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教案范文

会计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措施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场所,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案例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满足会计专业创新性人才需求。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将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应用案例展现到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教学案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知识,了解会计专业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根本性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促进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灵活地应用,提高学生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工作能力。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技能,案例教学法能够直观和具体地将会计工作内容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三)有助于学校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在面对会计工作时,教师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并不熟练,所以学校应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中提升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到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会计行业工作人员,到学校讲述会计专业工作技巧,利用案例分析法,教师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实际会计工作问题,通过科研和探讨,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努力转变教学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增加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快速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一)增加教学科研资金的投入。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在教案的设计上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学校应该增加教学科研资金的投入,并且创建专项的教学奖金,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加教师编写教学方案的动力,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还要保障案例教学法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创建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研究队伍,鼓励教师参与其中,制定出完善的案例教学方案。学校还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教学专项资金,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将案例教学列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项目中,提高教师的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创办专业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二)组建专业的教学案例资源数据库。在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信息,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精准性,提升教学内容的充实感,但是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撑,并且案例编写的环节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由于在案例教案编写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很难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案例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片面性,不利于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学校应该提高教学案例的整理工作,并且建立专业共享的教学案例数据库,方便教师的应用,提高教学案例的整理速度,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教师放弃教学研究和探索,应该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独立完成的教学课题,来确定教师对案例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增加学校案例数据库的资源更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规划出会计教学的详细步骤,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并且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预先制定好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依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顺序规划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独立案例要依据章节中的独立内容进行设计,独立案例教学内容通常是短小的案例,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财务票据、凭证等使用方法。对于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总结的综合性案例,这类案例往往内容较为复杂,教师通过综合性案例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基础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开发学生面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四)选择正确的教学案例。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了重大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选择会计专业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以下四点:1.真实性。教师在编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对教学案例描述时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财务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工作中的复杂性、矛盾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全新的会计思维。2.启发性。在会计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经典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效果。3.针对性。在教学案例的选择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教学案例掌握教学内容。4.参与性。在执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案例将学生引导至会计教学情境中,并且通过会计专业教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办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建出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会计教学工作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学校通过创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创办专业的会计案例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化,有效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果。

作者:曹利华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运鸿.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俪人:教师,2015,(23).

[2]杨晓林,杨宁霞,刘维忠.案例教学法在中外会计比较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6,(4).

[3]黄鑫.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6).

[4]张雪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交流,2016,(27).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会计专业教学

案例教学经过多年的运用,已在国外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众多学生和老师的好评,且日趋成熟。因此把案例教学引入国内教学中,是在于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尤其对于会计专业本身,其具有制度性强,跨学科交叉,内容抽象的特征,因此传统教授方法在会计学专业难有成效,因此更需要案例教学这种新方法的尝试与创新。

1案例教学分析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做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境的描述。而案例教学是在案例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目前对于案例教学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学家郑金洲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与讲授法相对立的,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另一教育家席玉乐认为:“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学者从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但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在遵循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以教师准备的案例为线索,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展开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1.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一般的教学比如例子教学他的主体式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教师的归纳总结中解决问题。学生缺乏很大的主体性,主要是被动客观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再教师的指引下运用具体的理论方法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其次,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还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案例教学所涉及的案例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个人的评论和分析,是一个事实在在的数据,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就决定了案例教学也是客观真实的,学生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案例教学的一个特殊特征就是它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其结果往往是多元化的,只是为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自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2)主动性。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的对书本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主动的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深入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创新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时教师在教案的安排下组织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思维也由于教师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备受限制。学生由此容易丧失创新性。而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为会计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4)针对性。案例教学是针对生活中出现的最贴近生活与人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它把学校课堂中容易接触到的社会实践问题融入课堂中,运用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或是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一教学主要是针对课本中教学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是结合生活实践执行的。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中的运用的实际意义

2.1会计专业课的特征

(1)制度性强

环境因素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都有体现。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通过政治制度或者政治自由来影响会计工作。众所周知,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难分难解的,通过政治对经济起作用,在会计专业来讲就是影响会计的模式;经济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政府政策、收入水平以及资金来源和企业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会计发展;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会计的社会地位和准则取向上;法律因素主要就是国家法律制度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包括会计的法规和会计的功能等。会计专业课就要仔细分析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会计理论,更好的指导会计核算等实际操作。

(2)跨学科交叉

现代会计是多种学科的交融,从会计学科的发展来看,首先,会计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很多理论都是数学原理的渗透,会计方法体系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逻辑和定量分析原理。其次,会计学科还与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学的许多概念如货币、资本、价值等引入进会计学科。此外,像财产权的归属、债务债权等经济学科的理论也用来阐释会计问题。再次,会计学科还与管理学相互交叉,管理学的学科设置中包括会计学,而会计学由于受管理学的影响,使得其职能也由经济核算转向经济管理。

(3)理论与实践并重

会计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任何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理论运用更为熟练,但是实践的前提是学好理论,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少犯错误,会计学专业充分的体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结合实际来分析基本程序,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

2.2案例教学应用于会计专业中的意义

(1)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将案例教学引入会计专业课,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解释某个理论,不仅解决了理论的枯燥性和难以理解性,而且通过案例模仿,制造虚拟现场,就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专业课引进案例教学,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融洽,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吸收与消化时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能从过往的案例中更多的了解到企业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的差距,这就使学生能更好的应付今后变化多端的经济形势。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案例学习,从中探究企业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这一过程,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在会计专业课上推行案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计实际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搜集大量的会计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成合适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就使得教师的知识内化并具有创新性,促使教师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的应用

传统的会计学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围绕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了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对教学目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三个部分,即案例引入,案例讨论以及对案例的概括总结。首先是案例引入阶段(主要通过书本资料,多媒体,电视,光盘,学生表演等),其次是案例讨论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最中心的环节。一个案例成功与否就是看案例讨论是否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是否能解决书本问题。最后是得出相关的结论。

会计学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解读教学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排列从了解到理解到掌握这样一个层次,层层深入。其次,根据教学层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在上课中,认真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展开教学,并且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的学习,直至能够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提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仔细的阅读案例材料,在教师的引导到下,仔细的思考问题,逐步有层次的递进,在课堂上要学会思索,课后及时反馈上课的信息,温习所学知识,并学会挖掘知识。第二,分组讨论。有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形式。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是围绕这些方面来开展的,即案例中的疑难问题、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决策的标准、计划实施的时间和流程以及对案例的评价等等。一般讨论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即提出问题;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候选方案;讨论实施流程。第三,评价总结。概括总结是一个过渡阶段,即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个过程是承上启下的,即使对之前讨论的一个概括,也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起铺垫作用。概括总结,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总结,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明确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出学生讨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概括总结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出所选案例包含的理论,强化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致。

下面就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1)案例引入:资产负债表的使用

华才公司和益智公司所处行业相同,而且两者都是最近成立的,因此可以认为它们记录的资产成本接近于现行市价。两家公司2010年7月1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2)案例讨论

师:假设你是一位银行家,每家公司都向你申请一笔90天期的贷款,金额为12000美元。你认为哪家公司前景更好?请充分说明你的答案。

生:分成两个小组,从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两方面分别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具体情况略。

(3)概括总结

华才公司前景更好。因为90天的短期贷款,需要公司流动性良好,才能保证还本付息的安全性。

华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2 000/120 400=18.27%,

流动比率为:(18 000+26 000)/22 000=2

而益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 600/182 400=35.96%

流动比率为:(4 800+9 600)/65 600=21.95%

华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低于益智公司,而流动比率高于益智公司,说明华才公司流动资产充足,比益智公司更有能力偿还短期借款的本息,所以,应选择贷款给益智公司。

4.案例教学在会计学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好的思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老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教师观念落后,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缺乏案例教学经历,不愿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说: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改变教师观念,把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敢于从传统的课堂中走出来,大胆的去和老师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取别人好的方法,努力改造自己。学校来说,学校要给老师提供案例教学的平台,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5.结语

案例教学,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求知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它同其他的任何教学方式一样同样也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教师引导和观念更新不到位等情况。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一种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不断完善和发展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J].财会月刊,2006(2):76-77.

[2]胡伟.会计课案例教学的运用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1):263-264.

[3]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2-58.

[4]宁骚.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公共管理学科,2006(1):34-37.

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实践;会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57-02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磨合期,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实践,将单一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了教学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单向性转化为多层次和综合性。因此,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

1.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基本内容,将资料进行整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会计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会计知识的兴趣,体会会计职业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会计的教学活动中,若干基本知识点构成了一个专业知识系统,会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应用起到了强化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近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知识相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与案例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把案情描述清楚,不能冗长模糊。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4.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有获取新知识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分章节阐述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会计实务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教师应认真选择综合性案例,使各个单一会计核算贯穿其中。因此,综合性案例的选取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资料,剖析案例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需要精通案例材料,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于旧日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

2.案例讨论阶段。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案例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首先,任课老师将整理好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其次,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整理发言提纲,推选一人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择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最后,教师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思路和独到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该指出讨论中的一些不足,以便改进。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很多实践操作内容,如关于支票结算方式的程序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教师讲的烦琐,而学生听的枯燥。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熟悉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撰写报告阶段。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案例,使案例成为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纽带。不断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案例教学的思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案;教师要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恰如其分地表述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在案例讨论、分析和评价中当好导演。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会计知识,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会计实践工作中,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并依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高校应建立一种教师界与会计职业界联系与交流的机制,以保证教师能投身会计实践,谙熟会计实务,并避免流于形式;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允许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担任兼职。此外,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会计师或公司的财务总监完成某门课的讲授。这样,才能使课堂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长发,杨柏林.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J].会计研究,1998,(5).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学;课程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89-02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演示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笔者从事会计学课程教学多年,深切感受到传统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环境及实际业务的需要。可见,改革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改革传统会计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源于英文Case,是指具体事例,它来自于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具备有环境、有情节、有真实性的特征。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即被称为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最初主要运用于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在许多高校案例教学法已趋规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具体的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设计不同的教法。

11案例讨论法

这是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而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不同思想产生撞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会计实务中,有时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呢?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讨论。例如,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而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的所得税和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这个内容的教学,就可以通过一个企业案例,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比较、分析、论证,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能发现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案例质疑法该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充分地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质疑、答疑、存疑几个部分。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即可由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教师质疑,学生答疑;遇到有争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存疑的办法。如在“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中,可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业案例,要求学生根据企业背景资料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学生按4~5人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都要提出一种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对各组提供的方案反复进行质疑、答疑,最后从中筛选出相对较优的方案。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13案例提示法

运用该种方法时教师对案例的处理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独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如上述“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案例,既包括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又涉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政、税收、金融甚至企业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种案例对开阔学生视野,全面培养其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因其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运用这种综合型案例教学时,应注意对一些较复杂或易忽略的环节予以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14案例操演法

该种方法要求学生按案例中的某些要求,根据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独立或分组操作处理,如要求学生按案例要求填制各种凭证、账簿;或将学生分组模拟某一企业财务部门系统操作全套的会计业务。这一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以便将来毕业以后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以上列举了四种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形式,当然,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他的应用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方法进行案例教学,都应注意以下教学步骤:首先,应由教师布置案例,同时点明所需理论,提出具体要求;其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要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解答,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案例内容,达到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大、效果好。

21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务实的学科,而现在的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甚至具有“跳跃性”,但同时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对一些会计理论似懂非懂,甚至有时觉得某些知识点难以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基本上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们“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因而在学习会计学时,普遍感到枯燥、单调,学习兴趣不浓厚。而运用案例教学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案例教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会计业务处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对于所要接受的知识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专业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22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病,使课堂教学可实现以下转变:一是转变主体,即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必须学会分析问题;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案例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探讨了。所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转变思维方式,即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在案例教学法下,学生的思维不再是教师思维模式的“克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阐明、论证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种教学方法,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23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会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从事会计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跨出校门以后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如果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必将被淘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按教材、教案要求给学生讲是什么?怎样做?即“授之以鱼”;而运用案例教学,既可以“授之以鱼”又可以“授之以渔”,即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运用“案例提示法”时,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从教师的授课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独立解决案例中要求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也许要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收集新的信息,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这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能迅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他们领悟一些修学之道,受益终身。

24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老师思维走就越好的教学观念。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听老师在课堂上讲案例,而且可以自己参与其中分析、讨论案例,针对案例中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允许对同一事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辩论。而经常进行讨论、辩论,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所应具备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3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毋庸置疑,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案例法,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正确选取,合理组织案例教学

在组织案例时,要选择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规范性、超前性的案例。案例形式要多样、数量要适当,所选用的案例应能体现会计理论学习的要求。案例教学的运用,必须要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要区别于“例子教学”,不能只是在讲解某一理论知识点时,举一例子来说明之,而应选取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讲解,将所要讲授的知识融汇于其中,使学生有一种“实训”的感觉,这样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对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力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的主体,正如前文所述,通过案例教学的几种方法,切实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会计学科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最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要注意应将德育教育寓于案例教学之中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主客观的原因,存在一些诸如利用假账偷税、贪污等消极丑恶现象,如何看待这些不良现象,对于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毕业以后大部分接触金钱的机会较多,若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坚定无私的职业信念,那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告诫学生要自觉守法,抵制外界不良的诱惑,成为爱国爱社会、有志有为、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人。

34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密切配合,不能单一化

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仍要配合采用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纷繁复杂,而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讲解实际上是不需要运用到案例教学法的,而只需举一“例子”即可。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研究、实践实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缩短教学与社会的实际差距,从而使学生掌握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5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企业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并不理想,存在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际,或只重视讲授不重视操作的问题。教学的重点和精力都放在对于专业准则的堆砌和核算方法的讲述上,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很多教师以纯讲授为主,学生的求学兴趣很难被激发,整体学习效果不尽理想。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实际能力很差,用人单位无法达到满意。从专业角度出发,会计专业并不是一门简单套用会计准则和制度就能产生结构的学科,它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对于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积累。可以说,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动手能力的增强,并不只是单纯依赖理论。所以,授课教师必须清楚了解、掌握本学科的特点,找准突破口,改变常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法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简单说就是通过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具体案例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学生通过分析被具象化的案例,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问题的本身。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在会计案例讨论中,逐渐发生角色转换,教师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的情景中,使得学生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被动听课的模式被打破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真实地参与到教学情景中。综上,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实践性、操作性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拥有更多企业实践经历,只有接触企业才能取得一手的案例,日常教学才有更多素材。

(一)针对现有案例进行筛选

在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学科特点,根据特点安排教学进度,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内容划分为成教学模块,分别制定相关模块的教学目标与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整理和筛选案例,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既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符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案例的选取难易要适中,要做到既能说明问题,又能反映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案例的收集和筛选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更加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案例的选取最好都是从企业一线选取,以使学生认识会计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变化性。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案例案例的选取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体,教师将遴选案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加工整理,让案例中既蕴含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真正使学生达到学习效果。

(二)针对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1.预设问题教学案例选好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内容,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案例中预设问题,或在实际操作中预设错误等,问题和错误应符合大纲对于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的要求分层次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进式提高。

2.注重引导案例教学不同于书本教学有章可循,很多案例都是在实践经营中发生的,出现的问题可能会系统性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将日常传授的知识点整合,正确引导学生把握讨论方向,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已经基本成熟时,教师可适当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3.共同参与教师要整体把握案例讨论的范围,在案例讨论前应该尽量为每名学生设立虚拟角色,利用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鼓励每名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组织不同组的学生对于同一案例进行多角度剖析,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人人参与局面。

(三)针对案例分析结果及时进行点评

学生对于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后,教师应及时给予点评和总结,结合自己为该案例预设问题的效果、考核知识点的要求等,评判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程度,反应程度等。及时指出学生思考切入点、思维方式、基础知识掌握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课后可以根据学生要求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后续思考。在课后,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进行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课堂设计、教案编写等教学各环节的科学性及时进行调整。

三、实施案例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启示

(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

理论知识是基础,实际案例是手段,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案例教学这种手段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搭建起了立交桥。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功底,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抛弃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案例教学法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广,真正得到认可,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案例巧妙地从旁起到支撑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在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的催化作用,只有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其授课内容和形式存在着很强的局限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知识传授较为枯燥,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要授课形式就是填鸭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所以课堂吸收率不高。考核形式也过于单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将传统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一改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针对老师的预设问题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最终得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扮演着掌舵人的角色,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案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原则。

(三)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会计专业案例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由于很多案例都属于企业机密或是商业机密,所以会计专业的相关案例相比其他专业不容易取得。近年来,部分学院开展了会计案例教学,可是由于缺少必需的经典案例资源,教师会选取外国的优秀教学案例,但是这些案例通常是翻译后的产物,很多案例翻译就曲解了案例的原意。尤其很多案例都是从国外公司管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不符合中国国情,还有很多案例是按照其他国家的法规和制度编制,根本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这样诸多原因,就造成了案例选取难的现状,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积极性,也势必影响了会计案例教学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进程。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社会咨询等机构收集整理相关财务案例,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案例库,这样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财务人员。

(四)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要使案例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实践操作经验,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处理问题。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人才较少,教师多缺乏实践经验,造成教学过程中多拘泥于理论知识的阐述,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学院需要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到企业一线实习实训,积累实践经验,并运用到教学当中。

(五)坚持不断交流与学习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它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做保障,同时案例教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为每一个学习阶段制定学习目标,在奠定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案例分析,在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不断改进和提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随时将学生分析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客观点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学会认真倾听,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学习的热爱。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实践;会计案例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磨合期,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实践,将单一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了教学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单向性转化为多层次和综合性。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

会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基本内容,将资料进行整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会计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会计知识的兴趣,体会会计职业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会计的教学活动中,若干基本知识点构成了一个专业知识系统,会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应用起到了强化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近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

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会计理论知识相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与案例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把案情描述清楚,不能冗长模糊。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四)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

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有获取新知识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分章节阐述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会计实务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教师应认真选择综合性案例,使各个单一会计核算贯穿其中。因此,综合性案例的选取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准备阶段

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资料,剖析案例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需要精通案例材料,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于旧日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

(二)案例讨论阶段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案例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首先,任课老师将整理好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其次,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整理发言提纲,推选一人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择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最后,教师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思路和独到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该指出讨论中的一些不足,以便改进。

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很多实践操作内容,如关于支票结算方式的程序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教师讲的繁琐,而学生听的枯燥。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熟悉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撰写报告阶段

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案例,使案例成为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纽带。不断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案例教学的思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案;教师要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恰如其分地表述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在案例讨论、分析和评价中当好导演。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会计知识,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会计实践工作中,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并依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高校应建立一种教师界与会计职业界联系与交流的机制,以保证教师能投身会计实践,谙熟会计实务,并避免流于形式;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允许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担任兼职。

此外,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会计师或公司的财务总监完成某门课的讲授。这样,才能使课堂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实践课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探索,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长发,杨柏林.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J].会计研究,1998(5).

2、张皓.开设会计案例教学专题的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9).

3、张慧.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6(5).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生导向;能力;讨论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全球资本化的条件下,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立体的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从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沟通能力、创新精神还是人际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会计的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和解剖,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掌握和综合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之后又将之引入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在会计学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率先推出,开始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并在其他会计方面予以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会计人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案例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会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近年来会计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会计案例教学已被视为一种能力培养手段引进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担负着会计教育改革的重任。为此,许多学校专门开设如《会计案例研究》、《财务管理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等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笔者曾多年担任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深深感到若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正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在会计案例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案例选取较困难,缺乏理论与实际的有机契合。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合的案例和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杨有红等,2005)。一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课本中的案例,而一般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举例说明,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尚有欠缺。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选取了哈佛商学院会计案例教材。这些案例虽然在内容上较全面,与理论方法契合严密,形式规范,但其制度背景毕竟与我国有差异,不能满足我国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无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能力、精力受限,使得案例教学力不从心。

会计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熟悉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具备较强的对新知识、新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而从目前高校的教师结构来看,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务经验,年长的教师虽经验丰富,但对于先进的教学手段掌握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按照目前高等院校的管理要求,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有职称评审、科研等要求,有限的精力很难真正深入企业收集案例资料。

(三)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较低。

案例教学的特色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契合,课程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分析、讨论,以及学生的自发性主动学习。而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讲授方法,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课本中的内容或教师的分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存在结论惟一的思维定势,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传统的教学组织机制较死板,对案例教学重视不够。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考核的是诸如试题类型、教师教案内容、学生作业等一系列极其微观的指标,并未真正重视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受到这些指标的限制教学活动几乎没有了创新发展空间,案例教学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

二、会计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

会计案例教学既不同于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也不同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分析案例,而是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专门开设会计案例专题教学课程,对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训。因此,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式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依据案例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进行安排。

第一,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结合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习惯,目前关于会计案例教学开设时间的最佳形式应该是:先在低年级进行专业理论学习,铺垫好专业理论基础后,再在高年级开设一门专门以案例为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的感受和应用能力。教学课时的设置应突破传统课时较死板的限制,结合具体案例专题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掌握,以体现案例分析的系统性及完整性。

第二,教学规模的设置。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财会专业在校生规模也逐渐增大。各高校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包括可用教室、可用教师等)限制,纷纷合班上课,人数甚至可达上百人,如此庞大的教学规模只适合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应组织30人左右的小班进行教学,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的资料搜集、分析讨论过程中。

第三,师资队伍的组织。根据会计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任课老师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了解国内外研究热点,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同时应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由于高校中的教师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实务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可以考虑结合教学案例的具体内容邀请相关实务界人士就相关案例主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更加有利于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四,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案例选择方面,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出发,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其次,一方面要继承会计学相关课程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跟踪学科前沿,高度关注会计理论、方法、实务的发展、改革动态,把最新的成果及时吸收到课程教学中来。会计案例教学应围绕会计准则制定出现的问题、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审计上市公司发现的突出问题,挖掘和组织案例素材进行讨论分析,倡导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导向的会计案例教学思路设计

突破传统会计学课程主要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这种“理论案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讲解理论、分析问题的目的,但是容易导致老师在讲解相对单调、枯燥的理论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记忆不够深刻。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应更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案例理论案例”的路径更为合理。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研究主题。由教师结合会计理论专题就目前会计实务、资本市场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设计主题时要注意其“挑战性”、“开放性”和“递进性”,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第二环节,理论分析结合引导案例。由教师结合研究主题的相关理论选择简单的引导案例,并进一步根据引导案例讲解相关理论。引导型案例的选取要注意趣味性或深刻性以及其实质意义,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件,但应以创新、深刻的结论引起学生的兴趣,目的是为开展下一步案例教学奠定基础,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概念以及和具体实务的联系。

第三环节,案例准备阶段。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案例教学由于有大量的讨论,往往课堂上的教学课时不够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在课外完成。教师更要延伸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充分实施。为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个案例报告组和一个点评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计准则、法规等,并进一步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线索和部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并进行实践调查等,为课堂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环节,案例报告及讨论交流。此环节是案例学习的核心环节。首先由案例组同学指派代表就小组案例分析的结论进行详细报告,阐述观点、发表见解;其次由点评组的同学就案例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及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其他同学就案例开展讨论、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在此环节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承担着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学生见解进行归纳的角色。

第五环节,研讨总结。在总结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提炼,上升到一般假说或理论,并进行实证性的简要分析或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对研究主题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结语

开展会计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运用所学的财务与会计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方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讨论,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锻炼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新经济环境下合格的会计人才,会计案例教学就必须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将讨论作为会计案例教学的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的平台。案例讨论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了机会,激发了其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分析事物,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这也是高级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参与到案例讨论过程中,以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更类似于“主持人”或“组织者”。其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时,教师就要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导到实际中,通过模拟实际增强其感性认识。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时,教师应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授课时教师应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在学生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包括错误的观点。同时,采用一些方法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

另外,在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全面开设会计案例教学专题,还需要解决教学计划、考试权利和教学自由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以学生为导向的会计案例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

第8篇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大学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自学完成的,课程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教育目标应服从大学教育目标。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压力等因素而对会计产生不的需求。对于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知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技能,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能力。

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有什么作用、掌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学会如何获取与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生产能力,后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综合考虑大学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我们认为,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定位绝大部分不是专门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审计等),而且在目前教学课时数安排有限的条件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做会计”,必然会影响“懂会计”目标的实现。

在目前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实行分层教育的情况下,只能将教学目标分成教学基本目标和教学扩展目标两部分,其中教学基本目标定位为:通过基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能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生能联系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来把握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 获取和会计信息的使用;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把;具有利于社会目标实现的品质。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为了满足非会计人员的长短期及个人与社会需要。而将教学扩展目标定位为:通过课内外自学与教师答疑使学生掌握详细的会计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进行实践教学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即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两种形式。根据实践中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可分为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践;根据实践的对象范围又可以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一)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即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践相比,校内实践具有许多优点。如会计模拟实习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仿佛实际置身于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通过对模拟原型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提炼、简化,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会计过程的全面认识;可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地集中开展,既便于学生及时消化,又便于教师辅导和管理,且会计模拟实习成本相对较低,仿真模拟的效果也能较大程度的达到校外实践的预期目标。

当然校内实践也有一些缺点:尽管可以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内容,但是无法模仿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其社交能力无法得到较好锻炼;无法了解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及工作的紧迫性。校内实践根据其实践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程度可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1.课程实践方案设计。课程实践是为了更好理解与掌握某门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技能而进行的一种校内实践,它一般安排在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可以采用单项模拟实践和整体模拟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项模拟实践。它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践单位,一般可在每一章理论教学完成后组织本章的单项模拟实践,对于理论知识不难理解而操作性很强、很细致的章节也可以直接在本章的单项模拟中穿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即边讲解边动手。

实践内容包括:根据企业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大小、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特点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企业账簿的组织方式(建账)和选择记账程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原始凭证的设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与入账登记;累计折旧方法选择、折旧计算表的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和生产成本计算表的编制;财产盘点报告表的编制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错账更正;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账项调整和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其末账项结转(含转账分录的编写);报表的编制(重点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编制,对现金流量表只介绍直接分析法不讲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所有实践内容,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2)整体模拟实践。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模拟实践。重点考核学生对经济业务确认条件、计量方法等知识的运用,包括:是否应该确认、什么时候确认、对哪些科目产生影响、采用什么计量属性、计量金额为多少,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以及考核学生填制凭证、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规范化程度。从记账规范讲,体现在原始凭证的整理、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及登账的程序等是否符合要求;从算账方面讲,主要是算账技术是否达到要求,计算公式、程序是否熟悉、各合计数的准确性及账证、账账核对等;从报账方面讲,主要体现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及输出等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组织规定并参照现实中的某一企业模拟设立会计机构、安排会计人员(由学生担任各岗位中的会计人员,可以由几个学生共同担任一份工作)并规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其次,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筛选。选出没有超出基础会计知识范围的一般业务,并对其进行分类,大致按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及利润形成与分配各环节最基本业务组成有序的业务资料。要求每笔业务发生后各岗位的会计人员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完成科目设置、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设置,会计凭证的设计、填制、传递、审核、更正、保管,账簿的设置、启用、登记、对账、错账更正、期末结账,报表的编制。这一整个会计信息加工过程。在处理完以上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他工作的训练,并能从整体上把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应该对基础会计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期末时要求学生必须单独通过整体模拟实践的上机考试,才能有资格参与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考试。且基础会计的综合考试成绩由实践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

2.综合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是跨若干课程的实践,因此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通常是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账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

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不同而有所不同,用于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与会计信息的应用有关的课程。用于满足扩展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实践模块进行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对综合模拟实践的重视,应该给其以学分,作为必修的课外实践活动之一,学生可以多次报名参与上机考试,只要通过就可给与学分。

(二)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学生置身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有机会对企业及其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不只是了解其专业相关的方面;可以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工作特点、工作氛围;可以深入了解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等等。

校外实践也有许多缺点: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决定校外实践难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只能是旁观者;由于会计资料的连续性、时间性,校外实践使学生接触不到不同账务处理环节的全面会计资料,实践中学生会被分成小组各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个别指导,只能接触单一的业务;校外实习不可以同场集中展开,不便于教师指导;成本的不断增加,可能导致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理想。

由于条件限制,只将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之后的暑假或寒假期间安置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跟班实习,详细了解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组织与特点,掌握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处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对其它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可以将基础会计的校外见习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见习揉合在一起进行,只要了解企业有关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就行了。不管是见习还是实习,都要求老师预先明确有关目标与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以提高其积极性。要加强与被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重视对校外实践的考核。

为了弥补会计实践的不足,可以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略策,即鼓励基础会计等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考察,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能更好的在教学中献身说法,拉近课堂教学与工作实务的距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实践性课程或作讲座。

参考文献

[1]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2]权英淑.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2003(12)

第9篇

2017四川会计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1、下列成本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财产保险B、管理人员工资C、职工培训费D、取暖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2、某公司成品库有固定员工4人,工资总额6000元;当产量超过4000件时,雇用临时工,临时工实行计件工资,每包装发运1件支付1元工资。则该成本属于()A、半变动成本B、阶梯式成本C、曲线成本D、延期变动成本【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3、一般来说,变动制造费用粍费差异是哪个部门的责任。()A、生产部门B、采购部门C、人事部门D、部门经理负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4、最适合考核部门经理业绩的评价指标是()A、边际贡献B、部门可控边际贡献C、部门营业利润D、部门利润总额【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5、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等属于()A、业务预算B、资本预算C、现金预算D、预算财务报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6、市价/净收益比率模型的关键驱动因素是()A、股东权益净利率B、销售净利率C、增长潜力D、股利支付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7、下面哪一项不是控制环境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A、企业选择、制定并实行持续及单独的评估,以判定内部控制各要素是否存在且发挥效用B、企业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做出承诺C、管理层在董事会的监控下,建立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架构、报告路径以及适当的权力和责任D、企业根据其目标,使员工各自担负起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8、公司治理的参与各方不包括()A、董事会B、审计委员会C、监督委员会D、企业职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9、下面属于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除了()A、公司治理是一种规范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制度安排B、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制衡体系,以保证公司对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履行受托责任C、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所有人员及其所执行的所有程序和活动,确保公司资产得到恰当经管D、公司治理应当保证所有股东得到公平待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10、下面关于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正确的是()A、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B、营业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折旧C、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付现成本+折旧税率D、营业现金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11、新产品开发属于平衡计分卡中的()A、顾客角度B、财务角度C、内部流程角度D、创新与学习角度【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财务角度:新产品开发是公司的关键战略,高级管理层在设置关键平衡计分卡指标时,不仅考虑了总营业额,还特别指定了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营收比作为一个财务指标,同时还包括了每一类产品的预期营业额和增长目标。

12、公司为每一项产品都设定了开发周期属于平衡计分卡中的()A、顾客角度B、财务角度C、内部流程角度D、创新与学习角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内部流程角度:公司为每一项产品都设定了开发周期。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仍然是公司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余三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和财务以及客户两个角度的考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使企业的产品畅销,我们必须擅长什么。

13、下列不属于预算主要目标的是()A、规划B、沟通C、监控D、生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预算主要就三个目标:规划、沟通、监控。

14、下列不属于预算编制方法的是()A、至上而下法B、至下而上法C、综合法D、横向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预算的编制方法:至上而下法,至下而上法,综合法。

15、集团预算委员会成员由()任免。A、监事会B、总经理C、董事会D、经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集团预算委员会由董事会领导,其成员由董事会任免。

16、“货币资金”的数据来源于()A、现金预算表B、销售预算表C、直接材料预算D、制造费用预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货币资金”的数据来源于现金预算表中的“现金”的年初和年末余额。

17、企业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规模经济B、整体资产C、销售情况D、冗余生产能力调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企业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规模经济;整体资产;冗余生产能力调整。

18、委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一致B、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不一致C、方追求利益D、委托方追求利益【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委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方和委托方的利益不一致,方追求自身利益化,这样就产生了成本,包括委托人付给人的佣金、人追求享受、奢侈消费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因为人和委托人利益不同,人做出的决策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三部分组成。

19、采用成本战略的优势不包括(A、形成进入障碍B、增强讨价还价能力C、提高替代品的威胁D、保持的竞争地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采用成本战略的优势:形成进入障碍;增强讨价还价能力;降低替代品的威胁;保持的竞争地位。

20、风险评估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企业制定足够清晰的目标,以便识别和评估有关目标所涉及的风险B、企业在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时,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C、企业识别并评估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D、企业选择、制定并实行持续及单独的评估,以判定内部控制各要素是否存在且发挥效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风险评估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1)企业制定足够清晰的目标,以便识别和评估有关目标所涉及的风险。(2)企业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识别实现目标所涉及的风险,分析风险,并据此决定应如何管理这些风险。(3)企业在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时,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4)企业识别并评估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选项D属于监控要素应当坚持的原则。

21、可能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的缺点的主要原因是(A、更改会计核算方法B、传统成本计算方法C、企业目标定位模糊D、费用分配不合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的缺点的主要原因。

22、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指的是(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约束成本D、沉没成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kjzjxjy.com产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3、当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时,这种差异为(A、不利差异B、有利差异C、标准差异D、数量差异【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管理层可以根据成本差异发现问题,具体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管

24、业绩评价依据的可能是(),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A、边际贡献B、可控边际贡献C、部门营业利润D、投资报酬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以可控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是的,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25、制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部门大多是公司的(A、财务部门B、公司的管理层C、人力资源管理部门D、市场部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平衡计分卡仅是一种绩效考核的工具,或者是绩效管理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战略管理的工具。所以,制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部门大多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不是公司的层。

26、预算的编制应该首先是从()开始。A、生产预算B、财务预算C、销售预算D、现金预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预算的编制首先是从销售预算开始,基本上是遵循“以销定产”来走的。

27、下列属于预算指标的是()A、财务指标B、核心指标C、成本指标D、差异指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算指标可以分为三类包括核心指标、约束指标和考核指标。其中核心指标反映公司的战略重点。

28、集团中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的()A、战略委员会B、薪酬与考核委员会C、董事会提名委员会D、审计委员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

29、下列属于作业成本法的优点的是()A、开发和维护费用较低B、利于管理控制C、不容易获得比传统法更准确的产品和产品线成本D、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第10篇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案例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对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社会上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包含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若教师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应用,都很有可能出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状况。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但若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无法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很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为了避免上述状况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对案例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课本上固定的理论内容来说,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更强,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积极调动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其次,案例教学能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毕业于相关的师范院校,自身实践经验较少,而会计行业则是随着市场体制的变化不断变革的,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教师自然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案例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大量的知识灌输,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教师将变更为课堂上的辅助者,引导学生对相关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自身能力将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原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需要通过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方式来展开,这样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也难以保证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能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实际的教学效果必然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提前通过网络的形式深入了解会计案例,并对这一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针对课前准备过程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辅助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好地从学生处得到反馈。其次,对学生来说,会计专业学生应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进行阅读,并针对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的部分查阅资料或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以此来确保后续案例分析过程能高效地展开。

(二)会计案例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针对会计案例的讨论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与学生展开讨论,在相关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将能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案例分析过程之中,确保案例教学的展开能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将传统课堂模式去除之后,学生之间也能更好地对不同意见或看法进行辩论,时长上不受限制,班级内将能形成一种积极探讨的氛围,学生对于会计教学的兴趣必然会有所提升。

(三)会计案例剖析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对会计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之后,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对会计案例做进一步的剖析。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教师应能灵活应用正面剖析、反面剖析、完整剖析、缺陷剖析等方法来完成对案例的讲解。以缺陷剖析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案例中的一部分已知条件去掉,引导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辅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实际的会计问题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对于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会计案例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的展示,辅助学生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会计案例剖析过程。

第12篇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第1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子档案;传统会计;纸质档案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手工劳动形成的,电算化会计是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是现代化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计算机输入会计数据并校验数据的正确性,会计信息以不可见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载体中,同时也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及时满足需要。软件系统代替手工劳动成为会计操作系统的关键,这就使会计档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也出了新的特点和问题。

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在1988年以前,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一直都是以手写为主要表现形式,并采用单纯的纸质载体来保存的,对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各单位基本上做到了收集齐全、分类造册、排列有序。对于经费申请报告、财会活动分析、会计工作移交清册、上级审计等部门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会计资料忽略管理。主要原因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按文书档案办法管理。但有的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归档范围不明确,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两不管,因此忽视了收集和管理,造成会计档案资料残缺不全,整理也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会计档案的归档及拆封问题。财务会计部门应按照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其实施办法”整理好会计档案,全部移交给档案部门,不能自行封包保存或任人长期分散保存。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宗)册的封装,不得随意拆封,这是会计档案的拆封原则。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会计档案的拆封,直接关系到会计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会计档案的管理及借阅问题。对会计档案应当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损毁、散失和泄密。调阅时,要严格办理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要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借阅,要有调阅单位的正式介绍信,并注明调阅会计档案的内容,只能调阅与调阅内容有关的资料,原则上档案原件不得借出,也不得拆散原卷(宗)册。如有特殊需要,如单位经济业务部门需要查阅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凭证,或公检法等监察部门需要查询与案件的关的会计资料等,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原件,但必须办理登记手续,以便备查。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为会计档案的利用提供依据。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问题。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所列期限执行。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属于定期保管期限的档案如因特殊需要,可以延长保管期限。凡是在本单位会计核算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会计核算的,对工作总结和考查及研究经济活动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会计资料作为永久保存。如年度会计报表(决算)、财政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决算、税收年报、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要特别注意保存和管理。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贮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弊端

第一,会计电算化档案对环境的依赖性强。会计电子档案的使用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会计电子档案的储存对周围环境要求苛刻。磁性介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而且对温度还有一定要求,从而增加了数据的脆弱性。如果不在数据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则数据丢失和毁损的可能性较之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大大提高。第二,会计电算化档案缺乏直观可视性。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手工操作来完成的,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来完成的,具有直观可视性,不易被修改。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电子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中才能可视。数字化的特征使会计电子档案缺乏视觉的直接感染力,导致会计电子档案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缺乏人性化的和谐关系。第三,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与保密措施。由于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磁盘或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若被修改,就很难辨别出经济业务的“原貌”,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加之,电算化会计档案又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因此,电子档案在保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比传统的会计档案要求要高。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与传统会计档案的比较

1.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之传统会计档案的优点

第一,较之传统的会计档案,电子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电子档案的存贮形式多样,既可以存贮于软盘、硬盘、光盘中,也可以打印输出到纸质材料中;电子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不仅能满足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大大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第二,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再利用水平。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营,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更直观,而且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两种工作模式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第一,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首先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拓宽了服务领域。但电子档案的管理相对于纸质档案的管理要更加复杂,传统档案之间的档案移交多采用物理归档的方法,即将档案的原件直接归入档案室内保管;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则对档案部门的归档工作程序和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即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由此可见,传统档案在数字化时代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传统档案对保密、保护和方便本机构使用来说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但档案容易被修改且不留痕迹,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四、实现传统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对策

首先,针对会计工作的专业特点,为更好地发挥会计档案的作用,会计档案宜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方式。会计资料在形成、保管、利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大量的资料以纸质形式存在,才具备原始资料所具有的凭证作用,为此还是以传统档案的管理标准保管为妥。同时由于电子档案存在可修改性、可复制性等不安全性,电子档案作为凭证性还缺乏可靠性。因此,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形成的其他会计资料,都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形成会计电子档案,另外再打印一份内容完全相同的纸质文件,利用纸质文件将电子文件的内容固定,解决电子文件易变动、易修改的问题,使会计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这样既兼顾了传统的视觉阅读习惯和维护原始凭证的法律效用,又能防范电子凭证的不安全性,可谓两全其美。

其次,会计档案专业性强,利用率高,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还应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并保存的“双轨”制。对一些利用频率高、又需查阅原件的纸质材料,可有选择地通过扫描、摄影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储存在磁性介质上的电子信息,充分利用磁性介质存储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再查原始资料,能大大缩减翻阅、查找原件的时间,满足信息利用者在计算机环境下随时随地快速查阅利用这部分资料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郑州市财税学校

参考文献:

第14篇

摘要:会计基础是专门研究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基础;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以及对基本文章的理解,将这些经验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通过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促进集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工作的理解能力以及遇到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等。这样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我们的会计教学之中,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举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案例,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可以帮助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并且逐渐的累积实践性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极有必要的。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中职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直接将学生推向社会的教学,即为一种面向社会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大量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之下,只有扎实的掌握好自己专业的技能,具有扎实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面向人才就业市场,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所以在这类教育之中,很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举出一些比较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运用这样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这类的问题该怎么有效解决。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并不是很浅显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总结才有可能获得的。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通过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努力的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理论学习的深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的锻炼以及掌控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该教学方法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案例教学方法把教学变成了主动的探究活动,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可以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重视双向交流及团队合作,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与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法是双向的,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和学生作为朋友,共同探讨问题,可以推动教师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达到与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学间的合作需要具有团队精神,同学们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更好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及实施过程

第一,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对会计基础的认知能力,应选择与教学需求相配套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的时候,应从多途径收集,进行必要的筛选,挑选既有代表性,又可以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且提前将案例素材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查阅资料,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的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第二,集中讨论及讲解。通过学生对案例的预习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入到讨论环节。各小组可指派代表,阐述本小组的看法、分析以及处理措施,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各小组间的自由发问,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讲解,指出关键问题,并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让学生总结操作的要点,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彼此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好相关案例的安排之外,还需要不断的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身份。即逐渐完成自己的转变,努力的将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的身份。即在课堂上需要逐渐退出主角身份,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及讨论合作,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自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让新知识能够“为我所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第一,采用举一些相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更好的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的身份。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完成这一身份的转变之后,相信学生可以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带着这样的学习积极性,相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大幅度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教师通过举出一些比较生动的例子,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学习场景、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为相关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设置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定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将自己学习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更好的适应实践的挑战。所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书本上遇到的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亲身检验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的修改以及教学活动的探索更新。这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极有必要的。

伴随着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努力提高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伴随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是应该广泛使用的。

参考文献:

[1]李慧珍. 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 教研前沿, 2014, (4): 41-42.

[2]刘燕./cnki.net/kcms/detail/11.3173.G4.20140416.1651.024.html.

第1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研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实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经验,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入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用比较和分析,研究各类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用,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别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著作中,高度称赞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肯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知识,有利于其教学能力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案例精华,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情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思考与讨论的能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学生讨论脱离主题、教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用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个别教师误把案例教学作为轻松教学,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需要站在课堂上辛苦地讲授。实际上,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加了,在课下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及精力准备课堂案例。2.2缺乏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包括大量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课时有限,按课程的性质分类,一般为72课时或者54课时,因此,进行案例分析的课时就极为有限。这说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课本基础掌握娴熟,但是在实践中不会处理具体会计实务。推广案例教学,对基础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兼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经验,显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亟待解决的任务。2.3选取合适的案例存在难度。针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重要。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案例资料:(1)选择国外的经典案例;(2)从国内为数不多基础会计案例教材中选择;(3)在借鉴已有案例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国外案例占主导地位,由于国外较早开展案例研究,资料较为丰富,具有较强借鉴意义。但国内外的企业基础会计研究的差异,而国内基础会计案例的经典教材比较匮乏,如果自行编写,则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同时教师还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对于教师而言,实现难度较大。2.4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活动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案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课后进行认真的总结,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及精力进行主动学习。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填鸭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知识传递方式,形成了固有学习模式,不愿意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因此不容易融入案例的探讨中。

3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3)案例的总结阶段;(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个教学。3.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针对案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课前应根据基础会计的教学计划,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仔细斟酌挑选案例,充分论证案例所考察的知识点,提前预判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发放“学案”给学生,可以采取列条式提问方式,对此案例讨论的问题范围进行界定,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学案”以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仔细研读和思考案例,熟悉案例中的相关信息、数据并搜集与“学案”有关资料,运用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撰写发言提纲,为课堂上发言讨论做好准备。3.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本目的是在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讨论,挖掘出其背后原因。运用现有的经验归纳总结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一般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4]。3.2.1教师有效组织与引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鼓励发言。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与听众,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要循序善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可以将模拟教学法融入到分析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体会案例中的角色。学生以案例主题为中心进行分析讨论[5]。当学生讨论僵持不下时,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都能融入角色;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纠正,控制好节奏,以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式与技巧,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免误导学生。学生的错误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讲清道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所在,进行自我纠正。第3.2.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融入角色,运用掌握的会计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科学合理决策。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互相沟通、交流与辩论,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提炼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观点。3.3案例的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情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讲清原理,揭示案例的本质,同时充分肯定一些学生好的思路和独特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不足或理解偏差,以及如何利用基础会计理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才更加有效、更加科学。进行总结时不一定都要明确地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基础会计案例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有时很难给出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就有可取之处。重要的是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础会计理论的理解。3.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讨论分析之后,总结各自的观点,撰写分析报告。在报告内容中,首先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备选方案,围绕结论逐层展开分析,采用事实与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复杂的基础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提交的案例报告做出客观评价,作为评定学生案例成绩的重要依据。

4推广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表面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它已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因此,在高等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体系也随之调整,使之与案例教学法互相兼容、互相促进。4.1明确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方法为辅。推广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传统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6]。一些高校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最理想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基础会计基本理论,配合案例教学法讲解实践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论掌握与实践能力提高相互促进,学以致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7]。其他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比如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实习经历撰写调查报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企业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建立实训基地,从会计凭证录入、各种账表建立及到财务报表分析,运用电算化系统,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业务能力等。4.2修订教学计划,科学分配课堂时间,为案例教学提供充分保障。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时间以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准确掌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教学内容,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8]。因此,有必要压缩基础会计理论内容,将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4.3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试成绩评价体系。考试成绩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果,因此必须涵盖案例教学的内容,针对整个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项评分,最后汇总。考试成绩由笔试、案例、出勤、作业等项目构成。涵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的改革结果,必将会对传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在学生期末成绩中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成绩应占一定比重,为此需将笔试成绩和案例分析讨论成绩等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可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笔试成绩和案例成绩等所占比重,通常认为,案例分析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重30%较为合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还促使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4.4建立以案例开发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体系。选取合适的案例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保障,案例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案例开发的水平。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大约30%的学生认可教材配套案例,以著名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约40%的学生认同。这表明高水平的案例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在案例教学中重要地位。当前的会计类课程的国内案例,并没有形成像MBA一样经典案例库,因此,任课教师需要重视会计类案例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开发和理论教学配套的案例教学教材。要明确与构建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通过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交流与反馈,推动案例的开发。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在学期期初和期末,设立基础会计案例需求与效果的指标体系来捕捉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案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开发与编写需要建立团队,单靠任课教师一人无法完成案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推动基础会计案例开发的分工及协作,通过基础会计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及协作,来推动国内高质量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与设计给予教师案例编写的奖励机制,鼓励案例开发的自主创新。随着时展及社会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弊端已经呈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基础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反复实践,需要与学生讨论,不断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爱强.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36):116-117.

[2]齐筱.国际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3):82-83.

[3]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9):124-126.

[4]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1-123.

[5]蒋德启,卫慧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3):104-106.

[6]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147-148.

[7]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