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工企业质量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石化企业质量检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深入开展,完全取决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和质量责任制。做好石化企业质量检测基础工作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一、标准化工作和计量测试是企业质量检测工作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标准化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标准,另一类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是以产品为对象,每一种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没有技术标准不能组织生产。管理标准包括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如规定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程序、办事规定、工作规程、业务守则以及各种职责条例等。就质量工作本身而言,用以进行管理的大量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无论控制图的编制、抽样与检验和试验的方案,还是各种计量测试仪器仪表的检定方法,也都无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或管理制度来加以应用和推广。总之,只有搞好标准化,使质量管理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同时,质量管理又是标准化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一系列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都必须以质量管理的实施为基础。
计量测试工作(包括测试、化验、分析等工作)是保证计量的量值准确和统一,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零部件互换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如果没有计量测试工作或不能保证计量测试工作的正确性,就谈不上正确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保证产品质量,就无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由于这项工作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有直接影响,所以,做好计量测试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一切计量器具、测试设备的严格管理。搞好计量工作的主要要求是:需要的量具必须配齐;保证量具的质量稳定,示值准确一致,修复及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测试计量方法。
二、质量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是石化企业进行质量决策、质量监督与控制的重要依据
质量信息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监督考核提供依据。质量信息是指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及其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等资料,它是进行质量决策、质量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计划和措施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内容很多,既涉及企业的内部,也涉及企业的外部。如有关质量问题的各种指令、文件、法令,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各种工艺文件;生产现场的控制信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以及产品的国际、国内的技术标准等。
要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企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设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对企业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汇总、储存、建档等工作,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制定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的具体程序;定期审查质量信息系统的运作情况,针对变化和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整理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质量信息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每个生产班组要做好原始记录,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质量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72
1 加强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提升“审”的质量
一是配备内部审计专业人才。招聘具有内部审计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充实审计队伍;组织现有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专业学历提升活动,着重学习内部审计基础知识、内部控制审计等课程,丰富内部审计知识结构,为审计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创造知识背景和学习条件。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培训。探索开展内部审计技能培训,着重传授审计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内部审计的特点,探索开展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专业知识培训,使得审计人员对公司总体经营业务流程有清晰的把握,帮助审计人员充分分析、认识被审计单位、行业的经营特点、经营现状,确保下达的审计意见切实可行,提升审计人员提示建议的能力。四是坚持用审计实践提升审计技能。树立“以审代培”、“以审促学”的理念,让审计人员在脚踏实地的审计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经验,提升审计技能。
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审”的工具
2.1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充分运用现有的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嵌入到审计系统中,建设融合审计作业系统、审计办公系统、审计实施系统的贯穿审计项目始终、涵盖审计日常工作各方面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力企业应在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专业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为内部审计人员预留查询入口,开放数据库接口,便于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
2.2 审计信息化工作者培养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信息化审计水平。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系统培训,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充分运用已经建设的审计系统,发现疑点数据,查实审计问题。二是吸纳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由审计信息化骨干负责现有审计系统的功能提升,负责现场审计实施前的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变化规律,提取异常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3 加强内部审计标准化建设规范“审”的流程
3.1 内部审计流程标准化建设
建设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一个审计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确保审计人员依照同一标准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运行的一致性。建立各专业内部审计指南、审计作业指导书,确保审计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不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3.2 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化建设
建立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记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的标准化模板,明确各类审计文书必备的要素、写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职责,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流程,明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要点。
4 深化“两制”建设做好一个“用”字
4.1 统筹审计项目实施
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协同监督作用,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参加,整合监督资源,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形成监督合力。
4.2 加强监督工作平台建设
统筹监督资源,融合审计监督、法律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和惩防体系,加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机配合、相互支撑的监督网络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职能部门对下级单位的专业监督和过程管控,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合作,更好地发挥纵向管控、横向协同的监督效应。
4.3 优化内部监督流程
本着“防范风险在前,发现问题在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工作,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关键领域开展跟踪审计和专项检查,立足抓早抓小,促进举一反三,切实改进内控,不断健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改进的闭环管控机制。
4.4 问题整改充分协同
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过程中要明确各项问题的责任单位、配合部门,实现专业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的监督协同,实现专业管理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专业科室的技术协同,切实建立公司各部门共同促进审计整改,共同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良好机制。
新常态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重点把握好“审”和“用”两个关键环节,关注审计人员如何“审”得好,审计成果如何“用”得好,深入开展“三化两制”建设,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背景解读;亮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69-03
一、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相关背景
1994年财政部了《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度规则》,对会计的软件功能通过事前控制进行规范,之后会计软件开始兴起。但是由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软件评审逐渐取消。对会计软件功能的管理因此缺少了监督,一度成为空白,而且会计软件种类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以致会计软件领域频繁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软件由于漏洞,使得他人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随意改动会计核算结果;有的软件不使用中文,使会计监督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有的软件不按照会计行业约定俗成的方式处理和输出会计资料,导致监督人员无法理解和判定核算过程的合规性等。也正因为这些混乱不合理现象的存在,财政部为会计软件功能重新确立规范,并通过一定的手段确保这些规定落到实处。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并明令禁止会计软件不得提供某些功能,成为制定“工作规范”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1994年7月施行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就已经对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与会计数据的安全有过细致明确的规定。这个规范的施行,给发展还不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竞相挖掘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所以现在的会计软件功能都比较完善。所以,在此次“工作规范”的制定中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软件功能的要求较之前的文件减少了很多,并且制定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市场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再强制地要求。这也可以看出来,“工作规范”的内容更加人性化。
除去为了统一会计软件功能及服务标准之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另一大特点是以电子资料取代手工记账和纸质会计文件。之前会计资料对纸质文件的要求,导致企业间的交易必定会有纸面文件的传递,整个经济体系交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也受到制约,并消耗各类资源,从而阻碍会计工作模式的创新。若无其他原因,而仅仅因为会计资料是电子形式而不被认可,就会使信息化的优势大大缩水。这样,不仅会打击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此次“工作规范”首次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这也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统一。在工作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呼声十分强烈。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中小企业中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一部分中小企业以财务部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制定了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但是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但是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严格完整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以至于很多会计的核算不清晰明确。我们通常说,企业账务处理依据的是会计人员精准的工作,可是会计人员有时会为了能够尽快地结束工作而简化工作,做出不准确、不符合标准的账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可持续发展。在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显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不仅仅是会计工作处理不当、现金管理混乱,而且会计信息有时也会发生舞弊。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定会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时出现得更加频繁。
在中小企业出现这种问题并不鲜见,这种行为不仅仅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限制,影响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企业最终的自身利益,也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要想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建立优化节约型的会计工作模式,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案例分析
结合工作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加明确“工作规范”制定的必要性。现以山东东营的部分企业为例。
山东某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东营市,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传统民营企业,精心致力于电力金具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立足与电力、铁路行业,如今该类产品的供给在此项行业中已占据了龙头地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国内形成了畅通的供销渠道,公司现正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这家企业虽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处理软件,但是由于习惯和观念的束缚、约定俗成的规矩以及过去的一些文件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在把数据输入电脑,由电算化软件处理好各项会计核算结果之后,都要将电子资料转化成纸质文件存档或上交。此企业会计报表及各类资料的输出需要消耗纸张、能源损耗、设备损耗,而且还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储存这些会计文件。据调查,打印成纸质文件消耗的各类成本大概为每月超过5 000元,每年为6万元。由此可以估算出全国企业每年仅因会计资料的打印一项的成本耗费就将超过亿元。
再以另一家企业山东东营某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主要的经营项目有高精铜材加工和销售、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石油机械配件生产销售、聚氨防腐保温工程以及物资进出口贸易。在与这家企业会计人员的接触中,了解该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方式。该企业有一名主管会计、两名成本会计、两名出纳。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很多都是根据企业老会计多年的经验来完成的,此种账务处理是企业多年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大体正确没有大的差错就可以。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规范的。而且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有专门的档案室,占用非常大的空间,在保管期内也会有各种因素使会计档案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由此可见,部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很多会计核算不清晰明确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这也给企业间会计信息交换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工作规范”的制定是适时的,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严格遵守“工作规范”的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会有规可循,企业的自身利益会得到保障,企业的会计工作会更加简便,我国的经济也将在一个平稳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四、“工作规范”的新亮点
根据上述背景可以得知,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亟待一部专门法规的出台。那么“工作规范”的实施无疑是符合企业会计工作现状的,顺应会计工作发展的,是会计工作人员所需要的。“工作规范”中展现的亮点主要有:
(一)会计档案管理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中的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以及第四十条规定,会计软件应当根据国家统一标准提供数据接口,以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同时,会计软件还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并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保障会计档案的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1]。
正如上述规范所言,当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时,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材料。“工作规范”不要求输出纸质材料,但是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电子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储存和调阅。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纸质材料易损坏,会计档案的空间占用大,而且还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会计纸质材料,节约用纸量,全国企业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上亿元,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贴切。
(二)会计人员报账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和第三十四条分别规定: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即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2]。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使得财务业务组织能够达到业务单位和财务单位之间的平衡,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通过使用同一报账信息平台,使得全国各地的企业可以在经济活动发生后通过在线登陆或多种设备登录的方式完成报账信息的申报。这样一来减少了人工操作,为会计人员减轻了负担,也使得报账便利化、统一化。“工作规范”中有多处提到了把财务操作和风险控制流程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使会计工作不再机械、繁冗、复杂[3]。
(三)支付方式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随着货币的形态不断发展,现如今企业的资金支付方式也在逐渐地发展变化,从现金、票据等传统方式过渡为网上银行支付方式。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转变,很多企业客户都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的财务管理需求,希望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利用效率。网上银行这种支付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需求,但尚未解决财务信息与银行账务信息的一致性问题。银企直联系统是一个平台,可以使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企业资金的在线支付,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与银行之间的实时对账。同时还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整体资金状况和资金周转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使用银企直联系统,这也是“工作规范”的间接优势之一。
五、“工作规范”带来的影响
在“工作规范”颁布实行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真实有效,所有的会计信息录入都要经过交易授权,且不能篡改。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要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建立银企直联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使之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差错,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4]。
“工作规范”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材料。这一举措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费用支出,同时也可减少会计人员工作、保护环境,可谓一举多得,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会使得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企业利益得到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平稳发展。“工作规范”刚刚开始实行,很多企业还没有接触了解其内容,但是此工作规范顺应会计工作的发展,是企业会计工作所必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2013,(2).
[2] 邓春娟,王伟伟.浅析内部控制的实施[J].商业经济,2011,(2).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中小化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小企业大公司病。很多中小企业为把企业做大,不是把精力用在产品开发,扩大产量和开发市场上,而是在机构上先升级,车间改分厂、车间主任改厂长、科长改处长。管理层次增加,使非生产人员增加,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在管理方法上也沿用大企业方法,如管理人员不熟悉计算机操作,又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听说ERP流程管理很好,就盲目引入,结果没有运行多久就不用了。
(二)重集权,轻放权。这在民营企业尤为严重。民营企业老板一般都是靠改革开放初期凭胆大和开放政策,从贸易或小作坊发展起来。他们始终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信别人不如信自己人。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对下属的看法不客观,管理人员频繁更换。
(三)重计划,轻落实。管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就怕半途而废。许多中小企业花大力气甚至请咨询公司帮助制定完善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全厂的目标展开措施。可是计划制定后就松劲,不去落实,变成了纸上谈兵。计划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管理有序,若不去落实就等于没有计划。
(四)重生产经营,轻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包括各种资料、计量、定额管理和安全环保管理等等。一般中小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报表,对基础管理资料不重视,到需要各种取证时才想到基础管理。基础管理的资料不但是分析问题,考核业绩和取证的重要依据,也是正常工作的保证程序。
(五)盲目相信教科书、管理讲座、咨询公司。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套理论,应用它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必要的。现在管理的文章,理论讲座很多,有些中小企业老板看了几篇文章或听了几次讲座,当时就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回来在自己的企业实行。请咨询公司也是这样,他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提出解决的方案。拿到诊断书发现这些问题自己都知道,只是没有去做而已。
所有成功企业的经验都不相同,要说相同的就是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所有失败的企业教训只有一个,管理不切合企业实际。
二、中小化工企业管理的特点
中小化工企业在管理上有不同其它行业的特点:第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生产指挥中心,它应能协调全厂各部门。第二,品牌效益对企业影响不大,不必在广告上花大力。第三,物耗、能耗占产品成本比重很大,人工成本占比重很低。第四,人才很重要,20%的人员有创造80%的效益。第五,产品生产有关联产品产生,在成本管理上比较复杂,必须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理论指导成本管理。
三、中小化工企业管理
正因为中小化工企业在管理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使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容易进入误区。本文就中小化工企业管理要从哪几方面入手谈一点看法。
(一)增产降耗管理。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使效益最大化。根据中小化工企业的特点,在产品有销路时,增加效益的有效办法就是提高产量。化工产品产量增加和人工成本,固定费用等不成正比,所以提高产量的边际效益很大。要提高产量,必须把生产能力比较低的工序进行改造、扩建。能达到时间短、投入小、见效快的效果;降低消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生产控制稳定,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和控制技术来改进现有装置。自控技术能使操作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稳定,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还能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二)抓好20%人员的管理。中小化工企业20%的人创造80%的效益。正是有这样的特点,要求工段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化工生产要求持续改进才能使产量增加,消耗降低、质量提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去改进。
(三)应用科学理论和有效管理方法。中小化工企业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1.变动成本管理法。目前企业实行制造成本制度,在产品成本中包含设备、厂房折旧、车间费用等固定费用,变动成本就是把这些固定费用挤掉,让成本与产量直接成正比。这对管理者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提高很有作用。产品售价高于变动成本部分就是贡献毛益。化工产品价格变动大,经常会有低于制造成本的售价。只要有贡献毛益,通过提高产、销量来增加效益。2.量本利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这是非常实用的生产科学决策方法。既可以了解保本产量,又可以知道保本的售价;也可以在成本倒逼时控制大宗原材料价格。3.ABC分类管理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四)安全管理。谁都知道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很重要。但有的化工企业往往就是会上强调几句,会后就不了了之。到事故发生时就批评下属不重视安全。发生事故一般都是责任事故,责任人都是一线操作工人。怎么使一线员工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绷得很紧,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对发生事故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发生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查出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对安全管理要认真,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
企业要进行生产,首先要有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企业进行生产,要有各个方面的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化工设备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由于许多石油化工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设备管理的问题,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新装置、新设备不断增加,设备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长周期、高负荷运行,也给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发展,存在着许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设备的投资管理。目前主要根据生产的需求和设备价格的高低来决定投资方式,对设备投产后所需油耗、维修保养、环境污染、安全保障等运营费的高低并没有予以考虑。
设备技术管理。在预算设备修理资金时,只是按照以前的管理经验进行预算,而没有根据科学的预算方法。由于设备的折旧统一采用直线法计提,使得一部分设备虽已提满折旧,但设备仍然完好,另一部分设备虽未提满折旧,但设备技术状况老化,甚至丧失使用价值。没有按照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折旧的计提。
设备的管理范围。设备管理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各种专业技术向纵深发展,且横向综合。目前的设备管理机制仅按专业和职能进行划分,经济管理、组织人员及质量管理相对落后,造成设备管理各环节脱节。
二、石油化工设备管理采用的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
1.通过高度重视管理系统模式化设计的定位工作,信息系统从模式建立、目标确定和管理理念上达到以下功能要求:
1.1实现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管理体系。
1.2实现设备固定资产动态的流程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准确掌握设备的分布和变动情况,提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现代化程度。
1.3系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计划性的工作体系,能够使设备管理活动花费更少的时间。
1.4通过对日常设备运行、点检、故障、维护保养记录等信息的记录,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周期、易损件的使用等,对管理者相应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依据,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减少维护成本,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这在未使用该系统前是较难实现的工作。
1.5具备业务限时提醒功能(如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系统可自定义这些必要工作节点的工作任务处理时间,到达规定时间未处理的任务,将自动在系统中给予工作提醒,系统将自动发出提醒通知,并生成提醒记录。
1.6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多级化管理模式,可分为管理与控制级、执行与调度级、作业与事务处理级,使用户各自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避免互相干扰,权责混乱。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所示:
2.1设备管理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工作流程仿真,实现工作组织、工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监控。
2.2通过工作计划完成率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发现设备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对设备管理的业务过程进行优化和持续优化。
2.3设备管理信息平台是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4通过管理优化预案的实施、工作过程监控和管理、设备档案与十大标准信息库的建立,形成知识管理体系,强化基础管理、深化技术管理、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2.5系统提供菜单驱动、工作流程驱动之外的第三种工作驱动方式:图形化工作驱动。
2.6专业的报表调整和设计工具可自由定义(设计)报表统计与数据分析对象。
2.7业务功能生成器可使系统的工作界面乃至数据库表按照企业的新要求进行调整,并支持对系统进行自行维护和系统升级工作。
化工设备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设备管理数据处理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为便于管理,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很好方案。
三、总结
通过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与可靠性、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设备资产的运行、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与相关资源的配置,大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提高设备资产对企业高效、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能力这一核心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常国振.朱小四,万靖霞.浅谈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刘中海.邵丽.邹永强.浅谈化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氯碱工业.
1、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管理中,环境保护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百姓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都会给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要想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必须提高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加强化工环保管理。
1.2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虽说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只有处理好自身环保问题,才能在企业内部构件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良性氛围,才能在行业竞争乃至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化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保管理。
2、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现状
2.1环保意识淡薄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化工企业都将全部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缺乏环保意识,致使企业内部不仅没有形成环保管理长效机制,还缺乏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一些化工企业虽然设置了环保部门,但是由于环保投入不够,环保部门的工作只能以制度宣传为主,环保处理技术和环保管理方法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2.2环保机制不完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机制建设,确保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但是,虽说环保建设是一个硬道理,不过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向短期利益妥协,在环保管理方面既缺乏科学规划,也没有出台相关环保标准,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也受到影响,环保管理缺乏制度支撑。个别化工企业虽然制订了环保标准,但是,由于对企业污染特性和治理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制定程序不合理,环境标准制定与执行配套措施不到位,环保管理效果也因此也大打折扣。
2.3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随着社会各阶层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能源、新技能都被广泛应用到化工企业生产和环保管理中来。但是,许多节能减排产品都是打着环保的幌子而制造出来的,本身并无节能减排的功效。这些新产品被应用到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后,所取得的功效也是有限的。再则,一些化工企业由于经济原因,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环保措施、技术来进行环保管理,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远不能达到环保管理所需标准。
3、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
3.1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管理,意识先行。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要以绿色生产为荣,以环保为立厂之本,对环保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结合企业环保管理的严峻形势,加大环保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变废为宝等手段进行环保管理,开展针对管理阶层的环保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环保管理,定期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落实环保管理责任制,以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库为环保住阵地,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增强员工环保责任感,以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率。
3.2建立科学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鉴于此,化工企业在环保管理中,要加强环保管理机制建设,首先建立环保工作责任制,就公司管理层、相关部门、领导、员工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范,制定监察工作计划,依照环保管理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监督和奖惩,营造联合执法、违法必究的内部管理环境。其次,制定环保目标和环保方案,就企业“三废”排放、环境监测、污染源管理、防污设施建设等做出明确规范,并将相关的制度规范印刷成册,组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再次,结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健全环保档案管理制度、环保宣传、培训制度,加强环保管理培训和环保设备投入,实现环保管理与效益追求的共赢。
3.3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绿色环保模式,这就要求化工企业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实际,认真考虑节能减排、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应急处置等问题,加大环保管理投入,加强现代化环保设施的应用;自觉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加强部门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环保信息处理,加强环保信息披露,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基层员工对国家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淘汰、关停部分高污染生产设备和环节,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化工企业最为严重的废水处理上,建设废水与处理设施,对事故废水、消防废水等进行收集和处理,要求生产重地和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器材,鼓励环保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环保管理质量。
根据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川安监〔20__〕193号)要求,__市认真开展了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8月10日,我局向区(市)县安监局转发了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关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安监系统充分认识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陈庚文局长在局办公会上专门对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业务处紧密结合日常监督监察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专门编制了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冶金和机械等重点行业专项监察计划,明确了将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发放、使用管理情况和是否使用通过安全标志认可的特种防护用品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要求监察人员严格执法检查,做好详细的现场笔录,详实填写《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截至10月底,我局在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62人次,检查168户企业。涉及金属及非金属矿山5户,化工企业82户,建筑施工企业25户,冶金企业12户,制造加工企业16户,其他企业28户;发出隐患限期整改指令书66份(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山1份,化工企业20份,建筑施工企业13份,冶金企业7份,制造加工企业14份,其他企业11份);受处罚企业6户(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山、化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各1户,制造加工企业3户),处罚金1.6万元。全市的安监机构出动6377人次对1873户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共发出隐患限期整改指令书440份,当场处罚决定书16份;立案查处53件;处罚金6.7万元。
二、监督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个人配备要求等各项管理制度,设立有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有购买和发放记录;对过期报废的劳动防护用品能按规定要求予以更换和销毁。多数企业从业人员能按照规定和要求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也能掌握劳动防护用品性能及作用,对自身所享有的劳动防护权益也能够自觉维护,没有发现不按照规定购买和不使用通过安全标志认可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经费落实不足,发放数量不足。对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把关不严,没有严格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提供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二)部分企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不到位,缺乏对职工正确配备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指导,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知识欠缺。
(三)少数企业没有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记录或存在不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情况。问题较多的是家具企业、制鞋企业;部分建筑、化工、冶金、制造加工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化工企业职工以普通纱布口罩代替防毒口罩;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个别职工在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或存在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大劳动防护用品投入,为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关键词】煤化工;因素分析;控制
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然而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设备都必须承受高温、高压、低温、高真空度和处理易燃易爆、有腐蚀、有毒介质条件。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相当严重,不但会使设备损坏、失效,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重者还会引起着火爆炸、窒息中毒等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煤化工设备事故主要包括燃烧、爆炸、严重泄漏、腐蚀和管束失效等,其中最危险、破坏性最大的是爆炸事故、严重腐蚀和泄漏中毒。
1、煤化工设备事故的分类
根据山西某新型煤化工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设备事故的统计及大量煤化工设备事故案例分析,煤化工设备运转中发生的故障基本上包括两大类。
1.1第一类是设备性能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性能显著下降,例如,活塞式压缩机的排气量不足、排气温度过高,排气压力不足,换热器换热性能显著降低、透平压缩机的喘振、汽轮机负荷出力降低和离心泵的扬程下降及汽蚀现象等一系列故障。
1.2另一类是机械性质的,属于煤化工设备(反应釜、精馏塔)本身的机械故障。主要表现在机器的轴功率过大、燃烧爆炸、磨损与疲劳引起的机件损伤和断裂破坏,腐蚀与污染、噪声与振动、电机轴温过高等可导致机械损毁和人身伤亡事故的故障。
设备性能故障和设备机械故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泵的口环磨损量增加属于机械故障,但它将会引起泵出口压力不足、流量减少;压缩机活塞环的密封磨损导致压缩机出口压力降低、流量减小等。
2、产生设备事故的原因
2.1设备的设计缺陷
煤化工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因此在设备的设计及选取方面都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设备在运行时安全系数达不到安全稳定生产的要求。有很多正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设计不符要求,存在设计缺陷,比如对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计算不准确,对材质及型号的选择不合理等,有的机械在设计中缺少安全因素的考虑,有的没有考虑到安全操作要求,这些都可能导致机械结构不符安全要求,严重妨碍煤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2.2设备的制造与安装问题
新型煤化工由于其设备制造安装经验不足,因此在制造与安装中出现诸多安全隐患,直接导致化工事故。一些化工设备的制造工艺不成熟,存在诸多合理因素,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未能达到标准规范,进行冷热处理的温度与压力也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有些甚至存在着安装错误、工艺选择性错误等问题。
2.3设备生产条件与维修的问题
因设计规范的偏差以及安装制造质量存在问题,使得有些设备在系统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参数超标,工况不稳定,基础构筑考虑不足,工艺路线偏离,这些都导致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不仅使得设备达不到理想的使用效果,还易于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很多设备投入运行后,由于设备与设计参数的偏差或工艺系统的不匹配,导致为数不少的设备处于超临界运行状态甚至带病作业。同时设备在进行生产时会逐渐受到诸多腐蚀性物料的侵蚀损害,易于引发安全事故。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周期不能达到检修周期要求,企业过分关注经济利益,经常忽视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使得带病运转的设备形成一个个巨大安全隐患,极易引发设备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
2.4设备的违规造作
煤化工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对设备正常操作与及时保养维护这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经验相对匮乏,导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保养,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对安全操作知识及技能掌握的不透彻则可能导致设备事故。例如生产过程中许多的设备操作人员没有经过设备专业知识技能及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的培训直接进入岗位,操作行为不标准、不规范,操作人员缺乏对设备安全操作的认识,自我保护工作不到位,这些都给设备事故留下了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着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严重的制约着生产系统的安全。
2.5设备未能及时保养维护
很多煤化工企业由于对设备的疏于管理,系统在运转过程中设备不能定期切换,使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新型煤化工行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相对的技术及人员都不足,因而,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段,新型煤化工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一味的注重生产效益,不注重设备的周期保养维护,在这种管理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管理层往往忽视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可行的设备安全生产制度,对设备的安全日常维护管理的监管不到位,这些都导致对设备的疏于维护保养。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保障,也是降低事故控制中的关键要素。对于设备安全管理不重视的行为,导致设备带病运转,将会为生产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
3、设备事故控制措施
3.1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要维护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控制设备事故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要控制设备事故则首先要保证设备的设计、建造与与安装都有一个严密可控的过程。在制造设备时,应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做到设计结果符合预期使用的工艺介质、预期运行参数、材质满足工艺环境要求。设计出的设备在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上要满足运行期间的各种要求。要使设备在生产时,确保安全稳定。
3.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
设备的安全还要考虑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技能,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要保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并在设备的定期运行后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企业应制定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计划与保养计划,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在发现设备运行故障与安全隐患时,及时联系维护保养人员对设备进行护理检修,以此来保证降低设备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在重视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设备管理体系,首先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的定期切换、定期维护保养、动设备的系统的检查等一系列维护设备的规定,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另外煤化工企业应该在设备隐患排查中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强化设备在运行和切换后的良好的状态。
根据省安监局、**煤监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川安监〔**〕**号)要求,**市认真开展了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8月10日,我局向区(市)县安监局转发了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关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安监系统充分认识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陈庚文局长在局办公会上专门对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业务处紧密结合日常监督监察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专门编制了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冶金和机械等重点行业专项监察计划,明确了将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发放、使用管理情况和是否使用通过安全标志认可的特种防护用品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要求监察人员严格执法检查,做好详细的现场笔录,详实填写《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截至10月底,我局在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62人次,检查168户企业。涉及金属及非金属矿山5户,化工企业82户,建筑施工企业25户,冶金企业12户,制造加工企业16户,其他企业28户;发出隐患限期整改指令书66份(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山1份,化工企业20份,建筑施工企业13份,冶金企业7份,制造加工企业14份,其他企业11份);受处罚企业6户(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山、化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各1户,制造加工企业3户),处罚金1.6万元。全市的安监机构出动6377人次对1873户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共发出隐患限期整改指令书440份,当场处罚决定书16份;立案查处53件;处罚金6.7万元。
二、监督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个人配备要求等各项管理制度,设立有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有购买和发放记录;对过期报废的劳动防护用品能按规定要求予以更换和销毁。多数企业从业人员能按照规定和要求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也能掌握劳动防护用品性能及作用,对自身所享有的劳动防护权益也能够自觉维护,没有发现不按照规定购买和不使用通过安全标志认可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经费落实不足,发放数量不足。对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把关不严,没有严格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提供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二)部分企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不到位,缺乏对职工正确配备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指导,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知识欠缺。
(三)少数企业没有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记录或存在不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情况。问题较多的是家具企业、制鞋企业;部分建筑、化工、冶金、制造加工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化工企业职工以普通纱布口罩代替防毒口罩;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个别职工在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或存在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宣传贯彻《**省安全生产条例》、《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大劳动防护用品投入,为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关键词】化工设备;维护;检修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于化工生产来说,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发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要适当的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化工设备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行。
二、化工设备日常维护与检修的重要性
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预防设备磨损的重要手段,是搞好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与其他企业相比,化工企业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具有抢修频繁、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复杂多样等特点。其设备紧凑,每个岗位管理数台机器,在正常生产中操作人员通常要通过值班室内的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调节,除非开车、停车,才需要操作人员到设备现场进行操作。我们通过监控系统看到的场景并不能直接反映现场的设备状况,而是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巡回检查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修复,防止设备过早磨损,弥补监控上的不足,防患于未然,只有通过日常的维护与检修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
化工企业生产设备与设备之间,一般都需要通过管道相连接。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具有流动性有关,生产原料从设备的一端投入,另一端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协同、同步检修的方法。如果一台设备突然出现了故障,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对该单元、或子系统或总系统的设备进行同步、协同检修,因为突发事故往往会促使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乃至整个总系统停车。化工设备检修按检修的工作量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按检修时机可分为:临时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因此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在化工企业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主要措施
1.加强化工设备的巡回检查
岗位的布局方式决定了要采用巡回检查。专业管理人员每天对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的日检和设备保养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流程并循规守纪。巡回检查主要分为三种,包括片区维护检修人员的巡回检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巡回检查和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在进行巡回检查的过程中,要遵循现场五字巡检法,即通过“听、闻、摸、比、看”来检查化工设备是否做到四不漏(不漏水、不漏电、不漏气、不漏液)。做好记录及时向上汇报,判断分析设备使用中所存在的隐患,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
2.改变设备传统维修管理方式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设备自动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涌入,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更科学先进、更能服务与现代化化工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目前我们采用的新型维修理念是以预防为主,把设备的日常维护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将定期维修转为预防性维修,经常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防患于未然,高质量、高效率的展开维护工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提高设备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设备的使用及操作实行操作人责任制,执行岗位责任制。请技术水平高的检修人员或专家来为维修和操作人员进行授课,讲解操作技术要领和重点注意事项,重点讲解当前前沿技术,针对性的将各项培训工作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内。为维修人员之间搭起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通过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大家可以了解设备多发故障问题所在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要领,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减少设备故障的出现。使操作设备人员能够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会维护、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具备正确维护保养及预防排除常见设备故障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每年按照工作业绩更新维修人员并给与相应的奖励,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季度考核,嘉奖节约、处罚超额,激发维修人员节约利废的工作热情。注意人才选拔,筛选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能在复杂的环境下有条不紊的处理问题。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管理维护好企业设备。
4.有计划的维护与检修
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在超载荷、磨损、腐蚀等因素的作用下,功能与精确度逐渐降低。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维护及检修,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所以化工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在整个设备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预防设备磨损的重要手段,是搞好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要把维护和检修工作落到实处。有计划的维护与检修既要考虑到设备的自身运行条件,又要考虑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制定一套相对科学、完善、合理的方案。日常的维护包括消除设备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状况,如零件的送动、摩擦声等。做好日常生活中设备的换油计划。由于现代化工企业的设备技术含量高、精密度强,再加上化工介质的特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维护与检修的要求就越高。企业要购置先进的保养设备和维修检测仪器,进行预防维修,以维护检修规程为依据随时对易产生故障的设备进行追踪检测,记录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使化工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四、建立自动维护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设备也逐渐向着高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设备处理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数据之间的关系也日渐复杂,对于设备管理数据的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自动维护管理系统的建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设备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根据设备维护检修的相关要求,应当包括:
1、设备维修管理模块,其汇总包括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维修计划、维修台帐、故障统计及设备改造等几个管理子模块,能够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动态作业管理,同时实现对设备维修费用和备件消耗等费用的计算。通过自动维护管理系统,能够对故障的发生以及故障的频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利用图形将分析结果进行显示,以此为维修人员提供设备使用情况的信息,当设备使用一定周期后会自动提出维修提示,维修人员便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进行设备检修。
2、在系统中还需要设置管理模块,对设备和油质鉴定实施动态管理,并且能够自行对材料的消耗进行统计和分析,是设备始终处在节能的状态下运行,节约用油。
3、设备备件的管理模块,可以对全公司的备件进行综合管理,完成备件的订单、入库验收、领料退料、查询库存、备件使用的考核等,可以对库存数量设置预警提示,备件数量超过最高或者最低数量时,系统会向操作员发出预警提示。这样采用备件最低库存制省去了件的计划申报和管理部门审批程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设备一定更加的注重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化工设备能够在生产中保持高效率的运行,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进而提高化工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威尔森.企业设备资产维护管理:发展策略与改善运行指南[M].李葆文译.北京:机械出版社,2011.
[3]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石油;安全生产;HSE管理;体系建设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典型的高危行业,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由于石油产品的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有害等特性[1]。因此,石油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在20世纪80年生了几次损失较大的石油安全生产事故,在此之后,安全生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管理层也逐渐认识到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HSE作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分析
我国当前的是由企业安全建设与管理现状可以分为几个不同梯队[3]。第一梯队主要以国际跨国公司为主,这些大型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生产安全管理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第二梯队则是以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代表的三大石油公司。这三大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企业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4]。在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管理现状逐渐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而第三梯队则主要是是由企业系统,这些企业有一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但是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生产设备、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安全隐患较多,事故也较多[5]。
2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2.1安全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还相对较为裸游,虽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很充分,但是在怎样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缺乏认识。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员工,都普遍存在这一现象,而这也是影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2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特别是在竞争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来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3.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
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决策层。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决策层,主要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对企业的生产安全、作业环境安全、劳动安全、环保等安全工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对公司规划的执行进行指导。其次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订小组。其职责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制度,督促安全生产人员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则是生产岗位的安全监督工作小组。这一部分既是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即要对石油生产一线安全工作负责又要监督和执行其他员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的重要部分。
3.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让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工作,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例如,可印制发放安全生产知识手册,举办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组织安全生产有奖答疑等活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另外,还应当在员工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员工内心。增强员工工作执行力的同时拓展员工的视野,更新员工的安全生产思维模式。
3.3安全生产管理落实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以后只有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实现安全生产。因此,要不断细化分解安全生产的具体落实措施,集中力量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约束。(1)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因此,要注重根据目标情况的变动来发现隐患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及时消除隐患,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大到小,从小到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强化安全管理检查。加强现行的安全管理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巡回检查和抽样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发生的源头、有可能发展的状态、生产设施设备、操作人员行为、生产环节等状态及时掌握和了解。掌握动态安全生产信息,为安全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4HSE体系建设
作为当前国际石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模式,HSE管理体系是石油化工企业进入国际舞台的通行证。HSE体系以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为主要理念,注重安全预防和全员参与,是一种持续建设型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内部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同时对外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以此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石油化工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最终目标。
4.1建设以人为本的石油安全文化
石油化工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的推行,只有让所有企业员工都意识到“我要安全”这一理念,并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事先预防和持续改进体现出来,时时刻刻将安全铭记于心,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自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要通过系统的管理,将HSE管理体系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和补充,将其转化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石油安全文化孕育其中,从关心人、保护人和尊重人的角度出发,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4.2强化管理项目,深入管理理念
首先,严格遵循HSE体系的要求,落实“属地管理、直线责任、有感领导”的要求,在相关项目开工之前提前识别潜在危险源并将工作计划上报分管领导和安全员审核备案。其次,要强化“属地管理”工作理念,明确“干工作必须先干好安全”的理念,将岗位安全职责划入业绩考核范畴。最后,要强化员工与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有意识的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技能,强化安全管理力度,保证安全工作目标的实现。
4.3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
先进的生产设备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生产加工的设备业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生产设备不仅能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能很好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要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换代,要实现企业安全设备的有效管理,降低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HSE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与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以此,对石油行业和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可以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为要求,在企业中推行建设HSE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企业安全管理的分散要素有效融合起来,通过完善、健全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稳定提高,就必须要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高效、稳定和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的规范性、合理性与安全性。通过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将情感人融入安全管理,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福军.浅谈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25):123.
[2]于菲菲,田文浩,王廷春.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04:112-115.
[3]王超.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3:68.
[4]杨书武.关于对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23):222.
关键词:设备更新 项目申报 经济性 技术性
一、设备更新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使得环保和节约资源成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降低17%、能耗降低16%、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污染物总体排放量减少,SO2排放量减少8%、氨氮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的约束指标。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安排,依据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和减量化优先的原则,达到提高资源使用和产出效率的目标,并从根源上对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进行全程控制,借此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各类产业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再利用的目标。
众所周知,化工类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都是凭借设备来实现的,而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为此,对设备进行更新成为化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的设备更新改造具体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选型,来使原本的工作效率获得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化工类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设备更新改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设备的更新改造。从某种角度上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所以对企业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一方面企业在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同时,不但能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活力,设备更新改造之后,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排除了安全隐患,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能源,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此外,现如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通过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可以说设备更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水平进步的必然结果。综上,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已成为必然选择,其对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备更新项目的实施原则
设备更新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其一,原型更新。具体是指利用结构、性能与原设备相同的新设备取代无法再使用或是不经济的旧设备,这种更新也可以看做是对原有设备磨损后的一种补偿方式;其二,技术更新。主要是指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完善的性能的设备替代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是经济性不佳的设备,这种更新能够使原有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全部消除,并显著提升设备的性能,缩小与先进技术的差距。作为磨损的一种完全补偿方式,其不但可以使设备损坏等问题获得根本性解决,同时还能使原有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获得解决,这种更新方式更加彻底,实用性更高。化工企业想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生产和技术潜力,就必须在设备更新项目中,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在对设备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按照需要和可能,有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并且要以优先解决生产能力薄弱环节为前提,借此来使设备的能力配套,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其二,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选择最佳的设备更新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此外,对于更换下来的旧设备,也应当进行合理利用,尽可能变废为宝,这样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设备更新项目申报的注意事项
1.做好设备更新项目的现场调研工作
在设备更新项目中,应当做好现场调研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使用单位应当对现场设备更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难题及会产生的所有工作量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将分析和统计结果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以此作为设备更新依据。同时,应对设备的运维费用进行统计,以备经济分析之用。
1.2设计与制造单位应当定期对相关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产品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同时,企业全体员工都应当对设备更新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将设备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4对于更新完毕的设备,应当进行跟踪考评,并对更新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设备更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为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依据。
2.设备更新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2.1写明项目单位基础情况。其一,单位概况,包括单位地址、厂房面积、土地性质、法人代表、员工人数、技术水平、主要产品及产能、质量体系等;其二,生产经营情况,包括近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财务状况、主要产品质量等;其三,企业发展规划,包括申报当年全年各项经济指标计划目标和未来几年企业发展目标。
2.2写明设备更新项目基本情况。其一,项目概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负责人、建设地点、占地面积、更新改造的原因、对环境的影响、更新内容、工作计划、投资情况、项目预计达到的成效、经济效益等等;其二,设备更新的内容与目标。主要包括项目工艺流程分析及制定依据、新购置设备的明细表及其相关的技术指标、设备原产地及其价格、设备选型依据等等;其三,项目实施进度。包括设备更新各项条件的具体落实情况、已完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已投入的资金及具体投向情况、下一步的投资计划等等。
2.3投资估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估算依据;其二,资金来源及构成情况;其三,投资预期收益分析。
参考文献
[1]洪英.企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经济选择时机[J].技术与市场.2013(5).
[2]余萍.论油气田地面工程的设施更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
[3]王军.秦晓.齐青.企业设备更新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基于两设备选择的案例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3).
辖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作,始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市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视察环境建设并提出工作要求,张敬华市长来我区调研时指出“要把加快退二进三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结合好,推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后又专题研究辖区工业企业搬迁,作出了“总体规划、环境优先、先易后难、逐步实施”重要批示。
为加快推进辖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进一步优化城区产业布局、彻底改善北区环境质量,实现南北城区平衡协调发展,根据市长办公会会议纪要工作要求,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区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成立“市区推进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企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0年3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辖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4月27日,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推动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指导意见》。
二、现状问题
截止2009年底,辖区内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10家(不含九里办事处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家,占19.68%;规模以下企业249家,占80.32%。据统计,企业总占地面积8072亩,总资产39.6亿元,从业人员1.35万人,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5亿元,税收1.59亿元。
区是老工业区,也是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产业门类主要有机械、加工、化工等行业。根据2008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显示,辖区共有工业污染源企业130余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58家(包括金浦氯碱、恩华药业、四方铝业、中轻海鸥等13家较大化工企业)。辖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工艺落后,属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企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烟尘、粉尘,严重影响北区环境,同时,环境保护要求和空间条件制约也限制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实施辖区企业有序搬迁,不仅是改善区整体环境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市工业经济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原则,推进主城区工业退城入园,促进工业经济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坚持“整体规划、环境优先、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搬迁工作系统工程。
3、坚持依法规范搬迁的原则,制定可操作性搬迁方案,规范化运作。
4、坚持实施企业增量式搬迁的原则,鼓励搬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支持企业通过搬迁做大做强。
5、坚持统筹兼顾、一企一策的原则,努力筹措搬迁资金,合理补偿搬迁成本,兼顾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四、目标任务
1、根据主城区环境保护和工业布局调整要求,由我市各有关区人民政府组织制定辖区工业企业搬迁规划和搬迁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稳妥有序地实施和推进。
2、主城区2013年前基本完成化工生产企业和二环路以内列入搬迁规划工业企业的搬迁工作;2015年前基本完成主城区内列入搬迁规划的各类工业企业的整体搬迁工作。
3、化工生产企业必须搬迁进入经省、市政府批准的化工生产集中区,机械、加工等类企业原则上迁至三环路以外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中区域。
4、主城区完成工业布局调整目标后,仅保留部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业项目用地,发展都市型工业及总部经济。
五、政策措施
1、对主城区搬迁企业原址土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等地面附着物以及搬迁设备损毁、停工期间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障费用等直接损失,经评估和核准后给予合理补偿。
2、搬迁企业原址土地由市土地收储部门收储后按规划要求挂牌出让,其净收益作为搬迁补偿的主要资金来源。
3、土地由市国土局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并核准,建筑物、构筑物等地面附着物以及搬迁设备损毁、停工期间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障等直接损失由市国资委委托中介机构评估与核准并经市审计局审计确认,报市政府批准后作为补偿的依据。
4、土地收储部门先期支付土地收储预估价格的15%交各有关区政府作为搬迁启动资金,根据企业搬迁方案和迁建项目进展情况,统筹安排使用。
5、退城入园的工业企业原址工业用地,规划部门及时调整其用地性质,若原企业工业用地被规划为市政公共公益设施用地,或土地收益不足以补偿企业搬迁损失的,由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标准,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6、企业在搬迁新建过程中涉及到的地方建设规费在市权范围内的予以减免。
7、企业易地搬迁后,妥善调整财力分配,以企业前三年平均税收核定财力,三年期由搬入区划给搬出区。
8、严格控制辖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严处,直至实施关闭。
9、对列入搬迁规划的所有工业企业一律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改扩建。
六、列入2010年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计划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主城区发展规划及我区现代服务业强区发展方向,区委、区政府作出重要决策,从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退城入园”工作计划,适时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动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全市主城区2013年前基本完成化工生产企业和二环路以内列入搬迁规划工业企业的搬迁工作;2015年前基本完成主城区内列入搬迁规划的各类工业企业的整体搬迁工作。我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排出了2010年搬迁工作计划,拟搬迁工业企业11家,分为三类:
完成搬迁企业(2家):苏煤矿山、工业锅炉。
启动搬迁企业(4家):金浦氯碱、铝业公司一分厂、恩华药业中山北路厂区、化工机械。
前期准备企业(5家):天富化工、远强化工、万和化工、天嘉化工、特种气体。
(二)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1、完成搬迁企业:苏煤矿山在经济开发区新建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工业锅炉在铜山经济开发区新建厂房已完工,正在安装设备,现有厂址已向国土局提出土地收储申请;两家企业预计年底搬迁完毕。
2、启动搬迁4家企业:金浦北方氯碱于8月13日已和区政府正式签订了搬迁协议;9月14日已将1.4亿元首批搬迁资金中的1.29亿元拨付至企业,土地已解押,其余搬迁资金我区正抓紧向市政府递交拨付申请;我区计划本月接收企业资产。恩华药业中山北路厂区已提出初步搬迁方案,对企业资产已做出评估,今年6月份已启动在贾汪化工园区的新厂区建设,预计2012年6月搬迁完毕。铝业公司一分厂申请土地置换,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化工机械厂由于改制后土地出让手续及资产过户手续均未办理,企业正在处理改制后扫尾工作。
3、前期准备5家企业:天富化工已对企业资产评估完毕。9月28日,区发改委与环保分局负责同志到现场查看了万和化工违法建设的三氯蔗糖生产线,企业也已提出自行拆除方案,首先停止维生素K1的生产,10月20日-23日进行置换、隔离等安全措施,10月24日至30日拆除生产设备。同时企业正在积极选址,做好搬迁准备。
4、未列入计划的工业企业:有部分企业与我区积极接触,已完成搬迁,如矿山设备4月已搬迁至九里工业园区,凯尔机械6月已搬迁至经济开发区,中轻海鸥已主动同我区商谈搬迁事宜。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指导意见》为宏观方案,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实施操作上存在较大差异,“一企一策”在资金落实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部分企业对搬迁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搬迁补偿政策需进一步落实,如天嘉化工、华辰胶带;
3、已有天富化工、远强化工、万和化工等企业考察了新沂、睢宁、贾汪等多处工业园区,但选址未定;
4、具体负责搬迁工作人员同时肩负其他工作任务,在企业搬迁推进过程中明显感觉人手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
1、重点突破,以金浦氯碱搬迁带动全区工业企业搬迁。
紧紧抓住八里家居市场带内最大的化工企业—金浦氯碱启动搬迁的有力时机,推动其18个月后搬离现址,以此带动周边企业搬迁。下一步将细化该企业搬迁方案,制定资产交接和变现时点计划,在确保稳定和安全拆除设备的前提下,使企业资产变现最大化,同时对于涉及企业职工宿舍、土地等遗留问题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金浦北方氯碱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以点带面,推进八里家居市场带内未搬迁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化工企业,天富化工、万和化工、远强化工等企业的搬迁工作。以面联片,推动八里家居市场带周边企业搬迁工作,如恩华药业中山北路厂区、天嘉化工等。
2、不等不靠,以工业企业搬迁具体实施操作为抓手。
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切实组织精干人员开展跟踪服务,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今年拟启动搬迁企业,一是积极对接市国资委尽快确定权威中介机构对搬迁企业评估;二是积极协调市审计局审计确认;三是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初步搬迁方案,制定搬迁补偿政策;四是积极对接规划部门调整原企业用地性质,并对接国土部门协助企业进行土地收储工作。
七、辖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成立机构:根据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2010年辖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方案》文件。区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实施意见》。同时,环保分局也成立了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环保分局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方案》。
2、整治内容:此次专项整治的34家突出小工业企业共分三类:一是实施关闭的20家小工业企业,责任主体为企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二是实施责令停产整治的9家小工业企业,责任主体为环保分局;三是限期治理的5家小工业企业,责任主体为环保分局。其中涉气企业15家,涉水企业13家,其余为当地居民投诉较多的噪声污染源企业等。
3、节点计划:
实施关闭企业:6月底前,完成八里家居市场带范围和二环路以内应予关闭企业(11家)的关闭工作;10月底前,完成其他应予关闭企业(9家)的关闭工作。
责令停产整治企业:4月底前,依法下达处罚决定书,并责令停产;10月底前全部关停。
限期治理企业:10月底前,对限期治理的企业进行认真核查和环保验收;如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治理标准,企业应关闭或搬迁。
(二)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1、实施关闭企业:已关闭19家企业,占关闭数的95%;。按照时间节点,6月30日前应关闭11家企业,完成八里家居市场带范围和二环路以内应予关闭企业的关闭工作;目前除老牌楼农贸市场冷库,其余10家企业均已关闭。10月底前关闭其他应关闭企业9家,目前已有7家关闭或停产,还有星宏机械、翠都玻璃制品正在准备搬迁或关闭。具体情况如下:
琵琶办事处(9家):云雪食品公司、红海螺木业公司、华欣星轮密封保温材料公司、宏泰橡塑制品厂、圣泽粉末涂料公司、翠都玻璃制品6家企业已关闭;杨子橡胶防腐厂、盛荣化工厂已停产;星宏机械加工厂已注销,目前正在铜山柳新选址。
丰财办事处(4家):苏北精细化工厂、华怡玻璃钢厂、虹达塑料包装厂已关闭;海浪石棉瓦公司已停产。
环城办事处(4家):天成彩钢厂、长晴防水厂、仁和保温厂、三源机电厂均已关闭。
铜沛办事处(2家):贝尔试剂厂已关闭,老牌楼农贸市场冷库未通过安全评估方案,区安监局已向该企业下达停业通知。目前该企业已在九里区选址,办理征地手续。
牌楼办事处(1家):华光橡胶密封制品公司已停产,准备进入破产程序。
2、责令停产企业:其中中南橡胶厂已被工商分局注销营业执照,现已关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环保分局对剩余8家小工业企业已作出行政处罚:一是责令停止生产,二是罚款拾万元。环保局向法院申请对古淮橡胶、科隆磷酸盐强制执行;高强涂料已准备搬迁至铜山区。
3、限期治理工业企业:环保分局对5家企业已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每月定期跟踪检查。其中,彭汉酒厂已拆除污染设备;瑞远精细化工已在铜山新区兴建新厂准备搬迁;申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屠宰加工生产线准备10月份在新址建厂;七星油脂石化公司已在贾汪兴建新厂,预计明年初可实现搬迁。
(三)存在问题
1、按照市政府办印发《2010年辖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方案》,20家关闭企业及5家限期治理企业,由区政府下达关闭通知和限期治理通知。但由于管理权限问题,区政府无权下达,并已向市政府提出授权区政府下达的相关请示。但是关闭工作已全面展开,程序上还未履行完毕。
2、申旺公司屠宰加工生产线新址在三环北路刘楼村,目前已划归辖区。虽然其前期手续基本办理完毕,但是该项目不符合我区整体发展规划。
(四)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1、紧盯节点,确保10月底前完成34家小工业企业整治,尤其是关闭的20家小企业。11月初,区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整治工作组将对全部34家小企业的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对照市下达文件中要求的整治标准,拆除生产设备,停止供水供电,吊销相关证照,认真核查,确保整治实效。
2、根据市、区领导安排,我区又自加压力,加大工作力度,除上述整治的34家环保问题突出小工业企业以外,又初步排出40家小工业企业(附件),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关闭,并争取今年能将三环路以内的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9月26日,已将40家小工业企业名单初步下发给各办事处,10月中旬以正式文件下发2010年-2014年辖区小工业企业关闭整体工作方案。
3、结合市节能暨用电负荷调控工作,在市调控企业名单上辖区内18家重点企业的节能调控工作全部得到落实以外,我区又排出9家(附件)规模以下、能耗偏高的小企业进行全面限电,以此来推动企业尽快搬迁。
4、9月30日,市经信委转发了《关于申报2010年中央财政关闭中小企业补助资金和报送2011年度关闭小企业计划的通知》,中央财政拟对今年实施关闭的小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助(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关闭职工安置等方面的支出。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需报送的材料:关闭小企业已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的花名册;企业原生产经营有关证照(工商、税务、生产许可证)已被注销的证明材料;地方政府或经信和信息化等部门出具的小企业实施关闭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我委同办事处积极联系相关已关闭企业,但符合条件的仅两家企业。多数企业由于未签订正式用工合同或未吊销相关证照,所以无法申报,我委正积极将今年未能及时申报的企业列入2011年补助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和搬迁企业用地需求,搬迁企业新厂选址腾出地利用和企业现址转产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提前搞好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律不再新上化工项目,中心城及周边区域化工企业暂停审批。
2.产业升级,集聚发展。通过搬迁或转产积极推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升级。鼓励搬迁企业通过参股等方式联合重组,禁止异地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搬迁企业向同类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园区集中。
3.突出重点,分批实施。坚持先急后缓、分期分批、一企一策,既全面安排、整体推动,又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实现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一批、转产一批、关停一批。
4.依法搬迁,依法推动。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工业企业搬迁工作。搬迁或转产企业新建项目要符合各级产业政策,严格遵守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
二、搬迁范围及搬迁方式
(一)搬迁范围。中心城内(东到东八路,西到郝纯路,北到德州路,南到南外环)因污染或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工业企业。
(二)搬迁方式。对需搬迁的企业自2012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式:
1.需搬迁的化工企业原则上迁入港开发区,其他企业迁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胜利工业园区。
2.对部分基础条件好、具备转产能力的企业,经研究批准,可改变经营业态,就地转产服务业。
3.对没有环评、安评等手续,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企业,由环保等部门提请市或县区政府依法予以关停。
4.对未按期完成搬迁任务或拒不执行搬迁任务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三、支持企业搬迁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财政税收支持。
1.市、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设立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对搬迁企业的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
2.对按要求实施搬迁、转产的企业,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多渠道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省级各类治污减排、生态环保专项建设等补助资金予以支持。对符合排污费使用规定的企业,优先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搬迁企业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对企业搬迁或转产中涉及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节能节水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申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项资金扶持。
(二)土地收益支持。
1.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的企业,原厂址土地出让金扣除成本性支出及必需的政策性扣除后的净收益,全部等额补助支持企业;搬迁企业原厂址先行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的,可提前支付部分补偿费用。
2.搬迁到港开发区的化工企业,新厂址占用土地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扣除成本性支出及必需的政策性扣除后的净收益,全部等额补助支持企业。搬迁到其他区域的,给予一定扶持。
(三)住房建设支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企业迁入地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政策,组织实施搬迁企业职工家庭安置住房建设。同时,优先纳入市县经济适用房规划和建设。住房建设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应,搬迁范围内原有住宅用地的出让净收益优先用于安置住房建设。职工原有住房与安置住房实行等面积产权调换,执行国家规定的住房设计最低套型面积。
(四)行政事业收费支持。
1.企业搬迁或转产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费项目,在扣除上缴上级资金和成本性支出后,全部予以减免。2.对搬迁企业在原址所占用的水、电、气使用指标、排污指标,由供水、电力、供气、环保部门按原指标变更至搬迁新址,不再收取费用。
(五)信贷资金支持。金融部门针对搬迁企业具体情况,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对搬迁项目建设、生产恢复等优先给予信贷资金支持。
搬迁企业享受的财政税收支持、土地收益支持和行政事业收费支持之和不得大于搬迁过程中企业固定资产损失。在搬迁计划期内企业擅自在现址建设的项目不纳入企业搬迁补偿范围,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未按期完成搬迁任务的,搬迁时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的有序稳妥推进,市政府成立市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批有关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的搬迁工作计划和企业搬迁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搬迁政策,核定扶持限额,研究解决搬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企业搬迁的日常调度、指导、协调及监督考核工作。有关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企业搬迁工作。
(二)严格企业搬迁程序。
1.列入搬迁名单的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搬迁或转产方案,由所在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市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提交企业现址土地的评估报告、新厂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新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相关文件资料。
2.市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企业搬迁或转产方案进行论证,核算扶持限额,报市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确定。
3.搬迁方案经批准后,由企业所在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督促落实,企业具体组织实施搬迁。企业搬迁或转产完成后,由企业所在县区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由市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审核验收。
(三)严格落实责任。实行企业搬迁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具体的搬迁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通力配合,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搬迁企业征地、注册、新建厂房,以及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年是“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承上启下年,是我区迎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的冲刺年,环境保护的压力十分巨大。为确保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各项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经区政府研究,确定了年度全区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任务,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全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对全区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实施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为手段,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环境保护控制目标,为建设“生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总责,区政府督查室、环保分局对限期治理工作实施统一督导调度,区政府有关部门除按照相应的职责完成承担的限期治理任务外,要对职责范围内限期治理任务进行督导调度。
2.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承担限期治理任务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治理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期限,落实责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治理工作。在未达到治理标准要求之前,要把资金优先用于污染治理。
3.所有承担限期治理任务的单位要按规定时间完成治理任务,到期未完成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实施顶格处罚,并报区政府批准后依法关停。
(三)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新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我市制定的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和《全市重点行业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要求进行治理。通过实施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全区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COD&S804;45mg/L、氨氮&S804;4.5mg/L,消除达标边缘断面。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0%,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目标;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安全处置,进一步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二、治理范围
(一)不能稳定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全市重点行业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要求或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涉水企业。
(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或不能稳定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全市重点行业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的燃煤电厂、钢铁、水泥、化工、建陶、供热、铸造、加油站等行业的有关企业。
(三)未实施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企业。
三、工作内容
(一)水污染限期治理任务
1.完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实施现有管网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杜绝直排环境。
2.对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生产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杜绝排放对河道或城镇污水处理厂微生物产生抑制毒害作用的物质。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直排企业要在厂区建设规范排污口,在厂区外建设检查井,在总排口处建设生物指示池,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3.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总排口下游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人工湿地或氧化塘,对河道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
4.取缔关停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二)大气污染限期治理任务
1.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地区标准,对全区燃煤电厂进行综合治理,实施脱硫除尘提升改造工程,对400t/h以上锅炉开展脱硝治理工程,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颗粒物&S804;20mg/m3、SO2&S804;50mg/m3、NOx&S804;100mg/m3。
2.按照《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全市重点行业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对钢铁、水泥、建陶等行业实施除尘器提升改造工程,确保颗粒物排放浓度达到&S804;30mg/m3;实施非电供热锅炉、工业锅炉的综合整治工作,取缔建成区范围内20t/h(不含20t/h)以下的直燃煤锅炉,对20t/h及以上的锅炉实施治理,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颗粒物&S804;50mg/m3、SO2&S804;200mg/m3。
3.实施全区重点化工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工程,对原辅材料装卸、转运、储存过程中排放的气体及生产工艺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对全区所有加油站实施油气分离回收治理,减少油气挥发,确保加油站各排气点排气达到《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区产生异味的化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要求,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设备运行到位、生产管理到位,做到厂界无异味。
4.利用泰青威天然气管线横贯我市的时机,加快辖区内天然气管网建设,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调整辖区能源结构。取缔辖区内(含建筑施工工地)洗浴中心、馒头房、茶水炉直燃煤小锅炉及直燃煤饮食灶。
5.实施燃煤电厂整合计划,关停小机组;取缔面积90m2以下的烧结机;淘汰直径3m以下的水泥粉磨站磨机;取缔关停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及土小企业。
(三)固体废物污染限期治理任务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污泥处置工作,积极利用现有电厂开展污泥焚烧发电工作;开展生物质制气,发展清洁能源。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重点行业及污染企业实施环境污染限期治理,是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要切实提高对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搞好综合协调,落实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抓好限期治理工作,把治污工作作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以环境改善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