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舆情信息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各种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工作效率,促使不同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结合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的实际要求,充分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促使舆情信息服务工作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增强,实现信息化社会影响下政府部门的更多规划设计目标。
一、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1.政府舆情信息服务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公共图书馆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资源及各类文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合理预判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在此形势影响下,由于政府舆情信息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对于各种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及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共图书馆中的各种丰富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支持,确保了各种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有利于政府部门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地获取各种舆情信息,从而增强自身战略部署及工作计划制度与安排的合理性。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逐渐地加强了对公共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使自身的舆情信息服务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加快了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2.不同地区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初具规模
结合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在有关舆情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逐渐地提高了各种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开发了拥有特定用户群组的舆情产品,促使用户能够通过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及时地了解政府部门的最新工作动态。目前云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正在不断地丰富,对于政府舆情信息服务范围的扩大及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初具规模,满足了用户实际操作中的相关需求。
3.公共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产品丰富多样
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信息速递、信息汇编、舆论分析等丰富多样的舆情信息产品,为用户了解各种舆情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舆情产品充分地考虑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现状,各种舆情信息产品推广过程中也突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地满足了不同机构及研究工作者实际工作开展中的需求,间接地扩大了政府部门的社会影响范围。
二、加快公共图书管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发展的有效措施
1.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完善舆情预警机制
国内图书馆界在开发舆情产品时,尝试了市场上多种技术支持,但获取的数据相关性小,后续仍有大量人工筛选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比如,云南图书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文献资源己经实现全开架借阅。与此同时,在解决海量的图书管理问题和服务空间的扩展等问题的过程中,云南图书馆通过不断地完善开放式借阅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利于提升政府预期信息服?账?平,创造出更多的舆情信息产品,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新闻媒体全文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各种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公共图书馆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资源,是各种文献信息的管理中心,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必要地服务。但是,为了不断地丰富其中的信息资源,扩大舆情信息服务范围,需要政府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的措施逐渐地构建新闻媒体全文数据库,加强对各种舆情信息的不断积累,实现不同政府部门舆情信息的共享,优化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效果。在未来公共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的过程中,通过新闻媒体全文数据库的构建,将会实现信息统一规范化的发展目标,增强各种舆情信息之间的协调性。
3.各种媒体设备联动作用支持下的政府舆情信息监测
如今,手机媒体、微信、微博、播客及视频分享、社交网络、QQ群等新媒体涌现,对信息化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政府舆情服务水平,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随着新媒体、集散舆情的力量的壮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舆情危机,网名的舆论力量对于社会问题的处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发挥各种媒体设备的联动作用,实现政府舆情信息的实时监测。目前云南图书馆在其开放式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及时地了解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媒体的各种最新消息,为各种舆情事件的有效分析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与此同时,要想真正落实舆论监测效果,公共图书馆需要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同期关注,通过对政府官方网站最新工作动态的了解,客观真实地看待各种舆情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影响范围,增强公共图书馆政府舆情服务工作质量。
为使的舆论工作落到实处,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根据县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制定2020年舆情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舆情防控小组
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反映和引导。为使的舆论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舆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舆情信息的搜集、研判、应对和引导,加大对网络涉安全生产舆情的领导应对力度。打破区域、层级的限制,加强安全技术服务、安全监管、政策支持等专业化服务队伍之间的协同、互通,确保网络舆情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确保舆情工作的有效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负责该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报道、舆论掌控和文化发展工作
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以及部门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先进股(室),要认真做好宣传,建立宣传工作激励机制,为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舆情掌控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促进工作落实的良好文化氛围。
一、领导重视,建立机制
为抓好我局网络问政工作,提高我局网络问政水平,我局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工作,将其纳入局工作议事日程。为加强对网络问政工作的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我局第一时间调整网络问政领导小组,组长由主持工作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局各股室、下属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局领导经常过问网络问政工作进展情况,畅通我局与群众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我局的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提升交通形象。同时,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我县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通知要求,为网络问政工作提供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安排网络问政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关注、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问政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同时,按照网络问政方案和流程进行跟踪催办,及时答复网民。
二、按时按质答复,及时解决问题
截止目前,我局共收到网络问政信息条。内容涉及县乡道、农村通自然村公路建设、客运班车、出租车等行业管理方面的内容,除2条因不属我局工作职能范围,交由县委办转交其他部门处理外,其余11长已全部按规定答复网民,回复率达100%,回复内容清晰明了,获得大部分网民的支持。
针对网络问政所提问题,我局班子高度重视,凡应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我局立即组织各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抓紧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我局及时纳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事项,我局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或不可行的,我局在答复中实事求是讲明情况,认真做好解释答复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网络问政平台畅通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我局将网络问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做好日常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的同时,及时解答了网民的咨询、疑虑,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网民反映和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宣传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方针。
三、拓展问政渠道、扩充交流范围
XXXX年,本人担任食堂管理部部长期间,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及工作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以提升员工就餐满意度为目的,不断激发内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后勤餐饮服务。
XXXX年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1.根据公司党委要求及安排,开展和完成党建支部达标工作。1-12月份,组织召开支委会议 12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会议 1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 2 次,因人员工作关系变动及时对党支部支委成员和支部书记进行了补选,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结合岗位积极开展主题。
2.多措并举,实现成本降低。一是制定完善了详细的饭菜量化标准,严格执行食材用量配比,合理控制各食堂食材用量,确保了食材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二是落实调价机制,及时跟踪调研各类食材市场价格,定期进行市场询价,根据市场价格行情,及时启动调价机制,合理规避食材市场价格风险,降低食材采办成本。三是积极调研市场。利用今年新建的恒温库,适时错峰储备耐储蔬菜。同时增补冷库储备鱼肉鸡鸭等冷冻食材。经过实地考察,购进了鸭脯肉、鸡胸、鲅鱼、鲳鱼、光鱼等多种冷链产品,及时丰富饭菜品种,改变荤菜单一现象,同时针对十月份后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市场行情,积极联系供应商,并与之友好谈判、协商价格,以每公斤低于同期市场4.22元的价格采购并储存一批肉类制品。仅此一项降低食堂日常食材采购成本9万余元。
3.强化执行力,饭菜质量和餐饮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按照“五统一”的标准,实现了各食堂菜谱的统一,每周按期对菜谱进行调整,目前食堂菜谱午餐5菜一汤,晚餐3菜一汤,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中秋、十一等节假日期间,针对食堂荤菜单一,个别食材反响较大的问题,集思广益,增加油焖大虾、红烧肉、辣子鸡等荤菜品种。同时加大内部监督检查力度,随时收集有关食堂餐饮服务及饭菜质量方面的舆情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的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
4.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兼顾未来。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改善职工就餐条件的有关指示要求,召开专门的部门动员会,结合各食堂实际情况、在成本控制的同时,合理规划菜谱,增加荤菜供应品种、改进素菜质量,增加汤类。提高不同口味职工的可选择性,目前各类食材准备工作已完成,改善后的菜谱将于近期在各食堂全面推开。
5.圆满完成部分单位停车大修、国庆70周年献礼文艺汇演、XX公司投料试车期间等重点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协调各服务单位,对食材采购、菜谱制定、供给分配、食材运输配送等统一安排。诚心把好饭菜质量关,提供优质餐饮服务,想方设法增加花样品种,根据需求随时变换菜谱,实现了菜品搭配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实现了重点工作精心保障。
6.积极协调筹备,增加就餐点、扩大自助就餐范围,职工就餐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洽谈完成职工餐厅对外经营区对外招租工作,落实配餐中心的运营实施,分别于2月12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24日、5月7日、12月10日完成对…….6个单位员工就餐统一配送,并按各单位员工意见需求完成对………..实行自助配餐,进一步提升职工就餐的幸福指数。
7.多措并举、开展岗位练兵、提升技术素质。一是七月份分批次派遣各食堂厨师、面点师赴厨师培训学校进行食品制作技能培养,提高各食堂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二是自十一月底在各食堂进行厨师轮岗交流,提高职工食堂厨师烹饪技能,充分调动食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厨师提供展现自我、切磋技能的平台,全面促进和提升食堂部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能力。
8.积极外拓餐饮市场,实现多样化餐饮服务。内招不断提升饭菜质量标准,发挥食材质量安全及就餐环境优质卫生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源,截止到12月底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其中外部市场收入 万元。
9.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防范管理,始终紧绷食品安全第一这根弦。截止到11月底落实查验食材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等多项指标1713 项次,退回不合格蔬菜28批次。同时加强食材存放管理,严把食材制作现场操作关,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XXXX年不足之处
1.个人业务水平自身综合素质仍需提高,仍需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2.部分工作完成不够细致,下步继续强化执行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3.主动开展工作能力不强,存在一定惰性,此方面尤需进一步增强,同时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方面仍需改进。
一、工作目标
为提高全县文广旅系统预防和处置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能力,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保障游客、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行业整体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风险能力,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文广旅系统的蔓延。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处置文旅突发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救治、救援、救助。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令、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三)属地教护、就地处置。在事故发生地行政领导和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协调和配合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及时报告,信息畅通。事发地相关部门要按照“首接负责"原则,在第一时间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有关部门报告,或者边协调救援边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事宜。
三、成立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一)成立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划分
1.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工作职责:组长为全县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文广旅系统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研讨,把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2.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作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指导和落实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各项工作,提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掌握、检查全县文广旅系统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思想引导,确保文广旅系统秩序稳定,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各项工作。
3.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关注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疫情防控信息,在文广旅系统出现病毒感染的肺炎后,迅速上岗,收集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根据疫情情况作出分析、制定措施报领导小组审定;随时了解和掌握病毒感染的肺炎事态发展情况,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指示精神;及时总结文广旅系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4.监测排查组,负责对文广旅系统武汉还乡的大学生、务工人员、往来于疫区和我县之间的所有旅游团队进行登记,并了解游客的健康情况,发现游客中有发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少痰、呼吸困难症状者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特别注意来自疫区的游客等流动人口进行摸底排查工作,把好预防病毒肺炎“入口关”。
5.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演出经营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及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娱乐经营企业。督促文化娱乐经营企业做好卫生防病管理,摆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册,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加强顾客个人防护工作提醒,加强通风换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场所和活动的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后的处理协调工作。
6.旅游市场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经营企业。
(1)督促旅行社做好旅游团队的卫生防病管理,在旅行社总部和服务网点摆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册,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旅行社办公场所及其门市部和自有运输工具,要搞好清洁卫生并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的教育,要求他们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健康保护;一旦发现所带团队中有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必须坚守岗位,认真负责,按本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圆满做好有关工作;上团导游员必须“两熟知”、“两能够”。“两熟知”是熟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状、特征和预防措施,熟知本旅游团队所到各地级及其以上城市设立的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站及医院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两能够"是:能够对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现症状做出大致判断和及时反映,能够及时履行报告制度.并搞好现场控制;加强游客个人防护工作提醒,加强旅游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每个旅游团队都将建立人员和行程详细资料保留制度。一旦该团队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快速、准确地将有关资料提供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旅行社停止组团前往疫情严重区域,做好从疫情严重区域到我市旅游团队的跟踪观察和相关防疫工作。
(2)督促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登记跟踪、测温消毒等制度,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对于出现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状的员工,饭店应令其休息,痊愈之前不得允许其上班工作。饭店将重点抓好通风和消毒工作。对客人集中活动的区域,比如客房、餐饮区域、会议室、娱乐健身场所、电梯轿厢、公共卫生间等进行重点消毒。指导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做好客人登记工作。在公共卫生间增配免洗消毒液,对客用区域的电梯按键、门把手、客房、景区索道等游客使用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定期通风和消毒,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督促A级旅游景医务室要在景区经营开放期确保医务人员在岗候诊。A级旅游景区、旅游定点餐馆将严格做好接待游客的场所和游客使用的设备通风和消毒工作。没有医疗急救站的旅游区,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物品;旅游定点餐馆将配备洗手设施和消毒物品。
7.环境治理组工作职责:负责做好与疫情相关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
8.社会文化管理组工作职责:负责联系、协调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单位,在公共区域摆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手册,指导制定疫情防控预案,落实防控措施,指导做好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通风工作,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对疑似病人进行全面隔离。缩减文化活动规模,停止举行不必要的文化活动,举办文旅节庆活动要有医疗保障防范预案,在活动现场落实医务人员及医疗应急处置设备,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
9.新闻信息报道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显示屏、广播等多种方式。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及时正面引导行业舆论、坚决避免重大舆情发生。
10.后勤保障组工作职责:负责车辆调度和通迅联络,建立运行良好的通讯信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准确通报领导指示和疫情处置信息;负责协调配合现场处置所需消毒药械等物质的组织和供应;负责应对疫情发生后,疫区生活物资的调度;负责联防联控工作经费保障。
四、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小组凡接到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情况,应当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疫情信息后,要及时向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进行报告,并根据领导指示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报告。报告内容要简明、准确,并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时间发生趋势和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下步工作建议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二)预警
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况,新闻信息报道组应及时通过文旅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各类公共媒体,发出或授权发出预警、提示、劝告,警示人民群众谨慎前往目的地或者停止文旅活动。
(三)应急响应
预警信息后,文广旅系统应当进入应急状态,强化与卫生部门的联动配合,采取响应的监控防范措施,监测、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蔓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向社会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和防止、减轻的知识;转移、撤离或疏散文旅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并进行妥善安置;各小组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后,现场人员要启动先行处置机制,主动寻求事发地专业部门支持,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我们通常可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具体如下:
1.按照产生突发事件的性质划分
政治类的突发事件,如参与不法分子鼓动的非法游行;学生自身产生的突发事件,如突发疾病;治安类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斗殴;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大暴雨、台风、地震等;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有学校管理而引发的学生对抗性过激行为,如罢课、罢餐、破坏公物、闹事等。
2.按照突发事件中学生的表现划分
违法犯罪型,如有的学生偷盗抢劫钱财;违反校规性型,如翻校院墙而摔骨折引发的安全事故;情绪宣泄性型,如学生宿舍突然断电熄灯,学生大嚷大叫起哄,乱扔东西。
3.按照突发事件产生的诱因划分
重大事件因素类,如2012年中日事件有些学生上街游行;人际关系类,如失恋后痛苦进行行凶报复;意外事件因素类,如溺水、车祸等;环境压力类,如承受不了学习、家庭困难、就业等因素的压力自杀。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
如今的高职教育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归结起来如下:
1.高校外部原因
在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时刻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些西方国家不断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向青年学生宣传、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国内,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贪图享受,个人主义、崇尚自我,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明显增多,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比较迷茫,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的各类问题,进而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危机。
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成了信息的者和接受者,网络信息更新快、容量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又为这些信息提供了巨大的在创作空间,令其内容变得更加真伪难辨。导致高校外的社会问题延伸到高校,这些问题可能是社会思想上的不正之风,也可能是社会上的不公事件,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小道消息,这些非主流信息成为突发事件的新诱因。
2.高校内部原因
(1)高校扩招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不同的学生成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同的生活空间,相近的年龄,使这个群体体现出了活跃、敏感、易动、不稳定等特征的群体特色。再者,大批量的大学生培养,在面向市场自主择业时,一方面,他们获得了就业自;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所以导致在校期间从组织发展、综合测评到各种荣誉奖励,从发展机会到活动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并成为学生竞争的重点目标,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也可能引发一些诸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现象。
(2)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思考、探索、选择的成长过程中,尚未确立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缺乏应有的锻炼与考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考虑问题往往脱离实际,喜欢标新立异。他们的行为会呈现出盲目性和情绪化的特征。一旦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很难做出理性的思考与正确的处理,由此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能会出现悲观、焦虑、抑郁、厌世的消极情绪。潜在心理危险因素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过激、非理。
二、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概念
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预警工作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管理的效果。建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平时做好安全相关的工作去预防,而不是事后做大量的工作去“治疗”,就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处理,以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的“未雨绸缪”的准备比事后的“亡羊补牢”更重要。
预警可定义为在事件发生之前的提醒、警告,引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机制指的是工作系统中各个部门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预警机制是指能及时准确地预示风险的前兆并提供警示的制度、机构等组成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提前反馈信息,及时布置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就是对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并提出、布置相应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三、根据建筑系特点构建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建筑专业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色专业之一,在学院“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育人方针之下,如何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预警机制,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师生共管与配合,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构建。
1.预警“预案”机制之构建——“隐性信息员”是关键
一般来说,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其间总会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和迹象显现出来。学生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就有最大可能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那么能得到这些预兆信息至关重要,其实学生更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在学生中间建立“隐性信息员”队伍。所谓“隐性信息员”主要是那些有责任心、积极性较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等同学来担当,并保持身份的独立隐蔽性,只有老师所知,发现不良事件苗头能及时汇报的学生。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促使他们具有相对较强的提供信息的意识,加强他们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通过他们搜集、关注到的舆情信息进而帮助老师、领导能够洞察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为各级领导部门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学生管理者则能够借助“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给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学生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进而较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学生工作计划和思路,有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预警“沟通”机制之构建——师生值班队伍是“服务员”
建筑系的学生同当今高校学生有一个普遍心理,他们对权力的关注比较多,过多强调人权等,但对处理事情所承担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承担能力也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行使权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出了事故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却不明确。吸纳学生加入值班教师的队伍,让学生参与管理,直面学生问题。一方面,值班学生可以成为疏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深化他们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觉悟,进而影响到整个宿舍圈,班级群体。另一方面,也能在他们深入同学之中所发现的问题,搜集的学生意见及时顺畅地传递到老师那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代表同学反馈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协助老师来解决问题,他们和老师提供给同学们的一定是更优质、贴心的服务与管理。比如,协同老师每月对诸如学生寝室、实训室、办公室院系等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和同学间存在的潜在矛盾,通过反馈,与老师们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再如,组织每楼层选一名楼层长,楼层长负责安排本楼层寝室长的每日值班及记录的收集,寝室长参与本楼层的安全巡查,在巡查中提醒各寝室注意用电安全,发现不良事件及时规劝、教育。
3.预警“信息消解”机制之构建——网络平台是抓手
信息科学发展的深入,网络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成了大学生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和媒体。归根结底虚拟世界的信息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又通过虚拟世界发酵、传播。学生管理人员应该熟悉网络论坛、博客、QQ群、微博、微信、飞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及时的从这些信息渠道中及时了解更多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尤其是在开学初、重大事件期间和敏感日子,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对那些原始性、即时性、动态性信息进行研判,以发现一些事件的蛛丝马迹,进而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这对于把问题消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快速的特点迅速应急信息,以尽快稳定人心,正向引导。
4.预警“心育”机制之构建——心理教育夯实和谐人生观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项重要任务。细观我们建筑系的青年学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位,同时又面临着学习与就业、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等多方压力,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不足为奇。如何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绪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如何指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院、建筑系、班级的三级工作网络。
(1)一级工作平台。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构成,具体落实和实施教育工作。
(2)二级工作平台。建筑系心理辅导站,处于中介地位。
(3)三级工作平台。成立班级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由班级和学院推荐、由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考核培训的要求产生,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知识、关注重点人群、反馈相关信息。心理社团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以自身素质提高、开展各类宣传服务活动为主,一般一年内新换届一次。班级心理社团接受系心理辅导站的和学院指导站的共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预警“特殊预案”机制之构建——外出实习防范、思虑在前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建筑系从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许多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在参观并参与水库、楼宇、医院、花园等工程的模型制作。实习可以让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但也伴随着一些突发事件的隐患。建筑系在每次学生外出实习前做到安全“三教育”(一本安全书、一次安全讲座、一场安全测试),顶岗实习“三动员”(班会动员、顶岗实会动员、指导老师动员)。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防安全事故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结合本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稳妥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的准备,才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忙脚乱。
四、结束语
总之,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诸多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预案也不能设定哪一种突发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尤其在顶岗实习期间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完善预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但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预警理念,加强对高校以往突发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那么结合自身专业学生特点对这些情况进行假设,制定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增强预警工作的实效性,相信能够让我们建筑系的师生生活得更有安全感,能让我们浙江同济学院在稳定和谐中更好地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行动,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和农业生产损失,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植物检疫条例》和《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危害农作物的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的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危害农作物的检疫性病、虫、植物及农业部、省政府公布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暴发和流行;其他突发性病虫的暴发和流行,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灾害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行动。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立足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实,争取主动,防患于未然,把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
2、分级负责。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各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按照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处置。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反应,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规范有序。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范程序,讲究工作方法,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市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组成。
(一)应急指挥机构
发生Ⅱ级以上农作物生物灾害时,根据应急处置行动需要,成立市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根据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做好Ⅰ级农作物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负责指挥Ⅱ级农作物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
1、市应急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市农业局局长
副指挥长:市农业局分管副局长
成员:市农业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总社、市气象局、市邮政局、铁路*货运站、*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
2、市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负责启动本预案,组织力量对Ⅱ级以上农作物生物灾害进行应急处置。
(2)向市政府和省农业厅报告有关农作物生物灾害事件和应急处置情况。
(3)负责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制订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行动方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在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行动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农作物生物灾害事件应急处置行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本预案。
3、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市农业局:负责制订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预防、控制和处置的技术方案;组织并检查、督导农作物生物灾害封锁、扑灭和预防控制的实施;依法提出对有关区域植物检疫疫情实施封锁和解除封锁的建议;按规定确认植物检疫疫情,并向市政府和省农业厅报告;提出灾害应急控制措施的建议;组织对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补偿等费用和灾情损失的评估;做好农药、化肥、种子、药械等储备和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
(2)市委宣传部:负责制订宣传报导口径,正面引导舆论;组织协调农作物灾害及应急处置情况的新闻报道,必要时组织新闻会;协助开展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知识宣传;组织网上舆情收集、研判和网上引导。
(3)市发展改革委: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负责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计划安排。
(4)市经贸委: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
(5)市科技局:立项并组织开展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控技术攻关。
(6)市公安局: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相关的突发治安事件,密切注视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负责与疫情相关的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做好重大植物检疫疫区封锁、配合临时检查站开展相关工作。
(7)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对工作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8)市民政局:负责对因农作物生物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9)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所需药剂、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资金和预警、预防、控制扑灭等经费,监管应急处置经费的使用。
(10)市交通局:负责应急防治物资的运输保障,协调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等工作。
(11)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疫区内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工作。
(12)市工商局:负责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13)市质监局:负责生产领域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督,依法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14)市气象局:负责提供短期和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灾害性天气检测服务,提供农作物病虫气象预测。
(15)市邮政局:协助应施检疫植物及其产品运递的检疫检查,防止疫情的传入传出,履行协管职责。
(16)铁路*货运站:协助应施检疫植物及其产品运递的检疫检查,防止疫情的传入传出,履行协管职责。
(17)*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口岸检疫工作,防止疫情的传入传出;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国外重大植物疫情信息,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二)日常办事机构
1、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市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市应急指挥部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事务。必要时,成立协调督查组、物资保障组、控制处理组、宣传信息组等应急处置机构。
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制定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计划,组建和完善农作物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2)收集、汇总和灾害信息,掌握动态,指导各县(市、区)的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和处置行动。
(3)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市应急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
(4)组织开展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负责农作物生物灾害防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三)技术咨询机构
市应急指挥部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农业局负责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气象、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职责为:
1、向市应急指挥部提出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风险评估意见和预警,为启动本预案提供技术咨询。
2、提供农作物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的技术咨询和参谋。
3、提出并实施农作物灾害预防、控制和处置技术的攻关研究。
4、研究分析成灾原因,提出恢复农业生产的建议意见。
(四)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机构
县(市、区)政府依照本预案组织指挥体系的构成,成立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在市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分级负责,指挥本地区农作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在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办公室,负责本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参照市应急指挥部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结合本地实际,设立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专家组。
三、灾害分级
根据《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农作物生物灾害的性质、种类、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将灾害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
(一)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
1、危害农作物的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经预测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或已经产生危害,成灾面积为省内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控制难度较大的;
2、发现从国外、省外传入我省或我省局部已发生的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经风险分析综合评估风险极大、特别危险的;
3、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的。
(二)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
1、危害农作物的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经预测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或已经产生危害,成灾面积为我市内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控制难度较大的;
2、检疫性或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市跨县级行政区域暴发,经风险分析综合评估风险较大、高度危险的;
3、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的。
(三)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
1、危害农作物的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经预测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或已经发生危害,成灾面积为我市一个县(市、区)内该作物播种面积的25%以上,控制难度较大的;
2、市内有一定发生范围的检疫性或外来有害生物,经风险性分析综合评价风险较小、中等危险的;
3、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的。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监测与报告
1、信息收集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收集国内外危害农作物的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农产品和植物废弃物进口、调入情况,植物物种引进情况和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等。
2、日常监测
(1)监测机构与网络。以市县两级植物保护(病虫测报)站、植物检疫机构等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市、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危险检疫性病虫监测预警网络。各县(市、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机构,在市农业局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检疫性病虫的系统监测,分析发生发展态势,重大病虫害中、长期预报和预警。
(2)监测内容。全市监测网络负责对各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检疫性病虫及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基数、发生面积、种群消长、迁移、蔓延、扩散等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市农业局负责对市外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动态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3、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作物生物灾害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农作物病虫草害大面积暴发流行、非本地常见植物迅速扩大,以及不明原因发生农作物大面积受害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机构在作出诊断后2小时内应将结果报告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在4小时内报告市农业局,市农业局按规定上报市政府和省农业厅。
(2)报告内容。农作物生物灾害紧急情况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灾害类型,发生时间与地点,发生数量、面积、范围、症状、危害程度和初步诊断结果,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有效程度,报告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
(二)灾害诊断
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下列规定负责组织农作物生物灾害诊断。
1、国家法定检疫范围内的病虫草害,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按有关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确认。对怀疑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且我市植物检疫机构不能确诊的,按规定送样到“省区域性植物检疫实验室”检验诊断。
2、国家法定检疫范围外的病虫草害、外来有害生物等产生的灾害,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3、对疑为国内新发生的农作物生物灾害,及时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及时向省农业厅报告。
4、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风险评估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结合消长动态和气候条件,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发生的范围及程度。检疫性病虫与外来有害生物按照有关规定,结合疫情可能性、检疫检测难度、控制措施等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监测重点和控制措施。
(四)预警预报
1、农作物病虫害预警预报
各县(市、区)植物保护(病虫测报)站,对监测的农作物病虫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经风险评估有可能造成农作物生物灾害的,由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长中短期预报、预警,为启动和终止相应级别的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提供决策依据。
2、植物疫情预警
各县(市、区)植物检疫机构,对检疫性和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信息进行收集、监测,结合风险评估,发出预警预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经授权的机构统一向社会公众和媒体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相关信息。
(五)预防控制
根据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预警、预报,对有可能造成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的,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正确指导农户开展防灾、减灾,把农作物产量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五、应急响应
(一)先期处置
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按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当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时,有关县(市、区)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并将灾情和先期处置情况立即上报市农业局。
(二)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
1、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行动
(1)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由省农业厅会同市农业局共同确认,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启动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由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部署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
(2)市及事发地县(市、区)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
2、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后,按照《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浙政办发[2006]37号),实施应急处置。
(三)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
1、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行动
(1)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由市农业局会同灾害发生地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认,市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灾害发生地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必须启动,市级有关部门的应急行动方案立即启动。
(2)市应急指挥部负责部署发生地的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统一指挥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行动,保障防治药品及物质及时到位,并将应急响应情况及时报市政府和省农业厅。
(3)超出市政府处置能力的,由市政府、市农业局分别报请省政府、省农业厅,请求省政府、省农业厅在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支援。
2、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实施后,根据不同的灾害种类,实施相应的处置程序。
(1)重大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应急处置程序。
①调查灾情,分析灾情发生原因。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合其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发生原因。
②划定灾情发生区域。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灾害重发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一般防治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草害将要发生的区域。
监控防治区:可能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③制定防治措施。受灾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生产自救。
重点防治区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在防治关键时期,对流行蔓延区的田块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对重大病虫草害发生区实施统一防治;对严重危害的田块实行翻耕改种;加强田间水源管理,禁止菌源区的水流到其他田块,减少菌源向无病区的蔓延扩散;切断病虫发生流行的传播途径等。
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2)检疫性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程序。
①划定疫区、保护区和疫情发生区。
疫区: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发生的情况下,为防止其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由事发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上报市应急指挥部,经市政府上报省政府批准划定,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其他地区已较普遍发生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经市政府上报省政府批准指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疫情发生区:指有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
②疫区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加强检疫,强制封锁。由市政府报请省政府封锁令,公告全社会,在出入疫区交通路口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对疫区采取封锁措施。
疫情铲除和控制。对确认发生疫情的植物进行彻底销毁处理。对染疫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及其铺垫物、田地、水源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铺垫物等应予以销毁。
疫区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现新的疫情,经专家现场检查验收,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事发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本级政府提出可解除封锁的报告,由县(市、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解除封锁申请,市政府报请省政府解除令。疫区解除封锁后,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宣布疫情被扑灭。
③保护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建立反应灵敏的植物防疫监测网络。禁止到疫区调运种子、种苗和相关农产品,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对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予以跟踪调查并建立档案。
④疫情发生区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对种子、种苗及相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实施产地检疫,指导繁育种单位或个人按检疫要求建立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加强源头检疫管理,严禁染疫而又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种苗和农产品调运。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每年组织开展疫情普查,掌握疫情发生动态。
落实防疫控疫措施,开展有效防控。强化对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在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关键时期,组织、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工作,落实各项检疫防控措施。
3、Ⅱ级(重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终止
农作物生物灾害经过应急处置,灾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评估和专家咨询,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请市应急指挥部批准后终止应急响应,并报市政府和省农业厅。
(四)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
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认,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启动本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实施Ⅲ级(较大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响应行动。县(市、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部署灾害发生地的农作物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统一指挥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行动。并将灾害情况和应急响应情况上报市农业局。超出县(市、区)政府处置能力的,由县(市、区)政府、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报请市政府、市农业局,在技术、物资等方面提供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市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整合和充实各级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物资保障
建立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市及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药、化肥、种子、机具等物资储备和调配,应急处置物资储备要相对充足。储备库应设在交通便利、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三)资金保障
市及各县(市、区)财政应当将预防、控制、处置、物资储备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为应急处置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资保障所需经费。
(四)人力保障
市及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农作物生物灾害的识别、防治、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处置人才、专家资源库,当灾害发生时,统一调配使用。
(五)宣传演练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作物生物灾害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防范意识。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参与农作物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高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处置能力。
(六)技术保障
市及各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的生态学、流行学等技术研究,加强技术攻关,不断完善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对于突发性农作物生物灾害造成农业减产、绝收的,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出灾后生产计划,帮助受灾地区的农户尽快生产自救,努力减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经贸、旅游、检验检疫、外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的应急行动方案,应对区域性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后对农产品市场供应、旅游业和出口贸易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救助
受灾地政府应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好受灾人员的生活。对在灾害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行动中因公致病、致残或牺牲的,按有关政策由民政部门优先给予抚恤。对一线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津贴。
八、奖励与责任追究
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对在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作物生物灾害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失职、赎职的,由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并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九、附则
(一)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本预案,制订本地区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本部门应急行动方案。
随着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应急机构的调整,市农业局会同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定期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二)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2013年主要工作
去年我局全面落实各项环保任务,环保工作成绩斐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1.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2013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3)评价,一级标准302天,二级标准64天。2013年8月2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在113个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最好,是唯一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我市南渡江龙塘段、永庄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控、省控地表水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主要指标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假日海滩浴场水质质量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四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
2.各项环保考核成绩优异去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得分99.0分,连续23年名列全省第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生态省建设工作得分分别为97.19分和92.5分,考核等级都为“优”,继续名列全省第一。我局被授予“全国减排先进集体”和“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依法行政考核先进单位,12369环保举报热线荣获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优质服务窗口”。
3.召开全市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组织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签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这是我市环境保护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率先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在全省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9月底完成所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6月5日按新标准对外空气质量监测信息,11月1日对外空气质量实时监测信息。“在全省率先公布PM2.5监测数据,环境空气质量列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第一。”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新闻。
5.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不开发区域规划》等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的理念,将环保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逐年稳步推进。
6.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环保系统“规范建设年”活动,完善了环保系统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和考评体系“五大”体系。进一步提高办文、办事、办会水平;狠抓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环保队伍形象。
(二)主要工作情况2013年,我局以巩固和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强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法治,建立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环保事业新发展。
(1)召开第一次全市环保大会去年3月31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大会提出了我市“十二五”环保工作总体思路、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会上市政府与四个区政府、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等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
(2)落实书记办公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去年5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的书记办公会议精神,我局先后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印发《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任务分解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查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周边大气污染源,组织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6月5日,召开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闻会,展示一流的空气质量,积极参与城市营销。
(3)实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制定《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为确保规划落地,组织编制《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的思路,把环保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每年实施一批项目,逐年提升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PM2.5一级达标对策研究等专题研究,确保在加快转型发展中,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
2.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充分发挥环保统一监管职能,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现场复核验收。
(1)做好复核现场迎检组织修改环保模范城各专题报告、特色报告,对26项指标开展自评估,完善支撑材料。编制并报请市政府印发《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相关单位迎接6月12-14日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现场复核验收。
(2)抓好复核整改工作针对现场复核组提出的整改事项,我局制定并报市政府印发《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现场复核整改意见的工作方案》,协调各部门认真抓好整改,特别是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于去年7月16日正式动工建设,市编委增加了市级环境保护系统人员编制,达到国家西部标准化建设要求。
(3)做好后督察迎检按照国家要求报送我市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现场复核意见整改工作总结,并完成落实整改的档案资料,组织做好9月27-28日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后督察工作。12月26日,复核整改工作通过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全面复查。
3.深化服务意识,优化经济发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要求,积极参与决策,强化环境准入,加强环保服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1)严把环境准入关口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年共审批项目992个,其中上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项目初审79个,本局审批572个,各区环保局审批341个;共验收项目549个,其中上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项目验收初审3个,本局验收366个,各区局验收180个。大力推进区域规划环评,云龙产业园区、红旗镇、三江镇规划环评通过评审,开展美安科技工业园等控制性详规的规划环评,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2)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梳理并优化项目环保审批程序,对建设项目从申报建设到竣工验收阶段,由我局负责办理的7个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时限进行压缩,经简化程序后,审批时限比原先缩减40%,审批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为我市“项目建设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优化经济服务水平结合“项目建设年”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服务力度,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各项环保审批手续。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取特事特办、专人跟踪、领导督办等方式,加快项目环评审批。对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审批的重点项目,落实专人提前对接,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4.抓好污染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减排任务如期完成,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1)全面落实减排工作责任组织编制并上报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及《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明确我市“十二五”及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市政府与4个区政府、25个市直属单位、31个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责任书,落实各项减排工作责任。
(2)全力推进减排重点工程深挖工程减排潜力,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及扩建工作。目前,长流污水处理厂(一期)后续2.5万吨处理设施已经完成安装并通水试运行,英利二期废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已建成调试,海风堂食品有限公司深度治理工程已初步完成。
(3)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广余热余压余气利用、废水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有序推进我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去年共完成24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3年我市预计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98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0.1722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0.459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0637万吨。全部指标控制在省给我市下达的2013年度减排指标内(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441万吨、0.22万吨、0.4741万吨、1.121万吨内)
5.强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围绕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目标,全力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一是加强规划建设。完成甲子镇九尾水库等9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技术报告的编制及专家评审,完成龙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兴镇等7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检查整治。开展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查处违法行为,保障饮水安全。组织关闭永庄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2个废旧金属回收项目。三是加强基础工作。开展2011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的评估和上报。迎接省人大对龙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立法调研工作。
(2)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在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工作,《关于领取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通知》,积极开展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发放黄绿标20.96万个,其中绿标19.54万个,黄标1.42万个,核发率达66.7%。从去年9月开始,在解放路实行高排放机动车第一阶段区域限行。二是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施工工地扬尘、交通道路扬尘、地面扬尘、堆场扬尘、采石场和石材加工厂扬尘的整治。
(3)开展“安静工程”噪声污染整治一是加大查处噪声违法行为。我局牵头,与市公安、城管、工商、文体等多部门联手巡查执法,有效遏制各类噪声扰民行为。全年我局共受理噪声投诉6495件次,出动执法人员2359人次,查处率100%。二是开展“绿色护考”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环境。
6.严格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环境监,切实解决群众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
(1)规范环境管理以排污许可证为抓手,督促排污企业完善环保手续和规范环境管理。全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052份,其中本局572份,各区环保局480份。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要求,严格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企业的环境监管,组织企业认真自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我市2011年度危废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提出问题的整改。监督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转移工作,转移危险废物1825.06吨,废矿物油529.97吨,医疗废物1592.91吨。在我市辖区内全面排查存在环境风险的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评估工作。
(2)强化环境执法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治理、橡胶加工业专项检查等专项工作,加强对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减排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73人次,检查企业627家,立案处罚118宗,罚款552.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5宗,有效遏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宗,行政诉讼案件2宗。
(3)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制定2013年度辐射环境监察工作方案和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对辖区内45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了辐射安全检查,进一步掌握涉源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情况,责令部分环保手续不齐全和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整改,不断规范我市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目前全市涉源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90%以上。(4)积极解决群众投诉全年共受理各类群众投诉7326件次,其中省、市转办件和群众件123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来投诉3112件次,查处率100%;12369环保投诉热线投诉4091件次,已查处4081件次,查处率99.8%。
7.推进生态保护,统筹城乡环境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1)加强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开展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调查,编制《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不开发区域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一般生态敏感区及可开发区域”,促进整治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生态与文化示范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制定《南渡江龙塘—定安—澄迈段环境保护调查工作方案》,完成澄迈段、定安段境内调查工作,加强南渡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
(2)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通过高标准规划、加强污染控制、加大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计划单列镇生态环保工作,推动云龙镇建设环境友好、生态美化示范镇。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完成甲子镇益民村环境整治项目,演丰镇连片整治方案设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有序进行。组织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3)开展农村绿色创建工作组织完成2013年度“生态文明乡镇”和“农村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推荐小康环保示范村13个,生态文明乡镇1个,其中被命名“小康环保示范村”10个。
(4)开展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污染整治制定《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陆源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联合美兰区政府完成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演丰镇、三江镇和大坡镇等三个镇区共25家污染源的调查,加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污染整治工作。
8.增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和宣教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逐步完善我市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1)加强环境监测一是认真履行监测职责。围绕“三个说清楚”,为环境管理提供详实、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全年共获取各类监测有效数据81289个。通过计量认证复核,检测项目从255项增加到277项。二是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积极协调落实4个环境空气监测子站PM2.5监测设备资金,开展设备的选型、招投标、安装、试运行等工作。9月底完成全市5个子站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11月1日开始实时监测信息,12月完成新的空气监测数据传输网络与信息系统国家联网建设工作。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南开大学联合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为我市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环境监察一是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监察,特别是对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排放、使用核与辐射、规模化畜禽养殖、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等企业的监管监察,每月巡察不少于1次,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做好年度排污申报登记。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排污申报率达100%,重点污染源档案完整率达100%。三是全面推进排污费核征工作。我局对市区混凝土搅拌站首次开征排污费。全年共征收排污费360.5万元。
(3)加强环境信息和宣教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迎检宣传工作,完成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专题片和宣传画册的制作。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机动车“黄绿标”宣传发动和跟踪报道。与广播电视台在万绿园联合举行“我爱生态岛”2013环保嘉年华活动。深入新海学校等学校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安全生产咨询日等环保宣传活动。二是加大环保信息报送力度。共向环境保护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市效能办等报送信息439篇,采用226篇,发表580篇次。编辑了40期《环境保护舆情信息》以及42期《环境保护简报》。三是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佳元·天上人间小区、海关小区、海怡豪园小区等3个小区被评为2011年度绿色社区。
(4)加强环境应急加强应急机构及应急队伍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应急装备和设备,不断提升环保队伍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能力,并通过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检查考核。组织开展201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练,对演练活动进行远程视频实时传输,实现指挥部向现场监测人员指令,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切实检验和锻炼了我市环境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9.加大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科学、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创新管理。
(1)开展规范建设年活动开展环境保护系统“规范建设年”活动,通过构建和完善全市环保系统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和考评体系“五大”体系,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将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实现管理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目标。
(2)开展作风建设整顿年活动制定整治方案和计划,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部署大会,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专项工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讨论会、撰写剖析材料、接受群众评议等方式,深入查摆和整改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群众意识,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3)深化强区扩权工作根据市政府进一步下放行政权项的精神,我局将辖区部分建设项目排污许可等6项环境保护行政权项下放到各区环保局,将部分建设项目环保监督处罚权等环境保护行政权项下放到高新区管委会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下放的建设项目共有农田改造项目等共28类。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各区环保局派员到市级环保部门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层环保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环保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环保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部水污染尚未消除;二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较薄弱;四是环保能力建设尚未达到国家标准。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首善之城”提供环境支撑。
1.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加强环保规划。组织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分区域的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提供规划依据。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落实2014年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二是强化环评管理。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把好环评审批关,遏制“两高一低”建设项目,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规划环评,深入开展美安科技工业园、东寨港旅游区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绿色通道”等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进一步规范环评市场。三是抓好总量减排。编制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组织落实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督促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按期完成除磷脱氮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农业面源减排工程建设,督促22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继续扩大对高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的范围。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抓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完善部门协同推进减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