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数学观课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学生 图书馆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55-02
1 调查起因
为了在社会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1]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增进社会文明及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经贺州市有关部门领导批准,我们成立了“贺州市基层图书馆现状与对策”和“中学图书馆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实践探索”课题组,对贺州市基层图书馆展开了调查。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A卷主要调查贺州市、县公共图书馆,该部分科研成果已在贺州学院学报上发表。第二部分B卷调查贺州市、县各主要中学的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课外阅读状况。
2 调查目的
本次B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中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课外阅读现状,以便中学图书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
3 调查方式
3.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钟山中学、昭平中学、富川高中各一个班的共213名学生。
3.2 调查程序
采取随机无记名问卷和深度访谈形式进行,发出调查问卷213份,收回213份,回收率100%。有的问题在单项上作了多项选择,对未选择的问题则按弃权处理。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利用图书馆状况
4.1.1 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
(表1)数据显示,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成长的作用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这是很可喜的。但还有少数人不认同或不去图书馆。
4.1.2 利用图书馆的时间
(表2)数计显示,大部分同学常来图书馆,每周两次以上,用时1~2小时的学生占1/3左右,有将近一半同学在繁忙的课业中仍能抽出时间光顾图书馆。有少数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这需要老师和图书馆员激发他们的兴趣。
(表3)数据显示,天天都上网或平均每周都上网4~6次,用时达5-6小时的是极少数学生。占的比例不到10%,按目前这四所中学图书馆的条件,电子阅览室没有天天开放。这部分学生一定是除了在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外,还用手机上网。半数以上学生平均每周上网1~3次,用时在1~2小时。不上网的学生占21.6%。
4.2 课外阅读状况
4.2.1 阅读来源和阅读载体
(表4)显示,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多彩。主要借阅来源是图书馆。主要阅读载体是纸质读物,可见学校图书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网上阅读也受到部分学生的青睐,但网络资源浩瀚无穷,良莠不齐,学生需要正确引导。对少数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4.2.2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喜欢的阅读类型
表5显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电视、网络的兴起,削弱了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的阅读类型是小说等文学书籍,其次是报刊杂志,最后才是学习辅导、时事政治、科普类书籍。目前很多学校是统一帮学生征订各学科辅导资料。这样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选择学习辅导书就相对少了些。
4.3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4.3.1 对学校图书馆的满意度和借书快捷度的评价
(表6)显示,学校图书馆满意度比较高,说明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发挥,但服务还不尽人意,有待改善。
4.3.2 到图书馆借书和不到图书馆借书的理由
(表7)认为图书馆书多,环境好、借阅方便的学生超过半数,说明图书馆的藏书满足了多数学生的需求。但也有将近1/3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藏书、服务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不去图书馆借书的原因有一半以上是没时间,可见课业负担和高考升学的压力确实很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图书馆对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平均一周都能到图书馆1~2次,花费1~2个小时进行借书、阅览和上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阅读载体和阅读来源多种多样,阅读内容丰富,但仍以纸质阅读为主。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高,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学生阅读内容过于集中小说等文学书籍,尤其是武侠和言情类;二是图书馆的环境有待于改善,因为只有15%的学生认为图书馆有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图书馆的服务有待于提高,有1/3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四是有14%的学生不去图书馆,有3.8%的学生从不阅读课外书籍,有21.6%的同学不上网。说明图书馆的工作有待改善。
5.2 建议
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扩展知识面,锻炼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之一。也是时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所以图书馆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现提出以下建议。
5.2.1 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
通过调查有14%的同学不去图书馆,有21.6%的同学不利用网络,不去的原因有不了解图书馆,课业负担重,环境不够好等。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加大宣传力度。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开展图书馆教育活动。贺州二高图书馆的做法是以班为单位,首先由图书馆老师到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图书馆的规模布局、图书分类、排架及借阅方法。然后发放借书卡,带学生参观图书馆,图书馆老师象导游一样边讲解边让学生实地观看图书馆整体布局、藏书结构、分类方法、排架规则,规章制度,懂得文献检索、图书借阅方法等。最后由学生自由浏览、阅读图书、做图书笔记、或向图书馆老师提问题、借阅图书。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2)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
精心设计书架、阅览架、阅览桌椅、阅览座位的配置和布局。在图书馆、阅览室悬挂名言、警句、名人头像、摆放盆景、播放轻音乐等,营造一个优美舒适、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典雅、清新、恬静的阅读氛围。
(3)正确认识和处理课业与课外阅读的矛盾。
图书馆员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督促他们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多和科任老师沟通,有意识的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
5.2.2 培养检索意识,加强阅读引导
调查中78.4%的学生都上网,48.8%的学生喜欢看小说等文学书籍,但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图书馆员要引导学生获取健康信息,阅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籍。
(1)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自主学习空间。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查找、收集健康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吸取精华。如贺州二高图书馆多次组织师生参加“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向全校师生免费开通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员指导学生阅读,还把阅读指导课和电脑课搬到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让科任老师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
(2)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介绍读书方法。
图书馆员要引导学生多看名著、唐诗宋词,精美散文,提高文学素养。利用图书馆宣传栏、讲座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介绍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5.2.3 政府部门应该有专项资金投入中小学图书馆
目前中小学校图书馆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政府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每年征订的期刊数量不多,购买图书少,有些中小学校图书馆几年都不购进图书,有些中小学校图书馆是为了应付示范高中或两基检查才去购买图书,造成馆藏图书不足、资料陈旧,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如果政府部门每年有专项资金投入中小学图书馆,规定用于购买图书或图书馆设备,那么馆藏资源和设备就可以得到充实。
5.2.4 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北京教育学院图书资料中心李主任分析认为,图书数量、质量及经费方面的不足只是表面原因,人的观念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3]因此,只要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那么中小学图书馆会在领导的支持下有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家鸣.冰心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课堂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精讲精练;正确把握师生的主客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易于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效率是对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这种效率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的教学时间与有效的教学时间之比;在质上表现为教师所预期传授的知识、能力,与学生实际接受的知识、能力之比。毋庸置疑,效率的提升是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从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入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与广大同人切磋交流。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三个维度的目标具体化,并且落实于教学活动中。在备课时,要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思想、心理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应当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课,我们有时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有时采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建立学习兴趣。譬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可采用图形法,让一个个定理用图形来生动地展示,并把基本图形作各种变式,数型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几何定理的教学,我通常首先让学生从图形探求出定理,教师再文字叙述,然后,再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记图形,对应几何语言表述,这样通过数型结合,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记得牢固。对于复杂图形的解题,要善于分解出基本图形和基本定理,化难为易地去做。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设疑,将知识点隐藏在一个个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此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探究性学习之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其次,突出重点、难点,精讲例题,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数学的许多定理定义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而这些知识往往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令学生兴奋起来,使所学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针对高中生渐进成熟,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特点,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训练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进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例题。可根据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和思维方法等特点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地追求例题数量,而是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的过程视具体情况而定,可由教师完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让学生写出。关键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完全承包。教师应当腾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做练习题、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解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地强化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堂课作准备。
另外,正确把握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角色,创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环境。
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群思群策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地表态或者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压抑而是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害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认识理解问题时的缺陷。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除了要从正面解释外,还要做一些反面文章。即针对学生在理解知识要领时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设问或故意出错,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之中明辨是非,提高知识要领学习的准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由于这种创设的评错情境,所给出的结论与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动机会非常强烈,一旦错误被揭穿,必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便会更加准确。
最后,要认真钻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将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生动逼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声音所创造出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得以具体化、清晰化。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地得到提高。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是备课和课堂教学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其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都要努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要坚持不懈地更新教学观念,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和创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 要】从分析重点学科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重点学科与图书馆的关系入手,研究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资源与服务保障。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建设;资源;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高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图书馆如何参与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1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构建基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将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图书馆不仅具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拥有各类专业知识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教学及科研工作所需文献资料大多是由这些馆员为其提供的。同时,师生的学业完成和学术研究更离不开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质量及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成效。
1.2 重点学科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其工作重心必须与学校的重点同步。重点学科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依托于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 高校图书馆构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的途径
2.1 建立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系统
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是指在高校某一重点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服务于应用、研究和参考等方面所需文献的收藏,能支持重点学科师生尤其是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科研工作,能满足高校科研人员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馆藏数量、质量、多元载体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重点。图书馆要参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好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制订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进而形成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
2.1.1 印刷型文献的建设工作
所谓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其他文献等。专业图书的建设应以学术专著为主,辅以指导性读物。如倾向于收藏重点学科与专业领域的权威论著、学科发展各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学科前沿论著等。学术期刊因其出版周期短、数量大等原因,最能反映高校学科和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时应加大力度。
另外,在印刷型文献的收藏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收集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该类文献多为第一手资料,能及时反映各个学科及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是重点学科资源建设重要的信息源。当然,由于此类文献未公开出版,获取程度相对困难,有时通过正常的收集渠道无法获得,图书馆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与相应的学术机构建立联系,或者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其他方式获得。
2.1.2 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
网络环境下,加大数字资源收藏的比例,是构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在保证印刷型文献建设的同时,应适当向数字资源倾斜。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请重点学科及专业的专家教授和教师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对一些能代表学科前沿和反映国外学术动态的重要数据库及电子图书,应及时更新,以满足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资源需求。
2.2 加强资源及服务的宣传推介工作
教学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了解,有些教学科研人员很少登陆图书馆网页,对图书馆的可用数据库并不清楚,对数据库的使用不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面向重点学科的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了解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情况,面对面地与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动态进行跟踪,随着科研的进程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如在科研课题立项阶段,提供相关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等;在课题研究阶段,及时提供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士动态;在课题结题阶段,提供研究成果的整理及服务工作。
2.3 开展重点学科的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最早出现于美国研究型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地首次推行学科馆员服务,随后,北京大学等其他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此项服务。学科馆员一般由有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担任,也可以在各学科专业聘请资深教师担任顾问,主要承担学科联络咨询及开展学科嵌入式服务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馆员不能将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参考咨询及用户培训等方面,而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为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可以针对科研的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研究成果展示、学术前沿跟踪等,将图书馆服务工作与整个科研过程结合起来,为科研课题进行内容分析、创新论证、方案策划、成果预测等专项服务。另外,学科馆员和科研人员之间需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建立稳定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有效的服务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2.4 建立重点学科资源导航系统
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是高校图书馆有效组织和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形式,是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学科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高校图书馆应围绕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从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高质量、针对性及全面准确的文献资源,建立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学科导航系统,包括重点学科个网页,以超媒体形式链接网络信息及相关专业网址,平台的各类型数据库,网络和数据库检索的导航信息等。重点学科资源检索途径应简单化、多元化,不仅要提供
关键词 和分类检索,还要建立简介、综合检索等其他高级检索功能,使重点学科用户能通过网络迅速准确的查到所需文献资源。
3 结语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工作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图书馆应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全方位建设与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强化为重点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为重点学科提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展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服务新途径、新方法,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并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8(1):95-97.
[2]王晶.浅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67-168.
[3]王善林.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情报,2010(3):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