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口腔门诊重点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362号)、《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现将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约门诊
(一)主要做法
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病人“就医难” 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院自2009年11月开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至今已全面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医师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和微信预约等服务,并逐渐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号源比例。同时已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
(二)主要成绩
1、门诊部已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逐年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计划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效果分析评价。
2、2016年上半年预约诊疗率达到34%左右、复诊预约率≥40%。
3、无违反规定向患者收取或变相收取预约诊疗的任何费用。
4、已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2016年上半年门诊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5%。
5、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利用微信平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查询等,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因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预约号源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故“分时段预约”的实行目前是由分诊护士协调处理,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科目前正积极配合本部门,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信息系统,使预约号源能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更好地细化“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在预约优先的基础上,精细测算患者就诊时间,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精确度,从而有效分流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力争至2017年底,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逐年提高,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2、分诊护士加强对出诊医师进行培训及沟通,积极宣传复诊预约,力争至2017年底,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3、利用医院OA系统,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了解预约挂号方式及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
4、加强对微信平台预约挂号、缴费的宣传,协助患者和家属使用微信挂号,解决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使患者可以弹性安排自己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二、日间手术
按照《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试行办法》,我院成为昆明市“日间手术”工作开展的试点医院。根据目前我院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预约、入院评估、出院评估、出院随访由科室分散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在各自病区划出固定1-2张床位作为用于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医技科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完成检查及报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病房进行,手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室对日间手术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手术,入院健康教育由病区负责,出院第一天随访由手术医生负责进行随访,专科护士和日间手术管理部负责对患者术后第3、7日进行随访和满意度调查。
三、医疗质量
2016年上半年医疗质控部全体同仁,在医院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按年度工作计划及我院2015-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工作。医疗质控部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管理及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常态化的监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工作。(一)质控部作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常设办公室,上半年协助主任委员召开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会议。会上讨论和/或出台了《手术分级授权—医师手术权限限制及再授权制度》,《医疗安全管理经济处罚办法》,《关于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的规定》。会上还用HQMS、DRGS数据对我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分析,用DRGS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上半年,我院中低风险死亡病例持续为零,出院病人疑难系数(CMI)及DRG总量,DRG组数逐月增加,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逐月下降,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到9.7天,较去年同期的10.22天下降0.52天。2016年3月全省29家三级医院DRGS排名我院已由去年的16名越居到第8名。
(二)年初,质控部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多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了医疗质量系统化管理。每季度按PDCA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册,以季刊《医疗质量分析》形式发向全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电子病历的时间质控管理已见成效。
(四)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稍<60分钟,急诊留观病人平均留住时间<72h,均符合国家卫计委三甲要求。
(五)日常质量监管已常态化。
四、信息推送
(一)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除了基本的现场预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院官方网站上进行门诊预约挂号;
近期,我院更是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让患者随时随地便可进行挂号预约以及诊间支付业务。
同时,我院已在筹备开展基层医疗直接预约挂号业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轻松进行预约。
我院的医院网站已建立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站中查询就诊医师及就诊时间,并进行预约。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患者可根据智能导诊系统提示进行智能导诊,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及医师。
使用微信平台的用户,还可实现就诊费用在线支付、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等,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方便患者就医。
为患者提供药品、费用等自助查询服务
在各门诊、住院部大厅均设有自助查询机,可以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信息、住院费用清单等实时查询服务。
在门诊、住院部大厅等设有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患者通过检验条码,可以在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检验报告。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医院平台,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实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情。
(二)开展和规范远程医疗服务
已建成山灞远程医疗中心,依靠山灞远程医疗网络,可以与国内及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依靠互联网技术,已可与和我院有合作交流的美国、法国等国际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面向集团化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目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已计划建设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囊括支持三甲医院、县级对口支援医院及社区医院。
目前,我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只支持可视化双向语音服务,根据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完善服务,计划将提供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听诊器、超声机等)的远程交互服务。
(三)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操作、管理及监控。
(1) 医生只能按照该病种的标准模板进行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
(2) 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异及完成情况均进行信息记录,可很好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
(3) 系统可自动生成每个路径或每个病种的实施情况统计表,便于进行效果评价及过程改进。
(四)规范单病种质量控制
对于单病种的流程及上报实现电子化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单病种结算登记,系统自动生成单病种月/季统计表,实现单病种上报的自动化。
(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围绕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已建设完成的业务信息系统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病房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病区护理工作站、移动护理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技系统、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病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药房系统、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排队业务系统等。
同时围绕临床业务也投入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如:病历质控系统、病案业务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药库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产设备系统、人事档案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OA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医疗平台及多媒体查询。所有系统均已上线使用,并运行良好。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正对手术麻醉系统进行实施调试,完成上线后,可实现手术预约排程、术中安全核查及质控管理、患者临床信息调阅、手术监控及远程会诊、器械清点、围术期移动查房等功能,实现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工作的电子化。
另外,还计划进行门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实现门诊患者的自动分诊,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六)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已完成云南省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互通及共享。
(七)建立投诉信息上报系统
除了医院专门设立的行风办和一般的电话投诉外,我院还在医院网站以及微信医院平台中设立投诉窗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投诉。对投诉内容进行核实和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积778平方公里,辖5镇4乡,3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6.9万。县是华夏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地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经历2次迁建,3次易址,规模逐渐扩大,功能趋于合理。目前,医院新院址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全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13人)。业务技术骨干均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
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急诊、皮肤、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针灸理疗康复、骨伤、肛肠等12个临床科室。中风专科、皮肤专科、疼痛专科、肛肠专科被邢台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设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症等专病门诊。设有心病、脑病、外科、创伤、妇产、儿科等6个病区。以及化验、病理、超声、心、脑电图、胃肠镜、高压氧舱、放疗、CT、放射、中西药房、消毒供应等20多个医疗、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机、钴60放疗机、彩色B超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500毫安高频遥控胃肠光机、C型臂光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全自动5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流变仪、血液灌流机、过敏反应测试仪,化学发光仪、骨质疏松测试仪、特定蛋白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2010年门诊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业务流水收入2140万元。
我院是全市中医系统首家二级甲等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河北医大、河北工程大学、邢台医专临床教学医院,连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河北省示范中医院”;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浓厚,基本达到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得到落实。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制定了以中医为主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逐项加以落实,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突出中医特色指标和措施,并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列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考评,每月通报点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严格奖惩。此外,落实专人负责基层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院长与卫生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医院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按照相关任务要求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基层指导工作。
(二)人员配备合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通知”的要求,全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达到68.9%;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81.8%;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达93%;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培训两年以上比例达75%;妇科等11个临床科室负责人基本符合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此外,对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及技能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考核并积极抓好落实。
(三)临床科室建设步入正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名称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科室设置、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强化临床病例辨证施治,病例讨论及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24个常见病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书写规定,实行了电子病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38种,开展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64个,门诊处方中中药比例达65.6%,饮片比例达34.8%。
(四)重点专科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中风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各专科均制定了3个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评价分析和优化总结,探索试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目前,4个重点专科依托专家以及专科项目支持,医院给予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重点倾斜,目前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规模。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根据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扩建了中药房,调整了煎药室、库房设置,药库、药房面积设施达到相关要求,适应工作需要。中药房、煎药室负责人具有主管中药师资格并有2人取得高级中药鉴别师资格。认真执行中药采购制度、饮片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引进使用免煎中药200余种,严格进货渠道,落实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煎药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洁消毒。
(六)中医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计划和措施,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一培训,半年一考核,床位护士比例1:0.4,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个,按照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每周检查,每月考评,根据不同科室特开展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每个病区3个病种并提供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基本掌握本科常见
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及医院宗旨、医院发展战略、医院院训、医院经营服务理念、医院奋斗目标、医院院歌(正在谱曲中)、医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总体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规范员工服务理念、诊疗行为、服务用语、着装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手册”并进行培训。为搞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我们在庭院内塑造了扁鹊像,将“大医精诚”雕刻在门口影蔽墙上,医院走廊、候诊区挂有宣传中医药知识的牌匾,院内橱窗有特色专科介绍,编印《新中医》医院院报十期,5万余份,编辑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2期,1万余册,医院内庭院筹建中草药种植园,部分病室安装闭路电视播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片,制作6个中医专科专病电视片于电视台播放,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起步运行。制定了医院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初步开展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活动”工作保障。为加强对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定期督导调度,将八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至相关领导和科室,利用质检日、院周会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标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员工手册、印发各项“规范”“指南”加大各项培训考核力度,实施质量监督,促进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丰富中医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是把院领导的思想统一到以抓体现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上来,抓重点、抓特色,先后制定出台了强化中医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规定。一是认真落实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强化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护理技术运用,提高中医病历书写质量,定期检查,加强质控;二是要求各临床科室要根据科学带头人的特点至少选定一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加以探索与发展,如内1科选定脾胃病、内2科选定中风病、外1科选定肛肠病、外2科选定腰腿痛、妇产科选定不孕症、儿科选定哮喘病,以疗效和特色培育扩大其专科(专病)规模;三是对重点专科或有发展前景的科室给予重点扶持,医院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给予重点倾斜,对学科带头人给予其奖励或重用,促进科室发展;四是组织相关科室技术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先后赴迁安、潍坊、平顶山、西安、柳州、荣成等地中医院),学习借鉴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经验;五是将中药饮片的使用列入医院月度综合质量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者扣罚科室奖金,并与科主任奖金挂钩20%;六是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带动西医,使临床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同时不定期召开专科(专病)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专科专病建设经验,相互促进提高;七是在临床科室负责人的配备上、原则上必须是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职称的人员,西医人员原则上要经过中医学习取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历者,方予提拔任用;八是积极开展中医服务项目,皮肤科配制中药香囊防治过敏性疾病、手足口病,开展中药面膜皮肤美容护理;针灸理疗科开展晚间足疗服务方便病人,配置膏剂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方便患者服用。九是增加设备投入,购置配备中医诊疗仪器增加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的开展,推动我院中医专科专病以及中医特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