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范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第1篇

一、情境激趣,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是探究的前提。”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又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现有的信息储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激起探究欲望;或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引起学生对其的关注;或触及学生的情绪,找到心灵的交融点,唤起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就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创新。

传统教材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排的,现在教材的编写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揣度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现有的信息情况,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调整教案,实现二次备课。

二、激疑活思,自疏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心理学认为,疑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去实现创新的目标。

有这样一堂语文课,题目是《月亮上的足迹》,教师出示题目后,问:“同学们,你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些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扑面而来:“月球怎么会有足迹?”“这些足迹是谁留下的?”“谁曾去过月亮?”……在学生提了许多问题后,教师就说:“同学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有的问题连老师都不知道。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在上课开始就营造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三、合作探究,自主释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主学习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尽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形成感情交融点。交流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在汇报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说“我知道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如何想到的。为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时教师既是热心的听众又是指导者。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

四、课外延伸,拓展创新

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将世界引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生活化。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会因为教学活动的结束而中止,对文本的感悟与思索还会有一个惯性和缓冲,应扩展延伸到课外,让其有施展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拓展和创新的广阔空间。因为我们学习语文,本身就是在学习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随着设定的问题被阐释或解决,新的发现和思考会姗姗来到,而这些新的发现和思考往往是学生激烈的思维活动后又一波思维的冲动,而且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带着问号作新的探究,新的思想、新的创造都会在此时滋生。这是一段容易被忽视的创造活动。教师要珍惜、利用这段思维升华的时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学习研究引向深入,对于学生在课堂余意未尽,又特别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去课外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2篇

关键词:课本剧 综合能力 兴趣 创造力

有位教育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性活动中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听到这句话,我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与我们现阶段中学语文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作为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很需要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课本剧综合音乐、文学、表演、等综合学科的特点。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以它为一个教学的手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我们现行试用的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站在讲台上已有数个春秋了,虽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可言,但多少已形成一些自己的固定模式了,如果在教学手段方面不开拓创新,只是对照传统的教案授课,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课堂死板和枯燥,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剧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思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努力将课本剧纳入教学的环节当中,让学生自编自演,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于课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编演的过程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

我所在学校的特点是城乡接合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周围环境和粤语方言的影响,学生语言表达比较差,不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上台锻炼的机会少,所以,我很希望在课堂上能给学生有语言锻炼的机会,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本剧在课堂上的应用,提高初中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也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身心愉悦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三、研究过程

我们现在的初一级用的是新教材,从文章体裁上来说,记叙文还占有很大篇幅,另还有诗歌、说明文、神话、寓言。

我第一次尝试课本剧的编排是《月亮上的足迹》,本来我课前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我向学生展示了我所收集的教学图片,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根据学过这篇课文后所了解到的以及你以前所收集到的资料来想象一下,假如是你登上月亮,你描述一下你所见的情景和你将会做些什么?我当时本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不过轮了几位同学之后,就有同学提出,不如上去让他们表演一下,我当即应允,没想到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表演的同学也很大胆,整个课堂气氛都很好。

对于这节课的成功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课后,我认真总结这堂课,得出的结论是,我可以将课文的某些内容让学生改编为课本剧,纳入教学的环节当中。于是接下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研读课本,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

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适合改编为课本剧的,因此,选择恰当的课文是很重要的。因此我组织学生编排了《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比较长,我选取了里面的一个片段来表演,让学生表演"我向万芳拿回羚羊木雕"这一幕,里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准备的过程中包括让他们改编人物的对话,准备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准备扬面背景,提前三天让学生准备,采用自愿报名和合作的方式,到了正式上课时,他们准备得很好,配合得很默契,我看了一下手表,总共才6分钟,我按照自己课前的准备,继续自己的下一个教学环节,探讨文章主旨,这一节课,因为加入了学生的表演,非常生动,学生积极性很高。

《羚羊木雕》这节课后,我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体上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这节课作为老师我插手管得太多,从节选课文,到编排指导,我起着主导的作用,而探讨课本剧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于是这一思想确定后,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方案。接下来的课文《皇帝的新装》,我认为很适合排练课本剧,于是,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已选取课文最感兴趣的片断来表演,自由组合,并且鼓励他们进行必要的加工,这节课上,学生们有的表演"君臣看新衣"、有的表演"皇帝举行游行大典",课堂生动有趣,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了准备。

这次的课本剧从编到演,完全是学生自己的组织,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吸取上次表演的经验教训,注重人物对话的同时也很重视人物的神态,表演投入认真。在后面的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我都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研究总结,心得

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需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这个学期对课本剧的编导,我得到了如下的启示和心得:

1、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编自导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初一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对于表演性的活动都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将表演与课文结合起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本剧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有别于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课本剧在课堂上的运用,将会极大吸引他们投入语文的学习。

2、编演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课本剧的编演首先是培养了语文能力,在编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剪辑,这就涉及他们处理教材的能力,课本剧又是一门综合艺术,这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对于那些平时胆小的学生来说,要站在讲台上来表演,很需要勇气和信心,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对于课本剧表演成功的学生来说,他可以在其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而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认为收获这些对于一名学生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3篇

2012年3月,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在市级骨干教师滚动培训中引入了北京的课例研修形式,其中,初中语文骨干班研修的课例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录像来源于上一期语文骨干班学员的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对光碟的反复观看,以及网上同课资源的寻找与比较,笔者觉得,虽然课例研修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与研究合一的方式,但是,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课例研修正式开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课例研修开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研读新课标;一是对教学内容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目标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提示,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

和我们观看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样,网络搜索的许多教学程序设计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①文学常识介绍。②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③对词人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④内容解析,疏通文意。⑤整体感知。要以一个课时来完成这些教学程序,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路快速地走马观花,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偏重于带着学生逐句理解词的意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阅读课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基本上由教师带着学生走的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理解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较是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关键,比较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教材纵、横比较;二是学段内容比较;三是单元内容比较;四是课文外同质内容比较。

教材的橫向比较就是将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重点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整合。这种横向比较法对数、理、化等学科更有实用价值,同一知识点不同例题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例说思路,有利于解题方法的优化。语文教材中,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选择了同一文章,很难说对文章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什么不同,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学科不同版本的比较,对确定具体课文教学重点的意义并不大。教材的纵向比较就是把不同历史阶段出版的同类教材所选取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不同时期教材所选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探究教材编选者当时的价值判断以及时代的价值取向。每个时期的教材都有教案或教学设计,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同作品解读的差异中,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浓郁气息,在人文类教科书中,尤其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足迹。也许以前纸质教案所作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具有质感的历史气息,对学科教学价值取向的历史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再反观当下的教学材料,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会油然而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教师不是政治家,某一具体教学内容也无促成社会兴衰的伟大力量,但从学问的角度而言,只有“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

学段的比较就是将本学段中相关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所教内容的特别之处。

第4篇

目标达成:计划与现实

任何课都是为了实现一个预期的目标而演绎的一段旅程.教师对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目标预期,教师课前基于对课程标准、课程文本以及学生起点的分析,都会设计出计划要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自然会对教学产生直接的指向作用,不恰当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结果.但是,有时经过对照比较发现,教学目标确实达成的课,其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教学效果平平的课往往都是执教教师止于自我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现状的结果.所以,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现实自然成为反观教学目标本身达成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高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拓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意到有些目标是在课堂上实现的,有些目标是在课后实现的,而且往往课后实现的目标更重要.目前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只顾课堂眼前目标,而忽视课后学生的长期发展目标.换句话说,我们数学教学存在两个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出于应试与高考的压力,教师注重短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能否熟练地解决数学题目.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这应该就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考试指挥棒下,数学教育中“教知识”的功能日趋凸显,而“明事理”的功能却被忽视,以教来“育人”变成了以教来“考人”,其检测手段就是考试,而考试也几乎成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的.为应对各级各类考试,在数学教育中,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是浓墨重彩的关注,而对基本活动经验的体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则是叶公好龙式的关注.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白天黑夜,一年四季,涨潮落潮,心脏的收缩和扩张时周期运动的体现,而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是天体运动的结果.而三大天体运动,地球绕着太阳作圆周运动,月亮绕着地球作圆周运动,那么月亮绕着太阳所作的运动情况如何呢?以此为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点Q在半径为1的圆P上运动的同时,圆心P又在另一个半径也为1的圆O上运动,P、Q两点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OPQP,且P、Q两点以相同的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运动,这时点Q的运动如何刻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的方法分析.

教师在引课过程中,描述了公式的起源、公式的发现,其实这不是简单地在说一个数学问题,而是在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观察问题,又怎么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再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从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又如何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这里做了精心的设计,可能仅通过这一次呈现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但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这样的设计思想,则必将会引起学生的改变,使学生学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才是终身受益的.

主体互动:质量与机会

主体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而演绎的一段通向预期目标地的旅程.主体互动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语言或行为的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互动方式之一的语言也包括肢体语言在内.没有主体互动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表现出主体互动的课堂也未必是教学有效的课堂.对主体互动的审视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其“质量”与“机会”.所谓质量,是指在主体互动的过程中,有新的、有意义的内容生成,同时师生之间的问与答都融入了思维的积极活动.否则,只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和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虽互动频繁且不乏热烈,但仍不能视为有效的主体互动.所谓机会,是指主体之间的互动机会对于每一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都得到了实现.参与互动是每一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应有权利.真正民主的课堂就是要保证主体间平等的互动机会,课堂上每一个互动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多的成员,并且通过整堂课的各种互动环节,基本上每一位成员都能获得主体间互动的机会.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与少数几位学优学生的互动,或者只是学生中一部分活跃分子在互动,都不能够视为有效的课堂.经过“质量”与“机会”这样两个标准的深入考察,我们会发现以往许多课堂表演效果非常好的公开课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数学教学应该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基础上,通过课堂主体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多方面进行体验、建构和共享的过程.数学是一门抽象程度很高的学科,很多教师反映数学课堂的互动没有文科课堂那么容易生成,学生不太容易接受象数学这样枯燥乏味的学科互动,认为这只是数学优等生之间的谈论话题.数学教师应该让数学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探讨.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的组员要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优生、普通生和学困生相互结合,让学优生鼓励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入数学探究的空间.其次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所提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与生惑点.“惑”这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发生在学生遇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生长点和衔接点、数学思想方法的转折点、数学思维的症结点等时机.这些关节点、转折点、症结点都是典型的思维生惑点,这些思维生惑点的解除必须通过发展认知能力才能实现.知识是思维的对象和工具,从知识观的角度看,思维生惑点是已知与未知的混合物,是已知和未知的中介,是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起始课上,教师: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

知识呈现:时机与形式

知识呈现关注的是课堂上“方法”的因素,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表现的好与坏直接与课堂教学质量相关.没有知识呈现的课堂跟没有主体互动的课堂一样难以想象.但是,有知识呈现的课堂比比皆是,而呈现的效果却又是千差万别的,其中主要原因往往都在于呈现的时机与形式是否恰到好处.“时机”,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恰当的时间呈现了适当的知识,不早不晚,不紧不慢.“形式”,简言之,就是指适当的知识以最具表现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信息损失最小,主体间的沟通与理解变得最快捷.否则,知识的呈现即使再全面,但如果时机不对,就会造成主体认知的混乱,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打折扣;同样,知识的呈现尽管是如期而至,但是其形式不能最佳传递其承载的内容,也会造成主体认知的困难,教学效果也一样打折扣.对于知识呈现过程中“时机”与“形式”维度的审视,需要有对当堂内容的通透理解以及对学生情景认知的深刻洞察.一节同样内容的课,不同的呈现形式,不同的呈现程序,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换言之,“好课”与“差课”的距离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关键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了恰当的内容.

在一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中执教者设计了“校庆”的背景(正值该校准备举办校庆),校庆公告:某校定于2011年11月20日上午举行建校10周年暨办学55周年庆典活动,诚邀各级领导、历届校友、历任教职员工和社会各届朋友届时光临,同度喜庆时光,共谋美好发展!

问题1:为了尽快落实校友的联络工作,拟设三个工作组.第1组(书信):每天发40份邀请函;第2组(电话):第一天通知10人,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通知10人;第3组(QQ):第一天通知2人,要求每人收到通知后第二天转发2人(未收到通知者).请列举各小组每天通知人数,并预测需联络天数.

问题2:QQ用户拥有1个太阳可以建立QQ群,使用QQ在2小时及2小时以上,记当天为活跃天,

以上四个探究问题的设置在同一个大背景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设置了适当的阶梯,在恰当的时候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层层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呈现时机的恰当性与形式的合理性.

教学环节:流畅与合理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结构井然、环环相扣的整体.“课堂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结构化的设计与演绎.”一堂课的起承转合就是通过教学环节来实现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环节,但是并不是各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都能有效地体现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关键在于其间交替演进的流畅感与合理性.一节课各教学环节的完成需要流畅,但不是每一节娴熟流畅的课都是有效的.有些公开课可以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时掌控精确到秒,一切尽在预期中,但教学效果却流畅有余而学生认知不足.另外,一节课的相邻环节之间需要有逻辑性,但是只是各教学环节有逻辑性的机械组合却同样不能演绎课堂的精彩.正如很多失败的公开课一样,各教学环节经过了各专家的设计论证,不可谓逻辑性不强但教师的演绎却生搬硬套般索然寡味.所以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既有如行云流水的流畅感,又有环环相扣的逻辑性.

笔者在一堂《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中设计了“数系之旅”以及“数之旅”中的三个课堂环节.第一站“忆方程,回首数系发展,了然于胸”、第二站“制高点,鸟瞰虚数、复数,拨云见日”、第三站“塑理性,回顾真理之路,勇往直前”.这样的课堂三环节设置使得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被教师设置的悬念牵引,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主动想去探究每一站的数学知识.从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都觉得这样的数学课很新颖,他们都非常喜欢,都说“数学课原来也可以这样好玩的”.

在上课前的课间时间就开始播放一段有关复数历史的视频.上课伊始,教师:刚才的视频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比如法国数学家柯西、德国数学家高斯等等,以及他们所涉及的一个神秘的数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有一种神秘的“数”,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数”、“虚幻的数”,研究这种数需要我们丰富的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始我们的“数系之旅”.

(幻灯片显示本节课研究的课题“数系之旅”((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教师:首先让我们进入数系之旅的第一站“忆方程,回首数系发展,了然于胸”.我们旅行的起点从最简单的方程开始,请大家说出方程x-1=0的解,大家呼之欲出.

……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数的这节起始课往往是教师将复数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定义比较突兀,不太容易接受.因此笔者在此设计了先介绍数系发展的历史,然后向学生揭示需引进“虚数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很好!那么如果我们人为的定义一个新的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1,那是否可行呢?创造是要冒险的,正所谓云里雾里看“新数”,虚无缥缈,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揭开这个“新数”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进入数系之旅的第二站“制高点,鸟瞰虚数、复数,拨云见日”.让我们首先跟随数学大师的足迹,瑞士数学家欧拉首先引入i表示虚数单位,并且规定i2=-1. 尽管欧拉引进了虚数单位,并也在使用它,但欧拉仍然对此不甚了解,称“它们是不可能的数……它们通常被称为想象的数,因为它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在此教师简略的向学生介绍公式“eiπ+1=0”.

……

(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复数的基本代数形式.在此后三个“披荆斩棘”教学活动中,仍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数学思想方法和“两个复数相等”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没有压抑感,让思维自由驰骋.学生把数学课堂视为展示智慧、显露才华的平台,把数学学习活动当作探索科学、获取真知、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师设置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并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教师:在刚才的数系之旅第二站中大家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进入今天数系之旅的最后一站,第三站“塑理性,回顾真理之路,勇往直前”.

……

进入“旅途回望”环节,教师:请大家谈谈我们这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思想?又有哪些体验和感悟呢?

学生自由发言.进入“数之旅休息站”,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教师:最后让我们以一副对联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一起来朗读.

学生:上联是“数之旅,层层深入,奇趣无比”;下联是“缥缈峰,披荆斩棘,拨云见日”;横批是“虚数不虚”.

教师:希望我们今天的“数系之旅”也“此行不虚”.下课!

笔者在本堂课中设计了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复数的有关新知”,暗线是“科学的发展就如数系的发展,需要我们有不断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毅力”.在数系之旅的第一站中,笔者通过数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无理数”的产生历史,向学生渗透了“虽然现在看来简单的数系但她的发展却历经艰难与艰险”.在数系之旅的第三站中,笔者首尾呼应式的向学生介绍了复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发展如同数系的发展”需要经历几代数学家付诸于长时间的努力与毅力才能得以完善.从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投入性来看,整堂课的设计还是较流畅与合理的.

课堂知识:预设与生成

一堂课的教与学就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互作用的矛盾运用.传统的课堂特别强调课前对知识的预设,诸如充分利用科教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还会涉及本学科领域内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但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除了上述静态的信息资源之外,还应包括课堂实施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换言之,学生也是课堂知识的建设者和生成者.他们往往会在教师预先准备的信息含量之外,经过主体间的情景互动,交流碰撞生成新的课堂知识,从而大大丰富了预期的课程内容.

因此,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而言,不仅要看教师对静态课堂知识的利用与开发,同时还要看教师对动态课堂知识的利用与开发.对静态和动态的课堂知识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往往会使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增倍,精彩生成无数.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真正自然而真实的好课往往都是指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情境、创造设计恰当问题、积极挑战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而水到渠成的结果.

笔者在一堂《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中曾给出以下探究问题:河宽500m,水速2m/s,船仍旧在A处,从这在下游1200m河流B有一处瀑布.为了安全过河,船的划速不能小于多少?当划速最小时,划速方向如何?

笔者预设的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考虑临界位置,当[WTHX]v[WTBX]船方向垂直于AB时,划速最小.若划行方向不在AB方向上,根据图示划速都比临界位置时大.

不片面追求教学容量,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探索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的意外生成往往能带来惊喜,有时教师认为是常规的思路,学生不一定认同,而学生自己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在抛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不要急着给出教师自己的解决方案,否则就极有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讲思路,或是让学生“说题”,若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预设不同,则不管学生有无将问题正确解出,都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路;若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预设相同,则也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解决,教师不要代劳.

笔者认为学生的生成应大过于教师的预设,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些什么.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做好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指引下产生更多、更精彩的有效生成,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理想目标.

第5篇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学生也不断地感受到幸福。

在短短数十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在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诗:“生命的远景,艰难而稳重,美丽而动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给时间的方向,从脚下开始,从脚下结束。

说不清是为什么,我还是努力地工作。最终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就要努力追求。

苦中寻乐,我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试想一下,有什么能比从事教育事业所收获的精神财富更多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情景: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能三心二意吗?课外,一个个学生围着你,用崇拜的眼神期待着你,你能不热血澎湃吗?节日来临,一张张饱蘸着学生敬意的贺卡飞向你的时候,你能不激动吗?夜深人静,就着一盏孤灯,品读着一封封信件的时候,你能不感到幸福吗?这一幕幕,只有为人师者,才能亲身经历;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坚定你的选择。

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是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我亲爱的学生们,是你们的期盼给了我激情;是你们的仰慕给了我信心;是你们的怀念让我甘守清贫,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让我最终能自豪地说一句:我,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朋友们,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努力奋斗吧!为了我们的学生,抛弃一切埋怨与牢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吧!奉献自己的青春,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吧!

2.信念让人充满激情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份信念鼓励你走向成功。因为有了信念,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升腾冷漠的生命,才能许多灵魂,以及在长长的黑夜袭来时也有耐心期待天光。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每每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我就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多么的令人向往啊!于是我坚定信念,将来我一定要当一名教师。八年前,我终于走上了这神圣的讲台,看着台下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如饥似渴的学习,以满足一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功底和教育教学功底。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颗爱心。作为老师,在学校的身份是多重的,既是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知心人,更要像慈爱的母亲那样去关心他们,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他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让他们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广。

对待同学的错误时,我往往最先考虑的也是学生的自尊,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改正错误,走向成功。努力做好孩子们"最满意教师"。

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信念的地方朦胧,信念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清澈明亮。教师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

3.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的车轮把我们载到世纪之交的今天,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艰巨任务,祖国和人民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在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人们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虽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在学校的荣誉室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我又看到老师们的辛劳和学生的进步成长。忘不了已有花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老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而今,新的世纪在呼唤,党和人民在呼唤,肩负着历史重任的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迎接果实压满枝头的秋天。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是春蚕,

播种春天的希望。

老师是红烛,

映红孩子的脸庞。

三尺讲台,成就了多少国家栋梁。

一尺教鞭,结出了多少拔头桃李。

老师们,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4.我爱绿叶的事业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5.我骄傲,我是人民教师

忆起天真快乐的童年,总忘不了把我带进知识殿堂的老师!是老师教给我知识、是老师启迪了我的智慧,是老师教我做人,是老师,骄傲时为我敲响警钟,失败时鼓励我前行……

真是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呀!我因为做了教师,平凡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教育的高尚圣洁,让我有一种无言的庄严和神圣;讲台的淡泊宁静,让我有一种摆脱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教书的养育和磨练,让我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自我奉献的骄傲!

第一次登上讲台:学生一双双黑黑亮亮的眼睛聚成一片清澈的海洋,虔诚地看着我,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天真纯洁的笑脸充满了信任……那一刻,我真正领会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重要,那一刻,更坚定了我力争做一名好老师的决心!十五年来,我不敢说我是一名好老师,但我敢说,我一直都在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直在追求,力争缩短与好老师的距离。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那是去年春季,我因外出学习出门几天,当我风尘仆仆跨进学校大门时,正在课间休息的学生一见到我就高喊起来:“朱老师回来了”,喊声未落,早已有七八个跑下了教学楼来到了我的跟前,最难以忘记的是鲁晓丽同学拉着我的手一连说了三次:朱老师,你终于回来了……那一刻,尽管我囊中空空,我却感到我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学生的承认那是无价之宝啊!是呀,天底下还有比得到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美更叫人快乐的吗?生病初愈跨进教室,讲桌上常多了一束不知名的鲜花,中间字条“祝你健康”比鲜花还耀眼;教师节,学生的贺卡飘至案头,当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的时候,我顿时觉得是教师职业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也让我享受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春节之际,热线两端总连接着师生的祝福与牵挂,一句句诚挚的祝福,一声声关切的问候,滋润着我的心田。你说这莫大的欣慰,除了教师,哪一种行业的人还能享受,这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除了教师,哪一种行业的人能有体会……

是啊!当我年迈的母亲,站在村口盼望她的女儿回家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当我的儿子发烧时我却狠心丢下他赶往单位上班时,我也知道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如今,我已坚守岗位十五个年头,少了刚踏上讲台时那份难掩的腼腆,多了教师队伍那股飞扬的热情。如果生命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会依然选择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继续把青春镶嵌在平凡与崇高的职业之中。也许我们真象蜡烛默默燃烧,默默熄灭,但是我们青春无悔,生命无悔。

任凭岁月更替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愿继续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辉煌的明天!

6.倾尽一生无怨无悔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一幅图片:一群人站在一个人的肩膀上,伸出双手擎着天。旁边有一行小字:你能猜出最下面的这个人是谁吗?有人说是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抚养我们的父母,有人说是呕心沥血在实验室里白了头发的科学家,有人甚至以为是我们日理万机的总书记、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温总理……答案揭示的时候,人们看着“教师”两个字——沉默了!

是啊,哪一个人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愚钝,成就聪慧的?哪一个人不是在老师的教育下于边沿止步,回到正途的?哪一个人不是由老师牵着手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在理论的天空,为未来的劈波斩浪、直冲云霄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的站在最底层,习惯了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撑天,习惯了让自己作为根——成就桃李满园,习惯了让自己化作烛——泪尽光明满天。多少年来,当人们提到教师,就会想起教师用行动保卫的誓言:要做烛炬就燃烧自己,要做园丁就先成沃土,要育人才就甘当人梯。是啊,每位老师都是这样:倾尽一生、无私奉献之后,是默默无闻、无悔无怨;韶华燃尽、桃李满园之后,则是心甘情愿、无言无憾!!“教师”——别人看来,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对于我们,则是生活的全部。黎明的晨星伴着我们朝气蓬勃的背影,把一份永恒的关爱化作学生耳畔热和的叮咛;中午的骄阳目睹我们汗流浃背的身形,用我们的不知倦怠批改出孩子们没有错误的明天;黄昏的微风与我们一起携十分真诚,化作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默默无声。倦怠了,我们没有休息,校园内学生们期盼的样子燃起了我们为人师的……生病了,我们咬牙坚持,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染得我们双颊绯红!我们知道一块地只有种上幼苗才不会长草,于是,我们勤耕不辍,在孩子们心灵的庄园植树栽花;我们知道盐只有放到汤里才不会难以下咽,还能让汤美味无比,于是,我们化枯燥的教育于和风细雨,在孩子们心灵的天空悄然飘下,潜移默化!

多少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这样演绎着;多少载,一批批出色的学生就这样长大着!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创新之志不减,育人之心依旧。人累了,眼花了,腰弯了,教师们却失志不改,无怨无悔!由于教师——情系学生;由于教师——情倾讲坛;由于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往;由于教师懂得——教师就是金字塔最基础的那一层;由于教师知道——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正是我们的学生在撑天!

7.用爱铸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铸师魂》。

有人说,教师的奉献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有人说,教师的热情似星辰,远望像一盏灯,靠近是一团火!也有人说教师的辛勤如蜜蜂,博采白花之粉,酿成一家之蜜。可见人们给予了教师高度的评价。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心里深深震撼,同时也陷入了沉思:我如何做才对得起这么高的评价?我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经过思考与沉淀,我认为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这一切,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爱因斯坦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来打动学生,感化他们的心灵。

自从步入教师行列那一刻起,我就把全身心投入到这一光辉、最伟大的事业当中,一晃就是十几个春秋。它包含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刻载着我每一步坚实的脚印。在这十几年里,我始终坚持着用心抚触孩子们的心灵,用耳朵聆听孩子们的呼声,用眼睛迎接孩子们的笑脸,用嘴巴和孩子们沟通……

记得有一年,我接手了一个全校有名的“落后班”。由于学生受到的家庭影响各不相同,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营造家一般的环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装扮教室,让他们在集体劳动中感受大家庭爱的温暖。此后,我利用课余时间一次又一次寻访了“特殊”孩子们的家长,和他们谈心、聊天,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

为促进孩子们的提高,我在班里推行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发小标兵记分卡,名字上光荣榜,评选是总冠军等等,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爱得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同学们比学赶帮超,师生间谈笑风生,平等互助,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乐园。

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有耐心。对待学生应该象对待自己家里的孩子那样,当他犯错时,不要一味的指责打骂,要认真的分析孩子出错的原因,找到孩子心灵的震撼点,让他们醒悟,并从此奋进。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我班王朋同学由于成绩差、习惯又不好,所以在班里自然是大家取笑的对象。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无意间,我发现他似乎很在意我对他的评价。一次家访后,他的坏习惯有所收敛。但我清醒的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有一次,班长告诉我,“王朋把别人打了!”我赶紧跑到班里一看,他竟然打的是一位女同学,而且还挺严重。我不禁勃然大怒:你太野蛮了,他好象还挺委屈:“老师,她骂我!”我呵斥到:“你别狡辩了,等我回来再说”。说完我就领着这个女生去了诊所。等安顿好这个女生,我到班里一看,他正不安的站在教室里,看到我满脸疲倦,他愧疚地说道:“老师,对不起!”我余怒未息:“你为什么要打人?”只见他低着头红着脸声音非常小地说:“她骂我是班里的垃圾,于是我就……”说着,他竟哽咽起来.我不禁一怔,是啊!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爱和尊重!于是,我拉他坐下并耐心地开导他,“你长大了,遇事要冷静。一味地用拳头还击,只能招致大家更多的反感。暂时的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以后要自信起来,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的尊重。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盲区,走向光明。”他会心地露出微笑:“老师,谢谢你。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

真挚的爱可融化一切。从这以后,王朋同学显得有信心了。尽管学习依然很吃力,但是态度在变化,对班集体的热情也很高涨,每次打扫卫生他都累的满头大汗。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很多。于是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在班里表扬他、关心他,留意他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把更多的爱给了这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心、细心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让没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放心、安心。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还记得那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老师,了。”我一听,赶紧跑去教室。一看到他因发烧而涨红的脸,一听到他粗重的呼吸,二话没说,我这个并不强壮的人一下子抱起他,放到电动车上飞也似的冲到医院,当医生给孩子挂上吊瓶时,我才想起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见到我,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

我也深知,要想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上我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平时做到主动听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做好课后的摘记工作。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他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业余时间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除了上网查阅资料外,我还大量翻阅学校现有的教育杂志,并认真作好理论笔记,不断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永远矗立于新知识的源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我会在这求索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因为我心中也有一个不倒的信念——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撑一支长篙,象青草更青处漫溯”,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师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快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来的是泪滴。但我仍用我手中的粉笔,继续延续着我平凡的故事。做一个平凡的灵魂营养师,做一个平凡的心灵导航员,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谢谢大家!

8.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许多人都说,教师只有平凡、只有寂寞,没有灿烂,没有辉煌。然而我自豪,我沸腾,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千真万确的,爱正是教师无声的誓言,它用教师的行动和心血写成。

当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注视孩子们纯洁的眼睛,面对台下几十颗渴望知识的心,我感到自己无比神圣,我为我所做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开始,我心中充满无数的激情和壮志。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无愧于自己的教师身份。”每天我都带着喜悦的心情走入课堂,把自己的知识有计划地传授给孩子们,课堂上的和谐成了我生活快乐的音符。课下的一声“老师好”融入了多少喜爱和认可。每当这个时候,我愿用我的知识去成为他们生活前进中的跳板,用我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精力把他们送上自己满意的高等学府。在付出的同时,我同样也得到了许多许多,也看到了许多我不曾认识的问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生活习惯懒散,成为了学生第一次考试中不理想的因素,也给了我许多启示,我认识到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深入地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了解和懂得他们的想法,才能使我在课堂上更好的发挥,更好的针对他们的弱点进行指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人知识渊博不代表就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认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在拥有学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在学校我们是孩子们成长的标准,我们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的形成。我们不能只教书,更要育人,在当今的社会,只有先做好一个大写的“人”字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我感到老师的责任很重很重。

当我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的时候,我已做好准备,当我从岔路口走上这条路的时候,我已无怨无悔。我愿用我的青春和热血去浇灌祖国的未来,我坚信一句话:“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9.那一支艳丽的桃花

朋友们:你听过这样的寓言吗?说的是古时候,欧洲有个国王举行了一次最隆重的授奖典礼,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英雄豪杰、诗人学者都云集到京城等待国王授奖。第一个是画家,他捧着心爱的画册,要国王把奖授给他。国王看了他的画,比阿尔卑斯山的春天还要美丽,可国王却对他摇了摇头。第二个是医生,他走到国王跟前,说:“我医术高明,去年流行瘟疫,我亲手治好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病人,连王妃的病都是我治好的。”国王说:“可是,你却不能获得这个奖赏。”第三个走上授奖台的是个伟大的诗人,他向国王朗诵了一首赞美功德的颂歌,让国王听得如痴如醉,诗人说:“奖我吧,只有我的诗能获得此等殊荣。”国王对他微笑了一下,说:“今天,我要奖赏的是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人,而你还不是。”于是,又有好些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人走上领奖台,可又都空手而回。人们开始议论,今天的奖赏究竟发给谁呢?最后,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一个小女孩挽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师来到了国王的跟前,说:“陛下,祖国遍地桃花都开了……”国王走下宝座,满面春风地来到老教师跟前,满怀敬意地向他鞠了一躬,然后把一只从阿尔卑斯山采下的艳红的桃花别在老教师的胸前,说:“没有您的辛勤劳动,既没有诗人学者,也不会有画师和园艺师……”广场上,顿时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读这个寓言的时候,我还在小学读书。从那时起我便懂得了教师的平凡、伟大和崇高,从那时起,我就立下了长大要当一名教师的志愿。我想和那个老教师一样,育得满园桃李,然后,能够从人民手上得到一只艳丽的桃花!中师毕业后,我回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一天满满的课,一摞摞的作业,每天教完学生回到家,早已是月上柳梢。筋疲力尽的我躺在床上连饭也不想吃,可我从来不叫苦也不叫累。我的理想既单纯又美好:只为那一枝梦中的桃花。

当然,教学生活中并不完全是一些动听的乐音,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它甚至会使你心灰意冷。那年,我修完产假被安排教六年级,这个决定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几年不教毕业班,让我对大孩子有些畏惧,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想了又想,觉得还是多些宽容和信任,多说服教育,少批评指责。我的“理解教育”被调皮学生错以为教师的软弱,想尽办法兴风作浪,我是疲于应付。那时我极度的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痛恨自己没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大多数同学充满愧疚。即使那届学生毕业,我也始终不能释怀,那只桃花似乎与我渐行渐远。

下一学年,我又教六年级,我不断揣摩教育方法,班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心中的阴影渐渐淡了。过去教的学生,见面后竟亲切、真诚地与我打招呼,原来他们也看到了老师的努力,当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一级学府时,我喜极而泣,张老师没耽误你们,我收到了那枝迟到的桃花。

今天,我对那只艳丽的桃花的理解逐渐深刻而具体了:当我的学生有了一些进步后,我觉得自己就得到了一枝桃花;当我的学生拿上了大学通知之后,我认为自己就拿上了一枝桃花;当我的学生有了业绩写信向我报喜之后,我感到自己就拥有了一枝桃花……还有,人民的理解,社会的承认,党和国家的关怀,那都是一枝又一枝艳丽的桃花啊!我的桃花不是一枝,而应该是一束。我拿着这一束桃花向着祖国挥动,向着未来微笑……我愿我的同行每人手中都有一束这样的桃花。

10.这双手,世上最美!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这双手,世上最美!》

十年前,我走出校门,怀着欣喜和憧憬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对这个职业,我只是期待和喜欢;几年的清贫和劳苦,当我渐渐磨平了心中瑰丽梦境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职业,定位了我的角色,并让我从此深深的爱上了教育。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有的同学画了清新可人的百合;有的同学画了芬芳艳丽的玫瑰;有的同学细腻的线描了母亲哺乳的情景;有的同学精心的彩绘出家乡蜿蜒的山水……当老师走到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女孩身边,看到小女孩画的竟是一只手。老师轻轻的问:“这是谁的手啊?为什么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呢?”女孩怯怯的说:“这是老师的手!这只手牵着我过马路,让我觉得好安全;这只手抚摸我的头,让我觉得好温暖!在我心中,这只手,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的眼角湿润了!

当老师,我们或许会感叹自己的清贫;做教育,我们或许会感慨自己的辛劳。但是,当明月高悬夜空,将一片清辉洒向大地的时候,我们静静的回味自己的职业生涯,会看到那么多感人的场景:学生眼里有深深的期待,学生口中有甜甜的赞美,学生心中有真诚的牵念,学生手里有握不尽的温暖!在学生心中,老师的一只手,老师的一双眼,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最美!这一切,都让我们坚信最初的选择是对的,更让我们坚定了继续向前的脚步——深爱教育,终身无悔!

这双手,世上最美——多么平凡的一句赞美,却比“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红烛、辛勤的园丁”更让我感到珍贵;也让我明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问候……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爱的幼芽,就能撑起孩子心中爱的世界。是啊:今天如能给学生一个如沐春风的课堂,明天就能给他们一个美好亮丽的未来!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