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文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文教学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文教学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一、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语文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教研组,争取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 工作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教育素质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尽量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年。不仅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学生学生明白《课标》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课标》规定的目标奋进。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无论是教学多年的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a、 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b、知识、技能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c、 教法安排和语文实践活动及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d、重、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e、 版书设计使用、清晰、明了。

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原学,不勤学、不会学的观念”力求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其次,训练要落实:

a、 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单元有检测;

b、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

c、 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的公布答案了事;

d、加强阅读导引,切实提高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点拨,重视质疑、批判精神的倡导。

e、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做好教案定期检查工作。

f、 高度重视研究课学习,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本期在5、6周进行优质课评比。

三、 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计划,收交各类计划。

2、检查教案

3、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考试

3、检查教案

4、校园读书活动

五月份:

检查教案

写字比赛

六月份:

检查教案

七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列

2、期末复习及考试

3、收交资料

第2篇

关键词 低年级 小学生 传统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13-03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个年级的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国内多所小学都设置了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过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低年级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在德育中起源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是在学校德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在语文学科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可见一斑。同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会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隐射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容或理念,以或故事或诵读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仿效形成美德。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榜样示范,营造一种文化熏陶的氛围。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有的小学在学科课程外特设国学课程,与一般的语文学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分开,将国学经典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各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共同承担着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3.在家庭教育中传承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花大力气、高价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练习传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诚然,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在拥有了一项或多项特长的同时或多或少接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不得不说,家庭教育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片沃土。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中起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风生水起。

二、低年级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些文化典籍中被保留下来,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九九重阳,登高怀远,诗人王维写下“遍插茱萸少一人”,遗憾自己未能与兄弟共度佳节,来表达心中的那一份思乡怀亲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溢于言表。古人以诗歌这样的方式寄托着一份感情,传播着一种文化,散发着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节日的魅力,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魅力。在对学生进行这些诗歌教学、文化常识灌输的同时应该让学生深入感受其背后的文化魅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目标的完成。但目前在小学阶段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显得过分“刻意”,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态很难。教育,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而不是“揠苗助长”,“循循善诱”而不是“急于求成”。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一种人格塑造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一门单向的学科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模糊

要全面而深入地开展或研究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好“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这几个概念。在西方,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意义,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的意义,包含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而在中国古代,文是指纹,即花纹。“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文化的概念侧重于人的精神领域。传统指“历代延传下来的包含着深沉文化积淀的具有根本性的模型、模式、准则等的总和”。传统文化“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是“文化背后的一种精神纽带,它包括文化典范背后的精神、规则、信仰、价值、秩序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关注重心集中于文化传统中的传统文化的内容。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过热却又流于形式。因此,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对于有效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建设意义。

(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1.认识偏差,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整体,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德育的教育。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局限在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这类的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上,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背诵和默写。

2.墨守陈规,教学内容单一

在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传统节日、民族音乐、国画书法、古典文学、传统历法这些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史上流传下来的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拿传统节日来说,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节年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的重要意义之一,但很少有学校能够适时适地地对小学生进行这些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久而久之,放假最大的意义变成了不用上学。如果学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能更灵活、细致一些,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将大大提升。

3.施行不力,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在很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课程中关于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其他一些课程,例如音乐、美术课程、体育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却难见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子。追根溯源,墓家颁布文件到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施行的过程中,学校的相关教育缺少系统规划。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在层层施行的过程中又缺少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使得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必然存在后天不足的情况。

4.条件有限,技术性问题客观存在

不可否认,在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虽然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完全区分开来,但是仅仅依靠语文教师一己之力,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衡。而如果语文教师在承担语文学科教学之外还要再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又难免会力不从心。所以,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补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需要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同时,在一些经济水平不是很发达的城市,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多数教学不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具任何色彩的知识,不能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这给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一些阻力。

(三)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要场所,以教材为主要手段,主体、场所、手段单一的背后,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淡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家长们仍然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框定孩子的一切,加上传统文化在成绩中所占比重极小,甚至几乎没有,这必然导致教师、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降低,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日益淡薄。

(四)学生缺乏兴趣

就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容来讲,可能有些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小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不足,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并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识字量的有限,又无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到传统文化知识。校外的一些书法培训班、奥数班等很受欢迎,但像京剧这一类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培训几乎没有。而且参加这些培训班的也多是一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大部分学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课堂内外的背诵之外便再无其他。

三、低年级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国家层面

国家教育部门应从宏观把握,制定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计划。考虑到各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理解水平、思维能力,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深入浅出地对同一种文化F象作出不同的阐释。这一套系统完备的课程计划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不同学段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每一次系列学习中对同一或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循序渐进的了解和思考。

(二)学校教育

1.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学校如果有电子屏可不间断播放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文化墙等的布置可充分挖掘传统歌舞、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重视课程设计

国家的顶层设计就好比一棵树的“树干”,有“干”必有“枝”,而树的“枝干”就需要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当地文化特色,适应学校文化氛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内容。除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学校教学还应分学段制定阅读计划。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中建议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分别作为一至四年级教学书目,当然这只是作为教学建议,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有所调整。除了必要的国学课程,其他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武术、书法、棋艺、陶艺等也要考虑纳入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

3.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学实验的难点是专业师资问题,培养具有国学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师资是学科教学实验最艰巨的任务。学校既要提高新教师准入门槛,又要加强对老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素养。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4.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适应

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适应是必然的趋势,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读诵中华传统文化古籍的做法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早期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5.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小小书画展”、传统音乐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书法、绘画、音乐之美,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是实实在在地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活”文化。

(三)家庭教育

1.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的文化环境是最直观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墙上挂上一些名人字画,在家里专门设计书柜摆放传统文化典籍等。

2.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大家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身教,要远远好于空洞的讲解。所以,在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之前,家长要先广泛地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以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3.注意方式方法

“棍棒教育”“填鸭式教育”都不可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种家庭教育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材施教”。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也同样要与时俱进,或循循善诱,或潜移默化,或言传身教,或榜样示范,总之,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

(四)社会教育

良好的社会教育就是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如果全社会能形成一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这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仍然存在。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的传统文化、文化精神学习铺设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段漫长的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低年级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更要分层次分阶段有序地持续推进。只要我们充满信心,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我们的继承、延续和不断创新中注入全新的活力,焕发生机,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傅丽霞等.文化传统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1、认真领会陈校长、李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贯彻《xx年-201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明确本期工作重点,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认真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与同组老师精诚团结做好校本教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上好每节课每个自习,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科成绩。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决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

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复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包括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如何组建章节知识框架、如何利用手中的教辅资料、如何利用好每节正课每节自习、如何对待每次练习与测试。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分层次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针对所教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抓好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增强他们的胜任感成就感。将责任心使命感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鼓励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优秀教师和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精炼的教学语言,精选的典型习题,博采众长,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