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俗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代艺术与城市历史这个当然的文化载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历史中的民间文化更值得作为城市雕塑设计的出发点,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为艺术灵感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民间文化融入城市雕塑作品,可以使市民和当地民众有更加温暖的亲和感。城市雕塑可以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特征,文化背景相溶合。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对人类历史的传承,传承城市历史的最好载体就是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不仅能折射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成为城市灵魂的主要承载者。在河南省济源市有一组《愚公移山》雕塑,就取材于济源市当地的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以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代表人物。以愚公坚持不懈开山劈路的民间神话传说为基础,将古人的传统精神和当代人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把当地远古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战天斗地精神和刚毅、倔强的山民精神完美地呈现在雕塑之中。非常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精神。《愚公移山》雕塑很好的融合了济源的历史文化故事和现代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展示了济源人民顽强拼搏,开创美好未来的新面貌。因此,不仅当地民众广泛接受这座雕塑,而且《愚公移山》雕塑已成为了人们记忆这座城市的特征。
二、城市气质应在城市雕塑中提炼
城市气质是城市社会生活几十年上百年约定俗成逐渐成形固定下来的,它贯穿了一座城市的整个历史。城市的面貌特征、文化传统、习惯习俗等也成为城市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城市所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每一个城市有不一样的城市气质:北京庄严而稳重,上海智慧与包容,杭州精致而温柔,南京成熟与内敛。在城市雕塑中,要体现城市的气质,例如在河南省周口市的大铁牛像,它象征着奋发进取、勤劳有为,代表着周口人民分发进取和辛勤劳作的精神,已经成为周口人精神与气质的象征。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城市精神的象征,已超越普通的美学价值。深圳市“深圳人的一天”城市雕塑组,活灵活现地呈现了“经理打电话、清洁工扫地、路人看报读书”等人物和场景,组成了深圳普通市民的一天。
三、地域民俗文化应在城市雕塑被挖掘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把它们融合到城市雕塑中也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民俗文化不仅反映着人们纯真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了文化历史的精神内涵,是传统精神与当代艺术、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一种完美结合。将民俗文化中的神话题材融入到城市雕塑作品中,使人们看到雕塑就会通过联想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此,充分挖掘蕴含当地民俗文化题材并在城市雕塑作品呈现,把当地民间传说及人文传统作为作品取意的基础和依据,使雕塑既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富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样,雕塑作品就可以满足不同文化层面的人的审美需求,人人都能接受。例如兰州的热冬果、牛肉拉面等,天津的吹糖人、租界的马车、磨粉和面等雕塑。沿着天津五大道上建造了许多带有天津民俗风情的雕塑,这些雕塑很容易把人们的思绪带到老天津时代,人们喜闻乐道这些好的雕塑作品。
四、结语
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2处,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3人[1]。这些具有浓郁胶东民俗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胶东大地,承载着先辈的情感,体现了具有胶东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的建立正值全国上下弘扬地域民俗文化之时,为胶东文化的复兴与繁荣昌盛贡献了力量。烟台市民俗博物馆的馆址设在福建会馆内,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而建,自1884年(清光绪十年)动工,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建成,前后耗时二十二载,时称“鲁东第一工程”,是一座供奉海神娘娘(天后圣母)的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福建会馆是一座雕刻艺术殿堂,雕刻的花、鸟、人物就有1000多幅,栩栩如生,堪称建筑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精品。1958年,福建会馆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北门上方石匾馆名为郭沫若手书。1996年,福建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烟台市民俗博物馆在此建立,福建会馆不仅仅作为传承妈祖文化之庙宇,也将作为一座民俗博物馆为向世人展开一扇展示胶东民俗之门。
二、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俗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民俗文物与传统博物馆中的器物也具有本质区别,因此民俗博物馆在传统意义上的展陈文物的同时,除其所具有的展示的功能外,也兼具保护和传承地方民俗文化的功用。
(一)民俗博物馆在展示与传承地方文化方面的功能
民俗文化与已经文字化、实体化的文化样式不同,它具有活态性,与人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如高丙中所言:“文化是具有公共性的,文化是一定人群所共享的,同时,这一特指的文化具有成为共同体全体享有的倾向和可能性,恰恰是这种可能性使文化不像那些私有性的事物一样因为占有的人越多而使每个人的占有份额越少,相反,它会因为享有的人越多而越有价值,越受到尊崇。[2]”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展示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民俗文化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这些平时他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作用力,影响更多的人,成为一种公共文化体系,这便是民俗博物馆在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烟台民俗博物馆的“烟台近代家居陈列”为例,其分别展示了封建官僚家庭、买办家庭、文人家庭和普通百姓家庭四个代表性家居陈设。使得观众可从中领略或奢华优雅或质朴纯粹的烟台民俗文化,体味不同阶层民俗生活的丰富内涵,从各个家庭的家居生活中窥见烟台开埠后多元文化并存之民俗风貌,从民俗文化中领略老烟台的公共文化生活,感受烟台作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在历经近现代历史的浸染后所具有的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情景。
(二)民俗博物馆在宣传与保护地方文化方面的功能
民俗博物馆承载着地域社会内民俗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功能,民俗文化具有活态传承的特点,因此民俗博物馆中展示的民俗文化也具有其独有的特质,民俗博物馆力求将民俗文化的动态展现出来,通过丰富的展陈手法,将地域社会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民间信仰通过再现与还原的形式展示出来,将民俗文化的活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通过适合民俗文化的展陈方式,民俗博物馆在宣传和保护地方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老百姓们对于自己生活中的民俗事项司空见惯了,而将这些民俗还原于生活,通过展览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能够起到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记忆,宣传和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的功能。以烟台民俗博物馆的妈祖文化陈列为例,该展览展示了北方区域中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在沿海地区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富,其承载着丰富的民众精神需求,该陈列推陈出新展出妈祖相关民俗文物十余件,并通过形象生动的展陈设计,将妈祖信仰这一民间信仰呈现给观众,从妈祖由来,湄洲神女的传说故事开始,将妈祖历朝历代受到叠奖褒封的情况以及有关妈祖的民间传说故事展现出来,通过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民俗文化视觉的盛宴。
三、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的民俗博物馆发展创新
(一)民俗文化的融入会使酒店更加具有特色。以我国云南省为例,我国最古老的音乐就是云南的纳西古乐,它也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这类古乐在公园14世纪就有呈现,是云南最古老的音乐,是纳西族百姓在接受华夏文明的影响下所缔造出的奇特艺术。那么云南地区的酒店音乐基调就不要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而是要多采用更加的接地气、悠扬而又具有特色的纳西古乐,同时服务人员在身着统一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周围的建筑元素也都是有着强烈的民族元素感,那么,整个酒店就会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如果再将我国的传统民族色饮食文化融入到酒店的发展中,必然会形成星级酒店经营与发展的特色优势。
(二)星级酒店特色文化经营更符合顾客的要求。现如今,单一、快捷的酒店模式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情况,当在所有东西都标准化的同时,就缺少了那份特殊的魅力,所以说酒店需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的标准化。再有,酒店融入民俗文化能拉近与当地距离,更加让人感受到当地的氛围,同时,酒店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也会使得当地居民有亲切感,使得他们容易接受酒店,接受起来也不会有陌生感。只有这种标准里透着特殊,制度里透着民俗,会使得酒店本身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息,从而使酒店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会使它建立起稳定的消费群。
二、星级酒店文化内涵与民俗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不同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各族人民的文化五花八门,为我国文化增添了不少魅力,但是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禁忌,在酒店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去注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满族在饮食、住房、甚至在节日时期有很多禁忌。在饮食中,满族禁止剁母猪或其它雌性畜肉,他们认为母亲给了他们生命,剁雌性牲畜的肉会遭到复仇;禁止在属鸡的日子里吃新米,因为鸡的消化能力很强,吃新米意味着常年都会肚子饿。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民俗文化带来神秘和独特感,但在民俗文化与酒店文化交融时,也可能会导致酒店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与当地名俗文化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
(二)可能会对酒店的整体利益有损害。有些少数名族会有不同寻常的民俗习惯,而酒店是以利益为主,从而导致了某些方面民俗文化与酒店文化不融合,出现一些利益上的损害。如有些地方民族会对某种动物十分崇敬而不去吃它,再有有些地区民族会有很严格的男女之防,而酒店要从全方位无死角的去服务顾客,这里面的矛盾冲突是无法调节的,一旦酒店妥协就会丧失许多财务收入,而长久以来形成的民俗文化是更加不可能妥协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谁也都不妥协于谁,酒店无法去吸收当地的顾客源,而当地居民更不愿意酒店在此常驻,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会造成酒店利益的严重损害,而且不仅仅体现于经济方面,还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名誉上的损失。
(三)文化特色不明显,雷同现象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而最大的差异性莫过于文化的差异性,如果通过文化表现出全方位的魅力进而引起顾客的共鸣,这样就可以给顾客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回忆,可以大大增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酒店一般都会在具有丰富的民族风情的地域建立,当地的民族特征都会隐隐约约的被体现在酒店的设计与经营上,这就使得该地域以某一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在餐饮产品、装修艺术以及环境氛围的上会和其他酒店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部分。尤其是现如今跟风现象严重,民族风俗文化的酒店本身应该传递的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概念,但是在同一区域内非常容易发生模仿或者抄袭的现象,一系列雷同现象就会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三、星级酒店文化内涵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建议
(一)明确酒店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概念。对酒店功能、布局、发展趋势的不完全把控是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中国酒店业教父”魏小安曾提出,酒店在设计中的基础性原则是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形式。所以,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首要的一点是功能,而后是结构最终才是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从酒店的功能为出发点,功能是建立具有民俗文化的特色酒店的基础,而后从结构出发,进而在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所应该采用的形式。如果仅以模仿这种方式创建一个民俗文化特色酒店,那绝对是在文化的形式或核心的步调上有了部分的理解差错。所以,具有民俗文化的酒店,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然后确定结构,再从结构上确定采用何种文化形式。
(二)对民俗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酒店吸取民俗文化时,有许多民俗文化并不适用于酒店文化,这就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力了。一个好的决策者是一个酒店发展和建设的舵手,而在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交融时,一个好的方向尤其重要,该舍弃的地方必须舍弃,一切为了酒店利益出发,找到适中的折中点,这样既不会让当地居民对酒店保持一种抵触态度,又不会损害酒店的整体利益,将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完美融合。
(三)既要进行融合又要保持酒店的独立性。人们每天都会因为外界事物、事件的影响诱发不同的体验,而酒店就是旅行者对一个地区体验的第一站,现在许多地区酒店都存在主题过于笼统,缺乏差异性的问题,这样就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不能给游客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以我国山西平遥为例,平遥作为晋商的发祥地,有用悠久厚重的儒学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建筑文化,这些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化体现了我国在明清期间的文化特色,那么在平遥建设发展的酒店可以选择其中某一文化例如宗教文化,从而开展体验营销,每个酒店都选择不同的文化主题,这样不仅能显现出酒店的民俗文化,更不会让顾客有重复感,从而带来新型的享受,这样就会从根本上避免了互相模仿,恶意竞争现象的出现。
略论第二语言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
摘要: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瞩目,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一书从学习者、教师、教材三方面,探讨了文化在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展现西方文化教学的前沿动态,为我国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第二语言 教学 文化因素
作者简介:姓名:王蕾,女,1980.8,江苏连云港人,广西民族大学0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1区域地质特征
罗甸玉矿化带位于罗甸县城西南,与望谟、广西毗邻。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北西缘,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相毗邻[4]。区内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其中二叠系四大寨组是软玉矿的赋矿层位,软玉矿体主要产于辉绿岩与四大寨组灰岩接触带上(图1B)。二叠系四大寨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罗甸一带灰岩逐渐增多但层厚变薄,甚至全由深灰色薄层含硅质、粘土质条带粉-泥晶灰岩组成[16]。区域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断裂与褶皱均较发育,褶皱叠加现象明显。区内岩浆活动单一,仅发育基性辉绿岩,辉绿岩岩体呈岩床状侵位于二叠系四大寨组,局部呈微角度斜切围岩。本区辉绿岩是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同质异相的产物[17]。由于黔南罗甸-望谟一带处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部边缘,并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辉绿岩侵入现象,形成众多的辉绿岩床(图1)。区内变质作用主要为辉绿岩侵位所引发的接触变质作用,其变质作用主要发育于辉绿岩与二叠系四大寨组灰岩之间。
2矿床地质特征
罗甸地区辉绿岩结晶颗粒多样,包括细晶、粗晶、斑晶辉绿岩,多呈岩床状顺层侵入,延伸较长。辉绿岩体上下两侧均发育围岩蚀变,上侧接触带以大理岩化及玉化为主,为软玉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下侧以硅化为主,未发现透闪石化(图2)。罗甸软玉矿(化)点众多,主要分布在晚二叠世辉绿岩与二T2b2-中三叠统边阳组中段;T1-下三叠统;T1y-yn-下三叠统夜郎组-永宁镇组;P1-2S2-二叠系四大寨组二段;C2mp-上石炭统马平组;C2hn-上石炭统黄龙组;C1d-b-下石炭统大塘组-摆佐组;D3s-d-上泥盆统响水洞组-代化组;D2h-中泥盆统火烘组;βμ-辉绿岩;叠系四大寨组燧石灰岩的接触带或其附近。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灰岩与辉绿岩直接接触部位玉化程度低,仅发育厚约1cm的玉化薄膜(图2),而较好的玉石矿层并未与辉绿岩直接接触(图3A)。区内玉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团块状产于大理岩化带或硅质岩带内,其中以层状、似层状居多,厚度变化较大,介于0.05~0.4m之间,多数为0.15~0.2m。玉石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白-青色玉和花斑玉,几种玉石在矿床剖面上交替出现,如同一剖面中出现青玉—大理岩—白玉—大理岩的现象,各矿点均以花斑玉居多,花斑玉又可分为青色底花斑玉和灰色底花斑玉。位于罗甸罗悃镇南4km的罗悃软玉矿处于床井背斜南翼,矿体与围岩接触形式表现完整(图3A)。辉绿岩呈岩床状顺层侵位于四大寨组第二段中上部,并与上、下地层呈平行接触。辉绿岩与上覆灰岩接触处形成大理岩化带,大理岩化带底部50cm内有不规则玉石脉产出,且两条玉化层均产于夹有硅质条带的大理岩化带内(图3B)。罗悃剖面辉绿岩结晶较细(图3C),围岩蚀变较弱。靠近岩体的玉化层厚约5cm,远离辉绿岩的玉化层玉化较好,呈浅灰色,厚约10cm。两层玉化层之间为夹硅质条带大理岩,玉化层与大理岩边界模糊。玉化层之上的灰岩未见明显蚀变现象,灰岩间夹较多燧石条带。
3采样及测试分析
测试样品主要采自罗甸县罗悃剖面,部分玉石样品采自罗甸其他几个剖面,共计16件。将样品在65℃左右低温干燥12~24h,用无污染鄂式破碎机一次性高效破碎到70%以上的重量能达到2mm(10目)以下,尽量缩短流程,以避免粉尘积留造成的样品交叉污染。使用来复缩分器,按“1/2+1/4+1/8…”多次手工缩分出300g已破碎的样品,用无污染钵在振动研磨机上研磨至85%以上达到75μm(200目)。微量元素采用ME-MS61方法,即用美国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与等离子体质谱(ICP-AES&ICP-MS)测定,准确度按“相对误差(RE)<10%”,精密度按“相对偏差(RD)<10%”来控制;稀土元素用ME-MS81方法测定,采用美国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准确度按“相对误差(RE)<10%”,精密度按“相对偏差(RD)<10%”来控制。以上测试工作在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完成,测试结果列于表1和表2。
4地球化学特征
4.1微量元素
以原始地幔为标准[18],将研究样品做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图4),并对罗悃岩矿石的部分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做纵向对比(图5)。经分析,发现样品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相对于原始地幔,辉绿岩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它岩矿石样品。这主要是因为Sr的离子半径大,化学性质活泼,可取代Ca或K而进入钙矿物或钾矿物中[19],所以,碳酸盐岩Sr质量分数较岩浆岩普遍偏高。为探讨元素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选取Nb、Ta、Co、Ni、Rb、Ba和Sr及RbN/YbN值做纵向对比分析(图5)。从图5可看出,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在辉绿岩(LK-1)中的质量分数较其它样品偏高,且随着与辉绿岩距离的增加,不同样品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没有明显变化。辉绿岩RbN/YbN=4.15~6.68,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20]。大理岩、硅质岩、灰岩及玉石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差异较小,总体上灰岩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稍高,玉石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介于其它样品之间。除辉绿岩外,其他样品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形式基本一致,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暗示辉绿岩对玉石成矿的贡献不大[21]。罗悃剖面其他岩石样品RbN/YbN=0.17~4.44,显示了其成因的复杂性[20]。其中灰岩、大理岩的RbN/YbN值明显高于硅质岩及玉石层,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但与辉绿岩直接接触的硅质岩(LK-5)的RbN/YbN值略高于其它硅质岩样品,这与辉绿岩侵位引发硅质岩蚀变有关。(2)不同矿点玉石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差异较小,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基本一致,总体均小于辉绿岩。Sr和Ba属大离子亲石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地球化学活动性强,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在变质作用过程中,Sr和Ba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甚至在同一类型变质岩石中也会有较大变化[22],因此各矿点玉石Sr和Ba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显著。各矿点玉石Sr质量分数的差异最为显著,但同一矿点玉石Sr质量分数(图4B中同一颜色即为同一矿点玉石)变化一致。由于Sr易富集于碳酸盐岩中,因此推测各矿点玉石Sr质量分数的差异是由于母岩(灰岩)岩性所控制的。玉石与辉绿岩在蛛网图上的差别较明显,表明辉绿岩可能不是玉石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贡献者。质量好的玉石(Gga、Ggc、Ggd)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玉石相似,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介于其它玉石之间。玉石RbN/YbN=0.68~2.04,平均1.16,说明其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略高于高场强元素。
4.2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测试数据及部分参数列于表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如图6。从表2和图6可知:(1)辉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49.51?10-6~182.25?10-6。(La/Yb)N=8.02~8.61(图6A),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6.72~7.00,为典型的轻稀土富集型。(La/Sm)N=2.36~2.68、(Gd/Yb)N=2.36~2.38,显示辉绿岩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样品δEu=0.90~1.08,δCe=1.02~1.03,表明辉绿岩Eu与Ce无明显异常现象。(2)未蚀变灰岩(LK-10)∑REE=27.09?10-6,其总量低于辉绿岩,但较硅质岩和大理岩稍高。灰岩LREE/HREE=3.84,(La/Yb)N=9.42,(La/Sm)N=4.62,(Gd/Yb)N=1.80,均显示其为轻稀土富集(图6A)。表2显示灰岩的δEu=0.59,δCe=0.22,两者比值均较低,显示明显的Eu和Ce负异常。大理岩∑REE=10.85?10-6~11.23?10-6,变化范围小,但其质量分数低于灰岩。大理岩LREE/HREE=4.51~5.53,(La/Yb)N=8.77~14.35,(La/Sm)N=4.10~5.33,(Gd/Yb)N=1.47~2.00,显示轻稀土富集(图6A)。大理岩δEu=0.49~0.60,δCe=0.37~0.43,表现明显的Eu和Ce负异常。(3)硅质岩分别取自未蚀变的黑色燧石层(LK-11)和灰白色蚀变硅质岩(LK-5和LK-9)。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相近,稀土总量远低于辉绿岩,变化范围较小,∑REE=10.19?10-6~22.39?10-6。所有硅质岩LREE/HREE=3.90~6.22,(La/Yb)N=9.22~13.21,(La/Sm)N=4.71~6.65,(Gd/Yb)N=1.40~1.9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点(图6A)。硅质岩δEu=0.65~0.78,δCe=0.18~0.41,显示Eu负异常和显著Ce负异常。(4)不同矿点玉石样品中Gga、Ggc和Ggd质量最好,LM-4和LM-5质量次之,BY-6、BY-9及罗悃玉石样品质量稍差。此外,样品LM-3和LK-7硅化现象明显,玉化较差。将所有玉石样品(包括罗悃剖面)的测试结果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18],得到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图6B)。相对于球粒陨石中各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值,玉石样品总体表现为稀土元素的富集,其∑REE=12.97?10-6~53.23?10-6,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玉石LREE/HREE=3.63~9.75,(La/Yb)N=6.10~31.38,(La/Sm)N=3.99~8.61,(Gd/Yb)N=1.20~4.45,为典型的轻稀土富集型(图6B)。另外,玉石δEu=0.47~0.87,δCe=0.12~0.43,显示Eu和Ce的负异常,其中Ce负异常更为显著。以上分析表明,辉绿岩稀土总量高,配分模式图差异明显,未见明显的Ce和Eu的异常,这些特征类似玄武岩。玉石与大理岩、硅质岩和灰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稀土总量接近,配分模式图较一致,均具有Ce和Eu的负异常。由此推测,辉绿岩对成玉的贡献不大,而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作用则是促进玉石成矿的关键。此外,由图6B可知,不同矿点玉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表明罗甸不同矿点玉石矿具有相似的成因。
5地球化学特征的指示意义
微量元素可以示踪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及机理[23];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也是一种难得的“示踪剂”[24]。微量元素蛛网图及特征参数可以指示岩石的成因信息[20],岩石的REE分布型式同样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可以利用REE型式来探讨岩石的成因及演化信息[25]。以往研究表明[4,8,10,13-14],罗甸玉主要矿物为透闪石,质量分数在90%以上,最高可达99%,透闪石理论质量分数为SiO2=58.18%、MgO=24.16%和CaO=13.18%[8]。据韩伟等[17]对辉绿岩主量元素的分析,发现其SiO2质量分数为46.08%~46.63%(平均46.36%),MgO为5.65%~6.93%(平均6.39%),CaO为9.40%~10.31%(平均9.80%),均低于透闪石理论值。辉绿岩(LK-1)微量及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与其它样品存在明显差异,元素总量高,Ce与Eu均无明显异常;RbN/YbN=4.15~6.68,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大量资料显示[2-5,8,10],罗甸软玉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上覆的外接触带中,岩体下伏接触带的蚀变与矿化均较微弱,表明岩浆与围岩接触交代并不能形成软玉矿石。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发现多数罗甸玉石矿体并未与辉绿岩直接接触,而是中间夹有硅质岩或大理岩,甚至夹有50余米厚未经明显蚀变的灰岩(如冗里玉矿)。综合上述分析,推测罗甸玉成矿过程并非岩浆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作用关系更密切。玉石与灰岩、硅质岩及大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一致,元素质量分数接近,配分形式类似,且它们都具有较明显的Ce与Eu负异常。罗甸二叠系四大寨组灰岩中有大量硅质条带及燧石团块,灰岩与硅质岩呈互层产出。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影响下,可引起二者之间发生硅与钙、镁的迁移,进而为成玉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根据野外地质现象及前文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推测罗甸玉可能具有两种不同的成矿方式,一种是侵入岩浆的热动力驱动下发生蚀变,灰岩中CaO、MgO与硅质条带或燧石中SiO2发生交代混合,形成CaO、MgO、SiO2比例合适的透闪石矿物,但这种方式形成透闪石较少,矿化程度低,矿体薄。另一种是侵入岩浆带来大量的气水热液,其与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大理岩、透闪石,但这种方式形成规模较大的透闪石,矿化程度高,矿体较厚。大理岩化带内的玉石矿通常玉化程度较好,这一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即玉石的形成与大理岩化关系较为密切。灰岩与硅质岩稀土配分曲线显示较明显的沉积岩特点[26],而沉积岩中Ce异常的出现表明其为海相生物沉积或化学沉积[23]。稀土元素Ce与Eu是变价元素,但是二者在氧化还原环境中的变化却相反[27]。Eu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态,分别为Eu2+和Eu3+。当Eu呈Eu2+时,很容易在大理岩中代替Ca2+、Mg2+而相对富集并表现正异常[28]。玉石Eu存在明显负异常,说明它们可能是成岩过程中发生钙质、镁质迁移的结果[29]。不同矿点玉石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基本一致。当RbN/YbN>1时,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当RbN/YbN<1时,为强不相容元素亏损[20]。玉石RbN/YbN=0.68~2.04,说明其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略高于高场强元素。与辉绿岩(RbN/YbN=4.15~6.68)和其它岩石样品(RbN/YbN=0.17~4.44)相比变化范围较小,表明罗甸玉成矿过程中有明显的微量元素迁移现象。玉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型式相似,均表现为典型的轻稀土富集型,且具有Ce与Eu明显负异常。玉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均表明其与辉绿岩侵入关系不大,元素质量分数总体低于辉绿岩。不同矿点玉石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相似,且与灰岩、大理岩及硅质岩也表现出较为相似的特征,说明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然而与辉绿岩却存在明显差别,就成矿物质来源来说,玉石成矿与辉绿岩侵位关系不大或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罗甸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由透闪石分子式Ca2Mg5[Si4O11](OH)2可知,罗甸玉的形成需要Ca、Mg、Si及水的大量供给。罗甸地区灰岩及硅质岩为成矿提供丰富的Ca和Si,李凯旋等[30]指出,辉绿岩在侵入过程中形成大规模的热传导循环可将海水中的Mg带入,这为罗甸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辉绿岩侵位的热驱动作用,使白云质灰岩、硅质条带灰岩Ca、Mg、Si及水交代融合,形成透闪石。另外,辉绿岩侵位过程带来大量的富硅气水热液,其与白云质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发生交代,形成透闪石,导致玉石的形成。
6结论
关键词:房地产证券化可行性制约因素
房地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房地产证券化探索始于1992年海南省三亚市推出的“地产投资券”,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从而迈出我国进行大规模房地产证券化的关键性一步。
我国实施房地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一)实施房地产证券化的宏观环境日趋成熟
1.国际上房地产证券化的成功经验。自从1930年美国政府二级抵押贷款市场开拓以来,各市场经济国家均推出了多样化且富有弹性的房地产证券化产品。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对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推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土地产权和房地产产权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地单位或居民逐步拥有了房地产产权,通过承租国有土地,补交土地出让金的方式拥有了土地使用权。同时,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通过购买公有住房、微利房、商品房、自建、合建等方式逐步拥有了住房的所有权,为土地和房屋的抵押开辟了道路,也为房地产权益的分割提供了条件,为推广房地产证券化做了积极的准备。
3.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是经济基础。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7.5%以上的增长率,为房地产证券化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下降,但房地产投资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总体上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快速增长特征。同时,国家针对房地产金融领域的违规操作现象,自2001年以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房地产金融政策,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和规范发展的金融市场为房地产证券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初步具备实施房地产证券化的微观基础
1.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资金缺口。1998年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后,城镇居民长期被抑制的住房需求逐步释放,投资性的需求在增长。但从房地产市场供给上看,现在我国大多数开发企业不具备雄厚的开发资本,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并上市、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均有一定局限性,只有推行房地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向社会大众融资,才能较好地解决房地产开发资金短缺的矛盾。房地产进入流通领域满足单位和个人的消费需要,庞大的住房消费市场的资金来源不可能依靠国家财政,也不可能完全依靠银行,住房消费的直接融资势在必行,推行房产证券化成为一种必然。
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基本成熟。住房抵押贷款是最容易进行证券化的优质资产之一,其原始债务人信用较高,资金流动性稳定,安全性高,各国的资产证券化无不起源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而我国随着住房货币供给体制逐步取代住房福利供给体制以来,住房抵押贷款不断上升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3.庞大的房地产证券化投资需求群体。我国居民拥有大量储蓄。2005年3月末,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这样一个拥有大量结余资金的群体,将为房地产证券化及其上市创造一个必要的市场环境。首先,证券可以根据需要以一定的面额等额分割,可以用较小的数额表现,房地产证券化的实施将大大降低资金进入的“门槛”。其次,房地产证券不仅可以使投资者享受资金在房地产领域运动所产生的增值回报,在有价证券代表有关房地产产权(如持有房地产产权收益凭证)的情况下,这笔资金可以根据需要转化为房地产的实物消费。
4.走向规范的资本和证券市场。以买卖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的资本市场在我国已形成基本框架,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为房地产证券提供了市场规模,也因资本市场证券品种丰富而使房地产融资形式有多样化的选择。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众多证券公司组成的证券发行市场和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STAQ系统和NET系统为代表的证券交易市场,并且交易的容量和辐射范围不断地扩大,硬件和软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为房地产证券的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政府的推动
证券化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在房地产证券化发展的初期,我国政府也极力推动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发展。例如,2005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税务总局等十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具体组织和协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分析研究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讨论有关难点问题并商议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实施房地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
(一)体制制约
房地产证券化是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基础是私有制,房地产产权的细分出售正是私有化的集中体现。而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还不能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而是优先用于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短线部门,这就决定了我国所要推行的房地产证券化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况且,我国现行的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专业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项目业主负责制等举措正是改革的重大步骤,但是这些目标的真正实现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房地产证券化进程。
(二)法规制约
住房贷款证券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银行债权转化为投资者有价证券持有权的过程中,涉及原始债权人、证券特设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贷款服务、证券投资者等方面的利益。然而,我国现行《证券法》的相关条款中,缺乏对资产证券化在房地产融资业务应用中的规定,这势必增加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推进难度。同时,在建立风险隔离机制所要借助的相关法律有《破产法》和《信托法》,由于这两种法规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种种困难。
(三)资本市场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属初级阶段,市场容量和市场规模十分有限。而房地产证券化品种很多,一经推出势必会给已经“饱和”的证券市场带来巨大压力,这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很不利。房地产证券化工具多半是依赖于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房地产证券流通市场要承受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双重风险,这更会使其在流通中受阻。
(四)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欠发达
西方房地产证券化的规律是: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寻求发展二级市场,因为二级市场能解决一级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信贷集中性等主要矛盾;二级市场的出现又促进了一级市场的发展。我国长期实行的福利住房制度使房地产金融市场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决定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以非专业性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为主体。
(五)信用制约
现阶段,我国尚无完整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对个人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和对贷款风险的评价显得困难重重。由于个人流动性大、财务收支状况难以确定,银行为了减少信贷风险,只好在贷款方式上严格控制,无形中制约了个人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展,而规模过小的住房抵押贷款初级市场对证券化的推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 文化元素 传递
一、引言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希斯内罗丝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语言自然质朴、清新澄澈为特色。由于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是位墨西哥裔的美国作家,而文中所描述的也是墨西哥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所以小说文化成分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小说充满了异域风情,墨西哥文化突出;其二,叙事环境以美国为背景,美国文化特色鲜明;其三,文中频繁出现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相互碰撞及交融;其四,书中所描述的这一群体以西班牙语为母语,正文虽以英文写就但其中也穿插有西班牙语。由此,对译者而言,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极具挑战性。
芬兰学者切斯特曼指出,译者需要促进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实现不同语域最大限度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1]小说以一种青涩稚嫩的口吻叙事,为了与原著的文风相契合,译者潘帕多采用异化翻译法。译者主要运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处理文化信息。
二、文化元素的传递途径
(一)以弥补读者文化缺失为目的,添加注释
小说译本加了50个注释,所以这是“知识性的接受”的翻译文本。“这种策略是坚持翻译文本的认知和批评功能外化的体现,并比较直接地解决了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2]注释可以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充足的文化信息,直接传达缺失内容。
1.宗教文化的传递
墨西哥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宗教文化现象,如Precious Blood,Voodoo(巫毒教)等,这些对于严重缺乏背景知识跨文化读者而言,理解易遇到障碍,影响书籍的可读性。为此,译者均提供了相关的解释,便于读者的理解和学习。
例:Her name was Guadalupe and she was pretty like my mother.[3]
她全名叫瓜达卢佩。她像我妈妈一样漂亮。[3]
注释:Guadalupe也是墨西哥圣母的名字。每年12月12日的瓜达卢佩圣母节(Guadalupe Day)是墨西哥最重要的宗教节日。[3]
2.文学现象的传递
除宗教元素外,书中的文学色彩很浓重,主要通过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文学人物(如:Cinderella,Rapunzel《莴苣姑娘》,Cleopatra《克莉奥帕特拉》),书籍(如:The Water Babies《水孩子》,the Walrus and the Carpenter《海象和木匠》)、影视(如:Wonder Woman《神奇女侠》,300 Spartans《斯巴达三百壮》)等方面来传达。在篇章中,作者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音译人名、直译书名或影视名,但均在译篇的末尾注明出处、作者、故事梗概。
例:Today we are Cinderella because our feet fit exactly, and we laugh at Rachel’s one foot with a girl’s grey sock and a lady’s high heel.[3]
今天我们是辛德莱拉,因为我们的脚正合适。我们对着拉切尔一只套着学生灰短袜又穿着女士高跟鞋的脚大笑。[3]
注释:Cinderella,格林童话中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的名字。[3]
3.语言现象的传递
文章中西班牙语贯穿始终,并且西班牙语的使用均有其内涵的指向性。当小说中的人物需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始情感时,多运用西班牙语。对书中人物而言,英语只不过是一种交流工具,而西班牙语则充满血肉而且饱含情感。对西班牙语的运用体现了他们对自身语言及文化的珍视。例如,在《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这一章节中,爸爸用西班牙语告诉埃斯佩浪莎爷爷去世的消息:“Your abuelito (grand-father) is dead”,“Estd muerto (he is dead)”.[3]书中注解了该句西班牙语的含义。文中对出现的西班牙语添加了注解,由此来提醒读者语言的转换,进而传达语言文化所蕴含的情感。
4.社会文化的传递
通常,读者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仅仅局限于背景知识的限制,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内容的确很让人费解,为此译者也为部分语句添加注释,将原文相联系指出书中所要表达的意味。
例:Someday I will have a best friend all my own. One I can tell my secrets to. One who will understand my jokes without my having to explain them. Until then I am a red balloon, a balloon tied to an anchor. [3]
有一天,我会有一个我自己的、最好的朋友。一个我可以向她吐露秘密的朋友。一个不用我解释就能听懂我的笑话的朋友。在那之前,我将一直是一个红色气球,一个被泊住的气球。[3]
注释:在这个故事里,气球是向外逃逸的象征,而“被泊住”的状态暗示了某种束缚,比如她与蕾妮的关系意味着家庭责任。
(二)以译文在目的语中的规范化为导向,灵活转换
例1. Not the way you can tell with Rachel and Lucy who have the same fat popsicle lips like everybody else in their family.[3]
人们可以看出拉切尔和露西是(姐妹),因为她们一模一样的雪糕似的厚嘴唇。[3]
例2. Then she was sorry and said I could stay―just for today, not tomorrow or the day after―you go home. And I said yes and could I please have a Kleenex―I had to blow my nose.[3]
然后她很抱歉,说我可以留下来,只是今天,明天或者以后――你就回家。我说好的,可以给我一张面纸吗?――我要擤擤鼻子。[3]
Popsicle 是一种雪糕的品牌,Kleenex是一种面巾纸的牌子。文中没有将其翻译为物品的品牌名,而是直接跳过表层名称翻译为事物实体。这种翻译方法很可取,它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使读者不受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的干扰。并且,在文后加注释,同时不会缺失文化信息。“尽管‘面纸’具有一定程度的语义模糊,却符合中国读者的认知程度。然而,为了降低译文中形成的语义模糊,译者为这一词加了一个注释。”[5]这种转换较为灵活地将有效信息翻译得既便于读者理解又不影响文章风格。
(三)以读者文化知识背景为参照,直接音译
例1. She wears dark nylons all the time and lots of makeup she gets free from selling Avon. [3]
她总是穿暗色的尼龙丝袜,化很多妆,那是她推销雅芳的时候不花钱得来的。[3]
例2. One day you wake up and they are there. Ready and waiting like a new Buick with the keys in the ignition.[3]
某一天,你醒过来,它们就在那里了。一切就绪,等在那里,向一辆崭新的别克,钥匙插在点火器上。[3]
对于这两段文字中出现的Avon 和Buick,译者直接音译成了“雅芳”和“别克”。相比之下,采用了与Popsicle 和Kleenex截然不同的译法。此举还是鉴于文化意义的差异。音译属于比较突出的异化手段,其目的是将译语中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完整地引入到译语文化中。[5]Buick汽车知名度高,中国读者对其并不陌生,不具有文化意义上的模糊性。因此,直接的音译忠实于原文,同时又没有造成译文的模糊。更重要的是,化妆品品牌和汽车的品牌对于化妆品和汽车而言的意义与面巾纸的品牌对于面巾纸的意义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两种对商品名称的翻译“一种提高了源语言的模糊度,一种基本保持了源语言的模糊度,但都取得了不错的翻译效果,并在注释的介入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4]这都是得益于作者深厚的跨文化功底。
三、结论
该译本对大量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为文学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评价与流传都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6]但从文化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丰富的跨文化知识背景,整个翻译过程流畅自如。这启示我们学习翻译技巧和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同时也扩充自身的跨文化知识,综合考虑翻译的整个流程和文化的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 Chesterman Andrew.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The Translator,2001:2.
[2]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55-60.
[3]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J].潘帕,译//芒果街上的小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 9,21,29,52,63,77,194,215,158, 167,174,201,205,217.
[4] 王卓.文化翻译视阈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从《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文中的注释说起[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7,31(4):71.
一、导游群体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特别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其经济支柱产业和扶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导游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益壮大。旅游业需要导游,正如旅游学专家王连义教授所说:“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国际上亦普遍认为“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支柱、参观游览活动的导演”。
优秀的导游人员本身就是一种的动态的旅游资源,导游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旅游活动的实践,人们已经明白:在旅游业中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无法代替导游的作用,不可能仅凭互联网和电脑等走遍天下,因为互联网以及电脑都缺少情景交融,缺少声情并茂的讲解,缺少导游人格魅力的吸引。而出色的导游可以使景区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合,提升景区景点的品位又可以感动客人,并且使游客成为对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宣传者,由此可见导游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
是在民族地区,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展示和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导游人员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民族文化的感知和欣赏,导游精彩、生动而有依据的导游词更能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中享受“异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旅游地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知,更加尊重当地民族文化,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获得更加满足的旅游体验。鉴于此,笔者以旅游人类学的视角,从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入手,对贵州省的民族文化特色景区景点导游群体展开调查,并引发一些思考,以期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导游的民族文化素养培养有所启迪。
二、贵州省导游群体素质的现状分析
截至2011年11月25日,贵州省拥有导游资格证并持Ic卡(即上岗资格证)的导游总数为8739人。其中,大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初级导游占97%,导游队伍呈现出低学历、低等级的状况。另外据贵州省旅游局《2013年上半年旅游投诉情况通报》指出,2013年上半年旅游投诉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6.67%,其中导游投诉占到总投诉的46.67%。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欠缺,服务意识淡薄。“众多导游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压迫游客购物却精神抖擞;解说旅游地文化时敷衍了事、讲起索要小费的理由时却眉飞色舞”,这是很多游客对导游群体素质现状的描述。说明我们的导游职业道德欠缺、职业责任感缺失、缺乏服务意识、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基本功不扎实,民族文化素养缺失。导游是针对景观客体为游客提供文化服务的职业。导游的文化传播功能在旅游业发展之初就得到了无庸置疑的认同。旅游业发展初期,导游作为“民间形象大使”受人景仰,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导游队伍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特征。他们大都只能一般性胜任旅游目的地的讲解,而难以胜任旅游环境或旅途景观的导游讲解。
在导游讲解过程中,许多导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主要表现在:导游讲解太少或根本不讲的哑巴导游;导游对景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缺乏了解,讲解时信口开河;导游讲解时很呆板解感觉是在背诵导游词。如西江千户苗寨的导游队伍就可以分成带路型、背诵型、解释型3类,他们存在主要的问题是杜撰史实、张冠李戴,讲解水平不高,在为游客讲说当地的民风民俗与地方性知识中存在偏离及其过度诠释现象。
(三)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毅力。人们常说导游是“杂家”在旅游工作中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导游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就需要导游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而大部分导游则表现出不愿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足,对自我的提升更是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导游都是按照现有的导游词来讲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没有新鲜的内容。
(四)导游民族文化知识习得渠道较少。作为导游,必须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一个好的导游必须具有旅游知识、生活常识、语言技巧知识、心理学、美学和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在民族地区,导游还应该具备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知识。民族文化知识包括的范围及其广泛,其中涉及到民族历史,如民族的族源、民族的发展及变迁等;民族艺术,如民族的音乐舞蹈等;民族经济,如生计方式等;民族精神,如神话传说、思维方式等。
在民族地区导游群体的民族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当地旅游局编写的相关资料和一些旅游知识培训以及导游在实践中自己的亲身感受。但是,旅游政府部门编写的相关资料大多都是总结性的,针对性较弱;而且旅游知识培训的频率很低,在我省专业的旅游知识培训只有在每年导游资格证年审的时候才集中培训三天,而旅行社对导游的知识培训基本没有;导游的自身实践习得的知识更多的都是表面的,对本地区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还很欠缺。
三、导游的素质差异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导游被业界人士誉为“旅游业的灵魂”,在以“文化体验”为主的休闲经济时代,导游服务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与纽带作用,其服务质量水平已成为现代旅游者旅游满意度高低的标志,特别是民族地区导游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解读和传播对游客更好的欣赏和体验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有着关键性作用。
导游服务的文化传播是游客对异域文化知识和文化品味追求的过程。在导游服务过程中,无论是导游的讲解,还是导游与游客的日常交谈以及其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无不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渗透着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导游人员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游客提供服务,通过引导和生动、精彩的讲解使游客获得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有意无意中展示和传播着当地的文化。因此导游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
导游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决定了其能否更好的展示和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对于吸引旅游者开拓旅游市场,,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形态的文化,其主体都是人,旅游文化的主体就是旅游者。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旅游不仅只是追求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更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生阅历,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人生体验,对他们而言,特别是对以“文化体验”的旅游者而言,一个具有知识魅力的导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导师。
四、培养导游民族文化素养的建议
(一)加强培训力度,细化培训内容。我省导游群体的平均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大都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虽然都经过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不长且频率很低,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的内容也比较混乱,没有具体要求,培训课程内容也没有固定安排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是有什么老师就上什么课,且培训方式主要以授课为主比较落后。同时,来源于旅游局编写的风土人情、地方性知识和一些导游词,一是依据不足,二是不完整,因此她们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提升导游群体民族文化素养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在研究部门从事民族研究的专家来担任教学工作,借鉴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编定比较系统的培训内容,从浅至深、由表及里。
(二)建立鼓励机制,激发导游内在学习动力。目前,我国导游的生存环境很艰难,被戏称为“三无人员”。一是专职导游,一般只有很低的基本工资,绝大多数兼职导游连底薪都没有,有的地方导游还要向旅行社交“人头费”。不合理的薪金制度不能全面评价导游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也不能保证导游劳动价值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安心工作和学习。二是大部分导游表现出的不愿学习,懒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另一个原因是导游等级晋级制度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根据调查,旅行社对导游的等级并不十分看重,只要能接团就可以,对不同等级的导游没有明显的待遇差别。所以大多数初级导游都没有继续晋级的动力,也就不会继续学习。所以必须改革导游的薪金制度,建立健全导游证等级晋升的激励机制,使导游的素质与其收入挂钩,才能真正的激发导游内在学习动力,主动积极的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
(三)增强民族自信和自我认知。我省的导游大都来源于传统社区,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的导游多来自于本地区的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导游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知识比较淡漠,时常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比较,带着一种新奇的眼观,总感觉到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好的。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但作为一个导游更应该了解景区景点的民族传统,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导游,对自己民族及其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不仅仅听到的是一个导游的讲解,而是在欣赏一个民族的文化。
涤荡心灵,发人深省!5月22日,美丽的西子湖畔,第二届两岸四地亲子文化论坛暨亲子教育研讨会在国际婴童之都杭州顺利举行。两岸四地文化名人齐亮相,“面对面”地就“公民素质与亲子文化”展开热烈谈论。大师们激扬现实、针砭时弊,人人观点独到,个个壮怀激烈,通过畅谈“小公民大素质”,把脉亲子文化的未来,为亲子文化再续前势,智领了亲子文化新一轮的风向标。用贝因美董事局主席谢宏的话来说,亲子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也是两岸四地共同的话题。公民素质、亲子文化事关社会和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所以必然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文明的标杆。 左起:谢宏、李文、曹景行、刘羡冰
忧虑来自现实――亲子文化缺失的现状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演讲开篇就谈及近期频发的校园凶案、杀亲案,谢宏对此深表忧虑。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作为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作为一名父亲,谢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现象的本质是社会个体因缺乏社会和家庭的关爱而导致的极端行为,是因亲子文化缺失直接造成的社会悲剧。
谈到社会问题体现的公民素质,台湾著名学者李文有话说。她言辞犀利,一开腔就显示出了强大的气场。李文对国人的种种现状进行抨击,从热点新闻富士康“十连跳”,讲到她亲见的随地吐痰,再到飞机上的规劝当众喧哗,其热辣的评论给浮躁的社会现实以当头棒喝。“我们这一代可能没救了,我们都盼望下一代能更好一点!”李文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香港著名学者、资深传媒人曹景行举了两个例子阐明社会问题与亲子文化的关系:北京几百个老人通宵排队,为自己的孙辈们上优质幼儿园排队拿号;家长从小护养孩子到进大学,为已经成年的孩子上大学作选择。“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独立人格,更谈不上公民素质。”曹景行得出这样的结论。
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的著名教育学家、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刘羡冰言辞恳切,“不要请一个菲佣,买个电子游戏机就代替了父母教育”,“55%的市民从不看书,1/3的学生从不看书,这个问题也比较严重”。
有救没救?――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文对家长道德教育、礼义廉耻的担心不无道理。难道真的像李文说的那样,如今的公民素质已陷入“绝境”,已无可救药了么?嘉宾们就这一问题拉开阵势各抒己见,无数发人深省的观点在这里碰撞。那么该如何提升公民的素质,特别是让小公民的大素质呢?我们共同聆听这个时代值得关注的主流声音。
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洲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定了一个基调:“我们这一代也不是没救了,我们可以自救。”的确,要做好亲子教育,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家长首先应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孩子的身先榜样。谢宏先生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家长更应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子教育应注入更多的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爱。
刘羡冰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既然大家都把公民素质提出来讲,那就是尚有希望,倘若根本不值一提,那真是没救了。她认为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把所有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另外,刘羡冰还主张家庭教育更开放一点,比如澳门人就能把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和中国儒家奇妙地结合。“人是会选择的,是可以不断完善的,会选择好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
曹景行则提倡让孩子快乐、自然地成长,父母不要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要以自己作为标准衡量孩子,不要剥夺孩子的快乐,让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相信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未来。曹景行还给出了一个最“应景”的建议:家长们可以把时下大热的世博当成课堂,“把孩子的眼界打开,再不要被升学和考试所束缚”。
谢宏先生以育婴专家的专业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对如何提升公民素质,发扬亲子文化进行了有力注解。他认为,亲子文化最需要保留的是忠信仁爱,亲子文化应提倡孝道向爱道转化,爱应该是双向的,开放的,父母应该用科学的生育、养育、教育方法培育好孩子的早期人格,那就是成功生养教的核心――“五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有益的尝试――亲子文化进行时
作为国内婴童行业的领跑者、中国亲子文化的倡导者,2009年贝因美联手浙江大学成立中国第一家亲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首部《亲子文化蓝皮书》以来,亲子文化也以其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明的旗帜。
从贝因美策动万户家庭参与亲子游计划的落实,到新浪网的亲子文化大讨论不断保持的热度,再到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的以“亲子”为头牌的各种服务门店的兴盛,亲子文化正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助力了和偕社会的不断推进。
在论坛的多元探讨环节,来自浙江大学贝因美亲子文化研究中心的蒋风冰报告了第一批研究最终设立的7大课题组,涉及哲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交叉学科。这都是亲子文化落地的有益探索。在未来的一年内,课题组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包活人类学影视片、中国亲子文化调研报告、当代亲子文化口述和个案集、理论研究报告等,为重建中国亲子文化占领理论高地。
论文摘要: 《礼记·乐记》作为
乐黛云在其著作《跨文化之桥》中写到:“追求和谐是东方各民族共同的传统精神”。“和”是中华民族永恒鲜活的文化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乐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它的内在灵魂就是“和”。《乐记》以天地为思维的两极,运用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以意象化的语言阐释了“和”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乐记》的“和谐”思想探讨
要想真正弄清楚《乐记》“和谐”思想的含义,就不能不涉及
“乐”与 “礼”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礼”将人们区分开来,分清尊卑;“乐”则让不同等级之间的人和睦相处。而“和”则是体现出礼乐教化所要达到的一种人际关系上的美好境界:“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三)人与天的和谐
人与天的和谐,即人与 自然 的和谐,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今人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蔡仲德先生在其著作《
其次,在方法论视阈下,《乐记》的和谐思想有助于我们抵制腐朽文化,发扬先进文化。随着科技的 发展 ,文化也 日新月异。在文化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高雅与低俗并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正宗主流文化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而铺天盖地的低俗消极文化正消蚀着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智和斗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文化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文化对道德的影响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到《乐记》那里寻找答案不失为一良策。《乐记》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是 音乐 史上的巨著,更是一部伦 理学 和社会学著作,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类的道德修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上面对《乐记》和谐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乐记》的和谐思想具有很强的伦理价值,对于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音乐具有改良社会风气,改变社会陈规陋习的作用。礼,即道德规范对人们道德修养的作用一目了然,而乐对社会风气,道德修养的作用则是潜移默化的。
《乐记》主张音乐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慈、良之心油然生矣”。乐教不仅对个人有重要影响,还有促成群体关系和睦的重要一面,“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昕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教再配以礼教,则“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的良好社会风气指日可待。 所以 ,学习《乐记》、研究《乐记》、从《乐记》中汲取智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谐、把握和谐,更有助于我们发展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 文献 :
[1]《国语·郑语》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一、电视传播娱乐化的现状
(一)庸俗化
电视娱乐节目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对观众来说,可供选择的节目实际上并没有几档,大多数节目处在较为低级、庸俗的阶段:节目的基本娱乐手段、娱乐元素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节目徒具娱乐的外壳而缺乏实质性的娱乐含量,擅长恶意搞笑,在节目中装疯卖傻,话语不着边际,胡编乱造。
(二)商业化
一些媒体在收视压力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娱乐文化品位,冲破娱乐精神底线,在节目中设计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与场景,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其结果导致电视节目被过度的“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完全“商业化”了。
(三)虚假化
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们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利益,有时候会把虚假捏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比如2007年上半年在电视新闻界产生负面影响的“纸馅包子”事件,就是记者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而不经过严谨考证传播的虚假信息。
(四)低俗化
在传播过程中夹杂了黄色笑话等与性相关的一些低俗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在做节目的时候不能脱俗,一味迎合一小部分受众低俗的心理,表现为:
1、在选择节目主持人时,只看重其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忽略了作为一名直接和观众交流的把关人的基本素质和内涵。
2、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过程当中,会有意或无意地提及一些性话题,以求通过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3、作为大众媒介,在舆论引导的方面没有尽到把关人的责任,把观众引向了一个低俗的世界。①
二、电视娱乐化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电视媒体对来自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感受最快、反应最灵敏,特别是对社会大转折时期的大众心理诉求有着最直接、最深入的感悟与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总以为我国电视如果有西方电视那种商业娱乐的味道,似乎就有悖媒体的严肃性。但从本质上来说,电视与娱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于电视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电视因其转瞬即逝的特征导致了人们在收看时缺乏思考,一不留神就会留下不解和缺憾,但与此同时,人们视觉却得到了满足与补偿。这种缺憾和补偿与观众达成了某种默契,最终让电视走上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道路。
(二)传播者因素
由于如今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人也是费尽了心机,努力使自己的节目跟上潮流,吸引住观众的视线,使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电视媒介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道德关怀缺失,过度娱乐化造成电视媒体漠视人的尊严。
2、淡漠了受众道德内涵。电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导致人们逐步丧失对精神感召的渴望而仅仅迷恋于外在的感官刺激,使理性道德让位于一时欢娱。
3、电视媒体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而过分的娱乐化丧失了道德引导、教育的功能。②
(三)受众因素
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行为的发生,是受众需要所驱动的。从需要来看,电视媒介传播可以分为三种:
1、受众的信息需要。信息需要是受众的最基本需要,占据主要地位。
2、受众的社会化需要。人不能离开社会,从出生到成长,要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起来知识、技能、规范,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3、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要,人们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满足,主要有开阔眼界、文化娱乐、获得话题、享受自由、得到休息等。
(四)商业经济因素
电视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对于商业价值的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代大众文化就是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商业文化、消费化的娱乐文化形态。在我国,媒介观念虽然与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随着体制创新和媒介经济的发展,在不违背事业属性的前提下,媒介的产业属性也逐渐得到加强。因此,带有鲜明娱乐色彩、能够拉动收视率和产业链的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也以其广泛的互动参与性、充满悬念的节目内容和亮丽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些媒体用来占领收视和广告两大市场的制胜法宝,成为其赢得观众眼球和注意力的选择。
三、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弊端
(一)媒介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
媒介被“娱乐化”牵着鼻子走,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受众本应跟着媒体的引导,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但是人们先是用最低级、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影响了媒体的主要航向,为了吸引受众,有的媒体就投其所好,跟着受众走,变得被动,丧失了对受众的引导和启示功能,进一步促使电视媒介更加泛娱乐化。
(二)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
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③媒体对名人的八卦新闻、奇闻轶事铺天盖地报道,给公众制造了一种幻象:关注某个明星或某件和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八卦新闻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真正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世界和生活的关注却显得相当陌生。
(三)不适当的节目误导青少年
平民选秀节目让有着绚丽多彩梦想的青少年觉得自己离明星很近,被万人注目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纷纷投奔娱乐事业,而忽略了自身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血腥暴力的细节描写,还会引导青少年模仿,从而走上歧途。
(四)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随着媒体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去迎合一些受众的低俗口味,过度的娱乐化使我们的媒体关心问题的重点逐渐偏离人文关怀,受众已经对我们的媒体信息产生了怀疑情绪,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四、对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电视媒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监管,帮助电视媒体适应全球化的环境
媒体从业者应该深入社会,准确看待和把握事件的本质真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专业学识,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业务水平。政府应以合理高效的服务与监管,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尤其在电视媒体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更要制定出合乎我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来防范过度娱乐化的出现。同时,在中观层面,我们应加强传媒行业组织的建设和完善,使这些行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内部监控、管理的作用。
(二)必须走出“贴近”等于“媚俗”的认识误区
媒体要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三贴近”。但不少媒体把“贴近”与“媚俗”等同起来,市场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成为他们认识和操作的一条公式。诚然大众文化时代需要通俗的新闻,但通俗与庸俗有本质区别,面对市场竞争,为了争取受众的最大化,首先要尊重受众的消费心理,在内容上要选取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其次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提倡人文关怀。④在对当前大众文化及其误区进行必要的反省之后,我们将更有可能避免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产生。
(三)政府加强对电视传媒的行业监管,导正娱乐发展方向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先后对电视方言类节目、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节目以及涉性类节目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一些电视节目在出现过度低俗化问题的时候进行了通报批评、停播整改等行政处罚措施,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⑤
(四)处理好电视媒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作为媒介经营的主体,广播电视媒介自身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首先就社会效益来说,具体到频道、节目,就是首先要考虑为受众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资讯和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提升全民素质,加强交流。⑥其次从经济效益来说,对于电视媒介而言,就是要通过对栏目和频道、频率的有效营销,在达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多的市场回报。
(五)电视媒介工作者应该严格自律,勇敢地承担责任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⑦■
参考文献
①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2004:46-67
②朱辉宇,《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j].《声屏世界》,2002(11):33-35
③孙海芳,《合理把握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度”》[j].《电视爱好者》,2005(3):29
④李庆年,《浅谈文化传播中电视媒体的社会效应》[j].《中国电视》,1999(12)
⑤李向群,《电视传播的“软硬”兼施和雅俗共赏》[j].《理论观察》,2001(6):79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一、电视传播娱乐化的现状
(一)庸俗化
电视娱乐节目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对观众来说,可供选择的节目实际上并没有几档,大多数节目处在较为低级、庸俗的阶段:节目的基本娱乐手段、娱乐元素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节目徒具娱乐的外壳而缺乏实质性的娱乐含量,擅长恶意搞笑,在节目中装疯卖傻,话语不着边际,胡编乱造。
(二)商业化
一些媒体在收视压力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娱乐文化品位,冲破娱乐精神底线,在节目中设计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与场景,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其结果导致电视节目被过度的“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完全“商业化”了。
(三)虚假化
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们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利益,有时候会把虚假捏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比如2007年上半年在电视新闻界产生负面影响的“纸馅包子”事件,就是记者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而不经过严谨考证传播的虚假信息。
(四)低俗化
在传播过程中夹杂了黄色笑话等与性相关的一些低俗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在做节目的时候不能脱俗,一味迎合一小部分受众低俗的心理,表现为:
1、在选择节目主持人时,只看重其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忽略了作为一名直接和观众交流的把关人的基本素质和内涵。
2、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过程当中,会有意或无意地提及一些性话题,以求通过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3、作为大众媒介,在舆论引导的方面没有尽到把关人的责任,把观众引向了一个低俗的世界。①
二、电视娱乐化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电视媒体对来自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感受最快、反应最灵敏,特别是对社会大转折时期的大众心理诉求有着最直接、最深入的感悟与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总以为我国电视如果有西方电视那种商业娱乐的味道,似乎就有悖媒体的严肃性。但从本质上来说,电视与娱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于电视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电视因其转瞬即逝的特征导致了人们在收看时缺乏思考,一不留神就会留下不解和缺憾,但与此同时,人们视觉却得到了满足与补偿。这种缺憾和补偿与观众达成了某种默契,最终让电视走上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道路。
(二)传播者因素
由于如今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人也是费尽了心机,努力使自己的节目跟上潮流,吸引住观众的视线,使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电视媒介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道德关怀缺失,过度娱乐化造成电视媒体漠视人的尊严。
2、淡漠了受众道德内涵。电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导致人们逐步丧失对精神感召的渴望而仅仅迷恋于外在的感官刺激,使理性道德让位于一时欢娱。
3、电视媒体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而过分的娱乐化丧失了道德引导、教育的功能。②
(三)受众因素
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行为的发生,是受众需要所驱动的。从需要来看,电视媒介传播可以分为三种:
1、受众的信息需要。信息需要是受众的最基本需要,占据主要地位。
2、受众的社会化需要。人不能离开社会,从出生到成长,要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起来知识、技能、规范,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3、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要,人们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满足,主要有开阔眼界、文化娱乐、获得话题、享受自由、得到休息等。
(四)商业经济因素
电视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对于商业价值的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代大众文化就是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商业文化、消费化的娱乐文化形态。在我国,媒介观念虽然与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随着体制创新和媒介经济的发展,在不违背事业属性的前提下,媒介的产业属性也逐渐得到加强。因此,带有鲜明娱乐色彩、能够拉动收视率和产业链的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也以其广泛的互动参与性、充满悬念的节目内容和亮丽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些媒体用来占领收视和广告两大市场的制胜法宝,成为其赢得观众眼球和注意力的选择。
三、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弊端
(一)媒介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
媒介被“娱乐化”牵着鼻子走,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受众本应跟着媒体的引导,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但是人们先是用最低级、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影响了媒体的主要航向,为了吸引受众,有的媒体就投其所好,跟着受众走,变得被动,丧失了对受众的引导和启示功能,进一步促使电视媒介更加泛娱乐化。
(二)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
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③媒体对名人的八卦新闻、奇闻轶事铺天盖地报道,给公众制造了一种幻象:关注某个明星或某件和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八卦新闻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真正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世界和生活的关注却显得相当陌生。
(三)不适当的节目误导青少年
平民选秀节目让有着绚丽多彩梦想的青少年觉得自己离明星很近,被万人注目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纷纷投奔娱乐事业,而忽略了自身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血腥暴力的细节描写,还会引导青少年模仿,从而走上歧途。
(四)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随着媒体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去迎合一些受众的低俗口味,过度的娱乐化使我们的媒体关心问题的重点逐渐偏离人文关怀,受众已经对我们的媒体信息产生了怀疑情绪,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四、对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电视媒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监管,帮助电视媒体适应全球化的环境
媒体从业者应该深入社会,准确看待和把握事件的本质真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专业学识,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业务水平。政府应以合理高效的服务与监管,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尤其在电视媒体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更要制定出合乎我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来防范过度娱乐化的出现。同时,在中观层面,我们应加强传媒行业组织的建设和完善,使这些行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内部监控、管理的作用。
(二)必须走出“贴近”等于“媚俗”的认识误区
媒体要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三贴近”。但不少媒体把“贴近”与“媚俗”等同起来,市场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成为他们认识和操作的一条公式。诚然大众文化时代需要通俗的新闻,但通俗与庸俗有本质区别,面对市场竞争,为了争取受众的最大化,首先要尊重受众的消费心理,在内容上要选取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其次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提倡人文关怀。④在对当前大众文化及其误区进行必要的反省之后,我们将更有可能避免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产生。
(三)政府加强对电视传媒的行业监管,导正娱乐发展方向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先后对电视方言类节目、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节目以及涉性类节目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一些电视节目在出现过度低俗化问题的时候进行了通报批评、停播整改等行政处罚措施,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⑤
(四)处理好电视媒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作为媒介经营的主体,广播电视媒介自身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首先就社会效益来说,具体到频道、节目,就是首先要考虑为受众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资讯和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提升全民素质,加强交流。⑥其次从经济效益来说,对于电视媒介而言,就是要通过对栏目和频道、频率的有效营销,在达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多的市场回报。
(五)电视媒介工作者应该严格自律,勇敢地承担责任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⑦■
参考文献
①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2004:46-67
②朱辉宇,《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J].《声屏世界》,2002(11):33-35
③孙海芳,《合理把握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度”》[J].《电视爱好者》,2005(3):29
④李庆年,《浅谈文化传播中电视媒体的社会效应》[J].《中国电视》,1999(12)
⑤李向群,《电视传播的“软硬”兼施和雅俗共赏》[J].《理论观察》,2001(6):79
关键词:影视;审美文化;传承;流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49-01
一、中国古今审美文化一脉相承
在人们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批评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倾向,即容易将当代审美文化趣尚的“世俗化”解读为“低俗化”,进而对之表现出鲜明的不屑和否定态度,认为它的出现即意味着审美活动中人文精神的丧失。片面强调审美和艺术的非功利性及其终极关怀价值的形而上的绝对性。这实际上是用西方在宗教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那种纯粹的“超越论”美学“原理”来审视、解释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果。而在西方这样的超越论美学话语中,人们对天国、神性、彼岸等所谓本体界域的憧憬往往远甚于对世间、人性、此岸等经验世界的关注。在这种美学话语中,审美或艺术被理解为人性向神性、世间向天国、此岸向彼岸、感性向理性飞升的一种典范形式。
在感性的快乐和享受中仍然要求一种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应当说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态度和方式。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绝对不是滞留于感官层面、欲望层面的低俗文化,而是在生活世界、现实领域里追求理想,实现超越,特别是通过审美愉悦的而非宗教禁欲的方式来“世俗性”地实现着理想,完成着超越。
所以,如果将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趣尚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来审视,放在与古代传统有着更多文化血缘联系的市民社会中来考察,我们就不会用西方的“超越论”美学观念来对这一趣尚进行片面的指责和简单的否定,就会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多一些学术宽容和深度理解,就会充分考虑到其深厚的传统审美文化历史积淀的背景,而用一种更加合理的学术立场来解释它,进而更健康更科学地推动它、建设它。
二、“少年派”带来的审美冲击
以华人导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李安以往的作品,也不乏其哲学思想的流露,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伦理的阶段。游走于东西方世界中的国际公民李安,最擅长的是用东方的哲学思想去驾驭西方题材。
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李安的“野心”似乎更大,片中所显露的哲学思想、宗教情结,如此之多,如此之直白,他不仅要表达东方佛学的禅意,还要表达西方基督教的信仰力量,甚至于古印度宗教里的宇宙的本质、人的本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少年派与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猛虎在大海共存亡的情节。一只随时能将人吃掉的猛虎,在特殊的情况下,却成了少年派活下去的最大支柱与动力。在渺无人烟的大海,最大的恐惧,其实不再是对肉体造成威胁的猛虎,甚至也不是险恶的环境,而是孤独,远离人世、深不可测、无法预知未来的孤独,这才是最深的恐惧,比起猛虎那种有形的恐惧,无形的才更可怕。在与猛虎对峙的过程中,少年派求生本能被无限激发,相比起同类型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无论是书还是影片,比前两者更进一步的是,除了表现出人类在战胜恐惧与险境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巨大的令人敬畏的力量。
三、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审美文化是整个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 是把审美原则贯穿于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的产物。随着文化领域中艺术和审美部分的自治性的增强, 其内在原则越出边界, 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因此,审美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主要形式, 也是高级形式, 它把超功利性和愉悦性原则渗透到整个文化领域, 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文化就是使生活审美化, 它是以非功利的目的为目的的那部分文化或以反抗功利的态度对待功利而显现出自由感的那部分文化。
在目前的情况下, 最好的选择就是扩大共识, 寻求大多数人都可能接受的理解。把审美文化理解为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价值的文化。重视了审美文化的审美因素, 也有助于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大格局中理解审美文化, 但难以有效地说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特殊性。因此,可策略性地使用这种解释的概念, 以重新理解古今中外的审美现象和美学问题, 特别是被传统的美学史研究所忽视的审美现象和美学问题。把审美文化理解为现代文化的主要形式, 或文化的高级形式, 突出了审美文化的当代性, 能够从当代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理解审美文化, 也有助于抵制各种以审美文化名义出现的非审美或反审美的文化, 但有可能把大量的审美现象和美学问题排斥到审美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外。因此,也可以策略性地使用这种解释的概念, 以有效地理解当代文化的变化, 并以审美文化的方式介入文化现实, 参与当代文化的建设。
论文摘 要: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校园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对其管理也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
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校园网络博客随着博客技术被引入中国也在各个校园快速发展起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自2002年以来,博客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阵势。高校作为高新技术和时尚的前沿,自然也不会落后,校园网络博客这几年可谓井喷式的发展。
一、校园网络博客的内涵
博客是Weblog的缩略词,是一种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时差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商业博客、校园网络博客、国家政府机关博客;从博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角度可以分为草根博客、名人博客等。
博客既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和新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什么是校园网络博客,目前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博客是博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博客技术、博客文化与校园网、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学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受众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校园网络博客主要分为教师校园网络博客、学生校园网络博客、学校其他职工校园网络博客等几大类。
二、校园网络博客管理的原则
校园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对其管理也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对于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积极鼓励原则。校园网络博客的出现满足了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生事物,作为校园管理者应该积极鼓励其发展。在校园网络博客建立之前,有一部分走在时代前沿的师生在公网博客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经常有不速之客发表一些不和谐的回帖,使得很多原本格调高尚、交流学术思想的博客成了污言秽语横飞的语言垃圾场,很多人被迫关闭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另外公网博客网站众多,师生交流多有不便,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校园网络博客的建立和完善,给广大师生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网络博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给予扶持,保证校园网络博客健康、快速、有序、科学的发展。 转贴于
(二)主流引导原则。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知识资源,你想知道的问题几乎在网络上都能找到答案,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低俗内容充斥互联网上。青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必须坚持用主流社会意识行态引导博客舆论,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引领社会非主流言论。通过校园网络博客的主流引导,增强广大师生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自我管理原则。当前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主要靠学校相关教师兼职和一部分爱好博客的学生来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因此,博主的自我管理和道德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提出,任何一种互联网技术都不能回避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监督。有些严重的问题可以用民法来加以节制,但法律手段的运用空间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在转型时期,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及博客的健康成长,只能依赖博主和所有网民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在校园网络博客上,首先博主要对自己的博客负责,不能传播任何不良信息,同时要及时删除回帖的不良信息和链接,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校园网络管理部门举报。其次,博主在他人的博客回帖中也要自律,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四)实名登记原则。博客实名制这个问题一直随着博客的发展而争论不休,争论到今天的结果就是不再强制推行博客实名制,但是鼓励博客实名制。校园网络博客不同于普通的公网博客,因为参与者基本都是本校师生,一旦出现不良言论和低俗图片、视频和链接等非法内容,就会在校园中形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校园网络博客必须实行实名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社会公共文化得到净化”,“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将是媒体与受众社会责任的双重回归”当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这种实名制是采取“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
除此之外,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认为:“我们博客行为准则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个人表达与建设性讨论相结合的博客文化。你可以在博客中表达异议,但不应说出招人反感的言论。”他推荐的7条博客行为准则包括: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同时限制那些违背基本文明标准的评论;在真实生活中不会对人说的话语,也不应发表在网络上;如果纠纷升级,我们应当在公开回应之前私下联系;如果我们确认某人在无理地攻击他人,就应当采取行动;我们不应当允许匿名评论;不理睬无聊、下流的人;我们应当鼓励博客网站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管理。当然,国外博客管理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公网博客的管理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校园网络博客。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校园网络博客的发展道路,积极引导,及时解决校园网络博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抢占网络主阵地。
论文摘 要: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校园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对其管理也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
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校园网络博客随着博客技术被引入中国也在各个校园快速发展起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自2002年以来,博客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阵势。高校作为高新技术和时尚的前沿,自然也不会落后,校园网络博客这几年可谓井喷式的发展。
一、校园网络博客的内涵
博客是weblog的缩略词,是一种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时差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商业博客、校园网络博客、国家政府机关博客;从博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角度可以分为草根博客、名人博客等。
博客既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和新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什么是校园网络博客,目前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博客是博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博客技术、博客文化与校园网、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学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受众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校园网络博客主要分为教师校园网络博客、学生校园网络博客、学校其他职工校园网络博客等几大类。
二、校园网络博客管理的原则
校园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对其管理也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对于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积极鼓励原则。校园网络博客的出现满足了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生事物,作为校园管理者应该积极鼓励其发展。在校园网络博客建立之前,有一部分走在时代前沿的师生在公网博客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经常有不速之客发表一些不和谐的回帖,使得很多原本格调高尚、交流学术思想的博客成了污言秽语横飞的语言垃圾场,很多人被迫关闭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另外公网博客网站众多,师生交流多有不便,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校园网络博客的建立和完善,给广大师生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网络博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给予扶持,保证校园网络博客健康、快速、有序、科学的发展。
(二)主流引导原则。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知识资源,你想知道的问题几乎在网络上都能找到答案,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低俗内容充斥互联网上。青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必须坚持用主流社会意识行态引导博客舆论,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引领社会非主流言论。通过校园网络博客的主流引导,增强广大师生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自我管理原则。当前校园网络博客的管理主要靠学校相关教师兼职和一部分爱好博客的学生来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因此,博主的自我管理和道德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提出,任何一种互联网技术都不能回避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监督。有些严重的问题可以用民法来加以节制,但法律手段的运用空间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在转型时期,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及博客的健康成长,只能依赖博主和所有网民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在校园网络博客上,首先博主要对自己的博客负责,不能传播任何不良信息,同时要及时删除回帖的不良信息和链接,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校园网络管理部门举报。其次,博主在他人的博客回帖中也要自律,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四)实名登记原则。博客实名制这个问题一直随着博客的发展而争论不休,争论到今天的结果就是不再强制推行博客实名制,但是鼓励博客实名制。校园网络博客不同于普通的公网博客,因为参与者基本都是本校师生,一旦出现不良言论和低俗图片、视频和链接等非法内容,就会在校园中形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校园网络博客必须实行实名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社会公共文化得到净化”,“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将是媒体与受众社会责任的双重回归”当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这种实名制是采取“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
除此之外,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认为:“我们博客行为准则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个人表达与建设性讨论相结合的博客文化。你可以在博客中表达异议,但不应说出招人反感的言论。”他推荐的7条博客行为准则包括: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同时限制那些违背基本文明标准的评论;在真实生活中不会对人说的话语,也不应发表在网络上;如果纠纷升级,我们应当在公开回应之前私下联系;如果我们确认某人在无理地攻击他人,就应当采取行动;我们不应当允许匿名评论;不理睬无聊、下流的人;我们应当鼓励博客网站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管理。当然,国外博客管理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公网博客的管理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校园网络博客。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校园网络博客的发展道路,积极引导,及时解决校园网络博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抢占网络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