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论文语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下面以提问的教学模式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的,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提问时要注意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就会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孙志璞.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1.生活资源
语文实践活动是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的桥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更多的语文知识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及逻辑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大自然的世界,用语文的角度解读自然之美。除了学校方面的支持,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家长的全力配合。校方与学生家长可以增加合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在学校到公众生活的大环境中,更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作为地方性的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地方的地域特色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淮安就开展“的一生”“南船北马时代的兴起与衰弱”等探讨性话题演讲,并根据这些话题开展参观活动、答辩赛或者书画展览等,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此外,老师还要积极跟进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做好教育制度改革的准备。比如,在信息化时展的今天,老师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讲学。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贯穿其中,只有这种实践活动的发展才会更加深入人心,并得到长足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被动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从被选择者转变为活动内容的制定者,包括活动规则、主题、形式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给学生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监督,对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提醒和纠正,对不公正和有误差的地方进行监督和排查。两方并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
2.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发现,着重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探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进行提问,可以是相关内容说明方面的,也可以是知识扩展方面的,并把这些问题贯穿到活动中去,逐一解答。其次,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析问题开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方式搜集资料进行探究。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方便以后及早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3.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