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人才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首要战略资源,建立发展人才优势已成为国家和地区争强、固强的重大战略选择,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导权和竞争的主动权。从现在起到2020年,河北正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发展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在未来10年中,河北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6月8日,在国家人事部主持下,京津冀三地区的人事厅(局)在廊坊市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京津冀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紧缺人才培训方面加强合作。该协议标志着京津冀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拉开了帷幕,为今后京津冀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确立了法律的保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动河北经济跨越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新的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机制。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省一方面要整合与开发省内人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另一方面要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创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利用京津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与京津的合作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借智”加快发展。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各项事业赖以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财富。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是不断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迫切要求。
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外临渤海,内环京津,交通条件都比较好,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大都市圈之后的又一大都市圈――京津冀大都市圈,受京津的辐射作用强,《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河北省属于经济大省。然而,根据《河北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沿海开放省份的身份极不相称,所以在各方面都需要创新,而创新的要素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故本文拟从人才这个关键因素谈如何创新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
近几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到2007年底,已达到442.1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91.5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中,任高级职务的达到15万人,占9.56%;任中级职务的达到55.35万人,占35.24%;任初级职务的达到86.69万人,占55.2%。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才达到324.25万人。人才密度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占全省人口总量、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为6.37%和9.7%。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人口总量、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为4.20%和2.76%;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才占人口总量、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为4.67%和7.11%。从后备人才存量看,2007年底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90.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02万人,各类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16.03万人。在校研究生22687人、本科生427268人、专科生503248人。高中进入高等教育的升学率达到64.72%。高技能人才28万,与山东100万、天津38万相比,有较大差距。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近年的一次综合排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河北省位居第13位。其中,在人才规模方面位居第10位,在人才教育投入方面居第7位,高等学校数量居第3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居第10位,科研院所数量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我省在人才素质方面排第18位,人才科研投入方面居第18位,在人才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排第17位,其专利发明申请受权量和国内外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处于中等水平,专利发明申请受权量的增加率居第23位;在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排第2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出份额排第22位。到2009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到660万,人才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大”并不等于“强”。总体上讲,我省人才队伍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仍然较弱。
虽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科学人才观不断深入人心,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全省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河北人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还不到位;人才发展缓慢,人才总量年均增长4.43%,低于全省的经济增长幅度;人才密度还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经济腾飞起点的人才密度。由于人口基数大,起点薄弱,我省每万名人口中大学生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最终体现在地区性的科技与管理的竞争力较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科研、农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三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第一线、乡镇企业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人才;人力资源素质低,人才层次结构上,初级人才和大众化人才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难以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区域分布上,全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中心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人才的闲置、浪费与短缺并存,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省每年流失的中高级人才不少于3000名,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从行业看,农业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科技人才流失的较多。国有企业流失的人才均是生产技术骨干或是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人才载体承载吸纳人才的功能较弱,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良好的人才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这些已成为制约河北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从根本上破解。
三、当前河北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途径
机制是事业成功的杠杆,人才问题的关键是机制问题。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因此,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对加强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应从以下几处着力。
1.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针对河北省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总量偏少的实际情况,要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胆引进各方面紧缺人才。鼓励借“脑”生“智”,要全方位、广领域、多形式,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前来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河北省院士联谊会自身建设,办好每两年一次的会员会议,加大科技风险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两院”院士的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合作,促进更多院士成果在河北转化。坚持招商引智,围绕当地优势产业集群,按照“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人才捆绑项目、人才捆绑资金”作用,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人才,实现项目建设与引进人才的双赢。开辟“绿色通道”,在引才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为人才引进提供坚实的平台。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引导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岗位和山区、基层流动,对山区、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予以政策扶持。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继续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扩大人才总量;要摒弃应试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高等学校要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的新要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要坚持紧缺人才优先培养、年轻人才加紧培养、优秀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研究并出台保障学习时间、学习经费和学习待遇的有关政策,以激发人才培养的动力。要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要改进培养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各类人才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岗位培训和对外交流等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提高人才培训的效益。要建立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吸收借鉴国际化的人才知识结构,探索实施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
3.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一要突出专业特点,完善人才评价方法。要建立以注重业绩为导向、面向社会的人才评价机制。二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实施分类考核。对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行评价。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实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业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农村实用人才要将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个人技能和当地影响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对科研创新人才,应注重其专利、发明以及主持或参加不同级别的项目、获得经济效益情况等创新成果的产出为重点进行定量评价。对科技领军人才,重点考察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学术水平、实际贡献及其在研究群体中发挥的作用等。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限制,不拘一格评人才。三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类人才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主要依据,进一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对考核优秀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对考核较差的及时给予处理。及时分析考核结果,找出各类人才知识、经验、能力、修养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4.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干部聘任制、选举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健全良性循环的人才竞争机制。二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岗位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明确规定责、权、利,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三是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职称评聘机制。四是将能力、业绩作为评审评选的重要指标。要知人善任,在人才使用上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观念,把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突出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做到用人所长,人岗匹配,人适其事,位得其人,才尽其用,不断优化人岗组合,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5.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分配激励办法,加快形成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分配制度。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建立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办法,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发明、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对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年薪等特殊的分配方式。允许人才兼职兼薪,实现人才收入构成的多元化。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对未实现岗位任务要求的人才给予相应处理。三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要优化政策待遇,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为人才购买多元适合的社会保险,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四是以事业成就激励人才。强化事业激励,以事业的平台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真正使人才在对社会贡献和事业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归属感。
总之,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世纪,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河北省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必须大力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京津冀人才整合,走人才强省之路,为加快河北融入京津的步伐,全面对接京津,实现河北社会的全面繁荣与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J].(2010-2020年).
[2]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3] 黄士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人才,2008,(9).
【关键词】保定市 中小企业 创新人才 京津冀一体化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规划”。“九五”期间,河北省提出“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战略”,但是基本上只停留在提出概念层面,在具体建立合作的方式等方面并没有实际进展。2005年6月,在国家人事部主持下,京津冀三地的人事部门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该协议标志着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正式拉开序幕,为今后京津冀的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保障。
二、研究意义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及七大要求,着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经济总市场约40%的比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人力资源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核心所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作为紧邻京津的腹地保定却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保定市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因此,根据新背景调整保定市中小企业的人才工作机制,提升保定市的经济实力,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三、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保定市中小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与京、津呈三足鼎立,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受京津的辐射作用强,然而与京津两市相比,保定市中小企业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中小企业相关制度和人才环境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创新缺乏支持,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其内部良好的人才环境尚未形成。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定市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制度的力度不够,并且人才的具体制度缺乏协调和配套,制约了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发展。
人力资源平均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保定市中小企业没有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作用,导致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使得保定市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平均素质与京津相比较低。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使得其人才配置不尽合理。再加上其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物质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工作效率低,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利用率不高的普遍现象。
四、保定市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工作的途径
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杠杆,而人才问题的关键是机制问题。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因此,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对加强人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企业应加强人才引进并完善企业人才培训流程,及时评价培训效果并进行反馈。在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充分肯定人才的作用,将人才放在促进企业稳定运行及迅速壮大的首要战略因素,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人才只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一部分,企业还应将培训切实落实到企业运转流程的一部分,以提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20-02
湖南已成为互联网大省,100%乡镇和89%的行政村通宽带;覆盖全省的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建成;基本建成“一体两翼”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省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建设一期完成;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并提供服务。2015年8月投资50亿元的长沙大数据中心项目落户麓谷。长沙高新区现已聚集湖南省80%信息技术企业,2014年5月,长沙高新区被授牌“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截至2015年10月,长沙已集聚移动互联网企业1424多家,且每月100家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近3万,2015年年营业收入预计突破300亿元。
学院经过多方调研与研讨,决定围绕“互联网+”,调整专业发展思路,突出学院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优势,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建设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全媒体资源制作与服务专业群,带动相关“互联网+”应用类专业的建设的思路,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互联网+”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重点专业群聚焦在全媒体资源制作与服务领域,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结合了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UI方向),按照专业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数字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打造,如表1所示。
专业群的建设体现了群中专业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我校注重群内专业知识技能迁移教学,创建协同创新工作室。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让教师、学生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培养差异化、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提升人才培养层次,重点从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必要条件、重要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发挥群协同效应,优化专业群技能拓展课程模块
发挥群协同效应,优化专业群技能拓展课程模块是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专业群坚持“以工学结合为灵魂、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原则,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行业最新技术与技能要求,打造专业群通用共享平台建设,特设技能拓展课程模块,技能拓展课程模块中的大部分课程来源于各专业特色核心模K课程,重视群内专业知识技能迁移课程设计,如软件技术专业选择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Android高级编程》课程学习,完成从PC端应用系统开发向移动端平台开发知识技能迁移;艺术设计专业选择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三维(Unity)应用技术》课程学习,完成从UI设计向三维虚拟设计知识技能迁移等,真正实现专业群课程资源共享,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选择与保证,使专业群内各专业毕业生都对其他相近专业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选择,形成对就业市场更强的适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2 学生、学校、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工作室
学生、学校、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工作室是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学生、学校、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工作室,企业提供项目及设备资源,专业教师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中,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构建真实工作情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共建的协同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将专业群教师团队与学生主动融入生产实际中,培养差异化、复合型人才,满足领域中各类人才成长发展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项目,服务区域经济。打造教师研发创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3 “三层渐进”的技能提高
“三层渐进”的技能提高是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技能素养尤为关键。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技能的不断提升都是重要的。按照因材施教原则,这里的学生特指有突出专业特长且创新创造能力突出的学生。我校在专业群建设中采用“三层渐进”的步骤,有效提升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操作技能。
1)针对专职教师
第一层: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跟随技能突出的教师或企业导师进课堂听课,学习知识技能与实践授课技巧;
第二层:专职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并熟悉全媒体项目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逐步能独立进行全媒体项目开发;
第三层:专职教师进入协同创新工作室,拓展知识技能,参与企业导师、学生一起进行项目研发创新工作。
2)针对学生
第一层:随课堂教学开始的实训课:开展程序性、认识性、操作性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系统的常规操作技能。
第二层:相对集中的项目教学实训课:根据专业要求,开展设计、开发、调试的反复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应用行业通用技能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第三层:在协同创新工作室真实环境下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技能拓展培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协同研发,对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针对性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差异化、复合型人才,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4 协同创新工作室管理机制建设
协同创新工作室管理机制建设是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经过调研,我们建立以下机制:
1)项目负责制
协同创新工作室建立以来,已着手进行多个公司门户网站、管理系统、智能手环等软件项目研发制作,在项目运行中,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运行,采用项目负责制,既指定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安排相关学生与教师参与,负责项目进度计划、设计开发、调试运行,调控企业资源,以及对学生的指导等,企业方参与项目及人员评测,从而避免分工不明确,项目无人监管的现象发生。
2)资源展示与归档
在之前的各种工作室运行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项目的研发运行,而忽略了项目对外的展示宣传,以及部分教师人员的岗位变动和学生毕业对正在研发中的项目所带来的影响。为此,我们制定协同创新工作室项目建档制度,设计优秀案例展示厅,并⒚扛鱿钅康男枨笪牡怠⑸杓瓶发文档、调试文档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归档,尽可能减小项目组人员变动对项目的开发运行所带来的影响。
“协同创新”是一种致力于相互取长补短的智慧行为。基于协同创新工作室的差异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了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满足了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冠群. 校企循环互动的软件工作室的建设[J]. 教育界,2014(9).
[2] 尹孝玲 谭庆龙. 探究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3] 陈秀珍.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
关键词:创新训练;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11月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2011年开始,教育部决定把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拓展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下面简称“创新计划”)是面向本科生(1至3年级学生),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提高全体认识,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制定配套管理措施,政策上保驾护航。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加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切实执行。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听取项目中期汇报,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重视基础教育,谨防拔苗助长。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在科技竞赛平台上,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2]。
4.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跟踪服务,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例如,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
一、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部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根植“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个人业绩的提升,从而为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搭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
3、分层次,抓重点。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岗位分工、技术特长等特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个方面,形成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团队。
4、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制度,重点着眼于专业、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创立,形成部门文化理念,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策略:
在公司“有势者强,有德者昌”的文化氛围下,提出“为有势者搭建舞台,为有德者创造未来”的思想,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各个岗位及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动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计划:
(一)、基层管理人员(主管)
思想: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方法:
1、建立“周会”的沟通形式。把每周的数据统计结果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从数字的角度对公司一周的运营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整建议。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3、进一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高对各环节的控制力、执行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
思想: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支持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方法:
1、深化细致的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年纪较青的人员(20—40岁)
思想:这是公司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在指导和培训上应着重于适应性和专业技能提高两个方面。
方法:
1、创建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各类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这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轮岗锻炼。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轮岗,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及时全面掌握轮岗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便于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4、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定期考核制度。在部门内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5、对于新员工以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基础,增强新人团队意识、沟通的机会,严格管理,为提升部门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本月具体工作内容
1、完善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个人,重点关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2、完善各项财务制度,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为业绩效考核的建立依据。
3、完善各个岗位绩效考评制度,满足公司整体管理规划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人才;模式;高等教育;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02-02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扩张的高速发展阶段后,目前进入主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正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要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
一、发达国家的发展得益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处于世界前列,与他们长期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有很大关系,而其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成为了重要的人才培育手段。
美国拥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如,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创新工作计划(普林斯顿大学)、科研学分制(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常态化的科研培育制度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科研竞赛。美国高校通过国际间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攻关等方式加强学生国际视野训练,发掘国际领先型人才。[1]
另外,学校实施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杰出教学成就奖激励教学创新,设立项目研究经费用于教师指导本科生项目。
英国教育提倡革新、鼓励创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际顶尖人才,造就了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英国大学最具特色的是团队协作学习方式,通过交流、沟通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英国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研发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区别于全日制大学的“工业大学”的新学校形式,激励企业与个人终身学习的需求。[3]伯明翰大学通过设计产品制造系统设计工程(PAMS)项目来实施特殊的工程教育。项目以虚拟的公司为平台,工程师由学生担任,以设计一个新产品作为项目任务,任务完成后提交工作报告。通过实施“理论―实践―理论”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人才培养。[2]
日本的大学通过理论课程的优化设置,高年级学生以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主,强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4]
综合国际发达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的氛围创新人才的重要外部环境。麻省理工学院(MIT)鼓励学生去“搞怪”或搞“恶作剧”,例如,“hack”行动产生了黑客。这些“创作成果”编辑成册,有的还放进了博物馆,以鼓励学生创新。剑桥、牛津采用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对学生进行追问式交谈,一直到学生创意火花出现。“下午茶”是剑桥、牛津师生的习惯之一,孕育出许多最大成果。像美国、英国大学强调学生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与研究,为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环境与氛围。
二、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现状
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临终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这句话折射出我国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缺失问题。问题已经提出了近10年,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但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课程设置以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5]
南京大学启用的“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的“三三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本科生要经过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的“三个培养阶段”,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分之后,可在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三条路径”中自由选择其一,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南京大学[6]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重点学科,教学科研互动,训练学生科研技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5],政府部门给予高校更多的自,给予产学研教学改革更多的空间,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天津大学[7]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8]依托“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理念,探索构建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实施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两者互动,倡导师生交流、研讨,鼓励学生自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学习一级课外活动,实施创新、创造与创业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许多高校通过选拔低年级本科优等生进入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导师指导下实验班的学生提前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或自主选择学科方向课程学习,进行个性化培养。还有就是成立创新能力强化班,低年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或导师的课题进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招生规模大都在100人以内,招生门槛高,学生受益面非常窄。清华大学[9]设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大一、大二两年学基础,大三开专题研究课程,大四进行科研训练;北京大学[10]通过选拔高考尖子生设立元培实验班,实验班实行分段式培养,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实验班实施弹性学制以及导师制,强调创新培养。中山大学通过高考成绩选拔100人左右的学生进入逸仙实验班,学生免试本博连读,日常教学管理采用全程导学制,促进精英人才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11]通过测评学生成绩,选拔5%的新生进入励耘实验班,采用贯通式培养,强化技能与综合素质,加强跨专业交流合作,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12]
三、专业内涵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其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成为其重要的建设内容;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在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其中实施了卓越培养计划,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的专门计划。
面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提升迫切需要,促进高校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与品牌专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分批立项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正是国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高校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我国许多高校把特色专业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专业优势,通过特色设计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成为高校特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对地方高校,尤其是工科特色专业进行创新人次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四、展望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改观,但培养的创新人才还是极其少数,很难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需要原创性创新型人才外,还需要工程应用等各类人才,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其中,针对分类型创新人才培养,尤其是对于高素质工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则成了主阵地。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包含着创新人才,不管哪类创新人才,其核心要素都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方高校在得到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质量工程项目支持下,具备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需要在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的复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成,李勇,张敬,彭卫红.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9,11(1).
[2]王延年.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4,(2).
[3]干武东.改革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Z].今日浙江,2007,(5).
[4]韦秉兴,冯键玲,廖丽珍.日本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主要做法[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5]唐景莉.为优材提供沃土――中国人民大学探索人文社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报,2010,(8).
[6]王均义,张序余,陈如松,鞠国兴,金国钧.依托重点学科,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创新人才[J].大学物理,2006,25(11).
[7]郁道银,常辽华,滕建辅,武星.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
[8]赵菊珊.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9]刘红宁,朱卫丰,康胜利.厚基础 重传承 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ECM,2014,33(3).
[10]谈小`,沙丽曼,张庭芳,等.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一、新成员的部门教育,作好衔接工作
为了增强办公室的工作实力,在学期初我部已吸纳了一批踏实肯干,头脑灵活的新成员,在近期,我部将组织成员对本部职能的学习,使其明确并熟悉本部的基本工作任务。另外还将做好新成员能力的培养,多锻炼新人,为下一届分团委学生会培养好人才。
二、以提高效率为原则,科学的管理档案
上届办公室的文书档案以初具规模,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加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文书档案的管理,如在原有基础上加上目录,索引,以提高查阅的方便性。另外我们将开展文书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管理方法,利用电子档案的快捷性与便于修改的特点,提高管理效率。
三、突破传统,敢于创新
办公室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做一些档案管理、文件的打印和发放等工作。在本学年我们将使大家改变这一看法。首先,我们将做好老师与分团委学生会的桥梁作用,使分团委学生会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其次,我们将在对活动组织上下功夫,结合各部的特点,以专部专用,以长补短,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任务为组织活动的原则,协助院、系举办一系列健康活泼的活动,以锻炼我部的组织能力。
1月10日,英才计划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恩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等出席了会议。全国15个参与省市和4个省级试点省市的科协、教育主管部门、中学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参与高校和东北大学等省级试点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工作总结会由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
总结会上,尚勇对英才计划4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科协将与教育部密切协作,在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探索全方位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张大良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战略选择。教育部门要与科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向2017年新加入英才计划培养工作的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向获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了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衔接的研究课题。来自北京、天津的2位中学生代表汇报了参与英才计划培养的收@和体会。与会代表观看了2016年度工作总结视频,并就“英才计划2017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由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田刚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等委员,以及中国科协、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作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汇报。会议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英才计划要与中学、大学紧密衔接,尤其要保证促进学生的后续培养;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指导英才计划继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英才计划的影响力,视条件逐步扩大英才计划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线上教育,启动“英才库”的建设,做好英才学生的追踪和服务工作。
一、特色专业建设
1、围绕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整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遵循学校以“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综合管理教研室在学院内部及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有效推进我校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激励我院教师积极投身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3、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结构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建筑模型制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数学建模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工程字比赛等实践技能类竞赛。
二、教学规范化的工作
1、综合教研室分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针对本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及特点,利用好该实验室并对教师开放。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材料、工具的登记、保管、维修、赔偿、外借制度。有完整的台账和使用记录。
2、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资源管理、使用制度,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建立多媒体资源库,收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课例。
三、本教研室教师发展
1、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其投入实际教学科研。激励教师带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团队也能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好学校及学院的政策,保障教研室每位教职工享有平等的学习提高的权利,每年至少外出学习交流1次。
四、各月份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1、7月份到南宁参加第四届全国虚拟现实教育论坛,还到广西昊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商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建设。
2、8月份撰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奖励管理办法、工作量计算办法。建筑VR实验室招标和开标相关工作,确定中标公司,并对接相关工作(商谈签合同、供货进度和验收付款等事宜);
3、9月份 撰写《2018年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组织工程字比赛;推进和协调建筑VR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工作,关注建筑VR实训室调试和验收工作;
4、10月份 构思建造节事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本教研室的工作量绩效分配管理办法,用人计划。
学期伊始,我们的首要的任务是确定部门的工作方向,这将是整个学期部门工作及活动围绕开展的主线,不容轻视,所以我们应慎而为之。
总的来说,这一学期我部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恢复状态,有序开展好常规工作
二.积极筹备,开展好部门“招新工作”
三.抓紧时间,策划新近部门特色活动
四.主动协作,为校运动会保好驾护好航.
五.协同校学生会其他部门做好校庆期间后勤方面工作.
其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关于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是一个部门工作的核心,它直接反映了一个部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学习部而言,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搞好我校“学风、校风”方面建设。必将是我们终始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高的出勤率、好的学习氛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众师生的共同努力。所以面对常规工作中的一些琐碎问题,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做起:
1、大力宣传学习的重要性,鼓动全体同学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信息反馈——定期组织各院系学习部、学习委员反映广大同学们的意见与建议,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3、要求内部成员熟练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4、号召我部成员从我做起,好学敬业,为身边的同学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5、加强“诚信考试”宣传力度。让广大同学意识到,考风考纪不仅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甚至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宣传期间,我们将在我校各教学楼门口利用展板和海报把考试违纪相关规定和典型案例张贴上榜,以使广大同学引以为戒;并起草《诚信考试倡议书》,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呼吁广大同学相互监督。
二.关于部门招新:
为吸纳新人才,开拓新局面,争创新佳绩。在充分细致的宣传准备和
招新筹备工作告一段落后,我部将于十月初面向08级大一新生大力开展部门招新工作。
我部招新工作将以招新面试的形式展开,在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通过面试过程中富有创意的提问,考官与面试者面对面交谈和提问的方式,从各个方面考察了面试同学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个人才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心等。这样一方面挖掘了一批有才华、有能力的同学进入我部,为我部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动力,新的活力,为今后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与时代接轨的招新方式、激烈的竞争过程让新同学们看到了以后踏入社会求职面试的侧影,明白了从此刻开始需要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关于新人培养:每一届学生会的更新换代都为各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却也遗憾地发现这些新干事虽热情有余,但往往实战经验不够。为此我们学习部培养新人将从此方面着重把握。回首以往活动的举办,主导力量是干部们,干事们只是消极地配合,这学期的活动将逐步放手给新一代人操作,干部只提供意见,进行相关工作指导。
四.关于部门例会:
与往常无异,仍然是每周一次,具体时间在中午12:50,地点为4-1-3教室。开会内容为一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总,部门工作及有关活动方面的部署和安排,无则以聊天或其他形式地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关与部门活动:
本学期因上学期课程调整原因导致本学期教学任务繁重,同时院级活动安排较多,所以我部不打算刻意举办部门特色活动,当然倘若时间充裕,我部必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活动。一来充实广大同学课余生活,二来给大家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关于部门制度,要求如下:
1、每次例会不准迟到早退;
2、不得无故缺勤,有事需请假;
3、学习部是个大家庭,成员亲如一家,有困难开口讲,大家一起帮忙。
[关键词]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科学管理
[作者简介]周雪,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研究员,福建厦门361021;周永,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助理研究员,福建福清3503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177-03
高等教育的改革,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产业在总结了自身情况,并借鉴学习了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后,正在逐步往素质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学理念。尽管如此,由于历史条件、师资结构、办学规模等因素的制约,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教学改革之路上仍然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在未来逐步去解决。以下笔者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管理经验,就我国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并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如何在现有师资资源的条件下,一方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分工协作,谋求高校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教学改革中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采取“内选外聘。广招人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要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使教师具备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教学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 牢固树立以“一切围绕教师、教学、学生转”的意识。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人才。教育大计应以教师为本,优质的高等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意识,才能真正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风气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在学校中营造出凝聚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三) 强化工作分工。应将不同性质的工作分流给不同的工作人员,让教师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当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所以应该让他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此外,教师也要注意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并主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是检验学校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学评估的主要方面。因此,学校应该留更多时问给教师,让他们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做好工作上的合理分工,才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学工作。
(四) 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图书信息资料服务。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性机构,应充分开发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实现电子图书资料跨越时空为师生服务,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学校应在购买数据库、图书资料以及软硬件设施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图书馆应为教师在光盘检索、图书资料信息查询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
总理在谈教育的时候曾指出,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受专业局限过大、知识面过窄、功利性过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的状况。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发展博雅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国外教学强调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即Liberal Ed-ucation,亦称为通识教育,旨在培育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追求高尚。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出了这种使人臻于完善的教育理念。博雅教育在重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进行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但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因为受到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重视的仍然只有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通识教育的进行。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与实际脱节的课程太多,只讲空头理论但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太多,而确实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提高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人际沟通、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太少。这不仅造成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许多高校的学风和校风。长此发展下去,是不利于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的学生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高等学院普及博雅教育,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人文教育的进行。
(二) 改革教材和作业、考试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外国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点从他们的教材中就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国外的教科书有两个很显著的特征:(1)提供大量的案例。每一章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都会提供一定的相关案例,供学生参考学习。这样所教习的知识就显得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也更易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2)每章节的最后都会设置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问答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将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程度。此外,国外课堂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供学生进行体验,这些现实的实践机会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而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只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考试也只是对学生课堂记忆多少的一种考察。这种理论与实践互相脱钩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只会生搬硬套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而不懂得实际应用;上课光是忙于记录老师的讲课内容,而没有学会对知识进行综合的融会贯通;这样的考试,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往往也只是对老师上课内容的照抄照搬,而缺少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考前死记硬背,考时作弊不断,用时一筹莫展,
这就是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的状况,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教学发展模式,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编排教科书和课程安排的经验,增加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具体操作。
三、加强数字化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作为先进信息和技术的集散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实际体现。
(一) 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公基础设施与教育发达国家的相差不大,但利用效率却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在互联网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的高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而我国虽然拥有众多的网民,是目前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许多高校连最基础的办公软件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互联网的利用只能局限于最低级的初始阶段,许多重要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大大降低了办公效率,最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各种通知等工作都直接由计算机中心发送到每一个相关部门和教师的个人邮箱上。此外,教师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尽量使用电子邮件与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沟通,尽量减少打印机和复印机的使用,这一方面不仅可以节省当面递送材料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对资源的节约,符合当前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高校数字化管理体系,能让教学管理工作更省时、快捷、低耗、高效,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具体要求。
(二) 加强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高等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而高等学校的各种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事实证明,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应出高校教学和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我国高校实验室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大多都有较大的差距,这一方面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最终影响了我国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努力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使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教学评估的优秀标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对实验室实行资源信息化管理。如在实验室的走廊安装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监控,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有序地管理;建立实验中心网络管理系统,供学生使用,实现网上师生互动、网上预约、网上仪器查询和药品查询、网上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学生进行网上药品登记、经费的自动结算等,极大地方便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和仪器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仪器的利用率,规范药品和易耗品的领用,有效地节约药品和易耗品。
四、在组织管理方面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高校的各级层面,都十分重视计划工作的制订,大到学校整体长远发展规划,小到部门、教研室每学期工作计划,甚至教师个人的课程教学计划。但是,与发达国家高校各个层面的计划相比,却有着以下三个明显的不足。
(一) 计划的迟延性。在教育发达国家,新一学期的计划都会在上一学期规划完整,一进入新的学期就会赋予实施,而我们往往是进入新学期才开始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等到具体的计划付诸实施,计划期时间往往已过去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二) 计划的可操作性不高。教育发达国家每一项工作计划对计划内容、具体要求、责任人、联系方式、实施时间和地点都有很详细和充分的说明,可操作性很强。相较起来我们的工作计划内容相对较粗,往往缺少较详细的内容,导致具体操作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操作性不高。
(三) 计划的随机性大,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在教育发达国家,各项计划都会严格实施,一般不会调整,更不可能取消。而我们工作计划制订后,往往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许多计划内容流于形式,最终得不到实施。加之有些计划本身就是为应付而制订,因而能拖则拖、一拖再拖、有始无终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各项工作的计划性及科学性,尤其是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保证监督落实,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监督,事后有结果和总结,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发展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教改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并转化为促进学校教学发展的有力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高校教学改革将会突破瓶颈,取得重大的发展,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2]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张俊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8).
这是重新组建的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掌门”李钦辉提出的工作计划。
前不久,厦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将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公务员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挂厦门市公务员局牌子。原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钦辉出任重新组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市公务员局局长。
眼下,新“掌门”李钦辉已经马不停蹄开展工作,努力将两者结合后的能量更大地释放,使之能够1+1>2。
日前,李钦辉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他对于未来工作的新思路、新计划。
就业创业
将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导报记者:厦门的就业工作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去年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接下来,还有哪些措施进一步促进就业?
李钦辉: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既要抓紧时间重新组建,又要突出抓好关系美丽厦门建设的重点工作,把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快推进促进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继续开展全方位企业用工服务,引导企业开展淡旺季用工调剂,缓解季节性、阶段性用工短缺。
大力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推动建立职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导报记者:目前,厦门围绕“海纳百川”人才工作政策体系打造海西人才高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工作计划?
李钦辉: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引进人才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训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服务机制和平台,做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创造宜家宜业环境,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社保提升
参保者全国各地都能刷卡看病
导报记者:社保工作也是市民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接下来厦门的社保工作还将有什么样的创新?
李钦辉:我们已基本建成并稳定发展城乡一体化全民社保政策体系和经办管理体系,多项创新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实现参保人员参保的全覆盖,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同时,逐步实现跨省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使参保人员在全国各地刷卡看病就医和在厦门一样方便。新掌门印象
老将披新衣 打开新格局
步履稳健从容,笑容亲切谦和。在很多场合见到李钦辉,他都给人温和、内敛、儒雅的印象。
这位市人社局的新“掌门”,其实已经在这条战线上奋战了10多年。
公开资料显示,李钦辉出生于1963年2月,籍贯福建惠安,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学位。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工程专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厦门市第一医院从事信息管理工作。从1998年开始,其先后在市医保中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岗位工作。
1993年,李钦辉获评厦门市第二批拔尖人才,是当时厦门市最年轻的拔尖人才,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他被破格晋升卫生系统正高级职称――主任技师。
导报记者注意到,连续10多年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中,李钦辉先后分管就业和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可以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
论文摘要:以江苏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得失。江苏大学实行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主要是针对部分拔尖学生开展的一项竞技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本科生拔尖人才方面的发掘和培养。但在学生受益面、课题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度、学生与实际科研的结合度等方面还相对欠缺。
论文关键词:理工科本科生;大学生研究计划;教学改革
从整体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经过3年多的大学学习后,对大学生课题完成能力的一种综合考验。多年来,国内高校的大量扩招,毕业设计时间较短以及毕业设计处在毕业前夕的敏感期等多方面因素,促使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其原初设立时的功能。
一、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
1.高素质专门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下高校的角逐点
进入21世纪,人类在知识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表明: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的创造力,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为高教革新的一个主要方向。
2.教师结构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未来高校的发展方向
中国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必然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高校要在未来的教育革新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高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订单式培训教育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量的军工和民用建设人才。因此,那个时期的高等教育更侧重的是直接面向所需工作的订单式培训教育方式。
二是精英式教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资源的调配主要以服从经济建设为主,且教育投入短期见效慢,导致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甚至于还提出过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口号。教育资源的稀缺直接决定了这一阶段的高校教育主要以择优选拔的精英教育为主。
三是大众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就业适龄人口高峰期。政府为了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和保证教育入学比例不降的双重目的,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口号,强制高校进行招生规模扩张。
四是高校教学硬件和人员膨胀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之前累积的高等教育弊病也不断凸显。一方面,持续的生源扩张,与有限的教育资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峰期学生毕业涌入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两方面因素直接促使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质疑。增加教育投入,进行教育革新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政府通过大学城建设,并校和贷款等各种方式鼓励高校进行教育硬件的扩张整合和人员的补充扩张。
五是师资结构优化和教学质量改革阶段。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走的是先吸收纳入,再消化改革的路线。因此,走过了教育规模的膨胀期,教育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膨胀期后,随即而来的将是教师结构的优化和教育方式的革新。
就教育方法革新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中国作为目前劳动密集型代工产品的输出大国,已经不再缺少相应的技术工人。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转型将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几十年来,我国高校的学生规模翻了数翻,高等教育却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西方教育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是人本主义教育占主流。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大学生研究计划
大学生研究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是一项对本科生进行创新培养的教育改革举措,其原型首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在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后,已经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目前,在MIT学习期间,约有80%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项UROP计划。Caltech也相应设立了夏季大学生研究奖学金,用于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1998年起,由李政道先生引入该方法,并在我国设立“莙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CURE)”,简称莙政项目。目前,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UROP”计划已被国内多数顶尖高校纳入本科生教学范畴。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名牌大学也都在积极探索将大学生研究计划全面纳入到本科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二、将大学生研究计划纳入日常的本科生教学体系的方案探索
1.明确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培养目标
结合江苏大学具体的办学特点和学生培养方向,明确和制定大学生研究计划所对应的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从而为大学生研究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参考。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目的明确地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清楚认识什么是科学研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思想普及并融入到大学生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此外,通过积极推动大学生研究计划与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对接,提升江苏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水平,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明确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具体教学方案、教学形式
从总体的教学方向来看,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科研任务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指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其他任务。任务的选择和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和突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地完成任务。一般而言,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导师定期与学生会面,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展。讨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同时,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学生应积极参加教师课题组的各种活动,包括组会,需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对参与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其直接针对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因此,从人才培养的优化角度来看,需要认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研究计划适合于哪个年级的学生·因为任何科研计划的开展都需要基于一定的专业基础背景。二是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周期时间。对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计划的时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以学生的累计工作时间为准,另一种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为主。制定基本要求和大学生研究计划时间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和工程试验基础的条件下更好的得到科研锻炼。
4. 江苏大学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对导师的基本要求
导师的选取是保证大学生研究计划顺利进行,并达到对学生预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江苏大学学生考研进修和企业就业两方面的需求定位,制定相应的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导师资格认定标准,同时限定导师每个学年所带的学生数量,是保证大学生研究计划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5.学生相应学分与工作量的认定和评价奖励办法
大学生研究计划是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本科生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将学生在大学生研究计划中的表现和最终成果纳入学生教育评价系统是本课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6.导师相应工作量的认定办法
对大学生研究计划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正确认定是对其工作的一种肯定。一个好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可激发优秀导师的工作干劲,使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7.正确处理大学生研究计划与本科生毕业设计以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协同关系
多年来,国内高校的大量扩招,毕业设计时间较短以及毕业设计处在毕业前夕的敏感期等多方面因素,使得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其原初设立时的功能。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开展,有利于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本科生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动大学生研究计划课题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对接,可弥补现行毕业设计工作中的诸多不足,从而提升江苏大学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大学生研究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相辅相成。大学生创新计划偏重于对个别拔尖学生的发掘和竞技培养,而大学生研究计划则是立足于将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纳入本科生教学过程的一项教改试点措施。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全方位深入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下面是我部的纳新以及今后的工作计划:
1我部将面向04-05级同学应聘若干名干事,要求应聘者有书法或绘画的特长,文笔突出。对待工作有激情与热情,要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2每位干事必须按时出席所有会议,服从部长和副部长的领导,认真完成工作,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带领他们完成好每一期的板报宣传工作。
3 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培养新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熟悉各种、各项宣传的形式。
4在工作方面我部将把握原有的宣传阵地,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和空间,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5我部建议系里多开展一些同学感兴趣的活动,鉴于宣传活动不易搞,所以我部热切希望能和其他部联和起来搞活动,例如: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摄影作品评比, 唱歌比赛等,让那些喜欢唱歌的同学体验一下“超级女生”的感觉。
6我们将配合各部把宣传工作搞好,及时了解他们最新的活动安排,及时宣传协调工作,敢于向各部借鉴,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新的学期,宣传部面对新的挑战,以上是我部这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相信通过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院学生会宣传部纳新要求
本部门在做好常规工作—海报宣传版面,卡牌制作及活动横幅、拱门的摆放之外,也协助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做好一切与宣传有关的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传递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信息,增强团委学生会的感召力。
宣传部主要负责海报、展板、条幅、拱门、喷绘、舞台布置等, 本部门纳新要求如下:
1. 有一定的绘画及书法功底,有过宣传工作的经验,并有创新意识
2、对宣传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肯吃苦,并抱着学习的态度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打到哪儿就算哪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学校学生会副部长工作计划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学校学生会副部长工作计划范文一
体育部是一个充满磨练的地方,也吸引了很多喜欢运动的同学,在这里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吃苦耐劳,同时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我们在这里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由最初的青涩,懵懂到现在的成熟、稳重,也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这个大家庭由不同性格的人组成,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查早操
在新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同样会认真、负责、努力的工作,每天早上的查操工作,以保证同学们能够每天都得到锻炼。
二、例会制
召开固定时间的全院体育部工作例会,通过院系体育部门的联系,开展工作交流。认真学习、着重探讨我院的文化体育事业。同时,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借鉴建议,反馈同学们的意见。
三、运动会
这学期我们会迎来校运会,运动会是我们学院非常重视的活动,操场就是我们的家,在运动会时,我们会安排好同学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摆放好运动员们所需要的体育器材、记录运动员的成绩,对于这些工作我们会抱着公平、公正、负责的态度,在汇总的时候我们会认真、谨慎、细心的工作,因为汇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得为每一位同学负责,因为这些对同学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体育部会为运动会做好充足的准备,鼓励有特长的同学积极参加校运动会,为我们资环学院争光。
学校学生会副部长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完成迎新任务,做好迎新宣传。
二、选拔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成员。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新一届新闻部对新人录用将继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我们要从新生中选拔那些对摄影、写作、书法、绘画有一定兴趣和基础、口齿伶俐、富有创新、善于交际而又大方稳重、工作务实又不缺少灵活、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的同学来补充我们的团体。
三、努力做好新干事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常识、新闻稿的撰写方法。这学期我们主要培养干事采访能力,挖掘新闻人才。培训工作主要由部长、副部长来完成,同时邀请上一届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部长、老干事来向大家传授经验,还会邀请其他学院的优秀精英来交流工作。督促新干事多写稿、写好稿,定期上交一定数目的各种题材的稿件以循序渐进的提高写作水平。
四、努力拓宽新闻渠道。加大稿件的覆盖面和涉及面,不应仅限于自律会内部的活动,要面向全校师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亮点,将校自律会新闻部的宣传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五、加强自律会对外宣传工作。将自律会精神宣传出去,深入每个同学心中。努力改善以往自律会在同学心中的不好印象。
六、与其他学院自律会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共同宣传自律会和举办一些活动。
学校学生会副部长工作计划范文三
面对即将来到的大一新生,我们的大二生活,心中又充满了激情与信心,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为了文艺部在下学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文艺部纳新工作
1、纳新工作与学生会其他部门同时展开。并在平时留意有才艺的同学,为艺术团招新做好准备。
2、通过对申请加入文艺部的同学以实际的考察,选择踏实、有责任心的同学留在文艺部。
二、迎新晚会
1、通过对大一新生的欢迎,并对已留在学生会同学的考验,增强新生对工作的熟悉适应能力以及增强新生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2、迎新晚会作为对新生欢迎的晚会,节目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能够充分活跃气氛,节目形式可以多样,有创造性和渲染力。节目选拔也可通过在大一挑选有才艺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但一定要保证节目质量。
3、在晚会着手举办同时,与组宣一起商讨对海报及展板的设计,使得宣传力度到位。
三、艺术团纳新
1、通过宣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加艺术团的选拔活动。
2、艺术团设有演唱部、舞蹈部和曲艺部三个部门。由本届艺术团成员对参加面试同学的个人才艺展示,选择有才艺的同学留在艺术团,使艺术团发展越来越壮大。
四、元旦晚会
1、元旦晚会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节目质量不仅要高,宣传力度要更高。
2、元旦晚会要经过三次的彩排,每次都是对学生会成员的考验。自己在以前出现过的失误,今年要对成员做特别提醒,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出现错误。
五、根据实际情况,部门共同举办文艺、娱乐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