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单位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单位:福州市XX化工有限公司
1.1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福州市XX化工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
福州市XX县XX路XX号
单位性质
国有/私营 企业
所属行业
化工
单位类型
生产/储存/使用
负责人
朱XX
联系电话
138xxxxxxxx
1.2生产工艺
该公司主要从事水处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主要服务对象是污水、循环水等水处理的行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三氯化铁水溶液、六九三氯化铁,其生产工艺是利用旧液(含FeCl335%)通氯吸收制成三氯化铁饱和溶液。
1.3重大危险源情况、级别(含有多种危险源的需逐一列明)
福州XX化工有限公司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氯气、三氯化铁溶液、烧碱……。其中,生产使用的液氯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物质,属于XX级重大危险源;生产使用的**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物质,属于XX级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储存量及其临界量
序号
危险化学品
规定临界量(t)
最大可能周转存量(t)
是否超过临界点
是否属重大危险源
1
液氯
5
14
超过
是
1.4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处置要点
品名
理化特性和危险性
处置要点
氯
第2.3类,有毒气体。本品助燃,高毒,具有刺激性。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烧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灭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值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如木材、纸、油等)接触。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喷稀碱液中和、稀释。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三氯化铁
第8.1类,酸性腐蚀品,不然。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灭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然材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
烧碱(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本品具强烈刺激和腐蚀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灭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禁止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1.5灭火药剂储备及消防水源
福州XX化工有限公司目前配有干粉灭火器X瓶,泡沫灭火器X瓶,二氧化碳灭火器X瓶。生产加工厂区内设有消防水池X个,室外消火栓X个,在厂区西南面有一天然水源(xx河)。
今天,相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划分一个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要看用什么来生产,是工具的变化引发了时代的变革。但时代交替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更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像人们曾经用斧头砍树,后来又用锯来锯树,不仅“锯”代替了“斧头”,而且使用方式也由“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五化”为目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五化”为目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
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学单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68-02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数字化不断深入,社会信息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数字化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在高校各领域管理中大量运用,网络化、数字化使得校园资源得以充分共享,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信息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需要,也必须快速适应信息数字化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二级教学单位的档案是高校档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数字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档案为高校的发展、学生以及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高低。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工作一般由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档案工作信息反馈三部分构成。档案实体管理和信息反馈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储备资源、提供信息,而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则会促进档案实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更好地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1]档案信息这一原生信息源必将在社会和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也是社会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时代要求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为学院、师生的办公自动化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共享数据,以形成决策咨询系统,对实现院系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模式,改进档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电子文档、档案收集全程信息化管理进入档案管理领域,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微缩、储存,并使用文档一体化技术,建立完整、高效、安全的档案信息网络,以适应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的转换,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 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为充分利用和开发馆藏档案信息、及时收集现实档案创造条件,将大大缩短档案形成和利用的周期,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最大程度避免归档过程中不及时、不齐全等现象。同时,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节省库房空间和档案装具等实物空间,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当前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的档案管理现状
在校园信息共享与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档案管理与利用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院系档案工作经过数年建设,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档案工作基本满足需要。但是,与校园信息网络化、共享化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不足,重收集轻利用。由于部分院系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存在思想上的偏差和认识依然停留在低层面,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收集、归档和必要时的开放。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加之缺乏现代信息处理设备和手段,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往往立卷归档一收了事,束之高阁,谈不上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必要的提炼。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停留在低层面的初级阶段。其实不然,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必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以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教学、科研等档案信息需要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事物的客观记载,如果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二次产品供学校管理层和社会利用,这样才能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之所在[2]。
2. 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建立与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是做好院系档案工作的必要保证,是积极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要求。虽然院系都配置了兼职档案员,建立了档案室或资料室,但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缺位。正是这种机构、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几十年一成不变等局面。
3. 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工作创新模式。目前,多数高校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学校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作为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的档案工作更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遵循几十年来的老一套管理手段。虽然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但使用范围仅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这样也只能够)只做到档案快速查寻。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展缓慢。
4. 档案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院系的档案员大多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兼职档案员的工作重心自然不在档案工作上,再加之队伍不稳定和非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档案工作不如人意,更谈不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等专业技术工作开展。
三、加强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
1. 规范技术要求
1.1 档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唯一性和凭证性,档案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3]。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信息的不遗漏,结果的不可变更。纸质档案信息处理须采用图片扫描的方式,并做到对页面内容的不可修改;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发文稿和正文的一并归档;音像、图片资料形式的档案须做好备份工作。
1.2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做到检索、下载、复制的方便和快捷。检索软件支持各种分类检索,如按时间、档案号、文件标题与时间分类检索等;同时,档案使用者可以下载、复制单页文本文件中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包括图片式扫描的数字化文本文件。
1.3 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由档案本身和档案管理的性质决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处理好方便、高效与安全的关系。
1.4 档案数据库的软件开发与应用需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软件具备兼容性。使用统一的数据录入系统和查询系统,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这样才能确保各职能部门应归档数据及时进入档案信息数据库。使档案数据库成为单位信息化和现实工作共享信息的核心内容,成为全面、统一、准确的权威信息。
2. 加强档案工作者业务培养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后盾。全面提高院系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可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严把院系档案工作者入口。为提高人员素质,在充实档案队伍过程中,要严格考察新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尽量招聘档案专业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人员,杜绝人情岗位。
2.2 加强专业技能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要立足于对现有院系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学校档案职能部门每年可组织举办专业性较强的专题短期培训班或研讨会。“请进来,走出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资深档案工作者举行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到有先进经验的兄弟院校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的档案运行系统和档案信息技术,造就一支既熟悉档案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院系档案队伍。
2.3 建章立制奖优罚劣。为调动院系档案员的积极性,提高业务素质,应引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按照考核细则标准,对其工作内容、质量要求、完成时间、评比标准、得分、扣分等具体项目按表操作,自我评分。在此基础上,学校档案职能部门对各院系档案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在学校档案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庆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理的开放系统[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盗传必究
一、单选题
题目1
以下选项中,( )不是微机的输入或输出设备。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CPU
题目2
以下选项中,( )属于应用软件。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Office
2003
题目3
CPU的主要功能是对微机各部件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它包括运算器和(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控制器
题目4
1981年IBM推出首款个人电脑开创了全新的计算机时代,该电脑选用的芯片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Intel
8088
题目5
以下选项中,( )是Intel公司推出的80x86系列中的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芯片。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Intel
80386
题目6
( )是用于微机与电话线路之间进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装置。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调制解调器
题目7
用于整理小块内存映射到虚拟内存以释放物理内存的优化大师组件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内存整理
题目8
在运行窗口中输入( )命令可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regedit
题目9
出现在注册表右边窗口中的数据字符串称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项值
题目10
备份文件的扩展名通常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bak
题目11
磁盘清理程序不能清理( )的内容。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我的文档”中的文件
题目12
微机中寿命最长的部件一般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显示器
题目13
键盘内有一个微处理器,负责控制整个键盘的工作,如(
)、键盘扫描码的缓冲以及和主机的通信等。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键盘自检
题目14
以下选项中,(
)不是CPU的接口类型。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接点式
题目15
以下选项中,(
)不是总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总线长度
题目16
运算器的基本功能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题目17
为解决CPU和内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在CPU和内存之间增设一个(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高速缓存
题目18
如果要从光驱启动,需把BIOS设置中的【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为(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CD-ROM
题目19
若要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进行更新,( )是不正确的方法。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利用原安装盘中的相关选项进行更新
题目20
以下关于硬件设备驱动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已经自动安装好一部分设备的驱动程序
题目21
在用安装盘安装Windows
XP前,必须做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在BIOS中将第一启动设备改为光驱
题目22
以下选项中,( )不是文件系统格式。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DOS
题目23
BIOS是指微机的##。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题目24
组装微机最常用的工具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十字螺丝刀
题目25
机箱面板连接线中,( )是扬声器线。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SPEAKER
题目26
机箱面板连接线中,( )是电源开关线缆。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POWER
SW
题目27
机箱面板连接线中,( )是复位开关线缆。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RESET
SW
题目28
机箱面板连接线中,( )是硬盘指示灯线缆。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H.D.D
LED
题目29
专业图形设计型微机配置优先考虑的是高效的( )和良好的显示效果。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图形处理能力
题目30
以下选项中,( )不是网线压线钳的功能。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连线
题目31
以下选项中,( )不是目前常用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PPoE软件。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XPPPoE
题目32
以下选项中,( )不可能是调制解调器的速率。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128Kbps
题目33
当电话线两端连接ADSL
Modem时,电话线上提供的信息通道有( )个。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3
题目34
要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可以使用的DOS命令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Ping
题目35
价格低廉、连接可靠、性能优良,在网络连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传输介质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双绞线
题目36
如果一开机显示器就黑屏,故障原因不可能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显示驱动程序错
题目37
如果开机后找不到硬盘,首先应检查(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CMOS的硬盘参数
题目38
微机组装完成,加电开机后发现系统时间不对,经调试关机后重启还是不对,最可能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主板CMOS的电池失效
题目39
微机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死机现象,很可能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CPU温度过高,散热器工作不良
题目40
微机运行中突然重新启动,引起的原因不可能是( )。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鼠标故障
题目41
为了避免人体静电损坏微机部件,在维修时可采用( )来释放静电。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及合理调配,充分挖掘资产价值并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现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现阶段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指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构建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完成对资产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处理等各项任务,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高效性及精准性,解决了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以及工作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具备多项功能,除了可以完成对资产信息的处理之外,还可以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能与其他财务管理系统完成对接,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任务较重,涉及到大量资料的核算处理,在传统管理方式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力完成的,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管理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失误现象,资产管理信息化方式优化了运行程序,使数据信息运算处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时还能避免失误现象,保证了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及精准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资产价值的体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人工管理方式很难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做出科学调整,无法实现资产使用价值,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完成数据共享,进而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全面掌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现象,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使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更加清晰明了,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二、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中的体现
(一)规范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将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设定一个标准流程,对财务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并将其在软件中进行定义,保证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信息的有效、准确传递,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信息的真实性。
(二)优化资产管理模式
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产信息的传递,保证了资产信息获取以及传递的及时性,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现象,提高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是对资产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实现资产动态监督
信息化技术可以完成对资产动态情况的全面监控,了解资金收入以及支出的全部过程,在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查找以及对比时变得更加方便,将资产管理的被动监管变为主动控制,降低了风险发生概率,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
(四)协调资产管理过程
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对不同形式的资产进行准确定义,明确不同单位需要完成的资产管理任务,充分发挥出财务部门的协调作用,通过逐级管理和模块管理方式,完成不同单位及不同等级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更加科学精细的资产管理效果,就需要提高对资产管理的全面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监管制度可以对资产管理进行约束,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在资产购建、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缺乏对资产的监督以及考核,资产分配及调用不合理现象比较常见,容易引起资产流失。
(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资产使用需要进行科学的配置,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对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也不够了解,资产调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产使用率较低,无法充分挖掘出资产的使用价值,不能带来相应的资产经济效应。
四、基于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履行自己的工作义务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资产收入以及支出的记录,保证资产信息核算和实物管理的同步进行。使资产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学习,做到对资产管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严格规范自己,并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做到对资产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管理的实施进行相应的变更,避免出现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严重脱节。
(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资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无法与外界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资产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对资产信息的掌控力度不足,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难以满足现阶段资产管理需求。通过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对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找出成本预算、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等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保证不同财务管理环节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项资产具体来源及去向,做好资产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制定统一的资产定额标准,并制定完善的预算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资产的了解及控制力度,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三)增强动态监控力度
由于资产使用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需要掌握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根据资产具体使用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实现事前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保证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用信息化管理形式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高效性和及时性作用,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体系,对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做好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信息的变化情况,再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四)协调整体管理过程
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资产项目较多,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要对整体工作进行协调,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管理漏洞或者管理重合现象。因为资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部门的管理责任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明确不同部门所需要完成的管理责任,在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实现资产的全面性的深入管理,才能保证整体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是实现理想管理效果的基础,信息化管理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优势,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及精细化,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资产管理体系的时候,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及时了解资产的动态情况,并对整体管理过程进行协调,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资产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义迪.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2]钱敏,魏玉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7).
[3]陈秀梅.论如何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J].当代经济, 015(09).
[4]陈华.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与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8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斑块检出率也不同(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
本文对8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值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86例及正常人30例。冠心病组男71例,女15例,年龄33~70岁,平均(54.4±8.8)岁;其中心绞痛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1例。对照组健康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2.3±7.4)岁。
1.2 方法 研究对象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空腹12h后清晨采集静脉血,加入抗凝剂离心后取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1.3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后1周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或其大分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为病变血管。
1.4 颈动脉超声检查 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线阵实时成像探头,频率为5~12MHz,检查者对受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单盲。测定部位在颈动脉球部近端1cm总动脉段处,颈动脉分叉部以及球部远端1cm颈内动脉后壁处,左右各3点,各测定3次,取平均值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1.3mm视为有斑块形成。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0级为无斑块;Ⅰ级为单侧斑块≤2.0mm;Ⅱ级为单侧斑块>2.0mm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至少有一侧≤2.0mm;Ⅲ级为双侧斑块均>2.0mm。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颈动脉斑块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等级间相关性分析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IMT与冠心病关系 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41.3±132.6)mg/L vs(319.3±88.1)mg/L,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11±0.18)mm vs(0.86±0.17)mm,P<0.05]。
2.2 颈动脉斑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超声分级比较见表1。对照组30例中7例有斑块(23.3%),冠心病组86例中62例有斑块(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病支数不同,斑块检出率也不同(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超声分级的比较 (略)
3 讨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作为无痛性的检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已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病的监测,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纤维蛋白原可导致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冠状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MT≥1.0mm预示着心血管疾病和(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免疫球蛋白水平作为参照值,分析其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25-(OH)D3、IgG、IgA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 免疫球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 and immune globulin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Method:A total of 200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were included as the case group.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vitamin D supplement.25-(OH)D3 and immune globulin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100 healthy children were included as the health group.25-(OH)D3 and immune globulin were also detected as a reference value.Result:25-(OH)D3,IgG,IgA in the c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25-(OH)D3,IgG and IgA.On the basis of positiv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giving children vitamin D supplement can improve the body’s immune function better.
【Key words】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5-hydroxyvitamin D3; Immunoglobulin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Kaifeng 47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9.012
临床上由于小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喂养不当等因素影响,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中20.0%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哮喘、心肌炎等,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是维生素D代谢产物,其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分化、调节过程,对生长发育期小儿机体免疫系统有积极作用[2]。免疫球蛋白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本研究通过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3、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以期为反复肺部感染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200例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男113例,女87例,年龄3~6岁,平均(4.25±0.9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3~6岁,平均(4.24±0.97)岁;观察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3~6岁,平均(4.26±0.89)岁。同时选择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6岁,平均(4.30±1.02)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6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3]。排除标准:存在维生素D缺乏、免疫系统疾病、意识障碍及资料不完全者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记录患儿基本信息,常规组给予常规抗感染与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胶丸,推荐的每日参考剂量为0.01~0.1 μg/kg体重,疗程为12周。服药后每周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若血钙超过正常范围(9~11 mg/100 mL)1 mg/100 mL,或血肌酐大于120 μmol/L,则减少剂量或完全中止治疗直至血钙正常。在血钙增高期间,必须每日测定血钙与血磷水平。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健康组于参与本研究当日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D3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随访1年,评价患儿复发率、需住院治疗人次、症状持续平均天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或者精确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m相关进行。P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清25-(OH)D3、免疫球蛋白比较 病例组治疗前25-(OH)D3、IgG、IgA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补充维生素D对血清25-(OH)D3、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治疗前三组25-(OH)D3、IgG、Ig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病例组患儿随访结果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例数、需住院治疗人次及症状持续平均天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体质较弱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该类小儿常常存在消瘦或虚胖、肌肉松弛、厌食纳少、易出汗等症状[4-5]。研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营养物质缺乏。而25-(OH)D3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使受体发生磷酸化,激活靶基因启动子区,使靶基因转录与翻译,进而参与了机体免疫反映过程[6-7]。因此25-(OH)D3缺乏可导致小儿免疫功能障碍,降低其抗感染能力。
本研究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5-(OH)D3与免疫蛋白水平发现,病例组治疗前25-(OH)D3、IgG、IgA均明显低于健康组,治疗后25-(OH)D3、IgG、Ig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补充维生素D对血清
25-(OH)D3、免疫球蛋白影响发现,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的患儿25-(OH)D3、IgG、IgA升高更明显(P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多存在血清25-(OH)D3、IgG、IgA水平低下,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患儿补充维生素D可更好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儿,及时、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和保证小儿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覃丽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47-449.
[2]曲辉,康凯,付妹丽,等.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38-1739.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4]罗俊彪.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8):974-975.
[5] Lagishetty V,Nancy Q L,Hewison M.Vitainin D metabolism and innate immunity[J].Mol Cell Endocrinol,2011,347(1-2):97-105.
[6]解童玲,林荣军,郭建萍,等.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4):307-310.
[7]李伟,张琪.维生素D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4):8252-8254.
[8]王桂玲,李明吾,吴蕙,等.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55-556.
[9]郑伯强,王桂兰,王冰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45-2747.
[10]凌钢.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78-879.
[11]黄海,农凯,林娜,等.维生素D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2):167-169.
[12]冯伟静,张爱华,张荣荣,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919-1920.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纤维蛋白原; 变化; 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3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90-01
急性毒物中毒的抢救首要措施在于尽快清除体内毒物,HP是有效方法之一。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我科应用树脂行HP吸附毒物,共35例65例次,均成功减轻毒害,挽救生命。现就HP后Fg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18--76岁,平均53.33±11.75岁。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安定中毒6例,氯普噻吨中毒1例,从中毒到就诊后行HP治疗间隔最短2.5小时,最长20小时。治疗次数最多3次,35例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29例,所以患者既往均否认有重大疾病史,无肝病病史,无输血史,均首次行HP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本组患者均为经口服中毒,予急诊彻底洗胃,清除皮肤毒物,大量补液支持治疗。
1.2.2 HP治疗:本组患者均单用HP治疗,共65例次。保持体外血液流速为150ml―200ml/min。HP治疗时间均为60―120min。采用珠海丽珠集团生产的HA-330型灌流器(吸附剂类型为中性大孔吸附树脂),采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F-800A血液灌流机。予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采用生理盐水1000ml+5000u肝素钠预冲洗,最后以500ml生理盐水+肝素钠12500u灌注管路备用。灌流前30min,灌流后30min,60min,120min均测定Fg量,
1.3 统计学方法:部分数据以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65例次病例HP治疗后65例次Fg减少,其中3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查血小板正常,予输血浆1000ml后次日明显好转。
2.2 HP前所有患者Fg均正常,之后25例次较治疗前减少,40例次较治疗前严重减少
2.3 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0min,60min,120minFg变化为1.0±0.05,0.8±0.03,0.6±0.02,与治疗前比较,30min,60min,120min均减少(p
2.4 HP治疗时间在2小时结束者其Fg减少比1小时内结束者更显著(p
注:两组FG浓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又称血液吸附,是一种在体外循环中应用高分子材料吸附清除人体血液中外源性和(或)内源性毒物的血液净化手段,其吸附剂以合成树脂及 活性炭常见,其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的毒物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科使用的中性吸附树脂的吸附能力取决于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作用和树脂分子基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亲和力,可吸附Fg引起出血现象。
为防止Fg减少,机体出血等现象,可采用针对性措施:1)当Fg小于1.0g/l时尽早补充血浆和(或)纤维蛋白原,2)尽量减少患者烦躁出现,必要时可镇静,因患者躁动可引起灌流速度减慢,亦形成血栓致消耗性减少,尽量选用低浓度15mg/500ml肝素预冲灌流器。
参考文献
[1] 沈清瑞,叶任高,余血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3.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联合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 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MSCs,取第3代BMMSCs进行分组诱导:血管紧张素Ⅱ组(AngⅡ,终浓度为0.1μmol/L)、5-氮胞苷组 (5-aza,终浓度为10μmol/L)、AngⅡ联合 5-aza组 (终浓度分别为0.1μmol/L与10μmol/L)、空白对照组。诱导24h后更换常规培养液继续培养 4 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诱导后BMMSCs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I (cTnI) 的表达,流式细胞计数法计算心肌样细胞诱导率, 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后心肌样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原代培养的BMMSCs14天形成集落, 传代细胞体积变大, 诱导后细胞呈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 并出现肌岛样结构。MTT法显示AngⅡ联合 5-aza组细胞增殖能力优于AngⅡ组与5-氮胞苷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后BMMSCs 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I。流式细胞计数法显示:AngⅡ组、5-aza 、AngⅡ联合 5-aza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分别为(25.3±2.2)%、(24.6±1.9)%、(30.0±1.7)%,AngⅡ联合 5-aza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高于AngⅡ组与5-氮胞苷组(P>0.05)。透射电镜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Z线样物质。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联合5-氮杂胞苷可在体外诱导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率高于单纯5-氮杂胞苷诱导。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5-氮杂胞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 into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with 5-azacytidine and angiotensinⅡ.Methods BMMSCs were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of SD mouse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third passage cells were pided into four groups:AngⅡgroup (0.1μmol/ L),5-aza group(10μmol/L),AngⅡ combined with 5-aza group (0.1μmol/L and 10μmol/L),untreated group as control. After 24h induction, the medium was changed to complete culture medium without any inductor and the cells were culture for 4 week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The effect of AngⅡ and 5-aza on the BMMSCs proliferation was observed with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ssay. The cardiomyogenic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differentiation ratio was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er. The ultrastructures of the induced cells were viewed with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Results BMMSCs of primary culture formed cell colonies at 14 days. The passaged cell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primary culture. After induction, the cells presented long spindle, aligned in parallel and formed “muscle island”- like structure. MTT assay showed that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AngⅡ and 5-aza group outweighed that of in AngⅡgroup or 5-aza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specific protein of cardiac troponin I (cTnI) in induced BMMSCs was positive. Flow cytometer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ratio in AngⅡgroup,5-aza group and AngⅡ combined with 5-aza group were respectively(25.3±2.2)%,(24.6±1.9)%,(30.0 ±1.7)%, demonstrating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ratio in AngⅡ combined with 5-az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 AngⅡ group or 5-aza group(P>0.05).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induced cells had myofilaments, Z line-like substances.Conclusion AngiotensinⅡ combined with 5-Azacytidine can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MMSCs into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ratio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 5-aza only.
[Key words] angiotensin Ⅱ;5-azacytidine;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diomyocyte-like cells
缺血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细胞移植技术发展迅速,借助此技术可以在坏死部位移植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方法,也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选用的靶细胞目前多集中于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各种干细胞,其中研究的较多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1],有研究显示BMMSCs可以被化学物质 5-氮杂胞苷 (5-azacytidine, 5-aza)诱导为心肌样细胞[2,3]。也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体外可能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诱导人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4],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对BMMSCs的分化发挥重要作用。于是我们设想:血管紧张素Ⅱ联合5-氮杂胞苷共同诱导能否提高BMMSCs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率 ?与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及单纯 5-aza的诱导作用相比又有何差别?本实验即通过联合诱导培养,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联合5-氮杂胞苷对 BM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所起的作用,并与传统诱导分化剂 5-aza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实验动物 AngⅡ ( Sigma, USA), 5-azacytidine ( Sigma, USA),L-DMEM 培养基(Hyclone, USA),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 胰蛋白酶(Sigma, USA), Ficoll 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g/ml,TBD公司), MTT (Sigma,USA),DMSO (Sigma,USA),羊抗鼠cTnI抗体(Santa cruz),FITC标记的抗羊IgG (Boster),Hoechst33258 (Sigma, USA)。健康SD 大鼠,4周龄,质量80~100g,雄性,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BMMS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其四肢长骨,75%酒精浸泡5min。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胫骨和股骨,剪除两端骨骺,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骨髓腔,充分混匀。将细胞悬液缓慢加入含淋巴细胞分离液的离心管中,2000r/min, 离心20min。取中间云雾状有核细胞层, 加入L-DMEM不完全培养液,充分混匀后,1500r/min, 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完全培养液,充分混匀后,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接种于T-25塑料培养瓶, 37℃含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箱中饱和湿度培养。3天后首次换液, 除去不贴壁的悬浮细胞,以后每3天换液1次。待细胞长到80%融合时, 用2.5g/L胰蛋白酶进行消化,按1:2的比例进行传代。体外培养至第3代备用。
1.2.2 BMMSCs的诱导分化 将传至第3代的BMMSCs进行分组诱导,共分为4组:(1)AngⅡ组(终浓度为0.1μmol/L);(2)5-aza组(终浓度为10μmol/L);(3)AngⅡ加5-aza组(终浓度分别为0.1μmol/L、10μmol/L);(4)空白对照组, 仅用基本培养基诱导。各组诱导24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每3天换液1次, 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连续培养4周。
1.2.3 形态学鉴定 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
1.2.4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描绘细胞增殖曲线 将第3代BMMSC以1×105/ml接种于4个96孔板中, 每块板选取24孔,分为4组,每组6孔,每孔加200μ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吸弃孔内培养液,PBS洗涤2次,前3组分别加入含AngⅡ、5-aza、AngⅡ和5-aza的诱导培养液,第4组加入基本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诱导24h后各组更换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于培养 1、3、5、7天后进行MTT 检测,每孔加入20μl MTT(5mg/ml),孵育4h后终止培养。弃孔内上清液,每孔再加入150μlDMSO, 打匀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选择490nm波长,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A),并描绘细胞增殖曲线。
1.2.5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 将诱导培养1、2、3、4 周的细胞进行爬片,4%的多聚甲醛固定,3%过氧化氢-甲醇室温孵育10min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加cTnI抗体,4℃过夜,PBS冲洗,加FITC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 冲洗,Hoechst33258室温孵育10min,PBS 冲洗,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1.2.6 流式细胞计数法 2.5g/L的胰蛋白酶消化收集诱导4周的细胞, PBS调整细胞悬液密度约1×106个细胞 /ml, 滴加羊抗鼠 cTnI抗体,室温 1h,再滴加 FITC标记的抗羊 IgG,室温避光 40min,40g/L多聚甲醛固定 20min。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 FITC阳性标记细胞占细胞总数百分比。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颈动脉硬化,分成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每组2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浆中的血纤维蛋白原(Fg)两项指标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MPV水平和Fg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且P均
【关键词】 脑梗死;血小板平均体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群当中易发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及致死致残率较高,患者遭受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较大。因此,对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颈动脉硬化,分成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每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相关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 指标测定方法 要去患者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送检,通过SysmexXE-2100计数仪及贝克曼ACLAD-VANCE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P17.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P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一览表
注: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两组MPV水平变化比较 颈动脉硬化组的MPV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且P
表2两组MPV水平变化比较结果一览表
注:组间比较,*P
表3两组Fg水平变化比较结果一览表
注:组间比较,*P
脑梗死,英文全称为:Cerebral Infarction,简称CI。同时又可以称之为【1】:缺血性脑卒中,英文全称为:Cerebral Infarction Stroke,简称CIS。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局部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得患者的脑部血液供给发生障碍,血液循环受阻,导致患者脑部缺氧,最终致使患者脑部相关组织坏死。根据相关国内为同类研究和报道的结果显示【2】:脑梗死患者的人群,其年龄大多介于五十周岁至六十周岁之间,患者在患有脑梗死的同时,经常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等其他疾病。同时,国外有学者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有吸烟和饮酒等不良嗜好,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患者饮食中高盐、高脂。由此可见,脑梗死与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
【摘要】
目的 通过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红花黄色素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红花黄色素组(SY组),药物组(MI组),每组8只。实验终末,取缺血坏死区心肌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且检测bax和bcl2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IR组相比,SY组能减轻缺血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红花黄色素能产生心肌保护作用,RIS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bcl2;bax
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是从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1,2〕,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水煎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3〕,其有效成分SY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4〕。SY具有提高心肌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加速自由基的清除等作用〔5〕。本实验通过观察SY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和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验证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购自河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雌雄不分,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 h,再灌注6 h。SY组:于再灌注前10 min耳缘静脉注射SY 10 mg/kg,余同IR组。药物组(MI组):于再灌注前5 min耳缘静脉注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余同SY组。
1.2 方法
1.2.1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采用乌拉坦(1 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心电图导线与兔四肢相连,记录12导联心电图,连接心电监护。除毛,沿胸骨正中偏左0.5 cm切开皮肤,暴露左侧3、4肋骨,钝性分离肋间肌,小弯钳于肋下穿10号缝合线2根,分别结扎,沿结扎线正中剪断3、4根肋软骨;牵拉两侧结扎线,暴露胸腔,分离脂肪组织,可见心包及搏动之心脏。提起心包膜正中,用眼科剪将心包膜前部剪开,将心包膜用缝线固定于胸壁,充分暴露心脏。用止血钳将左心耳轻轻提起,观察冠脉的走行。以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 mm处,用持针器持小圆针在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穿一结扎线,结扎线穿过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旁穿出;在该结扎线下方约0.5 cm处再穿一结扎线,双重结扎左前降支1 h,再灌注6 h。心电图胸前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为结扎成功。
1.2.2 心肌细胞光镜学观察
各组动物于再灌注末取缺血坏死区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实验步骤如下:取材固定脱水和透明透蜡包埋切片及贴附脱蜡复水染色水洗分化漂洗复染透明封藏,切片经中性树胶封藏,等树胶干后就可在镜下进行观察。
1.2.3 心肌细胞电镜学观察
各组动物于再灌注末取缺血坏死区心肌组织进行超薄切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实验步骤如下:①取材:取缺血再灌注区组织,制成1 mm3的组织块;②2.5%戊二醛4℃固定4 h;③磷酸缓冲液(PBS)漂洗3次;④1%锇酸固定3 h;⑤PBS漂洗3次;⑥脱水;⑦浸透:用二甲基酮与Epon812包埋剂混合液(1∶2)浸透;⑧包埋:将样品移到Epon812包埋剂中进行包埋;⑨超薄切片:用UltracutE超薄切片机进行超薄切片,厚度为50~100 nm,干燥后即可染色;⑩染色:醋酸双氧铀染色15 min,蒸馏水彻底水洗3次;枸橼酸铅染色15 min,再用蒸馏水彻底水洗3次。切片干燥后即可置于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JEM12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
1.2.4 原位末端标记凋亡细胞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即凋亡细胞。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400),记录阳性染色的心肌细胞数及心肌细胞总数,以凋亡细胞数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来确定凋亡指数(AI)。AI=Tunel阳性细胞数/心肌细胞总数×100%。
1.2.5 心肌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
将取材中10%中性甲醛固定的标本固定24 h后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约4.5 μm,贴附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载玻片上。①二甲苯和酒精脱蜡;②3%过氧化氢孵育1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PBS液冲洗;③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10 min;④加入一抗:bcl2、bax均为1∶100稀释后加入玻片中,4℃过夜,PBS液洗3次,每次5 min;⑤加入二抗: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30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⑥显色:加入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剂5~10 min;⑦HE复染2 min,脱水、透明、封片、镜检。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400)采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德国欧波同公司)测定其阳性表达面积、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并采用公式:单位面积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512×512)〕×100% 进行数据换算。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Student NewmanKeuls法)。
2 结 果
2.1 光镜学观察
IR组心肌细胞间质水肿,细胞界限不清,可见较多粒细胞灶状浸润,并可见少量红细胞渗漏。SY组心肌细胞轻度水肿,界限清楚,心肌细胞排列相对规则,见少量粒细胞浸润,无红细胞渗漏。MI组心肌细胞水肿严重,部分细胞溶解,细胞界限欠清楚,横纹消失,可见较多粒细胞浸润,并可见红细胞渗漏。
2.2 电镜下观察
IR组心肌细胞水肿明显;线粒体明显肿胀,溢出到细胞外,嵴明显减少,基质中致密颗粒减少甚至消失,伴空泡样形成;肌膜破坏,出现膜断裂、缺损,肌原纤维模糊,部分Z线不明显;细胞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核不规则,甚至核碎裂。SY组超微结构变化轻微,仅见心肌细胞内轻度水肿;线粒体轻度肿胀,嵴部分消失;肌原纤维排列规则,肌小节清楚,仅见少量肌丝断裂,Z线明显,闰盘清晰;细胞核内物质分布均匀,无核裂解及固缩现象。MI组细胞水肿明显,胞膜固缩消失;线粒体弥漫性肿胀,;糖原减少,肌原纤维极度松弛、拉长,Z线扭曲、变形,肌丝横断、撕裂、溶解;核固缩,可见凋亡小体;间质明显水肿。
2.3 凋亡细胞Tunel检测结果
IR组AI为21.37±3.86,SY组AI明显降低(15.47±3.63)(P<0.01),而MI组AI(23.38±3.77)与IR组接近(P>0.05)。
2.4 心肌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
bcl2阳性细胞表现为胞浆及胞膜呈棕褐色,bax阳性细胞表现为胞浆呈棕褐色。着深棕色者为强阳性表达细胞,不着色者为阴性表达细胞,介于两者之间者为弱阳性表达细胞。各组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见表1。表1 各组心肌细胞AI、bcl2、bax蛋白表达(略)
3 讨 论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是反映细胞损伤最直观的指标,心肌缺血30~40 min,心肌细胞可发生缺血性损害。光镜下观察见正常心肌细胞内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浸润等损伤。线粒体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是决定细胞由可逆到不可逆改变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弥漫性肿胀,膜破裂、嵴溶解、消失,基质出现嗜锇性颗粒等均是缺血造成的损伤。本研究发现,SY可以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后启动的自发死亡过程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6〕。大多数细胞在凋亡过程中需要新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bcl2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其过量表达可阻断因缺血、细胞因子短缺、辐射、抗肿瘤药物、cmyc等不同刺激诱发的细胞凋亡。bcl2抑制凋亡的机制是它可直接或间接地阻止细胞色素C自线粒体的释出,而后者可与ATP一起改变Apaf1的构型而使caspase9激活。bax基因为促进凋亡基因,主要表达于线粒体膜和内质网膜上。bax与bcl2有很高的同源性,能与bcl2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抑制后者的活性,使凋亡易于发生。bcl2和bax的表达程度决定了细胞命运,bcl2占优势时阻止细胞凋亡发生,而Bax占优势时细胞趋向凋亡〔7〕。本研究采用Tunel法、SP技术检测了心肌细胞AI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均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而SY组AI明显较低,证实了SY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同时发现SY组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进一步显示,SY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的作用,即明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从而发挥对心肌的靶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缺血预处理的机制是短暂的缺血再灌注使大量的内源性物质如腺苷、缓激肽、阿片等释放〔7〕,然后作用于相应的受体,诱导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再进一步激活其他激酶,最终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酶(RISK)途径,使效应器磷酸化,效应器可能主要是线粒体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mKATP),诱导心肌保护机制〔8〕。PI3K是RISK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之一〔9〕。本研究通过应用药物PI3K抑制剂LY294002发现,该药物能够阻断SY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因此推测RISK参与了SY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中原,涂秀华.红花黄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2):1536.
2 李 芳,孙明智.红花黄色素对豚鼠心室肌缺氧和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9;33(1):68.
3 顾红璋.中药红花煎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2:48.
4 黄正良,崔程梅,任 远.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研究〔J〕.中成药,1987;18(4):22.
5 刘月庆,李 康,毕开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草药,2003;34(8):7257.
6 吴 青,陶红凯,陶大昌,等.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1):9058.
7 孙忠东,高尚志,池一凡,等.肾缺血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2):203941.
[关键词] 食管癌;围术期;热休克蛋白27;热休克蛋白70;DKK-1;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a)-0046-03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serum HSP27, HSP70, DKK-1, RFER, RFIR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SHANG Liqun WANG Wei LI Xuechang LIU Junqiang WEN Feng LI Ju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serum heat shock protein 27 (HSP27),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 DKK-1 and RFER, RFIR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dopt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09 to November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62 healthy pers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 serum HSP27, HSP70, DKK-1 and RFER, RFIR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surgery and 1, 5, 10 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HSP27,HSP70,DKK-1 and RF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RF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surgery, serum HSP27, HSP70, DKK-1 and RFER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t 1, 5, 10 d after surgery, RFER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factors levels of stage Ⅰ of TNM after surgery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stage Ⅱ and Ⅲ,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variation of serum HSP27, HSP70, DKK-1 and RFER, RFIR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surgery, and it is worthy for the diagnosis.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11-02
初中语文作为巩固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阶段,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打好基础,为将来语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学习基本的课堂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许多其他能力,其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学习,也是基本能力之一,这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语文课堂上就要有意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更高效率的掌握语文知识。
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家长或者学生本人对某一时间内的学习活动做出的设计和安排。学习计划又可以称为学习规划或者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种规划的安排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分配和方法措施。这四个要素是任何一份学习计划都必须包含的基本内容。
学习活动本身有大小之分,这个大小是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多少和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与此相适应,学习计划也有大小之分,大的计划就可以是整个学习阶段的计划;小的计划就可以是一天、一节课的计划等等。
1.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
学习的计划性是人的主体性、意识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充分体现。因为除了平时上课之外,还有不少的时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计划来合理安排的。虽然每一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统一安排,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主体,因此他们的学习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适当的安排。比如学生认为自己在作文的写作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就制定一个写作提高计划,多花一些时间在写作的研究上;学生认为自己对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很有兴趣,那就可以制定一个发展自己特长的计划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制定相应计划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进步。
在进行每一次的具体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对自己如何开展新一轮的学习,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做到胸有成竹。具体说来,制定学习计划有如下几个好处:第一,制定计划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更加详尽具体。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由于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素质的状况,这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第三,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安排,并通过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自觉学习的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程序
学习计划的大小之分决定了学习计划制定的程序又不一样,一般来说,制定大的学习计划程序要复杂一些,小的学习计划的制定程序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
2.1 制定较大学习计划的一般程序。第一,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理想、目标,学生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对自己学习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明确这些基本情况是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前提,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就可以向家长、老师和同学进行咨询和沟通,力求从多视角来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第二,确定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使学习任务和内容与学习时间相平衡、相协调,简单说来就是任务量不能超出时间的可能性和计划性。第三,制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条件、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具体的措施等等。
2.2 制定具体学习活动计划的程序。第一,对学习任务与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数量多少、篇幅大小、难易程度、材料性质等。第二,学生应该联系自己的特点,比如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此外,还应该对是否充分具备与学习该材料有关的旧知识或经验进行分析。第三,选择学习该材料的策略。这些策略应该包括:花多少时间去学习,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多少,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或者结果,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序和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辅助手段、工具,可以向谁寻求支持等等。
3.制定学习计划的方式
3.1 文章式。即学生将学习计划写成文章的一种方式,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计划的名称、学习指导思想、总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任务、具体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学习措施与学习条件、学习计划的检查和验证方法等等。
3.2 条框式。即按照学习的内容和任务,将计划一条一条的罗列出来的方式、它是以学习任务为纲,每一条里都应该包含学习任务的量、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具有直观性,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学习计划。
3.3 表格式。即以表格的形式规定学习的任务和内容。一般情况下最常用的就是将每一天的时间分配成若干时间段,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者几点到几点,然后规定每个单位时间内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表格式学习计划同上,也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3.4 脑中计划式。即在头脑中制定学习计划,不需要说出来、写出来。当然,这样的计划也只有那些自制能力极高的人才能做到,在这里教师也不建议学生们采用这个方法。
4.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要求
一、为什么要写学习计划
1、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习有两种形式:
(1)消极式的学习(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
(2)积极式的学习(主动、有目的的学习。明白自己将来想干什么,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提前计划,主动学习)
写学习计划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干什么,该学什么。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
2、计划是每位同学能力水平的体现
一个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如果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管理人员,在管理小部门的时候,还可以不用写计划。因为小部门的问题并不多,沟通与协调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脑子清楚也就把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但如果是一个大部门或是有若干部门的企业,人员多了,部门多了,问题也多了,沟通也更困难了,你的精力这时也显得有限,脑子也就会不够用了。这是就会考验你的能力水平,计划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你的能力水平也就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习经常会觉得没有效率、没有劲头,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学了不知道干什么用,为什么我们会对学校有意见………。因为我们的学习经常是无形和无序的,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以后有什么用,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迷迷糊糊,这样能学习好吗?能没有问题吗?显然不可能!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学习“化无形为有形”,“变无序为有序”,如何化,如何变,学习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3、通过学习计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了学习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老师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老师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对自己学习的统筹安排,有目的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了。通过学习计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同学们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怎样写好学习计划
首先要申明一点:学习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我们拒绝华丽的词藻,欢迎实实在在的内容。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学习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进行一次良好的学习呢?主要是要做到写出的学习计划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学习计划的四大要素:
(1)学习内容 (做什么:WHAT)
(2)学习方法 (怎么做:HOW)
(3)学习进度 (什么做完:WHEN)
(4)学习成果(预期获得什么)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那么这个学习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不可操作的,不可检查的。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丧失写计划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没什么必要写计划的声音”,我们改变自己的努力就可能会走入失败。
三、如何保证学习计划得到执行
学习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计划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实际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学习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学习项目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执行,不仅仅是执行时候的问题,也是写计划时的问题。
首先,要调查实际情况,根据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工作和环境、结合所确定的职业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做出的计划才能得以执行。
其次,每位同学的单元学习计划都应该拿到网站上进行公开交流讨论。目的是通过老师和同学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
另外,学习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学习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