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绘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手工会计摸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 现代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提出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的会计工作运用计算机手段从1979年起步算起,已历经37年的发展与改进,尤其是从1996年迅速发展期开始,会计电算化已经初步得到普及。由于会计电算化相对手工会计在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电算化手段自然得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重要要求。
许多中职学校对会计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学设计都停留在传统手工会计的层面上,这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适应现阶段企事业单位要求的会计人才。然而,也有部分中职学校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重点,一味强调熟练操作电算化软件,而忽略对手工会计实操技能的培养。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省略了会计工作流程,为会计工作者简化工作,长期依赖电算化软件会使我们忽视会计基本工作流程和处理方法,时间久了甚至对会计基本理论感觉生疏。真正的会计人才应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电算化手段。
(二)单纯的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手工会计工作量大,学生容易不堪重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传统的手工会计教学严重依赖教材,在厚重的教材中,基本涉及出纳岗位、材料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收入利润会计岗位和综合模拟实习岗位等内容,相当于一个企业几个月的会计工作量,依据笔者几次担任此课程的经验,学生刚开始还能认真对待,可做到后来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许多学生把模拟实习课程当作一项作业机械性地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手工会计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登帐过账考验学生的细心耐心,纸质材料的填写影响速度,容易劳累。手工会计的所有计算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才获得结果,而且稍有不小心就会产生计算错误或填写数据错误,在登帐过账的时候也容易出错,堆积如山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需要学生耐心整理,经常进行大量计算、填写凭证和登记账簿容易让学生疲惫。长时间地手工劳作使有些学生思维变得机械,甚至产生畏惧成为会计的心理。
(三)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会让学生忽视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如果没有系统地对中职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反复训练,就让学生运用电算化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所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认为会计工作“很容易”,把会计工作理解为只是运用计算机软件输入信息和数据,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会计知识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二,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会让知识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中职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但由于部分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如此造成了学习难度加大、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进行练习,]有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教学很被动,效果也不好。
二、手工会计摸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结合教学的设计
(一)从易到难,将手工会计摸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结合训练
笔者认为,无论知识讲授还是技能训练,都应从易到难,先初步掌握,再逐渐提升。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更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就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后面的教学就更难展开。因此,教师应在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设计上先给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企业经济业务材料,要求学生先用手工会计手段完成整个账务处理流程。由于内容简单,学生会比较快地完成任务,并从中初步掌握审核和填写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要领。接着要求学生对同一企业的经济业务用电算化手段进行账务处理,此时学生因进行手工操作后,对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和该企业账务的处理都有较深刻的印象,再用电算化进行模拟实习时就会引起对比思考,对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与流程认识更深,比单纯的电算化训练掌握得更快更好。在进行了第一次简单业务的模拟实习后,教师可适当加大训练难度,同样地让学生先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完成后马上用电算化模拟检验手工会计做出的结果。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手工会计摸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的特点。
(二)进行会计分工、轮岗换岗,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互辅助
会计分工训练是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分工的岗位一般包括出纳、审核与制证、所有者权益、对外投资与固定资产会计、存货会计、薪酬及福利会计、成本费用会计、销售、税务和往来结算会计、稽核、总账与报表会计(会计主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了营造会计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会计分工的手工与电算化的训练应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习时,教师应提供全面的综合的会计实习材料,并指派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岗位,并要求先用手工会计手段完成其负责的会计岗位工作,再用会计电算化手段检验其手工会计得出的结果,检查无误后再与其它同学换岗,争取每个同学都能尝试不同岗位的工作。
(三)分组训练,形成手工会计摸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的竞赛
关键词:萃取剂;回收;化学分析
1 引言
萃取(本文所述的萃取以最具代表性的水、有机溶剂为两相的物理萃取为例)是化学分析领域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几乎必须经过的关键一步,萃取效率的高与低不仅关系到方法的灵敏度,也关系到整个检测效率的高低。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萃取方法是液液萃取法,为了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通常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对目标物进行萃取,然后对萃取后、含有目标物的有机萃取试剂进行浓缩,以制备成适合仪器检测的样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在萃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挥发,在浓缩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加热、氮吹等方式挥发掉绝大部分试剂。当前,这些挥发掉的试剂一般通过通风系统送达活性炭吸附池。要保持对有机试剂的持续有效吸附就要使用到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饱和后还要及时更换,这是当前检测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难题。实际上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不仅存在以上问题,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常无法精确确定吸附饱和时间点;二是活性炭和部分有机试剂都是易燃物,存在易燃的危险;三是要保证实验室空气达标,需要持续不断地保持巨大的送风量,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积极想办法开展浓缩过程中有机溶剂的回收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2 传统液液萃取法缺陷的理论局限
根据大家所熟知的分配定律,在定温、定压条件下,如果一种物质溶解在两个同时存在的互不相溶的液体里,达到平衡后,该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有定值(见公式1)[1]。
如果定义萃取效率为溶质在有机相中的量占溶质在两相中的总量的百分比(见公式4),那么从式中就可以推断出,要想提高萃取效率,只有增加有机相的质量。因此,要提升萃取效率,就必须提高萃取有机溶剂的量,这一缺陷从理论上都无法避免。
(1)
(2)
(3)
(4)
式中:
α――水相;
β――有机相;
nB(α)――溶质在α相中的物质的量;
nB(β)――溶质在β相中的物质的量;
mα――溶剂α的质量;
mβ――溶剂β的质量;
mB(α)――溶质在α相中的摩尔浓度;
mB(β)――溶质在β相中的摩尔浓度;
PE――萃取效率。
近几年传统液液萃取向微型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从理论上来分析,液相微萃取新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大地提高了两相平衡的速度(传质速度)[2-3],但其本质仍然只是技术上的改进,而无法突破上述理论的限制。
3 萃取使用到的有机试剂的类别和危害
基于上述理论,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方法所需的灵敏度和目标物的检出限,当前国内外各类标准检测方法中规定使用的有机萃取溶剂的用量从3mL~110mL不等,使用的萃取试剂涉及从极性甲醇到非极性的正己烷。
从表1中可以发现,检测方法中凡是使用非极性萃取试剂且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的,萃取剂的消耗量都不少。究其原因:一是目标物的极性决定了萃取有机试剂的极性;二是毛细管色谱柱的极性程度和检测器的类型决定了萃取试剂的非极性;三是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非极性萃取试剂都极易挥发。因此,如果用量少,最终在转移操作等过程中可能就由于挥发损失了很多,而这对于前期的萃取和后续的浓缩是极为不利的。
以当前纺织品有害物质分析中检测量最大的偶氮染料为例,可以推算出一个年检10万份的实验室的乙醚消耗量至少在5.7吨。如果以当前全国偶氮检测量为500万份推算,一年消耗的乙醚近300吨。这么多的乙醚如果不能回收,对环境的污染是巨大的。
有机化学试剂大家最为熟知的特点就是刺激性。其实除此之外大部分还具有神经毒性。由于其易挥发,加上手工操作的非密封性,因此通常检测实验室空气中的化学试剂浓度是无法完全受控的,这就需要检测过程中检验员全程佩戴令人不舒适的过滤口罩。
4 检测方法中乙醚回收率的缺陷和改进
以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为例,方法中乙醚萃取剂挥发的主要环节在浓缩过程。当前实验室使用的浓缩装置见图1。在浓缩过程中,促使乙醚挥发有两个外部条件:一是较高的水浴温度,通常在35℃,该温度也是乙醚的沸点;二是烧瓶处于较高的真空度。
理论上,浓缩装置带有的蛇形冷凝管是可以对挥发的乙醚进行回收的,因为冷凝水在玻璃套管中不断循环造成了较低的表面和内部温度,加热、负压条件下挥发的乙醚在与温度较低的蛇形管表面接触就会发生冷凝。但实际上,由于真空泵不断抽气产生的负压,导致冷凝在玻璃套管上的乙醚还没有凝结完即被抽走。因此,试验操作中发现,乙醚的实际回收量非常少,回收率不超过5%,大部分挥发逃逸掉的乙醚都经过送风管送达外部活性炭吸附池。
图1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浓缩图
针对检测方法中乙醚回收率低这一缺陷,为了提高乙醚的回收率,实现节能减排,利用现代传热技术对实验室浓缩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可在真空泵后面再加高效换热装置,冷凝部件可用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替代蛇形冷凝管(见图2),经对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和测试,乙醚回收率可达到70%以上。因此,这种改进是非常有效的。
图2 乙醚换热回收装置
5 结论
在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绿色低碳的内在要求促使近几年不少学者在研究和推动传统液液萃取技术向微型化萃取方向发展[4-5]。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推动传统萃取技术向资源循环再利用方向发展,而且现代传热技术的发展为萃取过程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改造的基础。实际上,无论是开展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还是对液液萃取法进行技术改造,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重要的是,传统液液萃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十分成熟可靠,技术升级的成本和难度都不大。因此,检测实验室作为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新兴产业,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重视技术服务手段的改造和升级,对建设绿色低碳检测和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5.
[2]M.Rezaee,Y.Assadi,M.R Milani Hosseini, E.Aghaee,F.Ahmadi, S.Berijani,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using di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J].Chromatogr A,2006, 1116:1-9.
[3] M.Asensio-Ramos, J.Hernández-Borges, T.M. Borges-Miquel, Ionic liquid-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and metabolites in soil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J].Chromatogr A, 2011,1218: 4808-4816.
[4] Xu L, Basheer C, Lee HK, Developments in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J].Chromatogr A,2007, 1152:184-192.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利用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整合,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拓展传播的信息范围,图、文、声、像并茂,将文字符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各种感观,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走访遗迹看历史》中,笔者结合课文内容,从网络中下载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观看,通过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听建筑倾倒的声音进行情境创设,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学生此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于是,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班上汇报,同学们即刻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了出来,教学效果显著。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产生直接、强烈的感染、刺激,相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良好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开课环节时,就要精心的提炼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倍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品德课堂不再枯燥、抽象。因此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生活,让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例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知道我国很多地方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如果只凭课本的内容根本达不到教育目的。我利用信息技术把世界各地缺水的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缺水地区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看完后学生们震惊了: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有的说:“老师把我们这边的水给他们运去。”这时我趁机提出我们这里会出现水危机吗?同学都说不会。这时我追问一句:“真的不会吗?请同学看关于水污染的课件,看后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与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三、引导质疑解难,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把质疑解难引进课堂。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理解授课内容时会出现差异。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讲解,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都能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呢?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将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替代教师的“满堂灌”,如通过各种图表、动画设计、视频教学等方式处理教学资料,不仅有感性的认识,还有理性思维的冲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学生通过观察,加深了记忆,调动了思维,展开了想像,形成了创造性思维。当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易于理解时,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就不再是难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社会情感
关键词:工作过程 中职学校 畜牧兽医 《猪病防治》课程
《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融猪生产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致力于解决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过程中提高养猪技术,预防猪病发生及防控猪病的难题,与养猪业的发展、猪肉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利用我校建立示范校的契机,畜牧兽医专业对《猪病防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现代养猪业需要入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现代养猪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研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只有对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设计,才能在满足社会或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理念
《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突出以下几点:
1、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以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少而精,压缩猪病防治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
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注重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突出优势,有所侧重针对性强。分析畜牧兽医高职学生的优势,典型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对准市场压力拓展就业,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猪病防治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业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把侧重点放在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计。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依据企业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去设计课程。与企业联手,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5、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大量的课程讨论、分组协作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就业分析、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养猪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猪生产岗位猪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第二,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避免平辅直叙的冗长讲授,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第三,针对畜牧兽医中职的特点,加强防治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实践技能操作娴熟。第四,针对猪生产过程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围绕猪这一活体动物进行,首先让它存活下来,不要发病死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猪的生长与效益问题。第五,针对养猪行业脏、累、臭的特点,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
1、设计方案模式。在《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时,根据前期行业、企业调研,基于对养猪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广开思路形成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根据猪场生产与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与项目搭建课程结构,以场、种、养、管、防、治工作项目和实际生产工作环节发生顺序设计学习情境,按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代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吸收先进成熟养猪技术与成果,优化重组设计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合理。例如,总学时126学时,理论教学5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物和标本,边讲边展示;实验室上理论课,先讲后做;养殖示范场上理论课,边做边讲,实训场(种猪场)上理论课,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汇总共性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再讲。实训教学安排40学时,兽医站实习教学30学时,通过兽医站门诊病例治疗的实习,弥补一些见不到的病例。肉联厂实习教学30学时,在肉联厂屠宰加工过程中,学习对猪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顶岗实习教学34学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生产中每一个岗位中,常见和多发的动物疫病,如何处理这些疫病。
3、校内和校外实训结合
学校与玉林春茂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他们公司的猪场是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种猪场,猪场设施齐全,场技术力量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养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另外,在养猪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指导实习,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想法。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学习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校企合作带动实践学习。2013年我校分别到广西养殖龙头企业广西巨东公司、广西春茂公司、广西扬翔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这些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战演练,不但使自己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且给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顶岗实习的学生,熟练后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一名临时放心的员工,学生也还能得到一份报酬。
2、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高职来说不高,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尽量关注养猪业最新动向和最新实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新疫情,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评考核制度
考核检查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改进考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计时依照突出能力、注重操作、讲究实用、培养创新的原则,坚持知识与能力、人格并重,大力推行多元化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全面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促进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品设计;手绘;表现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绘图应运而生,很多设计师认为计算机绘图更便捷、更实用,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绘图能够代替手绘,因此忽视了手绘技能的学习。即使是在学校期间掌握了手绘技术的人,进入企业后也会为了省时间、图方便等,放弃手绘,直接进行计算机绘图阶段。越来越多新的、功能齐全的绘图软件的出现更加深了这一问题。
1 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手绘表现表现法指的是通过绘画技巧的应用,从而能够对产品进行直观的描述,包括产品的造型、色彩等,从而能够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手绘表现法是设计者在短时间内借助笔和纸将产品表现出来,因此手绘表现法对设计者的美术造诣要求较高。
借助手绘技能进行产品表现图的绘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能够帮助设计者迅速的进行灵感记录;向客户更好的说明产品;同时手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比较强,能够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交流。
2 手绘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产品手绘表现图的优势
手绘技能在设计者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设计人员对手绘技能的认识存在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手绘技能在进行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快速高校完成产品设计,下面对产品手绘表现图的优势进行介绍。
首先,产品手绘表现图具有快速性的优势。设计者的灵感往往产生于一瞬间,也消失于一瞬间,如果设计者不能够将灵感快速地记录下来,就会遗失这一宝贵的灵感,对产品设计而言,是巨大的损失。而手绘技能则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设计者能够借助手绘技能将自己的灵感迅速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达到跃然纸上的效果,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留住灵感,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
其次,产品手绘表现图具有直观性的优势。设计者如果想依靠语言向他人描述自己的产品恐怕困难重重,因为不同的人根据设计者的描述会想象出形象不同的产品。而手绘则能够帮助设计者直观的表达的设计,使更多的人能够明确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并且能够确定产品的细节。因此,使用手绘技能,能够更直观的表达设计者的创意、展现产品的基本形态。
最后,产品手绘表现图具有实用性的优势。产品手绘图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手绘技能的应用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意,从而给各户以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客户对产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能够使产品设计更快的落实,因此说产品手绘图具有实用性。
2.2 产品手绘设计图的作用
产品手绘设计图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产品手绘设计图是产品设计的通俗表达,能够使客户或者其他人了解设计者的想法,还是设计者与他人交流的沟通桥梁。因此,设计者应该重视手绘技能的学习,通过熟练地掌握手绘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产品设计任务。产品手绘设计图能够帮助设计者实现从抽象到具体、从灵感到实物的转化,因此具有创意沟通、效果传达的作用。因此,设计者应该认识到手绘技能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手绘技能,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效果。
3 提高手绘能力的重要措施
3.1 勤加练习
手绘技能的掌握并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掌握的,他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掌握,因此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并认真践行学习计划,从而能够熟练地掌握手绘技能,并在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为了实现“勤加练习”这一目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求快,也不能好高骛远,基础都没打好就想学习更高深的技术,应该放平心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从而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其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不能够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进行学习,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如果设计者认为自己的学习进程比较快,要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能靠一时意气行事。设计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手绘技能,从而在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绘制出更加优秀、更有思想的手绘表现图。
3.2 临摹与创作
临摹是提升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手段。临摹能够使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手绘表现图,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手绘表现图的临摹,能够快速接触到独特的、优秀的画面处理技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技巧储备,学生通过对这些手绘技巧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手绘技能。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临摹还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类型多样、风格多异的作品,从而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在学习伊始就树立开阔的学习眼界,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海纳百川,不断融汇其他表现风格和表现手段,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现风格。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接触的都是优秀的、经典的手绘表现图,这也就为学生树立了努力的标杆和奋斗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向大师学习,不断进步。
但是临摹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临摹,呆板的掌握手绘技能和表现方法,而不是对其进行整合、融会贯通,就算学生掌握了高超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也不能绘制出有灵性的、有个性的产品表现图,所绘制的产品表现图不过是对大师风格的模仿、抄袭,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学生在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临摹中学习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风格进行消化处理,并融合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技艺或文化,使得部分记忆或者文化逐渐消失。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本意绝不是为了让技艺或者文化衰亡。就拿计算机绘图技能来讲,计算机技能的出现使得设计者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如果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设计感悟不深或者缺乏美感,那么无论能够多么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技能,也无法将自己的灵感完美地展现出来。而手绘技能则能够提升设计者对美感和技术的认识,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手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手绘技能的重要性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设计中熟练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 石仙花.手绘能力的培养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23).
[2] 周诚.产品设计中手绘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文艺,2016(06).
[3] 俎ii.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探讨[J].艺术科技,2016(03).
1学生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世博热潮以及各地繁荣的会展业促使了展示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因而开设展示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也越来越多。大批的学生对这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趋之若鹜,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对展示设计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个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在报考前甚至学习一两年后对于展示设计的专业特性和工作范畴认识不清,职业前景不够明朗。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展示设计专业涉及面广,学生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在多而杂的知识点上,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必然会影响知识架构的组织以及设计水准的提升。学习目的影响着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因此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学习方向是高校展示设计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力度不足。我国会展业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但设计水平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各地展会上时常会出现设计雷同的展位,甚至是浮夸、奇怪的造型,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展位设计缺乏内涵和创新意识。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展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透视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成为展示设计教学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设计程序的学习和设计技能的训练,以技术性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完备的设计技巧可以使学生满足一定的工作要求,降低就业压力,但是创新思维的缺乏将影响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于展示设计整个行业的发展。
3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手绘能力以及模型制作两方面。在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手绘能力呈逐渐减退的趋势,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手绘能力反而越差。在低年级学习阶段,课程以专业基础研究为主,手绘训练较多,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手绘水准;到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多用电脑完成设计,较少甚至不用手绘的形式来进行创意表达。手绘训练在课程中的脱节,以及教师对此技能的忽视,造成学生手绘能力与电脑技能的发展不平衡。在模型制作方面,专业设计课程中模型训练较少,大多数课程的作业方案停留在设计文案和效果图阶段,缺少模型制作环节。并且,学生对于模型制作的主动性较差,尤其是毕业设计的模型,不少同学花钱委托公司制作模型,放弃了这一重要的设计实践。动手能力是设计素质的一种体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提升设计素质的有效措施,不容忽视。
4学生设计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是社会企业选纳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展示设计公司青睐于拥有设计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现如今刚毕业的展示设计专业大学生,在入职后无法快速胜任新的工作,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畅,往往要经历较长时期的岗前培训的阶段。反思高校教育,这正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的。学生在展示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设计实践较少,缺乏实践经验,注重概念设计而忽略市场因素,设计作品追求艺术感和绚丽效果却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这就导致毕业时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丰富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肩负起的责任,不可怠慢。
二、改革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学习方向。在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首先教育工作者自身需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学实践达成目标,其次是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展示专业的学习目的,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构建自身的知识构架。当前我国开设展示设计专业的院校众多,各院校的专业名称与培养计划也缺乏统一性。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目录(2012年)》,在这个目录里有关展示设计专业进行了如下调整:新增二级学科——设计学(1305),在设计学里新增专业“艺术与科技”(13059T),这个专业里包括会展艺术与技术、音乐艺术与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各个院校已根据这个专业目录陆续调整专业名称、招生计划以及教学计划。国家教育部对于这一专业的设置,显示出社会的需求以及对培养方向的认定,艺术与技术并重的设计人才是高校展示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同时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和专业技术的提高,避免侧重于设计技巧见长而缺乏艺术和文化内涵的教学现象的出现。学生对于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的了解可以通过专门性的课程来展开。例如在新生入学时,增添《专业导论》课程,解释展示设计专业性质、工作范畴、课程设置等,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开始之前对于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个人兴趣和特点制订学习计划。并且,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教师需始终根据培养目标执行教学计划,避免课程之间的断层,保持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和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行,国家大型庆典、城市形象景观设施设计等活动的陆续开展及国内外企业品牌推广的需求,在设计层面上,对展示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展示设计专业提供智慧、有创意、有服务意识、有充分表达能力,能参与实施的优秀设计创新人才。展示设计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巧教学,而忽视设计创新;只注重所谓的学术理论推敲,而背离了社会现实需求。由知识型转变成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展示设计本科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可以从“师法自然”、提升艺术修养、加强造型实验等方面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培养学生向生活,向自然学习的意识。发达国家的展示设计教育优于我国,我们在学习其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同时,更要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本质。在国外优秀的设计院校,学生往往从现实那里获取设计灵感,有的从植物中寻找形态与构造;有的从动物形态中寻找造型之特点;有的重新尝试着儿时吹泡泡来寻找合理的空间。现实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古代贤人早就具备这样的智慧,推崇“道法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看待万事万物,并从中悟出道理。然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学生缺乏向生活和自然学习的意识,具有创新和中国风格的设计难以成立。因此,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生活、向自然索取创新素材,保持个性化发展,带着学生不断地从生活中探索,钻研中国风格的设计。其次,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优秀的展示设计作品不只是靠严格的设计程序和理性分析产生的,还需要艺术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从而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打动人心,为观者创造美好而深刻的体验。高校展示设计教学应建立学生对于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重视,切忌将展示设计专业孤立和封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纯艺术以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从中获取营养,寻找创意灵感,提升作品内涵。最后,加强造型实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学生对于设计调研可以轻松完成,但根据分析结论进入设计阶段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不大愿意主动地通过自己实践来推敲方案,而是通过网络调阅资料来拼凑方案,作品创新含量较低。进行造型实验是创新设计的有效途径,应该训练学生从实践中找寻创意。例如,可以用纸任意叠或任意折,从制作工艺中选择美;也可以任意泼水,而后选择出最能表达出水的语义形态;甚至利用微距去发现,拍下平常很难发现的质感与肌理,进行比较和选择,创造人们很难想象的空间形态。高校展示设计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更多的课题,来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发现创意,练就超强的选择力,凝结出创造美的智慧。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从保持并提升手绘能力,以及加强模型训练这两个方面进行。手绘是设计师用于彼此交流的看家本领。设计师可以随着设计构思的变化,通过手上功夫将创意信手拈来,快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灵感和设计思想。这种手脑一致性所达到的程度,到今天为止计算机也还是无法取代的。手绘效果图自然地记录着我们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更是我们在艺术设计上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绝不该放弃对它的研究与学习。在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加强手绘训练。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程中,通过专门性的手绘效果图课程,教授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并且,在课程中,强调手绘效果图对于未来设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自主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在专业设计课程中,注重手绘效果图阶段,将手绘效果图作为课程的硬性要求,让学生在每一次方案进入设计阶段之时,先用手绘进行设计构思,其次再用计算机细化设计方案。通过多门课程的训练和巩固,形成用手绘效果图进行设计表达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学习中,动手能力的另外一个体现是模型制作。做模型也是设计表达的一种形式,是设计中的重要的方案推敲和确定过程。空间形态过渡、转折、工艺细节等经过模型反复实验,才能促成设计的细化以及最终设计作品的诞生。进行模型制作训练,是展示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之一。高校展示设计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合理的前提下,将模型制作训练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设计课程中。首先,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设计创作之初,引导学生用造型实验的方法,通过折纸、撕纸或其他材料的堆叠和拼搭来探索空间的形成以及材质的组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和创意源泉,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其次,在设计作品的效果图阶段后,要求学生制作比例精确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感知精度,推敲和调整方案,增强设计细化的能力。
4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提高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设计实践的机会。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跟社会企业单位进行设计合作,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中,把控设计方向,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进行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体流程,增加学生对于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各个步骤的了解,并且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项目完成后,校方应组织企业工作者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的评审,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对于设计的评价标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设计的活力和灵感,是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次,注重实题虚作的训练,丰富设计实践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在展示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还可以从“实题虚作”的方式入手,将高年级的部分专题设计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设计实践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所谓实题虚作,是指以社会或企业需求的、以真实项目设计为背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的研究课题。实题虚作的目的,一是要调动学生对社会关注的积极性;二是利用现有的真实数据材料及相关的限定条件;三就是在真实设计的基础上,用几年来学习专业所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创新设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实题虚作的方式联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校企合作以及实题虚作都是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合理规划这两种方式参与教学的比重,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设计人才。
三、结论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并且变化着,职业美术教育课程也随着社会的潮流不断革新中。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职业美术教育者来辅助完成实施改革的成果,不断探索新方法。
职业美术教学对应着诸多专业,如室内外设计,动漫设计,平面广告设计,造型设计等等。作为诸多专业的基本功美术基础部分,可通过大量的基础训练为这些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力,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基础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效果会大不一样。
实用是我们职业美术教育的命脉,在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各专业的技能,将基本功与技能有机结合无疑对职业美术教育是个新突破。
学生在初始阶段对美术基础部分缺乏认识,目标也不明确,容易引起乏味情绪,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对应的专业,比如:室内设计专业,为了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学习美术基本功的意义,将最典型的室内设计一个造型例举出来,一个方木组成的玄关或是吊棚,要解决他们的视觉合理性就要进行以方体为主要课题的基础训练,了解了这一目标后学生会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按照教学要求和进度完成作业,他们会主动热情地完成这一项任务,因为可以为制作玄关或吊棚打个基础。
在注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选择能力前提下,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将所学专业巧妙地容入在其中,即加快了学习进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动漫专业的学生将电脑动画需要的人物和动物以及场景在美术基础课上分别完成,学生之间也可互换题材,分组进行团队手绘练习,最后将一个团队的完成的多个稿用在动画设计课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成绩突飞猛进。
课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机动性。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室内外写生训练。如:装潢设计专业带领学生到装修好的居民房屋内或公共服务设施内进行考察写生,拍摄一些相关资料。动漫设计专业带领学生野外(农村,风景区,繁华街道)写生体验生活,写生的内容广泛到人物、动物、风景、建筑等。
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掌握对口专业的专业特性,推进了专业课的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对应专业为基准,阐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基本能力点的训练,以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际一体化,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
(3)不断更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感知、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4)课堂设置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使学生走在社会进步的最前沿。
关键词:思维导图;审计实训;教学模式;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3-03
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记忆力、严谨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熟练的操作能力。但是,当前审计实训课程由于仿真度不够的原因,普遍倾向于满足对记忆力的训练,距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思维导图对于培养思维能力,拓展知识结构,增强记忆,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效果,将其引入到审计实训中将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一、审计实训教学特点
审计实训是审计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学生对审计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来达到掌握审计的思维方法、练习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素质的一门实践课程。
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形成审计实训课程的如下特点:
首先,审计实训要求知识掌握应当具有全面性。审计目的是要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编制基础进行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获取合理保证,发表审计意见。要对财务报表适当性和公允性进行考察,就需要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要学好审计实训的知识,就需要系统掌握以上课程以及《审计学》理论,知识要求有全面性。
其次,审计实训要求知识应用应当具有综合性。审计实训不仅仅是一门整合各科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更是应当在学习中采用带有综合性质的学习方式。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审计实训学习不是“个体式”的、“复现式”的,而是“群体式”的、“探究式”的。要求学生应当根据面对的具体单位环境,通过分工合作自主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
再次,审计实训要求知识传授应当具有系统性。由于审计实训所需要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遵循循序、系统、连贯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否则,就会形成知识的碎片化、凌乱化,不利于学生工作思路和智力的培养,也会降低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案例,将需要的知识条理分明地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综合的知识融会贯通,方便今后在工作中随时调取,高效完成工作。
二、思维导图特点
思维导图的理论前提是图片更容易形成大脑记忆,联想思维可以将碎片化的记忆联系起来。思维导图的特点有:第一,中心图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图像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和出发点,可以通过色彩或者形象来吸引目光和大脑思维的注意,同时从中心图形出发进行发散性思维;第二,曲线发散思维。围绕着中心图形进行发散思维,形成一个个链接的节点;第三,采用曲线而不是直线。中心图形与节点的链接采用曲线而不是直线,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形成因果关系思维,另一方面优美的曲线可以激发想象力;第四,采用图形或者关键词。从中心图形出发的节点是发散思维的结果,这些节点尽可能用图形或者关键词来表达,通过图形或者关键词更多的激发想象力;第四,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多种色彩可以引起注意,也可以激发想象力引起更多的联想。
思维导图的使用有手绘图形和机制图形两种,但其机理都是相同的。首先要绘制中心图形。中心图形是思维的起点,要绘制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容易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联想。其次,从中心图形出发,将发散思维联想到的内容用关键词或者图标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分节点。如果是图标,要求仍然要求鲜明、醒目,如果是关键词要求简短而不是如短句那么长,关键词要明确且有意义,因为醒目的图标或者简短的关键词更容易引起发散想象。第三步,将分节点和中心图形用鲜艳颜色的弯曲线连接起来,标示思维联系的过程,强化记忆;第四步,从分节点出发继续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形成二级分节点、三级分节点……最后,对形成的思维体系进行检验,整理思路。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审计实训课程对知识要求的全面性、对教学要求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造成目前审计实训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大、学生热情不高等质量问题。而思维导图对记忆力、想象力培养的独特性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见图:基于思维导图的审计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审计实训的教学目的。审计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实训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从事与审计相关的工作。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重知识复现轻综合运用,易于单独操作而团队合作薄弱的实训课程的现状。除了明确审计实训课程授课的总目标外,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审计实训教学计划,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三个维度来确定分章节、分课次的教学目标,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的目的。
第二,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审计实训学习计划。这一部分形成思维导图的构架,审计实训课程需要多科内容的综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内容庞大的审计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审计实训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在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将总目的通过内容关键词作为中心图形,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据学习计划和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将计划中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时间、课程节数上来。比如针对学习计划中“练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部分,应该围绕着此节标题,引出企业经营、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税务稽核等内容,然后将对这些内容的要求根据业务的顺序逐步落实到周次、节数上来,形成可行的学习规划。这样的授课计划目的统一,方便交流,可以适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第三,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是“重新发现”知识内容和“重新组合”知识体系,审计实训对知识综合性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仍然以前文所述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训学习为例,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分组实训的方式,请组员分别扮演投资者、债权人、税务人员等角色,揣摩在各自的立场各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然后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满足这些报告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在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如何运用统计、审计、会计、税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巩固。这一部分是对思维导图的架构进行丰富,使得思维导图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动图画。利用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新、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对已有碎块化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合,形成自己的认识方便随时调用。在审计实训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集体引导或者布置学生自觉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对已学习过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条理性整理,方便以后随时调阅使用。比如关于制定审计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从审计计划出发,引出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的不同,具体计划的实施又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然后引出风险评估的内容和目的、主要使用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选择又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程序又决定了获得的审计证据……通过这些有机联系,将学生对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内“存乎一心”,才能在实践中体会“应用之妙”。
第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反思和教学评价。教学的总结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师和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审计实训过程都应该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反思授课的过程、知识点的阐述、学生的引导启发有没有缺漏、不足的地方,以防备下次课程重犯,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当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内容,在学习表现中不够活跃、积极的地方,从而作出适当的改善投入今后的学习。教学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当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运用能力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来自教师、学习者本人和团队队员,也可以来自第三方(独立评价部门),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实训总结、考试测验。思维导图方法均可以用来进行反思和评价。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高,如果教师理论基础深厚又具有业务实践经验的话将会更为有利。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对于本教学模式的把握和熟悉程度不够,因此使得本教学模式的效果未能充分得到实现。此外,通过教学发现,部分学生针对此模式的应用效果不甚明显。这些都是今后应当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林文东,宋芹芹.我国思维导图十年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109-110.
[2]孙俊.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04):80-83.
[3]李会章.思维导图在网络讨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3):102-105.
[4][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一)教师传统教学难突破
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改变让很多教师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颇深,不论是老教师的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还是新教师在师范学校学习和借鉴到的经验,所涉猎的大部分都是传统教学,并且传统教学是最为稳妥的教学方式,虽然不会有创新性突破但是避免了由于创新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内容都是以往教师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教师在突破过程中出现困难。
(二)学生被动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正式接触正规的文化课学习,规范性训练也逐渐增多,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施加的压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属于被动学习,学习目的意识不清,认为学习就是要考一个好成绩,主体意识认识不到位,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混淆。在平时教师开家长会时,我们总是接收到一些家长类如何提高语文成绩的问题,笔者班里有一个学生语文课文背得很刻苦,教师安排的作业也努力完成,但是成绩提高很困难,家长会家长很着急,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教室布置什么完成什么,没有自己系统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因此让学生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刻不容缓的。目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被动多于主动,客体多于主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一)创新传统模式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社会进步需要创新意识,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精神,教育事业质量的提升同样也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语文教师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意味这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摒弃,语文教师应当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新的思路和形式,是对传统模式的演进和近一步改进发展,将传统与创新模式融合,找到符合教师教学的独创模式。比如传统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听讲状态,对认真听讲的定义就是专心致志,配合教师主动回答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这种目标为载体,专心致志并不意味着安静做笔记目不转睛盯着教师,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讲师,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课文分析讲解,可以以小组形式,人人当一回语文老师,当讲师的学生有权利对在座学生进行提问,包括让学生朗读课文、解释段意等等,这样首先可以让讲课的学生在课下主动预习,寻找课堂需要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提前预习,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考住自己的“小老师”,通过学生角色的转变让所有学生主动预习课本内容,这种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是继承传统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培养。
(二)转变教师教学意识
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师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平时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语文课堂培养自主能力意识的提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从理论上应当增强教师培养学生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训练,让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在学习,比如可以与高校进行交流,定期让自己的教师进高校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加教师基础知识积累,第二方面就是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与其他学校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参观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设立公开课模式,对那些能够充分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加以表彰激励教师。
(三)多维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主预习、自主练习、自主复习等等,自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不论在语文学习的哪个方面都能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多维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阅读能力、写作方面等多方进行。在写作方面,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培养写作兴趣,写作兴趣培养也要从多方面入手,“自主”要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处于兴趣培养阶段,因此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也尤为重视,写作兴趣培养是要让学生主动写作,主动写作前提要求学生主动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石,教师可以从阅读积累方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准备摘抄本,将自己平日看到的好词名句等按自己的排版设计摘抄到积累本中,甲乙涂色绘画和字体方面的设计,教师定期检查,让学生既有教师的督促,又能养成兴趣,摘抄本成为自己的一个独特的手绘本。除了这方面以外,自主还应体现于学生课下学习,语文作业中很过作业都是不容易检查核实的,比如预习某一课,朗诵某篇文章,这种情况下,自主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作业放在回家之前小组内部完成,通过下组内部互相监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入手,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注重培养方式的选取与采用,教师通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转换教学主体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雅琳.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及教师引领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5
项目学习本应是一种中长期的学习设计,有的需要一个学期,有的需要一个学年甚至更长的学习时间。例如,美国的“设计义肢”项目,学生用三年时间设计和制作义肢,其学习深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基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在中小学中开展时间过长的项目学习存在较大难度,可是如果时间过短则项目又浮于表面,项目学习的周期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在设计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时,通过研究、比较和实验,采取了“微项目”设计,让一个学期的项目学习在每一课堂上都存在一个中继站式的微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延续性问题。
一、项目的整体设计
项目整体设计是项目学习的宏观设计环节,里面包括了相当多的技术、科学、艺术、思维等需要深度融合的内容,这也正是项目学习区别于以往主题教学中单纯在活动中完成作品而不追求设计、创新、个性化的特征。
作品类的教学内容针对一个学期的整体项目设计相对简单,下面以信息设备、信息系统及信息的获取、交流与为主要内容进行项目设计。
1.项目整体的内容设计。
要结合本学期的探究内容,按照由小到大、由细微到整体的顺序,确定应该逐步做好的几件事。
第一,做好每一次微项目探究。
结合每个微项目内容,做好对计算机及其他信息设备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存储的探究,体验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地图导航等,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拍摄、加工创作作品。在探究过程中,可以结合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博客日志或微信日志,记录探究的过程、方法和问题,总结探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展现原创作品,与朋友交流、共享感受,记录自己的成长。
第二,做一个精美的电子相册。
根据本册内容的规划,每个学生都要确立自己的旅行计划,或远或近,或大或小,不论去哪里做什么,在学会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优化自己的行程,做一份精美的旅行相册或者漫游日志,在成长的道路上,为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第三,做一次原创电子作品展。
可以先从班级电子艺术展开始,组织几次欣赏活动,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进而可以结合本学校或本地区的一些活动,组织更大规模的电子艺术作品展。这些展览要摒弃功利性的思想,纯粹以爱好或锻炼自我能力为目的,以官方的或民间的形式进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现才能的舞台。内容可以涉及未来计算机的创作图文设计、智慧家居设计、原创摄影作品、涂鸦大赛、公益广告等,不重形式而重思维的创新。
由此,确定以《进行与思维同行的旅程》为整体项目设计,共同度过一个学期的美好时光,让每一天都精彩,让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充满创新的力量!
2.项目整体的过程设计。
开篇即以“做一份与思维同行的旅行计划书”为题,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项目学习计划。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旅行思维。
旅行不一定去多远,也不一定要去名胜古迹,因为美就在你的身边。在校园、到公园、去农村、游小镇、览都市,甚至观察天空的云起日落也是一种很美的旅行。让我们一起做有思维含量的旅行计划,准备着说走就走,拍摄、记录、交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完美的心灵之旅。
然后,进行项目学习的规划。
预选几处想去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实际情况,父母同行的时间等,选择个人、小组或远或近的旅行地点;预设几种旅行的目标,旅行不是为了吃零食,吃烧烤,不是为了伸剪刀手和捉迷藏,旅行需要用智慧去发现美景,欣赏美景,感受人文,成熟心智;预设旅行成果的分享,不同的旅行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收获。自己准备交流什么内容,哪类心得,现在就要有一个大概的预设,以便在旅行中积累资料。一次或多次旅行之后,小组同学交流,学期结束在全班分享成果,这就需要平时预先考虑信息的采集、交流、加工及共享等方式,以及相互点评等评价方式。
设计每个人或小组的旅行计划表格、旅行成果班级交流评价表格等,设计更符合班级特点、当地情况的表格。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建议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填写、修改、更新,高效处理,便于共享。
最后,预设采用到的技术与使用的设备。
需要根据自己的计划来有效选择必备的几项技术与设备。包括: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使用,使用因特网搜索信息,使用电子地图查找路线及导航,简单的手绘、摄影技术,以及对信息的鉴别等;根据情况适当选择计算机、手机、PAD、数码相机、优盘等信息设备;通过一定的硬件、软件设备与技术,通过存储照片、记录文字、处理图像,最终做成电子相册或创意海报。技术要求不必太高,要用得恰当,用到深度,有自己的创造,从而让旅行更有价值。
二、设计微项目,分解学习内容与学习进程
微项目的整体设计是项目学习的微观设计环节,是整体项目的内容、时间上划分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项目选题、组织实施和检测评价上有一定的价值定位,对整体项目实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继环节。
1.微项目在项目学习链条上的位置。
微项目在项目学习链条上处于内容的末端,通过学习、应用技术来完成项目;在时间上,存在于每一个中间环节,即每一堂课或课外的辅助学习之中。
微项目实际上是项目学习的一个大概的层级,并不必界定划分到多么小才算作微项目。如,在旅行这个总项目中,划分出“探究身边的信息设备”“让因特网成为工具”“探究图像的艺术”三个微项目领域,这种单元项目可看作是二级项目,项目内容分别是:为旅行准备信息设备与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搜索、交流旅行方案和进行旅行摄影及图像加工等;各单元项目再分出相应的微项目,这种课堂微项目,可以看作是三级子项目。
我们界定:“微项目”是针对课堂的三级子项目。如“探究图像的艺术”的微项目可以设计为“探究绘制图像的方法”“探索图像的拍摄艺术”“探索图像的合成技术”等。其内在逻辑是,为了记录、存储、分享美好的旅行,可以拍照真实记录,或者加工成艺术照进行公益宣传,甚至还可以做成电子相册,这要用到与照片拍摄有关的数码相机、手机等硬件或者照相软件、美图秀秀等软件。当然,有的同学还很喜欢素描写生或者手绘创作,在数字时代越来越优秀的手绘软件可以让艺术旅程更便捷,个性化创作更丰富。我们将借助旅行的实施,进一步研讨图像的拍摄等获取方法,裁剪与构图等加工策略,以及宣传海报或公益广告的创意制作等实用技术,共同领略在技术支持下如何发现世界之美。
2.微项目的主要构成要素。
微项目区别于以往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主题活动式学习以及范例教学。所以,在形式上包括项目引言、项目选题、项目指导、项目交流;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一种软件、一种技术的学习应用,但微项目的特点是借助软件、技术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去解决问题,因此技术存在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和相对独立性。
下面以“探索图像的拍摄”为例,阐述微项目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
第一,项目引言要从思维、文化、技术及其价值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旅行总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总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摄影,无疑是让风景更好地凝固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的技术之一。数字摄影,不再像老照片那时需要胶卷,也不一定非要冲印成纸质的照片,在微信、QQ、足记等各种平台下,我们瞬间就可以把身边的风景拍成照片上传分享,记实展现我们的见闻,表达我们的艺术审美。通过项目学习,我们一起初步探究如何利用数码器材合理地构图取景,并进行图像的艺术化加工等,在欣赏美丽的风景中学会对图像技术的探索。”
第二,项目选题是从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指导,融合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兼顾技术探究与实际使用。
现在的数字摄影,最方便的设备就是手机。如何利用好手机,把照片拍得更好,这既需要软件、技术,也需要创意、思维。有些同学家里也有数码相机,甚至还有单反相机,学会一些初步的摄影技术会让自己的作品质量大幅提高。大家对本项目一定非常期待,可是这方面的技术、软件非常多,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探索、理解其中的知识与技术,形成数字图像拍摄的技能。本项目的三个选题在技术、创意方面都有融合的地方,可以有侧重地去探索。
第三,项目指导,是以技术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以学习过程为线索,指导学生如何去实施项目、学习技术。
专题1:“手机摄影成长之路”指导。
世界很大,美就在身边。当手机成为信息社会的必备工具的时候,我们要发挥手机的便携优势,有效利用其功能,不能让它只沦为游戏机。手机摄影就是其中的功能之一。不同手机的照相功能略有不同,摄像头的分辨率也不一样。结合以下建议进行探索。
具体技术指导包括:拍摄照片;调整图像;使用滤镜;用“裁切”改变构图。
专题2:“创作我的双语电影”指导。
风景,重在欣赏;摄影,重在感受。不论是作为纪实的照片,还是作为艺术的照片,要突出思想性才能增强表现力。摄影原本是有故事的,也是有语言的,只有心灵相通和思维共鸣的人才能读得更懂,如果加一点文字作为故事的描述,那无疑会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懂。可以使用加文字的相机,或者使用“美图秀秀”等软件进行后期加工。
具体技术指导包括:安装“足记”;使用相册;设置字幕;体验汉英翻译;作品,尝试把自己创作的系列电影在“足记”上。
专题3:“单反相机的快门与光圈(可选)”指导。
日落月出、山河俊秀、飞鸟翔集的场面,用手机拍摄是很困难的,而单反因为它的拍摄速度、曝光量可调等优势,就可以很好地表现。随着单反相机的日益普及,了解一点专业的摄影常识,体验一下专业相机的强大功能,可以开启我们的技术视野。
具体技术指导包括:情景模式;快门与速度;光圈与景深;快门与光圈。
第四,“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是微项目的“核心”补充。
对于项目学习可能会遗漏、淡化或肢解技术系统学习的问题,我们采用“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两个栏目进行学习备份,供学生选择探究。
一是使用“计算机科学”栏目,指导学的相关科学知识。如“图像分辨率的两种表示”,对显示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分别讨论,以实例举证。
二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栏目,指导学的相关技术。如“调整图像”采用两个技术实验,即用“多种方法调整图像文件的大小”和“实验分析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如何影响图像质量”,进行技术的深度探索。
第五,项目交流,鼓励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交流深度的思维。
照相软件有很多,硬件也有很多。软件、硬件都能够影响照片的拍摄质量。根据使用体验,注意哪些因素可以提高照片的品质。每个小组或个人,针对一定的专题就照片进行交流与分享,描述自己采取了哪些技术用来增强照片主题的表达。
在交流中,要注意使用分辨率、对比度、饱和度、亮度、躁点、滤镜等图像处理专业词汇来进行描述与交流。慎重使用磨皮、美颜等通俗用语。
关键词: 技工学校 美术教学 改革途径
传统的技工学校教学过于重视技能方面的教育,也过于关注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强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让他们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技工学校的美术教育,让“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互动教学理念渗透进技工学校教学实践中。管理模式、培养方式要根据就业途径和市场需求相应变动,让学生通过专业美术方面的训练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究教学方法
(一)加强技工学校的美术实践课。
让学生以练习为主,尝试着动手绘画,并讲授绘画制作方法或技能,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通过课堂的实践,及时矫正、指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把思维发挥到极致,学习兴趣增加了,自主性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二)让实践深入生活中。
多让学生去户外写生,感受四季的气息,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美术信息量,而且可以间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将生活中的实践和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感受到美术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术。这些指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的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得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逐步提高。
(三)在课堂多给学生提供创作的素材。
在课堂上多让他们作画,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给学生看,增强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从而提高美感。让学生不断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不同材料的结合使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可以利用各种绘笔工具及各种创作素材进行结合创作。如水粉和油画棒结合绘画,这两种颜料是不相同的,结合起来的效果也很别致,也可以利用泡沫纸、吹塑纸等制作各种各样的书签、卡片、剪贴画等,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展现创新意识,最终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画作风格。
二、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业务学习
美术这门学科,涵盖了西画、国画、设计、色彩、素描等,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片的合成、创作、编辑。这要求美术教师要具备很高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设计等方面都要得到逐步的提高,要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效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树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提高。新的社会有新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美术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等各项能力。
三、制订教学计划,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知识是靠积累的,在传授的过程中也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知识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切实有效地完成设置的教学目标。美术专业有自己的特色,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符合实际,否则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了解专业特色,发现自己在专业中的强项和弱项,探究出最佳的学习方法。
四、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学习兴趣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亦是如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美术功底,彻底改变技术训练的模式和传统的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建筑物的绘画时,必须先组织学生对建筑物进行考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态,再介绍建筑物的基本构法、楼层变化、笔法等,结合其他建筑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这种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这样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起来也轻松快乐。
为了培养出各方面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技工学校必须优化美术教学课程,围绕美术基本性质来探讨课程改革途径。美术教师也要不断更新及拓展美术知识,开阔美术视野,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课程。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大力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张国强.赤峰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报告[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
【关键词】运动规律;互动教学;数字化教学;交互式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代教育中,成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质技术条件。近年来,数字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热点。这种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人从事动画教学多年,一直负责讲授《动画运动规律》这一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了,特别是动画专业是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手段的学科,而动画运动规律作为一门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要让没有学习过动画的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有效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决定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条件限制,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以线性的单向传播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从了解、理解到加深,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掌控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这种方式依然是如今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在单方面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容易导致学生以记忆、练习为主单一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不适应团队合作式的解决问题,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是以数字技术辅助教学,在浓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时间,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平台,以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以及数字化共享资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生本身的意愿和需求,自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强度,根据学生的自身不同的程度量身制定学习计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还要注意开发在知识的深度层面,这迫使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教材,而是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和掌握新知识、新动向,并有能力自己加以分析和归纳,总结后选取对学生最有用的方面进行传播。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无疑是能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二、《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使用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属于动画专业课,是动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动画、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制作动画片时能够熟练地掌握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可以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熟练地掌握绘制人的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等技法。由于现在手绘动画已经不能满足商业动画要求的时间和周期短、快的要求,因此,动画制作大部分使用数字技术制作,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和作业形式也是要求使用数字技术实现。那么,我们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不能还使用传统的黑板或者简单的PPT课件来展示。所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我决定使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和课下指导。
三、针对课程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由于PC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正处于高速的数字化传递系统和大量的多媒体的信息来源的数字化的社会,这就为我们高校教师实施数字化教育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本门课程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各种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素材,案例,习题库,测试题,以及帮助信息等元素。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核心载体,其设计和应用的合理与否被视为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多媒体课件具有多样化、集成性、智能性、交互性、实时性、高质量等特性,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交互性。交互,在计算机中意思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面互动。在课件中起到了使教与学双方能够沟通的作用,是课件设计的核心,也是制作课件的难点。课件的交互性若设计的巧妙,能够是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学习,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的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多媒体交互式课件我使用Director、Flash和PS等软件制作,将授课内容的理论文字、示例图片及视频案例辅以交互式的操作手段,并且在完成了授课计划的内容之余,设计了一些交互游戏,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情景,通过叠加一些条件和因素完成需要的情节和动作,再通过经典动画片中的相似案例,让学生有个更为直观的比较和加深印象,使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授课内容的同时,进行实际动手的模拟和创作,根据学生的反馈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证明使用交互式课件比上课单一的使用板书和PPT展示的效果要强的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如电子图书馆资源、论坛、局域网等),不仅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延伸资料上传给学生浏览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将搜集到的好的资源与同学和教师共享,并随时在论坛或互动平台上沟通、指导。实现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通过几届学生的实践和研究,在不断改善交互式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不断的升级资源库,《动画运动规律》已经不仅是一门专业入门的课程,也成为了贯穿其他专业课程和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和教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试图从这一门课开始,使学生抛弃传统的被动思维,而转为主动思维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只是一个技术工种,而是能够成为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创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婧,陈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3,4:73-75.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30-0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包括手工绘制和使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今后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的方法;②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阅读方法;③贯彻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④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①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构思创新能力;②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培养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③掌握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高级制图员及计算机绘图师等技能的资格考试,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④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工作能力;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③具有工作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紧密结合。增强全新的、实用的内容和知识点,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善于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来。采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备课,教师讲授与学生讲练、讨论等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总之,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而充分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制作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以表达零件的三维结构,采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如常见的几种螺纹连接装配过程,轴类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以表达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及结构要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构造思维空间模型,有效地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③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到实习车间进行一定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指导实践的哲理。这可利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钳工和车工实习机会,让学生认真观察车间的机械设备,了解常见的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生产要求,先绘制出工程零件图,然后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实际零件。对于一般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可到车间现场讲解,使其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为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坚持必须够用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是教学任务重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应重点系统讲解的内容有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一般零件图的画法及其读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及其读图的方法。在测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②组合课程内容,注重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时,计算机绘图也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企业很多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技术图样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又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两步工作就是先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再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满足企业对制图人才要求的重要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Auto 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应用CAD软件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③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正常理论教学环节中的手工绘图训练、草图训练和形体构思训练等,此外,安排零部件测绘周(18学时)、机械AutoCAD上机实训安排40学时,可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考试。
三、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熟练掌握是最终目的,但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变片面、一元、重知识量化(分数)的评价为全面、多元、重个性全面发展(认知、技能、情感)的评价。改传统评价方法为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工程训练;CAD/CAM;教学实践;平台工程
教育改革强调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工程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通过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等工程设计方法的训练,获得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2,3].目前,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正在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快培养适应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吉安市“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建设需要的大批应用型人才,促进学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探索并构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作为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平台的重要子平台,主要服务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并兼顾电子、医疗器械工程等专业学生,通过整合现有CAD/CAM相关课程源和设备构建而成.通过平台下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工程教育中强调的四个环节,使学生掌握CAD/CA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CAD/CAM系统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初步具备CAD/CAM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以满足现代生产对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1构建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必要性
CAD/CAM技术是计算机、机械、材料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产物,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该课程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1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在企业和高校兴起了工程领域“甩图板”热潮,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工程图纸的绘制和打印输出成为技术人员基本要求[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软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在现代企业中,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复杂零件制造采用相应数控设备.尤其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设计与制造工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现代制造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良好的CAD/CAM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将CAD/CAM课程独立于工程训练平台外,并存在教学案例与实践脱节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相关教学资源,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2促进基础课程学习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机械制图课程,而计算机绘图或机械CAD课程开设的时间偏晚,并且存在课时少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学生在接下来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等课程中都需要大量用到该项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会使用三维CAD软件来辅助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但从教学效果来讲,让学生能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三维图形,通过简单操作可以观察投影关系、相交相贯线等特征应该会更好.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建立,能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适应个人专业特点的学习计划,从而让学生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能力.为拓宽课程知识覆盖面、适应CAD/CAM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类本科专业合并、调整的需要,近年来,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曲线曲面造型理论”、“CAD中的数值分析方法”、“机构运动仿真”、“数控加工技术”、“CAD/CAM系统”等内容,丰富和发展了CAD/CAM教学内涵.
1.3促进专业课程学习
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是学生面向毕业后工程工作的基础,CAD/CAM平台下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体验工程实践的过程,并培养兴趣让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以井冈山大学材料成型专业为例,在模具设计教学中关于冲压模、塑料模的设计很多图纸停留在二维阶段,不够直观,学生难理解,而采用UG、Pro/Engineer等三维软件可以进行模具型腔、分模和模架的设计,并可以实现分模动画、浇铸仿真和热流分析.同样在数控加工教学中,数控车床大多使用手动编程可以实现加工,但数控铣床在加工复杂型腔和曲面零件时难以使用手动编程实现,所以需要掌握一些CAM软件来实现.平台下的CAD/CAM综合实训能让学生体验“设计工艺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了与企业技能基础教育的接轨,做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零对接”[5].
2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方法
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平台为例,其下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程训练、电气工程训练、CAD/CAM教学实践三个子平台.这三个子平台均承担着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相应的拓展功能.其中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主要特色在于提供了专业的实训平台,CAD/CAM平台实训课程体系是集基础实训、CAD/CAM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和研究性实训为一体(如图2所示),主要服务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利用常见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模具设计和自动编程的能力,也兼顾电子、医疗器械工程等开设了机械制图等课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训.通过整合现有教学课程和资源,将传统课程与现代方法结合,使CAD/CAM课程教学实践贯穿融合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真正让学刘朝晖,肖寿仁:基于工程教育改革的CAD/CAM教学实践平台构建与探索生学会相应CAD/CAM工具应用在各阶段的学习中.
3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特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构建适合于自己专业的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根据构建CAD/CAM训练平台教学特征,综合运用基于问题的探索发现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设计教学法以及互动讨论教学法.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突破过去单纯的师徒式的技能传授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训练任务,激发大胆探索的兴趣和自主创新的潜能.在教学和综合训练过程中结合真实产品进行,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师根据产品实物对训练内容作示范性讲解,并提供相关资料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产品设计和加工仿真等训练内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训练,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对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最佳选择[6-8].在实践教学中,安排课内上机实验和大型综合实训环节.课内上机实验与理论教学适时交叉进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CAD/CAM技能.例如:在视图与投影关系教学时,用CAD软件建立机械零件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软件的视图变换,演示各视图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实现简单操作,让其明白了视图关系及相关机械制图标准.另外还可以探讨我国采用第一角法与欧美采用的第三角法的区别.这种教学过程能活跃实验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获得更好教学效果.综合实训为结合材料成型专业特点开设的“材料成型CAD/CAM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以加强对CAD/CAM技术在材料成形中的具体应用的认识.针对某一成形零件(锻造、冲压或塑料件),利用CAD/CAM/CAE系统进行产品实体建模、成形工艺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工作零件的数控加工或快速原型制造,学生参加完成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或快速原型制造)的全过程,得到成形数字化制造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现代成形设计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建立多元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按照“重视过程体验、兼顾平时表现,强调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思维”的指导思想.考核方法以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基本技能和综合创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由当日训练综合记分、试题库测试、实习小结、实验报告、创新思维报告、小论文等组成,其中各项成绩所占比例,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期通过自行开发的课程成绩管理系统设定比例,最后统计成绩[8].
4结语
(1)CAD/CAM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可以作为高校工程训练的子平台.承担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绘图技能、先进制造技术及CAD/CAM能力.(2)CAD/CAM教学实践平台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学院新苗培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CAD/CAM教学实践平台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4)学校可每年定期在CAD/CAM教学实践平台下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维CAD/CAM技能大赛,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相关比赛.
作者:刘朝晖 肖寿仁 单位:井冈山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等教育,2008,(2):1-4.
[2]李正,林凤.从工程教育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2007,(2):19-25.
[3]邹卫放.工程训练中心在工程教育中的基础平台作第2期用探析[J].教育.教学,2009,(2):196-197.
[4]张凯.我国工程设计CAD发展现状调查及“甩图板”对策研究[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7,(2):11-20.
[5]肖寿仁,邓晓春,谢世坤,周太平.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工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9(3):69-75.
[6]卿兆波.基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CAD/CAM课程设计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3):45-47.
关键词:OBE;动画概论;教学组织;教学评估
2013 年6 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2018 年9 月17 日,为了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就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同时,2019 年4 月2 日,教育部又了《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2021 年,建设10000 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 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基固本。随着一流本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要跟着不断推进和完善,基于这一背景,近年来,OBE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推广,OBE教育即为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必须清楚他们的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寻找并设计适宜且有效的方法使他们达到这些结果。学生获得的证书清楚地反映那些能力标准已被成功地达到了。提出“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这一术语的斯派蒂,在其撰写的《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重要的争议和答案》一书中,对OBE的定义及其组成元素进行了简单描绘: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把OBE定义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OBE的核心是这四项原则:(1 )明确地聚焦于最终有意义的结果;(2 )为成功扩大机会并提供支援;(3 )对所有成功寄于较高的期待;(4 )从最终的结果反向设计。这四个原则相辅相成,核心就是明确结果,设计过程,根据结果和过程进行组织教学和管理,在过程中尽可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帮助,即使对执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纠正,并最终达到目的。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动画专业依托我校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优势,以传统动画艺术设计与高科技结合为手段,突出运用数字图形创意设计、数据动态可视化设计、虚拟动画预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作手段的专业优势;同时在此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起满足新一代媒体动画发展需求,面向数字动画产品设计为目标,具备突出的“泛动画”创新思维及其动画数字产品的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专业特色。我校动画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具有扎实的摘要: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基固本,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学组织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解动画设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课程模块的学习,掌握动画设计方法、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创意影像创作或新媒体交互动画方法与技巧,动画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了解党和国家文艺、宣传、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及电影、电视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法制意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有效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2.专业的审美造型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基础、中西方传统文化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具备解决动画设计中艺术表现问题的能力。3.具备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践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能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技术研发、项目策划等工作。4.扎实的动画创意表达及创作能力:合理运用动画表现手法、色彩理论及动画美学法则,熟练运用专业软件、模型制作等手段表达设计构思,使作品更好地反映时代与文化的特征的能力。掌握动画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影视动画、计算机动画创作的理论和知识,具备独立完成动画创作的能力。5.数字媒体综合设计创新能力:掌握动画与数字媒体整合设计知识,理解数字创意产业中动画设计的概念和设计思想,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具备数字动画创作及其相关创意产品设计的能力。6.前沿的设计创新理念:同步时代信息,紧跟技术革新,掌握先进的信息检索技术,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具备设计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设计能力。7.持续的知识更新能力:具备知识获取和更新、自主学习,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及外语运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作用
动画概论是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以下8 个方面的内容:(1 )动画的定义、起源和分类;(2 )世界上主要动画国家的动画发展历史;(3 )动画的制作过程简单介绍,包括动画的制作技术、手段、材料、表现手法等;(4 )动画制作工具介绍;(5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6 )世界各国的动画发展状况;(7 )动画发展趋势;(8 )动画人才素质培养。该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接触到专业的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同时让学生对动画的制作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为四年的专业学习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自己后续阶段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关系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要参与完成动画专业学生要达到的两个目标,首先,在专业的审美造型能力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动画设计历史和设计文化的基本知识,具备专业的设计文化素养。另外,在行业需求的实践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要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知识:动画创作前期设计表达、手绘草图效果图、动画色彩设计能力等。在培养方案中,这两个目标由地域文化考察、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模型制作等课程一起完成,结合前面课程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课程主要承担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设计历史和设计文化的基本知识,具备专业的设计文化素养,以及前期设计规范和表达手段的熟悉和掌握。因此,我们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应该围绕这部分来进行。
四、教学组织
根据OBE假设,我们的学生都能学习成功,但不是在同一天,以同样的方法;成功的学习应该促进更成功的学习;学校控制的条件直接影响该校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每个学生的进度都可能不一样,但这个不一样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因此,教学的组织可能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具体为:
(一)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进行转变
原来的教学组织,根据学科的系统性和培养方案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而OBE要求根据目标来进行分解学习任务,相应的,教学也要根据要完成的分解任务来进行组织实施,根据这种情况,把动画起源、定义分类、发展史、动画制作工具等基本内容上完之后,进行了一个调研,每个学生根据前面的专业认知,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然后确定自己毕业时候的目标,期望毕业的时候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同学是想考研的,有同学是想工作的,考研的考研目标学校是什么,工作的工作单位目标是什么,工作岗位又是什么等确定清楚,确定好这些之后,再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归类和分析,然后根据结果和最终的培养方案相结合,每个学生确定下一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如想考研的,会根据自己的考研目标及考试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后面三年的持续学习和考研做努力。如果是想工作的,那就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培养目标,做好后面三年的学习计划。因此,到这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内容要根据目标导向进行转变,由于目标都不一样,所以学习也可能都不一样了,考核内容也没有办法统一,只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目标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和传统的教学组织有了比较大的区别,同时,考核方式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二)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进行转变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主线,它更注重教师的教,学生也是围绕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学习,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目标都是一样的,差别比较大的只是上课认不认真听,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上课水平和知识水平,而不是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独特性。OBE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要把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以此为着力点,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是做课堂的掌控者,而是做课堂的调控者、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的教学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目标实现的帮助者、引导者、推动者,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每个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独特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设置合理的目标。所以上课到一半的时候,先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要实现的目标,然后结合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看后续的课程时间该进行怎么样的学习,以及制定每个学生的考核标准,不能再统一试卷,统一题目,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目标进行个性化考核。
(三)短暂学习向持续学习进行转变
原来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过短暂的学习达到阶段性目标,更注重短暂的教学过程和阶段性教学成果,以及阶段性成果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更注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习的短暂学习成绩。成果导向的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的教育,它要求有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能够持续的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匹配,教学活动要能够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和个性,教学管理要持续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断调整考核要求和管理要求,使得教学管理不断适应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再是短暂的阶段性学习,因此,教学的时候更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结合自己的目标更好的进行后续阶段的持续学习,动画概论是一门基础课程,但也是一门专业指导性课程,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动画的系统性知识,因此,从系统性上面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如何更快更有效的接近自己的目标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OBE的理念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
(四)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环节的监督,更多的注重固定形式的管理,如上课的教案、书本、教学过程登记表等各种上课的材料和工具是否带齐,教案是否准备齐全和规范,上课是否准时,上课的板书是否工整,课堂和学生的互动是否活跃等等,更多的是管理老师的上课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进度很少进行跟踪和提出修改意见,更不会对培养方案和目标提出建议。按照OBE的要求和理念,成果导向的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从而实现如下功能: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教学活动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动画概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改进的是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我们主要讨论前面三个,教学评价我们单独讨论。
1.支持条件的改进
原来动画概论的教学基本全部是理论讲授,引入OBE理念之后,我们不断的改进学习的支持条件,特别是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后,我们给学生提供了网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观看的视频,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进去看,同时,我们也提供了最新的科技产品,让学生能够体验最新的制作效果,了解最新的制作工具,这样,在各种软硬件上面,不断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通过网络,了解和调查企业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需求不断变化,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不断适应企业的需求变化,也就是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不断提高。
2.学习机会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上完课,就结束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拍摄,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好的状态和心情来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授课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动画概论这门课程,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进行了视频拍摄,然后把视频放到网络上,这样学生还可以进行网络学习,同时,我们也提供了几个网上资源,根据不同内容,以及各个老师的特点,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选取网上资源学习的方式学习。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多。
3.教学过程的改进
原来上动画概论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线性授课,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分步骤讲授,进度和内容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也不容许出现差错和更改,一定要紧绕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能改进的只是上课的效果,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多一些互动环节,板书工整一些等等,所有这些改进和提高都是为了提高上课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了OBE理念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目标不断修改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调整授课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不是上课的形式。由于目标需要不断改进,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也需要不断改进,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互为促进,互为制约,互为调整。而且,我们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和辅导,要因材施教。而且课时有限,我们更多的是增加辅导时间和次数,增加辅导和学习的灵活性,鼓励网上学习和网上辅导,所以,教学过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在课程结束之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跟踪学生的学习,从该课程的角度对学生的目标进行不断的指导,直到学生毕业。
五、课程评价
OBE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本,不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时间等内容。由于动画概论引入了OBE的理念,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都有区别,我们不再进行统一的考试,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是结合学生目标,我们的培养方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收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最后提交的论文等等综合进行评估。没有了统一的答案,学生之间也没有了可比性,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时贴近他的目标,并详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给教师提供指导依据,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结束语
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自创立以来,受到世界各地教育系统的追捧,我国成果导向教育也已完成了从对其教育理念的探索到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已获得大众认可。现在每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该理念和方法,我们在将OBE理念导入动画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目标也更加的明确,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随着对OBE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加深理解和掌握,该课程上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能为动画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为教育模式的探讨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 ,30 (3 ):35-37.
[2]李利军.OBE理念视阈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改革探讨―――以深圳地区高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8 (11 ):40-44.
[3]林晓芳,张冬冬.基于OBE的工作室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以鞋类设计方向课程为例[J].教育园地,2019 (3 ):39-42.
[4]张钰.OBE视域下榫卯结构化二维动画课程体系构建[J].艺术科技,2018 (11 ):55-55.
[5]张晓青,王君,王晓玲.本科一流专业OBE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3 ):146-147.
[6]高搏.基于“学习产出”(OBE)模式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应用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14 ):135-137.
[7]李东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研究[J].教学心得,2018 (14 ):107.
[8]栾建霞.基于OBE理念的动画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9 (11 ):96-97.
[9]束铭.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媒体专业《动画速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 (24 ):209-210.
[10]夏瑜,龚声蓉.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7 (4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