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参观学校考察报告范文

教师参观学校考察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参观学校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参观学校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 校外考察 作用

校处考察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地理调查或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对学生的校外考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校外考察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教师在选择考察内容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离学校较近、便于成行的地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其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一、增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校外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抽象的课本知识为生动、直观的地理事物形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的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直观印象,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观察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登上山顶,纵目眺望,见远处、近处多为低山、丘陵,平地少,耕地少,地块狭小,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盆地中,这样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介绍的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69,盆地和平原占31。山地多,平地少,尤其耕地较少是我国土地的一大特色的知识点的涵义。又如在山上放眼四望,触目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植被,近处、远处的山上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邵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真不愧为“闽北林海、绿色海西”,置身林海,直观地感受到教材所介绍的我国四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防护林区)之一的南方林区中的华南林区,可见邵武森林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受,达到教学直观性的目的。

二、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对于会计专业的中职生来说,通过校外考察掌握的一些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有帮助的。如结合教材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第七节的《土特产》知识,组织学生到土特产店考察本地的土特产,诸如笋干、香菇、金坑红菇、碎铜茶、油茶、松脂、中药材、脚跟糍、包糍……让学生体会家乡土特产种类的繁多,再与教材中的土特产知识进行比对,就会了解哪些是本地没有的,若要从事土特产贸易,应从什么地方进口何种土特产,本地的土特产应销往何处,做好土特产的购、销、调、存等业务,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样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三、培养中职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国经济地理,与初中、高中生学习地理是有区别的,他们不需要参加结业考或会考、高考,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让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中,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对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已有的理解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之中,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体会在校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中国经济地理。

四、校外考察有助于学生完成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校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了一些需要通过参观考察才能完成的作业,如第三章《中国工业地理》第一节《概述》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中就有这样一道习题:“参观和调查学校附近的一个工厂,了解它的主要原料来源、能源供应、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交通、劳动力与技术、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并分析该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化工企业有助于完成这一习题,在考察化工企业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会了解化工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效益:1.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和组织生产。2.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再加上企业周边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资源,环境净化能力强,有效地净化了污染,取得了环境效益。在取得环保效益的同时,企业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上缴大量税收,为地方经济增长作了贡献,企业还招收了大批工人,使农民在当地就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可见,借助校外考察这一桥梁,学生能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有助于完成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五、校外考察是学生温习、识记、巩固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母,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要求的一些内容,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林业、工业、土特产等,在考察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会,不仅可以汲取新知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会得到应用,并对旧知识进行温习、识记、巩固。另外,针对要考察的内容,在考察前,教师让学生温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考察时把考察的内容与课本上的知识相对照,则能温习、巩固和识记课本知识。

六、有利于学生完成考察报告,提高综合能力

完成考察报告也是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对学生要求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校外实地考察某一课题,并且考察结束回校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么写考察报告。在学生完成考察报告的过程中,对于考察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所需数据、背景资料、统计资料、典型材料、文献资料等,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选择、摘录、分析有用的信息、资料。这种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完成考察报告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七、将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便成为重要途径。因此,中职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要求的校外参观考察活动,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让学生融入自然、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工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了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

以上是我对校外考察对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作用的一些看法。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每次校外考察,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讨论时发言都比较踊跃,对于考察后布置的作业、考察报告能认真完成,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热情更高,对提高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进峥.中国经济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2010重印).

[2]褚绍唐,孙大文.地理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9.20.

[3]王小俊.谈中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国教育,2004(4).

第2篇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

第3篇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是国家天然林禁伐后,解决农村用材与造纸业、板材业原料的替补树种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重庆、四川、江浙一带居多。

2000年末,国家东桑西移、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全国各地再度掀起蚕桑发展热潮。2001年大足区县委县政府也再度把蚕桑生产列入了议事日程,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规划在原珠溪片区、龙石、龙水、宝兴、复隆、中敖、高坪、天山等镇乡打造5万亩蚕桑产业化工程。龙石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有桑园1万余亩,嫁接优质良桑1500亩,年养蚕5000余张,产茧150000公斤,推广省力化蚕台32台,总收入达30万元左右,通过了“千担村”茧工程检查验收。桑树的种植和养蚕业的发展,成为我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为本主题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活动载体。因此决定开展《我爱家乡的桑树》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桑树的分布、分清叶桑和果桑、了解桑树的各种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知道科技新品种如何与经济效益联系,树立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桑树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特色发展”的兴趣

三、活动对象

活动学生:龙石小学学生。

活动指导教师:科技辅导员,有经验的桑农,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中药铺老先生,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学生家长及邻居等。

四、活动内容

(一)了解龙石镇的桑树的规模、特性、作用、价值

(二)学习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

(三)学习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五、活动形式

在全校内,以学生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并以主题方式开展活动。

六、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全校动员,明确活动意义

(二)利用基地,开发课程资源

(三)选定学生,依托课程活动

(四)座谈分组,确立活动主题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一)桑树种植组:认识桑树、学习种植、嫁接技术

1.组织学生到蚕桑基地去实地认识春天的桑树。观察桑树的茎、叶的形状。

2.完成表格。

[名 称\&基本介绍\&种 类\&产地分布\&生长习性\&种植技术\&\&\&\&\&\&\&]

3.学生小组分析考察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观察日记。

4.活动预期成果。

(1)活动相片、观察日记、考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二)桑树种类组:分清叶桑和果桑

1.组织学生到白土村蚕桑基地、万福村果桑基地去考察认识常见的叶桑和果桑。访问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并做好记录。

2.完成表格。

[名 称\&叶 子\&外 形\&味 道\&作 用\&叶 桑\&\&\&\&\&果 桑\&\&\&\&\&]

3.填写活动日记。

4.活动预期结果:

(1)活动相片、活动日记、观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三)桑树价值组:了解桑树的绿化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

组织学生去蚕桑基地学习种植绿化技术;去医院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去酒厂访问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就桑树的各种价值做好记录:

(1)学生从蚕桑技术员处了解到蚕桑的园林绿化价值。

(2)学生通过访问得知桑树可以作染料: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极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是枝叶、树皮。

(3)学生通过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得知桑树全身是宝。

(4)组织学生去酒厂参观酿酒过程,对酒厂厂长进行访问,让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介绍桑葚泡酒、酿酒方法。

(5)桑叶创新使用:“把桑叶打成浆,按一定比例混入面粉,制成面条。

(6)活动预期结果:学生活动的结果以相片、记录(笔记)、汇报(发言)、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展示)为主。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到校外去考察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庄稼,讲文明礼貌,真诚虚心请教,观察仔细,详细记录。

2.注意交通安全,确保组织纪律,防水防电防火,防岩坎等。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

(一)收集资料

收集整个活动期间教师的讲稿、记录、照片等,收集所有学生的记录、照片、汇报等。

(二)写活动总结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教师汇总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并将该项成果上报区教委。

(三)活动评价

对学生的记录、汇报、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集中放置于学校科技室,请全校师生参观,家长会时请家长参观。由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给每位同学的成果打分,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2名、4名、6名,在校会上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七、活动预期成果

(一)学生全面了解龙石蚕桑产业,掌握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掌握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二)学生科技探究能力、科技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三)形成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桑葚酒,桑叶标本等实物成果

(四)形成以桑树为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

第4篇

——江苏初中教育考察报告

廖尚文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市初中校长一行50余人于XX年年11月13日至17日考察了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五所学校,共听课三节,听报告六堂。收获颇丰,感慨颇多,现与我校我镇我市比照,就以下四个方面谈差距。

一、重教方面的差距:真正重教

江苏省各级高度重视教育,真正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把教育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其一、办学条件差距大。考察的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都是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其办学条件当然无法进行对比。而溧水东庐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它的办学条件很好,如各教室安装了电子摄像系统、学校有塑胶跑道、师生有标准的宿舍等。如东131所中小学都建设成了高标准的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近几年来政府实施了中小学危改工程、布局调整工程、三新(新课桌、新黑板、新讲台)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超前发展。我镇即使建设成标准化学校就需投入经费500万元以上,我校也需200多万元。

其二、经费上差距不小。从我的感觉中,好像江苏所参观到的中学都不存在经费上的问题,办学条件改造经费、学校运转经费、教师福利待遇经费等都无需校长操心,而我们的校长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解决经费问题。我校是一所现仅360名学生的初中,学校没有任何其它经费来源,教师福利待遇与我镇两所小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年头到年尾,作为校长的我都要愁钱,为钱奔波。

其三、队伍建设上的差距。江苏十分重视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努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由于我镇属边远山区、教师待遇低、教师缺少住房等诸多原因,教师调出的多,调进来的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的教师都是凭着一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此努力工作。

当然,从湖南省、到浏阳市、再到大围山镇,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不容否认。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落实上。

二、观念上的差距:以质量为中心

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江苏各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家长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因以质量和效益来进行管理,所以使江苏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其一、打造精干的教师队伍。江苏把质量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最重要指标,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勤学习的教师队伍。注重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而且给予特别高的待遇。我们更注重人文关怀,没有把质量作为评价教师(因缺乏比较,也不好评价)的主要依据,

其二、建设书香校园。教师与学生都注重读书,形成制度,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其三、课堂教学求实效。我听了洋思中学八年级语文和七年级数学各一堂,他们的课朴实无华,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讲究“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只只蚂蚁捉上树,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目标,即紧张、有序、高效,还提出了教育“打假”的问题。溧水东庐中学多年来推行的“讲学稿”,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实际上是围绕课标设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一个个搞懂,最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

当然,在抓质量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作法比较好,但小学要加强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和有些管理方面要务实,少搞花架子,也确实要打假。

三、管理上的差距:注重创新、总结与推介

所参观到的各所学校都做到了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卓有成效。而且他们还特别注重创新、总结与推介,各学校都有成套的资料,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还收取门票。

第5篇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点

一、 深圳高级中学

1. 概况

深圳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专任教师200人,其级教师3人,高级85人,一级98人,本科以上学历183人,平均年龄36岁。

2. 学校建筑特色

(1) 学校建筑庄重典雅,具有东方与西欧结合的风格。

(2) 建筑群错落有序,色调统一,现代文化浓郁。

(3) 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服务区划科学合理。

(4) 学生宿舍带有卫生间,安装有空调。

(5) 大型建筑中设置了图书馆和报告厅等公共设施,绿化面积达40%。

3. 校园网络建设投资大,达1200万。各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建设六个,教师备有笔记本电脑。

4. 办学特色

(1)分层教学(a、b、c)。 (2)学生自律管理。

5、 借鉴之处

(1) 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借鉴其东西结合的风格,以及建筑功能区划的思想(如报告厅连体设计)。

(2) 在办学上可以借鉴其分层教学的做法。

二. 深圳实验学校

1. 概况

深圳实验学校于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分为四个部分的独校园。xx年兼并一所民办中学,现该部单办高中。

2. 校园建筑特色

整体一般,呈天井形两进院落。但教学功能区划合理,学校绿化面积达标,植物种类多,建有房顶植物园和阳台花卉。

3. 办学特色

(1) 从管理者到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明显。

(2) 隐形课程、壁画、雕塑、讲座。

(3) 固定活动。

10月份为教学开放周,邀请社会各界随时来校听课,同时为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4.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浮雕(深圳高级中学也有)、植物园。

(2) 办学方面: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1. 概况

珠海市第一中学占地300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于1999年新建,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2亿人民币。

2. 建筑特色

(1) 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区划符合现代示范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单列。公用设施: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3) 该校正在新建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在功能使用上更为超前。

(4) 运动场馆,球类田径分离。

3. 办学特色

(1) 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显著(出版了多本教师教研成果著作)。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4. 现代信息技术

校园网络、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电视台和多媒体教学共投资xx万元,属国内一流。

5.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连通,以及建筑的外型和色调。

(2) 校园网络建设。

四. 中山纪念中学

1. 概况

创建于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创建。校园面积350亩,寄宿制学校,在校生3700人,教职工200多人。

2. 建筑特色

主体建筑群对称排列,红墙绿瓦,中轴线最高处为逸仙堂,左右两侧为庆龄堂、寿屏堂、鹤龄堂等,均以中山先生好友命名。近年竣工的科学馆、体育馆、游泳池、艺术楼与旧建筑遥相呼应,整个校园郁郁葱葱。

3.办学特色

建校60多年来,该校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人”的遗教,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以“中山精神+现代素质”为办学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被省教育厅誉为“低进高出,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多次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模范学校。

4. 借鉴之处

(1) 建筑古香古色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蕴。

(2)校园文化建设。

五、重庆一中

1、概况:1931年建校,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人,学生4000人。该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经历。

2、建筑特色:沿校园中轴线是空旷的广场和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在两侧而立,给人以视野开阔的感觉。

3、办学特色:(1)教学成绩好,每年升入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很大。(2)国际交流和联合上取得喜人的成绩,该校与美、英、法、韩、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中学都有友好往来。(3)“科技四小”活动成果显著。

4、信息技术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连通100兆宽带。

5、借鉴之处:

(1)建筑方面: 广场设计与建设,坡地的绿化,建筑的排列。

(2)办学方面: 对外交流

六、重庆三中(重庆南开中学)

1、概况:重庆南开中学创办于1936年,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000人。该校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省部级领导和将军20多人,xx年升入清华大学学生49人,xx年升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40人,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

2、建筑特色:中心地带开阔,两翼为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和科学馆,给人以空旷感觉。建校时间长,正在改造原有建筑。

3、办学特色:

(1) 办学质量高。

(2) 教研教改工作卓见成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

5. 借鉴之处:

(1) 建筑规划要给人以醒目流畅之感。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学校特色。(校史展览馆将该校风雨60年的奋斗历程缩浓该室)

七、江阳华士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1. 概况

华士高中是江阳市华士镇属高中,该校占地100余亩,投资1亿多元,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属社会力量办学,该校从幼儿园一直至高中,占地面积100余亩。

2. 建筑特色

这两所学校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突出南方建筑特色,曲线型建筑多。呈井字形状,四廊相连,外观美,特别是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其幼儿、小学、中学的建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功能。

3.借鉴之处

(1)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教学功能特征。

(2)规划中应考虑学生休闲之地(小公园)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第6篇

建筑面积是建设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筑建设规模的实物量指标,是建筑类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掌握工程建筑面积计算,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利于进行造价指标的分析,积累工程造价指标经验。

因此“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成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授课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正确计算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现状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课程常用8节课的时间进行讲授和辅导,约占课时数的6%。但由于总课时数较少、教学内容多等客观问题存在,使得教师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满堂灌地进行讲授。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了解30个以上的建筑部位和名称,26项需要计算和10项不需要计算的项目。这使教师必须以平均6分钟的速度讲授一个项目的计算规范,并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可是,处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专业课的初学阶段,没能清晰建立建筑物中涉及部位和名称的概念,常把楼梯和台阶、阳台和平台、坡道和散水等混淆,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一味按照计算规范进行“填鸭式”的讲授,教学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

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改善措施

?对上述的教学现状,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尝试在教学中增加图示教学、参观教学、任务驱动等教法来改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教学效果,同时也重新表述规范中的枯燥条文,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1.图示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图像、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综合运用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图像的存储速度要远远高于语言的存储速度。可以想象计算规则由文字组成,教师授课用语言来表述,当教师的语言表述比较单调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因此老师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授课,就会得到如图1与图2的对照效果。

显而易见,在建筑面积计算中有些建筑部位和名称是学生没见过或没接触过的,如果教师按照规范“照读”,只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和尚念经”。经过数年的经验累积,我利用PPT的动画功能,首先把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显示出来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时他们会有成就感,其实他们不知自己的大脑已经被教师引导着,开始接受和准备处理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接着教师再把计算规范显示出来并加以解释。通过这样简单的图片和标记、文字等组合而成的知识点就可得到很好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形象记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更爱学习。

2.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通过组织或指导学习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那么,参观教学法是如何有益于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呢?我们知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道理,就是告诫世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我曾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从小到大都在家里生活,是否有好好看过自己家的房子?在学校读书一年多,是否有好好感受过每天使用的教学楼、宿舍楼?”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很迷惘、甚至愧疚的表情。所以,在学习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不该是抄规范,不是背诵记忆,更不是进行实例计算,而应该是参观学习,给学生展开一个特别的第二课堂。我要求学生好好参观校园里的建筑物,并要求每位学生在参观时拍下照片,照片必须属于建筑物中的某个部位、局部或整体,并对所拍摄的照片命名。

在学生上交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房屋构造基础知识,能准确地描述所参观的建筑部位和名称。但同时也可发现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比如,把车棚误认为雨棚,把楼梯前过道误认为阳台,把台阶误认为楼梯等。我相信,大部分学生在参观、拍下照片到给照片命名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和不自信,但都一定经过了大脑的思考,对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回忆、梳理和巩固,从而加深了对建筑的了解,能更好地指导接下来的学习。

3.任务驱动法

经过上面的参观学习后,从某程度上学生的视野已得到开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建筑面积计算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专业性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分析校内外建筑物涉及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结构和部位,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考察的资料搜集、实地观察、信息记录分析、成果整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分工合作、领悟团队协助精神。经过了约半个月的准备,学生们均能按要求提交考察报告书,如图3、图4。

以上是部分学生的建筑面积考察报告,从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团结精神,每个宿舍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去拍照、收集资料,有的去晒照片、写文字,甚至绘画装饰。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后,我就对校内配套工程案例“二层住宅”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建筑面积计算,并讲解正确的计算表格填写方法。

第7篇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5、先从小范围内实践,以便积累经验,以后逐渐扩大,形成体系。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5、设计、制作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135幻灯。研制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投影片。使教学形象直观。

6、配合教学,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展览。

7、乡土地理教学的最后一节课,召开“爱我家乡、爱我南京”的主题班会。

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从南京的工农业发展到古都新貌,从科技文化到风味小吃。

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二、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最基本、最形象的体现,家乡奔腾东流的扬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苍翠的紫盆山、湖光潋滟的玄武湖、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枝繁叶茂的林荫大道……。这些内容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走出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对家乡山川景色的赞叹中,陶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很多学生边考察边向老师诉说家乡的可爱。很多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通过考察,对可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家乡是多么可爱啊!”“我看到了家乡的可爱,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2、热爱家乡人民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是美丽的,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下,家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九华山上,看看锁金村小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讲讲过去的模样。站在燕子矶头,数一数一分钟经过矶头的船只,想一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旧中国对比。经济地理调查,了解一下该单位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就。这样,在各项活动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强责任感,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

家乡是可爱的,但也存在问题。当学生站在燕子矶头,眺望长江,沉浸在对美的熏陶中时,我叫学生回过头来,数一数东南方向有多少个烟囱在冒烟,想一想滚滚浓烟将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当学生在长江边看泥沙堆积作用,惊叹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我也叫学生装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当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学生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时,我也指一指乱刻乱画,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经济地理调查中,我也让学生调查一下该单位还存在哪些问题……。承认不足是为了能加强环境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指出不足,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学在考察,调查中,从对这些问题的严肃表情上,可以窥视出内心世界有了很大震动,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对破坏文物、乱写乱画表示深恶痛绝。很多同学对考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同学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今后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

由于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它能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学生主动问,教师被动答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济地理考察,学生要针对被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野外考察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学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不断得到培养。

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只要善于引导。张绍杰同学在经济地理调查时,嫌只调查一个单位不过瘾。他连续调查了三个单位,针对各单位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丁震杰同学尽管会因作业未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但对能表现自己的地理活动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督促其他同学参加。在学生写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见解及自己设计的改进措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经过调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见解。徐晓菁、王静二同学在“爱我家乡、爱我南京”主题班会的发言中,分别读了她们准备寄给市长伯伯的信,这种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向市长建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何靖同学在发言中更是直接了当:假如我当南京市市长,我要……。看看学生们自以为是的办法与措施,听听他们的侃侃之谈。这在“升学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

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地理

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大,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乡土地理教学,特别是乡土地理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燕子矶、观音阁等都有动人的历史,考察植被必然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因此,每到一处,我都尽可能将有关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把主要植被名称,特点尽可能地对学生讲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是个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也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测气温、测降水量、测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还要动手测量树的胸径,计算直径、要步测距离。

要计算相对高度……。在观察、测量、分析的基础上,要填写考察报告,要画出考察路线图,要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野外考察报告中写道: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8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生只有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才能激发建设家乡的情怀。如何通过优秀的民俗文化,培养有文化、知国情、爱家乡的青少年,这是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思索探讨的一个课题。

枣庄市峄城区是老城区,汇集了枣庄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都成为最可贵的教育资源。枣庄二十八中以民俗文化开发和建设为着力点,把老峄县的民俗文化引进校园,通过丰富多彩的基地建设、灵活多样的校内外主题实践、系统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家乡文化魅力,体验家乡文化精髓,领悟家乡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民俗博物馆――传承历史开启未来

2008年,峄城区教育局引导各学校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用优秀的民俗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在与家乡人、家乡物、家乡事的接触和解读中激发报国之志,爱国之情。2012年,学校美术教师徐义锋在一节静物写生课上向学校展示了一件物品――卖芝麻香油的梆子,全班50名学生竟无一人认识,更不知有何用途。这事让学校深受启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们这一代记忆中的生活用品,我们的孩子已不知为何物,若不及时对身边的民俗器物进行挖掘和保护,这些物件很可能从我们下一代的记忆中清零。我们了解到徐老师收藏了不少民俗器物,多为峄城老物件,小到一日三餐用具,大至宗教礼仪祭器,门类众多,大大小小塞满了他整个房间。徐老师也有意为学校无偿提供这些物件,供学生参观学习。为此,学校积极争取区文化局、区博物馆的支持,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腾出400平方米综合实践教室进行改造,建成3个鲁南民俗博物馆展室。学校邀请当地民俗专家、博物馆专业人士对物品进行分类,逐一进行深层次文化价值挖掘,形成了文房用品、生活用器、百工工具、农耕文化、宗教器物、运河文物等50多个系列,涵盖了新石器时期到近代的民俗器物。这些极具鲁南地方特色的器物,涉及天文、农业、水利、历法、科技、饮食、书画、戏曲、消防、宗教等多方面,我们都辅助以展板予以说明。在每周二固定一个时间,民俗博物馆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置身其中,拥有触手可及的观感和身临其境的体悟,历史与现实对于学生来讲变得更加亲切。每一次参观,孩子们都怀揣敬畏之心,向智慧敬礼,向文明鞠躬,他们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放置于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从中寻找到自我身份认同与归属感,形成自己终身的记忆。

民俗主题教育活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

学校规划开展了“亲近民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德育品牌建设工作,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的同时,把民族精神的激发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学校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民俗专家、家长,成立研究社团,开展了戏曲才艺大赛、传统工具改造制作展、校园民俗文化大讲堂、寻找峄县古建筑、石榴器物主题展、“器物之美”绘画作品展、每月一次的民俗专家讲座等系列主题活动。学校结合教育实际,由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在博物馆、青檀寺景区、台儿庄古城、遗址公园、匡衡祠、女娲冢开展了体验式教育。

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带着心灵中的单纯与感动,去倾听沧桑往事,收集老城记忆碎片,回望飘逝的身影,去亲近这些存在于我们生活,更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城市,也寻找教育的真谛――传承、守望与追求。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三个结合”,即与团队活动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与社会力量参与结合,吸纳社会各界支持民俗文化进校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民俗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

民俗研究社团――怡情励志提升素质

学校每周三下午的活动课是民俗研究社团活动的固定时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校外考察、到校园民俗博物馆参观实物、亲临《走遍中国・枣庄篇》《古峄探密》拍摄现场等方式,在民俗专家和老师的辅导下,撰写研究报告。目前,已有10余篇民俗研究报告在省市级相关刊物和媒体上发表。同时,多数社团成员还兼任民俗博物馆解说员,通过对民俗器物的标识、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民俗文化综合实践课,也不仅仅限制在校园内,学生社团和小组走上街头,用画笔和镜头搜寻老峄县的印记,探访文明的轨迹。在老峄县古城墙遗址的现场式体验教学,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需要其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深化教育内涵。同时,教育现场体验开放式教学,学生们自己动手搜集整理家乡文化,自己捕捉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还将民俗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系列,建起了文化石、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景观,突出了校园文化主题设计。

民俗文化课程――无缝对接深度融合

在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按照“人本、多元、整合、创新”课程理念,根据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原则,我们努力在人与自然生命、人与科学艺术、人与历史文化、人与社会生活四大门类中开发课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获得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学校开发编制了校本教材《古峄拾珍》和《承乡厚土》,并排入课程表,由专职教师严格按照班级课时授课。在七年级七班,王艳云老师把柳琴戏表演艺术家请进教室讲解柳琴戏,同学们听后感慨连连:“没想到家乡的柳琴戏原来这么美!”在八年级六班,徐义锋老师的美术课正展示汉代的铁犁,学生在速写的同时,对峄城悠久的农耕历史也有所了解。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融合,拓宽了民俗文化参与面,让更多的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效渗透民俗文化。在课程评价方面,实现了由分数向成果展示的转变,评价方式主要有考察报告、作品展示、演讲解说、随笔等,还通过制作展牌,组织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主题班会、故事会、手抄报展览、动漫制作、民俗探究、文化收藏等展示性活动,来进行课程评价。民俗课程的稳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课程彰显特色,文化促进德育”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了“教育活动”到“教育课程”的华丽转身,使民俗文化教育迈出从“同制化”走向“个性化”发展的一步。

第9篇

一、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正确把握课程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从课程的类型和性质看,它和学科课程是两类具有各自特定的课程价值、目标、内容和实施规范的不同的课程。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创造空间,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是有差别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次,课程开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既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努力实现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

其三,立足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的最根本的特点。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都是在学生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做”、“考察”、“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建构特色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

以问题(课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构建具各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是课程内容开发的核心,必须以“围绕三个维度,整合四大领域”的原则进行,即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这三个维度设计主题,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主题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应包含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社会参观与考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与生活等类型。当然,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之初,一方面各校可关注各学科领域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并使之以活动的形式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教材十分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方面的素材很多)。另一方面可将学校原来开展的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开发和实施。比如环境保护主题可设计的活动有:探究酸雨的形成和危害;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活动;社区环境污染的社会考察活动;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学校或社区环境治理的公益性活动或生产劳动;初步设计某一地区冶理环境污染的整改方案;环境保护与我班团主题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为整合而整合”,应做到不管是从哪一维度设计的主题,都应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三方面来思考并设计活动项目,使各领域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内在整合,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的个性也具有整体性。

三是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参观、考察和访问,其活动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等。社会考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考察主题(包括活动目标)确定考察地点、对象和时间(包括与被考察对象联系)准备活动设备展开考察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并进行活动总结。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课程内容开发的管理。学校应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具体负责本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制定学校、年级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第10篇

如今的四十七中学,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是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成为全市优质教育的一个品牌。进入学校,马上被他们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自尊自强,砺志成材"的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并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他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精干、学生素质优良的示范名校。普育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让我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军营。各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小步、摆大臂,昂首挺胸伴着音乐有序地进入操场。随着一段武术操之后各班的跑步开始了,这真是操场上的一道风景,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踏出了动听的节奏,一二三四的口令在操场上空回荡。军事化管理使每个学生都训练有素。中午学生的餐前诵读,安静有序地餐厅就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听课活动中,没有生物学科的教学,我们听了化学和美术课。感觉到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立足教材,吃透教材,挖掘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学会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细致认真的讲解与剖析,使我受益匪浅。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打好生命的底色,成就他们的幸福人生。而幸福人生必须以健全的身心和人格,良好的学习、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如何为学生奠定好这些基础呢?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在多年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实现知识、能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德育;突出教学,兼顾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冶的办学宗旨,坚持实施"卓雅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他们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学科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多元教学模式。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提高中获得有效的教学经验,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卓雅教育"这一目标。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雅精致的环境让人的思想得到熏陶,恬淡平和的氛围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诗意栖居、幸福成长的环境,四十七中努力打造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和谐校园。置身其中,没有斑驳的墙壁作为历史的印记,没有古木苍松记录曾经的悠远,虽然校园里从建筑到教学设施都是现代化的,但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浸润其间的书香。

通过一天的学访考察,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益,我该怎么做呢?

首先,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校生物组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促进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很容易的突破重难点。教师要重视巡视中等生和学困生,要主动给"学困生"提供帮助。教师不得做与学生自学无关的事,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采用合作研学的教学形式,营造学生研究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调控讨论时间,使用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认真挖掘教材的细节,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我们都要终身学习,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勤劳真实"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感谢这次学访,让我有了如此多的收获,我会不断探索和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读书,多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阅读:学访考察报告

在校史馆的参观中,我们了解到普育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温瀛世先生,从他的家族中我们还见识到了什么是教育世家。这是有着这些热衷于祖国教育的有识之士,造就了普育学校今天的发展和成绩。

来到学校,先听了语数外三堂课,这是他们的大讲堂中的课程。大讲堂中的设施很先进,听课的教师是隔着玻璃在教室外来观摩的,音效很好,这样,教师既能全方位的观摩课堂教学,又能做到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第一堂课是六年级数学,讲授的是比的性质,由于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点门外汉听热闹的感觉。虽然是门外汉,但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将每个环节都体现的很清楚,这堂课的听课笔记记得格外清楚,课堂的教学环节也听得很明白。由于教师不过,课下同来的数学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教师的设计导入,到教学难度的提升,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实实在在有成效的好课。第二节是英语课,教师讲授的是关于时态的复习知识,虽听不懂,但可以感受到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的娴熟,有一定的方法,学生也体现出在平日里的训练有素。第三节语文课是自己的老本行,自己也是以行家听门道的态度来欣赏这堂课的。讲课的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可以从课堂中感受到年轻的对教学的热爱和热情,整堂课中老师都充满了激情来与学生一起学习着。教学设计也突出了所讲授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精髓所在。不过,也可以看出,老师由于经验尚浅,在课堂上还是扶着学生走的时候多了一些。三堂课下来,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风貌很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两点,那就是老师对知识树的运用,和教师在课堂上给小组评分的方式。以前对知识树的理解就是说教材、说课标中加以运用,使知识结构得以清晰的展示。在这三堂课中,教师都运用的知识树来为学生呈现学习目标,知识结构等,这才发现,知识树运用于课堂之中,运用的恰当合理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自己在今后要加以借鉴和学习的。另外,发现了普育学校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按照小组的座位就坐的,并且在课堂学习中有一套小组评分体系,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单单只是个体的学习行为了,而团队互助合作中,可以使一些学困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逐一反馈,逐一辅导的弊端。在数学课上,还运用了评价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能及时的反馈到老师那里,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向。

第11篇

正确认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实践活动,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姿的内容、不断延伸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新的平台,这远比单纯的就文教文、简单的枯燥分析更能吸引孩子,更容易激发起学生正面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实践的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由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有着更为直接、更为感性的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克服语文写作中的心理障碍。长期以来,害怕写作的心理一直困扰着学生,除了写作比较难,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的原因外,主要是孩子存在着“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为孩子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自然就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相机指导,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实际上消除孩子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积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校。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校园内获得的。这种在老师的组织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实践活动,更易于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本班,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报告会、辩论会、各项竞赛等,都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社区在这里特指的是以孩子的家为中心,构成学生生活、活动的一段区域。毕竟每一个孩子在社区的时间更长,我们要把孩子学习的场所从封闭的学校开放出来,这时,家长和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指导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社区中开展实践活动,因指导者不仅仅是老师,更能张扬孩子的个性,因其人数少,更易于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可以说,在社区开展实践活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为社区服务,是在该空间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社会。社会的范围比社区来得更大,其中包含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更为丰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热门话题、生活事件……无一不是实践活动的好题材。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这空间可以任学生高飞,任学生腾跃。在这空间中开展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

读一读,看一看,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选自名家名篇,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宽、延伸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景阳冈》,就可以组织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组织阅读《安徒生童话选》等。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名著名作所描绘的年代、地域的不同,单独阅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在班级组织阅读小组,定期专门抽出时间共同阅读,然后互相解答读书的困惑,交流读书的心得。实践表明,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既避免了个人的枯燥阅读,又能互帮互学,有收获。排一排,演一演,演绎文字内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寓言还是童话,那些故事性强的篇章,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自行寻找剧本内容、编排剧本,用演出的形式来演绎作品。然后通过剧目汇演、评戏,从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情节的安排、文章主旨的体现来评判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演促读,语文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了。查一查,找一找,学会处理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学生家里已拥有了上网搜索收集信息的条件。一般说来,让孩子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1)联系所学课文,查找背景资料;(2)拓展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结合社会热门话题,查找信息资料。学

第12篇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强调,作业设计应突出“六性”:多样性、灵活性、启发性、开放性、挑战性和适应性。据此,笔者认为练习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满足设疑、激趣、开发潜能方面多加考虑,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和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立足于课内,联系课外,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

笔者在教学践行中,尝试设计了一下几种作业,深受学生欢迎。

一、趣味性自主作业

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办手抄报,看课外书,写心得,开办读书交友会等,使学生在日常交流、娱乐中理解语言,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二、创新性实践作业

通过实践和体验,可使难点浅化,学用结合,培育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我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小记者、小演员等,让他们帮助同伴解决学习问题,调查社会热点,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教的乐趣,于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于实践中运用知识等。

三、探究性考察作业

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如学习说明文单元后,到大自然中采集植物标本,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然后写观察记录。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问,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并仿照课文,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四、情感性生活作业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语文”。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社会,引向生活,缩短文字和情感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如学习《秋天的怀念》后,我让同学们回家给妈妈洗脚,并记录所感所想,学生学会感恩。

五、想象性作业

第13篇

(一)开设目的

“宁波商帮文化”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职业伦理和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具备或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诚信、务实、协作的精神,并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同时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和现代商业意识,故不以知识点的讲授和掌握为目标,而重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全面实行体验式教学,达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使以“创业、务实、诚信、协作”为核心的宁波商帮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宁波商帮精神与人才培养、宁波商帮崛起的背景、宁波商帮的发展历程、宁波商帮的典范人物、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神等。上述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有倾向性的讲授。

2.参观考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由主讲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请资深讲解员随同讲解,播放相关资料片,以从多个方位体会、感悟宁波商帮精神。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明确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互动中体验、实践中体验,逐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且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循环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厘清自身的思想认识,对“宁波商帮精神”产生真切的感悟。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入教学进程,共同探讨。一方面,组织教师对“宁波帮”现象及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并结合其他商帮进行类比,贯穿古今,以更好地分析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以真实的材料、生动的实例感染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解析的方法,就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交流,开阔眼界,并加深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交流方便,打破课堂的局限,建立课程网站,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课外学习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同时,利用QQ空间等和学生加强沟通、联系,拓展教学时空。

(二)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观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宁波帮文化园区,并请博物馆提供导游和讲解,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印证教学内容,撰写心得体会,从而对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为此,“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建立了固定的实践体验教学基地: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在导游、讲解、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保证了校外教学的顺利进行。专门组织学生参加在宁波帮博物馆召开的“2011全国商帮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期下商帮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联盟、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帮博物馆执行承办。本次全国商帮研讨会有徽商、晋商、甬商、粤商、陕商、鲁商等全国各地商帮积极与会,是国内商帮最集中、探讨最深入的研讨会之一,也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商帮研讨会。部分师生参加研讨会的讨论并作大会发言。

(三)课程教学与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现代商帮讲坛)有机结合

现代商帮讲坛以现代商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具体包括宁波商帮精神、商业经营之道、创新创业事迹、地域文化内涵等。主讲人包括本省(市)宁波商帮、浙江商帮等研究专家,本省(市)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本省(市)经济研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每学年开设10次以上大型讲座,以达到进一步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养学生现代商业意识,营造出以现代商业文化(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两年中,现代商帮讲坛开设了20多场,所开设讲座包括:宁波商帮在上海的崛起、保税港区建设与宁波经济发展、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帮成长的土壤、家电业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学生理财规划、宁波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与大学生就业、宁波市工程造价行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如何成为优秀的外贸业务员、甬商大讲堂—放飞心灵、甬商大讲堂—激情与理性、甬商大讲堂———职业精神、甬商企业转型升级与产品创新设计、从甬商成功的秘诀谈大学生创业、高职学生走向职场融入社会之要领、宁波商帮文化与当代企业家价值、当代高职生如何适应民营企业文化等。讲座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有机融合,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不同视角的体会与感悟。

(四)采用体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考查知识点为主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采用新的体验教学评价的方式,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小团队考察报告加现场汇报)、学生体验与反思(参观心得等)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期中考试要求学生介绍、提炼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学汇报;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园区的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每位同学的参观心得,也制作成PPT汇报,与全体同学共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从任教过的班级来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普遍参与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

第14篇

一、总体感受

第一考察学习小组本次共考察参观了3所院校,其中高职院1所、高职校2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高职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系部管理模式、内部分配制度等,较之这三所院校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等,我校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差距外,而与徐州经贸高职校、徐州财经高职校差别不大。

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系部,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校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入新校区后,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急剧增加,有可能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1个及以上班级班主任的情况,而对班主任的考核必须强化,奖惩力度要加大。此外,还可借鉴其他高职校的模式,即从校外聘用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人负责2~3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优质优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挂钩,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教育提质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重之中,教育提质的第一要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月,教育局组织我县各校校长,带着学习取经的目的对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昌乐二中、湖南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隆回县几所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参观学习。这些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的成就,课堂教学模式、课改给他们学校带来的生命活力使我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纵观几所学校的先进管理、新课改理念、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和鲜活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一例外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服务质量。是实现课堂转型、打造优质课堂的课改典型。

我的几点感受:

一、课堂模式的改变

他们几所学校的共同特点就是由传统的课堂说教模式成功的转变为全开放式课堂。尤以杜郎口中学为典型,首先是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每一堂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学生要能在课堂中发疑、发问、发思、发悟、发明、发现最终才能发展。

在他们几所学校。教师里没有整整齐齐的课桌,没有讲台,学生分割成几块,黑板多了,教师不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了,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讨论、探究,教师质疑、推进。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而养成了主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杜朗口中学的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状态,教师是导而不牵,牵而不禁。因此,凸显了亮点课堂亮点:解放学生。学生也由此获得了三个权利:A.张扬个性的权利(说、唱、笑、演出);B.展示能力的权力(师生不干涉);C.展现成果的权利。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实践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事。

三、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

杜郎口中学在几年的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堂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指的是:

(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全心全意说、谈、演、写,体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展现提升: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习对任务的掌握情况。

四、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参观的己所学校,都体现了环境育人。他们校园的甬道、楼房的各处都有醒目的标语牌,除了关于素质教育的诠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解读、前瞻的教育理念的浓缩。还有建文化长廊,上面有师生的课外创作、教师的教育反思、学生的剪纸绘画作品,还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在教学楼道的墙壁上和教室的空白处都有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感悟和点滴的体会,以手抄报的方式展示出来。有些非常精彩,有些还很稚嫩,但都凝聚了师生的心血,给校园增色不少,在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的楼道中张贴了许多的“名人名言”喷绘挂图。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了熏陶和感染。让你真正会感到“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

第15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能力 培训 竞赛 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35-01

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育水平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条件。教师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从事理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校应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探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从而使教师综合专业素质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1 提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从教师角色和教师的专业性质分析,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必然会出现部分领域从业人员的堆积,而另外一些专业领域人才短缺现象。高校不仅要加强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减少或停止趋于饱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更要加快急需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专业发展建设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应满足学校长足发展的需要。学校专业建设应符合国家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要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进而达到社会对教师技术方面的专业要求。

2 高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从思想信念上抓起,更要在行为上与时俱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1)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接受国内外的培训教育,把教师送到国外接受新专业知识和新教育方法的培训,或把国外教育专家或高级技师请到学校,面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讲座,或把专业骨干教师送到国外接受专项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历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校要为教师学历提升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接受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高校要实现教师培训制度化,使教师具有与校外企业共同联合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能够安装与调试实训基地主要设备,能够组织参与生产、经营创业和开发科技推广新项目的专业水平。

(2)确定培训教师的考核要求,根据学校培训方式方法和教师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到高一级学校进修的教师要具有毕业证或短期结业证。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应有企业学习考核结果的证明信和实习心得。去企业实习的教师要制定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计划和措施,为提高学生的能力,事先应设置一套考察学生成绩的考试题目,教师在企业实习结束后做出标准的考试答案。对出国或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的人员,其考核的内容至少要有几项,包含具体数字要求的考察报告,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改革建议等材料,教师应该做好调查总结报告与工作指导建议书。

2.2 举办教师大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开展各种有奖竞赛活动。通过组织教师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师德演讲赛、课件制作评比大赛,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业务比赛,吸取别人的优点,在教学业务能力对比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能够把好的做法发扬光大。

通过举办教师教学大赛,评出各种教法改革中的创新能手,推广教法改革优秀方案。可以从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等教改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的教师中推出教学方案设计奖,教学效果优秀奖,有利于提升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就,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毕业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项目任务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根据专业学科的发展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把教法改革的能力与学校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说课大赛能够展现出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工作积极性是维持教学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师德竞赛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师德演讲比赛中,能够展现出一批爱生爱教的好教师,从中学到教师育人的方法和能力。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在各项活动评比中,以优秀的教师为榜样,增强教师做好教师工作信念与决心。

在课件比赛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师动手制作课件的能力,提升教师制作教学数据库的水平。通过研制开发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以把比较难的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支点,能够在课件上展示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成果。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以形象展示法跟踪专业理论前沿,及时介绍最新专业发展成果。开展课件讲座和课件比赛,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3 加强绩效考核 提高教师教学改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