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工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抓住春秋两季的有利时机,及时召开各村各村和有关部门以及防治人员会议,安排布置好查、灭螺工作,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对全镇8个行政村的丁螺滋生环境进行全面认真调查,摸清家底,并按要求完成25万平方米查螺任务,做到不漏查,查清我镇丁螺的分布情况。
(二)认真做好螺情监测点工作,今年计划在四至十月份对我镇的58个螺情监测点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做好记录,按时上报血防工作报表。
(三)畜牧站应抓好全镇耕牛血吸虫的查治工作。
(四)计划完成全镇查螺面积50万平方米。
(五)对我镇村7、8社与什邡回澜交沟约2500平方米进行药物喷撒和泥糊灭螺,对其它各村丁螺滋生环境计划灭螺5万平方米左右。
(六)按市疾控血防工作任务分解表计划完成血检人次5870人次,粪检人次500人次,化疗人数500人次。
(七)完成血防的网络直报。
二、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
卫生院各科室、各村及卫生站要充分利用广播、卫生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血吸虫病防病知识和治疗知识,提高群众对血防的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中、小学校应做好夏、秋季血防宣传教育工作,应开设血防健康教育课,学校及家长应教育学生不要在沟、渠、塘玩水、游泳,防止学生感染急性血吸虫病。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首先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体现我们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精神。因此,我们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应把血防及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政府应把血防工作纳入各村目标管理及干部任期工作考核。
(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血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我们卫生部门是不行的,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施其责,明确分工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血防工作。
(三)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完善防治体系。
加强血防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血吸虫病防治是镇、村两级及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防治人员自身业务学习,提高防治水平,是控制血吸虫病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2. 注意部门团队精神建设,充分调动新干事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新干事的办事能力。同时也要定期召开部门会议,及时分配好各项工作,及时反映问题,交流意见,制定出更好,更具体的计划并落到实处。
3. 举办一些有意义有创新的活动:
1)要组织一些与我们学习,我们的专业或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关有意义的活动。如演讲赛,等这些可以锻炼并提高我们的世面稳定性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等。再如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案例分析活动,旨在提高全系同学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引导同学们更好的去学习和发展,并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2)为了使08届新生对我校,以及自己的专业有个大概的了解本部特打算在进期举办一次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目的也是为了希望使新生尽快的适应现在的生活,及早正确的定位,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3)本部要事先为我们生活日常生活的中一些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到来之前准备庆祝活动来欢迎它,让干事们体会到部门的温暖,从而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强烈的归属感。
本学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手册知识竞赛 (已结束)
为使08级新生更好的熟悉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定,我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举办“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和国际贸易的08级新生全部参加此次竞赛。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学院的各项管理条例,从而让同学们更坚定做一名优秀英才的信心。本次活动的举办也激发同学们力争文明班级,更建和谐校园的斗志。
二:辩论大赛(已结束)
为进一步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提高同学们思维的缜密性,锻炼大家口才与语言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同学们的团体意识。学习部将开展主题为“雄辩大比拼”的辩论赛。
三:演讲比赛
本次比赛标题为《让世界充满爱》,以XX年中国所发生的雪灾和地震为题材,以08级新生为主要参赛对象,以发掘人才,锻炼新生为主要目的,由系老师,部长担任评委,让选手以演讲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赛结束后,“中国坚强!中国加油!”发自大家内心的呼喊,是整个比赛推向,让同学们将关爱延续下去,让关爱为生命加油!
四:以“我行我秀”为主体的专业知识辩答大赛
xxxx以专业案例材料分析为主体,对方案进行辩解、分析目的是提升08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组织语言能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一个爱学习,勤学习的学习氛围。
五:书法比赛
此活动会与宣传部一同开展,进一步培养我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营造浓重的学习氛围,充实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六:象棋比赛(重点)
此活动在上一届之中有不同反响,各班级积极参加活动,因此我部决定继续开展,提高学习氛围,陶冶学生情操。而且与大一与大二一同参与,给他们一个互动的机会。
七:为更好的进行信息反馈,搭建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学习部将在学习检查中,及时传达信息反馈精神,以便于沟通和交流。让老师能及时了解到同学的学习面貌与精神,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指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法制学习培训作为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来抓,使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全面系统的、经常性的法制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
二、学习培训内容
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行政审批规范以及与司法行政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依法行政知识等。
三、学习培训安排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健全并落实集体学法制度。局领导干部年度集中学习不少于四次,各科(室)、所负责人集体学习年度不少于六次。
(二)加强公务员的学习。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重点是学习依法行政基本知识和岗位法律知识。公务员除参加机关集体学习外,各科(室)所学习年度不少于十二次。集中学习以科(室)、所为单位,由科(室)、所自行组织、自行安排。
(三)加强职工和专职社工的学习。单位职工和专职社工学习每月不少于一次,重点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重点提高其法律素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加强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培训班两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知识辅导。
四、学习培训对象
全局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工及专职社工。
五、学习培训方式及责任分解
采取行政主要领导主持,集中学习培训方式。
第一专题:基础法律知识(每季度1-2次)
学习要点:以“法律讲堂”形式,开展以《宪法》为主的法律、法规学习,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侧重点,提高指导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
承办科室:法制宣传教育科、律管科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法援中心全体人员。
第二专题:社会矛盾化解(7月)
学习要点:学习《人民调解法》,开展典型矛盾纠纷调解经验交流,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纠纷,防止重大发生。
承办科室:调处中心办公室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法援中心、公证处、基层司法所全体人员。
第三专题:法律援助服务(8月)
学习要点:学习《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承办科室:法律援助工作科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法援中心、公证处全体人员。
第四专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9月)
学习要点:学习社区矫正相关知识,以人为本,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承办科室:社区矫正科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全体人员、司法所长、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
第五专题:法律服务监管(10月)
学习要点:学习《律师法》、《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公证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机关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管理的规定,讨论研究法律服务监管问题,加大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力度,打造群众满意、信任的法律服务品牌。
承办科室:律管科、基层科、公管科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全体人员。
第六专题:行业投诉督查管理(11月)
学习要点:学习法律服务投诉问题的处理,加大对投诉案件的督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承办科室:公鉴科、基层科、律管科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机关、公证处全体人员。
第七专题:“法律讲堂”(每季度1次)
“法律讲堂”由资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群众身边事以案释法,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先组织授课人在“机关讲堂”开展“试讲”,再好中选优,选送优秀课程到电视台录制、播放。
承办科室:政工科负责“法律讲堂”的协调工作;
法宣科:负责与电视台的对接工作;
律管科、基层科:负责讲课人选、内容的推荐、筛选和讲稿的审核;
牵头领导:
参学对象:全体人员。
六、要求
关键词:化工制图;内涵;学习策略
在我国近现代化工发展史上,自著名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建天津塘沽碱厂,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化工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工业的范围,不但是石油化工,还有生物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和资源化工、环境化工等新兴化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新型学科、高技术产业纷纷与化工建立了密切联系。
按照国际公约的约定,过程工业是指以气体、液体、粉粒体这些流程性材料为主要处理对象,通过改变物质的状况、结构和性质来生产产品的工业,包括化肥、炼油、石油化工、制药、染料、农药、食品、轻工、热电、核工业、湿法冶金、公用工程、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业过程。而化学工业的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在所有这些门类中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化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过程工业。
无论是化学工业还是过程工业,无论是其中的工艺过程还是机械设备,都必须用一定的专业图纸进行交流。图纸是最基本的“工程师的交流语言”,这种基本的交流“语言”,便是“化工制图”,在大专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应地有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制图。
一、化工制图课程的产生
机械行业是一个古老的工业门类,其他工业门类都要使用相关机械作为实现其生产过程的基础硬件,机械的使用相当广泛,随之而来的是机械图纸的使用相当广泛。在相关院校教学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就相当普遍。在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中,也必然开设机械制图课程,因为学生今后需要接触、了解、使用相关机械设备。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部分院校加强了工艺类图纸的理论性学习和制图教学,将工艺流程图及化工设备图并入制图课程,在一般机械制图后面加入化工制图内容,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制图课程,取名为“化工制图”。
二、化工制图课程的实施
在化工行业的专业学习中,分为各种化工工艺类专业,如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等,这类专业偏重工艺过程和生产操作;又有主攻化工生产中所用机械设备的专业,例如化工机械或过程设备及控制或化工过程设备等。在工程图纸的学习上前者偏重工艺流程类图纸,后者偏重机械设备图纸,于是,在专业图纸绘制的学习中,为使主要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学生的要求更加清晰,许多院校逐步将化工制图课程仅用于化工工艺类专业,而化工机械类专业仍然使用机械制图。
三、化工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适用专业
化工制图产生后,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包含以下部分:(1)机械制图基础;(2)通用表达方法;(3)机械零件图;(4)装配图;(5)化工工艺图;(6)化工设备图。其实,不论是化工工艺类专业还是化工机械类专业,都需要学习化工制图中的六部分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化工工艺类专业更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化工工艺图的内容,化工机械类专业更需要掌握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化工设备图。因此,化工制图的教学内容是普遍适用于化工工艺类和化工机械类专业的。
尽管如此,一些院校的化工机械类专业选择机械制图课程,而不选择化工制图课程,自有其道理。理由是:化工设备图纸是很专业的内容,高年级学习到化工机械结构原理或化工设备等课程后才涉及到,而机械制图是工科类学生通用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按长期以来的学期课程制当然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比较适宜。
但是,上述道理并非无懈可击。就机械制图课程来说,在专业学习之初,就将专业所涉及的所有图纸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在学生还不具备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加工与使用等经验和能力之前,就把零件图、装配图的所有内容教给学生,其实是不便于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特别是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如果说在精英教育年代这样教学是可行的,那么在当今大众化教育年代,特别是对于培养在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必须考虑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利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职业教育中化工制图的学习策略探析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已经将关注点指向了制图课程,已经从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多层面探索和实践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在就业导向下,基于重在培养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的教学改革思想引导下,我们对制图类课程、制图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形成之间的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打破学期课程制,将机械制图或化工制图与其它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以利于形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为目标,组合成若干学习模块,将传统的制图教学内容贯穿于专业学习的过程之中,是比较适宜的思路和策略选择。例如,将学习内容化分为制图基础模块,机械零件加工制造及其图纸模块,机械装配使用及装配图模块,化工生产过程与工艺图模块,化工设备和化工设备图模块,等等。
零件加工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能按图加工,能测绘零件,形成完整的零件图,能选择适宜的技术要求。机械安装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读懂图纸要求,能按图正确装配并能良好使用,能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或测绘装配图,选择和制定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化工工艺图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典型化工生产过程,读懂和绘制化工设备图,了解图中设备的制造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检验。
各模块的学习按条件尽可能采用实例教学、项目教学;以基本形成专业能力为准则,可适当灵活地安排各模块所需学习时间。各不同专业都应按专业能力要求的不同安排各模块的取舍和学习时间。
计算机绘图是一项专项能力,也是现阶段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可选择的不错的就业岗位之一。因此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均应结合以上各模块的学习应用计算机绘图技术,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绘图能力。
游戏化学习设计的内涵在于做到娱乐性和教育目标的平衡[5],即寓教于乐。游戏的建构应围绕抽象化的学习内容、支持游戏的技术工具[6]、游戏规则、学习者的偏爱及背景[6]、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者的技能发展等方面开展。为此,虚拟积木游戏将在Solid-Works2014虚拟设计环境中开展,利用零件建模功能开发几何单元,利用虚拟装配功能实现几何单元的组合。基于工程制图习题集组合体构型的统计,选择四棱柱和圆柱作为组合体构型的基本几何单元;同时考虑到游戏的易学性,针对基本几何单元的扩展建模操作仅限于拉伸和切除拉伸。
二、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基于组合体视图的读和画开展。组合体视图的读和画决定了学生理解和表达工程图纸中“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机械工程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照猫画虎。“照猫画虎”游戏是为了学生能熟悉虚拟设计环境下的建模和装配操作,保证学生将现实中搭积木的过程迁移到虚拟环境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实体积木单体的结构,引导其思考如何通过平面形状获得三维构型,然后在SolidWorks2014虚拟设计环境中实现这一过程,让学生熟悉虚拟环境中的拉伸和切除拉伸操作。这两种操作将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地构建虚拟积木单体;接下来让学生运用虚拟积木单体搭建构型,引入重合、距离、同心等概念,并指导学生将这些概念转变为虚拟装配中的约束,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下通过约束操作对虚拟积木单体进行虚拟装配。
2.堆石成屋。“堆石成屋”游戏是针对几何单元做叠加操作的游戏,用于提高学生对叠加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参照二维图样,把已知的虚拟积木单体装配起来,还原二维图样的三维形貌。
3.镂月裁云。“镂月裁云”游戏是针对几何单元做去除操作的游戏,用于提高学生对挖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形体的基础上,制订挖切步骤,最后在虚拟环境下通过挖切操作获得参考形体,游戏过程如图2所示。
4.化面为体。“化面为体”游戏是让学生阅读二维图样,通过对几何单元的叠加或挖切或叠加和挖切还原形体的三维面貌,用于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二维图样的分析,综合运用拉伸、拉伸切除和装配操作,完成对形体的三维建模操作,游戏形式如图3所示。这个游戏难度最高,学生会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进行二维、三维的互逆转换,在尝试、分析和归纳中理解和习惯二维刻画三维的表达模式。这种在游戏中的尝试—纠错自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完成游戏的成就感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三、游戏效果
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虚拟积木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制图的兴趣,很多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图4展示了引入虚拟积木游戏的某班级和传统教学某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除了成绩的提高外,更为重要的是引入虚拟积木游戏的班级的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软件操作,主动对身边的实物进行了虚拟建模,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图5展示了学生部分作品。
四、结论
一、结合本部门的状况,制定新的招收新干部的要求,确保招收高素质的新成员进入学习部。
由于刊物审稿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下学期对与新干部的要求明显要严格,初步计划如下:
1、招干分两批次:一就是学习部日常工作成员的招收。主要侧重于其团体合作精神及管理潜力的培养。二就是《旭日》、《军训专刊》审编成员以及学校学生会各类大型活动报道的通讯员的招收,采取考试面试的形式以保证人员的写作水平,并与办公室(他们更了解每次活动状况)合作成立编委小组,提高文稿方面的质量。
2、要求各院系学习部有专门的通讯员,和我部成立通讯小组,负责活动的通讯报道。
3、邀请学校记者团干部对我们的干部进行写作和通讯报道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内部写作水平。
4、加强新成员的培训与潜力培养,使其尽快适应部门工作环境。并加强各院系新一届部长与我部新成员的沟通。
二、加强学风建设,严肃考纪考风,展示我校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习部一向本着服务大家的宗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端正学风,强化纪律观念,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培养全院学生具有用心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自学潜力,此时更好地发挥本部责能,
三、《军训专刊》的征稿、审稿、排版以及出版系列工作。
《军刊》的工作将就是下学期又一大工作重心,汲取XX年的《军刊》的经验,我们务必作好充分准备,争取一开始军训的同时立刻开始《军刊》的宣传及征稿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坚持以各系部长和本部门成员为小组直接到班进行大力宣传,以保证所征集的稿件有更好的质量。
四、《旭日》征稿、审稿、出版系列工作。
《旭日》工作一向就是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对《旭日》的稿件资料质量把好关,并对其资料及排版进行进一步改善,保证文章资料礼貌健康、新颖有特色,使得《旭日》逐渐成熟化,更加有创意。
《旭日》的质量问题就是至关重要的,“杜绝抄袭,支持原创”依然就是我们的征稿原则,务必严把质量关。为此,我们在下学期会着重加强内部干部写作水平的培训,同时合理进行人手分工,职责到位。
五、院运会的审稿小组工作。
以院运会审稿工作为锲机,加强新旧干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新一批学习部成员的办事潜力及管理潜力,继续持续校与院系学习部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友谊,建立友好的工作关系。其次,以各院系学习部部长为主要审稿人员,内部成员为辅助工作者,保证运动会的稿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得稿件审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六、加强例会监督力度,保证每次例会以高质量召开,并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本部门例会制度,对例会时间及质量作出明确规定,加强本部与各院系部门交流,工作任务安排到位,到达预期效果。收集各系部门例会工作汇报表,了解各院系学习部对会议资料的明确程度和近段时间的工作计划、成绩、总结及相关报道,作出汇总存档。
七、规范资料管理制度。
秘书组要规范管理资料文件(包括部门制度、征稿启示、月结表、会议记录、工作计划及总结、学生干部档案表等),构成必须的历史资料为新一届学习部工作带给经验教训,作参考。学习部档案分为:章程制度、活动策划、工作总结等。
八、通讯录的更新。
新的一个学期,通讯录也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目的就是保证每一次例会能按时按质的进行以及能够迅速安排工作任务。同时,也继续实行“一对一职责制”工作原则,提高工作效率。
九、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014年工作总结:
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于2014年5月4日经**市卫生局批准成立{昆卫医【2014】52号},挂靠**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主任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刘斌担任,中心人员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延安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官渡区医院、五华区医院、宜良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肾脏病血液净化专业专家组成。
中心成立后,及时制定了中心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的岗位职责,并按市卫生局批准的中心组织结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中心工作职责,对照卫生部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SOP)要求,讨论制定中心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体系标准、监测程序及评估方法,进一步明确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确定经血传播性疾病监测手段,统一了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监测手段和要求,为**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建立了基本框架。
中心成立之际正值云南省尿毒症救助工作中各县区医院血透室筹建的关键时刻,按市卫生局医政处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血透质控中心主任刘斌等专家深入到**市晋宁县医院、富民县医院、禄劝县医院、嵩明县医院、东川区医院和官渡区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对其血透室建设中流程、布局和科学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不但为上述项目医院血透室筹建缩短了建设周期,还为其节约大量经费,受到各医院领导的欢迎和好评。目前嵩明县医院和官渡区医院血透室,已通过省卫生厅督查验收,获得血透技术准入资质,开展正常血液透析治疗。
血透质控中心还发挥自身继续医学教育的优势,为全市培训了30余名血液透析专业医护人员,经三个月以上学习进修考核全达到卫生部SOP要求。还主办了2015年云南省血液净化论坛,邀请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讲授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要求,受到与会200余专家家和学员的欢迎。
2015年工作计划
(1)召开血液透析质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和成员大会,讨论制定**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专项督查要求及评分表(已于2015年3月5日举行)。
(2)对全市各医疗机构血透室进行督导检查和基本情况调查,为市卫计委下一步全方位监管工作提供相关依据和资料。
(3)将督导检查结果汇总,分析所存在问题,于2015年5月22日至5月25日举办**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学习班,进一步提升我市血透质控管理水平。
(4)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全市血透各级人员血透质控跟踪分析、持续改进会议。
关键词:转化学习理论;虚拟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学习发生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01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芳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杨镜(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Mezirow所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其本质就是成人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深入认识深度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1]。而从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来看,转化学习就是人们通过理谈即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对话引发对其自身已有的意义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完全改变原有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新的、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区辨性的意义结构,并以此来指导个人的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转化学习本质上就是深度学习,用转化学习理论来指导深度学习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共同体成员学习现状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由于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网络学习课堂环境中没有传统学校教育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相较于传统课堂更难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加之,许多虚拟学习共同体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忘记了对学习者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激励措施[2],由此导致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被动接受知识,他们
单向性接受信息。如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教材,学习成为简单的阅读,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被牢牢锁定在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教材上,很明显,这种缺乏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衷。
1.2 研究的可行性
由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提出是针对成人学习的,因而国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趋势是其对于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的提出。中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面授与远程指导自学两种形式,其中成人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社会的成人群体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满足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深度学习是成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如何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让成人学会深度学习,转化学习理论无疑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线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参与,而这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转化学习理论中所阐释的转化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深度学习过程,因而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非常高;另外,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点对深度学习过程的维持非常有利;最后,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为动力,因而成员间的理性对话和交流更能够促进成人进行批判性反思。事实证明,虚拟学习共同体运用转化理论,在引发、促进、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相对于其它在线学习方式而言,有其先天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构建了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就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学习者上升到深度学习层次进而改变、完善、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虚拟学习共同体自身有要求,即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设计引导。
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是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源泉,但目前的问题是,共同体也仅仅成为来源,共同体中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习者还是助学者都更加难以意识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知识观念扭曲,这些观念会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观念或是自身对某些概念的天真解释都需要设计一种学习机制来暴露这些问题,最终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2.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意义的重构方式
深度学习最终要求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构,所以首先要了解共同体中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重构。参照Mezirow的观点,意义重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主观重构与客观重构。Mezirow认为:客观重构是对于他人在完成任务或者某个事件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假设(他人已经形成的想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个体作用于他人,引发他人意义结构的变化,而自身并未发生转变;主观重构是对于个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是将对他人所遭遇的事件情境中的反思运用到自身经历、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上,个体的意义已发生重构。两种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批判性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作用于自身。
(1)客观重构。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单向处理。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具体体现为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回复他人的帖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仅仅帮别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而未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所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即他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解构或者重构。
(2)主观重构。主观重构方式下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一种表现为自我反思流,是显我与隐我的沟通,是个体接受信息并内化的过程;另一种则是由于他人的作用而引发个体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最终融入自身的过程。
总的来讲,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信息传递一般呈现双向性,所以理想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解构和重构,甚至是转变个人意义观点或思维习惯。转化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触发事件,这一事件会引起学习者的迷惘。
2.2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在了解引发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本研究应当思考的是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的发生应当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来支持。下面就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进行探讨。
2.2.1 必须考虑的几个难题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以下几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发生所必经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遭遇迷惘困境;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的思维方式等;制定解决这个困境的行动计划;确定完成这一计划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尝试用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维;整合,在此基础上继续参与学习。在这样一个深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难题必须加以考虑:
(1)迷惘困境的出现。转化学习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几率并不大。转化学习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个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或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引发对以前形成的天真想法的质疑。在共同体中,不能静等转化学习自己发生,迷惘困境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导火索,因而主动寻找有建构意义的主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习者参与公开质疑和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观点。Mezirow认为转化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理谈,即在人的交流学习中,要质疑已经断言的东西的可信性,或他人陈述的可信性。 他认为,所有行为和陈述都要公开质疑和讨论,这是转化学习的假设条件之一[4]。转化学习的发生并没有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转化过程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让人们感到极为不舒适。作为个体的人会习惯于维持现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使遭到质疑也会尽力维护原有观点,不会轻易作出改变。因而,即使个体产生困惑,并尝试作出探索,也会因过程中的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中途放弃。因此,个体需要共同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支持人们对自己的质疑,支撑人们经历完整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转化学习。
(3)维持整个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原有意义结构改变了,转变才是最终结果,没有转变就不可以说转化学习发生了。正如麦基罗所说:“这些挑战是痛苦的,它们经常质疑个人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并威胁我们的真实自我感觉。”这样一个对学习者来说饱受危机痛苦的学习过程很难完整地经历过来,这就要求研究如何维持共同体中整个深度学习过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反思性对话模型来维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逐步深入学习而不会中途放弃。
2.2.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如图1所示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并提出支持深度学习的几个条件,即真实的社会存在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并行的领导力、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些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支持“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反思,引发个人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新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然而当前虚拟学习共同体环境下,许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本文以美国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一个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设计,由于缺乏实践验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2] 郝立兴,赵想飞,李雪梅,等.基于前景理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3):1921.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大学基础课程。多年来,我院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定位,并以学科系统型模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为学生在今后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院大学英语老师普遍发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根源在于: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用处,与所学专业也没有联系。仔细思考,我们的英语教学并没有真正从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出发,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工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英语应用技能,也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建构能力等各种素质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目前教学难点为:学科教学难以满足就业岗位需要,难以适应职业需求。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和普及,它是一种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将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在做中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提出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凸显职业竞争力,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口,它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在课程目标中应当纳入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人能力目标。大学英语课程应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而开展,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把英语基础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中运用英语作为辅助工具的能力,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3.1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经过研究和实践,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开发与实施。坚持以观念改革为先导,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索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职场化”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3.2具体研究内容
(1)以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为导向,确立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
(2)遵循英语语言学习规律以及“三实”(实际、实用、实践)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
(3)设置一定数量的常见的职业方向模块,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课内知识、课外操练和实用的真实职场互动学习情境。
3.3创新之处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突出了“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1)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重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定位。
从岗位(群)出发,分析学生实际从事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来重新进行课程定位,即让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真实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基本应用技能。
(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把职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从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从事的职业岗位出发,分析和归纳学生在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构成要素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作任务,并注重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
(3)对课程进行整合,采用模块化、进阶式的课程体系
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全面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使课程内容的排序体现顺序关系原则。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具体落实;进阶式的课程设置瞄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突出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4.小结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须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由原来相对“统一型”转变为专业和市场“适应型”,这对教学、教师和管理都是极大的挑战,必将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例如,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坚持以观念改革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去探索以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特色的高职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一、日常工作计划
1、实行团支委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与学生会例会同时进行)。
2、认真贯彻落实院团支部的工作部署,加大团委工作力度。
在院团委的领导下,以系为中心开展工作。第一时间落实院团委的有关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同时反映系同学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做到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每个学期团委工作的主要工作中心就是推优工作、团日活动、团费收缴、团干部考核这几大块。因此,我系团总支应配合完成团委日常工作安排:A本学期推优工作,这学期的推优工作要以过去推优工作为借鉴,扬长避短。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作好新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工作;B监督《团支部工作手册》的填写进度、填写质量,并及时在开学初下发各团支部,在期末上交团委;C及时下达团日活动任务,督促个班按时完成并保证其质量,这学期的团日活动在符合院团日活动主题的基础上要灌入自己的独特思想,使团日活动更赋有生命力和互动性,体现“精”而不“滥”;D负责本学期的团费收缴工作,团费的收缴是团员义务的体现,系团总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E做好团干部的考核工作,系团干部的考核工作是提升我系团干部总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优胜劣汰,增强干部自身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干部的自身才能,尽最大努力服务大众,从而规范与严谨考核制度就成了必要。团干部的考核是表彰优秀干部,勉励督促落后干部的一种重要措施;F配合团委其他活动的开展。
3、协助系学生会各部门(包括宣传部)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使我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我部门内部工作
1、建全本系独特的团总支工作制度:A进一步加强完善内部负责制度(一人负责两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通知)。分团总支是院团委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能力上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外,一套完整和严谨的工作制度也是体现团工作高效的关键。我系团总支以院团委为依托,在系组织委员的领导下,将在内部采取“统一领导,个人负责”的制度,将任务明确到人,人人都有单独负责组织活动机会,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同时建立“表扬激励制度”,凡有突出贡献或进步者都进行与会表扬,增加其的自信心,进而挖掘个人能力;B实行例会、签到制度,进行会议记录并形成文。
2、加强系内文件整合和归档处理,建立相对完整的团日资料体系。
由于以前工作缺乏经验性,相关资料备份意识薄弱,缺少与院团委的交流沟通,造成系团日资料流失严重,各类资料参差不齐。在系团总支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加强系内文件归类整合成了规范系团总支工作的重中之重。
3、开展内部理论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各成员饿思想觉悟。
系分团总支工作的好坏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体现群众思想先进性的标志。为了更好的高效率落实团建工作,组织和培训系内干部工作就成了必要。培训工作不仅仅从思想理论上对干部进行教育,更侧重的是对干部实际工作行为培训。培训人员包括系学生会和金融系团总支的一切干事,以及各班班长和团支书,我们将定期定时对其进行培训、交流。这项工作将作为本学期团建活动的重点。
4、保持与古荡街道共建基地的长期合作,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如:协助管理流动书亭、志愿服务日—走近敬老院或形成自愿活动等)。
5、做好内部考核,负责系学生各部的考评工作。
6、做好监督和评定工作,建立反馈意见系统,提高和完善我部工作水平。
系团总支工作的完善和改进需要有群众的密切关注与配合,我系团总支将建立健全我们的监督体系。让关心和支持我们的群众能及时有效地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方便大家,提高工作力度,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系的团建工作会开展的有声有色。
三、组织体现金融系特色以及干部培训成果的大型团日活动。
团建工作的成绩往往是要通过活动成果来体现的。金融系的团日活动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金融系特色的创新,这也是干部培训成果好坏的最好体现。金融系团总支以打造自我特色的团日活动为宗旨,不断摸索,为使组织的活动能成为院优秀团日活动而不懈努力。
XX年第二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项目
活动内容
时间
参观学习篇-----筹备“参观证券公司”活动
详见附录内容
XX年年9月上半旬
参观学习篇-----开展证券公司的参观活动
带领队伍去华西证券公司(初定)参观学习
XX年年9月中下旬
进行推优工作
各班根据具体推优文件进行名单上报工作
XX年年10月上旬
推优审核工作
对推优人员进行确认
XX年年10月中下旬
对推优人员进行党课培训
党课培训课程设置
XX年年11月-----XX年年12月共2页,当前第1页1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推优
各班上报名单
XX年年11月------XX年年12月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
确定名单,复审,谈话
XX年年11月------XX年年12月
社区服务篇-----走进古荡街道的共建实践基地
以互动为主的服务系列活动,与宣传部共同开展干部培训之服务社区
XX年年11月(初定,具体要与街道负责人协商后而定)
以上时间和内容安排,以学校安排为主。
附录:
参观证券公司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9月18号星期二下午12点----16点
二、活动流程:1)参观证券公司,同时由证券公司人员介绍公司概况(大约一个小时):
2)证券知识访谈;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业务咨询。
三、活动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
四、注意事项:1)联系证券公司,协商一致后派1—2个证券专业人员为我方参观时作相应介绍:
2)人员招募(面向全校师生);
3)全体人员车费问题(报销,估计100元)
4)人员安全、纪律由组织部全体人员负责。
五、活动经费预算:100元
伴随着当前高度信息化新时代的到来,在我们生活圈中,流传着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等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微媒介”信息平台,为我们的现代娱乐消谴、学习探论、日常生活、开启了一个具有当前文化潮流的新时代——“微时代”。在这以当今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微时代”中,“微媒介”的具体表现有:容易申请,组建速度快,更新传递信息速度快且广,编辑内容短小精练且语言变化丰富、文化内涵简明浅显且具备通俗化,整个庞大群体中能随时随地快捷地接收和参与等等特点。小,精,浅,散,快的“微媒介”,特别是近期快速流行发展起来的“微信”,传播交流信息到情感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几字就实现,极易被我们当代的中职生所接受和参与。它对于中职生而言,阅读和学习耐力的时间短而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中职专业教师高密度、冲击力大地提供奇而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数量,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在极短时间内被吸引来阅读和学习。
二、“新时代”信息技术用于美术专业教学指导的需求与挑战
鉴于美术学习是一种十分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但在实际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很难兼顾全班,对于其他学生的疑惑与学习需求,教师应怎样及时有效地去实践呢?如果说,花更多地时间应对个别学生可能遇到的疑惑,这样,明显会大大限制班级课堂教学的效率!鉴于中职生是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敏感群体,简便快捷“微时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对美术专业教学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学生手机的问题是我们中职教师教学管理中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既然不能完全禁止,就得想办法,要好好地利用它,发展它。有效地允许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使用。在美术的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多的学生的需求,如有一定共性的问题,只有在教师理论的讲解时给学生总结。产生个别问题心得并记录下来,教师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个别的问题进行分享,提出和回答切合学生特殊需要的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做笔记和心得,让所有观看学习,分享,有效地改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搭建“微媒介”教学平台在班级中搭建起自教师到学生的”微媒介”信息共享教学平台,我们的专业教师就是召集领头和发起人,把学生分为多个专业组,设立每个专业学习组的组长来当任信息的牵头人,在分组技能学习后对本小组的心得体会进行收集。并且以多元化方式为负责“微媒介”信息的收集去寻找共享资源,来和传播、分享和监督,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每天简短的感想日志、点赞、分享和评论,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日志和公众号,这样切实贴切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日志式的发表教学内容有效地补充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且更便于学生的翻阅、复习和查询回顾,记录自己技能和知识成长的历程。教师计划的安排,教案的知识点的共享,就是学生上课笔记的补充;学生感想的也就是对课堂教学反馈。“微媒介”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而展开的信息共享教学平台,它注重于有效地开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它具备明确的目的方向性和系统规范性。这样,我们就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微媒介”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开发微课程,培养“微技能”“微媒体”教学是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强有力的补充,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单向式灌输教育,更是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其中,进行双向全面地沟通。教师是理论的讲解者和技能传授者,学生是知识问题的产生者和反馈者。建立在智能手机虚拟基础上的“微媒体”其中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美术技能的获得和发展是在于手上的功夫更是建立在眼力观察和辨别上,这就给虚拟的“微媒介”沟通和教学带来可能,以至于更加便捷地介绍和欣赏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认识、欣赏和辨别能力,让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认识和领悟。改变以往日常教学、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引导,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成长的动力。在“微时代”下的“微技能”引导是“微媒介”最便于开展和最为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图文声色并茂。这就要需要教师对技能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和学生的探索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力。要求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学会分析思考,领悟技能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经验。其次,在链接和分享公众号上,结交和处理各种关系中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和文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投身到“微时代”中,相互交流技能的发展。
(三)利用微技术,增进反馈交流的及时性、多向性和针对性在“微媒介”的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要求学生利用微媒介进行回应制度,教师在、分享知识、技能、作业等后,要求学生及时评价、点赞,转发等反馈手段,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快速地选择最佳方式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样,在调整教学活动时候,能更快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学生的及时评价让教师了解到,除在实训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所观察到的。不同学生对美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认识不同的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尽快地得到发现和纠正;正确的观念和技能方式得到及时的确立和强化、表扬和传播,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和其他人在下一次类似的技能练习中的准确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技能中走上认识的偏移和弯路,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传授新技能、新知识之前,教师让学生欣赏和分享名家名作及技法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形成,在练习和理论学习之后,看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这样,多次反复、逐渐加深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针对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微调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和适应学生的能力特点。在微媒介的平台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多方位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平台的讨论和互动,能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反映和不同的学习效果,有效地反馈到正式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把握。学生之间也会在交流中顿悟和理解,毕竟他们同学之间是朝夕相处,影响是最长远的。这样,反复相应的补充,修正和提高符合了艺术的潜移默化教育规律。
四、“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初步成效
俗话说,学习美术要先提高眼力,“微媒介”平台的分享,它提供了便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欣赏。学生可以以轻松、亲切的姿态走进身边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分享中名家的示范得以重现,高清晰的大师的名作就在身旁,让学生建立欣赏名作的眼光,站在了“艺术巨人”的肩旁上。它还为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展示和传播机会。在“微媒介”平台上,学生的美术作业得以最快捷、有效地晒出来,分享到朋友圈。它形式是那样丰富多彩,既可以自我系列性地整体推介,也可以独幅配以笔记式的感想;既可图文并茂或以微视频的方式,也可以让完成作业与步骤图并列。这样实现多方位的立体性展示,既摆脱了平时有教师来挑选作品展示的为难,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完成优秀作业后展示的成功感。
微时代”所带来的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视野和能力方法,也让教学活动更加接地气,在“微媒体”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双方都可以即时展现作画现场中的状态和技巧,随时表露出作画心境和感悟、构思与过程。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评说,同学相互之间的赞赏、建议、鼓励或批评,虽然有时会缺乏点专业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常常表现出认识的幼稚和不足,其中,这恰恰弥补了专业教师上课讲解的欠缺。同学间里相互的互动可以洞悉到知识和技能的真谛,并因此能更清晰地观察到自身学习的不足。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不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开启和培育了审美的意识,反过来也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启发和修正。教师只有放下傲慢的姿态,坦诚地面对着学生,心灵也将变得开阔和明朗,不再因此孤芳自赏。学生则因此走进了美术家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美术教学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公司治理文化;文化成本;会计学
一、公司治理文化成本的会计学分析的可行性
所谓公司治理文化,是指公司股东、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等公司治理机关在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公司治理的理念、目标、、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制度安排等及其治理实践。公司治理文化的会计核算是指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对公司治理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消耗进行计量、记录并报告,采用相应的出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步骤成本。核算的基本目的是反映在建立、发展公司治理文化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为成本控制提供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对公司治理文化的成本进行会计学分析的可行性,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公司治理文化可以作为企业资产。衡量公司治理文化能否作为资产核算也可用三个标准:1)公司治理文化能够为企业未来服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服务是指单独的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时,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现金流入做出贡献的能力。2)公司治理文化是企业所有并能为企业所控制。公司治理文化是企业自身特有的,一个企业的文化只能符合本企业的具体特征,无法转让,更无法用来交易和受其他企业所控制。一旦脱离了这个企业的企业基础,公司治理文化就会自动消亡,因此,企业对自己的公司治理文化有自主与控制权。3)公司治理文化的要素是可以计量的。公司治理文化在其取得、开发、维持过程中都要发生相应的成本,而公司治理文化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当的收益,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公司治理文化的可计量性主要体现在其成本的可计量性以及价值的可计量性上。
由此可见,公司治理文化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并且是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把公司治理文化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来反映,同时也要运用会计学来对其进行分析。
(2)会计应当参与公司治理文化建设。对公司治理文化进行会计学的分析,便是要求通过核算、控制、管理,使会计能参与到公司治理文化中来。公司治理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产物,也是一项物质资产。它的目的是将一项资产以“文化状态”形式存在于企业之中,争取使公司治理文化建设的资源运用获取最大效益。
(3)具有合适的会计方法可供选用。既然企业把公司治理文化作为自己企业的一个目标,我们就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一种无形的资产“项目”,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核算和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成本管理、收入利润核算。运用的成本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并通过收益来评估公司治理文化的科学性。
二、公司治理文化的成本特性及合理化内涵
先进的公司治理文化是公司治理发展的重要资源,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有文化的烙印。然而与要素不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是作为资源而不是作为要素活动的,健康文化的损耗与磨蚀虽不可避免,但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更多的是从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并形成新的形态。同时,构成成本的文化同其他成本一样,公司治理文化成本具有一般成本会计的几个基本特征,即消耗性、补偿性、目的性、综合性、代偿性。其特点有:1)成本发生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是以不断地自我否定的形式向前发展,它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不断自我更新、补充完善,那么它的成本发生也是贯穿企业成长过程;2)成本补偿的间接性。由于公司治理文化自身的特征,公司治理文化的成本补偿首先是对企业精神状态的,然后企业的精神状态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从而体现其成本的价值;3)成本发生的目的性,一般成本发生的目的是获取相应的商品或劳务,公司治理文化成本的发生则是为了公司治理文化这个“精神状态”。
成本属于代价范畴,是对代价中“有所偿”部分的界定。根据界对成本概念的一般界定,可将文化成本定义为:经济主体为了创造一定的价值而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做出的文化投入或付出。文化成本的合理化标准可以归纳为:1)经济发展标准;2)发展标准;3)文化结构与质量标准;4)文化成本分担标准。
按照教学计划,个人的学习将以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性锻炼为重点,切实做到夯实理论基储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希望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和锻炼,在理论、能力、素质、修养四个方面均有所提高。
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1、入学教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个人将积极调整心态和状态,从而迅速完成从工作到学习、从政府职员到普通学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为集中培训学习奠定基矗
2、基本理论学习阶段
个人将按照教学计划,在指定学习的书目中,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地学习经典,尽力领会理论精髓,同时能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加深理解。党校的这次集中学习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本人将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争取全面掌握,深刻领会,充分了解前沿动态,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问题,力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个人的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探索。
3、小结阶段
按照教学计划,本人将以党性锻炼的收获为主要内容,认真做好小结的撰写工作,争取向小组作原原本本报告。
三、学习的具体要求
1、学习认真、刻苦,学习笔记要做得细致。
2、加强针对性,党性分析要做得深入。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意在渗透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即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现状: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性,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客观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性,了解其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客观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教材分析]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作为信息加工的一种类型,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信息智能化加工的主要特点是让计算机更加独立地加工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教学准备]
桌面小游戏、扫描仪、TH-OCR软件、Handigit Recog软件、金山快译软件、机器人千手观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笔者利用广播系统中的文件传输功能,传输了一些小游戏在学生机的桌面上。上课3分钟,我故意没有讲课,学生们玩得却非常带劲。这时我站起来问:“同学们觉得这些游戏好玩吗?”“好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新课讲解]
师:刚才你们都是和电脑在玩游戏,请问电脑具有智能吗?
生:有。
生:没有。
师:其实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你们自学“人机大战”的相关材料(1997年5月12日,轰动全球的第二代人机大战宣告结束,“更深的蓝(深蓝Ⅱ代)”以305:205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国际象棋之王卡斯帕罗夫,这一结果又一次掀起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人工智能热潮)。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卡斯帕罗夫与“更深的蓝”之问的比赛不是“人机大战”,而是许多国际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借助一台超级计算机对付卡斯帕罗夫一个人的智能大战、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由此可见机器的智能是由人赋予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窥见人工智能的影子。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条形码识别机”、上海的“指纹辨识付款系统”、汽车和飞机的无人驾驶系统等。也许同学们很想亲自体验一下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吧。
师:首先,我给同学们介绍的是一款“光学字符识别系统(TH-OCR800)”。
师演示:利用扫描仪扫描书本上有标记的一页,然后利用“TH-OCRS00”软件将扫描图像中的文字转化为纯文本信息。在演示的过程中,由于有的地方作了标|已,笔者利用这个机会,讲解了光学字符识别的准确率的问题。
学生实践一:利用“Handigit-Recog”手写识别软件识别字符。
师:我们刚才提到了几种识别技术?
生: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指纹识别。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介绍的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和指纹识别都是属于模式识别。其实,模式识别还包括第一章介绍的语音识别。
师:在学习第二章的时候,曾请同学们到网上查找《再别康桥》的英文译稿。试想一下,如果在网上找不到,我们该怎么办?是自己翻译,还是凭借软件翻译?
师:演示用金山快译中的高质量全文翻译来翻译《再别康桥》的过程。
师:现在,我想将翻译过来的英文原封不动地给翻译回去,那怎么办?
生:(操作)将翻译过来的英文原封不动地粘贴到被翻译文本框中。
学生看到翻译过后的《再别康桥》中文大笑,因为离徐志摩的原作相距甚远,诗的意境全无。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今后,同学们可以从事专门开发有关翻译的智能技术的事业,使世界真正成为沟通无限的村落。
学生实践二:利用金山快译或“在线翻译”网站,将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翻译成英文,并将英文译稿再翻成中文。
师:好了,同学们已对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式识别和机器翻译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博奕、智能机器人等。请看下面一段视频:机器人千手观音。
关键词: 学校教育功能 泛化 现实透视 实质分析
学校自产生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今天制度化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成熟的标志。它的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进入学校,也使得学校教育的地位不断攀升,伴随而至的是人们对其越来越多的教育期望,学校教育的功能不断被人们“神化”,但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时,几乎所有人又都将矛头指向了学校,学校成为了众矢之的。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概念不断被人们阐释的今天,学校教育功能被泛化的现实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一、学校教育功能泛化的现实透视
(一)社会层面的透视
从学校教育的历史回顾来看,近代以前,学校基本职能就是进行文化知识(以书本记载为主要形式)的传授,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只是统治阶层的特权,其对象只是极少一部分人,其目的也只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近现代以来,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者在进入劳动之前必须经过教育的训练,于是人人接受教育不断成为整个社会的需求。随着微观上班级授课制、宏观上义务教育制的形成,制度化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上得到了全面扩展,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这首先反映在经济方面,尤其在二战之后二十世纪中叶,美国教育经济学家T.W.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被当作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被当作同物力资本一样的资本。这种理论的追随者不断诠释着这样一个原理:个人对教育的需求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获取较高的薪水、工作地位和其他福利,而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则是为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促进个体认知技能的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增长。此外,人们还期望教育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解决诸如文盲、失业、犯罪、暴力、城市腐败,甚至战争等问题。[1]
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许多学者从智力平等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工具论等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寻找理论依据,不断将“教育万能”提上日程。教育被赋予的社会功能日益膨胀,这些功能在今天仍被许多人一直诠释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教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这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对教育进行改革以期实现教育的这些功能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指向了学校,对教育的期待可以说就是对学校的期待,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教育万能”的目光的注视下被无限地扩大或者夸大了,在世人的认知系统中,似乎学校教育是无所不能的。
(二)家庭层面的透视
同样从历史角度来看,近代工业革命之前,尤其是在农业社会,家庭是生育子女、生产消费、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休息娱乐的中心。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相应地,家庭教育不仅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生活教养、传统价值传递的主要形式,而且是进行生产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形成的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整套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家庭教育的功能相对开始弱化,而二十世纪以来的家庭观念的变化与家庭模式的变革,使得这种弱化更加显著:许多家长们无时间、无精力或无能力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于是便希望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做得越多越好。早在二十世纪初,杜威就提出:“现在学校必须提供过去由家庭负责的那些教育因素,‘有目的地’去做。”[2]于是学校采用手工训练、工场作业,以及家庭技艺如缝纫、烹调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来设计课程。而五十年代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康德尔,更是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指出:“家庭,一度曾是进行社会训练,以培养习惯、礼貌、纪律、宗教、思想和理想的摇篮或者苗圃,现不再像过去那样执行这种职能了。”“许多国家把手工训练和家政活动引进初等学校是有意义的,因为儿童在家里从事这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3]
家庭教育功能的颓废,使得家长们不仅希望学校传授人类积累下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且要求学校教给学生基本的生活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校帮助他们实现子女成龙成凤的愿望,而且要求学校时刻关注孩子们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家庭把它本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一并推给了学校,本来只是“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似乎出现了向“全门”发展的趋势。
于是,在社会的满怀期待下,学校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需要做的事、需要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当学校代替家庭来完成本属于家庭的一些教育任务时,学校自身的教育任务在无形中又受到了排挤,以致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教育任务,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指责。在各种指责声中,学校教育往往又成了种种社会、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二、学校教育功能泛化的实质分析
随着学校教育地位的提高,人们在对学校教育给予厚望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难以言明的压力,通过对这些压力,以及人们对其指责的透视,不难发现学校教育实在承受了太多的责任,这是学校教育功能泛化的体现,而这种泛化主要是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偏差,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
关于教育,从起源说来看,无论是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还是劳动起源说与需要起源说,尽管它们的观点不相同,但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教育与人类社会同在,是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特定类型,与其它活动一样存在于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崇拜,传授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逐渐在教育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如科里根所言:“经验的意义和教育的外延(rang of education)都被‘固化’(stabilized)为学校教育(schooling),‘固化’为一些通过行动或证书表明某人受过学校教育的表达形式,其他的教育实体或教育形式都被‘催眠(magnetise)’了……”[4]虽然其它形式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外仍然存在,但人们关注教育的目光,传统教育理论体系得以确立的范围都被限定在了学校教育中,“教育”(education)和“学校教育”(schooling)几乎成为同义语,教育概念发生了坍缩。
教育概念发生坍缩之后,教育的本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虽然在今天的许多词典和教育理论著作中,人们倾向于认为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教育与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差别,例如在《中国教育词典》中“教育之定义,有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足以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唯用一定方法以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是可称为教育”。[5]在《辞海》中,学校则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它以记载人类文化知识、生活经验的工具――文字的产生及应用为标志”。[6]
但在现实中,只要一说起教育,在世人的头脑里马上显现出来的就是学校,不自觉地把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不少人在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时,实际上也是对学校教育的理论构建。在这种人们用全部教育的眼光来注视学校的情况下,人们把社会的、家庭等各方面的许多教育责任都归入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并且相信学校能够提供“周全”的教育,于是学校教育的概念扩大化了,学校要做的多了,学校教育的功能被有意无意之中泛化了。
(二)对学校职能定位的误区
教育概念的坍缩,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对教育和学校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直接引起了对学校职能定位的误区,也就是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十九世纪以前,古典主义的文化知识传授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开始摆脱古典主义教育的传统,引入了科学教育内容。在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下,许多人认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7]于是,科学文化知识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学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重视,却逐渐形成了片面强调科学的倾向,导致了学校种种教育问题的出现,焦点集中于其培养的人在人文、精神、理想、人格、个性等素养层面的缺失。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一直致力于解决的对象。针对问题,人们解决的办法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变化。这些改革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首先对学校教育本身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对其本身应该承担的职责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应有的作用,而不是要求它为人们提供“周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约翰・I.古得莱得著.苏智欣译.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
[3][美]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
[4]项贤明.泛教育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85.
[5]中国教育辞典[M].中华书局,1940: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