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体育课教案范文

高中体育课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体育课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体育课教案

第1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目标课课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15-02

“课课练”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九十年代的体育教学大纲上称为“发展身体素质练习”,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上,对这一块没有说明。课改十年,学生的体质连续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课课练”的遗忘是其中原因之一。总结十年来的体会,发展体能、增强体质仍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而手段简单、易操作、用时少的“课课练”,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替代内容之前,还需保留在课堂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取“课课练”内容,选好的内容如何分配到每节课中,分配在课中的“课课练”安排在课的哪一部分最合适,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现将我校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安排思路介绍如下,供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课课练”内容选取的依据

1.“课课练”的定义

“课课练”从它的出现、界定和作用来看,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在内容选取上,以“形式多样、简单易学、易激发兴趣、便于操作”为选取依据。因此,“课课练”的内容往往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做完不累的简单动作,但能够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学生年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趋于成人化,由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观察事物已知道区分主次,理解能力加强,这时,教学中内容的细微变化,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性。布卢姆(Bloom,B.S.)曾用纵向法研究不同年龄人的认识能力,并根据研究结果,绘出了认识发展曲线图,图中显示15岁前后,即高中阶段学生,其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度超过成人。根据青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骨骼、肺活量、血压、脉搏等发育接近成人,关节肌肉运动感觉也得到了发展,但肌肉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高中学生能够承受一定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

3.男女性别特点

高中阶段,男女学生的冲动性减少,意志行动表现得日趋成熟,但男女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如男生表现出极大的坚强与刚毅,充满着创造未来的雄心斗志,而女生却变得文静,不爱剧烈活动,胆量显得特别小,力量、速度、耐力素质较差,对跳跃、攀爬等动作表现胆怯,而对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表现出更强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内容选取时,应该做到男女内容有别,男生应大力量、爆发力多些,而女生以小力量、形态美为主。即使内容相同,也可依据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去区分男女性别的特点。如左右单脚跳练习,男生20米×2,女生则可安排15米×2。

4.场地器械情况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场地、器械配备情况,有的学校场地充足、器械齐全,而有的学校场地不足、器械不齐也很正常。因此选取“课课练”内容,就需要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情况进行选取,以满足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需要。比如,引体向上或悬垂举腿是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好方法,但如果学校没有单杠或肋木,就要把这类“课课练”内容换成不用器械也能完成的俯卧撑、推小车、俯卧收腿等内容,以达到增强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目的。因此,“课课练”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械情况进行安排。

二、“课课练”的分配策略

将选取好的“课课练”内容,科学分配到三年的课堂教学中,每学期安排多少课次,每课次安排在哪一部分,“课课练”发挥的作用是什么,都需要老师们用心思考。以下介绍我校“课课练”的分配策略。

1.先分类,后分块

高中教学有必修、有选修,在必修教材上分配“固定课课练”,在选修内容上分配“目标课课练”,是我们分配“课课练”的策略之一。

为了更好地安排课课练内容,将在必修课上的课课练称为“固定课课练”,在选项教学课上进行的课课练称为“目标课课练”。因为“固定课课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练习的内容,如立定跳远12次或30米往返跑×2等,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必修内容运动量的不足,如单杠的翻上课上,安排两组下肢的往返跑或单腿跳的内容,其目的是做到上下肢的均衡发展;而在选项教学课上,由于学生选的教学内容不一样,因此,“课课练”内容也不尽相同。因为我们的“目标课课练”在安排时,不具体到内容、次数、组数等,而是只确定“目标”,各模块根据目标要求,确定独立的“课课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比如在第3节课上我们的课课练目标是“上肢力量”2组。不同的模块选项都安排2组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但具体内容自定,这样既保证了各选项模块“课课练”的针对性,又保证了各选项模块素质练习的一致性。表1是我校第4节课“目标课课练”的示例。

有了以上原则,我们的课课练在分配时就非常明确了,高一的必修课,全部安排固定课课练,从高二开始选项教学后,就安排目标课课练,这样各教学模块的教师根据计划自己确定具体内容。

2.总目标,巧搭配

“课课练”内容也需要制定总体的目标,巧妙地搭配到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而由于受理论课、天气课、占用课的影响,我们建议“课课练”的三年总课次以120次为宜,三年六个学期按22∶22∶22∶22∶22∶10的方案进行分配。从分配时数就可推算出固定课课练与目标课课练的具体课次,即44∶76。有了总时数、分配比、课时数,还要制定出分类比,以力量素质为例,力量素质占分配总额的25,高一占三年总量的40,上下学期各占一半,上肢力量再占高一上学期的30,也就是3课次左右。

3.综合考虑,合理分配

⑴根据季节、气候分配

山东气候四季分明,如果速度耐力安排在夏季,学生练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甚至影响下一节课教学,而安排在天冷时比较合适。单杠的翻上,在夏季手易打滑,在冬季就会伸不出手来,那么,春秋两季安排较合理。因此,分配“课课练”内容,要根据季节、气候去分配。所以在发展学生的六大素质时,我校的力量、速度、耐力性练习基本安排在冷季,而灵敏、协调、柔韧性内容安排在暖季。

⑵根据项目,区别对待

虽说力量性练习安排在冬季较好,但像在室外拉引体向上,单杠在天冷时伸不出手,不宜安排在冬季,而安排在春、秋季节最合适。因此,在“课课练”的安排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因势利导,灵活掌握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安全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体育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这也是当前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体育课学科是体育和德育兼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肩负起“文以载道”的责任,构筑德育教育的工程。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老师如能适时地、有机地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应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社会好公民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爱护公物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开拓创新意识教育。这六个基本内容应该成为高中阶段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在体育教学中,使之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与学校整体教学形成合力,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发挥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明确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后,应将其与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学年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各学年体育教学中。

高一学生生活为适应期,由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比较淡漠。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课的课堂常识也不是很了解,同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得小心翼翼能克制自己,遵守纪律,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而应付上课,有的学生对体育有形式、方法、要求和教学特点更是认识不足,上课表现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即使那些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练习,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愿表现,班干部也不敢大胆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其实,体育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安全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制定这一阶段安全教育的方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我们经常看到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重视安全教育的现象:对于教学器材检查不细致及使用不合理,练习技术方法不当,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组织性、纪律性差及学生着装不合适等,从而造成自我伤害事故或被动伤害事故。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体育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防患于未然。

第一,教师应把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纳入各课内容,在备课时,周密、细致地考虑田径运动教学各个环节可能产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把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执行。

第二,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及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等,同时课前还要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利于跑、跳、投动作的练习,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着装上存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第三,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集中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训练。若有违反纪律,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时,要立即纠正,甚至暂时停止练习。

第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在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投掷练习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练习的身体疲劳反映,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量。

第五,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进行练习。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如下:跑道地面要平整,没有石块及其他多余杂物,按逆时针或按备课规定的方向跑进,障碍或栏架要牢固、稳定;使用终点带时,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且不得把终点带缠在终点柱上。

对于跳跃项目,助跑道和起跳地点要平整、不滑,要经常挖平沙坑或铺平海绵包,保证落地安全。跳高时,跳高架安置要稳固;要把不同起跳腿学生的跳跃顺序及跳完后的返回路线交代清楚;跳远时,必须等待前一人跳完迈出沙坑后,下一个人才开始助跑。

对于投掷项目,一般情况下不要相对投掷,也不要对阳光投掷;投掷和投掷者之间前、后、左、右都留有足够的距离;分组投掷时,应在教师或班长统一口令下投掷;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走器材的方法,不允许任何人在投掷场地穿行。

当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械少等,给田径运动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克服困难,努力和创造性地开展田径运动教学工作。

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新课标 改革 方案

在高校体育新课标改革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亲身教学前沿,致力于具体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之经验教训,从教学理论下手,寻求系统的、实际的、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建议,借此完成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到恪尽职守、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

一、科学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得以良好开展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我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投身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新课改要想得到有力实现,必须先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着手。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以锻炼、考核”为主的枯燥课堂模式,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前卫的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课堂内容中提高自身体育修为,比如导入实际生活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其次,是要实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身份转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和轻松感,减少学生因年少气盛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素质的完善;再次,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和课堂竞赛,让学生在课间课后树立起良好的体育竞赛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合理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时,要切实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分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差别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够做到扬长避短,突出发展,激发学生个性化提升。首先,施教者要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下,科学划分学生层次,以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水平稍高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水平稍低的学生有能力接受培养,使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得到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强弱项进行科学分析,采用重指标锻炼学生强项,轻指标锻炼学生弱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地体育培养;再次,注重对缺陷学生的特别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比如学生的视力状况、四肢发育情况、心脏负荷、肺部现状等,针对身体健康有所缺陷的学生,采用适当的项目进行教学;最后,要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合理下达学习任务,科学进行项目锻炼,要适当加强对男生的指标要求,但是不能将对男生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强加到对女生的体育教学中。

三、严格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员,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师对课程题材的把握,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关键。第一,教师要对新课标的教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把握教学关键和教学方向,在现行课程纲要下进行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第二,教师要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备课,体育教学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需要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程序进行精确规划,在教师的合理安排和预计中有序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汲取到系统明了的知识养分;第三,教师要主动负担起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怎样优化学习方法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自我锻炼、自行完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觉悟,深入了解新课标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淡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教师身份定位为专职的指导者,改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思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完善学生社会适应力为第一要务,积极培养能够为我国当今时展作出贡献的复合式人才。

四、寻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默契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这就说明,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强调老师或是学生的重要性,而应当追求教师与学生的默契,使两者进行双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效。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地位提升到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利,满足学生自尊心;有感情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并被教师的教学热忱所打动;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弥补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和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的沟壑,融入学生群体中。

【参考文献】

[1]李金钟.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思想 大家,2011.

[2]尹雨嘉.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中国成人教育,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