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通信工程实习工作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专业设计,就业岗位,能力培养
一、引言
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人类经济、社会影响极其巨大,在促进通信技能人才的培养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每年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高职高专业院校的学生能够高数量、高质量的顺利就业呢?
二、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9年12月,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毅中部长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信息产业规模从2004年至2009年持续扩大,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2010年2月,201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巴塞罗那举办,本届MWC大会以“Vision in Action”(“美梦成真”)为主题,手机应用创新是今年的热点话题。我国中兴、华为、海尔等企业都带去了自己的新产品。
2010年春季CWCC 中国企业通信大会于4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其最新议题涵盖范围如下:移动互联网、全业务运营、3G增值业务及平台、企业无线通信、无线城市、绿色通信、3G/LTE/WiFi/WAPI / WiMax、FMC、 IMS、 LBS、高端智能手机、上网本等。
2010年10月,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以“创新引领发展、融合成就未来”为主题,展示内容涵盖信息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三网融合、3G应用演示及体验、4G前瞻性技术开拓、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绿色通信、新媒体等为本届展览会的展示亮点。
三、通信专业需求岗位与就业前景
1.通信专业需求岗位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随着3G、4G的发展以及三网合一的逐步实现,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朝阳产业,那么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以石家庄为核心的通信技术产业链,主要有通信运营商、设备生产商、通信工程建设公司、产品销售公司、通信网络服务公司和通信产品制造公司。通信运营商主要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设备生产商主要有华为、大唐、中兴等;通信工程建设公司主要有河北通建、海通伟业等。通信技术专业在产业链中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通信专业就业前景
对于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本科生相比理论基础较薄弱,但实践能力较强,与中专生相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也相当。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也相对比较乐观。
通信专业职位需具备知识的结构特征是: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同时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职员一般从工程人员做起,经过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或成为高级工程师,最后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高层市场或技术管理人员。
如通信产品销售人员,企业招聘要求为: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熟悉通信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出色的人际沟通与商务谈判能力,英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较强。销售人员一般从销售助理做起,然后升任为销售工程师或销售经理,最后成为销售总经理或自行创业。相对来说,目前这类职位需求量大,对专业知识要求不是特别深,而且该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做好销售,一方面能积累资本为创业做好物质准备,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创业的能力。
又如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要求:对通信知识有一定基础,具备一般软件设计工具和软件工程知识;掌握一般调试工具、调试手段、测试方法;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英文资料,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类岗位一般也是从普通职员做起,然后升任部门主管,最后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虽然说这一类职位招聘一般不会需要专业背景,但无论如何,在同样条件下,具有通信专业和别的专业的应聘者之间有较大的优势。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为什么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就业创新模式
1.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通过和运营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校内建设的基站机房作为通信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企业人员对基站进行巡检维护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习。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针对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了初步的规划,比如在学习“通信设备安装调试”这个实训项目时,目前只能在移动通信实训室完成,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在企业的移动通信机房进行观摩,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了解最新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
2.订单式培养创新模式,针对合作企业需求,在三、四学期开设企业项目选修课,把企业一线工程人员请进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按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岗位应用技能环节加入企业专职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企业最新设备和规定进行穿插讲解,这样,一方面企业工程人员工作经验丰富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充实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团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双证融合创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将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认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将职业资格证和学校毕业证结合,在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持证上岗。
我国通信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将带动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带来通信技术教育的繁荣,当前通信技术人才急剧缺乏,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是企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改革逐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找准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从而提高通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敏;黄.中国3G现状与高职通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6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就业岗位;资格证书;课程体系;转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52-02
1 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但由于对“到底为什么转”“转什么”“转到哪”“怎么转”“谁来转”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如何回答和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政府、高校和学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校已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转型试点院校,各项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案设计如何改,没有好的方案与方法,仍在不断的探索中。
2 我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现状
我校虽已启动转型发展的改革之车,各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制度也相继出台,也于2015年部署实施了转型发展新形势下的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也已初步成型。对于我校来说,转型不光要有宏观的理论指导,更要有具体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配套支持。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虽已初步完成,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相应配套措施还未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如何转,如何改,仍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3 现有课程体系及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校以前定位的问题,致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还以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为依据,对本科学生的培养仍然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几乎照搬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就业“两张皮”。致使学生毕业后面临与一本、二本的学生同样的竞争形式,造成简单工作不愿干,复杂工作干不了,动手能力差,缺乏职业资格证,就业困难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教的内容与社会需要的脱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需要急需改进。正值我校改革之际,以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4 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论述课程体系建设
4.1电信专业就业岗位群
2014年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针对于以上背景,近年来相对适合本专业及就业较好的岗位有:
1)信息处理技术;2)专业硬件设计;3)PCB设计与应用;4)嵌入式硬件开发;5)FPGA设计与应用;6)通信设计与应用;7)电子信息专业从教;8)工业生产及自动化;9)创新创业。
4.2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1)信息处理技术员资格证书
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通认,含金量高。
2)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证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Electronic Desig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简称edp)是中国电子学会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设计工程师的需求而推出的一项专业认证。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社会承认。认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的国际互认。
①目前进行的认证考试主要有两项: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板级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
② 目前进行的初级认证考试主要有: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含初级、助理);板级设计初级工程师(含初级、助理)。
③2012年开始试行的电子设计中级、高级认证电子设计中级工程师;电子设计高级工程师。
3)网络工程师资格证
网络工程师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网络方面共有三个等级:初级为网络管理员;中级为网络工程师;高级为网络规划设计师
4)ARM工程师资格证书
ARM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通过后,获得由ARM公司统一发放的AAE认证证书,行内认可,含金量高
5)通信工程师资格证书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是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范围及对象:各通信运营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所有从事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分为:助理通信工程师、通信工程师、高级通信工程师。
6)电子信息工程师资格证
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权威证书,全国通用。政府认可,企业欢迎。网上查询,就业首选。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电子信息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师、高级电子信息工程师。
7)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15年开始,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8)自动化工程师
自动化工程师资格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由于自动化工程师的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因此该职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此外,其还可以从事教学或是研究工作。
9)创业咨询师
此证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其可作为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岗位续聘、职称评定、加薪的重要参考依据。 创业咨询师目前等级分二级,依据《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两级,分别为:二级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三级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4.3“三位一体”课程设置体系
为了突出我校非外语专业的“专业+外语+创新创业技能”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外语类课程坚持了几乎是4年不断线。为了适应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本着理论适度,重在实践,但又不能等同于高职教育,认为此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比例在35%左右比较合适,本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34.72%。
5 小结
我国部分高校的应用型教学改革已拉开序幕,各个高校都在摸索着前进,试图找到符合各种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校也已基本完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经由校内外专家的审定,都觉得较符合我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以此建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定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杜希宙,韩伏彬.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J]. 衡水学院学报,2016(4).
[2] 李平,张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
Abstract: Recently, Internet of Things is called as the third wav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for Internet of Things personnel training, each university should appl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 or set the training direction which is relied on other relevant professions. To train compet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making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is vit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t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rofession relying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tat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in the way of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the formation of course system and so on, expecting to provide others who intend to star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 with some references.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人才培养方案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RFID;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36-02
0引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人员和政府决策部门持续关注的热点,相关产业研讨和学术交流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格局,力图抓住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升的战略机会。自总理09年8月考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到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加大相关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中国的物联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比如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新颖之处在于利用这些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方便人们生产生活。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到2020年,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与人的通信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亿万级”产业。
由于2010年教育部只批准了部分211学校申办物联网工程专业,因此,对于大多数没有获批的学校可以在传统专业下设置物联网培养方向。目前,各高校与IT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此培养方向更适合[3]。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培养方向)各高校都刚涉及,没有一个成熟的培养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研究“平台+模块”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培养方案
1.1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宽口径专业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
1.2 规格和基本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②具有基本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相关领域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知识更新能力。③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④具有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绘图、运算、实验、测试、表达及工艺设计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1.3 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基础平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场论与复变函数、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高数和工程数学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必须开足,其中,场论与复变函数是为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做铺垫。电路分析及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为电路设计奠定了基础,系统底层设计需要C语言做支撑。
专业基础平台: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这些课程是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例如计算机专业考研的专业统考科目就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则是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网络编程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也是部分学校的考研初试或复试科目,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课程的地位。
方向模块: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传感器技术、RFID系统应用、嵌入式系统。以上课程为实现射频识别系统即设计电子标签、读写器及天线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从70年代末,国外已开始从事RFID系统应用研究,主要应用予自动车辆管理系统、公路收费系统、码头车站集装箱管理系统、防盗系统和门禁系统等,到90年代此项技术已很成熟,国内相关企业可以生产和销售全部国产化的射频识别技术产品(读写器、电子标签)。今年年初,笔者到台湾几所高校做学术交流访问,从这些学校的资讯科技系、电脑与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都开设有RFID系统概论、RFID系统应用、RFID天线设计等课程,说明境外学校也很注重培养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人才。
专业选修课:DSP原理及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初步、FPGA设计技术与应用、oracle数据库、网络安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概论等。这些课程是为进一步拓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科及物联网工程应用而设置的。
1.4 实践体系建设在集中实践环节中,包含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设计(第二课堂)、硬件课程设计、软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此外,要保证相关课的实验要求,需要建立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ARM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FPGA实验室、DSP实验室等。当然,如果一次性建设这么多实验室,投资是很大的,实际上没有必要重复建设,因为各理工科高校大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其实验室资源可以共享。
2师资建设
2.1 大力引进人才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领域,除需要计算机学科外还需要引进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具有高职称或高学历的人才,同时在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与实训工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企业和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到高校和高校教师到企业的双向互动的机制和模式。
2.2 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现有教师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软件资源共享。
2.3 走出去进修或请进来培训对于有些未开过的课程,可以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修,或外请教师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3探索实践
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等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该专业又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及2011年教育部先后批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及西安理工大学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陕西省成立了由多个高校及企业参加的“物联网产业联盟”,这是陕西省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提升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这些外部有利的环境下,我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修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一个“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并计划在2011年招生中实施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物联网人才做有益的探索。
4结束语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通过广泛的调研,制定尽可能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整合其他相关专业的软硬件资源,为社会培养物联网复合型人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坡,吴彤,匡兴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1,(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