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信息教案范文

小学信息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信息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信息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个案研究

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以积极应对现代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多采用信息技术课程来予以落实,而信息技术教师又十分重要。因此,对其工作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十分必要。

1、研究设计及过程

(1)研究对象:选取广州市某小学极具代表性的3名信息技术教师,3名教师均具备成熟的教学经验;

(2)研究工具:从3名研究对象的个人介绍、工作环境与内容三方面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分析框架的构建;

(3)资料收集:通过纸、笔、照相机、录音笔、录像机及电脑等对3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时间、地点、互动对象、工作感受、工作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观察、访谈、分析及整理,并收集学校各类日常通知、文件、教师撰写的文档及教案等;

(4)资料分析:对每次访谈、观察及实物进行分析。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较繁多

主要体现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去信息技术教学之外,还需完成学校电教工作、管理机房、宣传工作等[1]。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为:①大部分学校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副课,导致校领导误以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少;②信息技术教师其信息技术能力优于其他教师,完成上述工作更加容易;③部分学校教师编制较少,师资相对缺乏,因而信息技术教书所需完成工作便更多。

2.2、小学信息教师当前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要求不相符合

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被重视,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①该课程教学硬件欠缺,尚无适用教材,国家尚未对课程标准进行统一规定;②极易被其他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借课”,导致该课程课时减少。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环境要求较高;②信息技术由于更新较快,因而不易形成稳定的教材与课程标准;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升学考试中,使得教师重视不足。

2.3、该课程教师地位不高,职称评定难度较大

出现该现象主要原因为:①信息技术尚未纳入小学升学考试,校长、教师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均相对缺乏;②小学教师职称名额相对较少,而信息技术教书地位相对不高,因而为自身利益争取的机会就更少。

2.4、该课程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为缺乏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当前高等院校尚无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因而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较为缺乏;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选自其他学科教师,具有专业科班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则相对较少。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高工作绩效相关建议

3.1、制定相关规章来对教师工作量加以考核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该课程很多教师均反映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很多学校尚未将教师所完成的其他工作纳入其工作量中。主要是由于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面缺乏相关计算标准[2]。当前,个别地区已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如深圳罗湖区教研中心便于2004年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龙江牡丹江市提出,因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环境多为电子辐射环境,故教育部门与学校应予以适当补助、奖励。

3.2、教学应有据可依

较之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定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尚不明确。原因之一便是国家已出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应标准则仍未出台。若中小学信息技术出台有相关课程标准,则各地可根据本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体情况来进行适用于本地的信息技术教学教材的开发,进而有效结束当前全国各地信息技术教材的混乱现象。而且,一旦课程标准出台,该课程教师便可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有据可依。

3.3、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①加强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力度,师范院校应不断提升相关专业教育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一线教师能力素质需求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尤其应注重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实践,教育见习,加大教育实习比例,使师范生能够及早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解,并及早进行相应能力的储备;

②完善教师职后培训,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应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对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定期培训,促进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根据教师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培训,可通过面对面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从而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4、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某小学3位极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对当前国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有所了解,但本研究所得出结果主要基于文中的3个案例,并不具备普适性,但具有一定代表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40)

摘要: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教学信息载体。教学评估是对各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对这项工作来说,教学档案信息支撑着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观测点的自我评述和评价。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做好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评估。

关键词 :教学档案;教学评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22-02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教学信息载体。教学评估是对各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对这项工作来说,教学档案信息支撑着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观测点的自我评述和评价。

一、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档案承载着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教学成果,反映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和经验成果,是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历史及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和窗口。不论过去和现在,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类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在教学档案信息中得以真实反映,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都可看作是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教学档案管理建设规范与否,集中体现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学校提供的教学评估材料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是讦估了解学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途径之一。它们既有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的教学和教学档案信息,也有学校各处室分散管理的教学档案信息。这些教学档案信息收集全面、层次分明、过程连续、查询便捷、规范统一、保管得当,共同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各观测点的内容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佐证,也是对学校自述性评估报告自我评价的真实反映,是支撑教学评估报告文件材料的基础。因此,教学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高低与否必然会对教学评估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学评估促使学校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

虽然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观测点并没有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具体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客观上会促使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改变过去重教学管理、轻档案建设的片面思想,更加重视教学档案和其他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得各学校改变过去存在的被动接收、管理脱节、教学档案搜集不全面、管理不规范等客观现状。采取基层档案管理专职与专业化、教学档案管理即时化、网络化,走上档案建设信息化的道路。目前,许多学校在着手学校数字档案建设,将档案内容信息化,可以将档案人员从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纸质档案占用面积,仅仅将现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后压缩保存就可以节约库房面积三分之一以上。这样的保管方法也方便了档案用户的利用,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例如:评估一个学期的教学质量需要动用的人力除了了大量的学生还有教师本人。从班级到年级,形成的文字材料更是量大。所耗的时间也是按月计算。可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从在校园网络上通知到收齐材料,到数据统计及公布也就一个星期,大大提高了效率,达到了比过去更完整的数据和最佳的效果,而且能详实完整的获得档案材料,节约了库房的占有。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纸质档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输网络化、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利用是有别于纸质档案的,它的方便快捷,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庞杂,且有特殊的保存方法,从全宗到案卷实行层级式管理,给人们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以我校为例,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学生学籍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也在迅速增多,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档案保管空间、档案管理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档案数量的激增不仅带来了存储问题,还带来了档案库房的管理问题、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所谓档案建设信息化,就是指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计算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已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意义在于:(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效率造成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以多份拷贝,将拷贝送到各部门,拓宽服务范围,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与最新国际技术接轨。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注意的问题

1、档案软件开发具有信息管理功能的通用性。开发的软件既要适用于文件检索,又要可用于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的功能,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加快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标准化、规范性的管理。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由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档案部门负责规划统筹。各业务职能部门把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电子文件格式转换,保证数据可靠性和通用性,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接收这些数据后,进行集中处理,经汇总的数据通过信息中心输送至各业务管理部门共享。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归档。

第3篇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问题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素养;配套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4-02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最新的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许多地方的编写过程把握得非常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适当的修改。本文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入手,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础依托:以《纲要》为参考依据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纲要》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1]。同时,《纲要》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内容设置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版《纲要》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存在很多与当下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大环境进行修改。例如: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添加了新的章节用来介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有WIFI、电子杂志、微博等知识点,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教材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版本问题,课本上介绍的仍然是较低的2003版本,涉及到的操作系统是XP系统,而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停止了对XP系统的更新。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需要以《纲要》作为理论依托,不能完全抛开《纲要》,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不断地优化教材。

二、内容安排: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准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皮亚杰所指的具体运算阶段。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写,以单元形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1.知识重复,满足教学

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反复学习,因此,提出了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编排。螺旋式编排是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来编排呈现,让一些知识点出现逐层深入的重现,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2]。相对于直线式编排不同的是,螺旋式编排必须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每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一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单元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课时之间主要属于以知识点的螺旋上升,例如:在《书香班级照片秀》单元中,主要通过调整图片――修改图片――照片封面设置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内容板块的螺旋编排上升,例如:第七册第3单元《用网站信息》中主要学习网站的规划和创建,而在第八册第2单元《网上毕业留念》是构建班级网站,是对前面所学网站相关知识的重复和综合应用。

2.学科交叉,促进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依靠教师来推动,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基本上都是关于软件的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很少。针对于语文学科的交叉,可以先从语文基础――拼音入手,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软件操作步骤介绍中,主要通过文字的描述展开,然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有限,可能难以认全课本中的文字,整段阅读可能会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将教材本身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尚未学过的关键字词加入拼音标注,方便学生理解含义,同时,也能达到汉字学习的目的。

3.技术人文,贯穿教学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输、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标所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合到教材中,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3]。因此,教材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以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教材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之后,更像是一本软件操作说明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之后,虽然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但是一旦离开课本,却无法独立完成软件的操作。这完全不符合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人文层面的培养。人文层面的培养需要教材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意识和对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理解。只有两种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每一课都以任务形式展开,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会先创设情境,然后将知识点(即任务)提出。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提出任务,让学生解决任务这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将各个任务分配给个人[5]。在这方面,教材略显不足,按照教材的栏目安排,通过“学一学”(详细步骤罗列)、“做一做”(案例练习)、“评一评”(自我评价)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更趋向于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以多样化评价为宗旨

教材栏目设置中有一项是“评一评”,它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改变教材中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安徽省教材只有自我评价,过于单一,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添加协作评价等评价方式。

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给自己打分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否全面;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教材中的自我评价只涉及到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使得评价内容不足。同时,教材的自我评价中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些模糊。比如:第六册第1课“熟练、一般、不会”,第二课“熟练、掌握、基本掌握”,一方面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能清晰判断其中含义,另一方面词语本身含义存在重复,例如“熟练”的意思包含熟知并做来顺手,“掌握”的含义包含熟知并能运用。

五、配套资源: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

每套教材都会有配套的光盘资源,其本意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但是实际使用该教材的光盘时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光盘内容略显陈旧,例如:光盘中关于Word的相关知识仍然是2000版;二是光盘内容重复很多,不同光盘中涉及到的电子书籍和参考网站内容一样,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光盘内容多为摆设,例如:光盘提供了模拟练习,为学生提供各单元的练习,但点击进去之后发现模拟练习中无任何内容显示。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光盘的利用率并不高,对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摆设。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资源时效性问题,同时,平台相对于光盘而言,资源更加丰富。这种方式提高了光盘的扩展能力。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编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使其教材编写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当然本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从五个方面展开,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

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2] 慈黎利,郭芳.对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调查分析和启示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33-36.

[3] 赵凯.对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01):86-88.

[4] 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

教学论坛,2014,(21):74-75.

第5篇

【论文摘 要】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对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等院校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实验室管理的真实记录,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可全面反映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各个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评估的展开,教学档案管理日趋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方法的推进,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原始材料,其特点如下: 

1.教学原始性材料分类多,数量大。 

教学档案有来自上级各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验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安排、管理制度、规定条例等,也有各教学单位对教学过程记录的原始材料、教学工作安排的工作文件,还有教研室活动、教研室建设、学生活动、学生管理原始记录和相关材料,分类较多;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多、范围大、人数多,因此档案数量相对较大。 

2.教学档案整理的周期性比较强 

教学过程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原始材料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因此,教学档案整理归档应按学期进行,形成周期性的档案。 

3.教学档案学科专业性强 

除了学生工作有一定的共性外,高等院校的各系的专业性都比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按不同的专业特色实施教学,各种教学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学档案的整理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特性。 

4.教学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化 

各个院系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课内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野外考查、社会调研等。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材料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纸质材料、照片、光盘、标本、样本等,这种多样性档案原始资料,可以真实确切地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更能体现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教学档案管理由各个教学院系独立完成,由于缺乏统一的应用系统协调管理,管理的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 

第一,以纸质档案为中心,管理对象是纸质载体档案,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业务环节大多是手工进行。 

第二,电子档案保存不统一,通常采用按目录整理保存的方式,缺乏系统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给电子档案查询利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第三,电子档案保存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依靠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集成,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很多档案重复建档,利用率低,利用手段单一。 

第四,电子档案查询利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时,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电子档案存储目录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数据丢失,严重时会造成灾难性的错误,导致数据完全破坏。 

第五,教学档案管理独立于校园网进行,没有采用有效手段来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不但造成校园网资源浪费,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重复建设。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 

考虑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1.构建有效多级网络化教学档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 

通过采用基于web的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教学主管部门、教学院系、教研室的多级管理体系。web系统的优势在于实施、维护简单,特别是在校园网内运行,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可较好的实施安全管理策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高整个系统运行效率。 

2.系统采用多级存储体系,提高档案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数据存储采用磁盘、磁盘阵列、磁带库的多级存储体系,实现数据的多级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的实施raid技术,一般情况下通过raid 1(磁盘镜象结构)来确保数据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raid 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方式,即可保证数据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提高数据读取的性能。

3.检索工具多样化,采用案卷检索和全文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档案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档案检索工具是记录、查找、报道档案材料的手段,是管理和利用档案的工具。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档案检索,除了设置常用的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全宗文件目录、案卷目录以外,还需要设置全文检索,将档案中的各种事物名称、档号、关键字等进行编排,通过输入特定的词来实现全库数据检索,可有效提高检索效率,增强系统的实用性。 

4.档案数据的数字化分级实施,分学期完成。 

由于教学档案的分类多,档案的产生涉及的部门较多,档案数据的采集必须按不同的部门分别同步进行。对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研室等不同级别的处室分别规定数字化档案的范围,同步实施档案数据采集,有效避免重复劳动或相互推诿。由于教学档案的量较大,必须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归档立卷,并有效的实施数据的电子化;对于类似学生活动等较为频繁开展的活动需要缩短归档的周期。 

5.档案收集时,采用“双套制”,在进行纸质、实物档案的归档的同时,还要有效的完成档案的电子化。 

由于印章和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示,所以对于有凭证作用的文件必须以纸质形式保存;由于电子档案的载体不稳定性,加上电子档案的易修改性,所以纸质档案的保存很有必要。归档时采用不同的编目方法,资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必须在备注部分加以说明,注明对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档案编号,以便利用时相互参照。 

6.档案的查阅采用分权分级流程审核方式,保证档案的保密性。 

由于教学档案的查阅利用会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而档案的保密性针对不同的档案内容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必须进行分级别、按权限进行查阅;对于低级别权限的用户需要查阅高保密档案时,必须严格执行流程审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7.档案管理采用专兼职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由于教学档案的数量较大,给立卷归档和数字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仅有专职档案管理员统一完成会有较大难度,必须采用专兼职结合,专职档案员负责档案归档的统一规划、立卷、审核、指导等工作,兼职档案员负责具体材料的装订归档,并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电子档案建设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阻力,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落实责任,保证建设的进程。 

1.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建设意识和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加强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管理者发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把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把档案的服务意识贯穿在整个档案的建设过程中,真正使教学档案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所以管理者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2.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档案管理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年龄差异性、学历差异性,导致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培训计划,以保证管理人员团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把电子档案建设落实到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中。 

由于电子化教学档案建设种类多、数量大、任务重,必须要求广大教学管理者全员参与、专兼结合。为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把建设任务制度化,并形成可以量化或者物化的指标,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内容。把建设任务与岗位责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夯实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建设任务有效完成。 

4.加大计算机硬件设备投入的力度 

信息化建设中,除了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以外,更需要配置较好的数字化设备,包括高速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设备的需求也是电子化档案建设的特色。 

五、总 结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强化教学管理的需要,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断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学校档案是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学校档案是集党群、行政、教学、科研、财务、基建、出版、设备等众多门类档案为一体的综合档案体系,它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积累。只有在收集整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价值判断,由此可见,学校档案是否完整和齐全,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加强学校档案事业的建设,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较为薄弱,档案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只重视教学工作和其它管理工作,忽视档案工作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现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有的是改行搞档案工作的,有的是兼职的,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2.档案管理体制需要健全和完善。学校在进行教学评估时,要查阅档案,学校的二级学院是基础教学业务部门,而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学校进行评估需要对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但由于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档案材料在教学评估中的凭证作用,以及相当一部分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的不齐全、不完整。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各院系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一些教学档案资料,但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档案管理体系,这无疑会给档案的保管、检索、编研、利用带来不便,更不符合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需要。

3.档案材料收集不规范。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要求,该收集的没收集,不该收集的倒收集上来了;只注重红头文件的收集与整理,而不重视本部门教学管理材料的归档;个别重要文件不正规行文,有的红头文件不盖章,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印纸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普遍缺少规范的要求和长久保存档案的考虑。以上这些情况不仅直接影响了档案的质量,而且也影响了其历史凭证作用。

4.本科教学评估的建档工作与学校档案馆的建设脱节。长期以来,本科教学评估的建档工作与学校档案馆的建设脱节,相互缺乏联系与沟通,各自为政,档案馆对二级学院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地位没有得到确认,档案馆的专职档案员也没有参与到二级学院的建档工作中去,影响了评估档案的案卷质量,导致多次返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凭借本科教学评估,推进学校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

1.教学评估能丰富和充实馆藏。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活动,扩大教学档案收集范围,不仅可以补充收集到以前没有的,而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教学档案材料,同时还可以将评估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档案收集归档。如有新闻媒体或互联网上传递的反映教学的声像档案、影像档案、实物档案、编研精品、出版物以及有归档价值且与评估相关的报刊资料等,既丰富了馆藏,同时又弥补了档案工作的不足,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机制。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提升档案工作地位。通过教学评估,既能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价值,又能使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到档案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更加关心重视支持档案工作,还能使兼职档案人员深刻体会到平时积累、收集、整理档案材料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认真地做好档案工作。

3.促进学校档案质量的提高。教学评估对加强学校的档案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传统的归档办法,所建立的档案资料体系和内容,与教学评估方案及其指标体系有许多不符与差异,基层教学单位也存在相同问题,那些不全面、不完善、不够细化或者有待改进的材料,尤其需要加强建设。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于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档案为教学评估工作长效服务的功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快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目前,学校档案管理,仍以手工管理为主,管理手段落后,无法适应学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无法满足学校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方便快捷地检索、调取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快速推进现代化管理已势在必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尽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已提出多年,但由于现代化办公程度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所以应该加快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将上级来文及各处室形成的文件直接转换,进入档案馆数据库。这样既能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用,又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2.建立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没有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就不可能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中心,电子文件对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决定了其管理(收集、归档、利用)的技术性。其形成的整个过程由一系列严密的电子文件技术标准作支撑,电子文件形成后,需要集中保管,各软件由于运行环境、版本之间的不一致会产生彼此间的不兼容性,因此建立一个通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才能保证学校校园网、校际网、教育系统网、档案系统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

3.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制度。从电子档案的形成到电子档案的利用,中间经历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的职责不清,制度不明,都可能会影响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因此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职责要求,使每一个参与人员负起分工范围内的责任非常重要。电子文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积累,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

4.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的记录系统。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原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就不会再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从这些信息上确认文件的原始性。电子档案形成后,因载体的转换和格式转换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相关信息证实电子文件的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人们便难以确定它的原始性。因此,每一份电子档案都应建立必要的记录制度,从收集、积累开始就要进行记录,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5.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电子文本的形式编制各类评估佐证材料。档案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数据库标准体系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数字化”建设的环境下,按照信息共享的标准要求,使用视频、音频、多媒体或超媒体链接技术制作评估一览表电子文件,评估佐证文件索引或文件汇编,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既能满足于各行各业、各类评估工作的要求,也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而且将大大促进档案与档案事业的发展,拓展档案服务领域,产生更好的服务效果。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所谓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是记载教学活动的材料,形成于教学管理中,客观反映了教学状况,属于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高校管理全过程。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教学档案管理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让工作人员快捷方便的处理和查找数据,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校教学档案包含的有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计划等等,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材料的统称。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看出教学档案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学科的专业性

对于高校教学档案来说,其资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状况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都具备很强的保存价值。伴随着高校各项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加上教学体制在不断创新,各类高校都在位社会发展输送着专业人才,在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中,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档案多种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明显。

(二)档案载体的多样性

纵观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的载体,可以看出除了纸质档案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档案记录材料。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像电子化的文档、图像、录音、视频等等。这些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的时候,基本是按照学年或者学期等周期进行归档,这些都是教学档案独特之处。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实施。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都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让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档案更好的为高校发展服务。只有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才能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

(二)有利于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强的数据存储功能,在计算机中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档案教学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让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在利用教学档案的时候,只要具备使用权限,直接进行系统就可以查看相关内容,从而实现信息检索、查找,这给档案使用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满足了不同人员对于教学档案的需求。

(三)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毕竟这些数据是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结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快捷、方便的处理教学档案信息。事实上,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档案的利用,这点就要对比传统教学档案,传统档案在利用上很不方便,纸质档案储存条件苛刻,查找也比较费力。而信息化档案就解决了这些难题,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瓶颈已经突破,如前文所述,用户通过权限设置就能进行检索利用,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人员查阅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占据库存空间,管理的成本比较高。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积极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把信息呈现在学校网站上,还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展示出来,通过信息展示为学校师生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定时收集广大教师、学生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理解与反馈,提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这些公开化的档案信息更加方便管理。对所有的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权限交给特定人员,定期检查、整合平台信息。

(二)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类的档案、教师队伍建设类的档案、教学文档类的档案等等。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争取更加方便、快捷的为师生提供服务。比如,在每年九月份大一新生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每个学院都会对学生的住宿问题进行统一的安排,把学生的资料录取到数字化档案库,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住宿状况进行分配和登记,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给学生办理一卡通。把学生入校的信息、学生证信息都用计算机记录下来,减少其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再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学校的信息化档案库进行选修课的挑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自主录入信息并对服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加大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力量投入

纵观当前各个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力量投入有限。作为高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要性。比如,给档案室配备专门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网络设置,积极组建局域网来保障信息的更新完善;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行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购买一些先进的系统软件。下拨专用资金聘请专家来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或者系统的应用培训。此外,还要给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计算机配备专门的杀毒软件,防止由于病毒入侵导致的数据信息丢失。

(四)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属于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兼职,还有的院校甚至是其他部门竞聘不合格的人员负责,专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地方比较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的现象突出,这些会影响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加大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重视度,采取积极措施来稳定人员,创造条件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比如,专门招聘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扩充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吸引更好专业人才的加盟;再比如,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条件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举行相应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创新思维,结合院校实际去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库,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比较多,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层层传达的信息容易丧失其时效性,并且效率也不高。实施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档案的不足,实现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在新时期,高校要加大在教学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加大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从而为高校的有序化管理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金来.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第8篇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7-039-01

摘要:高校院系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因此,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旨在加速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

高校院(系)教学档案,是指高校院(系)在教学过程中逐年积累起来的一系列有关教学工作的原始资料,如学生考试成绩、考试试卷、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培养计划、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评估等文档。它是对院(系)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的真实记录,也是院系(系)教学管理工作的缩影。

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与学校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一样,都是对院(系)积累起来的一系列有关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教学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也不利于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系统分析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力图寻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为科学而规范的管理教学档案提供参考依据。

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人为的主观原因,如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不太重视;又有其客观原因,如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二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一)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许多高校的档案机构设立了综合档案馆,并由专职档案人员管理。而各院(系)、部这一级单位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由教学秘书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由于教学秘书或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头绪多、较繁杂,无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上来,因而,形成“资料一大堆,查找难上难”的尴尬局面。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由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而由其他非专业人员来管理档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然给急需查找资料的领导及老师造成困难。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低,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档案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院(系)教学档案客观而真实反映出院(系)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轨迹。因此,教学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应当有严格的管理规范。

目前,由于许多院(系)不重视教学档案管理这项工作,使得档案资料收集的内容、整理的范围、分类的标准、移交手续、查询登记等都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全凭管理人员的随意性来完成。从而出现资料归档不及时,需要查阅的资料找不到,借阅时不登记,借阅的资料也不按时归还,重要的文档资料丢失时有发生,致使档案资料残缺不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及教学评估的质量,同时,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三)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教学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纸质档案、仅用档案柜保存的状况,大部分档案资料整理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低,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与高校管理科学化严重脱节。尽管个别高校院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但由于没有实现信息网络化,使资料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正因如此,档案资料利用率较低,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改革的推进。

二、改进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综上所述,许多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文档资料不齐全、归档整理不规范、分类统计不科学、借阅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数据库建设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多年来院(系)档案管理水平低的症结所在,它严重阻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估带来阴影,档案资料利用价值较低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因此,不能按照原有模式来管理教学档案,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一)档案管理思维创新

如前所述,当前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由院(系)教学秘书和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兼任,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而提高专业素质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来实现,使他们尽快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这种思维创新主要表现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保管全过程的创新,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只有思维创新才能由非专业变成专业,由不熟悉变成熟练,院系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打开新的局面。

(二)档案管理制度创新

实现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必须根据《高等学校档案部门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逐步改进和完善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目录检索、文件编号、借阅移交、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教学档案也日益复杂,因此必须使管理制度创新走在实际工作的前面,因为制度指导和约束管理行为。

(三)档案管理技术创新

第9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心理暗示教学法的概念,并分析了心理暗示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时的常见特点(开发性、易接受性、愉悦性、多意义性),然后又据此提出了提升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几点建议,即:应重视任课教师的权威效应、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注意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三点。

关键词 心理暗示教学法 网球教学 高校 教学建议

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训练情况,因此,常常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与此相对应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开展的网球教学训练活动也就同样较为少见,以致于教学活动较为单一枯燥,成为了影响高校网球教学成效的顺利提升的常见问题之一。而心理暗示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合理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减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负担,进而起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成效的效果。因此,本文就针对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心理暗示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心理暗示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间接地刺激学生的潜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产生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时,通常呈现出开发性、易接受性、愉悦性、多意义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在将其应用于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其中,开发性主要指的是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来激活大脑接受教育的潜力,激发出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潜能;其次,易接受性。易接受性,主要指的是心理暗示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再次,愉悦性。愉悦性则主要指的是在利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寓教于乐的实现;最后,多意义性。多意义性指的是在将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通过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意志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个好、身心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重视任课教师的权威效应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要确保心理暗示教学法作用的有效发挥,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暗示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暗示者就是网球任课教师,权威性,则是指的任课教师在经过一定的时间验证后,所获得的学生的尊敬和学生对其所具有的信任感。

网球任课教师要具备实施心理暗示教学所需的权威效应,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就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态言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执教能力、丰富渊博的学识,让学生产生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树立自身的权威性。以期能够在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高校网球教学时,通过权威效应的充分发挥来提高暗示信息的有效性。

(二)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其顺利得以实施的保障,也是影响其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其中的心理暗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诱导性的教育方式。被暗示者(也就是学生),必须要对暗示者(也就是此处的网球任课教师)具有充分的信赖才能在暗示活动中获得启发和感染,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反馈,而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确保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就必须要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这样就能够大幅降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其次,任课教师还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坦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因角色不同而带来的心理差异,进而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任课教师还应注意改变传统的,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开展高校网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平等、民族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心理暗示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所需的条件。

(三)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注意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中应用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对于心理暗示教学法来说尤其明显。心理暗示教学法,主要利用的是通过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更为敏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暗示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利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网球任课教师应重视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音乐、颜色、环境布置等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心理暗示教学法高效应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炳德.念动训练与心理暗示相结合运用于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6).

[2]王宝霞.高校网球课的教学方法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第10篇

1.很多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没有更新思想观念

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是高校实现信息的时效性的基本途径,所以,高校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时,要不断地充实档案信息的内容,要用创新的观念。但是,有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档案信息管理的步伐,只是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信息,缺乏创新意识。有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没有高度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意义所在,他们认为档案信息的管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对学校的影响不大。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发了档案管理的软件,但是软件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差。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还需改善

有些高校的资金有限,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了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用人工进行操作的情况比较多见,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没能运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中去,降低了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信息化管理设备齐全,但是信息化的设备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应用到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化数据库,但是,却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和模块

整个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要以核心功能模块为主,要成立一个数据整合中心,实现对学生教学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要包含学生详细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包括学生的档案和各种有效的资料。

2.要建设学生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教学档案信息不仅仅要呈现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同时,也要在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呈现出来,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并将信息公开化,便于管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将管理的权利交予学院的领导,并将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整合。

3.要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

每一年,当新生报到时,学校都要对宿舍进行整体的安排,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住宿费的自动化管理,确保学生都办理了校园一卡通。可以将学生办理学生证和注册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防止有任何遗漏。对高校的教学档案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自行选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三、总结

第11篇

假期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假期期间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愉快的假期,2021年1月5日,芦草沟镇中心学校开展了假期期间安全教育活动。

首先,韩校长利用广播,从防疫、反电信网络诈骗、交通、饮食及居家安全几个方面向学生做了细致的讲解和宣传。并对学生给予了深切的期望,指导学生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然后,班主任在班级中再次开展了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分别从交通安全,防溺水,饮食卫生,用电,防火,燃放烟花爆竹,禁止上网吧,文明玩手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们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生活筑起了一道防线!

最后由班主任发放《假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假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担负起监护孩子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通过此次假期安全教育活动,既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又为打造安全、祥和、文明而有意义的春节长假奠定了基础。

第12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1在消防安全培训期间既有个人的体能训练,也有消防水带的40米对接训练,穿戴空气呼吸器50米往返跑,还有以部门为单位的3人5盘水带的组合连接的集体训练。在本次训练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们此次训练是军事化培训模式,上午训练前有3000米的跑步训练,主要锻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意志,在前3天的训练中有不少的人都掉了队,但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掉队的人是越来越少,并且跑完这3000米以后,都感到很轻松。从体力上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强。接下来就是消防水带的对口连接练习,每人两盘水带和一个水枪,接两个口和一个水枪,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开始因为动作不熟练,我们的用时都在15-20秒之间,随着训练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我们的训练成绩不断的向前提,训练中我的成绩到了9.96秒,于维志跑到了8秒左右。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此次训练中于维志同志因为原来他是消防兵,他把自己所学到的消防知识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动作要领,水带的不同拿法,前进中的注意事项,接口的动作要领,等等。

在体能的训练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训练方法,有100米接力跑,100米冲刺跑,高抬腿跑,俯卧屈伸腿加s型跑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各个队员争先恐后,个个都像猛虎下山一样,没有一个是掉队的。在训练中的集体项目是最热闹的,为了集体能拿到一个好的名次,每个小组都是非常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没有一个给小集体落后腿。我想这也是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

火灾发生时,逃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个人防护器材也一定要会用,如果有防护器材不会用,那只能是一种摆设。在此次训练中个人的防护器材的使用和理论知识,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空气呼吸器是在有毒环境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个人装备,会使用它这是我们精细化工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简单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就会失去作用,只能用空气呼吸器。我们先从理论知识学起,学习使用方法,佩戴时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后的清理消毒,如何佩戴空气呼吸器是就合适的等等。并且在考试考核中也有这项内容。检查、佩戴、往返50米跑。用时最短的只用29秒,我的成绩是35秒,在学员中间是中等水平。

处理初期火灾时,队员的相互配合和速度决定着损失程度的大小,发现险情时用最短的时间,的配合会大大减小损失。因此在这次训练过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集体配合项目。那就是3人5盘水带的对接,距离是100米。在此次训练中2#位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此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巴豆醛车间有我和张忠厚、曹佰峰为一小组,我跑1#位,曹佰峰跑2#位,张忠厚跑3#位。在训练时我们就发现2#位就很关键。因此我们安排曹佰峰跑2#位。1#、2#位每人都有两盘水带,需要在跑动中接口,这里面有很强的技巧,训练时我们的成绩就跑到了22秒,与化产车间这样的强队相差不多,在考试考核中我们三人暗下决心,要与化产车间争一下高低。考试中我们相互配合,积极跑位在行进中都是一次性接好口,并且没有脱口现象,最后我们的成绩是20秒,比化产车间快了一秒中,在这个集体项目中我们巴豆醛车间得到了第一名。成绩的取得固然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我自己觉得是三人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一个默契的配合,才是这次培训的目的之一。

以上的消防安全培训只是一个基础工作,在这次培训中实战演练才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我们模拟了粗苯大库泄漏后,在抢修的过程中不慎产生了火花,引起了火灾。然后展开了公司级预案。接到报警后,首先是警戒队赶到了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紧急疏散人群,禁止一切过往车辆。应急小分队到达后,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耐酸碱胶靴和手套,戴上空气呼吸器,4人一组,进入现场查找泄漏源头,发现不能处置,需要抢修抢险小分队支援,在抢修的过程中不慎有人产生了火花,发生了火灾,围堰外的消防分队立即开启水枪和泡沫枪,然后将火扑灭。由于泄漏的物料比较多,在回收时有人中毒,有应急队员和抢修队员,将伤员抬至上风处,然后有医疗分队给予简单的救治,等待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到来。在整个事故的预案演练过程中每个小分队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配合越默契,事故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在演练的过程中娄科不断的纠正,总结在演练中的错误,经过我们不断反复的演练最后基本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结果。一次一次的演练每次都在逼近现实。让我们的演练和预案非常使用有效。

在这次消防安全培训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一、在体能训练中有明显的体力不支的现象,从这一点上看必须加强平时的身体锻炼,只有身体强了才能事故中做好充分的工作。二、在预案演练中对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明显的不足,缺乏现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三、现在的消防设施中有很多缺陷,包括有的消防水带只有一个接头,消防箱内只有一盘水带,在应急过程中明显感觉准备不足。还有卡口没有上牢的等等问题。

我们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为应急预案开展的演练工作却刚刚起步。为了不断提高公司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及时、有效的效果,我们将经常性地在车间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车间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2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消防工作的方针、目的和意义,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

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320__年,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公安消防机构对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培训,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掌握了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在我院顺利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_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医院,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我在医院内部日常的防火工作中,对火灾隐患开展了一定的防

范工作,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工作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治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_,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初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_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重,

如老化的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的废纸篓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重”、“不小心”引起的,这些轻易被忽略的细节很轻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消防安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今后消防安全工作在医院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一定将此次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的内容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

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4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由安检提提出的构建防火墙全面推进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的学习,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在这期间要经常性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

2、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提倡扑救初级火灾不提倡发展阶段火灾

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4、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但通过这次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根据这次学习和部分案例的分析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到消防知识的重要性,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这些对我公司员工的一种认知,让我们时刻记得安全。,在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021消防安全学习优秀教育心得5为了提高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抗御火灾的能力。公司安保部门结合人资组织为公司全体成员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

20__年4月23日9点,安保部经理首先为制造班组长和职能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火灾的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级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并有序的组织引导员工疏散的能力

通过几个小时的培训也掌握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燃烧与灭火器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懂得了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消防安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今后更好的在班组里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24日上午,一段段生动的火灾现场,开始了本次的培训。其中有一案例火灾,发生于20__年3月29日凌晨,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烧死74人,这个事件引起了大家深刻的思考,每次火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面对火灾我们如何正确逃生等。

火灾的危害,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被人们忽视。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预防工作是最重要的“,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才是消防工作的主要方针。针对这一案例郑总组织部门经理,班组长带领员工分组进行讨论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如有故障的设备,老化的电线路,电暖气,小太阳等。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到责任部门,并落实到责任人。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公司所有人员对自己岗位可能涉及到的消防器材和疏散通道有了充分的了解。

第13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档案;档案信息化

1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顺应大数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纸质媒介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以人工检索为主,现场查档、借档等实体工作方式的缺陷已日益凸显,难以最大化地发挥教学档案的价值。因此,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快速融入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中,引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工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质量水平、服务范围,极大地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的开放和便利获取越来越重要,电子档案更加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2]。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2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举措

2020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简称《档案法》)中首次增设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无论从法律层面看,还是从档案行业来看,高校推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贯彻执行《档案法》的实际行动之一,也是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必然举措。

1.3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优化管理

以往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以文字档案管理为主,无法深层地实现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动态化描述以及对相关业务工作的动态化跟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实现高校档案各类数据信息的提取、分类,及时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挖掘高校档案数据信息的价值。根据现代化信息分析处理技术,高校管理者可从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中分析出教学活动的发展脉络和优劣之处,作为今后发展的借鉴与指导,辅助高校管理层针对教学做出科学决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3]。

1.4便于教学档案工作的良性运行

教学档案信息化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完成对大量繁杂的教学档案数据的收集,可以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将相关教学档案以数字信息形式呈现,极大地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于,借阅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教学档案的信息。与以往的人工检索和现场查档等工作模式相比,教学档案信息化大大缩短了查档时间,同时可以避免直接接触纸质原始材料,有效保护了教学档案的纸质载体。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1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局限性

由于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复杂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特性,大多数高校没有从整体上制订完善科学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这使得教学档案信息化业务的开展出现许多问题。部分高校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如何管理和归档等都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许多教学档案资料缺乏规范性、完整性,甚至存在部分信息错误或造假等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4]。

2.2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教学档案数据的远程共享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档案部分信息具有保密性,而数据远程平台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网络环境安全与否等都可能威胁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影响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5]。因此,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根据《档案法》建立严格的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2.3教学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一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受限于学校对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不足,教学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整理、装订、保管等工作上,信息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往往由教学管理员兼任,然而其在档案方面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弱,无法充分把握信息开发和服务的实效性;另外,兼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会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2.4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档案仍以纸质材料为主,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未将教学档案转变为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电子档案材料,因而无法采用深层次的数据整合、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导致教学档案的功能还停留在简单的查询、存档的被动式服务层面上,教学档案再开发利用率低。以外,基于学生或教师个人层面的教学档案收集较少,也使得在进行教学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时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个性化的档案利用需求。

3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校师生对教学档案的认知,充分利用校报、微信等平台积极开展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在管理层面上,根据国家颁布的档案制度、标准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明确教学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创新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程序,细化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完善现有教学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制度。在业务层面上,明确管理人员的技术责任和工作内容。在技术层面上,高校可以自己研发,也可以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确保办公自动化与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对接[6]。

3.2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中,购置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强化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构建整合教务、科研、人事等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库,整合上传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分类整理成全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为后期教学档案的内容检索、目录检索、档案查询奠定基础。三是加大网站平台的建设力度。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研读用户的信息需求,改善系统的查询功能,以此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3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建立高素质、专业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一是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以实现教学档案信息服务的技术能力为导向,增强其责任感与事业心。二是设置专职教学档案管理岗位,积极引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较高学历的档案专业人才。三是对在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现代化技术培训,鼓励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档案行业的研讨会、培训会。四是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以专业人才为主,其他工作可设置兼职人员,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3.4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在安全防护工作中,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完善教学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日常监督。二是做好软硬件的安全防护、教学档案的数据维护、备份和恢复工作,设置防火墙,防止外来病毒的入侵,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三是采用安全性较强的加密技术对教学档案信息加密,在教学档案信息开放的情况下对在线档案查询用户实施分层管理,设置访问权限,避免数据被非法访问。

3.5加大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力度

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视,经费投入少,软硬件设施无法保障,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缩小高校间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鼓励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去其他高校实地考察,同时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本校交流和指导。

3.6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应依托学校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结合教学档案管理特点和需求,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存储与管理各种教学档案信息,有效增强相关技术在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要根据客户的自身需求来开发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设置功能清晰的业务模块,让客户在线获取人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此外,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置业务查询终端,实现一站式办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时代需求、国家政策、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结合自身现状,从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利用率等方面展开管理与创新,以实现高效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范杰.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档案天地,2019(4):52-53.

[2]刘筱筠,李婕,徐雨生,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其策略[J].普洱学院学报,2020(5):135-137.

[3]金丹,孙靖靖.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教学服务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9):82-84.

[4]徐微微.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10):64-65,73.

[5]欧阳满兮.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J].兰台内外,2021(1):13-15.

第14篇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三通两平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58-02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改变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干百万人民的命运,教育信息化在改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面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1]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

一、 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东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差异很大。在西部,大部分学校之间没有资源共享的渠道和平台,导致城区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师资力量差的乡村学校,从而加大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无法满足教育的均衡发展。

大部分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仍处于老式的管理状态,没有电子化,流程化,数字化的OA办公管理系统,老师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事倍功半。

同时,学生作为特殊的敏感群体,在读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及其重要,但校园安全隐患仍不容乐观,缺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仅靠教育系统投入中小学信息,整个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如何借助现有互联网资源,经济、高效的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下面从借助电信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资源谈谈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二、 设计原则

1、经济实用性

2、开放扩展性

3、方便快捷性

三、 解决方案

基于电信覆盖面广的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可快速实现区县中小学三通两平台的基础功能,能极大的降低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可将教育资金节约用于教育终端投入。

1.校校通

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中国电信10M/100M宽带网络接入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实现区县教委中心与各校之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及时、有效的传输,承载信息应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同时,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家、省市数字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电信教育信息化平台以及社会教育资源。如(图1)所示:

区县教委可根据本地教育特点建设一个小型的数据中心,用于本地的教育管理应用平台、本地特色资源数据的建设和存储,与社会教育信息化资源形成互补。

采用互联网模式组网,区县教委数据中心不作为上网流量的中转节点,对于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同时,各个区县可根据经济情况分期分批逐步建设。

2.班班通

通过电信协同通信的多媒体会议功能,以直播、录播、点播方式,引入外部优秀的教学课件,弥补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如(图2)所示:

①远程直播教学

利用电信协同通信的视频直播功能,通过中国电信宽带网络接入各个学校进行传输,采用高清摄像头对公开课等教学现场进行实时录像,视频信息通过电信协同通信平台实时传播到其他学校、班级,实现远程视频直播教学。

电信协同通信平台支持多达300方的视频会议,能够满足区县教委和中小学远程视频教学。教委中心和各个学校均可灵活组织多方视频会议,可以自己设定任意一方作为主会场,通过会议召集、会议控制、文档共享、应用共享、网页共享、电子白板、文档下载、会议议程/记录、投票等功能。

②录播、点播

利用协同通信视频会议的在线录制功能对学校公开课等教学视频录制;然后将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翼校通的资源服务器或教委自建的资源服务器上。各校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访问资源服务器进行点播,实现远程视频录播、点播教学。

③教学资源和电子图书共享

通过翼校通平台,实现各班教学资源和电子图书共享,任何班级均能下载或点击观看平台上的优质课件和电子图书;老师还能通过翼校通平台的公共资源进行电子备课,考卷制定,大大丰富了老师的工作手段和方式,减轻老师备课工作量。

3.人人通

通过电信翼校通的个人平台、协同通信的群组通信、教育总机方便快捷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

3.1 个人平台

学习社区空间:翼校通拥有老师、学生、家长三个平台,关注不同信息,通过翼校通的家校短信、家校微博、亲情电话实现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家校短信:教师可登录翼校通门户网站、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作业通知、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学校通知等教学相关内容的短信给家长,家长手机可接收、回复教师短信,也可以通过翼校通门户网站查看短信记录。

通过翼校通,学生到、离校时刷卡后,自动给家长手机发送报安信息,通知家长子女到、离校时间,方便家长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解决了家长对学生上学的安全忧虑。

家校微博:基于已有的家校组织关系,与家校信息、报安信息紧密协同,以微博的形式提供学校信息服务、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之间互动沟通服务。教师、家长及学生可以通过WEB 或手机客户端使用家校微博。

3.2 群组交流

通过协同通信的群组通信功能实现区县教委、学校、老师、学生之间及时沟通。通过灵活的群组操作,组建工作群组,即时看到对方在线状态、通信状态,进行群成员电话会议、短信群发、群内资料共享等。利于教师之间沟通方便班级/年级沟通3.3 教育总机

通过教育总机,可以有效、方便的解决领导,老师之间查号难的现状。为区县中小学及教委提供一个教育通信录,教委管理员可维护教育通信录的群组信息以及所有老师的通信录信息;同时可以提供手机客户端下载、维护及查询总机通信录、通信录内成员来电弹屏、人工转接等多种功能。

4.公共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

电信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可与国家公共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进行资源互补。

4.1 电信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通过电信翼校通的资源共享服务器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器允许学校、老师、学生上传下载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还拥有中国电信已提供的全国名师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4.2 电信教育管理平台

通过翼校通的OA办公平台及校园管理系统实现通知公告,公文收发流程办理,邮件,教师管理,学籍管理等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手机客户端,方便学校教师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校园管理系统包含人事管理、学籍管理和资产管理平台等,完全满足学校的日常办公及管理需求。

四、 小结

充分利用运营商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快速搭建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功能,对教育资金有限的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中小学,不失为一种经济、快捷的解决方案。

第15篇

如何设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我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的班级有教材,可有的班级却没有教材,如何将没有教材的班级教材编好或设计好,使相邻班级的教学知识能够衔接起来,是我们要做的关键事情。下面我就谈中如何设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及教法。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教师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年的锻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形式下,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一、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一年级掌握键盘输入的技巧,并掌握一定的中文输入方法。二年级掌握了用计算机绘画的基本方法,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绘画的技巧。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以学习Word2000为主,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四年级:学习Word2000和windows的画图工具,进行较高的图文编排。

五年级:以学习使用论坛为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eduzy.net/)、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六年级、初一、初二:继续使用论坛,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由于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编排体系基本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模块次序来组织和编排内容的,不得于学科教学整合的开展。所以我在上课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中。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例如,我在上“画图”时,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作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几次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一定会将作品珍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3、以用促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