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文化论文范文

护理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文化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患儿3057例,其中1个月~1岁1058例;1~6岁1892例;6岁以上407例。2011年5月~2012年4月共收治患儿3428例,其中1月~1岁1472例;1~6岁2056例;6岁以上524例。主要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脑炎、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

1.2方法

自2011年5月我科被确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后,为了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履行医务人员职责,首先转变了观念,在以往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和规范了相关内容,将具体措施更加落到了实处。

1.2.1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自我科被确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后,成立了由护士长为组长,另外2名理论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和警惕性高的护士作为组员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制定了工作标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护理安全相关制度,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等,学习《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强化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强化安全意识。

1.2.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制度

启动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达到≥10%/100张床,对瞒报和漏报者进行处罚,并定期对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杜绝再次发生。只有规范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患儿的安全,达到管理标准化,从而进一步降低病房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推动优质护理的发展。

1.2.3安全隐患、高危患儿的管理

在护理活动中,对于高危、坠床跌倒、压疮风险以及精神异常的患儿,预见性的启动高危、坠床跌倒、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情况制订相关的预防措施并积极干预,增设安全提示语:如“小心地滑”、“小心跌倒”、“小心烫伤”、“小心坠床”等警示牌,让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让患儿得到更全面、更安全的护理。对于有纠纷苗头的患儿家属,除了与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外,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防患于未然,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以前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明显减少。

1.2.4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对于资质较浅、服务态度欠佳、理论及操作能力较差的护士,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外,更应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降低不安全因素。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儿科护理既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是技术和服务的统一,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引导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和优化流程,从理论及技术方面让他们感到就医过程的安全,自觉地以病儿及家属医生的要求为导向,以他们的满意为宗旨,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

1.2.5加强医护和护患沟通

强化沟通意识,要求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生沟通,启动应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及疑问医嘱执行流程,发现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确保医嘱执行无误,保证了患儿的用药安全。同时,责任护士必须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患儿家属从入院到出院各个环节都有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各种检查目的、饮食及护理效果等,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让家属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护理时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改变以往做得多说得少的缺点,倡导主动问候,首问负责,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1.2.6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细化管理流程,创建安全文化氛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实施各种诊疗时,必须有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只以床号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唯一标识,认真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执行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完善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从最大限度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节假日进行安全检查,消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物品管理,按管理标准进行管理,达到“一专二及时三无四定”。加强药品管理,要求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及常见不良反应,盒装存放,专人负责,标志醒目。强化院感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切实落实手卫生,加强耐药菌管理,减少和杜绝院感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开展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

2.2随着护理安全文化的开展,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讨论

对于医院的安全文化一直是整个医院的核心,也是体现医院整体和医护人员的素质与内涵的重要表现,健全相关的安全文化管理制度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因此,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是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重点,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3.1自2011年5月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科全面展开,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公示了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切实落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儿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转变了观念,优化了工作流程,改变了排班模式,简化了护理文件书写,健全了绩效考核机制,为患儿提供了连续、无缝隙的护理,夯实了基础护理,提供了满意服务,为全面实施安全管理更新了理念,提供了保障。

3.2对科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健全的病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出具有儿科特点的护理质量安全标准,坚持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消除了各个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强化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保证了在给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通过对高危患儿、纠纷苗头人员以及重点护理人员的管理

对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的时间段增设了二线班,保证了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的发生。

3.4通过沟通协调工作,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让患儿家属能够有效地遵医,主动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手卫生,有效地杜绝了交叉感染。只有患儿家属感到就医环境及就医过程非常安全,才会真正满意,这才是我们实施优质护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士对护理安全风险的认识大大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安全隐患的认识,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由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大大降低,也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护理风险减少了,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从而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提高了工作效率,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大大提升,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对优质护理的关键点最好的诠释,同时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4结论

第2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2500张,现有护理人员1517名。其中女性1494名,占98.48%;男性23名,占1.52%。年龄20~55(32.68±8.64)岁。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3名,占2.83%;主管护师324名,占21.36%;护师864名,占56.95%;护士286名,占18.85%。学历:硕士6名,占0.40%;本科723名,占47.66%;大专680名,占44.83%;中专108名,占7.12%。

2方法

2.1建设非惩罚性的安全文化

Singer等[4]于2003年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创造一个“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的环境[5]。我院护理部2003年开始建设护理安全文化[6]:①强调非惩罚性原则,鼓励当事人或发现人主动上报。②强调及时报告并积极处理,把伤害和影响降到最低。③注重信息共享,把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处理经验、改进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通报。④分析不良事件时注重系统问题和环节问题。⑤重视安全教育和防患于未然,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⑥鼓励上报未遂事件[7],并奖励杜绝未遂事件的事例。

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护理部修订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临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输血安全制度、预防跌倒管理规范、医用管道标识规范、病情变化报告流程、各类意外事件紧急处理预案等多项制度和流程。同时,在实习生上岗培训、新护士岗前教育、在职教育、护理管理等多种培训计划中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培训内容,让各层次护士树立安全观念,知晓不良事件的防范、分类、应对和报告流程。

2.3制订标准化上报表格

目前上报内容包括临床可能发生的护理相关或护士现场发现的所有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共有7种10类的标准化上报表格,见表1。根据事件特点,各类上报表格的报告内容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号、护理等级等)、经过描述、严重程度、对患者的影响、处置措施、原因分析等。

2.4规范报告流程

在上报种类中,除了杜绝未遂事件,其余6种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规范的报告流程是:①当班护士立即汇报医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患者健康的损害。②立即汇报护士长。③紧急事件、情节严重的不良事件通过电话2h内上报护理部。④其他不良事件48h内逐级上报至护理部。⑤各级护理管理者口头或现场指导当事人处理事件,必要时联系其他部门取得协助。⑥护理部分类登记护理不良事件。

2.5定期分析反馈

对导致患者伤害的不良事件,护理部要求3d内随访事件的处理和后续进展、患者的转归等,必要时连续跟踪事件进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所在科室组织护士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护理部每月、每季度、每年对上报事件进行汇总讨论,从制度管理、制度执行、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部门合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奖惩意见(部分由于当事人违反职业道德、主观态度恶劣或者有意瞒报导致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给予相应的处罚)。根据事件分析和处理的情况,必要时与医务处、感染管理科、药剂科、信息科等部门沟通,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争取保障或落实整改措施。已经讨论过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在每月的全院护士长会议上通报,实现信息共享,使一个人发生的不良事件成为大家共同的教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2.6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与专科护理发展相结合

不良事件的细化分类和深入管理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而进行。例如:压疮事件早年只是包含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报告,被报告的也仅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个别案例。但随着伤口、造口、皮肤护理各专科护理的发展,压疮防范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培训也越来越全面,医院成立了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各护理单元都设有小组的网络成员。压疮及压疮预警成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个类别。同样,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作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重点关注事件、非计划拔管作为危重症护理小组的重点关注事件而陆续被单独分类,分别予以报告、处理与防范。

2.7开发护理不良事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011年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发了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系统[8]。按是否直接发生于个别患者,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2种节点,一类直接放在电子病历的患者节点下,将其基本信息直接带入表单;另一类放在病区节点下,自动带入填写人、填写病区等信息。再将各类事件在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要素内容进行分类、罗列,让填报者以选择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根据护理管理的三级体系设计上报、查询、统计的权限,既体现了“非惩罚性”的上报精神,鼓励当事人主动上报,并保护填报人隐私;又实现了逐级审签、处理等功能。“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系统”的开发,让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反馈和管理路径更加方便快捷,数据真实客观而且便于追溯和统计,提升了管理的速度和效率。

3效果

3.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见表2)

3.2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见表3)

4体会

4.1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结果显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逐年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通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往往能暴露系统、流程或制度的缺陷,及时收集和发现各种不良事件信息对改进系统、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具有重要意义[9]。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依托于先进的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所有管理者共同营造[10]。在一种无惩罚的环境中,人们才愿意暴露更多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通过加强对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各级各类护士的培训,保证整个报告系统的落实,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完善制度,制订预案,改进医院环境,从制度和系统上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获取数据和填写,并增加不良事件上报的准确性,因此,提高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4.2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

第3篇

一般资料可通过询问患者获得,而对于价值观、信念、信仰以及习俗情况,应通过观察和患者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获取:通常情况下什么对你最重要?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看待的?一般从何处寻求力量和帮助?你参加什么组织吗?对你来说,健康与不健康各指什么?通常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认为自己有病并就医?你认为导致你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健康问题对你的身心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认为你该接受何种治疗?这种病你最怕什么?你平常进食哪些食物?主食为哪些?喜欢的食物又有哪些?有何食物禁忌?你认为哪些食物对健康有益?哪些食物对健康有害[4]?

2要明确文化要素与健康问题的关系

根据二者的关系将文化要素分为:对健康有害的、对健康有益的和与健康无关的三类。如:一般认为探视不仅可以表达亲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满足患者被尊重、被爱护的心理需要,但有研究显示,不适宜的探视术后患者会影响患者的休息与健康[5],适时探视对患者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不适宜的探视则对健康有害。再如:有些信仰佛教、鬼神学的患者,当患病后不寻求医疗救助而求神拜佛时,其信仰成了对健康有害的文化要素;如果他虽相信鬼神,但在患病后仍能寻求医疗帮助,则信仰与健康无关;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他运用宗教的力量使情绪稳定、心境平和,有利于疾病恢复,其信仰便成为有益于健康的文化要素。由此可见,相同的文化要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注意不要将文化要素贴上固定的标签,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根据以上分类采取干预有害因素、提倡有益因素、放任无关因素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3.1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应根据各影响因素与健康关系的密切程度将其排序,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学说,首先干预可能危及生命的或影响疾病治疗护理的因素如痴迷的高血压患者不按时服用降压药,有引发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险,甚至在生命垂危时仍拒绝医疗帮助,此时其信仰为首位有害因素,应立即干预,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而有的患者虽然认为身体的不适是由鬼神附身引起的,但并不拒决医疗救助,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情况下,不必立即纠正患者的看法,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普及科学知识,逐步使患者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对于有利于健康的文化要素护士应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使其得到保持和发扬。对于一些对健康影响不大或无影响的文化要素,如患者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可不加干预。

3.2在采取护理措施时,要理解文化深层结构的不易改变性,采取渗透性干预措施,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发患者的文化休克如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其高血压知识成正相关,且高血压知识和患者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6]。那么临床上护理文盲的高血压患者就不能简单地告诉患者要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而应先介绍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介绍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这样才可有效改变患者的认知结构,使其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3.3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护理措施前,原则上应先与患者沟通,取得其理解后再进行,同时在措施实施过程中也应与患者随时沟通,了解其感受,避免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引发医患关系恶化及患者文化休克的发生。

3.4重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在疾病恢复中,受过健康指导的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中起重要作用[7]。例如在降低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的护理方法研究中,2例干预效果不佳的肥胖儿童均是由于祖父母的溺爱影响了干预方案的实施[8]。另外,有些生活习惯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因喜食腌制食品而易患食管癌及直肠癌,由于患者与家属长期共同生活,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如果只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一则不利于出院后的长期坚持,二来使家属继续充当该病的高危人群,不利于全民保健。

4每个阶段护理任务完成后都应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以评价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找出新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做准备,评估方法同第一步通过以上步骤,使患者获得完整、连续、个性化的文化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护士操作及护理管理人员检查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565.

[2]梁立,李冬瑛.对大专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6848.

[3]梁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3169.

[4]徐文花,王瑛.术后患者探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40141.

[5]郜玉珍,程金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74775.

[6]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7]蒋文慧,张晓莉.降低7岁~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的护理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889891.

第4篇

1.1一般资料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属于呼吸内科,有呼吸机16台,护士26名,均为女性,医生6名,护士长1名。科室90%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年龄偏高,病情严重,对护理技术水平及科室医疗设备要求高。

1.2对象与方法

1.2.1对象

一部分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计720例。纳入标准:所选择病人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为ICU的全体护士,共计26人。纳入标准为:在本研究期间科室护士无任何变动,无休病假、产假、离职和新聘用人员。

1.2.2方法

1.2.2.1干预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9月结束,在1年的研究期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进行4个月。第一阶段:学习和培训阶段,制定护理理念,讲究护理服务艺术,树立服务品牌,实行人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首先在呼吸ICU试行,通过4个月的实施,归纳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准则,修订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条例。第三阶段:进行全医院推广阶段,全院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性思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在每个病房每月随机抽取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我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环境及氛围、护士职业素质、病区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护士在护理服务建设前后每月均参加“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每季度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分别统计“三基”理论、操作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

1.2.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2.1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复杂性与病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建立一种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护理服务文化。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需要将过去病人求医院的思想转变为现在将病人当做亲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过护士座谈会,护士交心会等活动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士思维方式的转变,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要我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做”;确立“病人舒心、病人满意、病人健康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的新型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2.2强化护士形象,树立服务品牌

护士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护士的感知印象,是护士在护理服务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科室护士通过积极学习护士服务礼仪手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礼仪,强化形象。科室对护士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间要求护士穿工作服;护士帽统一用发夹别住;严禁上班期间戴耳环、手镯和戒指;衣着整洁;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强化护士形象;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2.3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始终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热情帮助,主动疏导病人心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让病人得到贴心的服务,让家属放心满意,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2.4建立特色重症监护护理服务

ICU护士责任重大,承担着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工作的重责,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症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科室通过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症监护护理服务,为重症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护士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操作技术,解决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等难题;重症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无菌管理尤为重要,如对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钳、雾化器、呼吸机等)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护士的双手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监护室。2.5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复杂及难治疗,护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使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护理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定期对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量;评选“优秀护士”,进行荣誉激励和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度和主动性。

3讨论

3.1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从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重护理礼仪,讲究护理艺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仪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6.38分,操作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5.28分,由此可见,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在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准则,使病人在舒适、亲切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中治疗、康复。通过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科室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过去的88.12%提高至96.69%,这是对护士护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肯定。

3.3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水平和生活服务效果的程度,护理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室通过加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建设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设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从建设前的88.12%提高至建设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操作训练,定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3.4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0年3月,全院32个病区,777位出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在病人出院时填写,病人无法完成则由家属填写,最后一个问题用文字形式表示,项目完成不全则以实际例数计算。

2.结果:问卷从6个方面,共设立18条问题进行调查,(1)作息时间(2)病区环境(3)文化氛围;(4)病人权利;(5)注射技术;(6)评价护士;(7)

3.讨论:

2.1以病人为中心,改变作息时间,从每天早晨开始。

99年6月上海市卫生局为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要求全市医院晨间护理在6:00以后进行,扭转了晨间护理越做越早的局面。我院曾率先执行,获得病人好评。以后随着天气转热,早起床病人增多,但护士仍坚持6:00后进病房,病人对此项措施究竟持何种意见?通过调查证明88.3%的病人持赞同意见,11.6%的病人认为还太早,只有一位病人认为太晚,由此证明,6:00后进病房做晨间护理得到绝大多数病人的赞同,晨间护理宁晚勿早。

3.2在争创文明医院过程中,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其中为保证病房舒适化,做到病区环境顺序良好、整洁、安静、舒适,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病人及其家属是否能接受?如床边桌台面只能放3样以下物品,并放置有序,生活用品必须定位放置,控制陪客,查房时间家属不得进入病区,病情内不准晾衣服,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病人及家属表示很好或可以接受。其中9.7%和3.1%的病人对桌面放3样以下物品和要求放置物品认为不方便,27.5%的病人家属要求开放陪客,8%的病人认为查房时间家属不得进入病房不放心,6.9%的家属对病区内不准晾衣服表示不能接受,60.2%的家属表示接受衣服集中由洗衣房收费服务(详见表1)。数据说明大多数病人对病房环境要求表示赞同接受,体现出病人对病房整体环境舒适、安静、整洁的重视程度,当然,这样会对卧床、活动受阻的病人带来不便。因此,护理必须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加强巡回,力求做到服务于开口病人之前,让病人称心,让家属放心。

3.3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要重视、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病人入院后,在整个医疗服务中,病人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如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各项检查的目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等。调查结果尚有14.6%的病人对病人对化验结果不了解,18.2%的病人没有得到完整的健康教育,4.8%的病人对检查目的不了解,2.2%的病人对病情不了解,可能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详见表3),在用文字表达项目表中,病人要求了解病情\u25163手术效果\u26816检查结果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心情十分迫切。

3.4在医院服务文化中,除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安全外,还应充分重视病人的精神需求文化氛围,在调查中病人对病区内提供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表示非常需要,希望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增加文化娱乐。另外医疗设施、仪器设备,病房生活设施的完好,直接关系到病人住院期间正常医疗秩序及生活质量调查证实,病房设施、设备完好率达64%,由此可见,后勤保障同样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之中,对保障医疗工作惯性运行有重要作用,也是医院物态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病人对护士静脉注射的技术的评价,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3.6%,其中包括长期住院的血液、免疫、肿瘤病人。由此说明,护士必须加强训练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详见表1、2、5)

4.体会

4.1重视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在研究医院服务文化过程中,尊重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1)维持生命,享受医疗的权利;(2)自主同意的权利;(3)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4)获得有关信息的权利;(5)要求保护隐私的权利;(6)因病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在医疗过程中,通常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而病人则处于被动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2]有位病人要求每天能与护士作3-5分钟的交谈、沟通,及时了解病情,了解病区和医院的情况。可见病人除了关心自己的病情外,还十分关心医院的整体水平。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应“以人为本”,如何注重了解病人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病人,如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重视维护病人的权力,已成了当务之急,因此,首先必须在医务人员中加强宣传,广泛开展尊重病人权利的教育,其次,设立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让病人了解应享有的权利,医患护患间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4、2提供优质、特色的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在构建医院服务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医院服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护理部开展研究医院护理服务文化,两年多年,取得显著效果。此次调查对护士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有位病人是这样写道“护理小姐甜甜的微笑,柔柔的声音,让病人听了倍感亲切,也让重病中的我感到欣慰”。还有位病人写道“最希望院领导对护士小姐们给予表扬,因为她们太热情、工作态度太好,使我们很快恢复”。从中也充分说明,护士的态度、护士的微笑对病人是多么重要。因此开展有情服务、微笑服务、超前服务、细微服务,服务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家的感觉…已成为每位护理工作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在开展特色护理的研究中,护理部组织各科开展特色护理及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展和完善。

4、3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

在研究医院服务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硬件设施的改造,打破长期延续的模式化。如(1)背景音乐,播放优美、舒畅的轻音乐营造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我院在浦东分院建设中充分重视并设立了全院背景音乐系统,以提高医院文化建设的品位。(2)为解决外地病人洗衣、晾衣的困难。医院可设立洗衣房,开设承接病人衣裤洗涤项目,确保病房环境整洁,保证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方便。(3)在病房家具设计中,尽量达到合理、便捷、安全。如多功能盐水架,床边可移式迷你电视,全自动、多角度防褥疮床,一次性可充气加热被等等。创造舒适、方便温馨的住院环境。

5.小结

通过调查,各科针对性制定了特色护理细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文化建设;影响;满意度

Theinfluencesof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uponpatient’ssatisfa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elationsbetween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andpatient’ssatisfaction,identifythefactorsthataffectpatient’ssatisfactionanddiscusstheapproachestoimprovepatient’ssatisfaction.MethodsThehospitalizedpatientsduringOct.2002toAug.2003andOct.2003toAug.2004inourdepartmentweredividedintooneoftwogroups(groupAandgroupB).GroupAwastreatedbeforethe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whilegroupBwastreatedafterthe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Thedegreeofsatisfaction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nurses’attributesandselfimage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afterthe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ThedegreeofsatisfactionofpatientsingroupBwasmuchhigherthanthatingroupA.ConclusionCulturalconstructionofnursingcanpromotethedegreeofsatisfactionofpatients.

【Keywords】nursingculturalconstruction;affect;satisfaction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而泌尿外科疾病多涉及个人隐私及身体隐私部位,且老年患者较多,心理障碍较为普遍,针对这一就医群体,在护理上应更注重“人性化”,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以平静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将现代的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使患者真正获得温馨、便捷、优质的保健服务。

经过建立泌尿外科病房接待、护理操作用语规范,形成一套标准化护理程序,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护士的护理观念得以改变,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实施护理文化建设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所选患者为2002年10月~2003年8月与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5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订方案确立人文关怀护理的范围和标准,从营造人文氛围、注重文化素质到强化服务行为,重视全程护理;直至规范语言行为,体现关爱尊重。

1.2.2实施于2003年10月始建立我科病房接待、护理操作用语规范,形成一套标准化护理程序,营造人性化的泌尿外科病房护理文化环境。由医院民主行风办每月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5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方式采用无记名自填,患者无法完成则由家属填写,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65份,回收165份,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结果

见表1。

表1开展护理文化建设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

3讨论

3.1人文关怀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提升医院服务文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科在美化环境、方便患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已经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当然,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3.1.1营造人文氛围在病房,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如: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温馨服务卡、治疗提示卡,在每一间病房配备一本《便民服务指南》,建立病房病员家属互助制(如:给术后患者家属发放陪人证、陪人床),护士作为组织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互助互帮的积极性,使患者、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的关系,护士从患者或家属中了解某一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顾虑,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3.1.2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是整体护理必需的背景知识,是人文精神在为患者护理服务中得以体现的必备条件和工具。难以想像一个虽已熟练各种护理操作技术,但缺乏社会、心理、伦理等起码知识的护士在整体护理中会有所作为。因此,临床护士应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用好这些知识。为此,我们制定了电话礼仪规范,接待各类患者礼仪规范(站立接待),医、护、患间三者及交接班礼仪规范,护理操作基本用语规范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用语规范等,并定期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成效。

3.2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3.2.1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备严重不足在目前人员紧缺、护理分工以任务为主的情况下,难以向患者提供主动的、连续的护理,而与患者缺乏交流是常见的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大约75%决定的想法是被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缺乏相应的交流而激发[3]。因此,应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切实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和素质,按照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满足患者护理要求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需要配备护士。

3.2.2对护理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护理工作除了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外,还应当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健康要求,主动为患者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而现在的护士都很年轻,生活阅历不够,怎么和患者交流、沟通,怎样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

3.3加强科学化管理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激烈,谁赢得了患者,谁就赢得了市场。所以,在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应更优化我们的服务。依靠服务手段,在竞争中求得胜利,站稳脚跟,求得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显示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北京:出版社,2001,88.

第7篇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7~65岁,平均43岁。其中,肝硬化病史5年以上者23例,5年以下者26例;首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者38例,2次以上出血住院者11例;住院治疗3d以内出血停止者28例,1周以内出血停止者16例,10d以上出血停止者5例。估计出血量在50~200ml者26例,201~400ml者19例,400ml以上者4例。

2病情观察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精神变化和大、小便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和观察。积极巡视病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重点观察如下:

2.1观察意识、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判断是否出现肝昏迷,若发现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积极治疗。

2.2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

尿量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尿量不小于30ml/h。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时,患者表现为脉快,收缩压低于80mmHg以下,四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浅而快,意识不清等。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去枕平卧位,注意保暖、吸氧,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血,应尽量用新鲜血液,因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选择大号针头进行静脉输液或给予静脉留置针,以便在大出血时能迅速补充血容量。输液开始宜快,应根据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2]。

2.3观察呕血及排黑便次数、质、量

通过对黑便次数、质、量的观察,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正确估计失血量,指导输血输液量。

2.4观察气味变化

有否氨臭及其他异味,并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呼吸道、尿道的感染及压疮发生。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遵照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2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用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予吸氧。按常规备好吸引设备及双气囊三腔止血管。

3.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饮食合理有助于止血,不合理的饮食可导致病情加重。出血活动期应禁食;少量出血且无呕吐时,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可改为少渣半流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后,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刺激性小的半流质食物。饮食应少食多餐,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20g,以防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伴腹腔积液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4口腔及皮肤护理

每次呕血后,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患者口中血腥味,增加患者舒适感,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时及时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常按摩骨隆突处及受压处。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持被服干燥柔软,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预防压疮发生[3]。

3.5心理护理

患者在出血时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忧虑等不稳定心态。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费用大,心理负担重,不利于疾病的转归。因此,在护理中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笔者认为,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J].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2.

[3]黄洁夫.晚期肝硬化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8(17):463-465.

第8篇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387例骨科患者,其中男患者217例,女患者170例,年龄15~76岁,平均50.3岁。本院对这些患者应用的是心理护理和人性化结合的护理模式。这些骨科患者都接受住院治疗,主要为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以及颈椎病等。

1.2方法

1.2.1贯彻人性化的骨科护理意识

根据护理人员的情况来使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与护理实践结合,提升护理意识,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运用能力,能够让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顺利的使用。

1.2.2提升人性化护理水平

骨科的患者一般都是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脊髓损伤会导致其治疗过程中丧失自理能力,因此比较焦虑和暴躁。特别是一些因为交通事故而丧失运动能力的患者,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生存下去,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这些负面情绪进行管理,积极的进行疏导,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1.2.3加强护理操作培养

心理护理以及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的使用需要通过培养来实现,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要求提高,加强培训,让他们的操作熟练度提升。让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熟练后,才能够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顺利的使用,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提供培训途径,提升他们的自我提升意识。

1.2.4加强护患沟通、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

在骨科护理中的结合中还应强调护患沟通的作用。在骨科护理中,通过护患沟通能够将护理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形成信息和情感的沟通,此类沟通的有效与否对骨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骨科的护理人员应在坚持整体护理理论的前提下,关注的患者所具有的人性化差异,通过沟通技巧的应用,来推动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1.2.5手术前后护理

结合模式的应用骨科的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应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应做好手术前的准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在说明手术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意见与要求,进而避免患者紧张情绪给患者康复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从根本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2结果

在387例患者的骨科护理中,没有发生一起护患方面的纠纷,极大地提高了骨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患者的满意度相比,2013年1月~2013年12月骨科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期满意度提高了18.7%。通过骨科护理中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两者的结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3讨论

第9篇

1、制度文化对接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和医院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现代化医院要有实用性很强的制度体系。护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实现护理目标的手段,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行为道德规范、行[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YG2011043)。为准则等,它们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约束、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护理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校纪校规、护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方法等。护理院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将临床护理文化所倡导的慎独、敬业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的理念,纪律严明、规范的管理等与自身的制度加以糅合和改造。如护生进入模拟病房,必须按照医院临床护士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如仪表仪态、交流用语、查对制度等。严字当头,规范管理,使护生在长期的养成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课程文化对接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开设的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文化建设是将医院护理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最好平台。护理教育的课程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为体现课程设置的职业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学校应聘请临床医护方面的专家及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听取并接受临床专家的意见,制定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护理课程建设,要突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职业能力服务,职业能力为社会需求服务”的思想。教材的选用注重实用性,可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课程内容要能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注重实训环节。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小组教学、角色体验与创意、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医院环境融为一体,注重护生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对接。

3、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

双师型专兼职护理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临床护理经验,既能从事理论课的讲授,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实习中给护生指导。一名好的护理教师还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护士,对护理事业应有执著的爱,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人品、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等都对护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设备更新加快,而护理教材相对滞后,要求专职护理教师走向临床,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将临床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通过临床实践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临床护理人员了解学校的学术研究动向,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临床人员合作开展护理研究,促进专业发展。近年来,护理专业的招生量逐逐渐扩大,而专职护理教师数量不足,从临床上选拔和聘任一批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学历和职称较高、临床经验较丰富且教学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教学,较好地解决了院校护理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医院新的护理理念和价值观传授给护生,护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医院护理文化的熏陶。但由于兼职护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必要的素质,难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上岗前应加强培训。

4、建设医院化护理实训中心

学校应建设与临床护理对接的护理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模仿医院病区的建设,设立护士站、模拟病房、ICU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实训室等。购买仿真性强的设备,如全功能模拟人、静脉穿刺模型、缝合模型、分娩模型和小儿头皮针模型等,各种实验物品齐全。实训中心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布置到相应的实验场所,如护士文明用语、护士行为道德规范与准则、不同实训岗位的工作制度、不同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等。护生进入护理实训中心必须按照护士的着装要求,穿护士服,戴护士帽,穿平底鞋,不能留长指甲、不能佩戴首饰等,把实验室当做病区,将模拟操作当作为患者服务,加强护患沟通,体现爱伤观念,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生护理技能的学习、练习及考核都在护理实训中心完成。在实训中心走廊两边的墙壁上张贴从医名言警句、护理哲理、护理名人画像、护理人员先进事迹等,营造与临床“无缝对接”的环境氛围,让护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中心在业余时间对护生开放,在教师指导下由护生进行自我管理,实行“护生轮流管理制度”,护生的行为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培养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5、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的对接

新生入学后即开始由护理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护理专业特色、就业前景、护理礼仪要求等。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护理元素,如教室悬挂护理名言警句、橱窗展示护理的发展成就、护理人才招聘信息等。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护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护生感受到护理工作的神圣,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举行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护理知识竞赛,提高护生的职业技能及理论水平;举办护士礼仪大赛,展示护士的职业风采,提升了职业素养;让护生参与新生体检,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邀请护理专家来校讲学,以感染护生,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聘请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专家对即将就业的护生进行就业面试指导,模拟面试环境,掌握应聘技巧,提高就业率;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双休日走进社区、养老院进行健康服务,培养护生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

二、意义

1、提升护理院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护理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及多样化,护理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护理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护理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校院合作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护理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临床护理文化元素,可以让护生多渠道,多层面了解、接触、感悟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使护生对护理专业逐渐产生兴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有助于提高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目标贯穿始终。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级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教会护生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护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但由于校园文化和护理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与医院护理文化有效的交融和对接,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职业

第10篇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来表示,应用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投诉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诉,投诉率是8.33%;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投诉,投诉率是0.0%;乙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投诉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

2.2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6.67%;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是0.00%;乙组患者在该次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36,P=0.0064<0.05)。

2.3比较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

该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资源参与了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其中,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6±1.0)分;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8.8±1.0)分,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766,P=0.001<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地表达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6]。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的乙组患者,在护理投诉率、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够提高责任组组长的责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对自己、对其他责任组员的护理效果、质量进行纠查,并且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开了护士会议,通过各责任组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时得到预防,达到安全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长将科室的各护理人员通过资历、职称、年龄等进行细化分组,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加强对病情严重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这个护理管理效率[7]。

综上所述,将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方式学科、合理地运用到医院消化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该科室的整体护理管理效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英栋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明晓丽,鲁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2,22(1):69-71.

[2]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6(9):270-271.

[4]孙梅花,陈华,彭华娜,等.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1(14):66-69.

[5]朱玉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8):119-120.

第11篇

护士教育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使护士养成对待护理工作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并将细节服务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成为护士的自觉行为。护理部重点从三个途径培养全体护士的细节工作意识。

1.1加强对全院护士的思想引导,树立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使命感

强调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同样也展示的是整个医院与护理行业的形象。面对病人的生命,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却神圣,虽然琐碎细小但却充满关爱;使大家认识到做好护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从小事入手时刻维护白衣天使形象。组织护士进行演讲比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评选星级护士、表彰优秀护士等活动树立标杆,激发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1.2注重护理人员心理品质提升,培养情感细节,改善服务态度

体现人性化服务.在全院护士中开展“护士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的主题活动,体会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悟、发现、重视细节对患者身心影响的感受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护士发自内心的重视与病人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项操作,主动的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活动中很多科室护士自发为患者准备了便民箱、暖手袋、温馨留言条等。

1.3牢固树立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差错。护理部立足于防范,重视细节,每月举办一次护理差错案例风险分析会、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使大家把“风险源于细节”牢记心中,主动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护士整体素质培养,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对全院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服务”培训,通过严格、具体且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规范护士行为。把各项护理工作纳入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轨道,使护士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1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护理服务标准和流程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使护士的行为有规可循,并把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纳入到护理细节服务之中。如统一规范各科室治疗室物品陈设,同类物品整体放置,外贴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和数量,方便查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定了“护理语言规范”、“入院病人接待流程和标准”等一系列细化的护理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统一护理工作要求,保证护士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护理服务。2.2强化护士长在精细化管理中作用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加强护士长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使之具备清晰的管理思路。要求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科室精细化管理计划,有重点和针对性合理规划,把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督察,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2.3加强护士礼仪培训,推行亲情服务

对全院护士从仪容仪表、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分批进行专题礼仪培训。让护士的每个动作、每项操作、每句用语都符合护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在各科室、各岗位开展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做透身边小事,确确实实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患者时刻感受到人性化的温馨关怀与亲情服务。

2.4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护士专业素质

护理部定期组织三基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健康宣教、个案查房、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讨论等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专科知识、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细节服务理念;对在岗护理人员分批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拓宽知识面加强多元化学习;为护士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3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确保护理服工作各个环节的优质、高效,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在做好日常护理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督查与控制。

(1)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导监控,重点是进行护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各科成立护理质控小组,下分若干个精细化管理小组,要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把质量意识带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周检查、反馈、整改、分析,并持续改进。护士从被动受检到主动参与,在做每项护理工作时多一份责任多想一点,把每个细节都按要求做到位,增强了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2)在日常护理管理中,狠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关键质控,确保了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检查分析通报、日有安排。在质量管理上,护理部实行了全局控制、科室之间相互监控、护士自我管控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各项护理流程纳入到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质控网络;同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作得以加强,护理服务始终处在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避免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3)针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严抓高危因素,确保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包括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如对节假日、晚夜间及午休时间段加强检查及督导;对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与培训;科室排班注意高低搭配,强弱互补。护理部有的放矢地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修正,并将细节质量分析印制成册下发各个护士,让每个护士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检查者对照标准检查是否到位。

4结束语

第1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其他医疗单位2011年1~11月工作的护理人员138名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年龄为21~30岁,平均年龄为(24.5±1.7)岁,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为2~8年,平均为(4.5±1.3)年,学历分为:本科及以上65名,大专水平73名,其中护士85名,护师53名。138例护理人员均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同时选取护理人员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各138例患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8例,患者年龄为38~78岁,平均为(58.3±2.6)岁,患者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者65例,初中及以下者73例;实施后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为(58.7±1.2)岁,高中及以上文化者67例,初中及以下文化者71例,在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人性化管理方法

(1)加强情感沟通。护士长应主动热情与护士进行交流,详细了解护士最近的生活工作情况,认真倾听护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心理压力并用鼓励性的话语与其进行沟通。(2)制定合理分工制度:科里管理人员在科室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量尊重护士的工作要求,分配任务时还应考虑护士的工龄和技术水平;上级管理人员还要协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在工作中让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帮助指导来提高其护理经验和水平。(3)注重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到外院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科里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统一和提高业务水平。(4)完善奖惩制度:科里每周或每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

1.3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对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护服务问卷调查,卷面分值为100分,问卷分值在80~100分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分值在60~79分为比较满意,分值小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以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表示。

1.4观察标准

观察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对前后评分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观察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临床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水平各方面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前的138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满意85例,比较满意38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89.1%,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的138例患者满意123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8.6%。经统计,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模式后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2)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护理方面评分比较经统计,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行为、护理技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各护理方面的评分(P<0.05)(表1)。说明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3讨论

对护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时,上级管理人员通过与护理人员进行亲切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人员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并能够积极正确处理,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工作中的温暖,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增加工作信心,使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规范化培训和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可以使护理人员迅速提高护理水平和技能,上级管理人员认真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充分协调工作上的配合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特长和潜力,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护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不但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其工作潜力,还能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行为水平,本研究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

4结语

第13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

1.2.5强化激励措施

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4结语

第14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15篇

1.1宜春市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宜春市于2010年4月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并于2012年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以来,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目标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显成效。根据宜春市旅游局的介绍,宜春城区72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有15.7平方公里的山体和水面,其氧含量等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由于空气好,含氧量高,生活节奏慢等特点,吸引众多外来人口到此定居,其中又以65岁以上居多,宜春市统计局于2009年5月发表的《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加快宜春市崛起步伐》表明,宜春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宜春市总人口的8.1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2宜春市老年护理现状分析首先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缺乏。据统计,我国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以宜春市为例,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已设置了医学专业的学校均无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只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与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但专业性不强,导致无法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专业护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其次是老龄人对医疗护理保健需求增加。医疗卫生保健、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国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特点,庞大的老年人群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导致对卫生服务需求激增。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出现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的变化,易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老年人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老年护理不仅是单一的疾病护理与生活照顾,而是更深层次的掌握,以维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无病长寿,身心健康,缩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是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意味着在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另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小型化),从而导致“空巢老人”现状尤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减少、“421家庭”的增多,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继续,养老服务更多依赖于社会。但社会卫生服务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例如一些仅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却选择在综合性医院就诊,导致综合医院床位不足,加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2改进宜春市老年护理工作的三大对策

2.1实施整体护理进入老年期,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丧偶、疾病等突发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随生理功能的衰退会出现老化现象。因此,老年护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服务,树立整体观念,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统一,做到保健护理、生活照料、精神呵护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2.2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护理教育规模,缓解护理人员缺乏状态。专业老年护理人才市场空缺很大,医学院校可根据就业趋势开设相关老年护理专业,加快老年护理教育,突出人才培养建设,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加重老年护理课程比例,突出老年护理特色,注意与老年人健康需求紧密结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进入到医学护理专业人才的常规教育中。

2.3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强化家庭护理,建立健全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如特殊护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机构。积极推行主动服务模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居家养老的照料体系,比如社区老年公寓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老年人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人员配备不全的问题。同时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老年护理机构,将闲置的场所等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化的老年护理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

3老年护理在构建“宜居宜春”中的积极性作用

3.1有利于促进“宜居宜春”和谐稳定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完善养老体系,倡导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的老年卫生保健系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3.2有利于提高“宜居宜春”整体形象宜居城市不仅要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社会秩序、覆盖率高的社会福利,更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配套的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吸引人们前来定居。在“宜居宜春”建设中,做好老年护理工作,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普及老年护理知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不仅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能使老年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