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

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经济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经济学论文

第1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3、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网络教学的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

(3)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4)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8)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

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我们知道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教材,它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而随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

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呢?通过探讨,笔者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潜滋暗涨。比如课始播放一段音像资料、课中穿插一段生动的讲述、课尾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动的作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课件通用问题———课件模板的优化设计。

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基本上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因此通用性很差。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标准。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用,全校都能用、全国都能用。

提高通用性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制作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需要,或嵌入讨论系统或嵌入留言系统等,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另外,制作课件也可以发动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等事情可以教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学习,并且是对主动性要求更高的学习。

(5)网络教学对设备、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循序渐进、明确分工。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互联网接入就无法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然而,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变革的,这种变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当然,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物理条件会得到改善的。即便囿于经济因素,无法大规模开展网络教学,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网络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有益效果。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从学校层面来看,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

真正的多媒体制作,涉及教学方案设计、文字脚本撰写、平面设计(美工)创意、2D3D动画制作、视音频素材采集和编辑、编程等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对制作平台的硬件要求很高,对客户端设备有一定要求。而网络教学呢?如果我们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个别专业人员去做,只需要教师运用Word来写作一个学习活动方案。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5、结束语。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1.1使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

以往的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大多为计算机基础操作、邮件收发操作、办公软件操作、互联网基础知识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整体上而言,教学内容偏向基础性、普及性。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中学将宽带、光纤接入了计算机实验室,使得整个计算机实验室进入了联网状态。由此,计算机课堂可以享受来自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这给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创新带来了诸多的机会和益处。在网络环境下,如果中学计算机教师仍然固守思想,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讲授书本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而且也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型人才,导致中学计算机课成为了纸上谈兵。由此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的环境,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当前时代相接轨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技能,教师必须去不断引进新颖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2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在给中学计算机教学带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网络的两面性也同样给中学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处于青年期的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而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鱼目混珠,如果学生长期在这些信息影响之下,很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甚至偏激行为。因此,这就需要作为一线工作者的计算机教师,对学生们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引导。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极易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们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更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科学、理性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说,互联网环境对中学计算机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师的教学方式亟待更新

尽管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从当前的整体数据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即仍旧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也主要是由教师语言描述配以板书说明,相应的实验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将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独特性优势发挥出来,学生们也难以实现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的各项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块,因此,与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常常会出现半年时间就需要作出适当的更新和调整,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师也应当时刻进行学习和充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地转变和创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则更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能力提升,甚至出现一套教案用三年的现象,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2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与网络相脱节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结构组成、运行原理等知识的讲解,还包含了更多的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中运用计算机获取新闻信息等技能的讲解,由此就使得计算机课程必须与互联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当前的一些中学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教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教授内容仍仅限于传统单机模式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也阻碍了中学计算机课的发展。此外,对于当前的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自小即生活在网络时代,他们或是通过长辈的手机、或是通过其他移动终端,早已对网络有了较多的接触,因此他们在使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来访问互联网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比于中学生已经熟悉互联网这一客观事实,中学的计算机课程却未作出及时的更新和调整,仍然有许多学校使用落后的教材和教学设施。可想而知,在这些学校中,计算机课自然难以获得学生们的喜爱,计算机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达不到时代所要求了。总之,从客观现实来看,我国仍有许多中学对计算机教学中关于网络部分教学内容不重视,这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学计算机教学实现时代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3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差

中学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亲身实践操作中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仍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述、演示学习内容,然后再到实验课上让学生依据实验课程的步骤去进行操作演练,这显然会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比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时,大多数的教师是依据课本的框架和内容,来向学生们介绍WORD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授课方法并无大碍,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仍旧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只能达到短期记忆,在随后的实验课中也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出来。此外,计算机教学往往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类操作软件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局面,而许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之上讲授的内容仍然是基于WINDOWSXP,WORD2000等,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这些知识,当他们到生活中去运用时,面对的却是WINDOWS7、WINDOWS8等系统,办公软件也大多是OFFICE2010、WPS甚至更新的软件版本,这些版本在系统界面和功能上与老版本相比已经有了较多的更新和变化,因此,学生出现适应性差、动手能力弱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3网络环境下创新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的策略

3.1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中学计算机教学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是不同于中学其他学科教学的,计算机教学有着其独有的实践特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应当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根本,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要改变以往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实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们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老师再辅以讲解,才能取得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将计算机课堂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在信息时代中,任何计算机应用程序,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计算机课的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到网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校应当从物质层面努力做好计算机课的教学资源配备,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也应当体现出网络的重要性,只有将计算机课程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计算机课程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网络资源的两面性,做好保护盾和引路人的角色,认真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对于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或者过分的娱乐性内容要坚决地予以杜绝,避免学生接触到不健康信息,降低他们沉迷于网络的几率,使学生在网上浏览教学资源时,能够获得网络带来的正能量,从而把这种正能量转变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

3.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操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信息资源瞬息万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十分快,如果不及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加强理解,很可能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始终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如通过增加计算机实操课的课程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类计算机比赛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如PPT制作大赛、WORD排版大赛等等,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计算机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且在比赛的乐趣中自觉地探索新的知识。

4结论

第3篇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计算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集成性为学习者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设计一幅满天繁星并伴有音乐的美丽星空,画面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出了生动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试着数数星星,优美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情景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艺术和审美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

提供学习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按时完成,而教师又很难做到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使所有学生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识字任务,难免造成部分学生识字生疏,量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中玩,玩中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文字,声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将音,形,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显示给学生。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乐园”模块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牢汉字。

营造表演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一个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在学生独立识字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效果.在识字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文中让学生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让学生邀请好伙伴一同表演等,师生共同唱歌表演,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内需,而且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尽可能扩大了学习的全体性参与,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首先,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在学生对张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用“你喜欢张衡吗?为什么喜欢?你能读一读那句话吗?”这样一个连续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其次,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因此,认识必然与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任意选择想要学习的段落来重点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因此,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利用internet拓展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很多课文学习完内容后,我就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如将“张衡小故事”,“星空直播站”介绍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总之利用网络网络优势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不论是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课堂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教师,同样也让我受益匪浅。课前准备工作,现场组织教学工作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还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

第4篇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构大学生网络交易平台,这一平台的主要栏目为:首页、全部分类。其中,我们依赖电子商务的B2C模式来建构二手之大卖场。所谓B2C主要指第三方与换物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二货专场中产品包括:二手书本、二手电子产品、二手自行车、二手电瓶车、二手其他物品。系统采用阿里的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不但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调整运行的配置,而且还可极大地降低运营的成本。运行环境使用linux+php5.4+mysql(数据库),这套运行环境也是当下最流行的Php网站的配置,具有速度快、架构灵活、低成本等优点。系统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用户购物模块、商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WAP模块。在交易过程中,先由商家向后台管理方提供物品并标明物品种类、属性;后台管理方在看到信息后与商家协商,评估物品并确定物品的购买价值,把物品贴到网站上供用户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所需物品的相关信息,并与商家进行协商确定购买方式;商家卖出成功后再与后台管理方联系,抽取相应佣金;最后,由用户对物品进行评价。

2“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

“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由专业老师指导下的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有兴趣的志愿者承担。运维主要包括两大块工作:一是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二是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在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方面,主要工作包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系统方案设计,提出运维建议,完成运维方案的制定及应急故障演练等相关工作;负责网络交易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对网络交易平台系统的性能、状况等进行监控和报警;对交易业务数据及其它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保管;负责金融交易系统日常运行检查、应急操作、系统和网络监控及相关操作文档确定工作等。在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上,平台以绍兴市某外语院校为基础,在稳定运营后在绍兴各大高校推广,然后进一步从绍兴各大高校推广至全浙江省各大高校,利用本平台为大学生商品交易以及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宣传推广上我们采用了品牌推广、口碑营销和新媒体推广三种方式。

(1)品牌推广。即在校园内通过海报宣传、座谈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二货网”这一校园交易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它。网络交易平台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建立校园交易平有的品牌。

(2)口碑营销。校园平台可以通过以个人账号前一个月免费上传自己的二手物品和新物品的方式,让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易,让他们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使物品得到更好的利用。体验过后的消费者会相互转告传播,从而使我们的校园交易平台有一个良好的口碑。

3)新媒体推广。在日趋网络化的时代,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距离更加接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广,能够增加效益。而且,已经构建了二货网的手机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平台,所以推广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3结语

第5篇

在网络背景下,现代色彩设计愈发体现其自身的种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现代色彩设计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文字信息、图像、视频的处理和采集,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最新的信息载体。网络为现代色彩设计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以往人们只关注现代色彩设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在网络背景下,受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使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走入受众的视野,精神价值和心理价值也得到了重视。可以说,网络推进了人们对现代色彩设计理念的转变。受众关注人性需求、情感的因素也促进了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发生变革,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现代色彩设计审美价值的体现带来了新的方向,也促使了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主要指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借助各类传媒语境在各领域内的互动。这里所指的互动不是简单的交换行为,它是对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传递,扩张与收缩的一种动态传播行为,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非同时在场性。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双方交流,主体间是平等的,同时在场的信息流动呈现出了双向互动的对话性特征。然而主体间的非同时在场性使得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在某一个传播节点上,美学传播信息是单向流动的。美学传播信息是为那些不在生产与传播现场的人们所生产的,接受者参与或介入传播过程的能力有限,也就很难影响到传播的内容。美学信息传播不具备日常交流的即时性和现场感。例如,受众对一件色彩设计产品的评价,可以是受众和创造者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发生在受众观赏完色彩设计作品以后。不过,美学传播主体的非同时在场性在网络背景下有所改变,在受众和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上也呈现出“日常交流”的态势。非确定性和流向性。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对不确定性的减小或消除。但是,美学信息是“不可靠”和“非真实”的。它是美学传播有关信息的总和,是色彩设计主体带有一定情感的接受行为,并通过色彩表现的方式传递出信息。美学传播不承诺人们要寻找到历史事实与色彩设计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作为“刻意编造”的信息,美学传播以生动感人而不是确有其事为其成立指标。因此,美学传播的信息具有明确的产品欲望。例如,政治宣传促使人们支持某个团体或反对另一种团体,美学传播也常常介入到这种传播中,广告就是靠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及色彩设计和语言,传递美学信息增强宣传和诱导效果的。混合性和娱乐性。美学传播内容的混合性指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类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的混合。人类传播促使人们交换信息、借鉴经验和传递文明,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美学传播通常不是以严谨的理性形式出现的,而是存在于生活形态中。美学传播内容包括人类多样的世俗状态,心理、情感和审美感知,所以美学传播必然具有混合性和娱乐性。

二、美学传播的新境界

日益网络化、审美化的现实生活使人们重新反思审美与传播的关系。从美学角度看,交往不仅是先验的语言符号,也是和身体有直接关联的,在这基础上理解网络背景下的美学传播,能发现更深的美学意义:空间维度上的普遍互联、时间维度上的直接互动、体验维度上的直观界面,使理想中的先验美学共同感被经验达成,这种情感、趣味与美学风格的共同建构,成为充分意义上的美学交往。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对当代美学关系的重组,可以总结为三个层面的表达:首先,审美对象是借助于网络复制和数字技术,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虚拟世界,艺术的虚幻与日常现实发生了颠倒。其次,审美主体作为网络系统的延伸,使受众在人的感知、表达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网络作为一种“虚拟无意识”,改写了审美主体的组成,也逐渐地改写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审美沟通作为网络主体间沟通媒介,比其他传播形式更能直接地表达受众的感性认知。例如,受众使用社交工具实时互助,突破了语言符号的范畴进而渗透到审美领域。网络传播的美学传播证明,走出空洞的人文义愤和肤浅的技术迷信,重新架构审美与交往的基本关系是可行的。一旦确认了“审美”与“交往”的关系,美学便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范畴。网络作为一种互动性的交流媒介,为当代美学传播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格局,也给美学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反思。在历史上,马克思曾提出了“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这一思想,以此可以将美学的传播当做是解读过去旧的传播形式的方法,反思交往中的感性基础——审美共同感。在架构上,将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作为解读当代审美方式的切入点,反思审美经验的传播学基础——主体间的交往。通过恢复审美与交往的语义关联,网络美学传播现象为现代色彩设计敞开了一个交往的视野,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也为传播学提示了一个审美的维度。

三、广告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表现原则

在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的形式有了新变化和新发展趋势,如现代色彩设计在网络广告创作上的运用。广告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他们要求广告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广告在展示时,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首要因素就是取决于它的色彩作用,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又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与变化,因此,对色彩设计的应用也是广告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真实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从美学还是从传播的角度,广告的表现形式不能出现歧义,其表现产品品质,功能用途和企业形象都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吹嘘和夸大产品效果,对受众造成误导和欺骗,尤其不能弄虚作假。美学在广告中的表现应当对文化把握精准,广告的承诺要可体现出可兑换性,对具有生活化倾向的广告不得以文案的方式再度渲染,对一些特殊商品的广告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渲染描绘的方法。人文关怀原则。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文关怀。人的需求是逐渐由表层转变为深层的过程。随着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也逐渐从物质功利诉求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诉求,所以广告美学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要贴近受众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在广告中需要倡导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宣传助残和希望工程,要传播健康的道德观和审美观,这也是网络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功利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功利性,应该将功利性和美学传播的表现结合起来理解,广告传播中的美学体现是广告传播实现功利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功利性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接受;竞争性是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一般性规律,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告都具有竞争性,所以更要客观地评价商品,挖掘企业和商品的优势和特点,增强美学表现在广告传播中竞争性。其实,广告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与商业有关的美学艺术的欣赏品。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C/S体系结构;数据库;试试题资源库;策略

1引言

在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渗透,教育领域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诸多与传统教学方式整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学习,对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学习效果的评价长久以来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而且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习得一种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客观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时,不仅要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评价,而且要对能力有一个综合测评。

考试是评测教与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帮助学习者检验学习效果,指导教师改进导学方法。只有加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才能对学习者有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智能化试题资源库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核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格标准与评价标准,因此,按照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进行智能化试题资源库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的提出

早期的试题资源库,一般采用FOXBASE作为开发软件,其特点是能存储纯文本的信息,不能存储复杂数学符号,只能采用图形与文字分开处理,输入管理较困难。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现在的出题系统以更高级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为开发工具和大型数据库为后台,可以支持多媒体数据类型,使用上更为科学、有效,系统功能更为全面、完善。

随着现代教育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代替传统人工手动出题,能更科学、有效地组织考试活动,更科学、准确地评测教与学。因此,很多高校陆续开发了一些基于微机的出题系统,但这些试题资源库一般都是针对单一课程的小型试题资源库,有些出题系统中题目本身是不可维护的,即试题资源库中题目已经不适合学生使用,也不能更新试题资源库中的题目;有的试题资源库虽然可以对题目进行简单的维护,但对题目没有分类组织,所以维护起来工作量较大;而且大部分的出题系统不支持题干和答案中包含图片、公式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限制。

因此,按照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建立一个适合功能完备、题型尽可能齐全的智能化试题资源库平台是十分有意义的。这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较方便的手段来搜集试题;能够比较灵活地根据试题资源库和用户的要求来组织试卷、编辑试卷和打印试卷。本设计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体系结构,使用VB作为开发工具,SQLserver为后台数据库,提出了一个通用智能化试题资源库平台的开发方案。

3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3.1C/S结构和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3.1.1C/S结构概述

本试题资源库平台作为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系统,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其结构如图3.l所示。

图3.1试题资源库平台拓扑结构图

在服务器端运行的是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选用SQLServer7,分类存放试题、已经使用过的组好的试卷和系统提供的形成试卷策略;在用户端(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出题老师)的使用者可以使用系统平成试题管理(包括试题的录入、修改和删除)、试卷管理(包括形成试卷、试卷的生成及打印)、试题资源库管理及维护等功能。

客户/服务器(C/S)结构包括连接在一个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处理应用程序,请求另一计算机服务的计算机为客户机(Client)。而处理数据库的计算机为服务器(Server)。所有用户都拥有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来处理应用程序。在数据库环境下,通过若干中间件(Middleware)的程序设计接口,客户机可以与服务器通信。这些接口提供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连通性。体系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客户/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有以下两个特点:集合智能用户工作站作为有效平台使用;平台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

3.1.2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

在典型的C/S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存储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独立进行的,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前台应用所不能违反的规则,在服务器程序中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不准重复这样的规则。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使用者无须过问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中,麻烦的事情都可以交给网络和服务器。在C/S体系下,数据库真正变成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受独立的专门管理。

3.2系统的设计思想

系统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发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通用试题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运行于局域网上,系统提供试题资源库的框架结构,以及对试题资源库中数据的维护功能,但该软件并不包含任何题目。第二阶段由出题教师选择专业、课程名、然后指定该科目试题中选用的题型,出题人可借助试题资源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向试题资源库中加载试题,维护试题资源库,以及生成试卷和进行试卷的整体分析等。该设计方案的优势在于:首先可使整个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不管什么科目,都可包容在同一个试题资源库中,不管什么院校,都可以使用本系统,只需将自己学校的专业目录,开课计划等录入到系统中就可以建立该科目的试题资源库了;其次,系统软件是死的,而试题资源库的题是活的,可以随时进行维护更新;第三,试卷可按出题老师给定的出题模式由系统中提供的生成算法随机生成,保证所出试卷具有同等难度,相同题量,使得用不同试卷考试的学生的成绩之间具有可比性。

3.3系统的功能结构

本系统服务器端采用SQLServer建立数据库,并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端采用VB开发界面,根据使用者不同开发不同客户端程序。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系统管理员其主要功能是做系统管理,具体有系统初始化,全面管理各类用户密码,系统中数据库的转储与故障恢复、运行维护等。

教务管理员其主要功能是确定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各类用户的注册,学生考试试卷的生成等。

出题教师该用户是本系统中最重要的用户,该用户负责课程的建立,试题类型设计,并借助本系统为其提供的试题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将大量试题存入数据库并完成校对工作。功能模型如图3.3。

图3.3系统功能模型图

3.4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试题信息的数据表和试卷信息的数据表是基本数据表。试题表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表,其属性构成有:所属专业,课程代码,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知识单元,难度,认知分类,试题要求,试题正文,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建议所用时间,建议分数,使用次数,最后使用时间,负责人,出题时间。数据库中试题表结构如表3.4.1-1所示:

表3.4.1-l试题结构表

表名T-TEST说明课程信息

主键外键C-ID

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Null说明、格式

题号T-IDINT(12)No

试题类型TYPECHAR(1)No

课程号C-IDCHAR(4)No

知识单元KNOWLEDGECHAR(11)Yes章号(2)+节号(2

)+知识点代码(4)+题号(3)

难度DIFFICULTYINT(2)Yes

认知分类COGNIZEINT(1)Yes

考试要求REQUESTCHAR(100)Yes

试题正文TEXT

参考答案ANSWERCHAR(6)Yes

评分标准GRADETEXTYes

建议所用时间USE-TIMEINT(2)Yes

建议分数MARKINT(2)Yes

使用次数TIMEINT(2)Yes

最后使用时间LAST-TIMERATEYes

负责人PRINCIPALCHAR(10)Yes

出题时间DRAW-HOURRATEYes

若从对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来考虑,按试题类型进行试题表的分类是可行的,对不同的试题类型定义不同的数据表,对于不同课程用表中的一个字段加以区别。但是这样设计数据库的缺点是不能进行统一的处理。本系统采用单一的数据表结构,所有的试题均放在一个表中,课程和题型的不同,只用某一字段来区别开来,这样试题的表结构相同,处理起来十分方便,在进行数据库维护或生成试卷时只对单一的试题数据表进行操作,在系统的具体功能实现上比较容易做到。只是由于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试题都包含所有的字段,所以系统在分配存储空间时存在对空字段的无用操作。首先,该系统用一个课程表来存储开设的专业,课程及教学安排,如表3.4.1-2所示。通过试题表C-ID字段将两个表关联起来。

表3.4.1-2课程表

表名T-COURSE说明课程信息

主键C-ID外键

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Null说明、格式

课程号C-IDCHAR(4)No

课程名NAMECHAB(40)No

所属专业SPECIALITYCHAR(60)Yes

计划学时PERIODINT(2Yes

4系统的开发环境

4.1ActiveX数据对象—ADO

ADO,即ActiveDataObjects,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相连。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即不仅适合于SQL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也适合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术,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Microsoft在VisualBasic6.0以后的版本都集成的ADO。它与以前的VisualBasic的DAO(DataAccessObject)即数据访问对象,RDO(RemoteDataObjects)即远程数据对象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ADO集中了DAO和RDO的优点,可以通过简单的变化实现各种数据结构进行连接。

4.2VB可视化编程工具

本系统采用VB可视化编程工具,数据库也可以选用SQLServer,MicrosoftAccess等。VisualBasic开发的出来的系统界面美观,编程也比较简单,SQLServer提供很好的数据库服务,所以本出题系统,选择VisualBasic为开发工具,SQLServer为后台数据库。

MicrosoftVisualBasic是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可视化编程工具软件。Visual是指开发图形用户户界面(GUI)的方法。不需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而只要把预先建立的对象Add到屏幕上的一点即可。

MicrosoftExcel的ApplicationsEdition、MicrosoftAccess和Windows的许多其它应用程序都使用这一语言。VisualBasicscriptingEdition(VBscript)是最广泛的脚本语言,它是VisualBasic语言的子集。

4.3MicrosoftSQLServer关系型数据库

SQLServer的网络结构提供了许多传统主机数据库所没有的先进功能。数据访问并不局限于某些已有的主机数据库应用程序。相反,SQLServer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其与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桌面属应用程序(如Microsoftword)的紧密集成。例如可以从由VisualBasic、VisualC++等许多客户应用程序中访问SQLServer数据库。SQLServer与流行开发工具使用的几种数据访问接口兼容。可以通过MicrosoftJETEngine和DataAccessActiveXDataObjects(ADO)、ODBC、SQLserver内置DBLibrary以及第三方开发工具来访问SQLServer数据库。对于无缝桌面数据库访问,SQLServer使用OLEDB提供者和ODBC驱动程序,这些驱动程序允许从任何与ODBC或者OLEDB兼容的桌面应用程序中访问SQLServer数据库。OLEDB和ODBC可以从数百个简化设计的桌面应用程序中为特定的查询、数据分析、自定义报表打开SQLServer数据库。桌面集成减少了自定义编程工作。在主机环境中,一般对每个新的报表或新的查询都需要这种编程工作;相反,用户可以使用他们已经熟悉的桌面工具访问数据库信息。

SQLServer数据库体系结构的核心是服务器,即数据库引擎。SQLServer数据库引擎负责处理到达的数据库请求,并把相应的结果反馈给客户端系统。SQLServer充分利用了可设置优先权的多任务、虚拟内存和异步I/O功能,这些都是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的一部分。SQLServer数据库引擎可在多线程内核上创建,在处理多个事务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性能。从伸缩性上来说,SQLServer使用并行体系结构,允许自动将工作负荷分布在多CPU上。

5系统的具体实现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权限管理、试题管理、形成试卷、试卷管理、试题资源库备份五大功能模块,本文主要介绍试题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简要介绍其他模块的功能。

5.1试题管理模块的实现

试题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如下功能:新建专业/课程库、删除专业/课程库、打开已有课程库、试题录入、试题查找/修改/删除。用VB开发系统,通过在VB开发界面的属性栏为各控件设置相应的属性,同时在代码编写栏中为控件编写相应的Click事件代码,通过添加控件,编写代码,完成对系统的开发。

新建专业/课程库的创建

选择“新建专业/课程库”菜单,运用sstab,labe,textbox,combobox,commandbuttonVB控件在SQLserver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专业表、课程表。给相应的控件编写click事件代码,则可实现由出题教师向试题资源库输入教学中所要求的专业、课程和计划学时。

删除专业/课程库的创建

该功能所用的控件与新建专业/课程库中的控件相同,通过编写相应的click事件代码,系统将从数据库中删除专业表、课程表中的相应数据,同时还会将试题表中试题信息中含有该专业,课程字段信息的所有试题删除。

打开已有课程库的创建

通过使用VB控件:MSHFlexGrid,CommandButton,给MSHFlexGrid控件编写相应的DbIClick事件代码,实现打开界面中具体各门专业或课程功能。

操作人员利用此功能可以了解该专业或课程下的所有试题的信息,但操作人员不能在textbox文本框里写和修改试题。

试题录入的创建

该功能是试题管理模块中最重要敢功能,出题教师通过该功能向试题资源库中输入大量的试题供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使用。所示界面所有的textbox文本框是空白的,出题教师将向这些文本框里输入对应的试题信息。所用的VB控件有:textbo,frame,label,combo,richtextbox主要用来处理公式、图片等,录入人员收所有试题的信息输完后,通过相应的click事件代码,系统将把该试题存在数据库中的试题资源库里。

试题查找/修改/删除的创建

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宏观查询和具体查询功能。在宏观查询中,使用者可以根据专业或具体课程查找到该专业及下设课程或该课程的所有试题,点击每道试题的大概信息栏,将会有试题的详细信息。使用者还可以通过专业、课程、题型、难度、章节这些条件具体查询,在试题资源库中找出付合要求的试题。

在弹出试题具体信息界面时,textbox的Enabled属性等于false,此时文本框是可看不可写的,点击“修改”按扭,textbox的Enabled属性会变成true,同时commandbutton控件的captain属性变为“保存”,这时使用者可以在文本框里修改试题的信息,系统将在数据库中把修改后的试题信息覆盖原来的试题信息。

在删除试题这项功能中,涉及到题号的处理问题。系统采用Mid(stringvar,start[,length])函数找到题号中相应的位数,给它们减1,则可实现删除一道题,则所有试题的题号自动减1。

5.2形成试卷模块

该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它可以使用原来已存在的试卷,也可以提供手动形成试卷和自动形成试卷功能。手动形成试卷利用试题的查找功能,一边浏览试题资源库中的试题,一边选择符合要求的试题形成试卷,将它存入试卷库中,在试卷生成功能中通过编辑生成试卷。自动形成试卷的主要功能是:(1)要求使用者手动输入形成试卷要求,并将其存入数据库中。(2)根据使用者的形成试卷要求生成试卷设计方案数据库文件。(3)根据试卷设计方案到试题资源库中选择试题,作上标记。(4)选择完毕将选中的试题存入试卷库中。形成试卷方案将存入数据库中的形成试卷策略库中,下次形成试卷可直接使用该方案。

5.3试卷管理模块

试卷管理模块有编辑试卷、存入试卷库、试卷生成、试卷分析功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形成试卷,都可能对试卷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辑和修改,这时系统提供编辑试卷的方法和位置,设计一个编辑界面,供使用者编辑试卷使用,编辑完成后,会将试卷存入试卷库。

试卷分析功能是对每套试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统计各科目的题数和分数;统计各类型的数量和分数;统计形成试卷结束后剩余的试题数;统计各难度系数试题的数量和分数分布;将上述统计结果存储到试卷分析库文件中,供下次出题时参考。

6关键问题的解决

在试题资源库建设中,特别是理科课程的试题会遇到大量的公式图形等,这些数据量比较大,因此存在一个在数据库中和里存储的问题,本设计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在VB中,RichTextBox控件可在一个控件中显示图形和文字,且支持滚动条,用该控件可解决上述问题。数据库为test.mdb,它有一个表“试题”,在这个表中有一个字段“题目”,用来保存试题文字和图形,该字段是Memo型的。

先将试题文字和图形编辑后保存为RTF格式。使用Windows9x/NT的写字板或其他字处理软件Word、WPS2000都可生成RTF格式文件。然后将保存的RTF文件加入到数据库中。建立一个窗体,在其中加上一个按钮和一个RichTextBox控件,通过输入下面的代码,点击按钮可以将est.rtf文件加入到数据库中。这里的核心语句是AppendChunk,用来向Memo型字段加入数据。

PrivateSubCommand1_Ciick()

DimdbTestAsDatabase

DimrdTestAsRecordset

SetdbTest=OpenDatabase(“g:\test.mdb”)

SetrdTest=dbtest.OpenRecordset(“试题”)

RdTest.AddNew

RichTextBoxl.LoadFile“g:\test.rtf”

RdTest(“题目”).AppendChunkRichTextBox1.TextRTF

RdTest.Update

EndSub

准备好了试题资源库,可以利用VB的数据绑定显示试题。建立图6.l所示的窗体,并在其上放置一个RichTextBox控件、一个Data控件和相关关控件。

在试题资源库建设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形成大量没有重复的等效试卷。因此,需要根据考纲的题分、难度系数、试题覆盖面、题型比例等约束条件形成高质量、具有可信度的试卷。形成试卷系统首先要调用相应的形成试卷策略,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和一定约束条件的试卷模式,然后再按试卷模式选取试题组成试卷。本系统采用以下解决方法。

图6.1利用Richtextbox控件显示试题

首先把题型与考察要求间的关联关系看作一种重要的专家知识。将这种专家知识用各种题型的选择概率表示,反映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的知识点。我们采用题型初始化策略和题型优化策略,结合形成试卷系统中专家知识的特点用产生式规则表示如下:

if(考查要求)

then〈题型=题型1(cf1)or题型=题型2(cf2)…or题型=题型n(cfn)〉。

式中cfi是各个结论的发生概率。系统采用这一知识表示既可以体现各种题型相对于不同考查要求的适应度,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的不确定性,可以模拟人类在运用经验知识时的直觉与灵感,使系统在运用专家知识时既遵循原则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在形成试卷过程中,需要对试题的题型进行优化,指导题型优化的形成试卷策略同样要基于专家知识。题型优化策略包括试题删除规则和试题添加规则。

〈题型A删除规则〉::=〈题型为A的试题An选择概率最小and题型A超额〉O〈删除试题对象An〉;

〈题型A再分配规则〉::=〈题型为A的试题的数量不足and考查要求与题型A选择概率相对较高的知识点分值仍有剩余〉O〈生成新的试题对象An〉;

形成试卷过程中另外一种重要的专家知识是难度系数与考查要求间的不确定知识。这一知识体现为不同考查要求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均值和方差。难度系数均值越小说明要求越高试题越难,难度方差越大说明对难度系数的要求比较宽松。由此得出难度初始化策略。

if〈考查要求=A〉

then〈难度均值=M(A),难度方差=S(A)〉.

在完成难度系数的初始化以后,需要对所有试题的难度系数进行优化,使整套试题的难度系数满足用户的要求。

难度调节过程中可以利用如下的策略:

〈难度系数调节策略1〉::=〈难度系数误差较大〉o〈调节分值较大的试题的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调节策略2〉::=〈难度系数误差较小〉o〈调节分值较小的试题的难度系数〉。

形成试卷策略库中涉及到了不同表示形式的专家知识,有的专家知识以知识表的形式存在,有的专家知识以产生式规则的形式存在,并且不同的专家知识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形成试卷策略库中各形成试卷策略间的关系以图6.2表示如下:

图6.2形成试卷策略层次图

通过对形成试卷过程的分析,得出了形成试卷过程中两类重要的专家知识和基于专家知识的一系列形成试卷规则和形成试卷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形成试卷系统策略库设计。在这样的策略库指导下基于专家知识的形成试卷系统能够实现快速的自动形成试卷,试卷质量明显改善。

7结论

试题资源库系统的设计,在不同的需求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本系统的设计偏重于系统软件的通用性,便于将各门课程的试题资源库统一管理起来。实现了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试题管理、形成试卷、试卷管理等功能。可以支持各门课程的试题资源库的更新与管理;支持不同权限的人员对试题资源库的不同管理;支持各种复杂的公式与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应做以下进一步的研究:

1.与网络远程教学平台集成。目前,国内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正处于迅速崛起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专用远程教学平台,在远程教学支持平台上,作业、考试、自我练习与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系统能支持网上测试等功能,同时开放给学生进入,则可为远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加强统计与分析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测量指标分析。本系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和分析功能。这些指标还远远不能描述考试过程的全貌,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入新的测量指标,并详细阐述它在教育中所代表的含义。

参考文献

[1]王道义,乔陶鹏,李颖鹏等编著.VisualBasic6使用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

[2]E.Winemiller,J.Roff,B.Heyman,Groom著,顾斌,杨德斌译.VisualBasic〖BF〗6.0〖BFQ〗数据库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MichaelOtey,PaulConte著,陈思义等译.SQLServer2000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环境;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20-02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环境对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英美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出寓教于乐的英美文学教学环境,构建新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被广泛应用在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和行为主义具有很大的区别,建构主义的关键是要对外界的客观现象做出主观方面的分析和解释[1]。

将建构主义运用在学习领域,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行为,就是学生一直持续不断将其心理表征活动实现内化的过程。所以,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构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看成是加工整理外界客观现象和有关信息的主导者,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的积极构建主体,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辅助者,不是把客观知识的强制灌输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客观实体的形式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同样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和表达,其只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在主观上做出的分析或者解释,结论不是现实世界问题的终极答案,会不断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逐步加深而进一步被改变或者是发展[2]。另外,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目标,也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不是告诉学生标准模式化的方法和答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目前我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很多共同点。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契合点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现在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要完全适应这种发展方向,就一定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有能力、语言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广、文学素养高的优秀外语人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纲对高校学生的英语专业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高校教师努力培养高校学生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大纲特别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明确指出要把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很好地应用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研究人员对高校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了初步探索,以下是其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方面。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时,采用机械和固定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重点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3]。第二,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第三,需要把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和实践运用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播、电视、投影仪、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很大的契合点。两者都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将教师看成是主要引导者

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主要有英美文学史以及英美文学选读两个方面,具有覆盖面广和信息量多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英美文学的学习资料,补充课堂上教师涉及到的没有展开论述的知识内容,同时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还能够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英美文学研究者做出跨时间和空间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4]。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尽管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便捷、快速地获取多种信息,可是其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就需要教师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搜集信息的有关网站和具体的搜索途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仍然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是将教师的灌输者角色转换成引导者和帮助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环境中,对英美文学教学采取主导-主体的方式,重点是要掌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英美文学的有效、快速教学。

(二)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必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掌握系统的英美文学知识,尽量学习和研究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构建系统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英美文学有关的信息和文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广播、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诵读、旁白等,以便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高校学生要获取大量的英美文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就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才可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外因,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内因,外因在内因的基础上才会真正起作用。所以,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合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英美文学文章和有关信息,充分和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才可以完善自己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指出具体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选取信息,分析和评价资料,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5]。所以,在现代网络环境背景下,对英美文学采取主导-主体教学形式的关键是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三)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构建的基础是创设,也就是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具体的情境。同时,建构主义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看成最重要的手段,说明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高校英美文学课堂上,多媒体信息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利用对一些文字和图片等资料的高科技处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绘声绘影的学习环境,使一些抽象的文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参与到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赏析中,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不同,只有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才会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具体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将自己以后的学习重点确定下来[6]。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和想法的机会,保证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我国目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内在联系和契合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环境下,要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充分运用在我国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师看成是主要引导者,将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还需要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方式,以及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内因,使外因在内因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剑.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11(8).

[2]海燕飞.利用西方文论和建构主义理念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

[3]路丽平.建构主义下的英美文学网络教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3).

第8篇

听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是语言学习和交际技能的实践性应用。据相关研究显示,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语言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听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音分辨能力、对照注释能力、领会记忆能力和猜测推测能力。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输出方式和输入方式,突破了传统听力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僵局,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英语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听力教学。

1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语音分辨能力中的运用

语音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首要接受到的信息,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是辨别单词、理解听力内容的关键。不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陷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对话的内容一知半解,而将文字稿看一遍,其中大意基本都能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分辨能力差,特别是对连读、弱读等英语朗读特殊现象缺乏了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弱项,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听力教学,帮助学生矫正语音以及加强他们对单词的辨别能力。

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先由词组再到句子,逐一进行巩固。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发音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分类,如常用的弱读、连读等,以及感叹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调。然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个个击破,使学生熟悉英语发音,提高对英语的敏感度。

如在“连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足够的(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存在连读现象的听力材料;然后将电影Big Fish中巨人Carl所说的“Go away”一句进行反复播放(由于巨人说话又慢又重,适合学生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发音,并谈一谈发音的特点。不难发现,在发音过程中,“Go away”实际上发为。

2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中的运用

所谓对照注释就是将所接收到的声波信息与贮存在大脑的知识进行汉英语法对照、汉英词汇意义对照,然后经过翻译、润色等一系列步骤后,转化为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知识是确保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对照注释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

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将不常见或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单词进行汉语意义的注释,当然注释内容需要在鼠标点击之后才能够看见。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字幕人员的工作,如将一些比较经典的英美电影或电视剧去除字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台词以及翻译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具有画面性的电影、连续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强化多媒体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播放器的一些特殊功能,调节听力材料的语速,从慢到快再到非常快,三个层次逐一推进,加快学生由英语信息到汉语信息的转换,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反应能力[2]。

3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领会记忆能力中的运用

领会记忆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比较长的听力材料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如常见的有数字、地点等。那么如何领会文章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将其牢牢记住呢?笔者认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对于领会语境、语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波的接受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听不懂的语音,那么有效信息便以跳跃性的一个一个单词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经验知识可以将这些只言片语以联想的方式进行连贯、补充,另外其对于深化记忆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寻求妇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反对妇女歧视、寻求妇女平等”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使学生大致了解妇女解放的历史历程。然后,搜集有关于这一类话题的听力材料以供学生训练,并要求学生摘录、记忆在这一话题中经常性出现的单词或词组。

4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猜测推理能力中的运用

生词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陷入生词的困境中便束手无策。在这一种窘境中,大胆猜测词义是寻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径。另外,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分心或没有听清个别的单词,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动弥补句子的大致意义,不仅能够解决生词的难题,还有助于推测将要听到的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生词,要求学生大胆地推测。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单词“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据“bedroom”“sleeping”两个单词的意义,也大致能猜测出其与“睡觉”“房间”等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意义相近但用途特别的词汇或句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推测,来提高他们的猜测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关键成分省略掉,让学生根据猜测进行自动弥补。

5 结束语   [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服 务,欢迎光临DYlw.nET]

显然,在信息技术高度渗透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现实环境下,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人机互动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入学生和语言环境,参与语言活动,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能够针对学生在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方面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难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李吉南.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第9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思想政治;问题;对策

1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近几年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学生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样对高中政治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的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还不太清楚,对于新环境下的教学究竟应如何实施也没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对于一些结合网络环境的探究活动课也不知道如何开展。特别是目前网络上的信息繁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上的新事物以及新思想等,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网络环境对教学模式的挑战。网络环境下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产生的新鲜事物对中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它一方面提供了一个活跃思维、开阔视野的空间,另一方面却也留下了一些网络误区。例如,现在的微博、QQ、博客等网络平台给予了学生从多个渠道接触社会的机会,但是却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观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程在这方面积极开展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淡化学习过程,重视的往往是结果,造成了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组织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按照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式来设计授课思路,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样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主体意识会对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不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1.3网络环境下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对一些新的思想和社会现象通常会产生不解,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学还是围绕着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配合教师活动,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探究精神以及遇到困难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是非判断力不强,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2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

2.1网络环境下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重点,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德育教育开展的中心。要改变过去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差的思维定式,灵活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授课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程上快乐地接受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2网络环境下要以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课程,它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政治课程的教学要具有时代感,教师应该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现象并与教材知识结合,把网络上的热点知识扩展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关注政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3网络环境下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高中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段,他们不仅面对着生理以及心理逐渐成熟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而且还承受着升学的压力。网络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的误导,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过激的行为。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做到教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有爱心,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2.4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学生的集体意识已经逐渐淡化,这已经影响了学生日后的成长。因此,在政治课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小组进行讨论或者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大家利用QQ群、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将课堂从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极大地缩短了学生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

总之,当前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影响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合理引导学生的网络意识,那么会有更多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产生偏激的思想、建立错误的价值观等一系列的负面现象。针对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社会各界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涂青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2006,(10).

[2]平欢梅,张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青岛行政学

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