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第1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学生管理 工作思路

技工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这个时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探索一套恰当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不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所以,技工学校应该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并落实到行动当中。

一、转变管理方式

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都将“管”作为管理重点,试图通过管教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让学校的教育环境更加和谐。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有时候也是有效的。不过,技工学校的学生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此对他们的管理不应该只是为了“管”而管。太注重“管”,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容易将处罚、开除等手段作为主要管理方式,总是想着如何管住、管死学生,总是以罚、扣、压的方式去杀一儆百,管理方式过于僵硬。这是一种以人治校的思想。而新时期的技工学校应该按照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工作思路来管理学生。管理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柔性管理,在管理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甘心服从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重视人本管理

学生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个体,管理者不能将他们当做对手或者敌人,应该用富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措施给予学生关爱,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让他们随时保持好心情,积极乐观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营造一个政通人和的学校环境,这应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学生管理要以“理”为主,这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技工学校要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重新认识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在管理中做到公平、公正、有序,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积极树立人本管理思想,以德育教育、人本管理、法治管理来形成规范、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

三、建立联合管理机制

技工学校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利用学校、家庭的力量全面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管理者应该密切联系家长,交换学生的相关信息,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支持和理解班级、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特别注重就学生沉迷网络、厌学等不良习惯进行沟通协调,呼吁家长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爱,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通过学校和家长的联合管理,进一步帮助技工学校的学生学好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技工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地位,不再简单地将之作为管理客体,而是将学生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使之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学生在被管理中的叛逆心理,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竞选学校学生干部和制定学校班级管理制度时,发动全校学生积极献言献策,然后管理者根据学生的意见选举学生干部,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学生喜欢做的事,做起来会有兴趣、干劲足、效果好。所以,让学生代表参与制定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纪,学生执行起来也就鲜有怨言;并且学生干部带头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履行管理职责,能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管理好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种学校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就必须认真对待。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就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从整体上抓好、管好,并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够让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任勇.现代技工成才导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史川.浅谈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决策探索,2008(7).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管理;交流沟通

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树立责任感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掌握学生信息,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须贯彻实施的几个方面。下面就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探讨。

1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核心力量,首先应该具备强大的责任意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各种社会风气和思潮的影响。加之,大学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学习的困惑与迷茫,人生目标的缺失,个人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辅导员就要承担起引导,督促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迷茫的路上找到方向,找到合适的自我定位。而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可能需要辅导员与之进行单独对话,这些工作的成效和坚持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着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辅导员思想进步,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知识渊博,要求严格而又平易近人,尊重学生人格,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才能有威信,所做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2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繁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日常生活动态,家庭变故,奖助评的推选都需要班主任带领班干部逐一展开并作出有效对策。这些纷杂的工作或许有时候会集中到同一个时间段进行,能否用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高效的方法去准备和执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排忧解难,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等跟学生息息相关的利益。比如:在推选助学金获得者的时候,家庭出现变故但之前并不在贫困库里的同学,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家庭情况,确定突发事故的等级,来决定能否为该生争取到相应的国家资助。而对于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等荣誉推选的流程方法上更需要制定一个稳妥有效的方法,保证让优秀的同学得到相应的荣誉,同时又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3走进学生生活,增加感情交流

与人为善,和睦共处,平等交流,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和完成工作的有效沟通技巧。而在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上也颇有良效。所有工作开展都应该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而高质量的工作效果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也要求着辅导员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很好地帮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大学生普遍是离开家,独自在外求学,因此难免会对新的环境产生不适应,那么,作为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的环境,尽快适应环境。新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大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方面难免会有差异,辅导员在处理这方面事务时,就要引导学生求大同,存小异,允许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辅导员要善于倾听,真正了解事情的缘由前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辅导员,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促膝谈心,了解学生课内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另外,辅导员需要经常到教室去检查到课情况和听课质量,因为这不仅能督促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更能让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走得更近,让学生看到班主任在时刻关注着自己,并不是有些学生认为的那样,一个学期见不到辅导员几面。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辅导员由领导者变成了指导者、朋友和知己。

4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

在过去的几个学年当中,我们班级定期举办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间感情和默契的活动,比如:集体春游,野营,滑雪等等。还曾举办过金融知识有奖精彩大赛,拔河比赛等等活动。这些看似简单轻松的活动,实则给学生提供了很宽广的平台,使得学生的特长都有地方施展。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学生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团队凝聚力更强。在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劳逸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另外,我们还经常同兄弟班级举办联谊活动,比如元旦晚会,歌唱比赛等等,这些也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同其他班级的同学接触交流,结实更多的朋友。

5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聊天工具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交流沟通更能了解学生,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结合平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比如:进入大学后学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放松,把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打游戏、谈恋爱上及社交方面,有些同学成谜于网络游戏当中,放松了学习。发现这类错误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引导同学自己发现他的危害,必要时可以缩小范围,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发现问题习惯。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他们,求家长不要太宠着他们,培养他们进入社会的能力,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因为一个孩子缺少了因有的生存能力和应急能力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将来。将一个班从大一带到大四,对辅导员的工作总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一个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能让班级凝聚在一起,学生都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好的安排和计划的能力。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多为他们着想,兢兢业业完成院校安排的各项学生工作,总能让自己更加有成就感,让学生能在大学生活中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

[1]郑向光.当代90后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178~179.

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在推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转变学生管理观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鉴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诉求,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变“管理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

第一,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把握学生价值取向,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高校学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各方面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传统的灌输与引导式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学生,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应实施有差异的管理,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第二,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参与创新发明等,充实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自身道德境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三,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务实求效,对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给予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唯一路径,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培养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的。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综合素质的养成,是德、智、体、美的有机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才应用性、职业型的培养,但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应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专业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转变学生管理方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普遍认为管理学生就是要保证学生安全稳定、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以往经验的积累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停留在“管”的层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形成系统性的有效管理,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动态、自身成长特点、行为处事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管理为“主动式”参与管理。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规划,为学生提供互动性教育环境,在浓郁的人文气氛中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心理健康等教育。

四、转变学生管理模式

培养有特色、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培养与就业目标实现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

高校大学生个性鲜明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是会做人、会办事、掌握生存技能。目前国内就业出现所谓“用工荒”的现实,并不是国家、用人单位吸纳不了众多的高校毕业生,而是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相脱节。因此,转变学生管理模式,转“松散型”为“目标型”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路径。传统“松散型”学生管理管理只注重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一种事后问题解决的管理模式。“目标型”学生管理是利用目标管理体系,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和体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实现入口和出口相统一。具体操作如下:

1、适应期

对于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帮助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同时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学生实现从高中学习生活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平稳过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合理的大学生活习惯。

2、调整期

度过大一调整期之后,二年级学生往往在生活上已经适应大学生活,但在学习方面,由于专业课程难度提升,学习压力骤然上升。此时要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明确学习方向,从学校制度层面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大学生活就是吃、喝、玩、乐。学生自身规划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辛勤努力的学习来实现的,通过各种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思索期

进入大三学期,大部分学生才真正有意识的思索什么是大学生活?自己的目标方向如何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辅导员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督促与引导工作,针对不同目标的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同时实施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对学生前两年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查找问题、调整方向,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继续努力。

4、总结期

大四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出现盲目、消极情绪,此时做好学生目标管理总结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发展方向。总结形式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答辩的模式,让学全面回顾和总结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为未来人生做好选择。

总之,通过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专题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展等形式辐射低年级学生,树立榜样。同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应用性、职业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负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负责输出高质量的产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这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新特征

1.生源素质新特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生源有以下特征:生源本地化、录取分数降低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具体来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向本地招生较多,同时生源多样化,如普通高考、春季高考(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中职生高职(五连专)。随着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缩减的现实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逐年降低,90后学生的时代特性、心理特征等都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

2.学生价值观新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诚信意识淡薄,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恶意欠缴学费、虚构简历、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考试作弊等;其次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当自觉维护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但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众场合抽烟等;第三是价值观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价值观非常消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政治选择方面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不够成熟。一些学生把入党、评奖评优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并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自我中心心态极其严重。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违法是可以存在的,42%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必太在意,仅有11%的学生认为应该有更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学生管理者的新特征

1.学生管理者趋于年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呈年轻化趋势。以笔者所在厦门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在院领导带领下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共46人,其中50岁以上1人,40-50岁之间6人,30-40岁之间15人,30岁以下24人。这些年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

2.学生管理者队伍不稳定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最繁琐、最累心的工作,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总是处于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学生问题,所以学生管理者以年轻人为主;其次,随着教育事业单位改革,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人员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教育改革缩减了人员编制以及高职院校扩招等,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编制多数用于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任制人员,这样很多学生管理人员只是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一个临时跳板,当成工作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应付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用心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人整日忙于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转行,没有把学生管理当成事业去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常有人离职,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学生管理者数量和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无法达到1︰200的配置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人员时,应聘者以本科生为主,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人员较少,当他们走上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后,在思想、心理上对学生的辅导不具有专业性,指导效果不佳;再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刚踏入社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原则的把握、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首先,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发展疲软,就业岗位总量减少,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着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激烈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择业观上存在误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选择应聘到国有企业、考取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很少选择到一线的生产企业。高职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方面受到学历和专业的限制,就业面比较狭窄,只能到一线的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据调查统计,201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66%在私企就业,仅15%在国企就业,而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则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一线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就业渠道较少。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教育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上投入精力较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专任教师和教辅工作人员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从长远角度去教育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的事情,教师未形成“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感加重,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诸如自卑、嫉妒、恐惧、猜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和行为,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要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爆炸的形势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西方国家的政治观、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给学生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二)学生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结构成员,有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有客观的培养规律,而多数学生管理者强制学生按照自己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自由。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培养模式导致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无所不管、时刻在管,却疲于应付、效果不佳,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的普遍规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管理者只有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沟通,易导致学生故意违反规定、对抗制度。这种缺少对话和沟通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势必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从宏观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已与经济新常态下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一些老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跟市场规律严重脱节,而一些新设置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考虑需求,部分专业甚至照搬本科专业,缺少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相关部门工作者日常要负责大量的行政工作,很难承担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并且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讲授的,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相对了解较多,能够及时普及一些基本的就业政策信息,但辅导员毕竟不是就业领域的专家,对就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得并不充分,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掌握和形成基本的就业方法与思维,在就业时无法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针对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四种途径展开。首先,采用辅导员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低,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开展“两课”教育,即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再次,采用院校党课理论学习的方式,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党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党课的理论学习;最后,开展以团委、学生会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差造成的,当今我国社会分工仍存在只认等级、不认职业的现象,职业化程度偏低,仍存在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低层次教育的偏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要端正教育态度,注重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只强调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专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要讲宏观上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细化到专业培养方案,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加强学生管理者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对这九大能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作了详细的说明。学生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符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时要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以及学历和能力要求,保证学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第二,按要求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人员体系,严格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置辅导员,同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学工队伍的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管理者要突出“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从提升服务学生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服务、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学习、生活环境。强化“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让服务学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从宏观上讲,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做好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个专业要制订合理学校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深入企业调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培养与当前产业经济紧密结合。从细节处考虑,高职院校要细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及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政策。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引进就业方面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精英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让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各自就业的方向,掌握就业的核心技能;其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加强诚信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高职三年教育的始终,把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第三,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指导学生面试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的需求和招聘岗位信息,学生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搭建企业与毕业生的桥梁,为就业生的面试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开展校园“非你莫属”求职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面试场景,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也扩大了就业宣传。从学生角度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职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要有“先生存,再发展”的理性认识以及“先就业,再择业”的积极心态,多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环境;其次,要理性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求职目标,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生产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宗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1).

[2]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

[3]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孙海涛.构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8-08-22.

[5]黄颢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管理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不成熟,对外界的具有诱惑力的不良事物普遍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的暴力黄色信息时刻充斥着网络,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往往是最不能抵抗的网络诱惑,并且这些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正在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为做学生管理的老师和教育者到来了极大的难题。面对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从社会发展和类型新常态所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常态,寻求新的发展着的发展理念,建设发展模式、创新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整合,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新。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校生活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方面较为落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校生活重心都不是放在日常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上,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方面比较松散比较落后和传统,再加上现在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各方面的各个种类的信息都比较繁杂和具有诱惑力,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很容易收到互联网时代外界的不良信息的诱惑,这也就加剧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普遍增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行业都在进行较为普遍的大规模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招生范围逐渐扩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学校的地域分布也变成了多个校区纵横分布的情况。当今社会又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展迅速,传播速度和时间都非常快。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艰巨的任务,需要奔波于不同校区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考察,加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学生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观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的。我国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学生管理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无论从外贸心理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也是具有较大差距和不同的。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关注学生之间的不通电你,抓住学生们的共同点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为更好的解决学生们中的问题而努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念,在重视发展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紧密切合实际,跟上时展的脚步,充分发挥信息化带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便捷和帮助,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而努力。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普遍具有较为松散的学习氛围和学校生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基本上都缺少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束缚和管理。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更是加剧了这种松散的不良学习氛围的传播,为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用来约束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下过于放飞自我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只有制定以人为本的合理有效的学生规章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做重要贡献。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加快建设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办法的法律化。我国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国家,我国的学校教育也要遵守这一条例,遵从我国的有关教育法律条例制定一系列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条例,利用这种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和条规条例来管理约束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学生之间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特征,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办法条例的同时也应该尊重高职院校学生们的个体特征,,共同发展。

(四)提高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在不满我们的生活。加之高职院校的W生管理工作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改进工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管理的方式要具有多样化、科学化、具体化和人性化,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能过于刻板额,应该灵活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有效信息制定更为合理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不断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更为全面和坚定地基础。

(五)坚持互联网时代正确的网络教育

通过使用互联网时代的正能量抵抗负能量。利用校园网络对抗不同的主题,这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将吸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扩大校园网宣传的领地,用稀释。主流文化网络文化教育大学的学生与各种各样的在线方式:在线教育和测验的问题。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使用互联网通信应用程序,如建立新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学校管理、教学、服务、科研信息,共同建立互联网信息在校园。在“互联网”十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十”的互联网时代,面对的勇气改变的气魄的挑战。看看现在,展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打破,空问的界限,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突破障碍,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韦漩,王金枝,吴蒙,高职院校“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

[2]冯宜冰,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J].纺织科技进展,2016(05).

第6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管理;新时期

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比较大,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学改革的影响、网络的冲击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等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加强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偏大,并且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社会各行业发生新的变化,进而导致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等难以适应时展节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必然造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化高职院校管理方式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2.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深刻影响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那么网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将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心智模式还不成熟,并且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存在较强的叛逆心里,网络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甚至一部分学生,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上课时间,都会在网吧度过,并且上网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网络游戏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带坏了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形中会增加管理老师的工作难度。与新时期的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导致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3.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不适应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新的校区,进而引发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不在同一个校区学习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院系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必须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此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此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通过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教育的方式挖掘潜能,帮助其转化为现实性。2.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进行结合,一方面学生需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参与学校的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创新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以此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科学、规范,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管理。在未来的学生管理方法方面,个体化、咨询化,以及全方位的双向交流式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主流。4.依法治校。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依法治校可以全面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法律意识方面,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不断增强,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借助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群体性活动,同时合理协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众多挑战。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放松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纪律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下降等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行为。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18岁左右,这一阶段学生心理正在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同时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压力。对此,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针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青.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以内蒙古地区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4-05-24.

[2]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路探索[J].学理论,2010(13).

[3]李进,王正,黄秋明,岳洪群,王永章.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05).

第7篇

一、把握时展的新特征,科学认识民生问题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翻阅中国历史典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论述,充分反映了历代先贤以及当政者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民生决定民心,民心决定国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党和国家从政治的高度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一贯治国思维。对丹徒而言,努力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不仅是当前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导向。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我区情况来看,2008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再攀新高,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5.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76部,电脑拥有量45台,恩格尔系数为36%;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99.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1.2分。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丹徒已全面进入小康时代,民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少数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文化娱乐需求等问题也亟待更好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民生问题。不断寻找差距和不足,努力研究如何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群众得实惠的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从政治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当前,丹徒的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8年全区人均GDP达到3.63万元,这既标志着丹徒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们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这一阶段鲜明特征就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同时也伴随着就业压力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等民生问题突出。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二者之比由1.68:1扩大为2.25:1。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如果这些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就会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民生工作的几个重要关系

既要注重加快发展,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民生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最终只能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离开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既不可能,更不现实。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特别是推动大项目、好项目等税源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优经济结构,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突出重视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坚决不要只看GDP但损害民生的发展。

既要关注共性问题,也要关注个性问题。民生的共性问题涉及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养老、文化需求等基本保障,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的完善来逐步解决,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民生的个性问题主要是针对部分困难群体而言。从我区来看,目前还有为数不少农村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的困难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或改善,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提高保障水平、扩大普惠性的同时,通过政府救助、社会帮扶等层面多措并举,解决好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逐步减少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才能真正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既要坚持尽力而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的是负责的态度,量力而行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需要制度上的支撑,也需要财力上的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事关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解决,最大限度地缓解人民群众的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尽力而为。但同时,也要做到量力而行。近年来,我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帐较多、负担较重,特别是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改善和保障民生,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稳步扎实推进,切忌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扎实推进民生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进一步提升富民水平。突出富民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全民创业带动更多的社会就业。重点做好创业、就业,扶贫帮扶和农民增收文章。不断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抓,努力营造“政府营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以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加快建立百姓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结合推进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之路,提高农民群众的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抓好结对帮扶工作,强化扶贫帮困,最大限度地改善弱势群众生活,尽力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比重。通过多方帮扶、自我发展、财政转移等方法,确保在年内消除年人均收A2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消除年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第8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生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3-02

一、引言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因为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不仅仅要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不熟悉的面孔,甚至还要面对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全新的变化,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调整、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有的大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及时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不但影响他们大学四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

为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自我,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现自我,正确定位四年大学发展目标,实现自我,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通过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教育和有效的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法制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和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二、需求分析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类需求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动因。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象和背景,研究者对需求的定义、分类不完全相同。普遍意义上的需求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失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生物机体本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要在头脑中的反映。需求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常以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需求是个体行为的直接源泉,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求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个体活动也就越有力。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当个体通过有效活动使原有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教育也正由公益事业逐步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为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同时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发展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即既积极研讨社会职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又努力满足不同学生成才就业的发展需求。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大学生对社会就业、专业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客观需求和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期望和态度,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积极和合理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学业成才和职业规划,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以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为依据,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帮助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学习后顺利就业。为此,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一)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

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正确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伴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2009年至2011年每年均超过600万,到2011年,社会未就业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有近800万。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贯彻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

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实现顺利就业,为此合理的职业规划理所当然是在校大学生最普遍的需求。职业规划包括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讲,职业规划就是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职业规划就是有计划地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实现规划目标。鉴于实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发展动力,高校学生管理一方面应帮助学生尽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能力、专业方向、社会需求等客观实际,精心设计、适时调整、不断完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包括总体目标、实现途径、具体步骤等;高校学生管理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组建功能各异的学校社团组织,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团组织活动中,不断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培养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陶冶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每当大学毕业之季,我们总会看到校园里有那么一帮忙碌而焦急的人群,他们要么忙于重修、补考,以修完足够的学分而顺利毕业,要么忙于散发各式求职简历,以求找到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与学生本人大学四年期间求学目标不明等当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果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能将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视为工作重点,尽早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以便学生能在近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创造学业成绩、工作能力、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条件以实现职业规划目标,以上情况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但至少也可以极大地降低。

(二)以专业学习为重点的管理内容

第9篇

【关键词】教育方法;班主任;制度完善;正确决策

保障日常校园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化,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建设。近年来,随着技工学校对学生数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技工学校学生存在着年龄差距大、个人素质素养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于开展技工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也提出了不小的考验。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探究技工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如何在校园中开展起来。

1 班主任的重要性

学生的正常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的作用,班主任的重要性在技工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只有充满爱心,富有感情,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才能胜任这样的角色。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是更好地开展技工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前提。学校需要更多的优秀老师加入到班主任的队伍中来,为学生们作出正确的引导,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给予学生们最大的帮助,这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2 学生干部的重要性

(1)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集体,那么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大集体需要有各项完善的制度来帮助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小集体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班级的日常稳定,班委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想要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班级内部工作,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从而圆满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班委会的存在意义重大。例如在进行学校的一些班级评比活动时,班委会可以组织同学进行磋商,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不单单开放了学生们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共同协作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及荣誉感,一举多得。

(2)学生干部毕竟由于年龄,经验等诸多问题存在着不足,校方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给予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帮助,开展日常培训工作,在肯定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成绩进行鼓励与表扬,必要时可以进行物质奖励,而对于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应当及时进行指点与帮助,这样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在工作中的负担能够有更多精力应对其他问题。

(3)在班委会的基础上,学校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会,将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小整体融合凝聚成一个大整体,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举方法,由每个班级的拔尖学生进行竞聘,校领导在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述职发言后,合理的讨论与协商来任命学生会相关主席、副主席和下属各个部门的人选及人数,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放手大胆的让学生们自行开展相应的日常工作。学生们也应当定期的将相关活动及内部管理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工作开展中一些不足之处老师及学校领导应及时的提出意见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学生犯错。

3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决策重要性

(1)技工学校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从办学起应该就是存在着的,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很多规章制度已然不再使用与现在的环境与形式了,在相应规章制度方面应当及时更新,以适应当下环境,更好的为校园工作开展提供支持。而面对一些已有的规章制度应该坚决贯彻执行,通过开展相关规章制度讲授的课程,开展一些利于规章制度推动的活动,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及重要性。

(2)学管领导应该做出正确、客观的决策。首先要正确的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切合学校工作与上级指示的侧重点,找准机遇;其次要正确的领会校级领导的意图,掌控全局,在工作上达成统一、共识;最后需要正确的领会老师和学生的意图,以人为本,结合实情,推动发展。科研、创新、人本三种意识也是在决策时不可缺少的。所谓科研意识,就是学管领导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广泛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科研的方法推进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领导科研素质的高低。所谓创新意识,指的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管理者对于自己的管理方法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思维的开阔与创新可以更好的提升学校整体教育管理的水平。所谓的人本意识是学校管理之重,在强调情感交流,积极性调动的同时注重目标管理,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激励,信任上的激励和榜样方面的激励来保证学生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将心比心的对学生进行疏导,传统的对于犯错学生严惩不贷的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犯了错不可怕,我们应当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学生为什么会犯错,今后如何避免犯错,安抚学生内心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也极大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与此同时,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评价结果公开公正,增强可比性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定位,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突出教育的主题,在评价上实行多元化、全方位的管理,注重结果的同时不忽视过程,不断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完善。

4 总结

技工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且过程繁琐的工作,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这也强调了学校方面必须对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各项制度不断的完善及实施,一定可以让技工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静.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J].天津电大学报,2008(01).

[2]刘茂芳.创新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J].成才之路,2011(26).

[3]石彩华.探索高职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管理工作;大学生

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有了深刻变化。这些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不良思想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甚至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接受到国外先进的思想,但也应看到,国外的敌对分子也可能利用高科技对大学生进行错误的指引。在这种环境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有助于抵制西方敌对分子利用大学生对我国进行西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快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方针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是全面的,具有大众化和普遍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树立科学价值观念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思想,高校开展思想课程是教育部对其基本要求,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指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为指南,坚持把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用中国化的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进一步巩固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在高校开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开展政治思想课程以公共课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公共课为主,在大的阶梯教室授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由于对此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私下聊天,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在大的阶梯教室,出现上述情况,教师不好管理课堂秩序。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编写比较滞后,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相对狭窄和滞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缺乏。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广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以及对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现实的问题时,不知所措,甚至所学理论根本与现实不符。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所在,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学习科学知识理论的目的就是应用于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观念上有了认同,但认同只是纯理论的行为,应把这种认同感付诸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政治素质,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研究,提高政治敏感度和洞察力,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有一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干部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很大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围绕特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学业引导以及心理辅导,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的职业活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在于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系统和个体的管理,而且更要健康引导,做好育人,提高综合素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1学生个性强烈,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90年代出生的,多是独生子女,不但对家庭依赖性强,自控力差,身体和心理承受力弱,而且缺乏集体精神和互助观念,责任和民族意识淡薄。在学校里,自由时间相对较多,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弱,刻苦专研精神缺乏,没有学习目标,最终导致学业失败。况且多数学生强调所谓的个性解放,强调以我为中心,金钱价值观至上的畸形发展,给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滞后

高职院校大幅扩招,造成教师严重缺乏,管理者很难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学生人数急剧膨胀,使管理者陷入到日常工作的泥坑里去了,很难静下心去完善制度,甚至在有些方面,制度建设存在空白,出现问题后,无章可循,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人数急剧增加,管理者超负荷运转,没有精力去提升、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很难使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下降。

2.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果的意义

2.1学生素质下降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我国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10多年来,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到2011年毛入学率达到22%,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步转变。随之我国高职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并且其构成复杂,既有三年制普招专科,也有两年制普招专科,同时还有成教三年制和两年制专科,多种构成,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2学生个性强烈,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80年代末出生的,多是独生子女,不但对家庭依赖性强,自控力差,身体和心理承受力弱,而且缺乏集体精神和互助观念,责任和民族意识淡薄。在学校里,自由时间相对较多,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弱,刻苦专研精神缺乏,没有学习目标,最终导致学业失败。况且多数学生强调所谓的个性解放,强调以我为中心,金钱价值观至上的畸形发展,给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网络和手机迅速普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经济上优势,加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宣传, 竭力鼓吹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难度。

3.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果的途径

3.1以职业文化建设为引领,创新学生工作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学生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工作思路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学校要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学生工作思路。思路的选定,要看五方面的情况,即学校的办学层次、发展定位、学生构成、培养目标和校园文化。

我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突出“职业性”,要让学生接受浓厚的职业文化的熏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职业文化建设为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职业尊严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认同和遵从。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血有肉。通过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真正为今后的人生提供有益的帮助。以职业文化为引领的学生管理工作,真正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接近教育的实际。学生管理要与时俱进,以职业文化为引导,通过实施企业文化引入计划、先进典型引路计划、活动文化引领计划和职业文化研究引导计划等,使学生工作内容鲜活而丰富,实在而具新意,具有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路径。

3.2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工作的管理

其一,学生工作考核维护了学生管理规定的权威性。如果那一个系不按学生工作考核规定实施管理,就要扣分,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其二,学生工作考核促进了学生工作过程的合法性。为了维护学生的知情权,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学院要求各系在组织入学教育时,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院的各项管理规定,然后还要组织考试,评定成绩,试卷存档。如果不按要求组织考试,就要扣分,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工作过程的合法化。其三,学生工作考核不仅提高了学生工作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工作质量。实施学生工作考核前,每年组织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时,学院要求各系开学一周内上报评比材料,结果往往两周也报不齐,即使上报了,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实施学生工作考核后,不仅一周内全部上报了评比结果,而且很少有差错。

3.3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

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许多辅导员、班主任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难度更加突出,深度和广度也在加大,这是事实。但这中间也有一个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管理为主向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应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从理论上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育重要方面的学生工作,其主体也当然是学生,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长成才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从实践上讲,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推崇学生自我管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十分可行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照顾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充分拓展学生的素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工作的效果。由于在同龄人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因此,学生自我管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益。四是增进师生的互信。让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的信任,学生在这种信任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能促进形成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转变学生工作的方法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创新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探讨学生精细管理新模式

由于许多学校职能部门还不是集中办公,行政办公与学生上课时间重叠,学生下课需办事时各部门己下班,部分学生事务需要多头请示,加上有时办事老师又不在等等因素,造成学生办理日常事务时出现“跑地方多,跑部门多,请示盖章多,反复次数多,怨气怨言多”五多现象。这样会选成学生心生不满,不利于学生的思想稳定与构建和谐校园,更与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内涵发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可参照政府事务服务大厅的做法,设立学生日常事务服务大厅,学生投诉维权、资助、证件发放、后勤服务等这些学生日常事务都可在大厅一站式“搞定”,达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工作目的,从服务层面构建优化育人环境的平台,真正实现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精益求精的事业态度加上细致入微的管理过程必然会打造出精致卓越的学生管理品牌! [科]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12篇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 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研究生课程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管理者应克服困难,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助研究生会、社团、党团活动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包括入学迎新教育、奖助学金评选、社团活动、校风建设、寝室文化评比、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任务艰巨而繁重。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研究生管理路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第13篇

关键词:辅导员助理;学生工作;提前管理;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形成了在校人数多、地域差异大、学生个性化等特点。然而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就成为了辅导员的一个负荷较大的挑战。组建一支具有“虚心、悉心、创新”特点的辅导员助理团队,探索一条在管理上以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为辅助的新型管理路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一、当前辅导员助理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辅导员助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辅导员助理是近年来高校管理中出现的新角色,虽然和普通学生干部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当前高校还尚未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辅导员助理考核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核制度的监督功能与鼓励功能。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工作通常比较繁锁与零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就意味着不便于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与责任划分;另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多采用值班制度,存在频繁的班次交接和任务转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则不便于考核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从而也就无法保证纪律性强、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助理团队建设。在此情况下,建立规范健全的考核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保障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辅导员助理自我定位难

辅导员助理是由学生担任的,具有学生与辅导员助理的双重身份。而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辅导员助理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由于辅导员助理大多时候是在帮助辅导员传达工作安排和学习指令,是以左右手的身份协助辅导员完成部分学生的管理工作的,能够行使辅导员所赋予的部分职权,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助理难免会因为定位不当而产生“管理者”的虚荣心、“权力者”的浮躁心,从而不利于更好地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不利于学生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会减少辅导员的存在感。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助理应在辅助辅导员工作之余,更多地回到学生角色中,同时不忘助理的身份,用心观察学生们的动态,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协助辅导员工作。

(三)辅导员助理的时间安排与锻炼机制不成熟

辅导员助理工作任务重和工作任期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工作具有纷繁复杂、涉及人数多、信息量大、文化地域差异大等特点,辅导员助理需要长时间协助辅导员的多项工作,其中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观察、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各类信息汇总等工作。一方面,辅导员助理工作任务越重,花费的时间就越多,投入的精力就越疲乏,容易导致相应工作质量的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开展;另一方面,辅导员助理一般任期为一至两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学习和工作共同进行便会出现工作安排与学习比例的失衡,如果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其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辅导员助理任期过长,容易导致岗位缺乏新的人员、新的思路,剥夺了其他学生此类的锻炼机会等问题。

二、建设好辅导员助理队伍的思考

(一)明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理念

辅导员助理应树立“坚定自己,愿意为你,愿意为这个集体”的工作理念。做好一个辅导员助理,必须坚定自己做学生工作的信念,有了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规定的事情完成,把困难的事情做得更出彩,把工作思路和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所以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理念应围绕助理、辅导员和学生展开,做到肯定辅导员管理的大方向,信服辅导员的管理方法,乐于、敢于并善于为辅导员服务,用心服务,以行落实;明确服务辅导员是辅导员助理的基本职责,辅导员助理的出色并非仅限于自身出色,更多的在于团队整体的出色、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出色。

(二)端正辅导员助理的自我定位

辅导员助理是集“聆听者、建议者、服务者”于一体的学生,是辅导员和学生连接的重要纽带。作为聆听者,一方面要聆听学生的情况,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学生的相关情况反馈给辅导员,为辅导员的管理提供参考,对辅导员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提供依据,方便对个体进行“因材施教”;而另一方面则要求助理要聆听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更加准确、直接地传达和落实相应任务。作为建议者,辅导员助理要结合实际掌握的情况,为辅导员提出工作思路或方法上的不足,并立足学生角度提出可行性意见。作为服务者,为辅导员分忧的同时也要为同学们服务。辅导员助理要为辅导员分担日常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辅导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整体发展和个体交流上,使辅导员助理工作模式发挥到最大作用。

(三)发展辅导员助理新型的工作模式

辅导员助理应做到“虚心、悉心、创新”,心心相印,即:虚心了解辅导员助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悉心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在虚心与悉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做到坚持服务工作的始终如一,坚持走“管理提前化、事务制度化、服务亲情化”的新型辅导员助理工作模式,同时,实施“提前管理”。因为提前管理可以直接减少重大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除了“三心”以外,辅导员助理还需分工明确,明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扫除“服务”盲点。此外,采用亲情化服务有利于加强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助理最全面理解辅导员的管理思路;同时亲情化的服务有利于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便于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辅导员制度的设计与选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第14篇

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武装部副部长兼保卫处副处长。希望通过这次竞聘,历练自己的胆量、展现自己的志向,力争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叫**,今年***岁,本科学历,***年进入**高校,先后从事***、***和***工作,2000*年至今在学生部工作,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将管理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引导学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拥护,也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积极肯定,200*被评为**先进分子。

进入*3学校以来,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戍守本职,以无限热情开启工作,身后留下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丰富的工作经验。过去的工作中也囊括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孜孜以求,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应聘武装部副部长兼保卫处副处长职位,我充满信心。主要有以下优势:

1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服务学生与学校的热情。

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组织纪律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事无巨细,处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以极大热情戍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时常与学生沟通,以耐心、恒心和热心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为了管理好学生,我通过组织学生看视频片子、警示性题材光盘等,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时时注意人身安全;为了贯彻好学校各项政策,我经常紧盯学生,无论是风雪交加的夜晚,还是瓢泼大雨的白天,我都要深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及时休息;为了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不管是正在家里吃饭,还是在陪伴病人医院,我都要赶到现场,排解纠纷,为学生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使我具备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也更加热爱学生。

2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常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使我能够很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追求,能够掌握大学生群体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认为管理学生,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疏导,重视激励引导,重视服务学生,重视谢姐,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一颗真心换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践行人本管理的理念。学生是高校武装部与保卫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国防教育、安全保卫主要是针对学生,我想,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有助于在信岗位顺利开展工作。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不断追求进步,平时不但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而且注意学习法律、法规和学生管理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同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各个阶段都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过去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如果能够继续得到组织和同事们的信任,我将会创新工作,用具体的行动和出色的成绩回报组织的辛勤培养教育。

第15篇

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武装部副部长兼保卫处副处长。希望通过这次竞聘,历练自己的胆量、展现自己的志向,力争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叫##,今年###岁,本科学历,###年进入##高校,先后从事###、###和###工作,20__#年至今在学生部工作,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将管理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引导学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拥护,也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积极肯定,200#被评为##先进分子。

进入#3学校以来,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戍守本职,以无限热情开启工作,身后留下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丰富的工作经验。过去的工作中也囊括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孜孜以求,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应聘武装部副部长兼保卫处副处长职位,我充满信心。主要有以下优势:

1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服务学生与学校的热情。

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组织纪律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事无巨细,处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以极大热情戍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时常与学生沟通,以耐心、恒心和热心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为了管理好学生,我通过组织学生看视频片子、警示性题材光盘等,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时时注意人身安全;为了贯彻好学校各项政策,我经常紧盯学生,无论是风雪交加的夜晚,还是瓢泼大雨的白天,我都要深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及时休息;为了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不管是正在家里吃饭,还是在陪伴病人医院,我都要赶到现场,排解纠纷,为学生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使我具备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也更加热爱学生。

2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常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使我能够很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追求,能够掌握大学生群体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认为管理学生,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疏导,重视激励引导,重视服务学生,重视谢姐,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一颗真心换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践行人本管理的理念。学生是高校武装部与保卫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国防教育、安全保卫主要是针对学生,我想,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有助于在信岗位顺利开展工作。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不断追求进步,平时不但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而且注意学习法律、法规和学生管理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同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各个阶段都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