导数概念》时, 针对长方形绕中间垂直对称轴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一问题, 学生众说纷坛, 急欲求知。笔者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 让学生在校园网的素材库中搜集用3D Max 软件制成的长方体旋转成圆柱体的过程的三维动画, ( 平时一定要做好数学素材的积累) 。使该演示呈现在学生的电脑上, 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 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2 把握时机, 促进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高职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只要看准时机, 辅助到“妙”处、“巧”处, 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2.1 使定义清晰化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 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 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 把两个三角形的底、两条高完全重合,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 脑海中很容易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2.2 使空间形象化立体几何图形教学中空间解析几何图形非常重要,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 有赖于想象。例如:《曲面绕定轴旋转时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 但难以通过具体操作使之形象化, 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Max 制成的CAI 课件,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①将一个曲面沿着它的定轴转动形成柱体, 清晰地观察其体积; ②沿高的方向, 将柱体分割成16 等份的圆台, 把这些圆台拼成一个近似的圆台, 切割成32 等份, 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 把学生理解难点的曲面旋转所形成的体积很形象地反映出来, 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 为其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3 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文声像并茂, 形象直观生动, 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 才能化平淡为神奇,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曲线对X 轴围成的面积与函数的积分关系》时, 将多媒体适时地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猜想之后, 再用媒体进行演示论证, 这样才能适时导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只有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责任编辑徐丽娟26教育技术导刊·2006 年第6 期教育技术导刊·2007 年第3 期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共享资源, 协作发展应用网络环境进行高职数学教学, 可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 而只需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处于引导、点拨的辅助地位, 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 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资料, 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 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