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餐饮需求分析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关键词: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模式;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7;F719.3;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57-02
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是其他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1] 。农产品通过传统渠道进入餐饮企业,一般要经过农户―区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餐饮企业―消费者等一条或多条冗长的供应链,使得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的情况。据统计,中国现有餐饮企业近500万家。餐饮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但针对餐饮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还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农副产品“小生产”与餐饮企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和餐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农餐对接”这一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 [2] 。
“农餐对接”作为一种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相关研究提出了“农户“专业化农业企业+餐饮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餐饮企业”、“农户+农场+餐饮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农餐对接”模式。本文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餐对接”模式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基于商务的“农餐对接”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农产品流通要经过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等环节,农产品的新鲜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中间过程造成的流通费用和仓储费用,增加了餐饮企业的原料成本。
“农餐对接”是餐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各种形式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农产品,减少中间商的参与,降低成本,实现餐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直接合作的形式 [3] 。
(一)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理论模型
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农餐对接”模型,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到餐饮企业的整个生态产业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订购系统、物流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一系列功能实现生产基地与餐饮企业之间的快速、高效对接。其理论模式如图所示。
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农餐对接”理论模型图
餐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订购平台了解农产品信息并订购所需农产品,企业将订单统一分析处理,确定农产品采购种类和数量,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在仓库进行农产品暂时储存和粗加工,再由物流配送部门进行包装后配送。此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运营系统包括:产业链后台管理系统、网上订购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金融支付后台管理系统。
1.产业链后台管理系统
此管理系统包括农产品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促销管理、页面管理、统计报表、基础设施管理等,同时对其他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使系统与系统之间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进行。
2.网上订购系统
网上订购系统包含着大量农产品信息,餐饮企业通过网上订购系统了解农产品信息,对服务企业下达订购指令,将自己所需农产品的种类、数量、初加工形式、到货期限、送货地点等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完整反映给服务企业。
3.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配送系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和支撑,对“农餐对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规划物流作业流程,选择物流服务方式(第三方物流或自营物流)、物流信息化等手段,为餐饮企业的供求环节打造一个实用、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4.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
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指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系统地储存和管理,并通过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各种分析报告。通过这些数据的合理分析和运用可以使企业不断改进发展。而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可以进行下一段时间的销售预测和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数量、种类进行指导等。
5.金融支付后台管理系统
系统与银行、物流、短信、CA等实现相应接口,具有结算管理、交易管理、交收管理和交易中心内部管理一体化特点,功能模块划分细致,紧密相连。系统还具有严格预警和提示功能,保证交易的安全。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模式特征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是指餐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农产品的方式。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一种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型,实现了餐饮企业与农户的对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销售数据分析与生产指导的对接。单纯的餐饮企业与农户对接,存在着服务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这个问题制约餐饮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阻碍着“农餐对接”的推广和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服务为农户和餐饮企业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对接平台和发展环境,使餐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农户与餐饮企业间的“农餐对接”。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订单式生产
企业以往常食材的销售量以及餐饮企业食材的需求量做大数据分析后,为农户提供需求分析,从而有预见性地进行生产,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服务企业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分析系统,结合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信息,能对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有效性预见分析,而这种预见分析正是农户所欠缺的,每年都有大量农户由于盲目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农户为企业提供生产的农产品,为了避免出现农产品供应量不足问题,企业为农户提供分析数据,使服务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2.扩大市场份额
网上交易平台积累了稳定的客户源,餐馆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集中消费,系统的“集市”效应给农户带来了无空间限制的客户源。网上交易平台使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直接面向各餐饮企业,避免了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使农产品的新鲜度得到了保障,而农户的销售对象从小型卖菜户变成各地区餐饮企业,销售对象的改变扩大了销售量,同时减少了销售时间。网上交易平台经过经营推广,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源,农户也就获得了稳定的客户。
3.减少流通环节
企业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基地将产品直接对接到餐饮企业,减少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流通环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一般要经过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这些环节,过多的流通环节不仅造成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和农产品新鲜度受损,还会使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被一压再压,这种情况使餐饮企业没有“物美价廉 ”的农产品原材料,农户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提不上去。电商服务平台直接取代了农户到餐饮企业的中间过程,从农户手中直接把农产品送到餐饮企业,使农产品新鲜度和价格能够得到保障。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模式推广及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团的注资门槛,综合运用金融和财政政策手段,鼓励这些企业的发展;建立“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评选优秀示范企业,建立“农餐对接”示范企业专项资金,对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在税收方面,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实行减免政策,推动“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搭建和发展“农餐对接”平台。政府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搭建“农餐对接”平台,规划整合已有电子商务平台。加强针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平台的配套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和信用与认证服务体系。
(二)加强“农餐对接”电子商务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农餐对接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农餐对接”信息平台,实现农户、“农餐对接”服务企业、餐饮企业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对接。二是培育参与主体的电商意识。定期对农户和餐饮企业进行“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意识培养和技术培训,重点面向大型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大型餐饮企业领导者,让他们真正了解“农餐对接”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提高他们的“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意识,动员他们开展“农餐对接”工作,加快“农餐对接”发展进程。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餐对接”模式的推广,物流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改造与升级,构建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4]。政府要加大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改善农产品运输条件和运输工具,鼓励物流企业冷链运输技术改造和自建冷库、购买先进冷藏设备,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餐对接”顺利进行。政府也可以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周围支持建设冷库和冷链加工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电子商务管理技术,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发展。
(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农餐对接”的关键。目前“农餐对接”模型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户生产规模小和专业技术不足是制约“农餐对接”推广的重要因素。农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可以为餐饮企业提供稳定的、安全的食材来源,进而促进 “农餐对接”模式的推广。为此,应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和属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此,不仅提高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餐饮企业的发展,从实质上真正实现“农餐对接”。
参考文献:
[1] 胡碧晴.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究――基于“农餐对接”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352.
[2] 王鹏飞,陈春霞,黄漫宇.“农餐对接”流通模式:发展动因及其推广[J].理论探索,2013,(1):56-64.
【关键词】 性犯罪;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青少年;男(雄)性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48-02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39 Male Juvenile Sex Offenders/ZHANG Hao-ran, CHEN Jing-qi, DU Xiao-na, et 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ale sex offenders'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adolescents. Methods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9 male sex offenders. Results Of 39 male sex offenders, 25.6% and 20.5% knew that men and women with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 could have no obvious physical symptoms respectively; 87.2% knew that using condoms during sex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HIV infection; 74.4% of them agreed that people could have sex behaviors with others as long as gained benefits from others; 92.3% had ever had sexual intercourse before the crime. Conclusion The juvenile sexual offenders were lack of basic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e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juvenile sexual offenders.
【Key words】 Sex offense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Health education;Adolescent;Male
【作者简介】 张浩然(1982- ),男,黑龙江宾县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
【通讯作者】 陈晶琦,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
性知识水平和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性健康[1]。为了解性罪错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需求,为今后在青少年中更好地开展性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性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于2008年10月对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男性性罪错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全体男性性罪错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2份,回收合格问卷39份,有效应答率为62.9%。被调查的39名男性性罪错青少年,年龄为16~23岁,平均(21.4±12.9)岁;74.4%生活在农村;初中未毕业占46.2%,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或中专未毕业及以上占25.6%。父亲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69.2%;其次是小学,占17.9%;大专占7.7%;低于小学和高中分别占2.6%。母亲文化程度也以初中最多,占59.0%;其次是小学,占23.1%;高中占12.8%;低于小学占2.6%。
1.2 方法 基于以往国内性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2-4],设计自填式调查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性健康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性健康教育情况。
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领导及管教的帮助下,对所有男性性罪错青少年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在管教的协助下,完成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本调查为自愿参与。
1.4 数据录入与分析 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软件计算相关指标的频数和比例,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性知识
2.1.1 性健康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39名性罪错青少年中,知道女性容易怀孕时间的有30.8%;知道女性月经初潮后有行为发生就有怀孕可能性的有56.4%;知道妇女有一次行为也有怀孕可能性的有76.9%;知道患性病的男性和患性病的女性可以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分别有25.6%和20.5%;知道男性在初次遗精后有生育能力可能性的有61.5%。
2.1.2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39例男性性犯罪青少年中,知道艾滋病可通过母婴、血液、传播途径的分别有79.5%,94.9%,92.3%。见表1。
2.2 性态度
2.2.1 对婚前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分别有97.4%,97.4%,89.7%和74.4%的人回答同意在计划马上结婚、正在热恋、一见钟情、只要对方能给好处等情况下可以发生行为的观点。
2.2.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有35.9%的青少年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28.2%的人不同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只能怪他/她自己”的观点;分别有64.1%和53.8%的人回答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加常规的学校课程学习和与年轻人一起工作。
2.3 有36人回答在此次犯罪前有过行为,占被调查者的92.3%;有7人回答曾经使他人怀孕,占17.9%。
2.4 学校性健康教育情况 在被调查的39名男性性犯罪青少年中,分别有48.7%,33.3%,25.6%,20.5%和25.6%的人报告在校学习过艾滋病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途径、
避孕方法、正确使用和预防性病等知识。
3 讨论
3.1 要重视男性性罪错服刑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2006年全国男性青少年(15~25岁年龄组)淋病和梅毒报告例数分别为23 916例和6 979例,分别占全部报告例数的18.8%和8.1%。男性青少年的性病感染情况不容忽视[5]。许多性病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淋病患者中,有5%~20%的男性和60%的女性无明显症状。这些无症状的淋病患者与有症状的淋病患者一样,可以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给对方[6]。了解这一知识对预防性病感染非常重要。本研究中,知道患性病的男性和患性病的女性可以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人分别只有25.6%和20.5%。2002年对2 000多名北京和辽宁高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这2个题目回答正确的男生分别只有30.4%和26.6%[3]。提示青少年普遍缺少这方面知识。
调查发现,30.8%的青少年知道女性容易怀孕时间。2005年对北京某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知道女性容易怀孕时间的男生为21.2%[2]。提示青少年仍然缺乏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应加强宣传普及避孕知识,合理应用避孕方法,让男性青少年也积极参与到生殖健康服务中,进而降低未婚先孕的发生率[2,7-8]。
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歧视不仅涉及到艾滋病患者本人,还涉及到患者的家属和家庭。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绝大部分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给卫生防疫部门的监测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妨碍开展和推广行之有效艾滋病预防活动。本调查显示,只有30.8%的青少年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对该问题持有正确态度的比例低于2005年对北京某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52.4%)[2]。对大学生的研究显示,运用生活技能进行艾滋病教育可有效的提高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9]。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时注意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有助于转变相关的态度,进而预防艾滋病传播。
研究发现,被调查者对婚前持同意的比例很高,与此对应,有高达92.3%的人回答在犯罪前曾有过行为。高于鞍山市从事餐饮、娱乐、服务工作和社区无业/待业的校外男青少年(62.3%)[10]。与Morris等[11]对美国39个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的1 801名男青少年进行的调查结果相似(94%)。行为的高发生率使性罪错青少年暴露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之中,因此增强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的能力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性健康教育中。
3.2 重视初中阶段学生和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本研究中,只有25.6%的性罪错青少年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大多过早地离开了学校。校外青少年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8],缺乏基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由于周围环境的复杂,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因此,重视并加强初中及以前阶段的性健康教育、开展特殊群体(如校外青少年、流浪儿童等)性教育以及加大社会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12-13]。
3.3 重视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本研究显示,分别有48.7%,33.3%,25.6%,20.5%和25.6%的性罪错青少年报告在校学习过艾滋病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不传播艾滋病途径、避孕方法、正确使用和预防性病等知识。提示目前我国学校性健康教育不足,学校性教育目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首先,各地出版的教材良莠不齐,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其次,合格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14]。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15],因此直接向青少年讲授性知识的相关卫生人员应该是性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对象。但部分教师缺少性健康基本知识,如只有57.9%的教师知道正确使用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16],有2/3以上的教师对有些敏感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讲和缺少具体的教学方法[17]。由此可见,应重视并加强对我国学校教师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4 参考文献
[1] 陈晶琦,叶广俊,杨先根,等.中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及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6,17(6):402-403.
[2] 陈晶琦,易英,王粉燕,等.北京某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教育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91-192,194.
[3] 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高中学生2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74-375.
[4] 陈晶琦,赵德才,王嘉,等.北京市3所大学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32-333.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6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
[6]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7-189.
[7] 张河川,王兆勤,郭思智.高校未婚男青年生殖健康参与意识及认识需求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25-27.
[8] 江华,林艳,俞玉芬.非意愿妊娠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 894-3 896.
[9] 陈晶琦,张立华,刘英.生活技能培训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3-224.
[10]常春, 陈磊, 孙昕,等.以整体观分析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易感脆弱性.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2):132-135.
[11]MORRIS RE, HARRISON EA,KNOX GW,et al. Health risk correctional behavioral jurvey from 39 juvenile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dol Health ,1995,17(6):334-344.
[12]马迎华,丁素琴,王超.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5):489-493.
[13]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流浪儿童预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评价.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63-166.
[14]季成叶.学校性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614-616.
[15]张美英,朱怡恒. 常熟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 :228-229.
[16]陈晶琦,孙江平,王嘉.北京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70-371.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 教学改革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72-02
一 引言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管理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居于领航和基础的地位。课程学习的内容包含六大部分:营销基本理论部分、市场环境分析部分、营销战略规划部分、营销策略部分、营销管理部分、市场营销理论的分化与最新发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市场营销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历史的追溯、营销理论流派的了解、营销学的基本架构的把握、营销理论发展前沿的追踪、营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的观察等,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市场营销后续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因此,加强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学科基础,使之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市场营销学的知识贯穿其中,成为真正的工商管理专业人员,营销自己、营销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较少,在考核上以注重试卷考核为主,而实践性的考核,如市场调查分析等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驾驭知识能力的考核有一定的局限,因此,需要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专业知识、营销技能、通用能力培养的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目标,现代职业人具有在复杂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营销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通用能力。所谓通用能力是一种跨职业、可转变的、可发展的、有助于形成个人独立的终身不断进步所必备的能力,这是一种从事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包括自理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善变能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教学计划上,而且应分解到课程大纲,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每个教学单元和课业。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能做事,上手快,受企业的欢迎,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从课程设计着手,贯彻真实性、多样性、适度性、可行性、自主性、全覆盖等原则。要求贴近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以“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成果形式。真实性展示直接来自企业的现实性课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积累的素材编制的情景教学材料。教师可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量、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资源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并确定市场营销学课程形式及其组合。以实践性课业为主线组织课程教学,打破长期以来课程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弊端,使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践性课业训练“迫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向市场和企业,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通过课程这个载体,工作学习与学校学习的有机结合深入到课程教学领域,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打破传统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的框架。致力于使学习过程尽可能多地在真实程度高的情境中进行,使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结合起来,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相结合,较好地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对此,优化教学内容,着重强调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管理过程;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各种环境因素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与购买决策分析,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的理论与方法,市场定位战略;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营销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或方法;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环境、策略及组织形式分析;市场营销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等方面的讲解与实践。尤其是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定位与市场战略的讲解,以及组合营销策略的运用,并引入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市场营销实践内容。
四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改革需要配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实现。
1.引入案例教学
除了要求教师将已掌握的案例材料在授课过程中讲解分析外,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踪调查当地典型企业的运行状况和营销绩效。要求学生参与调查分析典型案例,诸如商业街的发展趋势、超市自有品牌的现状,餐饮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状况,商业发展规划调查,媒体广告效果和广告业绩的对比分析,零售商店的促销手段对比分析等。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企业营销老总、营销总监等来学校为学生进行讲座。通过以上措施,激发广大同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学生引入对市场营销现实问题的思考之路。
2.开展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和专业建设中,应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做法为:
第一,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认真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感式页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在教师之间探讨、交流多媒体制作的经验,了解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其内容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制作水平。
第二,上课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选择合适的网上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
第三,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设想、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等。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第一,采用“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应及时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驾驭知识的通用能力、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等。在内容检验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五大教学内容板块的掌握情况,第一大板块,即营销理论模块,该模块主要以理论掌握为主,考核学生对营销重要性、现代营销观念、营销理论产生与发展及其新趋势的掌握,考核主要采用笔试和平常问答互动的形式。第二大板块,即营销调研与战略分析板块,重在对学生从事营销调研实践过程的运用能力,通过营销调研对营销环境分析的能力,并通过调研结果运用到市场营销战略制定过程中,考核主要采用调研报告加战略分析为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调研独立完成一份有关市场的营销调研报告,基本掌握“市场营销调研”技能。第三大板块,即市场定位内容,重在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考核,在教会学生“目标市场定位”理论的过程后,让学生学会对市场开发的实践进行思考,撰写一份目标市场定位分析报告。第四大板块,即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理论(也称4PS),考核注重以实践为主,通过学生对某一产品的具体市场调研,让学生独立设计一套较完整的、具体的产品组合营销策略,掌握产品组合营销技巧。第五大板块,即营销管理模块,该模块以理论讲解为主,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好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并展开对营销道德的一些思考,且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效益评估。
整个考核采用“公开、公平”考核,确保在评价考核中每个同学都应得到平等的对待,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并结合采用“学生参与式”考核。对教师的评分结果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并给予公正处理,每份作业的评分都要求学生给出反馈意见,给予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确有不合理之处,教师应马上修正。
第二,参加社会评价。实践应用课程可由企业评价,帮助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应加速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将“双师”素质要求制度化,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2.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
市场营销学课程应依托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基地,发挥各自的长处。走校企结合、产学合作之路,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编写一套指导课程的实训手册
在“双师”型师资和实习基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训教材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4.明确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控制,重点放在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上,其主要方式是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反馈性质量控制,并及时对课程实施方案做出调整,保障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竞争情报;继续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时下国内竞争情报人才短缺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院校培养推出,二是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获得。但现在的竞争情报培训并不理想。尽管很多企业对竞争情报人才求之若渴,但对培训的兴趣却日渐降温。其实,竞争情报培训的成功与否,是能否送出真正可用于商战实践的专业人才。但现在的培训似乎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培训约束机制的缺乏,培训机构与企业沟通与对话上的被动、基础建设的薄弱以及宣传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整个培训呈现行业性质量低下,门庭冷落的状态。所以,竞争情报培训的东山再起,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完善的资格审核与评估体系的确立
1.对培训机构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经费投入的审核。现在很多机构的组织者更多的是看重培训带来的短期收益,很少有有远见的投入。因而在人才、设备、教学与案例等基础建设上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的状态,这是竞争情报培训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对培训机构的资格审核首先应该是对培训机构经济实力与项目投入的审核。其二,师资配置的审核。对师资配置的审核应该包括师资数量、师资来历、教师资历、行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持证比例、师生比例、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这是优质教学的基本保证。其三,资源建设的审核。资源建设包括教材与案例建设、资源网站建设等几个方面。如有无固定教材,固定教材与自编教材比例、自编教材的著者情况、有无持续追加的案例库、有无完善透明的资源网站建设等。
2.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考核与评估。竞争情报培训的质量决定着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政府和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估与考核,以规范和约束培训工作的开展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用户对竞争情报培训质量的要求。
考核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本身、授课教师和参加培训的学员。评估项目包含了项目规划、信息、方案设计、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培训管理以及经费使用、培训绩效等各个方面的评估。在培训实践中,培训机构和组织者应把每一培训项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注重每个环节的操作和每个过程的管理,诸如需求分析、课程选定和效益评估等,从而使培训质量得到保证、投资得到回报。接着是学员对课程设计和教师水平的评议,可通过学员填写评估表或意见表的方式进行。应该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测试,了解学员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接纳,检查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还要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二、行业情报分析与精品项目的推出
理想的市场应该是一个门类齐全、比重合理、衔接紧密又各具特色的体系,但现在的市场却呈现项目重复、内容单一、精品缺失的不良状态。这有赖于量化的分析报告给予的动态支持。
1.需方市场的摸底调查。其一,掌握需方企业的性质、规模、地域与行业的分布数据,以针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企业制定差异性的发展战略。其二,对企业竞争情报力以及竞争情报兴趣的摸底调查,以寻找培训新的着陆点,并将触角伸向新的行业与领域,如食品、餐饮、娱乐、纺织业等。其三,对培训对象的摸底调查。包括对培训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单位、职业、职位、专业特色与方向,以制订适合学员口味的教学方案。
2.供方市场调查统计。其一,了解培训的机构、种类与性质,根据实际情况,削减一些实力不够的机构与部门,价值不大或重复建设的培训项目。对一些成绩显著的机构、成功的培训案例,应详细记录在案。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种类繁多的培训中发掘精品并做强做大。其二,了解培训的行业领域与地域的分布、收费情况、师资建设、教材编选、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反馈与售后服务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动态的信息提示随时监控市场的变化,及时优化项目与资源的分配。
三、长远的发展目光与基础建设的投入
要使竞争情报培训重新取得企业的信任,还得投入足够的资金从基础建设抓起,以缓解时下师资与教材等方面的矛盾。包括:
1.师资建设。现在很多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产业部、万方咨询公司举办的培训,都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前来讲授。但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多为临时邀请,而不是长期聘请,因此,他们很多并不归属于某一固定的培训机构,所以,一旦离开,教学任务也告结束,后续服务就很难保证了。同时,由于很多培训机构没有长期固定的师资,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就很难说。不仅而此,就国内潜在的巨大的需求而言,整个培训业仅靠几个有限的专家学者巡回讲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巨大的师资需求还有赖于师资的培养与建设。
2.教材建设。近几年竞争情报的书籍出版一直不错,加之电子期刊的出版发行,以及越来越完善的资源网站建设,应该说,竞争情报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是,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这就给我们在教材的选编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体系完善、结构严谨,同时它要求有适用于培训教学的丰富生动的案例与实战经验介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着重关注一些理论水准与实战经验兼具的经典力作。在教材的编写上,可由竞争情报协会与组织、情报机构、院校、企业界与工商界领域内有一定的竞争情报教学经验与行业经历的人士合作编写。也可以委托单位、个人编写规划中的重点教程与急需教程。编写的方式可编、译、著、注解多种方式可结合,以满足培训的各种需要。
3.论坛与资源网站建设。要使培训取得更为深入的效果,培训机构还应有自己的教学案例库或是资源网站。如SCIC所属主页有:新闻、会员园地、SCIC会讯、解读CI、出版物与资料、工作回顾、活动与交流、人才推荐等。为搭建一个竞争情报应用案例资源共享平台,自2004年始,SCIC在“会员园地”中,一直收集来自各地会员电邮提供的各种案例,以建立竞争情报应用案例原始数据库。其次,还应开辟相关的论坛与沙龙,以备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使学员能在交流与讨论中接受新知,开阔视野,而老师们则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及时推广先进成功的教育成果。如有名的锐眼论坛,其中就活跃着一大批理论造诣深厚、行业背景突出、实战经验丰富的情报专家与学者,他们共同分享自有经验和本土化案例,让学员最大限度做到“学有所用”。
四、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