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慢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1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职业卫生管理需求和水平高低不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举世瞩目,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职业病危害和其后果也日益凸现。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14 821例,比2001年增加12.1%,急性职业中毒205起,共590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19.0%,慢性职业中毒1 300例,比2001年同期增加11.5%,尤其是三资企业病例为2001年的2.1倍。有关卫生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今后10年将有大批职业病患者出现,因职业病危害导致的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将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法律层面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但相关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还存在滞后甚至缺失现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置不平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手段单一。新职业病危害的不断出现,职业病发病形势日趋严峻,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投入不足,都使得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基层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框架构想
2.1机构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卫生管理相对人总量,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从人员、装备、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满足日常管理和提供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
2.2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内容广泛。因此,人员配备必须综合考虑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等。要保持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结合日常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2.3网络
建立市、区、社区及企业多层次的基层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管理有序、运转有效,使管理职能按能级逐级下移,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到位。
2.4经费
各级政府保障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的经费投入,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年调整。用人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给予经费支持,纳入企业支出预算,保证日常管理的需要和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
2.5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为基本框架,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体系,增强可操作性,使职业卫生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效运行,有序推进。
2.6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职能部门依据当地政府年度或阶段性工作计划及要求,积极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及工作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依法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及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2.7评估
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本地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年度或阶段性评估。根据本地区职业卫生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关注热点,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完善工作机制,使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大化,不断提高本地区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3基层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
3.1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宣传和培训
本文所述的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框架构想,就目前来讲,还只是一个理想中的架构.[3]。虽然有些地区在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要建立并实现这样的架构,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首先是地区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及企业主很难将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从业人员不会对自身的健康安全有较高的认知和需求。其次是领导重视程度。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职业卫生管理也不例外。在一个地区只要领导重视,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予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之内,该地区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就一定能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有序推进。第三是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来说,没有专业知识不行,没有与企业主及从业人员良好沟通的能力不行。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只强调监督,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的也不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职业病防治措施及相关工作要求的有效落实。因此,要经常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使相关领导了解并支持职业病防治和管理工作。使企业主认识到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生产作业环境,落实相关措施,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使从业人员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安全的潜在危害,增强自身保护意识,自觉地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将职业病危害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
3.2充分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职业病防治工作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纵观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历史,老一辈职业卫生工作者为之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劳动。目前的职业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成果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大量存在,职业病发病的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奢望在短期内改变目前现状。要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病危害对从业人员和家庭、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3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从经费上给予保障,支持和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强职业病防治和管理的网络和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网络和队伍建设;从人员数量及专业知识结构上给予合理配备以及实施管理所必需的装备支持;要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督察,使各项管理工作依法开展,有效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要确定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协会和工会等群众组织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在不同层次依职责落实到位。
3.4实施动态管理、分级管理
由于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设立、职业危害因素的不断出现、从业人员的流动等众多因素,使得职业卫生管理相对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等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因此,要加强横向协作和纵向的联动,定期交流工作信息,对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予以解决,实行动态管理。又由于目前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管理人员相对不足,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分级、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程度和生产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实施分级管理。
3.5积极探索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职业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多部法律。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据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多部门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交流沟通,实施信息共享,互相协作支持,使部门间监管形成合力,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努力。
(本文得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祖兵主任医师的指导,特此致谢)
4参考文献
[1]苏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M].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一、认真做好社区常见病诊疗工作,解决居民基本健康问题。
1,做好社区居民常见病处置,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落到实处。
2,坚持药品零差价制度,认真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满足社区居民健康基本需求。
二、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抓预防、保健,提升全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社区心理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完善工作态度的同时,抓管理,共创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每月1次大的讲座,不定期开展小讲座。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播给居民。
2、每月办一次室内宣传栏,每季度更新室外健康知识橱窗,争取把最需要的、最简便易懂的防病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随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随机利用VCD播放科普知识。
3、随时随地的开展健康教育。
4、做好各种健康教育登记总结,注重居民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5、把慢性病防治摆在重点,提高慢病管理率和控制率,注重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三、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免费发放各类计生用品。使全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生殖健康的保证。
四、建立健全本辖区居民家庭档案,统计慢性病资料,做好分类管理,辅助各科室做好已婚妇女病普查,老年病、慢性病等普查,普治工作,普查率达80%以上。
五、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强化门诊医生首诊责任意识,坚持做到无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