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内外形势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首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有利。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就会相应的在此方面的产生资金投入,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配置的资金投入相对于从外部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资金投入来说要小得多。从资源资金的角度来说财务预算支出方面能够减少一部分的开支。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对提高审计质量十分有利,这主要由于外聘的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受企业内部的局限,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走外部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出发,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设置了专门的内审机构或者部门也就形成了一项固定的成本支出,加上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是企业后续的支出增加。另外因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在人员配置上受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内审工作的成绩并不理想,内审质量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将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后,采用完全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的形势,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投入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内部审计外包后,对重大的风险能够哥呢国家有效的进行控制,这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损失的风险,对企业的收益的获得十分有利。随着企业内部审计投入的成本的降低,外包的成本效益占据很大优势,企业走内审外部化的道路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科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因为内部审计的机构受企业领导的直接监管,在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要服从企业领导层的要求,这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外部审计的机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与企业之间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合作的关系,审计更加具有独立性。内审外包的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与其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审计范围会更加的广泛。从本质上说,外部审计的主题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对审计费用合理的收取,与被审计的企业没有其他经济利益上关系,外部审计人员更没有人情上关联,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现代经济形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精通财务方面的业务知识更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经营业务方面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却予以忽视,使得内部审计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这必然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内部审计外部化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自于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而且他们所具有的专业至少范围广泛,在会计、企业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外部审计机构来说,他们的经验更为丰富,对不同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在某些问题上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经济信息。另外,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是,其执业行为受法律部分的约束,同时也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二、企业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
加强内审与外审工作的协调。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时,都会选择部分外部化,采用共同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熟悉企业情况的内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等外部人员共同开展内审工作。企业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要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相互协调。注册会计师测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两种情形:一是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为确定检查风险而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一是接受专门委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出具《内控审核报告》。我们以注册会计师在履行会计报表审计时的情况,考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审计目的下二者之间的合作协调的方式和内容,更具有指导意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首先是要深刻理解组织目标,找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其次要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内部审计业务的素质,因此,除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外,还要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选择正规的有资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如石油工程项目等大型工程绝大部分是以国家投资或国家参与投资为主。而在发达国家,主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些国家除政府投资或参与的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外,大部分工程项目是以私人投资为主。
2 工程造价发展及模式比较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工程计价模式分为英国、美国和日本三种模式。英国是工程造价开展最早、影响力最大、管理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之一。在英国,工程造价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由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编订的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SMM),使得工程造价的首要重点“量”有章可循;同时为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英国的工程造价在“价”上完全由市场调节,相关政府部门会根据市场情况,定期价格指数及成本指数,实现了工程造价的量价分离和动态管理。在美国,工程造价也体现了其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特点,各承包商首先应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然后计算工程费,得到工程成本,结合自身情况,加上毛利得到工程的最终造价。
美国的工程造价划分为直接工程费、间接工程费、工程毛利、不可预见费四大部分。在美国,没有建设工程定额可遵循,也没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所以更强调各公司的历史数据的积累,也更能体现出其高度自由经济体制特点。日本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量价分离模式,与我国的定额取费方式相比较,它的定额只是体现在量上,其价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由日本建筑积算研究会编制的《建筑数量积算基准》和由日本建筑协会编制的《建筑工程标准定额》为日本工程造价定额提供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耗量依据,再结合市场价格、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价格信息,可以计算得到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
在日本,工程造价项目构成包括工程直接费、综合临建费、现场经费和综合管理费。中国于 1950 年引进了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完全由规定的定额主导工程造价。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定额管理制度使得建筑产品的价格与其实际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偏差,遏制了生产力的良性竞争,抑制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创造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执行,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能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为指导,以市场价格为主导的工程造价模式,相应的使政府监管力度由微观过渡到宏观,使中国工程造价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AACE(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约定,对一般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可按如表 1 阶段划分。国内工程造价依据项目进行的深度,按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
3 国内外石油公司工程造价体系
比较国内外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和管理体系的差异,在石油工程项目造价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由于国外市场更注重企业竞争力,因此对经验的积累和巩固成为了国际知名石油工程走向世界的优势之一。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在工程造价方面,都建立完善了相应的数据库、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和软件等,同时也确定了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价格幅度差等。如 SHELL 公司的工程投资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 SHELL 公司的核心商业机密。
SHELL 公司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库完善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按阶段,SHELL 公司将工程造价分为 3 个类型,分别是方案评估阶段的 TYPE1,对应 AACE 中的 CLASSV; 方案选择阶段TYPE2,对应 AACE 中的 CLASSV;项目定义阶段 TYPE3,对应 AACE 中的 class III、class II、class I 三种类型的工程造价.在造价精度方面,有少许的偏差,对 TYPE3,精度要求在-10%~+15%。在 SHELL,造价文件成果的指导性,除需要造价工程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项目经理及其管理团队、生产厂家、承包商等各方的协调配合。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除构成造价主体的基础投资数据外,还应给出详细的工程概况说明、工程造价基础等,让审阅者能清晰的掌握造价文件所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同时对风险、现金流量、人工时等做出详细的分析,方便管理者决策使用。
经过对比分析,SHELL 与国内石油公司造价体系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工程造价基础的范围更详细。具体包含费用估算的范围、相关技术信息(承包商费用估算)、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由于体制原因,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招投标计划、项目进度安排、资金投资计划等也往往与造价文件编制相脱节,导致造价成果仅能反应投资的总限额,对项目管理决策分析作用欠佳。第二,将承包商报价引用到费用估算中。SHELL 公司在 TYPE3 阶段的估算中,除了固定设备材料的厂家报价外(与合同价一致)外,还对建筑工程等专业承包商的的投标报价进行筛选和确定,将中标的承包商价格引用到工程造价中,以更好的提高投资估算精度。国内石油公司造价阶段的设备材料价格报价与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往往有很大的出入,在国内,建筑工程等概预算都是依据相关地区、行业的概算指标、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而来的,如何对国外通行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有效的把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和适应。第三,增加对施工管理费中业务经费的具体界定。SHELL 的施工管理费可以分为现场管理费用(Field Indirect Cost)和公司间管理费用(Home Indirect Cost),也都是针对承包商而言,其中,现场管理费约占整个管理费的 20%~30%,公司管理费占整个管理费的 70%~80%。除与我国施工管理费组成相类似的费用外,还含有业务经费。包括广告宣传费、交际费、业务资料费、业务所需手续费、人佣金、保险费、银行贷款利息、无效管理费用等。在 SHELL,以上所有管理费用都可在进度安排指导下,依据不同的工种和工作时间,采用人工时方法来进行编制。国内项目在施工管理费方面,往往都是采用比率法,根据工程费用,按照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来进行编制。
4 国内石油公司提高国际工程造价水平的方法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有待提高。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差距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革和完善金融业创新机制,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领域国际竞争商业银行竞争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而这种优势地位的产生大多是由我国的政策保护而取得的。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政策的进一步松绑,国外银行的进入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市场优势产生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场竞争中势必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问题,而如何保持住商业银行的持续竞争优势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治理结构因素
1.组织结构不合理。现存的银行机构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模式,部门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各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对经营风险和责任谨小慎微,而对谋取局部的自身利益则违规操作,暴露出从内部而来的机制风险。对基层行贷款权的上收,严重扼杀了基层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贷款项目的层层上报和逐级审批,延误了基层行良好的投资时机,而上级机构为平衡社会关系指令发放的贷款,下级只能听命,如此导致放款项目的评估、决策和运作出现偏差,背负巨额坏账或亏损。
2.制度不合理。在国有独资的产权模式下,国有银行形成了一级法人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多层次的委托关系。从委托人的角度看,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与银行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使得国有银行具有内在的政企不分的制度特征。从人的角度看,银行经营管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控制往往是通过经理人员与职工的共谋而实现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二)整体经营素质因素
1.资本充足率低造成流动性风险较大。资本充足率(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是资产安全性的衡量指标,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不少于4%),以保障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国际大银行的平均值。资本充足率不足的直接后果,是抗风险能力不强、盈利水平低、竞争力差。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少,在主要依靠债务杠杆运作的过程中,银行的债务过高,即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过高,必须留有较高比例的备付金以应付正常的提款需要。而政府长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导致呆坏账严重,金融资产质量低下,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低。
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业务范围狭窄。资产和资本总额、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状况、是否开展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都是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的主要指标。银行是一个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但在经营规模上我国商业银行明显处于劣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设备也比较落后,不仅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服务设施层次低,而且服务软件和专业人才的水平也亟待提高。
3.金融人才缺乏。国际金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既精通外语、计算机以及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又熟悉东道国区位优势、人文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由于普遍缺乏开展国际业务的人才和经验,致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能力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三)外部经营环境因素
1.资金价格管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利率、汇率管制依然存在,长期的资金价格管制,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利率、汇率波动无风险的思维定势,银行缺乏资金价格变动的风险意识,自然就不会主动规避金融风险,创新具有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当银行不能很好地预测、防范风险,势必会降低自身的竞争力。
2.中央银行监管的乏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监管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对商业银行的比例监控与监测仅局限于几张报表,只是作了一下几种比例关系的统计分析,不仅填报的数据真实性差,而且也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汇总分析,缺乏硬性的考核办法和强硬的监管机制,无法迫使商业银行自觉调整各种比率。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必要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对比例监管只是应付,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比例监控、监测流于形式。
3.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商业银行深受其累。由于商业银行受命于政府,将贷款发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最安全的客户,在企业亏损倒闭,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这些贷款便成为银行的呆帐或坏帐,无处可寻。
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治理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创新。通过兼并重组与整合,逐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达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公司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银行组织结构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建控股集团,是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选择。
2.制度创新。应该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一是规范董事会的权利,推广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二是合理安排股权结构,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多元化;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建立明确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董事会决策责任制度来实现。
(二)提高整体经营素质
1.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化解不良资产。通过减少信用放款,增加担保、抵押放款,压低银行风险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以分拆、合并重组的上市融资方式募集资本金或准许其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尽快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利用呆账准备金制度;适量注入财政资金;成立专门的不良资产清理机构等来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
2.开拓业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实现电子化技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网上业务,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开辟中间业务新领域,拓展国际银行业务,加快国际化进程。适时把握混业经营商机,推动业务持续发展,进行服务品种创新,拓展会计事务、融通保管等业务范围。此外,还应开展资信调查、财产评估等高附加值的知识型业务,发展保函、贷款承诺和备用信用证等信用服务方面的业务。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学习欧美等国家金融领域的先进经验,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3.选拔高级人才,引进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人力资本。应根据人才结构现状、内部结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使用的成本采用不同方式、不同渠道进行选拔、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完善对优秀人才的激励与管理机制。
(三)创造外部良好竞争环境
1.推进利率改革,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利率市场化,银行把利息和客户风险挂钩,银行不必惜贷,当认为某企业预期风险较高时,可上调利率,使风险通过利率溢价获得化解。
2.转换监管主体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合理竞争。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督促商业银行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南。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完善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合理竞争。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改组,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活化国有资产存量,以有效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特色文化,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时事教育;时事资源;基本国情;探究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教基厅[1993]23号)》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国家教委历次颁布的文件都对如何进行时事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各地中学也在积极开展时事教育。时事教育对于中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进行国情教育、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九年级基本国情的内容为例,拟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测试、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四个途径对运用时事资源进行基本国情教育进行了探究。希冀找出运用时事学习基本国情的规律。形成可操作的“挖掘时事资源开展国情教育的学习体系” 。
1 探究的依据及现状分析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教基厅[1993]23号)》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同时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注意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时事政策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影、投影、计算机等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提出:“本学业考试 注重考查学生解决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以自己身边的生活事实,感受身边的变化;将所学的国情方面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新问题、新事物之中,结合实际谈认识、感受、体会。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统计显示:65%的中考命题的素材来源于时政背景材料。这些素材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说:“得时事者得天下”。
《基本国情》这一单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本单元的地位来看,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如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文化等内容都是学生后续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一单元是对第一单元责任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融入社会生活的基础;本单元的理论性强,对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高于七、八年级的内容。而学生对国情的认识是零碎、感性、片面的。加之教材相对于形势的发展具有滞后性特点,致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正是基于此,拟通过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看似耳熟能详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并对所见所闻和真实的生活经验加以提升、归纳。从而深入地理解国情。
2 探究与实践的做法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资源认识国情。
政治课堂是实施时事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资源,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充实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时事资源和国情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事现象本质的理解。在课堂上渗透时事资源认识国情有多种方法和形式——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时事开讲;时事专题讲座、结合时政热点课堂练习。而课前5分钟时事开讲的方法平实、易操作,其具体做法是:依据学号学生轮流做时事评论员;评论员以近期国际、国内、家乡大事为内容选取主题概括出事件的经过。然后结合所学的基本国情的理论知识写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在讲《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学生收集的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时事资源。
学生概括出的内容为: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皇家科学院说,他们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CCD图像传感器。这些发明的应用范围很广,光纤除了作通讯用途外,还可以用来制造内窥镜等医疗器材。CCD图像传感器除了大规模应用于数码相机外,还广泛应用于摄像机、扫描仪,以及工业领域等。此外,在医学中为诊断疾病或进行显微手术等而对人体内部进行的拍摄中,也大量应用了CCD图像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学生点评:科技使人类进步,科技也使世界一天天发展起来,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同时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前5分钟时事开讲的方法平实、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时政评析是由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提出问题、再分析解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析的过程中,学生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这样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的能力,增强自信。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1 在课外鼓励学生挖掘身边时政资源理解国情。
在课外,我们鼓励学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情。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书刊、电台媒体、网上下载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国情的数据、图片文字在阅报栏中展出;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看广州日报,从关心国内外大小事情入手,将看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还在课外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时事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在课外辅导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技巧;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剪报比赛;这种做法令国情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学生学的有兴趣。教师教得也轻松。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该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使学生准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正确看待热点事件。因此,该课程对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统一认识,坚定立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摇篮,鉴于师范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高等师范院校除了对师范生进行师范教育以及教学技能培养外,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相对于其他思政类主干课程,该课程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成效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课程重设置轻管理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虽然高校对该课程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但大多仅局限于课程开设和教学要求方面的文件规定,具体的教学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高等师范院校更多重视的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技能的培养,对于形势与政策之类的公共课投入不足,课程所需的教学场所、设备、经费等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主管部门不固定,职责不清,管理混乱,课时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2 缺乏重视,课程被边缘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最看重的是专业课程学习,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学习以及职业技能方面,热衷过级和考证。认为该课程是党的“颂歌”课,是假大空的说教,课程内容对自己的学业和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把其当做“副科”,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普遍,即便是正常上课,部分学生也在浏览手机、看课外书、做专业课作业等。学生的漠视,削弱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1.3 师资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固定的形势与政策课专任教师,师资队伍专业化配备程度不高,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比例小,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热点事件仅从个人角度作一些肤浅的讲解,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缺乏深度的理论性总结,讲形势只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社会形势等多种因素来分析。师资的匮乏,影响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1.4 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随意性强
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普及,教师授课也多采用课件教学,图文并茂,但实质上并未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多数教师一味的照着课件念,内容浅薄,缺乏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必要的课堂讨论与实践,学生参与率低。另外,该课程本身具有的实事性要求授课教师及时研究国内外形势变化,收集时下最新热点,更新教学内容。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监督不规范,部分教师授课内容随意性强,专题陈旧,难以满足学生要求,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1 完善课程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保障课程教学的运行机制
形势与政策课光有文件规定还不够,还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监督和管理体系,确保课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避免流于形式。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领导负责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和考核工作;规范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严格审查每学期形授课教师备课情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督授课教师的上课质量,同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保障。
2.2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课程富有成效,建立一支稳定、专业性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非常关键。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开课前进行集中培训,举办研讨会,输送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班并及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开展说课、听课、公开课以及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同时,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2.3 创新教学方式,搭建网上教学平台
课堂理论讲授成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主要方式,学生普遍反映枯燥无趣。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教学过程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要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注重体验、注重应用,注重全员参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开发该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开拓互联网学习讨论空间,建立线上线下立体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还可利用重大节日、国家政策调整等契机,邀请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社会名人、企业家等进行讲座,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
2.4 构建科学考核制度,全面检验学生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利用观点分析形势,因此,传统的撰写论文或者理论考试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特点,改革考核制度,一方面把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一方面把社会实践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侧重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全面检验学生能力。
2008年11月17日至18日,第四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由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东科纺织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7个国家的著名检测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的专家学者等各方100多名代表。部分代表宣读了关于山羊绒检测与鉴别的研究论文,与会代表就羊绒检测技术进行了交流。
作为世界上名贵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山羊绒历来被人们称誉为“纤维钻石”、“软黄金”。中国是绒山羊的故乡,羊绒产量占全球75%以上,其中优质山羊绒占全球9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且中国山羊绒纤维细、白度好,品质最为上乘。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羊绒制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出口规模也逐年扩大。然而,由于山羊绒纤维鉴别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形成对山羊绒制品含量检测的通用标准,从而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常出现山羊绒纤维误判问题,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逐年显现,也不利于山羊绒行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鄂尔多斯集团发起组织了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请世界山羊绒制品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企业及检测机构专家一起来商讨规范山羊绒制品品质问题的对策。
主题:检测技术需要共识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在讲话中认为:“此次研讨会就中国山羊绒品质问题、山羊绒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容易产生争议的测试技术问题,以及所涉及的相关国际标准、各国标准的采用问题等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中国羊绒检测技术标准早日走向世界,提高中国羊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专家姚穆指出:“自第三届研讨会以来,全球山羊绒生产、使用、检测和研究单位的专家们沿着大家的共识继续前进,集成各学科的创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取得了又一层次的进步,提升了山羊绒的检测技术。”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执行总裁张志在致辞中谈道:“20多年来,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为中国山羊绒产业的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保护山羊绒这种珍贵的稀有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全球面临‘环境友好’的新形势,人们将更加珍惜这种天然的高贵资源,用更新的科学手段去探求它的奥秘,从而使山羊绒产业获得新的繁荣。”
困扰:多样化的异纤
多样化的异纤是隐藏在羊绒衫里的“秘密”。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羊绒制品需求的增长、世界有限的羊绒资源以及羊绒制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了羊绒制品的品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羊绒制品的掺杂使假现象,使用不真实的羊绒含量标识来欺诈消费者。由于掺杂纤维的种类较多,而且新类型纤维的不断出现使得检测工作变得尤为复杂。牦牛绒、表面改性的绵羊毛、非绒山羊纤维、分梳绵羊毛等混入山羊绒制品中,以及产自不同国家的羊绒本身的多样性也给检测带来了困难。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各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同的现象在不断增加,这种检测结果的差异在国际上会导致贸易摩擦,同时也可能破坏纤维检测体系的可信度。
据中国毛纺织协会统计,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山羊绒总量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和蒙古生产山羊绒总和。也就是说,最终售出到终端用户手中的羊绒制品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纯绒或者含绒量中有一部分是用了价格较低的动物纤维。这一事实还可以通过德国羊毛研究所DWI检测过的羊绒制品错误标注的羊绒制品的数量加以证实。
26年来,德国羊毛研究所DWI检验的羊绒制品错误标示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大概40%~60%)。然而,各个检测实验室在对羊绒服装进行含量分析时,由于检测水平的较大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神秘和复杂。甚至知名的实验室也存在对同一个样品却出具不相同的检测结果的问题。
关注:德国羊毛研究所DWI和美国CCMI
研讨会上,作为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德国羊毛研究所DWI和自称为“羊绒警察”的美国CCMI始终是众位代表关注的焦点。
德国DWI:推进显微镜技术的标准化,建立纤维属类的“外形指纹”。到目前为止,商业上对山羊绒进行分析得到认可的只有显微镜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需要操作人员具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原因是这种技术多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结果的差异性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当重要。另外,为每一属类的纤维建立“外形指纹”将会有效地辨别出其真实身份,这也是分析角蛋白纤维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目标,对纤维进行识别及鉴别将一定能够实现。
美国CCMI:加强全球信息共享,持续新方法的研究。美国羊绒和驼绒制造商协会CCMI,是处理和协调国内及国外奢华纤维的权威机构。主席Karl Spilhaus先生建议,为解决以上问题,全球羊绒检测实验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论是对保护实验室自身的利益还是对整个山羊绒行业的利益都至关重要。另外,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羊绒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CCMI于2008年成立了一个标准委员会,主要目的是将实验室间检测结果不一致程度降到最低。为此,标委会正在努力创建标准样品库,届时将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合作,共同创建这一标准样品库,样品库将收集各类羊绒样品,包括纯羊绒纤维、变异羊绒纤维和疑似羊绒的异纤。
其他与会代表也对山羊绒鉴别方法作了演讲或提出建议。来自美国AATCC纤维分析测试方法-RA24的主席Adam Varley先生介绍了使用鳞片厚度测量法进行纤维鉴别。国内的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家代表也纷纷献计献策,并提出了一些山羊绒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如近红外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等。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在此次会议上也有探讨,如DNA分析技术、蛋白质分析等,但这些技术目前处在研究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很不成熟,代表们希望今后在新技术上继续研究和深入,以期早日应用到羊绒的检测工作中来。
链接:
举办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的起因和四届研讨会的内容 杨桂芬
1999至2000年,中国爆发了第三次羊绒大战,国外客商及客商指定的检测机构(包括香港和进口国家的检测机构)风闻中国羊绒市场的混乱状况,对中国的羊绒及其制品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2001年,羊绒大战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的100%羊绒纤维制品,由这些检测机构给出的检测报告有时测出只有80%多的羊绒含量。同时,企业的进出口公司频繁地收到来自客商关于羊绒含量达不到要求的反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尚且如此,其他出口生产企业情况就更差了。鉴于这种情况,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裁王林祥提出举办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的想法。
2001年(适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20周年大庆之际)召开了第一届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参会代表多数是邀请来的客商,也有中外检测机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论文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和德国羊毛研究所提出,主题是如何在显微镜下鉴别山羊绒与绵羊毛。通过这一次研讨会,无论是客商还是检测机构对羊绒检测都有了新的认识,上述含量问题得到了缓解。
2003年召开了第二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主要对中国山羊绒的品质问题、山羊绒及其制品在国内外易产生争议的测试技术及所涉及的相关标准的采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在山羊绒纤维直径的划分和羊绒制品起毛起球检测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2005年召开了第三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员撰写论文,共收到学术论文23篇,其中国外13篇,国内10篇,内容涉及山羊绒行业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的检测技术,包括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如山羊绒和羊毛纤维直径外形频谱分析及鳞片间距的确定。用红外光谱与热分析法对山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的分析等。使世界各国的羊绒研究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200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共收到国外论文13篇,国内论文6篇。来自国内外的
关键词 时事评论 教学模式 “概论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时事评论就是对时事进行分析、讨论和点评,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得出来时事既是“概论课”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解决教材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以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又要求要结合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社会现实,还要求要联系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大学生真实的知识需求、思想困惑以及现实难题。
大学生掌握“实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第二种是通过间接方式获得资料。间接方式大多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传播的时事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能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时事是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时事评论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时事热点、社会焦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时事进行了解、讨论、辩论、点评等,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世界,这既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又实现了“概论课”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要求,让“概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喜欢的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1.2 教育传播学的信息有效传播原理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为了让教育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首先传播者要根据受传者的信息需求和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转换和编制。“概论课”教学的信息主要是教材的知识内容,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播。把“概论课”的枯燥理论知识转化为新鲜生动的时事材料,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对时事热点关注和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等媒介传播的信息,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时事信息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价值符号,传播着某种价值理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客观认识。因此,时事评论教学还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概论课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互动、有趣、有效,正是围绕这三个目标,笔者进行教学过程与程序的设计。概论课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最主要的设备条件是多媒体教室,辅助条件还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介。
时事评论教学实施过程有资料收集、课堂展示与互动、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第一、资料收集。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请一位学生收集这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并把它制作成PPT,在下周第一次课上用5分钟时间进行展示与讲解,讲解的内容必须有学生评论的部分。一般情况不限制同学资料收集范围,但在特殊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的限制,例如,两会召开期间,要学生收集关于两会的资料。
第二,课堂展示与互动。首先让学生把其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展示与讲解;然后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以及上一周的其他时事热点请其他同学谈谈看法或者提问甚至是辩论,最后由老师结合概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评论和总结。例如,关于两会的时事评论,在学生讲解完之后,老师再请其他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两会的关注,最后老师结合中国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三,教学考核。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其一定的平时成绩,根据其他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状况及其表现来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卷面考查除了有10分左右的纯时事题外,其他题目也尽量结合当年的时事热点来进行命题。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这种反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比较正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二种是期末学生教学评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采用了方正教学系统,期末时学生必须在网上对任课老师进行打分评价。第三种相对不正式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经常与学生进行聊天交流例如通过手机、QQ、邮件等方式进行聊天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又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获得许多更全面更客观的反馈信息。
3 业已形成的基本经验与局限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初步改变了对“概论课”的一些传统认识。学生对“概论课”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与现实相脱节,因而既“无用又无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肯定“概论课”的知识性和现实性。很多学生认为,通过时事评论教学让学生开始习惯自觉地去关注时事并能对时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在时事评论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第一,时事评论教学中要尽量要避免时事评论的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同步。第二,在时事评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打破被动、接受式学习的习惯。第三,时事评论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构建“立体化”的时事评论教学平台。第四,时事评论的材料不仅包括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还应该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例如,学生家乡清明节的传统风俗。第五,时事评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方面的时事;其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要有深度和广度;再次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要把时事的分析和课程内容相结合。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事评论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匹配性问题,应尽量做到二者的同步。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时政热点,而不仅仅是学生感兴趣的新闻。
本论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成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教育重任,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恰恰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是一个亟待重点探讨和突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与形势教育的脱节现象。一是虽然各种考试都涉及时事热点,但不少学校总是采用突击方法,在考前搜集相关时事问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二是尽管新课程教材与时事、生活联系紧密,但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然只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形势教育,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时代感和应有的生活气息。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形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形势教育是中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残酷的感情”。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形势教育,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提高道德水准的要求。青少年处于人生初始阶段和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品格培育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国家民族的未来。虽然现行思想政治教材涉及品德教育,但一旦脱离了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就很难把知识内化为品格。
其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推进新课改的需要。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融进德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重点,如果没有时事材料的渗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是空对空。
再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应对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挑战的现实需要。开发性、多元化社会文化良莠并存,要求思想政治课发挥主流教育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形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育学生分析比较和鉴别真伪,选择吸收先进文化,防止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
第四,突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须加强形势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修订频率较快,编写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形,适时调整教材内容,但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教材相对处于静态,必须以动态的现实素材去丰富静态的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的原则
一是全方位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等。思想政治课结合国内外大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洞的理论和概念,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意识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但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形成的,需要正面引导学生对时事、大事的辨析和判断。
再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须接地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立足国情、校情、学情。当前,教育方面的国情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虽然多数学校都在思考探索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教育的校情之一就是城乡差别,并由此决定了城乡民众思想意识的差异,城乡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也就不同。教育的学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思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加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他们富有朝气而又迷惘徘徊,需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青年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形势教育在选材、评价、要求上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的策略
(一)政治课教学要善于捕捉形势教育的契机
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思想政治课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地震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教师及时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兴趣促进思想政治课与形势教育的结合
子曰:“好知之不如乐知之”。所有智力教育都依赖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并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入手,如印发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让班级学生讲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三)典型案例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讲解一些学生关注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增强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播放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播放的典型案例,讲述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男生将该校一位女孩拉到男生宿舍……短短的案例解剖,便能使每个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应强调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和开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形式、内容和问题结论。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还有鲜明的时代性,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而且补充拓展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如的科学理论,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类历史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科知识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补充拓展时,往往打上了教师的个性烙印,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形势教育
1.举行时事政治大赛
每年我校都举行中学生时事政治大赛,让学生通过班内预赛、年级复赛,最后参加学校决赛。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民主选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2.编写时事小报
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排版,分工合作完成,并在年级范围内交流评比,学生在团体协作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学生撰写小论文
我校指导学生用教材所学知识点评时事新闻,培养批判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定期撰写小论文。学生认真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思考探索,通过撰写论文表达个性观点。
(六)加强学生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收集时事资源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对时事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灵活多样展示,并体现实效与灵活的特点,既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也可以是小报展示,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时事背景、社会影响、发展趋势等。
一、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素质,重塑政治教师良好形象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政治教师应尽可能地努力,改变学生对自己的一些固有看法。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读书,就是读教师。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效果就特别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而教师的形象是由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的。应当说,教师的形象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因此,要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政治教学素质,重塑政治教师良好形象,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成绩,也有利于培养一批优秀的政治教师。
二、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厌恶,那种小课堂、满堂灌、你讲我听、你说我服、你考我背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皆持否定的态度,这也是他们“反感”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之一。政治教师应该坚决摒弃这种理论脱离实际、单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转为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觉悟三者统一起来,积极从营造气氛、设疑激趣、探析案例、延伸课堂等方面去巧妙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参加社会调查、访谈、问卷等实践活动,撰写论文或报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内容,更好地发挥它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三、把握学科特点,把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肯定不喜欢听。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可以将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互相结合,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尽可能每天都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并及时把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当充实到教学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还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改变考试模式,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 金融危机 资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2-052-04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巴西货币危机、阿根廷经济危机都伴随着危机之前危机发生国资本账户的大幅开放,因此很多人认为资本账户的开放是促成危机的一个因素而由此提出应谨慎开放资本账户,甚至提倡采取较严格的资本控制来避免危机的发生。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逐渐开放资本账户已是大势所趋。究竟资本账户开放在金融危机的发生与传染的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已成为当前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际上对资本管制、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量的文献讨论了资本管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是否应该放松资本管制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但关于资本管制的利弊至今仍无定论。而且这些研究对资本控制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也存在着分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实行资本控制可以限制国内私人部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控制资本流的规模和组成,从而减少投机攻击发生的可能性,延迟甚至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另一类认为实行资本控制会导致资本的低效运作,不利于一国的经济长远发展,甚至还可能引起公众以为不利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导致资本控制政策的实行,从而促进自我实现危机的发生。
本文重点围绕资本账户开放在金融危机发生和传染中的作用,从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以及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并对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资本账户开放支持论
认为开放资本账户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危机发生的学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看,资本账户开放可使全球储蓄获得有效分配,导致储蓄流向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体,提高全球的福利水平。通过开放资本账户,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便利资源的分配,促进一国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可以从许多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大大改善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一些实证研究表明,资本控制并不是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也不是防止危机发生的必要条件。相反地,资本控制可能会造成一国的经济低效,资源配置不当,降低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从而不利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还会加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一)相关的理论分析
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资本控制不但不是防止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且会给一国的经济带来很多危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本面,从而更易引发金融危机。多利和伊莎德(Dooley, Isard, 1980)认为资本管制并不是防止金融危机所必须的,资本管制的弊大于利。他们指出,虽然资本管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投资者随意撤回资金,但另一方面将会导致该国外来资本的减少。戴拉斯和斯德克曼(Dellas, Stockman, 1993)研究表明,实行资本控制可能会使公众预期政府实行资本控制政策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不稳定等原因引起的,从而导致私人部门的资本外逃。因此,可预期的将实行的资本控制政策增加了自我实现攻击的可能性。格雷利等(V Grill, GM Milesi-Ferretti , 1995)研究了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认为虽然一些国家在国内利率低的情况下用资本管制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套利,但同时资本管制对国际借贷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多利(Dooley, 1996)认为资本控制在产生收益差,掩盖汇率风险上有效,但却无力阻止市场上不连续的投机攻击。
还有些学者认为资本控制并不是避免危机发生的原因,不能因此放慢资本账户开放的脚步。爱德华兹(Edwards,1999)认为,智利在1990年代避免了货币危机的原因在于它严厉的银行监管而不是资本管制政策。费希尔(Stanley Fisher,1997)甚至认为,资本账户开放的好处大于其潜在成本;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敏感,开放资本账户可对资金内流国的宏观政策施加纪律约束。
(二)相关的实证分析
采用多国的时间序列或者面板数据对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的论文也很多。格利克等(Glick, Hutchison, 2000)通过对69个国家1975-199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与习惯相反的是,对资本流实行控制不是减低而是增加了一个的投机攻击概率。波顿等(Bordo et al. , 2001)通过分析了21个国家1880-1997年阶段以及51个国家1973-1997年阶段的数据,认为金融危机更容易发生在实行资本控制的国家。
勒布朗(Leblang, 2003)使用probit模型对90个国家1985--1998年之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控制使货币危机更可能发生。格利克(Reuven Glick et al, 2004)通过采用配对和倾向打分的方法来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得到的无偏估计表明资本帐户开放的国家发生货币危机的概率较低。
三、资本控制支持论
持否定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资本控制有可能造成资本大量外流,国内金融市场容易发生动荡,而且容易受到别国危机的传染从而引发本国的经济危机。而实行资本控制可以防止短期资本的频繁、剧烈流动,杜绝汇率的不断波动,维持正常的对外经济秩序,保障本国银行系统安全。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管制能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机,在一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善之前,盲目地开放资本账户将会引发金融危机。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资本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迟危机的发生。庞克等(Wyplosz ,1986; Park, Sachs, 1987)是最早表明资本控制对于延迟危机是有效的。他们认为存在资本控制时,私人部分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是被限制的,而且中央银行只有在满足私人部门的商业目的时才兑换国内货币为外国资产。因此资本控制减缓了经济中实际货币拥有量的调整过程,从而延迟危机的发生。
众多研究论文主张在一国金融机构及相关监管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应谨慎开放其资本账户开放。威廉穆森和德瑞贝克(Williamson and Drabek,1999)发现,有无发生金融危机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是否开放了资本项目。在审慎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或加重其影响,尽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的基本面不佳。斯蒂格利茨(Stiglitz, 1998)从实行金融自由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和条件尚不具备时实现金融自由化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加剧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严重时导致危机的发生。巴哥瓦提(Bhagwati,1998)也指出,亚洲金融危机是与亚洲各经济体放松资本账户的控制,从而使银行和企业能够在国外融资并由此引发大量国外短期资本的介人分不开的。
(二)相关的实证研究
德米古奇坎特和德特齐奇(Demirguc-Kunt and Detragiache, 1998)在对53个国家1980-1995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研究后发现,在国内银行体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资本账户放开及实施其他金融自由化措施之后,银行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爱德华兹(Sebastian Edwards, 2005)使用一个广泛的多国数据集分析了资本控制与外部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些证据对加大的资本流动性会引起宏观经济脆弱性的增加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没有系统的证据表明,比起资本控制较严的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更高的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更多或者面临更大的发生危机的概率。但他的结果表明,一旦一国发生了危机,资本开放力度更大的国家会面临更高的增长下降。
四、有关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研究
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很多学者通过分析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金融体系的现状认为中国应该谨慎开放其资本账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 1998)认为目前中国不应该开放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的成本会超过其收益。卡顿(Cordon, 2002)则认为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将会减少外汇风险、交易费用以及交易投资的不确定性,为外来资本的长期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中美贸易在两国总贸易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两国从中得到的收益也会增加。俄若炎(Arroyo, 2003)认为,完善的国内市场并不一定能消除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当一国放松资本管制,它必须放弃汇率稳定或者独立的货币政策,而放弃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宏观的管理将变得更为艰巨。目前中国正面对着失业和社会保障低等宏观问题,政府还没有能力完全控制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麦金农等(Ronald McKinnon, Gunther Schnabl , 2003)引用了日本在1980年代早期的经历,分析并说明了由政治压力而改变汇率政策最终会毁了本国经济,警告中国可能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引起通货紧缩(当时日本屈从了美国的压力为了平衡贸易而使得日元迅速升值,给国内经济带来了通货紧缩,导致了货币流动陷阱)。同时,他还指出资本项目的放开必须在改革进程的最后,在国内金融自由化、银行改革和贸易自由化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罗娟和唐文进(Juan Luo, Wenjin Tang, 2007)建立了一个存在多重均衡的金融传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处于存在多重均衡的薄弱区,如果受到投机攻击和流言等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则极易发生危机,故应审慎开放我国的资本账户。
五、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众多的文献研究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十分复杂。资本账户开放并不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开放的时间和力度不同,它对经济的影响大小及方向也不同;研究还表明,资本账户的开放过程既伴随着收益又伴随着风险,具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基本面、政治文化状况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账户开放是否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具体到我国究竟该实行怎样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需要认真权衡比较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利弊,才能制定适当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确保我国经济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
就我国实际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后的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国内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资本管制的解除会修正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机制,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减少了资本流动的成本,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商品劳务的国际流通,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2、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资本账户的开放将使外汇市场趋于完善,国内外金融业的共同竞争有助于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成本,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效率。资金的国内外合理分配也有利于分散资金风险,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
在资本项目开放带来许多收益的同时,开放资本项目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由于三角悖论的存在,开放资本账户会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的冲突。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出口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汇率的频繁大幅浮动增加了进出口的风险,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开放资本账户势必会削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有效性。2、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国际资本的流动,特别是大量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增加了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一旦受到国内外的冲击,容易引发金融危机或受到别国危机的传染。
(三)制订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应审是度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由于资本账户开放的两面性,是否应该开放我国的资本账户应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也应因时而变。现在结合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最终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资本账户开放存在很大的风险,资本账户开放必须先达到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文献总结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对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
入世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实行资本管制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我国逐渐加快资本开放力度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步放松资本管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目前我国主动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因应入世要求的客观选择。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仍处于多重均衡的薄弱区(罗娟,唐文进,2007 ),离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还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日益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银行机构风险威胁着我国金融稳定。若贸然大幅放开对我国资本账户的管制,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动,若再加上此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美国利率变化、投机攻击、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极易受到危机的传染并引发危机。
因此,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要与深化国内金融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稳妥、有序地放松资本管制,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经济基本面得以改善而跳出多重均衡区域,防止金融危机在我国的发生和传染。
参考文献:
1.Dellas, H., Stockman, A. 1993. 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 Speculative Attack, and Capital Control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No.25: 721-730.
2.Dooley, Michael. 1996. A Survey of Literature of Controls over International Capital Transactions [J]. IMF Staff Papers, Vol.43, No. 4: 639-687.
3.Bartolini, L., Drazen, A. 1997. Capital-account Liberalization as a Signal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No.87: 138-154.
4.Leblang, D.. To Defend or to Devalu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xchange Rate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J], 2003, No. 47: 533-559.
5. Luo Juan, Wenjin Tang. 2007. Capital Openness and Financial Crises: A Financial Contagion Model with Multiple Equilibria [J].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 Vol. 10, No. 4: 283-296.
作为德育处主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抓校风建设,促养成教育,做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先进,鞭策后进,为促进良好的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情。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小学德育主任述职报告范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学校德育工作述职报告1
一个学期以来,我能按照自我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注意自我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景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家长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使自我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势。
4、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我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
5、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经过学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景。为灾区群众进取捐款捐物,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经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我的义务和法律职责,不断提高对自我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7、制定了班级德育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班级内每个学生在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
另外,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团结同事,作为班组长,努力协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职责心强,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平和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学习。尊重学生,不体罚,使他们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在家校联系方面,我除了经过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计划、资料和实施方法外,还经过家访或个别交谈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的情景,帮忙家长构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构成方面已取得较大提高。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把班级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德育工作述职报告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学年已经过去,回顾自己的教学,有些可喜之处,但是也留下很多遗憾。现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深知九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在学期初我制定了详实的毕业班三轮复习计划(从课本基础知识着手,然后是专项专题复习,最后是模拟训练。)并公布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了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和王磊老师坚持编写课时学案,仔细修改补充最后印刷分发。为了能提前发放,顺利使用,我们通常是周前准备。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使所学知识更形象更直观,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作业当作和学生交流的另一渠道,或表扬鼓励或提建议反思。记得金高山同学曾说:"老师,我的作业本时常有你的留言,我不能视而不见"。周末作业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机械性的抄写背诵之类的;另一类是能力性的阅读写作题目,要求按时上交并及时批阅。对于备战中考,我知之甚少,一方面我努力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指导学生答题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我坚信"勤能补拙"。我从中考题入手(包括全国的、滨州市个地市),认真做,反复琢磨,把握中考动向。
其次,在管理学生方面,我努力做到严中有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优秀生,高目标严要求。思想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后进生,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重视学习,努力学习,主动学习。对于英语偏科生,抓基础知识,特别是模拟考试后,和他们分析成绩及基础知识的丢分情况,并且制定短期的、具体的目标(或是具体分数)非常重要。一班的王皓朱国瑞二班的张国峰英语成绩较差,每次模拟考试完成后我都会过问其成绩,让他们自己说说最近学习状况,并给与鼓励和心理上的开导。他们中考成绩都得了b级。但是,中考临近,对于优秀生心理指导不够,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有些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刘华瑞、许丽静、赵立君、许丽月都未得a级,非常遗憾。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指出,作为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应侧重于转型,将其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经济复苏速度令人瞩目。然而“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适时退出决定了危机时政府政策的成败,因此我国在判断刺激政策能否退出时应充分考虑民间投资、失业率及国际环境等条件。
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态势都有所好转,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令人瞩目。然而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始终属于“非常规”行为,当经济体具备了正常增长能力时,经济刺激政策必须适时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决定着危机中政府政策实施的成败:退出太早,经济尚不具备自发增长能力,复苏后续乏力,很可能前功尽失,陷入二次衰退;退出太晚,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初级产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应满足的条件
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外贸出口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后于2009年12月首度“转正”,同比增长17.7%,当月出口值位居历史第四高位。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虽然全国物价在2009年全年有所下降,但CPI在年底最后两个月回升,分别同比上涨了0.6%和1.9%。在对我国经济回暖形式普遍看好的情况下,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退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要判断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首先必须明确这种政策的“过渡”性质。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出口萎缩,消费需求不旺,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刺激政策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通过政府的投资、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行为帮助经济重回高速增长的道路。因此衡量经济刺激政策能否退出就要考虑一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是否已满足如下条件:
(一)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达到协调增长
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4846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主持的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政府主导的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体,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民间投资的增速。而民间投资作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远动力,只有一国经济刺激政策真正行之有效时,市场和投资者才会恢复信心,民间投资才会被拉动起来。在经济下滑期,国有经济的性质和能力使其担当起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但当经济情况好转后就要引导民间投资迅速跟进,唯有双方实现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后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投资需求。
(二)就业增长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解决就业问题也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首要、中心任务。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而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性产业,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带来的必然是就业需求的减少。“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劳动者就不能分得社会生产的成果,更不要说达到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这将有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而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同步提升,我国长期存在着高增长、低就业的经济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因此在“促增长”时更要“保就业”,在衡量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指标时失业率比经济增长率更具意义。
(三)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发出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信号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影响很大。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收紧是我国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因为如果在国际金融政策仍很宽松的情况下,我国过早上调利率必然会引起国际游资的注入,抬高楼市和股市的价格,带来资本市场的泡沫。同时也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国内刚刚复苏的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也要防止退出过晚,否则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带来流动性过剩会流入资本市场,国外资本也会趁机流入。
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方式
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欧美等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的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中“非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方式有所不同: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财政赤字的压力已经使其无法更多的使用财政手段来拉动经济,他们主要侧重于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有针对性的对拯救对象进行扶持;而在新兴经济体例如我国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的压力,可以更多的利用政府投资拉动的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尚在成熟和完善过程中,国家在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时除了运用货币政策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外,重点在于顺势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对现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在讨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方式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退出即对其支持政策进行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撤减。而我国的退出应为转型退出,借应对危机顺势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现阶段国际上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虽然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经济增长主要靠政策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强,再加上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在此背景下我国仍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实施一成不变,事实上我国的经济政策始终随着国内外形式相机抉择进行微调。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上也要保持渐进性,有针对性的灵活退出。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巩固经济刺激成果防止经济“二次探底”[J].理论导报,2009(10)
2.谢鹏,刘洪,丁宜.经济刺激计划何时退出[J].金融博览,2009(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 专业发展 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便越显迫切了。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和重要地位,对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素质,实现专业发展。下面我从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谈谈其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坚持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事实上,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教师智慧实践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智慧实践时刻地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需要阅读,因为新课程标准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基本常识内容,善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关注时事热点,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指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基本观点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实际意义,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我们去学习、领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还应主动汲取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先进思想和理论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离开教学谈专业发展就像是没有地基去盖楼房。从备课、授课、说课到听课、评课以及教后记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他们开辟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的授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阵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演进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将教学问题与时政问题有机结合,尤其是要帮助学生科学分析国内外热点问题,把握事件的本质,辨清真善美与假恶丑。
课堂教学实践需要依靠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也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实施自我反思以便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评课和教后记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通过评课和教后一记可以让教师不断地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找到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师要坚持“一课一反思”,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上课之后将教学得失记录于教案之后,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写出自己当时的教学体验;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写出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思考。
三、坚持教育科研,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治教师应该坚持教育科研,增强创新意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做一个研究型政治教师。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确立课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一般而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拓宽视野,确立现代教育观念。第二步,建立课题,积极探索,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课题,开展研究,积累经验。第三步,善于思辩,提炼规律。要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挖掘规律,撰写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来自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困难,或者教师自身的教学尝试或创新。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把专业发展作为终身追求,坚定专业信念,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掌握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段瑞林 略论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6)。
关键词: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课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如何提高职校政治课教学实效,让职校政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多方面接触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职校政治课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较少,而思想政治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等。如果不接触学生,不深入了解学生,又怎能做到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问题呢?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的那种只靠上课接触学生为平时经常接触学生,变过去的“守门诊”为“上门服务”。比如,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操场走一走,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等等。从而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素材。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老师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他们的视野,积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更加发奋学习。
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作学生的领路人
现在的学生思维是扩(发)散的,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亚于教师。如果政治老师不看书,不看报,那只能是学生所说的“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教给我们”的那一类教师了,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了。真正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创设乐学环境,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在这里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政治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从中吸收知识的营养,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付之于行动。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开放式教学首先是指思想政治课应当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必要的经费,相应的安全保障等等。根据目前职校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可以采用辩论课、讨论课、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式,这样可使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可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时,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常规教法,由于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会厌烦“说教”,抵触心理会较大。可以先用两个课时讲述理论,第三个课时就以“发展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道德的沦落”为辩题开展了一堂辩论课。在辩论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辩论课开展之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再要求多开几次这样的课,认为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四、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隔阂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论述了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这一关系问题最先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认为人只有好学求教,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将道德品质的形成同社会环境联系了起来。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环境论,肯定了环境的作用,提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即主张建立睦邻友好的环境,发扬德行,相互帮助。荀子非常重视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他改变了仅从客观环境的单一角度认识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开始注意到人主观认识的作用。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偕黑。”认为环境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著名理学家王夫之认为环境能决定人们意志的坚定性,意志则支配人们的行为。主张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人们形成坚定意志。
在西方国家,许多思想家也论述了环境对人的思想品行的影响。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天赋的美德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把它引导出来的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与好的环境接触。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要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儿童的潜能能够充分实现。实用主义思想家杜威,认为人的“理智”的形成有如有机体进化一样,每一阶段都要与环境接触,特别是要学习控制客体环境,指出 “我们的结论不是要离开环境进行教育,而是要提供一种环境,使儿童的天赋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
古今中外贤哲们的环境教育思想影响着今天的教育,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提供了理论借鉴。但这些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偏颇之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作用。而环境观克服了这种局限,对两者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说明。环境论认为,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二者相互创造,并统一于社会实践。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中,两者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环境变得更有利于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更有利于环境建设。环境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根本的理论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的界定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理论界并未形成一致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陆庆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中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并首先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界定了其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基本确定了思想政治环境研究的基本范畴。其后,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1995 年版)中以“环体”的形式把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要素”之一,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从一个孤立的概念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2002年,沈国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提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外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小环境。”虽然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二分法,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这是最为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二分法。三分法,一些学者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即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了 “中观环境”内容。多分法,除了二分法和三分法,有些研究者还从更广泛、更细致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剖析,如陈秉公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四种类型。时空维度分类法。在上述几种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岳金霞提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的划分方法,即时空维度分类法。从时间维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历史环境、现实环境、未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