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福利院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福利院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福利院医生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福利院医生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培养;谈话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

高校谈话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成长。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其人格魅力对谈话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任何规章制度,无论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替代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要在谈话中科学地运用其人格魅力,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为“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和倾向等”。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指其的威望、信誉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人品具有较大吸引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它是催化剂,可以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和敬仰,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从辅导员的职责和高校谈话工作性质来看,其内涵有:

1.1高尚的道德品格。品格是一个人人格构成的核心部分,具体是指高贵,不低俗,不卑鄙,不利己,不排他,乐于奉献,被广大的人们崇尚、认可、敬仰的内在品质,它能够直接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与卑微。所以,道德品质高尚的辅导员能够让学生钦佩、敬仰。

1.2开朗豁达的性格。性格是每个人内在的特质,对于辅导员做好谈话工作要求其开朗豁达的性格,主要有优点为:开朗豁达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容易被学生接纳,建立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从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

1.3灵活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和决策。作为辅导员具有灵活应变力,就能够而要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迅速做出新的判断,灵活机智地选择出新的适应新情况的新应变方法,使自己始终保持应变的主动。

1.4知识丰富专业。身为一名辅导员,如果具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艺,具有过硬管理能力、辨别能力、沟通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就更能使学生敬佩感,被学生所信服。

2人格魅力在谈话中的作用

2.1榜样作用。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长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那么辅导员的榜样会成为他们最直观的模仿对象。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思考着、效仿着。

2.2激励作用。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论中曾说过,人有被别人赞赏和认可的需求,尊重和热爱学生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如果辅导员有着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在谈话时干练有序、井井有条,那么无形中给学生从心灵上产生共振,激发向上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魅力可以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2.3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诗“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事务,与学生朝夕相处,作为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作为辅导员就是要通过培养自身的优良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创造量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

3在谈话中积极运用人格魅力

3.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当好“领路人”。高尚的品德是人格力量产生的源泉,辅导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生活在广大学生中间,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其教育功能多半是靠自身的美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实现的。所以就要求辅导员要先正己身,决不可夸夸其谈,在学生中说一套、做一套,在生活中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

3.2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做好“偶像者”。知识的专、精、博,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内涵和知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使命的召唤,更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项现实任务。学习好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做好谈话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加强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除学习好专业知识和进行专业学习方法引导外,辅导员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艺,多才多艺是形成辅导员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3.3真情投入工作,做好“灵魂工程师”。人是“感情动物”,只情真意切,才能消除隔阂、沟通心灵。要形成人格魅力,就要求辅导员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所以说,辅导员的职责不只是单纯做好学生管理丁作,而是要把管理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当辅导员和做学生的贴心人联系起来,真情投入工作,关心和爱护学生,充分了解、理解和尊重他们,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关爱学生是辅导员形成人格魅力的必要条件。只有辅导员带着关爱的心,去开展谈话工作,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学生亲近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只有辅导员的真情投人,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3.4注重谈话技巧,做好“艺术师”。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在谈心当中,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要区分对象,因人而异。谈心要从学生的个人性格出发:与文艺气质高的学生谈,不妨增加点文艺色彩;与思想单纯的学生谈,道理要通俗简单;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谈心,要主动热情,点到为止;与性格开朗的学生谈心,要真挚诚恳。二是幽默风趣,活跃气氛。应视情灵活地使用一些幽默语言,不要让气氛过于沉闷。但使用幽默不能过度,更不能偏离谈心的主题和目的。

总之,谈话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培养学生。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必须从品德、学识、爱心等各个方面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和感召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对大学生人格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海龙.谈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2].李晓明.浅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及其德育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

第2篇

【关键词】课程化 辅导员 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36-03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教育环境趋于复杂,知识获取渠道多元;教育客体以“90后”新生代为主,他们个性突出;教育手段发生深刻变革,在线教育异军突起。上述这些新问题都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特别是高校的辅导员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将课程化理念融入辅导员工作,改进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模式,突破工作困境,提升工作绩效,强化工作效能,充分体现辅导员的工作价值。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特征分析

(一)辅导员工作职业影响深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完成上述工作,高校辅导员就必须深入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赢得大学生的信任。然后凭借角色优势,完成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辅导员工作对学生个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辅导员工作素质要求专业。根据彭庆红的研究成果,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呈现出三个维度,即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要求辅导员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研究能力、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还应增加第四个维度,即要求承担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辅导员工作技能要求多维。工作技能是指完成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它是岗位胜任者和卓越绩效者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覆盖点多面广,涉及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其所需具备的工作技能呈现多维化的特点。例如辅导员工作中涉及的团队管理、心理咨询、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新媒体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锻炼。完成上述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多种职业技能,但以个体为单位学习掌握上述诸多技能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四)辅导员工作服务对象多元。辅导员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服务对象包括自己所带学生、同部门专任教师、部门上级主管、校内行政职能部门。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使辅导员工作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其本人处于工作关系网的主节点位置。由于服务对象多元化而产生了工作任务的反馈性要求,反馈性是指辅导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或过程后,他们需要向学校、院(系)主管领导、校内职能部门、学生家长、学生本人进行信息反馈。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反馈性要求,产生了辅导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信息沟通,这些信息的正向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它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时信息情况,即时传达给上级、家长,亦可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收集,反馈给学校决策层,方便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但其负面作用同样存在,多向沟通存在大量的无效沟通与时间、精力浪费。

(五)辅导员工作职业环境延伸。当前辅导员工作所面对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网络的普及、办公工具的升级,各种电脑端、手机端的即时通信工具以及衍生的群组工具被普遍使用。此类沟通工具的应用,可以轻松实现辅导员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对学生动态的实时掌控,还可以即时收集到网络舆情以及通知公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但此类通信工具在提供便利化的沟通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将辅导员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时间进行了极大的延伸。将辅导员工作地点由传统的办公室延伸到全空间,工作时间由传统的朝九晚五延伸到24小时不间断。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概念及思路设计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概念。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特点及工作内容的变化,有学者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它是指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转变成一门课程的形式,并按照课程的实施要求和规律加以建设。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它以课程为工作载体,按工作内容制订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科目,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工作内容设定,课程设置依据教育规律而定,课程进度遵循工作需要。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辅导员通过“授课”的方式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有效教育、管理和服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具有教学对象广、教学内容杂、教学安排活、教学效果优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思路设计。具体如下:

1.工作部署系统化,工作流程精细化。高校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任务导向的工作模式,辅导员根据上级部门或领导的工作部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表现为非计划性、随意性较大,而工作方式主要依据个人经验。依据课程化理念,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系统化部署,可以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及规律性工作,提前制订以年度、季度、月度为周期的工作安排,使工作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同时根据工作积累,可将相应的典型工作明晰化,将相应的工作规范汇编成工作手册。

2.工作机制长效化,工作内容模块化。将辅导员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战略化、精准化的方向前进。具体做法是对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科学梳理,并进行整合分类,将辅导员工作内容划分为工作模块,然后根据工作模块的需要以及工作目标,结合课程化的理念,将工作模块转化为相应的教学任务书或教学大纲,再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律,制作相对统一的教案,经过一定的积累,可以编制相应工作模块的教材。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展开相关的教研工作。

3.日常管理结构化,课程设置灵活化。当前辅导员工作最大的困境当属其日常管理工作的繁杂,如能以课程化理念对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将可课程化的工作内容按课程要求进行有序化管理,实现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结构化,将不可课程化的工作内容进行探索性创新,灵活安排。由辅导员工作内容转化而来的课程不一定完全遵循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因时、因事的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确保工作效果。

4.绩效考核多维化,自身建设协同化。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核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师考核方式,引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即围绕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展开绩效考核,考核的主体可适当扩展,合理设置各服务对象的权重分值。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促进辅导员的能力提升。对于辅导员的能力建设不但要通过绩效管理加以引导,还需要强化其自身建设,通过外部压力与内在需求共同助推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提升。

三、以课程化理念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具体路径

针对辅导员工作“见效周期长,成果无形化,绩效非显性”的特点,以及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思路设计,我们建议通过以下四条路径来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

(一)科学合理地整合辅导员工作内容。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以及课程化的要求,将辅导员工作中的共性内容,可以划分基础辅导课、专项辅导课和特色创新课等三大模块进行整合,然后再将三大模块细化为若干子课程,并按照课程的属性,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统一纳入全校教学管理系统,按教学课程统一管理、考核、计酬。这将有利于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的体现,也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共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必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提升。

(二)搭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互动平台。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辅导员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途径,以提高工作绩效。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沟通平台开展互动。首先,辅导员工作中通知公告类的内容充分网络的通信工具,例如QQ群组、微信群组加以传达,达到有效提升效率的目的。其次,还可充分利用自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教育与引领的水平,具体可通过开通工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高校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展开工作。再次,可以通过周班会的形式,强化传统面对面的沟通。最后,可以通过人人网、易班网络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通过多维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时空约束与精力约束,可以有效解决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辅导员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需求,主动做好工作计划,通过把握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动态,将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以微课、慕课的形式开展,以取得工作绩效的有效提升。

(三)打造专业化教学型与研究型团队。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基本上为个体辅导员按要求带一定数量的学生,这种工作模式有其优势,但对于辅导员工作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略显不足,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根据其个人的学科背景、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将一定数量的辅导员个体组建专业化的授课与科研团队,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辅导员的学科优势、兴趣优势、能力优势,还可以解决个体辅导员工作中的能力短板问题,形成专项工作有专人的局面。例如,可以组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生涯规则、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创新创业等专项工作团队,专项工作团队可以提前集中备课、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将专项教学内容编入教务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反馈,团队可以展开相应的科研工作,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教研相长的工作局面,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四)围绕课程化理念重构绩效管理。当前多数高校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也针对辅导员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但在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改进、绩效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革绩效管理方式。首先,在管理方式中,可取消原来以个体为主的管理方式,改革为以团队为主的管理方式。其次,在绩效目标的设定上,以团队工作为落脚点,即在绩效目标的设定上,不再以个体为考核单位,而以团队为考核对象,结合辅导员工作属性与课程化的效果来确定绩效目标。再次,要强化绩效改进,绩效考核完成后,考核者要向被考核者进行信息沟通,将绩效结果进行反馈,让辅导员了解其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最后,要全面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在评奖评优、职称、职务、职级晋升中得到合理体现。

以绩效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设计思路,将繁杂的辅导员工作以课程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分类,再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此举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价值体现,同时也搭建出学生成长成才的支持平台,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学生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2]王林清,马彦周,张建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邓文卓,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4]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顾培熙.成长与沟通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6)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基于组织行为视角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管理研究”(2012MSZ016)

第3篇

摘 要:本文旨在运用社工三大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的方法对机构养老中老年人的情绪问题进行介入,以探析个案工作方法在实务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该个案通过生命周期回顾方法与社会支持网络方法相结合,帮助案主客观认识自己的现状,维护案主与外孙女的关系,消除案主不良情绪的困扰,案主自身通过加强身体锻炼和心理疏导,有了较好的精神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个案工作;机构养老;介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同时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脚步也在悄然加快,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逐渐增多,老人如何能够幸福地安渡晚年,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对沈阳市X福利院的H奶奶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并提供专业服务,基于案主的状况,帮助老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案理论依据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正面互动,社会网络由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组成。社工、政府等是正式支持系统,亲人,朋友是非正式支持系统。不同性质的支持为案主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需要。

(二)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这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哪些个人和社会因素。所以老人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安度晚年,如何帮助老人正确的看待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及生命意义是我们运用这一理论要做的主要事情,协助老人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帮助她看清自己目前的现状并积极予以回应是适应晚年最好的方法。

二、申请与接案

(一)申请。工作者在学校申请参加沈阳市X福利院的个案工作,在得到允许后,跟随个案工作专业课教师前往沈阳市X福利院。

(二)接案。工作者见到案主后,主动向案主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此次来到福利院的来意,案主与工作者建立了初步信任关系。

三、收集资料与诊断

(一)收集资料

1.生理状况:因为肠胃功能不好,三年前身体开始急剧消瘦;不能久坐,腰背疼痛;眼睛处于术后恢复阶段,偶有干涩红肿迹象。

2.心理状况:心理特征:入院后独处、相对封闭、自卑;“心理比正常人少股劲”“我越老越可怜啦”内心孤寂、不能接受事实。

自我概念:对自己容貌强调多次“像老黄瓜”、“不像人样”自我评价过低。

心理防卫机制:女儿死后情绪起伏极大,大哭和大笑;没有儿女,没文化,担心院内别人看不起自己;

智力水平:老年正常水平、语言表达清晰

兴趣:偶尔听评书看电视;有

3.社会关系状况

家庭:丧偶7年,失去独女17年;有两个外孙女,老大结婚有一7岁孩子,老二未婚,与二孙女关系较亲。

亲属:弟弟和其他亲属在黑龙江很少联系

养老院:提供食宿、娱乐,老人比较满意;院内仅几个朋友,但没有同近一、二年入院的老人交朋友;与其他老人关系保持的一般

教会:每周日去教会,风雨无阻

经济状况:退休金每月1800元,交完院费剩400;有动迁款。

(二)诊断

1.近三年容貌的变化是老人不太能接受的,觉得自己很难看,心情也越来越不好,总是显出消极的一面,无法正视身体机能老化带来的机能衰退。

2.奶奶虽然在聊天中话多,但不善于乐观主动地和他人建立友谊,属于被动型,产生自我认知负性的情绪和习惯主观臆断外部环境。

3.与大外孙女存在一定的隔阂。

四、制定工作目标与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短期目标: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期工作打下基础

中期目标:鼓励案主多与他人接触,改变案主一些非理性化观念

长期目标:分析评估案主的资源,为案主链接院内资源

终极目标:通过工作协助案主更好的适应院内生活,助其安享晚年

(二)工作计划

生理方面:通过翻阅老年人常见病的资料,对案主讲解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以及简单的应对办法及注意事项。多了解社会上的义诊,可以借医生的口,缓解老人对老年病的理解甚至是担忧。

心理方面:与案主探讨人生各个阶段的特征与需求(优势及弱势)。采取人生回顾的方法以及优势视角、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与老人进行讨论,帮助梳理老人的人生经历,着重提炼老人的优势。

社会方面:与老人讨论一些新闻事件或者生活中的经验等,帮助老人链接院内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协助激发案主对生活的热爱。在我们退出这次个案后,链接其他慰老单位可以继续、持续或是周期性的慰问老人。

五、服务介入

第一次访谈:本次访谈着重于收集案主的资料,以便于对案主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资源网络系统、以及案主的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第二次访谈:对于奶奶的基本情况我们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对于奶奶的问题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与目标。

第三次访谈:在本次访谈中我们用生命周期理论劝慰她,查阅资料给老人建立链接更多的资源,给奶奶的大外孙女留字条。

第四次访谈:本次访谈提前告知服务即将结束,以便让案主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第五次访谈:此次访谈的重心在于处理离别情绪,以及为这几次评估画一个句号。

六、结案与评估

结案:由于服务时间有限,我们与案主的专业关系已经建立并且基本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因此个案访谈进入到结案阶段。

评估:案主评估:案主身体情况较好,生活能够自理,并且有自己的信仰,除却养老院,教会也是她的一个社交圈。自己有退休金并且缴纳福利院费用后有结余,两个外孙女偶尔还能看望她因为同时女性,也许沟通交流还能方便些,因此案主的优势资源较多。

工作者评估:专业关系建立较快,态度真诚,虚心学习,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价值观,在同案主接下来的访谈中,逐渐积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七、建议

(一)关于机构养老

追求初步的个性化服务可能。生活机构化的困境体现在老人不知不觉失去自己的身份和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老年人群的特殊性,身体情况普遍较差,老年病人数多,老人对于健康讲座的需求比较大;老年人情感需求不容忽视。机构的封闭性造成老年人与外界的隔膜;目前养老机构供不应求,部分老人承受能力有限,面临转院困境;机构的老年人会不知不觉丧失自己的身份和对日常生活的控制,所有的安排都以符合机构的宗旨为前提。

(二)关于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